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大学教学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引言
大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阅读学生能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对阅读中的知识加以学习。对于阅读的教学,传统的方式是一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种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于文章的理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必须采用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真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1]
一、大学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1.多元化理论
所谓多元化理论是指世界万物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着差异。进一步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了基本的心智模式以及能力上的差别,也包括了学习方式以及理解方式的差别,因此在进行阅读时切不可忽视多元化这一理论的指导,在语文教学的阅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成长经历等。[2]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个人信念、心理结构、原有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心理状态以及其生长经验为基础,逐渐通过讨论和引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种正确的理解。通过揭示知识间联系的线索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的理论强调的是作品的基本思想和意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因此最为读者,应该身临其境的对作品进行研读,而非灌输式的被动接受书本中的内容。只有读者主动参与到书本的阅读,才能真正与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并且能够立足于自身的经历和知识情况,得出多元化的解读。
二、大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
1. 个性化阅读要避免放任自流
在大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个人的体验以及参与。但是有些老师过分注重学生自主的阅读以及理解,而导致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老师仅仅作为一种任务的布置者和旁观者,对学生的阅读不作任何的指导和交流。然而这种方式由于缺乏老师的引导,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的效率,也有可能在阅读中曲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主体地位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沟通,这样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引的作用,帮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强化个性化阅读的效果。
2.个性化阅读要避免刻意追求新奇
很多老师将个性化阅读理解为阅读内容的个性化,从而在阅读材料的选取过程中过于注重阅读材料的奇特性,但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理解方式。个性化的阅读并不等同于阅读内容的奇特和个性,也不等同于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其特性。任何阅读都应在忠于作者原意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可天马行空的胡乱进行理解。因此老师应注重对于阅读的材料,不可以为追求新奇,在阅读过程中也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合理引导,防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迷失方向。如果学生提出一些类似钻牛角尖的问题与见解,教师不应当马上制止,但是也不应当放任发展,而应当在肯定学生质疑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阅读轨道。
3. 个性化阅读要避免一味的肯定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但是老师不可对学生的任何观点都一味的肯定。这种不恰当的对于阅读个性化的过度保护,有可能会使得学生偏离正确的阅读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新的正确的观点,老师可以加以肯定,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比较。而对于那些偏离正常价值取向,或是对阅读材料原意有所曲解的理解,老师不可一味的肯定,而必须对其加以引导,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真正意图做出正确理解。
三、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就必须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而创设情境则是通过一种情景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化的带入手段,如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更好的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阅读中的环境,吸引学生更好的融入阅读材料的环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并积极注重的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3]
2. 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
要想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汇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通过发表自己对阅读内容和观点,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以及质疑,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疑问,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思想的碰撞。另一方面,采用批判和质疑的眼光阅读可以方式阅读中单纯注重情感体验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独立思考有所褒扬或批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3. 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这一选择可以包括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包括了对阅读方式的选择。阅读本身存在着一种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人对于书本的选择有所不同,对于阅读的方式和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和阅读习惯。阅读的内容只要积极向上,符合教学的要求即可。在阅读的方式上,有的喜欢大声诵读,有的喜欢轻声朗读,有的则喜欢无声默读,只有阅读者是真正在融入书本进行阅读,老师可以加以鼓励,而不应进行限制。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有助于他们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更进一步得到个性化的阅读见解。
结语
各教育工作者应正确理解大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以及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等方面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行为和理解方式的尊重,并结合合理的课堂设计加以引导,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验,提高阅读效率,加深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建芝. 浅析个性化阅读的三种学习方式 [J]. 新课程研究 ( 上旬刊 ).2012(06).
关联理论 阅读教学 认知语境 动态推理
一、引言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提高其英语语言水平及应用能力,因此阅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着重于语言点的讲解,而忽略了阅读技能的训练和语用意识的提高。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阐释,本文拟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过程的阐释,并具体分析了关联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在关联原则支配下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是由于具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依赖于语境(话语理解前的一系列认知假设),对话语理解过程的解释至关重要。认知语境包含着各种信息,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语言交际中,听话者通过思辨推理寻求关联;思辨推理的依据就是一系列与话语相关的语境假设。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听话者大脑中形成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认知背景,并从中获取新信息。
人类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导向,而言语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导向。话语理解的过程即相关联的新旧信息的结合,也应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付出有效的努力后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最佳的关联取决于最好的语境效果。语言交际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
三、关联理论与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读者与作者间的一种书面交际活动,也须遵守语言交际的原则和规律,因此关联理论对于阅读理解这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关联理论框架下,阅读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即读者通过语用推理尽可能进行关联性最大的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而且需要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阅读材料一般既包含明说信息又有暗含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意图,获取文字体现的明说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读者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即百科知识、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作出语境假设。结合语境假设,选取新旧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取相应的语境效果,从而了解作者隐含的交际意图。
阅读理解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尽可能进行最佳关联性的逻辑推理,以便理解作者意图的心理过程。阅读过程中,读者依据阅读材料,结合认知语境中的百科知识、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作出语境假设并寻找材料信息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最好的语境效果;这样读者便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交际和信息意图。最佳关联是指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是一个相对量,关联的强弱取决于语境效果和推理过程所付出的努力两个因素。关联程度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处理努力成反比。即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付出的努力愈小;处理努力越大,关联性越小。这就是为什么暗含话语中的信息需要读者付出较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恰当的语境效果,而对于明说话语的认知推理读者无须付出太大的努力便能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四、关联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语码分析模式,即课堂上教师针对课文文本的一些语言难点进行讲解,分析一些晦涩难懂的语句。这种模式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有极强的解释力,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1.重视相关跨文化知识的教学
关联理论强调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人们主要依靠“相互显映”和“互明”来达到相互交际、理解的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大学英语阅读中跨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本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充分把握文本精髓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阅读理解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造就一个认知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知识,也可使学生的认知环境与阅读材料结合起来。相关背景知识可激活学生大脑中已经储存的相关知识;新旧信息的结合促进了学生对作者交际意图的推理和思辨。
大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障碍主要来自于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所以教师在讲解文本前适当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利用这些知识寻找最佳关联,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一句:I got to think about Thanksgiving, of the Pilgrims,Indians,wild turkeys, pumpkins,corn on the cob,and the rest.此句涉及感恩节的历史和传统食物。对学生而言,感恩节的日期非常熟悉,但未必知道其历史和食物,所以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有必要提供与之相关的知识: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饥寒交迫的冬天,印第安人给这些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且教导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新移民逐渐习惯了在当地的生存方式。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新移民邀请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的赐予。感恩节的食品极富传统色彩,主要有野生火鸡、南瓜、玉米等。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就能理解作者的意图。
教师通过不断地提供相关的跨文化知识,丰富学生认知语境中的百科知识,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注重分析阅读材料的文体风格
从广义上讲,文体风格指各种体裁文章在语言运用、技法表达等方面各种特点的综合。不同的文体有某些特定的词汇、语法和结构。Sperber&Wilson认为作者都希望作品能让读者用较少的处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因此,作者首先要对目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进行判断和推测,这必然会反映在作者的表达方式上。作者选用一定的表达方式传达意图时确信这种方式是传达文章意图的最佳方式。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词汇的使用方面有不断的重复。例如,在谈论竞选时,相同主题的文章常都会出现“candidate(候选人)”,“campaign(竞选)”或“voter(投票人)”等;另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在风格上会非常一致,他会使用自己习惯的词藻和表达方式。
作者确定文本的结构时力求追求最佳关联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教授一些文体风格尤其是句式风格分析方面的知识,可以使他们尽快进入阅读状态,促进其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如说明文一般采用非人称主语的句子,作者不带任何感彩;议论文结构往往是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且语言较严谨,作者观点较鲜明。
3.培养学生利用关联性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
Blutner(1998)认为,关联是具有连贯性的语篇所须满足的条件之一,语篇中的各种构成成分都是相关的。关联理论认为语境的选择受关联原则支配,通过语篇中的一系列连贯构成的部分信息链来获得(金杰,2006)。语篇阅读中每一段与前一段间存在命题上的关联关系,读者可根据前语段的语境假设对新信息的理解作出正确推断。即便语篇中的句子也和语篇的主题及语境须具有关联性;众所周知,每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其目的性,且都服务于主题,是作者为了避免目标读者群可能产生的误解与质疑而写作的。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分析作者每一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确定中心句或者是一段语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清晰中心句以外的句子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中心句与其它语句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明确语篇中哪些句子提供了主要信息,哪些句子是为主要信息提供解释和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引导学生利用关联原则,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才能避免教学结束后学生脑海里只留有一些单词语句,而对文章内容毫无印象。
4.加强阅读技巧的传授
由上文分析可知,读者的阅读能力与其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文体风格知识息息相关,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也能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技巧可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关联信息用以推断作者的暗含意义。例如,预测指在阅读中通过已知信息来猜测作者的实际交际意图,这是关联理论所强调的推断;通常它是在相关语境假设的基础上作出的推断。其它的一些阅读技巧包括略读确定文章主题,快速浏览寻找特定信息,及辨明重要细节内容等。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强阅读技巧的传授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语言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作出了解释,对阅读理解过程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将关联理论引入阅读理解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读者能否利用明示信息,结合语境假设获取相关语境效果,从而真正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阅读理解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推理过程;平时多补充一些跨文化知识使其拓宽知识面,丰富语境知识;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适当传授一些阅读技巧,最终提高学生对篇章的综合理解及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86.
[2]陈荣.认知语境与英语阅读教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8).
[3]胡霞.略论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4]金杰.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关联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说明阅读是读者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读者自己来处理阅诸如阅读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交流等事宜,其过程完全是“自我”的个性化行为,这种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体验性等方面。遗憾的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但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充分地阅读文本,让学生获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等,而且非常强势地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强加给学生,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在实践推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有理论依据的。
一.个性化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的个性化,二是个性化教育。教育的主体性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教育的最高任务就是培养人的个性化,即培养具有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个性化的人。第二,教育过程的个性化。青少年个性化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体作用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化。第三,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的个性化。个性化教育包括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德育和个性化管理。主要是指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教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并通过自身的一定的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第二,教师和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本身要提高自我奋进的目标,做自我发展的主人;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高自我奋进的目标,做自我发展的主人。我国是封建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至今都仍然严重存在着忽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催生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个性化。现代教学论整个思想体系的主旨是在教与学的统一中,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育改革与发展就应当首先改革传统的“目中无人”的教育,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主体性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教育主体的个性化。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心理学理论的支柱。它有三个核心特征:一、学习应是积极的。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学习一定的内容时,必须对内容进行加工改造才能吸收。二、学习是建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其与自己原有的信息建立联系,以便理解复杂信息。三、学习是积累。学生原有的基础对新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表现在学什么、怎样学等方面。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原有的知识需要激活,再通过“同化”和“顺应”。这种积累不是知识数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知识的累积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是对知识本身的一种超越。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一般发展理论”和现作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阅读教学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发展理论”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提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并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指导。
1、个人参与。有两层含义:作为阅读主体—学生要使其心智全方位参与;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阅读活动。
2、自我发起。就课堂上某一次阅读活动而言,学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动或刺激使其转化为自我阅读的需求,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形式化的表面上升为阅读的本质—理解内容并伴随着各种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及阅读情感的实际体验与交流。
3、自我评价。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美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因此,阅读体验的强烈程度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体现。
当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从而缺乏相应的、及时的课堂教学环节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检测阅读理解效果的提问或讨论,也往往流于形式,或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相互“应和”上,而大多数学生更多的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因此,初中阅读教学的方法必须加以改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不仅仅是语篇内容的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学和课堂评价一位一体;课堂评价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课堂评价始终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是进行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一、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实施的理论依据—形成性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明确规定:“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还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思想,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因素。如果形成性评价使用恰当,就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得到激励,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反省和反思自己的欠缺之处,调整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适当监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的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实施前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阅读的具体目标及策略。学生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运用了这些策略,这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
李静纯先生的“阅读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大的参照性,见下列卡片:
卡片
一、阅读过程
1、Consideringthepurposeforreading.
在接触文本之前的几秒钟内对阅读目的进行定位。
2、Identifyingthetypeofthetext.
确认文本的体裁
3、Predictingwhatmassagemightfollow.
随着视觉扫描进程不断地对接踵而来的信息进行预测。
4、Controllingthespeed.
依据阅读过程的实际需要把握阅读速度。
5、Scanning
跳读
6、Skimming
略读
7、Decidingwhattheac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起作用的积极词汇。
8、Decidingwhattherecep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需要暂时接受的词汇。
9、Decidingwhatthrow—away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可以忽略的词汇。
10、Storingimportantinformation.
为了后续的需要,把扫描过程中的有用信息暂时存储在头脑中。
11、Recognizingthepresuppositionsunderlyingthetext.
确认作者根据接受对象而预先略去的信息表述。
12、Recognizingimplicationandmakinginference.
确认隐藏在文本“深层”的因素,并据此进行意义上的猜测。
卡片
二、阅读策略
1、Keepingupconfidenceincomprehension.
自始至终保持进行理解的信心。
2、Usingcues,cluesandhintstodetectthehiddenrelationships.
运用各种暗示点对隐藏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行探查。
3、Mappingideasintomeaningclusters.
在头脑中汇合并合乎逻辑的重新组织意思。
4、Jumpingoverdifficultiestofollowalineofthought.
排除语言困难,跟踪全篇思路。
5、Referringtolifeexperiences.
能够恰当的参照生活经验。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篇模式教学,构建课文整体教学观;运用阅读策略指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外阅读量,增强语言的输入量,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拓宽英语知识面和间接生活经验;借助于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理解、分析、推理和鉴赏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因素 策略探究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因素
1.理论指导缺失。相当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当成精读课文逐字逐句分析。有不少的教师只在学生阅读后公布答案就了事,学生只关注对与错的答案数,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篇结构、中心思想、优美词句、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等/漠不关心。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运用理论去指导学生阅读,因为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那样根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缺乏深入的钻研,未能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阅读。
2.缺乏语篇分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语法、词汇分析,轻语篇结构分析的倾向。他们习惯在语法和词汇层面做详细的分析、解释和造句,而对篇章的段落划分、篇章的主题及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宏观结构的分析常常是蜻蜓点水,甚至根本不作分析。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常常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理解性的偏差,甚至出现错误,而教师却常常疏于引导。
3.背景知识介绍缺失。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常常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理解。实际上,学生出现的理解性错误大多是由于缺乏文章相应的主题知识而造成的。教师如果不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文本材料的内涵,更谈不上顺利完成阅读理解。
(二)学生因素
1.阅读习惯不良。学生平时做阅读理解练习时总是喜欢逐词逐句地阅读,甚至用手笔或尺子指着文章,生怕漏读了单词,过分依赖视觉信息,以求完全读懂文章为目的。他们常常不断地回读前面已经阅读过的内容,寻找已知信息;喜欢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地心译一遍,用汉语的思维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一遇见有不认识的单词就显得心烦意乱,不停地查电子词典或纸质词典,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
2.有效阅读量不够。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要熟练地掌握这种技能,单靠讲授讨论来学习有关知识是不够的。它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输入,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加以联想,以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使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阅读技巧逐渐熟练。阅读量越大,储存的信息就越丰富,可供选择的相关因素就越多,学生便可利用这些因素对作者的意图做出分析判断,使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二、阅读策略探究
1.注重语篇模式
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忽视对文章整体篇章的综合理解。随着语篇模式理论在西方的兴起,语篇分析广泛应用于阅读教学,为我们分析篇章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语篇模式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Hoey将组织模式定义为构成语篇(部分语篇)的关系的组合0[15](P31)。语篇的组织模式作为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是人们语言交际中互相遵守和期待的/语言组织,在语篇的生成与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把语篇分析引入英语阅读教学,能引导学生超越句子层面更好地把握语篇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从宏观上驾驭全文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文章的脉络框架和主题思想。语言学MichaelHoey, EugeneW inter以及MichaelMccarthy和Ronald Carter等认为英语中可能存在许多语篇模式,归纳起来常见的模式有:问题)解决型、概括)具体型、主张)反主张型和提问)回答型四种。
2.增加阅读量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比过去的大纲高出许多。阅读能力是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若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所学语言的复现率就自然很低。因此,除课文外,教师应当给学生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和组织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阅读材料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阅读材料的题材应尽量多样化,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传记、幽默故事、风土人情、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体裁避免单一化,应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阅读内容应从易到难,逐步提高,使课堂内外相结合。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属于主观理解的范畴,是阅读理解的深层阶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的始终。深层理解的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以及文中的内在联系,去挖掘文本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隐性意义。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才能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
3.借助多媒体
将多媒体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体现了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备课灵活、资源共享等优势。阅读理解要求读者不断揣测作者的意图和思路,不断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阅读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认知过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引领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文本的意境,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增强理解能力,促使学生运用简化策略根据语境分析测难句中的生词词义和整个句意,有助于学生生成复述策略,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浓缩、摘要,易于做出口头或书面的梗概描述。
三、结束语
高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不足,缺乏语篇分析意识、缺失背景知识的介绍、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理解、分析、推理和鉴赏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中学英语大纲[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佃进.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09, (3): 115~116.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发展形态,它以语言学习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真实和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目的语做事情,从而获得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美国的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能力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家Herbert H.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使用适当的语言把要求的事情做好。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很适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各种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不能为了形式而不切实际地开展活动。
2.任务设计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脱离生活的活动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比较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3.活动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和提高其语言使用语言的能力。
4.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设计应呈阶梯式。根据对任务复杂度界面的理论分析,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系统的、连续的。所以任务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渐呈现给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简单的输入材料,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复杂性;对难度稍高的输入材料,可以设计成由易到难、呈阶梯式层层推进的任务链。
5.活动要有延伸性。由于英语在我国是外语教学,因此,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具备语言环境。所以,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还应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6.任务设计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倡导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中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因此,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师生的交互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境导趣,以趣激学的任务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有趣的任务型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情景迁移,学以致用的任务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是学习的试金石。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使得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能够在学生的实践中得以体现。教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应设法使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五、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任务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势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另外,在英语过程教学中,教师还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得到发展。语言技能是通过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培养起来的,两者构成了一个互为支撑、互为发展的有机整体。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提高其素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六、几点反思
1.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利用信息转换手段,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理解阅读材料,获取课文的主要信息,提高其语篇分析能力,使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
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首先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老师上课太过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往往不加理解的单方面灌输,学生觉得单调枯燥没有兴趣。因此,缺少运用的语境孤立地背诵单词,使得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这样,老师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会造成学生英语阅读质量不高,兴趣不浓,能力不强;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鉴于此,开展实效性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的可行性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提升;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改变训练方式,让学生自主获得与提升。
1、自主训练的理论依据
苏教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重视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选编教学篇目,教师容易地开展互动与多重对话,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中获得素养,与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从而发展思维与审美体验的获得。这是我们的依据之一,凸显了“实效教学”。在效果上,开展自主训练的预设、预期与阅读教学总目标的达成是一致的;学生自主训练,能够在认知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能够在知识、技能方面获得学习效率。另外,如此的训练与学生学习提升的需求是高度吻合的,有利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2、自主训练的研究目标
有效开展研究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和组织,我们开展自主训练的研究主要在阅读(完形阅读、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练习与测试时学生是否会使用策略;在阅读中学生会使用哪些阅读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同种阅读策略在不同个体上体现的不同效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策略,并进行有效的策略训练,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的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能主动有效地学。因此,自主训练的实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与求知欲望,适合学科特点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学习策略学习与培养作为高中生学习的目标之一。而在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体现在阅读策略的训练上。英语教师或学生私下里都会说一句戏谑的话“成也阅读,败也阅读”。的确,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类的分值占了近一半。学生英语考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阅读。因此,要重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提高他们结合运用猜单词意思的能力,从而能够减少词汇障碍和干扰,获得对阅读内容的精准把握;加强语法的整理、梳理和运用,近年高考的语法考查其实也体现在阅读材料中,往往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让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而复合句、省略句、倒装句却又隐含着大量的信息;因此,自主训练还要重视突破语法关,另外在技能、文化等方面也应该予以适当指导。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学生在阅读中策略训练情况展开调查,探讨策略使用与解题能力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使用指导与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充分发展,具有适合学生进步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
四、自主训练研究范围与方法探讨
英语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的课题研究的范围涵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领域,从高中艺术班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于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以课内阅读活动开展,探索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课外阅读重点运用学生手上所拥有的中学生英语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趣味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阅读范围,搭建阅读平台。为了全面开展与落实这项研究,我们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阅读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另外,我们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增强指导能力。
五、结语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遵循的3P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绕如何“教”展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太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潜能发挥的机会很少,或者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语文阅读训练,阻碍了学习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长此以往也使得学习热情大减。
一、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里的“初感”,指阅读时对文本的初合作探究,写作时对某一话题的初经验,语言运用中对语词、句式、修辞等等的初感觉。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合作探究。这种自己的合作探究感受是独立阅读、自行写作、自主运用的起步。我们说,独立阅读、自行写作是学习的要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标志,因而培养独立阅读、自行写作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有自己的经历和合作探究,这是目前通行的“告诉”式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解读或是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阅读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认知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构过程。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室是地方的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课堂问题不仅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单向活动,也包括学生的老师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学习的动机和通过的问题,没有问题,学习的学生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负的,被动的接受;没有问题,教师教学是干瘪的僵化的知识教学。所以,提出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整个过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提出问题,但也语文教学、教师和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从合作探究教学整体发展考虑,开展团队学习,初中要聘请具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教授担当学科带头人和专职督导,积极引进211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保证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梯队。在引进高级人才的同时,初中要通过加大对系部主任的考核力度,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以及强调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实践工作经历等三级建设来保证教师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种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理论课教师,本身缺乏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一种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技能的技工和技术人员,但缺乏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既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很强的实际探索能力的不多。要建立既能理解“双元制”教育教学的本质、思想,具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从事专业所需的操作能力的一支教师队伍。
三、采用合作探究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中等教育宏观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现实课题,并成为初中不容低估甚至是影响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用一个口头语表达: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厅堂或许是研究型的大学,厨房或许是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上得厅堂而不是待在厅堂,下得厨房也不是终生在厨房了此一生。“上得厅堂”是讲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下得厨房”是必须面对行业、市场与企业的需求,是技术导向的人才培养。应用型初中若只是讲通识教育,就无法面对行业、面对企业、面对市场。以下将结合初中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素质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观,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初中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鼓励教师、出版专著,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正确地理解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与知识容量的多少有关,还要看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知识增长点。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否在他身上有效内化为素质。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明白阅读教材时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并用符号把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在书上标示出来,便于后面听老师解疑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也便于将来复习时参考。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