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根据《大型医院巡查》要求,我院在门诊接诊最前沿的位置,设置预检分诊台,能够引导病人首先到预检点就诊,并在第一时间在预检点接受预检服务。具体工作制度如下:

    1.预检分诊处设备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2.预检分诊处分诊人员应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4.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应为每位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测量,针对有发热、疱疹及腹泻的患者,按照预检分诊流程,选择符合感染控制流向的合理途径引导患者,其他患者应指导其至相应诊室就诊;

    5.为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并指导患者规范卫生洗手和咳嗽等相关卫生知识;

    6.对疑似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并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注意事项。

二、传染病疫情控制

   (一)落实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我院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工作制度,在门诊最前沿设立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台,负责我院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我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具体情况:

1.位置:日常—--门诊一楼大厅内入口/出口处,

感染检查—--门诊一楼大厅正门口;

2.工作时间: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冬)  15:00—18:00(夏)

3.人员:2016年2月21日--9月27日,由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

员承担,2016年9月28日至今由门诊部护理人员承担。            

4.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职责:

   (1)在门诊部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专职负责门诊预检分诊处共作;

   (2)提前10分钟到岗,随时准备为发热、疱疹及腹泻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坚守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不得串岗、脱岗;

    (3)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处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4)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5)为发热患者进行体温测量,针对就诊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选择符合感染控制刘翔的合理途径引导患者;

    (6)为患者提供发放必要地防护用品,并指导患者卫生洗手等相关卫生知识;

    (7)维持就诊秩序,,合理安排,热情引导患者,宣传就诊注意事项;

    (8)保持预检分诊处环境清洁;

    (9)认真详细做好预检分诊出各种登记工作。

    (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

门诊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合理分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患儿),预检分诊人员需知晓: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及相关工作制度。

    (三)传染病疾病科分诊点设置规范:

 1.在门诊接诊最前沿的位置,能够引导病人首先到预检点就诊,并在第一时间在预检点接受预检服务;

 2.标识明确醒目,痛风良好,相对独立;

 3.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备的防护用品,人员配置到位,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帽);

 4.分诊台备有体温计、口罩、手套、登记表、宣传资料、简单消毒设施;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病;流浪;院内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827.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c)-163-02

院内感染(院感)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临床科室患者有所不同,侵入性操作少,基础疾病相对简单,抗菌药物使用率低,而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降低,这些因素决定了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有着不同于综合医院[2-3]的特点。随着医改的深入,有关精神疾病的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流浪的“三无”(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无生活来源、无固定住所)精神病患者逐渐被有关部门送进医院,给院感管理带来更大难度。下面笔者就此谈谈新形势下精神病医院院感管理的开展。

1 普及院感意识,重视人才培训

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职工学习与院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举办院感知识与防控技能培训班,能够培养和增强全院职工的院感意识与防控技能[4]。

1.1 学习内容

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三基三严”及职业道德等。

1.2 学习与培训方法

每月一堂课,每季一讨论,每年一大考;边学边用,现场指导;对新上岗人员、保洁人员的岗前培训要特别重视院感意识与知识培训。

1.3 培训院感专门人才和普及院感控制技能

选派专人外出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消毒技术、自我保护技术、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灭菌效果监测、医疗垃圾处理等技术培训,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

2 健全院感管理体系,加强院感制度督查

2.1 健全管理体系

建立院感管理委员会、院感科(或院感专干)、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由主管业务的院长兼任院感管理委员会主任,明确各级职责,给予考核奖惩权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订院内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

2.2 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会议制度、感染管理监测制度、消毒灭菌环境监测制度、信息反馈考核制度、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疫情报告及登记制度等。

2.3 重视院感监测与制度督查

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空气消毒、污水处理、饮食卫生、消毒灭菌的执行情况与效果进行检测,并督查无菌技术操作、抗生素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操作规程和院感制度的执行情况。

3 重视“三无”患者的入院处置与隔离

“三无”精神病患者四处流浪,风雨饥寒,蚊虫叮咬,甚至遭人毒打、,在这些抵抗力下降和接触传染源机会增多的双重因素下,感染肝炎、结核、性病、肠道疾病、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增大。对此要格外重视院感管理。

入院处置严把关:对换下的服饰要行消毒灭菌处理;对表皮有溃疡、擦伤、红肿等状况者,给予一般外伤处理后,隔离观察1~2周,待伤口愈合、其他检测正常后再撤销隔离;对有疥疮、虱虮者,杀虫灭虱后隔离5~10 d。新入“三无”患者更衣沐浴后,先行隔离,待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胸片、痰培养等结果显示无传染病感染后,撤销隔离。对疑有性病感染者,要待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检测显示阴性后,方可撤销隔离。

4 加强出入人员管理

许多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住院时间长,陪护、探视、请假的情况较多,给院感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做到:①对新进院的陪护要求询问传染病史和测量体温,如有传染病史和发热者劝其换人。②严守探视时间和场所规定,除非情况特殊不得让家属随意出入病区。③对请假归院患者,要询问在家感染情况,并测量体温,有感染或发热者需隔离观察1~2周,后再酌情处理。

5 加强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是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措施执行者及监督者,是防止医院感染各个依赖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5]。①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无菌操作。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协同督查,严厉处罚违规行为。②病区人员每年体检1次,新进人员工作前体检。患有传染病、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病变等暂停在病区工作。③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做好体温监测,对不明原因发热者,一定要待排除传染性疾病后方可上岗。

通过上述方法与措施的实施,湖南省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2006~2008年院感发生率为0。由此得出,在院感管理中,普及院感知识、提高院感意识是前提,健全院感体系、加强制度督查是核心,重视“三无”患者的隔离是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

[2]容冰,孙玉琴,赖小全.综合病房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21.

[3]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增刊):13-14.

[4]兰琳.精神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210.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染病院;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099-02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伤害。医院内发生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获得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有报道证实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国外52%,国内63.4%~64.5%[1]。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的高危职业群体[2]。美国疾控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2]。我院是传染病院专科医院,更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在护士护理的患者中有各种血源性疾病的病人,而医护人员皮肤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了解传染病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提山防护对策,对我院50名护士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我院供应室护士4人,综合门诊护士12人,性病门诊护士3人,病房护士21人,调查2002年8月~2004年8月2年内护士锐器伤情况。

1.2方法: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内容包括锐器伤发生率、刺伤原因,刺伤物污染情况等。

2结果

锐器伤发生率被调查50人中,其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发生率为100%,发生例次共251次。其中针刺伤198次,玻璃刺伤28次,刀剪等器械刺伤15次,其他刺伤10次。

3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护士锐器伤与操作者防护意识淡漠、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同时,临床一线护士每天操作时由于接触了大量的注射器、输液器、各种锐利器械、玻璃制品等,因而发生锐器伤的几率较高。国外文献报道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本调查结果也显示,护士锐器伤高达100%,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为88.8%。由此可见,传染病院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其职业感染的潜在性极高。因此,传染病院护士更应做好职业防护。

4对策

4.1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医院领导、院感科、护理部应高度重视职业危害,以人为本,关心护士。树立全面性的防护管理理念,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小组,随时监督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4.2建立健全各项防护制度:如: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建立锐器伤上报登记制度,建立锐器伤防范处理制度,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等,追踪伤者健康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

4.3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在职护士及新上岗护士有计划地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巧,尽力做到零损伤。

4.4医疗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的管理:从调查中显示因一次性物品毁形时造成的损伤占21.7%。为此,为减少毁形环节中护士的损伤,我院自制了有孔消毒大桶,并上锁管理,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等不经毁形直接入桶内,浸泡消毒后,由专人登记回收入我院焚化炉焚烧。这样避免了护士因毁形而造成皮肤损伤。

4.5操作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1)护士在接触患者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伤口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要戴双层乳胶手套。有研究表明[2],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2)在为患者注射后及拔输液针头后应立即小心地将针头放入硬盒内,严禁针头套回套。(3)在加药液折安瓿时,戴手套,采用专制折安培器折断安瓿,不用手直接折断安瓿,这样可以避免折安瓿时玻璃划伤双手。

4.6护士在发生锐器伤时的处理:(1)发生锐器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之后,用75%的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预防性用药: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针头所刺伤,应在4h内,最迟不超过24h进行预防用药,可用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给予预防。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也可采取预防接种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接种,可预防某些血液性疾病(如乙肝等)的发生。(3)护士心理干预:护士在发生皮肤锐器伤时有可能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悲观、恐惧心理,特别是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针头刺伤时其表现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所以,相关管理层领导应积极关心伤者,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同时,做好伤者的心理疏导,以增强护士战胜恐惧、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管理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是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本文回顾我院2008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探讨综合医院疫情报告的可行办法。

1 2008年我院疫情报告现状

2008年我院发现传染病患者2712例,其中医生报告2193例,报告率80.87%;漏报519例,其中可以补报的为447例,可补报率为86.13%;无法补报的72例,实际登记漏报率为2.65%。

2 疫情报告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医院(特别是未设传染科病房的)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

2.2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 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

2.3 对医院指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4 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2.5 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 主要表现在化验单项目填写不全、名章不清;检验科传染病登记本缺项,使查对困难。个别化验单在发出前虽然为数极少,却是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的主要原因。

3 降低漏报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 做到人人参与,防治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形式做好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3.2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小组,制定本院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措施,以确保资金落实。

3.3 增加预防保健科监督检查频次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并每日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

3.4 在综合医院应设立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漏检漏报。

3.5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保健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3.6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组织各科医生和新上岗医生岗前培训班,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业务知识,半年进行一次业务知识书面考试,强化业务的同时增强疫情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的自觉性。

4 效果与讨论

4.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2009年1—3月的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80.87%提高到90.78%,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86.13%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2.65%降为0.5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2 我院实施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3个月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完善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制观念和定期对医务人员培训是做好疫情管理的基本保证。所以只要真抓实管,疫情漏报现象是可以消灭的,其中预防保健科的监督检查指导起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临床医生报告的自觉性,降低其漏报率,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00~2009年住院患者数、每年院内感染人数分别进行统计。按资料对每年院内感染率及漏报率情况进行统计。我院入院人数由2000年的6298人次逐年增加至2009年的18989人次,增幅较大,同期院内感染的感染率、漏报率却从2000年的885%、758%,分别下降到2009年的356%、188%。根据院内感染发生原因、预防与控制分析如下。

2 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 患者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患者就是该病的传染源。与其同室居住的患者,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虽然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患者,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住院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在院人员做系统的带菌检查。本组病例中因交叉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3%,是引起院内感染第一大危险因素。

22 条件致病菌感染 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患者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本组病例中因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17%。

2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 杜青云等[1]指出,抗生素的应用为引起院内感染第二大危险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医院应用抗生素品种繁多,数量大,导致抗药菌株增加。因为滥用抗生素可增大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加患者的易感染性。本组病例中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36%。因此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是预防和治疗的当务之急,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24 医院管理不当 探视制度不严。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患者;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本组病例中因管理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

3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31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连续地观察在医院的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频率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有关因素,我院主要检测指标如下:①医院感染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在所有入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病例数的频率;②医院感染患病率:观察期内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③医院感染续发率:是指与指示病例有效接触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在接触者中续发病例数与接触者总数的比值;④医院感染漏报率:为确保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漏报率调查。根据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消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院环境殊人群的健康。

32 针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抗生素教育;②根据抗菌谱合理选用抗生素;③科学使用抗生素;④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⑤落实消毒隔离的相关管理制度;⑥强化对抗生素的宏观管理。

33 加强医院管理 完善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如接诊分诊制度,陪床探视制度等,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消毒灭菌与隔离是保证感染控制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治疗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诊疗操作前后手的清洁与消毒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同与重视,手的消毒除采用常规的消毒剂浸泡外,快速有效的手消毒揉搓剂已在医院广泛使用。消毒供应室的条件逐年明显改善,高危医疗器械普遍采用物理方法消毒与灭菌,引进高度自动化的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以保证灭菌效果的安全可靠。不耐热物品的灭菌选用60 Co辐射消毒灭菌。并引进自动清洗消毒机、冲洗消毒机应用。这样,既保证了灭菌前的高洁净度,同时又避免了操作者的锐器伤,提高了工作效率。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处理,选派专人定时回收医用垃圾,集中处理,回收医用垃圾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回收人员的身心健康[2]。

34 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工作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和消毒知识的全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的依从性,增强各种消毒到位率,提高操作的正确性,把手消毒和空气消毒作为重点[3]。

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年龄等因素有关。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因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开展全员培训,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主观意识,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建立医院内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网,每月定期作治疗室空气、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工人手的细菌监测,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慢性病患者机体防御机能与抵抗力明显下降,住院期间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应重视提高慢性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强支持疗法。对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咳痰,增加床上四肢运动,鼓励患者端坐或起床,瘫痪者可借助轮椅让其健侧下肢在地上滑行,增加全身运动量,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压疮的发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住院时间长,及易发生医院内感染[45]。

因此应积极动员可出院的患者及时出院,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日,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内感染率。医院感染科应加强对慢性病患者较多的业务科室的监测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加强环境监测,保持空气流通,根据季节及天气情况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和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科室,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杜青云,张铭穷,黄纯,等抗生素滥用与医院感染.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7, 13(6):330.

[2] 张蕾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08, 20(4):378.

[3] 陶怡秀医院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调查.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6); 549.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医院食堂是医院职工和患者就餐的场所。作为传染病院,患者病种复杂,多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如果医院食堂饮食卫生差,餐具不消毒或消毒效果不佳,就有可能染上有害微生物而引起疾病[1]。比如痢疾、乙肝,还有患者集聚,若餐厅空气卫生状况差也易引起呼吸系统的传染病进而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就医院食堂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汇报如下。

1 领导重视

2010年初,医院食堂改变由医院职工管理的现状,打破传统直接对外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餐厅经营者进行承包经营。医院分管后勤副院长主抓,日常工作由医院总务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监督管理。

2 建立和完善医院食堂感染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到实处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如医院食堂感染管理制度、食品清洗消毒制度、食品保管制度、个人卫生制度、奖罚制度等,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感染管理科将检查项目纳入月考核范围内,将不合格者在每月医师大会上公布,并给予考核。

3 布局合理、防护到位

分别设立职工和患者取饭口,就餐环境独立,我院患者多为呼吸系统疾病,若为结核排菌患者,宣教时劝其尽量选择由陪护送饭到病房就餐。医院食堂加大对就餐环境的消毒,餐桌采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环境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并做好记录。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要求餐厅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期间做好手卫生,穿工作衣、戴口罩、帽子,尤其是患者取饭窗口。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对餐厅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采样。

4 规范后堂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设专用的交通通道和出入口,设置有洗涤、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入口必须设置洗手装置。随时保持室内卫生,操作台、各种物表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常规清洁,必要时用0、1%含氯消毒液消毒。加强在凉菜加工环节的管理,必须做到清洁、无毒,严格执行“四分开”。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 彻底清洁,定期消毒

餐具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工作程序,彻底清洗干净后,使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餐具冲洗干净后立即放入消毒保洁柜内,用餐前30分钟才能摆上餐桌。血源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提供环保型一次性卫生餐具,用后按医用废物处理。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传染科;病房护理;护理质量;方法

【中国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26-02

传染病,由于其具有流行性、致命性、传染性,并且发病急、病情多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的特点,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并且其发病的趋势逐年呈上升趋势。它的传播途径也有很多种,例如:呼吸道、血液、消化道、昆虫等。所以,传染科的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我们一定要重视传染科可病房的护理工作。

一、资料

北京某医院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两年期间收治的传染病有:肝炎、伤寒、流脑、乙脑、霍乱、破伤风、肺结核等十多种,患者多达400多人,两年间床位的平均使用率为105.8%,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25.6,周转次数为2.3,实际的用病房日2325。由此可见传染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提高传染科病房护理质量的途径

1、传染科病房要注重每日的消毒隔离;在传染病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每日对病房进行的消毒隔离工作一定要紧随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依照消毒隔离原则,医护人员在对各类传染病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个治疗的过程当中,因为要直接接触病人,所以要严格遵照隔离、自我防护的原则。例如:对SARS患者或者是疑似病人的护理要严格遵守三级防护原则。

2、把病种分类和因人护理相结合的进行护理;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有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其病理、病原、病因、临床表现等各不相同,所以治疗和护理的方法也都各有特点。所以,在制定临床整体护理计划时,在遵循护理总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例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疾病的病程较长,且易复发,但流行性血热、痢疾等急性和短期病变为特征的传染病,在护理时,要做好各项治疗和观察工作,在病人病情稳定或康复后对其进行饮食、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指导。

3、传染病病房护理要注意心理护理工作;一般在病人被确诊为传染病后,都要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病人突然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这在患者的心理上一定会引起强烈的变化,开始时大多的传染病患者多会有孤独、自卑、愤懑的情绪出现。被隔离后患者的自我价值感会突然失落,因为自己成了人们不敢靠近的人而感到自卑,还有许多的患者不敢面对自身的疾病,故意把肺结核说成是肺炎,把肝炎说成是胆道感染,这都是患者自卑的表现。有些患者还会生出愤懑的情绪,埋怨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悔恨自己得了传染病,这就难免会发脾气、易激动、迁怒于无关的人或事。

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要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根据比个人不同的患病情况,给患者讲清有关疾病的知识,病理、病程的规律、隔离治疗的意义,让患者在医护人员的言语中感受到温暖、真诚,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三、提高传染科病房护理质量的其它途径

1、对传染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风险识别。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判断风险发生的几率和成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使用适合的风险管理办法,坚持对科室风险管理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及监督,并进行结果的反馈。(2)风险评估和分析。掌握风险损失的原因和程度,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科室可以成立一个风险防范小组,邀请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等参加,小组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3)风险管理办法。风险管理办法主要有控制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规避风险这5种。一般较多采用的方法是:预防风险和控制风险。预防风险就是指使用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控制风险就是指:当风险发生时,及时的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损伤概率及程度。

2、重视医护人员的心里健康;在医院内,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最多,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服务质量的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医院的领导要对医护人员给与高度的关注,护理部门要直接参与医院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因素,尽量做到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布置病房、降低各种医疗器械的噪音、对药品和抢救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在抢救的过程中使用顺手,以此来降低医护工作中的慌乱、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强度,科学的配置医护人员,充分利用好网络和计算机,提高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在医院内设置护士心里咨询室或者护士心里热线,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指导和交流。

3、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有高度的抢救意识,面对突发疾病要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慌张,手忙脚乱,要做到热情而镇定、冷静,做到既不耽误治疗,又能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对于病人还要有一颗同情心,对于患者,医护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待病人要有问必答、言语和蔼,不要因为他们患有传染疾病就不敢接触,要保持好本身的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传染科的护理工作有着它独到的特点,但它和其它医护工作还有许多的共同点,今后在传染科的护理工作中还有许多的问题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从而更好、更有效的进行传染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马伟娜.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心理学杂志,2003,18(7):531—532

[2]刘东,钱以德.急腹症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要点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6(4):316—317.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根据201x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要点,拟定本培训计划。

1、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

2、培训目标:

①医务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法律、法规、规范,掌握疫情报告要求,正确填写报告卡,并按规范及时报卡。

②熟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学知识诊断、防控措施等,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防止院内感染。

3、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全院讲座、科室讲座、医务人员自学、参加员外培训班(如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4、培训内容:

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②传染病诊断、防治知识,

③突发传染病处置,

④传染病疫情报告,

⑤死亡疾病证明书的填写,

5、时间安排:3月份全员培训,7月份岗前培训,每季度科室疫情管理员培训。

6、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控培训的组织管理,安排全院性讲座、科室讲座或自学的内容,组织参加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登记,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管理中,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衔接。

医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xx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级各类的卫生技术人员、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

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在201x年在职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

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输血科的专业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

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采供血人员、实验研究、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5-201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传染病病人的医学管理模式;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艾滋病等病人的医疗关怀;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学、参加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培训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把培训作为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科、急诊科

医生、社区科和本院传染病主诊医生等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

五、组织管理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逐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