首页 > 文章中心 >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1篇

1、各类投资工具及其风险的概要分析

风险越大,回报越大。早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便已经从另一个侧面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很好地诠释。作为投资的一个伴生要素,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将直接关乎在投资行为中,获取预期收益的概率和能力。投资风险的根源在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投资行为是谋求未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收益,所以投资的预期收益就牵涉到对未来的预测,这一预测是建立在对可能影响未来收益回报的各类驱动因素的分析。然而这些驱动因素通常都会有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风险的发生。所以风险是由风险驱动因素的不确定性产生。而不同的投资工具其不确定性也各不相同。

将个人投资行为分类,常见的类别包括:金融类投资、房产类投资、实业类投资、民间借贷、期货投资这样五种主要类别。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房产类投资和金融类投资相对属于低风险投资,实业类投资属于一般风险类投资,期货类投资和民间借贷均属于高风险投资。

金融类投资、房产类投资和期货类投资可以看成是一组投资方式,因为受我国市场政策影响,这三类产业具有联合调控的特点,三个产业中的一个或两个呈上升趋势时,另外两个或一个产业必然会呈下降趋势,这是受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所影响。其中金融类投资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这些投资种类进一步划分可以分成保本投资和非保本投资,存款、债券和部分基金属于此类,此类投资具有收益低,风险小的特点,在搭配个人投资组合时这一类投资可以作为一个抵消风险的投资项纳入考虑。而股票投资和另一部分基金投资则是属于非保本类投资,投资收益随着其风险的等级升高而随之上升。这部分投资除了要看被投资主体的经营情况,历史业绩走势等,还需要充分关注房产市场、期货市场的情况,目前我国是房产市场热,期货市场热,那么股票市场势必低迷。如果这两个市场境况转冷,那么也就预示着金融市场的繁荣,此时加大持有量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策略无非是一个很好地选择,这一类风险的规避策略应当以量化分析为导向,下文会详细阐述。

对于地产市场来说,热度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最近受政策影响有些转冷,但是分析政策不难看出,我国的政策决定地产市场一直是一个货币的蓄水池,如果蓄水池不再蓄水,那么人民币则会大量升值,如果中国政府为了货币找到另一个蓄水池,那么人民币势必走向世界。如果这两种情况出现,房产市场会有所冷却,但考虑到房产市场的钢需属性,一个位置比较好的房产投资依然是比较稳妥的低风险投资选择。这一类风险的规避策略应当着重于位置的选择上,如果能够提前知道周边政府未来的规划,那么对于风险分析来说将更加准确有效。

另外两种实业类投资和民间借贷,这两种有一个共性,相较地产市场以位置为导向来说,这两种投资是以人为导向,即被投资主体均是人。这两种投资除了要应用到正确的风险量化方法以外,还需要有详细的合同约定以及对被投资人的全面分析。合同约定中包括收益分配、责任、义务等均要做详细的约束,如果是对熟人投资那么更要注意在合同中确定好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避免今后权责不明的情况出现。对被投资人的全面分析要关注于此人的风评、业务水平、以及偿债能力。一个连生活都成困难的被投资人在生意不顺时卷款走人这种现象屡屡发生。

对于某些资金充裕的投资人来说,还有一种实业类投资是参股某公司成为股东,这类投资通常牵涉资金量大,行为复杂且个性多于共性,所以本文中不再多做论述。

2、风险的量化分析方法

为了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通常需要经历五个步骤,即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实施风险控制策略。而其中的风险量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哪种投资,投资人都需要明确两个要点,即获得利润的概率如何以及失败时的损失是否能够承受。这两个指标均是风险定量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风险定量分析顾名思义,将投资风险从一个大致的认识变为具体的金钱数字。例如说我投资了某个基金A万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底我能拿到m万的红利,如果有意外的话我可能会损失n万元。这种认识无助于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以及展开风险控制,如果变为年底我有x%的可能获利m万元,y%的可能保本,z%的可能损失n万元,那么投资人就可以通过(A+m)*x%+A*y%+(A-n)*z%这个公式简单计算其综合收益,并与投入进行比对,来决定投资是否可行,以及发生风险的概率及损失程度。再进一步的情况可以将此投资方案和其他投资方案进行对比,来搭配最优化的投资组合。

定量分析方法在投资行业中非常常见,种类也有很多,本文给出两种方法,即综合仿真分析法和基数计算法。其中第一种方法适用可以找到一定规律,即被投资主体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运营,或属于一个长期稳定的行业。第二种方法适用于新兴行业或在某稳定行业中新开展的运营活动。

所谓综合仿真分析法是一种统计学的方法,而且顾名思义,要进行仿真分析。如前文所说,每一种投资都有其风险驱动因素。综合仿真分析法的关键就在于如果想对风险进行量化,那么首先要对这些风险驱动因素进行量化,而量化的手段就是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确定其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因为这些驱动因素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区间。通常在开展这一方法时多用到数学模型或者统计工具。以某一个零售业的实业投资为例,经过分析认为,这个零售业其风险因素主要有进货市场价格的不稳定、进货量的不确定、购买者数量的不稳定,以及商品库存造成的损耗。也就是说这一零售业共有四个风险因素。经过对相同地区同类市场的调查,以月为单位收集样本点,即针对于一年中各个月份收集四个数据点,放入工具中开展分析,定位每一个驱动因素的变化规律,例如输入Beta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等。再将每一种因素的最悲观和最乐观的估计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预计,例如最好的购买这数量可以为店内造成m的收益,最不好的情况则造成n的收益(n可以为负),将以上元素放入风险工具/统计工具中,例如水晶球,Matlab等。从而获得一个置信度以及对应的盈利、亏损范围,从而实现上文中所述的分析。

基数计算法和仿真法有些相似,而且都是为了获得盈利亏损范围以及其对应发生的概率。但基数计算法更加粗糙一些,其过程是要首先确定一个利益回报的基准,例如说某只基金年化收益5%。那么这个5%则被视为一个基准,在这个基准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影响到基金收益的因素,确定这些因素会对利益回报带来的影响的可能,进而获得各个盈利点的置信区间。

3、如何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

当有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制定风险规避策略。按照大类来分,可以将风险规避策略区分为事前控制以及事后补救。通常来讲事前控制属于降低风险,事后补救属于降低损失。

对于事前控制来说,其关键点衍生于上文所述的量化风险分析,在量化风险分析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个名为“敏感度分析”的工作,即将每个风险因素对收益的影响的能力进行量化。例如说当客流量下降20%时,除了销售量的下降,还会因为存货损耗而造成更大的利润损失,其损失可能达到35%。那么这时就可以给客流量这个风险因素定义敏感度为35%/20%即1.75。通过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并排序,筛选出排序靠前的要素建立风险指标追踪表进行重点追踪,重点监控,当指标异常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例如发起讨论会议、增加追踪强度、变更投资比例甚至撤资。

还有一类风险控制手段是通过对资金量的控制,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例如分段投资、固定投资、相对盈利等,这些方法通过控制资金的流入流出量,将风险造成的后果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当风险发生时,要学会事后补救。事后补救并不一定是指投资期完结后的补救,也可以指风险发生后的补救。主要的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其中补救阶段的风险回避一般情况下是我们常说的止损,即撤资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发生,这种方式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如果不是极端恶劣或发生了某些特殊情况例如有新的投资方案明显优于此方案,那么通常不会考虑采用这种方式来补救风险。

损失控制和风险转移则是主动接受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通过各种手段将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种方式是风险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既然无法消除风险并且还希望获得收益,那么就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转移。

风险保留则是被动接受无法消除的风险,通过先期计划采取手段弥补风险损失。常见的方法有风险储备金。谈到储备金就又要提到上文所述的量化风险分析。由于量化风险分析可以获取各个盈利范围以及对应的置信区间,那么通过将最可能盈利点(如80%可能的概率)和目标盈利点(50%可能的概率)进行相减,其差价即为应当保留的预备金。提前预留出预备金,当风险保留行为发生时利用预备金补入投资项目中,避免由于风险发生、资金缺口造成的更大的恶果。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2篇

1.1市场风险测度指标研究

早期研究的市场风险测度指标有方差、标准差、半方差、绝对离差、β系数等。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提出了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并用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作为投资风险的测度,是公认的最早运用数量分析模型进行市场风险测度的研究,之后,其又提出了投资组合收益率的下半方差作为投资风险度量的半方差模型。20世纪60年代中期,Sharp、Lintner和Mossin等基于资产组合管理理论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提出使用β系数来度量资产风险。CAPM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质疑并在质疑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Konno和Yamazaki提出采用绝对离差作为投资风险度量的绝对离差模型。Achaya和Pedersen在传统CAPM基础上将流动风险分解为3部分,构造了一个四β模型。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市场风险测度指标是VaR(ValueatRisk),又称“风险价值”。VaR不是一种模型而是一套计算风险的方法或理念,其定义为:在一定持有期和一定的置信区间内,一个投资组合最大的潜在损失是多少。VaR于1996年被引入《巴萨尔协议》,并作为金融机构风险度量和管理的工具。VaR的优点在于既可以度量潜在损失的数额,也可以知道损失发生的概率,现已成为度量市场风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一些文献研究提出了新的市场风险测度指标方法,如CVaR(ConditionalValueatRisk)、ES(ExpectedShortfall)等,并有了一些初步应用。

1.2市场风险测度模型研究

由于市场的复杂程度和系统风险在提高,市场风险测度模型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国外相关研究中的新模型不断涌现。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的提出与发展,使得基于GARCH族模型的市场风险分析一度广为关注。该方法弥补了方差和β系数等传统风险测量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能够反映市场风险的时变性。然而,由于受到非连续数据的限制,将GARCH族模型应用于期货市场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极值理论和分位数理论的发展成熟,采用基于极值理论(ExtremeValueTheory,EVT)和分位数理论的VaR估计法成为国际主流。已有大量学者运用EVT对市场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这些研究均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认为EVT是提高市场风险测度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1.3市场风险测度的实证研究

小概率大损失的极值风险测度研究在国外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且大多研究集中在金融市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不同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效应的研究成为热点,许多专家学者围绕市场风险传导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小概率大损失的农产品市场风险测度的关注度日益升温。Zhang等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对美国棉花期货价格波动的极值风险测度进行了研究。Siaplay等运用极值理论建立了美国火鸡市场极值风险测度模型,并分析了其对食物安全的影响。Odening和Hinrichs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了德国生猪市场风险。Giot应用VaR对咖啡、可可豆、糖等产品期货市场价格风险进行测度。Manfredo和Leuthold运用GARCH族模型历史模拟法研究了美国牛肉市场的VaR。这些文献应用的风险测度指标均为VaR,指标的估计方法大多为参数法。

2国内研究动态计划

经济时期,我国农业风险主要体现为生产风险。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有关市场风险的研究日渐升温,市场风险成为与生产风险并列的两大农业风险。从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看,有关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小概率大损失的极值风险测度研究刚刚起步,近年来关注度不断提高,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发表;二是风险量化研究在风险测度指标方面,已有文献大多采用VaR,尚未发现有关CVaR、ES等风险测度指标的应用研究;三是在风险测度指标估计方法上,大多采用基于经验分布和GARCH族模型的参数法估计,运用极值理论和分位数回归等国际主流方法的研究仍是空白;四是有少量文献研究了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的传导关系,迄今为止鲜有对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间极值风险的传导效应进行研究。

2.1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有关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的研究近年来也受到重视。主要集中在:(1)国内外期货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这些文献研究表明,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存在一定的影响,不同农产品期货品种有差异。(2)有关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效性的研究。这些文献研究认为,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并不成立。(3)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波动特征研究。这些文献研究表明,农产品期货市场收益率分布具有“厚尾”特征。(4)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波动成因分析。这些文献研究认为,市场信息不对称、投机交易、法律制度不完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传导等引起了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波动。

2.2农产品市场风险测度方法研究

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的模型化研究刚刚起步。早期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简单统计量对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进行量化研究。聂荣等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随机游走模型,采用求解均值与方差来度量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赵予新采用移动离差系数对粮食价格风险进行预警。程广燕通过建立大豆价格传导模型,构建了价格偏差、标准差、半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半变异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风险进行评估。在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测度中,VaR也只是近年来才开始应用,且大多研究采用参数估计法。张峭等和王川等采用基于经验分布的概率密度分布模型,对粮食、蔬菜市场价格风险的VaR进行估计,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韩德宗、李博和沈隽、刘兵、李干琼、赵玉等采用基于GARCH族模型的VaR估计法,对小麦、大豆、菜籽油、棉花、豆粕、白糖和橡胶等期货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VaR的动态变化。也有少量研究采用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概率密度分布模型,对蔬菜、水果市场价格风险进行了研究。

3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研究的趋势展望

从国内外研究动态看,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量化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尤其近10年来发展非常快。新形势下,随着农业、金融、能源三者之间的联动性增强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市场风险的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有关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研究的趋势分析如下。

3.1研究方法

趋于模型化,非参数和半参数法的应用将成为主流风险的量化管理是市场风险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缺乏有效测度极值风险的方法,是当前农产品市场风险量化管理的主要问题。在农产品市场风险测度指标方面,VaR是目前业界的主流,然而却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指标,目前鲜有关于CVaR和ES等新的市场风险测度指标方法的应用。农产品市场风险测度模型方面,传统的参数估计法难以准确测度日益复杂的市场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产品期货市场管理机构和投资者都难以适应未来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极值理论和分位数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采用非参数法和半参数法的模型估计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市场风险的大小,并在金融市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研究尽管尚处于探索阶段,然而与金融市场有很大的相似性,基于非参数和半参数法的风险测度模型构建必将成为主流的定量分析方法。

3.2研究视角

趋于国际化,极值风险的传导效应研究将成为重点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行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特征对比的研究较少。有关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传导研究,主要关注不同期货市场间的价格传导关系,鲜有研究国内外期货市场间极值风险的传导效应。加强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极值风险的传导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农产品期货价格风险中国际因素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价格波动幅度最大的正是那些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内外市场基本接轨的品种,如大豆、豆粕和食用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某一市场发生极值风险危机时会以极强的联动性向其他市场扩散蔓延,进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灾难。因此,基于国际化视角研究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极值风险传导路径、传导速率和传导强度以及分析不同市场间的信息响应曲线差异是未来的一项研究重点。

3.3研究内容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3篇

一、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简介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必须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担任,基金管理人必须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也承担亏损的风险。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基金。开放式基金又名共同基金,是一种发行额可变,基金份额(单位)总数可随时增减,投资者可按基金的报价在基金管理人指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赎回的基金。即:开放式基金的资本总额及基金单位总数是不固定的,基金总额也不封顶,基金发行机构可以根据经营策略和市场供求实际需要而增减基金总额;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状况和自己的投资决策决定退回基金单位(即要求基金管理公司购回自己持有的基金单位份额)或增购该公司的基金单位份额;基金经理人则可以随时按照招募说明书中的规定以资产净值向投资者出售或向投资人赎回基金单位。

近几年来,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增长迅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月底,我国168只开放式基金份额合计3809.41亿份,资产净值达3881.57亿元,分别占行业总数的82.3%和81.7%。由此可见,开放式基金已经成

为我国基金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开放式基金投资风险分析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投资工具,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开放式基金的最大优势在于投资者可根据基金的表现按照净值自由申购或赎回,获取基金净值增长和分红的收益。但开放式基金并不同于银行存款或国债等无风险的投资工具,它不能保证投资人一定获得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是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工具。其风险主要包括:

(一)赎回风险。理论上讲,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赎回持有的开放式基金份额。但为了缓解基金管理公司的兑付风险,《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使得投资者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不能以当日基金净值全额赎回,导致了开放式基金的赎回风险。按照《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的规定,当基金单个交易日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10%时可认定为巨额赎回。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基金总份额10%的前提下,可以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对于当日的赎回申请,按单个账户赎回申请量占赎回总量的比例确定当日受理的赎回份额。未受理部分可延迟至下一个开放日办理,并以该开放日当日的基金资产净值为依据计算赎回金额。此外,基金连续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可按照基金契约及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暂停接受赎回申请。这样如果股市出现暴跌,赎回申请急剧增加,这时可能导致一部分赎回申请不能满足。如果投资者被迫选择延迟赎回,则要承担后续赎回日基金资产净值下跌的风险。

(二)价格风险。开放式基金一般采用未知价原则,即申购、赎回价格以申请当日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为基准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当投资者在提出申购或赎回申请时只能参考上一个交易日公布的基金净值,而无法预知基金单位净值在上一交易日至交易当日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投资者在申购、赎回时并不知道会以什么价格成交。这种风险就是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

(三)成本风险。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除了与投资封闭式基金一样要负担基金管理费、托管费、证券交易费等费用外,还要支付申购费、赎回费等,其费率目前为2%以上,这一手续费用要远远高于投资封闭式基金的费用。如此高的投资成本,投资者必然对开放式基金要求较高的投资收益,而较高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投资者必须考虑风险与收益是否相匹配。

(四)投资风险。和封闭式基金一样,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股票投资风险和债券投资风险。其中股票投资风险是最主要的,在目前我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情况下,一旦市场出现下跌行情,投资者就普遍出逃。尽管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制度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也迫使基金管理者更好地经营。但在赎回时,可能会形成助跌现象:股市往下跌,投资者纷纷赎回,开放式基金不得不抛出股票来应对,这样又促使股价进一步下跌,投资者拿回资金的损失又会加大一些。

(五)周期风险。股票的交易一般采用T+1,买入股票后第二天就可以卖出。而目前投资者申购开放式基金成功后,基金注册登记机构在T+1日自动为投资者登记权益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投资者在T+2日(含该日)后才有权赎回该部分基金。投资者赎回基金成功后,基金注册登记机构在T+1日自动为投资者扣除权益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基金持有人赎回申请确认后,赎回款项将在T+7日内划往基金持有人(赎回人)账户。对喜欢做短线的投资者来说,证券交易的T+1都嫌慢,更不要说T+2或T+7了。因此,投机者要承担因购买开放式基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六)管理风险。目前,我国设立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没有公司型基金,开放式基金当然也不例外。契约型基金缺乏类似股东大会这样的监管机制,投资者只是基金持有人,而不是股东,这样将不得不面临基金管理公司监管机制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虽然开放式基金相对封闭式基金信息披露更透明,管理更规范,会有效的减少“基金黑幕”,但由于开放式基金在我国起步还比较晚,缺乏经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问题仍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问题,也是投资者面临的一种风险。

三、如何有效规避开放式基金风险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资工具,风险与收益共存是很正常的,投资者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一)树立中长期投资理念。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更具储蓄概念,它以净值进行申购和赎回,不像封闭式基金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理论上并不存在被爆炒的可能。此外,由于基金管理人必须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赎回压力,因此开放式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不会很高。在开放式基金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其申购和赎回周期一般长达几年,而且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较高的手续费和实行T+2的制度也不利于投机操作。

(二)组合投资,以降低风险。根据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和可接受风险程度的变化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如当短期内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低于可接受风险程度时,可以卖出风险较低的股票,补入风险较高的股票;当短期内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高于可接受风险程度时,可以卖出风险较高的股票,同时补入风险较低的股票。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取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一般来说,收益型基金投资风险最低,成长型基金投资风险最高,平衡型基金居中。通过开放式基金的公告,密切关注基金的净值和投资组合等,衡量其流动性。对于流动性较差,净值较高的,大盘处在高位时应考虑赎回而不是继续申购。

(三)合理利用避险工具和政策。开放式基金有必要合理利用期货交易和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以控制风险水平(目前我国尚未开办此类金融衍生工具。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对开放式基金进行扶持的各项政策,如巨额赎回发生时的处理方法、银行间同业市场进行融资等手段;可以利用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等运用这些工具,使资产之间的配置有更大的灵活性。海外相同基金有相当多的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等可以利用,基金经理往往运用这些工具,使资产之间的配置有更大的灵活性。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投资 实验实践教学 网络平台实验教学 学科竞赛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多,如卫慧平(2010)认为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按实验内容划分,可分为自主型、合作和研讨型实验教学模式三类别,按实验技术层次划分,可分为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1] 。吴凡和潘峰(2012)提出了国际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4Cs教学模式,即Case study案例教学法,Computer support电脑辅助教学,Counseling instructing校外实务导师咨询性指导,Cooperation &Competition合作与竞争互动[2]。NS Cardell,R Bartlett(1996)探讨了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3],Gyorgy,K.研究了企业金融课的实验教学方法[4]。

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南雪峰(2013)提出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投入最低限度的实际资金进行阶段性国际投资实战,或组织专题讲座(由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专职人员讲解现实中国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或进行分组小论文写作等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5]。李辉,侯志铭,高嘉琳(2014)等提出了利用最新国际投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学生分组自选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案例制作PPT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等方法[6]。程金亮(2014)提出国际直接投资部分的实验教学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了解国际投资的真实过程,打破传统的以老师和黑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7]。Chen Xiaoying,Yur-Austin Jasmine(2013)探讨了国际投资学课程中模拟投资组合项目的教学意义[8]。

总之,国际投资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和投资形式不断创新的背景,积极创新相关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二、传统的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投资学课程地位低导致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不受重视

国际投资学作为证券投资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但根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30%的方案并没有把国际投资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常用投资学、证券投资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代替。即使是在纳入教学计划的方案中,只有40%左右的高校单独开始国际投资实践课或实验课,且国内现有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体系偏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了国际投资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

(二)教学项目定位不明或内容不全面

其一,根据对相关教学大纲的抽样调查,已经开设的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中,大部分仍然存在教学项目定位不明确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如有的教学大纲强调一般性的国内市场证券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没有国际证券市场或国际投资的内容,国际化环境模拟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而有的教学大纲的实验实践项目和内容虽然体现了国际性特色,却片面的退化为外汇投资实验课程、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实验课、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实验(跨国公司实物资产的取得方式-跨国并购、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等)或国际直接投资案例教学课(招商引资策划方案和投资环境分析)等项目,忽视了如美股投资,国际指数期货,黄金交易等国际间接投资项目和内容。其二,根据对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软件或教学系统的抽样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课程使用网络版金融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只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等相关内容,实验项目只有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融资及财务管理,金融投资行业专业课程等。某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只使用一套外汇交易模拟系统从事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验,或利用某金融软件高校金融实验室进行国际金融与投资模拟实验,实验项目只有股票、商品期货、外汇模拟交易、黄金等间接投资内容,而且股票和商品期货产品类别只限于国内证券市场等产品,没有国际化特色。其三,根据实验内容的语言环境而言,多为中文,缺乏双语甚至全英文的实验环境。因此,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存在国际化特色不明确和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且缺乏教学内容全面的国际投资实验教学软件。

(三)实验项目创新性不足

一方面,从实验项目的特征来看,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和设计性项目,如证券,外汇等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直接投资等,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格式较固定,而探究性项目和创新性项目较少。另一方面,从实验中学生是否合作的角度来看,自主型实验较多,合作型和研究型实验较少。如证券投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注册开户、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委托方式、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拟交易、证券分析软件系统的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主要学习国外投资环境和政策、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的政策和流程、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而如国际商务谈判这类多角色合作或竞争实验的项目较少,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或投资风险分析等研讨性项目较少。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 投资风险;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202-02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受到影响较多,某个环节的变化或某个因素的形成都会给房地产项目带来不同的风险。一般来说,房地产投资面临宏观经济与政策、投入要素、金融、市场、企业自身等风险,而这其中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较大,同时又是可以预测、规避的主要风险是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含市场利率风险、资金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一)利率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利率变化风险是指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当利率上升时,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的资金成本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之降低。因此,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形成一方面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降低。这无疑会给投资者经营者带来损失。

(二)资金变现风险

资金变现风险,就是将非货币的资产或有价证券兑换成货币。不同性质的资产或证券其变成货币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储蓄存款、支票等的变现性能最好,股票外汇、期货和债券投资等的变现性能次之,房地产投资的变现性能较差。房地产资金变现风险主要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因变现的进间和方式变化而导致房地产商品不能变成货币或延迟变成货币,从而给房地产经营者带来损失。

(三)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中因消费者购买能力变化而导致房地产商品不能按市场消化,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购买力风险是一种需求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需求是一个非常不定的因素。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受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结构等影响,如果整体市场上需求下降,将会给房地产投资商经营者带来损失。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策略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与处理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规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避免房地产投资风险或使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减到最低程度。

(一)投资分散策略

房地产投资分散是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一般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和共同投资等方式。房地产投资区域分散是将房地产投资分散到不同区域,从而避免某一特定地区经济不景气投资的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而房地产投资时间分散则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从而避免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当房地产先导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时,如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含蓄额从周期谷底开始回升,贷款利率从高峰开始下降,而国家出让土地使用权从周期波谷开始回升,预示着房地产业周期将进入扩张阶段,此时应为投资最佳时机,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投资。共同投资也是一种常用的风险分散方式。共同投资开发要求合作者共同对房地产开发基础上进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充分调动投资各方的积极性,最大的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风险。

(二)投资组合以及保险

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购买保险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转移或减少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保险对于减轻或弥补房地产投资者的损失,实现资金循环运动,保证房地产投资者的利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啬房地产投资者的信誉,促进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般来说房地产保险业务主要有房屋保险、产权保险、房屋抵押保险和房地产委托保险。房地产投资者在购买保险时应当充分考虑造反房地产投资者所需要的保险险种,确定适当的保险金额,合理划分风险单位和厘定费率以及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等几方面的因素。

房地产投资组合策略是投资者依据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程度和年获利能力,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基础上造反搭配投资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房地产投资策略。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普通住宅,投资一部分在高档写字楼等等。因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的投资风险大小不一,收益高低不同。风险大的投资基础上回报率相对较高,回报率低的投资基础上相对地风险就低些,如果资金分别投入不同的房地产开发基础上整体投资风险就会降低,其实质就是用个别房地产投资的记收益支弥补低收益的房地产的损失,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平均的收益。房地产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如何科学确定投入不同类型房地产合理的资金比例。

三、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和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投资风险总体上呈现出下列变化态势。

(一)经济风险降低,增加技术含量

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是指一系列与经济不至于产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给房地产开发经营所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房地产投资的经济风险将有所降低。首先,经济的发展使们收入增加,实际购买能力提高,特点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实力将有一个飞跃,普通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将十分迫切,再加上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大量涌入都使我国房地产业拥有一个更加优越的经济环境,同时存贷款利率下调以及按揭贷款形式的多样化、期限的放宽,刺激了需要、降低了融资成本。房地产投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开发商对房屋户型设计、功能要求、智能科技含量的掌握上,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深入,房地产开发将面临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它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雄厚技术实力,能够及时掌握先进行业科技,同时又能准确判断不同层次房地产市场对科技含量的要求,及时满足更加苛刻的消费者需求变化。房地产投资的政策风险主要指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策行为,特别是现阶段,部分房地产投资商所要求的政策“救市”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增加了那此经营状况尚属良好的房地产投资商的政策风险,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二)投资风险信号日趋丰富

目前,中国每月经济景气分析报告的推出,已经成为把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房地产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中房指数的推出,帮助房地产投资商直接了解当前房地产发展形势各地城市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实行空间组合的风险规避决策;各地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建立,减少了房地产的私下交易,也提高了房地产市场信号的真实性、准确性,使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量测和控制逐步趋于可行。业内专家者的精辟分析与预测也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多渠道的科学的判断依据。这些都为开发商投资房地产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房地产投资风险地域性差异减小

房地产投资风险地域性差异的缩小主要是指我国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东部调整、中部升温、西部启动。理由有:(1)前几年我国出现在房地产开发热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楼盘积夺空置也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商品房屋空置率也相对较低,因此消化调整的时间比东部短。(2)由于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经济发展的“雁性原理”而导致的中西部赶超现象已初露端倪,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低于东部地区,甚至部分行业要比东部高。因此,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将会引起房地产发展差距的缩小。(3)随着住宅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政策的出台和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临近,我国将进一步缩小各地区在房地产政策上的差异,逐步实行全方便多层次开放政策,从而逐步冲淡房地产投资的地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启明.房地产投资风险与对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6篇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为买卖对象的期货,是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间接买卖股票的经济活动。股指期货是世界上交易量和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衍生产品和证券市场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全部完成,为开启股指期货扫清了障碍,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一个交易工具,同时也拓宽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渠道,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将对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股指期货交易是保证金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因而能够给交易者带来数倍、数十倍以上的收益,同时也可能给交易者带来巨大的损失。股指期货交易的止损机制使股指期货的价格有自我强化波动的特征,从而扩大了价格波动的风险。此外,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容易导致多空双方故意拉抬、打压现货市场价格,使现货市场价格产生剧烈波动,使投资者不易判断其走势,加大了投资的风险。特别是我国,由于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还会存在一些特有的风险,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将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股指期货蕴含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股指期货风险分析借鉴国外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具体情况,我国股指期货交易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一)市场环境风险

1•市场过度投机的风险股指期货推出的目的之一是完善证券市场机制、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但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交易者的投机心理和行为,这从我国证券二级市场的高换手率和高市盈率可见一斑。股指期货对交易者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其损益的放大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可能又引进了一种投机性更强的交易品种,因此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可以看出,商品期货市场对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恶性逼空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要警惕市场过度的投机行为。

2•市场效率方面的风险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低效的弱势市场。由于交易主体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其所承受的风险也大相径庭。主力机构可以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通过影响证券现货市场价格进而影响期货市场价格,而中小投资者因在资金、信息等方面处于劣势而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另外,由于股指期货的损益放大效应,股票指数的轻微变动就会导致期货账户资金的巨幅波动。如果交易过于集中于少数几家机构中,一家出现危机,将引致多米诺骨牌效应,诱发严重的金融危机。资料表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股票指数期货投资的亏损最大。3•交易转移的风险股指期货因为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倍数高的特点,会吸引一部分投机者或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由证券现货市场转向股指期货市场,产生交易转移现象。在市场资金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对存量资金的分流可能冲击股票现货市场的交易。如日本在1998年推出股指期货后,指数期货市场的成交额远远超过现货市场,最高时曾达到现货市场的10倍,而现货市场的交易则日益清淡。大多数国家历史经验表明,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产生交易转移,股票价格呈下降趋势,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市场交易主体风险股指期货有三种交易主体: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而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包括基金、券商、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以及中小投资者等,投资者因参与不同性质的交易而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虽然股指期货最原始的推动力在于套期保值交易,但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投机与套利交易是股指期货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套期保值者面临的风险大多数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目的是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设立股指期货的目的是为了向广大投资者提供正常的风险规避渠道和灵活的操作工具,但套期保值交易成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现货与股票指数的结构一致,或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再高明的投资者也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中小散户投资者。套期保值风险主要源于错误的决策:一是套期保值者在现货市场上需要保值的股票与期货指数的成份结构不一致;二是对价格变动的趋势预期错误,致使保值时机不恰当;三是资金管理不当,对期货价格的大幅波动缺乏足够的承受力,当期货价格短期内向不利方向变动时,投资者没有足够的保证金追加,被迫斩仓,致使保值计划中途夭折。

2•套利者面临的风险套利是跨期现两市的。根据股指期货的定价原理,其价格由无风险收益率和股票红利决定。一方面,从理论上讲,如果套利者欲保值的股票结构与期货指数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则套利几乎是无风险的。但获取这种无风险的收益是有前提的:即套利者对期货理论价格的正确估计。如果估计错误,套利就有风险。由于我国目前利率没有市场化,公司分红派息率也不确定,并且股票价格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的,种种原因使得套利在技术上存在较大风险。

3•投机者面临的风险如前所述,投机者面临杠杆作用、价格涨跌不确定性、交易者自身因素等产生的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投机者处在一个不具确定性的市场中,任何风险在杠杆作用下都将放大。股指期货市场中,投机交易在股指期货交易成交量中往往占很大比重,参与交易的资金流动快,使得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比其他的市场更为剧烈。

(三)市场监管风险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如没有做空机制,导致政策干预市场过多。纵观我国股市10多年的发展历史,政策干预的痕迹处处可见。当股市低迷时,靠政策的春风刺激股市;当股市一路上涨时,靠政策干预遏制股市的上涨势头,结果导致股市下跌、交易清淡。推出股指期货后,如果政策干预行为存在,将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目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虽已实施,但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还不完善。股指期货推出后,如果不能及时推出《期货法》,将会给股指期货的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就意味着未来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变数较大,游戏规则的不确定性将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三、我国股指期货风险控制对策

(一)加强投资者教育,培养理性的市场交易主体投资者教育是股指期货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是股指期货能否运作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有必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使他们对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基本知识、风险和运行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成为理性的市场交易主体。只有在投资者理性的情况下,政府的“信号效应”和市场的潜在规律才能发挥作用,“羊群效应”得到减弱,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发展。

(二)合理安排准入制度,严格界定市场参与主体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必须首先考虑市场准入问题,即参与股指期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哪些人可以进行股指期货交易?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在股指期货发展初期,有必要提高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可以通过制定较高的保证金要求,将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股指期货知识缺乏了解和投资经验不足的中小投资者暂时排除在外,以减少市场风险。待条件成熟、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广大投资者包括国外投资者开放。在套期保值者、套利者、投机者三者中,要加强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者的培育,把券商、基金和保险公司作为套期保值交易的主体,同时积极发展各种套利交易,引导投机者进行理易,以保证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

(三)建立完善的法规与监管体系为保证股指期货交易安全运作,必须建立完善的法规与监管体系。可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法规体系,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健全股指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可在实施《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订《股指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则》;同时,从长期考虑尽快制订《期货法》,使股指期货交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着力构建证监会、证监会派出机构、各期货交易所、期货协会以及保证金监控中心等五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建立和完善期货监管机构对期货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管,期货业协会对期货业的行业自律性监管,期货交易所对期货经纪公司的监管,期货公司对经纪人和客户的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率,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保驾护航,确保股指期货的平稳推出。超级秘书网

(四)增强股指期货交易的透明度增加交易透明度是保证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条件,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要求,可以使交易者享有更低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增加股指期货交易透明度应包括: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最活跃的会员公司名称,买卖数量及未平仓合约数,指数套利在现货市场所产生的交易量,指数套利在现货市场的了结部位等。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14-02

发源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形势也必然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金融领域,还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尤其使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进出口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其创造的产值占出口创汇的68%,是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活力和源泉。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

(一)资金无法回笼,企业纷纷倒闭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纷纷倒闭。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玩具出口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下降,至12月份出口值下降至3.8亿美元,同比下降11.6%,环比下降达23.4%。广东中小玩具企业因金融危机大量退出。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省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共1 740家,比上年同期的4 984家减少3 244家,同比大幅下降65.1%。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共1 205家,比上年同期减少3 242家,占同期广东省玩具出口企业净减少总数的99.9%。据广交会的统计,企业普遍外部生存环境继续恶化,企业生存十分艰难的局面仍没有根本好转。

在金融危机中纷纷倒闭的中小企业已经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多中小企业既提品供应,又提业链服务,这些企业的倒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增加了其他企业的财务运营成本。

(二)财务利润下降,生存难以为继

受出口渠道不畅、内需持续走低、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原本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中国企业更是雪上加霜,难以为继,全行业利润持续下滑,现今不少企业都是零利润甚至亏损经营,只是力争保住最后的市场份额。

财务状况恶化,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众多的外资企业。受国内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进出口贸易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众多外资企业纷纷从我国撤资,纷纷将资本转移到劳动力价值普遍低于我国的东南亚地区。

虽然目前钢、铜、铝等金属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应该是利好消息,但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同样使一些企业感到束手无策,难以应对,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巨额亏损或倒闭。很多外贸主导型中小企业,只能精打细算,在夹缝中求生存,仅赚取微薄的利润,由于企业对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涨跌无法准确预测,从而影响了企业对市场供求的判断,最终影响了产品生产和营销的策略,导致企业发展短期行为严重,缺少长远规划。

二、进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分析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无论外向型企业还是内向型企业所有者都要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发生财务危机,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以便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决策。

(一)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尤其是异常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源是对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当,尤其是在我国进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强化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1.现金流量是短期预警指标的关键

进出口外向型企业不但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本,而且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现金流量。经常性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如出现经营危机先兆,使企业所有者能够尽早采取措施。企业经营较短的周期内,其理财的主要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性,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在较短的周期内是否盈利,是否拥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付经营成本。企业保持适当的利润是财务预警的前提,对于市场占有率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而言,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库存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企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一般都大于净利润。企业应该将不同经营阶段的预期目标汇总,并准确计算各阶段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投资计划等,建立全面预算企业现金需求,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一年为周期,编制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从而准确预测现金流量需求。

2.灵活掌握经营风险策略

企业资产负债率是重要的风险预警指标,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状况适时调整,灵活掌握。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国际市场环境良好,企业融资成本低于利润率时,可以保持适当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如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出现产品积压,应收帐款数目增大,产品质量下降,经营成本上升,要根据事先设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程度。企业可以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应对财务风险。

(二)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的成败最终体现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成败,企业经营风险最终体现在财务风险上。在国际市场的繁荣时期,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是规模―速度―资金―效益的均衡,以企业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在金融危机时,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是保证企业安全渡过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

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1)融资风险。指进出口企业因筹集经营资金而产生的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利率波动引起的经营成本风险、负债率过高而产生的资不抵债风险和再筹资风险等。融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导致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进出口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后,因金融危机引起的资本市场的逆向变化造成的收益降低和本金安全的风险,如交易性金融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日投资而产生的风险。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基本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出口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和金额上不匹配所形成的风险,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最主要方面是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到位或坏账增加。

(4)衍生工具运作风险。指进出口企业运用期货、期权、互换、远期进行投机或套期保值而产生的风险,衍生工具产生的财务风险往往是毁灭性的,我国企业对衍生工具的财务风险往往认识不足。

三、进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下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适时根据国家扶持政策调整产品定位

金融危机对进出口企业而言,既是危机和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进出口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国家扶持政策准确进行企业产品定位,提前进行营销策划,就能维持较高的利润额度。从2009年4月开始,国家对纺织品、服装、电子、钢铁、石化等3 800多种商品将提高出口退税率,这是从2008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以来的第六次调整。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增加研发投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二)通过自主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许多沿海中小企业,都是简单、粗放的加工型企业,这类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没有产品竞争力,更没有市场份额竞争实力,完全没有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进出口企业要通过技术投入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以此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最终赢得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

(三)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增强抵御危机能力

我国国内市场庞大,国际知名品牌主要是占据一线发达城市,而竞争相对薄弱的二三线城市市场依然很大。因此,进出口企业可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成本控制严格的优势,广泛开拓利用国内二三线城市市场,以此度过目前金融危机的严寒。及时转向国内市场是进出口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极好出路。完全可以用同样的产品,通过寻找国内新市场、新生产环境,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需求来实现产品利润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待经济形势好转后再以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后盾,大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四)广辟融资新渠道,降低财务成本

期货投资风险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显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

1.1资金高度密集

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力需求强劲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30年里,全球私人投资者和政府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也将超过2万亿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未来五年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亿元。大规模的城网、农网、县城网建设已经展开,尽管如此,电网建设速度相对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还是稍显滞后,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也就从可能转化为成为必然。

1.2资产比重较高

供电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是电力销售和电网维护,各级各类供电设备、网架结构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因此,在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如HB省电力公司2007年固定资产269亿,占总资产84%。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同时存在。

1.3融资风险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源建设投资迅猛增长,电网结构的薄弱和供电卡脖子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对电网新建和维护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大部分以融资贷款方式取得,造成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偿债风险和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1.4投资收益回收困难

由于电网的社会化和公益性,国家对电网投资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城乡电网改造、村村通电、户户持卡、同网同价等,造成一些电网投资带有明显的德政工程目的,不符合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控制原则。特别是电力销售价格受国家控制,企业无法根据投资行为回收合理收益,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2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列示供电企业财务特点及其管理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后,笔者进行分析归纳,将供电企业基于上述特点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政策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政策对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供电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

2.2自然风险

供电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管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2.3筹资风险

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供电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

2.4营销市场化风险

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2.5资产风险

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职责不到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大量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2.6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费用的控制。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供电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

3供电企业应用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创造条件。常见的风险策略有:

3.1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RiskAvoidance)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为此,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回避风险是人们感知风险存在并且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对某一具体的风险单位来说,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经济危机、地震、瘟疫等。第三,避免某种风险,又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风险回避策略。如某风险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或者在控制风险时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风险所需成本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值。

3.2风险接受策略

风险接受也称风险自留(RiskRetention),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第三,风险管理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3.3风险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第二,风险分离。风险分离是将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从而达到缩小损失幅度的目的。我们通常讲的“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分析事故成因。对于同行企业所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事故成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第四,应急计划。企业的经营者为应付潜在的严重损失环境而制定的应急的计划,包括抢救活动及企业在发生损失后如何继续进行业务活动的计划。第五,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与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防范风险,知道在风险事故实际发生时如何处置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3.险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策略是指企业将风险损失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自己不承担。风险转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财产转嫁策略。这是将存在风险的财产转嫁给他人或其他群体的风险转嫁。第二,财务成果转嫁。这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但这种转嫁方式是在转嫁的同时可能付出一定费用,支出代价。具体有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两种形式。

3.5衍生性工具避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