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工智能课心得体会

人工智能课心得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工智能课心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工智能课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2019年7月1日至7月5日,东西部协作2019年大通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信息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一、人工智能驱动智慧教育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当人类社会迈进信息时代的新阶段——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工业化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时展迫切需要一场教育变革。换句话说,教育不是由外而内传递知识,而是由内而外觉悟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形态,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利用智能技术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改造,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智慧教育。

二、智慧教育的理念内涵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指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的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只有把“人”置于教育的最高关注,发掘人的潜能,唤醒人的价值,启发人的智慧,才能从容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

智慧教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利用智能技术打通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让万物互联,让世界互通,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二是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社会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面向真实情境和丰富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三是富有弹性的组织管理,破除效率至上的发展理念,释放学校的自主办学活力,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起源、概念和应用领域

(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起源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描述的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指在真实环境之上提供信息性和娱乐性的覆盖。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系统工程等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得到相当的重视。2016 年3 月17 日全国两会授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概念、特征和应用领域

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是一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特性,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构想性(Imagination),是一个学科高度综合交叉的科学技术领域。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 (AI) 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技术结合,将会使其还具有智能(Intelligent) 和自我演进演化(Evolution) 特征。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即可观看虚拟现实视频介绍。

虚拟现实涉及门类众多的学科,整合了很多相关技术。虚拟现实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它可以从人的感觉系统上改变现有的空间感。虚拟现实现有的产业链大致可分为硬件设计开发、软件设计开发、资源设计开发和资源运营平台等几种类别。通过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虚拟现实+”的带动,会产生大量行业和领域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为网络与移动终端应用带来全新发展,将会推动许多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式的发展。虚拟现实可以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智慧城市、装备制造、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商务消费、文化娱乐、公共安全、社交生活、休闲旅游、电视直播等领域中。

2.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显示与交互、网络的跟踪与定位等技术,将计算机形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中的真实场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补充,使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增强对现实世界的体验。

增强现实具有三大特点,即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配准。

增强现实具有三种呈现显示方式,按距离眼睛由近到远划分分别为头戴式(head-attached)、手持式(hand-held)、空间展示(spatial)。增强现实智能眼镜,扫描二维码可以观看Magic Leap 增强现实演示视频。

增强现实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在教育领域增强现实可以为学生呈现全息图像、虚拟实验、虚拟环境等;在旅游业增强现实可以帮助游客自助游玩景区,以虚拟影像的形式为游客讲解景区概况、发展历史、人文景观等内容;在零售业中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一键试穿,在网上销售中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增强现实在工业、医疗、军事、市政、电视、游戏、展览等领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感受心理沉浸、跨越时空界限、动感交互穿越和跨界知识融合等多方面的优势。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教学工具,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飞跃, 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演变为学生通过新型信息化环境和工具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符合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有多种,这里分别介绍各种设备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头戴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一般包含头戴式显示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和其他设备等,分为移动虚拟现实头盔和分体式虚拟现实头盔。国外有脸谱、谷歌、微软、三星等公司的虚拟现实头盔产品,国内有微视酷、蚁视、暴风魔镜、中兴、乐视、华为、小米等100 多种虚拟现实头盔产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告以及目前虚拟现实教育实践情况,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生物、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工艺加工、飞行驾驶、语言、历史、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教学中均可应用。

学生使用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体验学习时具有置身真实情境的沉浸式感觉,能给学生以绝佳的真实体验, 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书本中的内容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例如地理学科讲述关于宇宙太空星际运行的课程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遨游太空,如果戴上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近距离观察行星、恒星和卫星的运行轨迹,观察每个星球的地表形状和内部结构,甚至能够降落在火星或月球上进行“实地” 考察、体验星际之旅等。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手机扫描二维码观可看虚拟现实效果视频。

(三)手持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手持式增强现实设备多采用移动设备与APP 软件相结合的方式。APP 有视+AR、AR、4D 书城、幻视、视AR、尼奥照照等,另外有多种增强现实图书都有相配套的APP,如《机器人跑出来了》《实验跑出来了》《恐龙争霸赛来了》这套“科学跑出来”系列增强现实科普读物有iRobotAR、iScienceAR、恐龙争霸赛来了等多个APP,它们的原理都是采用手机摄像头获取现实世界影像,通过手机在现实世界上叠加虚拟形象的形式,实现增强现实的特殊显示效果。有的APP 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安全教育、科普读物、识字卡片、益智游戏等,特别适合儿童教育。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机APP 与相配套的纸质图书一起使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图书上的图片,在手机屏幕上即可呈现出演示效果;另一种使用方法是运用APP 下载增强现实资源并与外界实景叠加即可呈现出演示效果。增强现实特效非常逼真,利用这些APP 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具有真实感、体验感、沉浸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采用的设备不同,可以将教学资源保存在网络运营平台、桌面式设备、移动设备和纸质图书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设备调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些知识点未能掌握,可以重新学习一遍,增加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有时学生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课后弥补,同时可以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作为载体采用“翻转课堂”或“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教师也可以从繁重的重复性讲解中解脱出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有助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景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知识的传输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呈现。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比如数学课的立体几何、地理课的天体运动、物理课的磁力线和电力线、化学课的微观粒子结构、生物课的细胞结构等,教师用语言很难把这些知识点表达得非常清晰,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力不同,教学效果也会因人而异,甚至初次学习这些知识的学生会得到“盲人摸象”般的感受。而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组织教学,三维立体效果的呈现可以弥补这样的缺憾,能够把知识立体化,把难以想象的东西直接以三维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所表达不出来的知识,真实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

(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视觉、听觉和触觉一体化的感知效果,学生具有真实情境体验、跨越时空界限、动感交互穿越的感受,能身临其境般在书海里遨游,让书本中的内容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自然丰富的交互体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更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亲身观察、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及知识建构过程,有利于实现深层次理解。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去死记硬背,但很多知识学生考完之后很快会忘得一干二净,而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组织教学,新颖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形象的场景会加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不竭动力。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能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化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软硬件配置, 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都非常丰富,而经济落后、地域偏远的山村学校学生连接受最基本的教育都难以实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将是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两极分化,扩大优质资源的分享范围,能让教育资源不再受限于地区和学校,让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教师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课堂走进山村学校,能通过整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同时这也是教育扶贫的较佳途径。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发展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在技术瓶颈、资源开发、教学内容和推广普及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虚拟现实设备应用中的眩晕问题

人们在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时会出现眩晕感,从硬件结构来看,由于现在的科技还无法做到高度还原真实场景,许多用户使用配置达不到要求的虚拟现实产品时会产生眩晕感;虚拟现实界面中的视觉反差较大,实际运动与大脑运动不能够正常匹配,影响大脑对所呈现影像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产生眩晕感;虚拟现实设备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是从PC电脑版上移植过来的,UI 界面不能很好地匹配虚拟现实设备,不同的系统处理上也无法达到协调统一,画面感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不能让用户接受;虚拟现实设备帧间延迟跟不上人的运动,会有微小的延迟感,当感官与帧率不同步时也会让使用者产生眩晕感。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资源短缺

目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刚起步,软硬件设施不完备,开发人员技术力量不足,很多学校未配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中小学校的很多教师还没有接触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更谈不上如何去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因此,针对中小学教学所开发的虚拟现实资源很少,课程资源短缺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中小学推广的最大瓶颈。但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势在必行,未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势必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性改变。

(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平台和资源的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很多虚拟现实教育平台都只是在一个3D 视频或虚拟现实软件游戏的基础上构成虚拟现实教学。虽然学生在虚拟世界玩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互动、交流和讨论很热烈,表面上看学生得到了沉浸式的体验感,但是有些虚拟现实教育平台所提供的知识点讲解还停留在现实世界中,课本内容的单调、枯燥并没有因软件的存在而得到缓解,知识要点的讲解没有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针对性,这种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内容、教与学完全脱节的虚拟现实课堂只能称为“伪虚拟现实课堂”。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价格较高和技术条件限制导致普及困难

企业的前期研发成本较高、设备销售量较少,导致多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销售价格居高不下, 很多学校因资金问题望而却步,无力购买售价高昂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进而导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学校的推广普及步履艰难。大多数虚拟现实软件普遍存在语言专业性较强、通用性较差和易用性差等问题。受硬件局限性的影响,虚拟现实软件开发花费巨大且效果有限。另外在新型传感应用、物理建模方法、高速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三维建模技术也需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处理等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上诸多原因的存在制约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推广和普及。

五、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前景展望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发展对未来教学形式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云计算、雾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融合,将会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如虎添翼。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软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和价格降低,会有更多的教育投资公司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快速走进中小学课堂,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普及。依托其具有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配准等超级体验感的优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会发生改变。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将会颠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形式,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课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月薪过万、500强企业就是职业理想吗

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月薪过万,或者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钱、名誉或者地位。而这又基于一种心理定势,那就是我必须有钱才能快乐。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当时他才三十多岁。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所以,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树立理想时更应注重自己的兴趣、成就感。当初我从微软离开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只是那个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工作激情逐渐消退。于是,我想自己该接受另一个挑战了。在Google这个富有创意的团队里,我看到了自我的价值、年轻的力量,这更符合我的职业理想。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求职者都记住一句话: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职业理想不是在一天树立的

很多求职者说,刚开始找工作时还有目标,现在是越找越没有目标,感到很迷茫。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求学时间)里没有培养起自己的理想,那么,迷茫是正常的。

求学十几年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这是家长为你们树立的“理想”。而现在大学毕业了,面对求职,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了,于是迷茫产生了。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迷茫呢?当然是做人生规划,让自己有个目标。但是,这不是一步登天的过程,理想不是一天就能树立的。

我一直建议大学四年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人生规划,当然也包括树立职业理想。大一大二是理解自己的过程:你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我大学时选了很多不务正业、奇奇怪怪的课,都跟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

到了大三大四,你们的疑惑就不该指向自己了,而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外界。比如我想做的这个行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公司能提供相关工作机会?如果要得到这些工作机会,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就逐渐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初步探索了一条通向理想的路。

先就业再择业并不是理想向现实的妥协

鉴于紧张的就业形势,我建议求职者“先就业再择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很多人说:“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实现目标,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试。”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好事。我建议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假如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要一毕业就想马上实现,好像做不到这辈子就算完了。你应该告诉自己:这个理想很好,我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在美国读大学的学生,他所在的学校不算很好,他的成绩还算可以。他立志进入Google工作,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在问了他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我不认为目前的他有机会进入Google。因此我对他说:“现在还很难,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他继续问:“我能做些什么事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呢?”于是,我建议他去读硕士,并向他推荐了Google很喜欢的一所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因为它的计算机学院教学务实,而且入学还算容易,学费也不贵。两年后他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进入Google工作。

受挫的理想才是好理想

一蹴而就、没有经过挫折洗礼的职业理想,往往也面临着瞬间坍塌的危险。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遭遇过的三次比较大的挫折,以及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是在1984年,那时候我读研二。我得到一个暑期工作的机会,为宾夕法尼亚洲高中的60位高材生教授计算机。我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程。短短的六个星期里,他们要学会编程、人工智能,完成大三的80%的课程。我很用心地编写讲义、授课,指导他们上机。学期结束后,他们都学会了,然而我却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老师,因为我不会与学生沟通。用心努力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当时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后来我遍访高人,学会演讲、沟通的技巧。演讲后来成为了我的一项特长。

第二次在1998年,当时我在一家公司与同伴研发一项叫做“三维浏览器”的新技术,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市场前景以及用户需要,最终彻底失败了。我苦心经营的部门被卖掉,团队中有100多名成员因为我的错误而失业。为此,我十分自责。但这个挫折让我知道做好一个产品必须考虑用户的需要。

最后一次是在2004年,当时我计划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书、学习,但后来由于资金问题而不得不放弃。但我从中学习了很多理念,结交了不少朋友,而且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我由此更加明晰了理想:虽然我不能够改变教育,但我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和网站继续帮助学生。

举这些例子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从挫折中总结经验,能够让职业理想更清晰,并且更容易被实现。

墓志铭测试职业理想

我向大家推荐一种方法,可以检测自己的理想在何方,这个方法叫“墓志铭测试”:想象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你的墓碑上刻了一段话,当你的亲友来扫墓时,看到它就会想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2004年,我想我的墓碑上应该刻着这样一段话:李开复,科学家,企业家,他曾经历三个顶尖的高科技公司,把繁杂的技术转换成为人人可用、人人获益的产品。但是,在我尝试办学之后,我发现我最希望的墓志铭变成了下面这段话:李开复,热心教育者,通过写作、演讲和网络,在中国崛起的时代里帮助了众多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称呼他:“开复老师!”

人工智能课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教学机智 隐性备课 课堂生成 课后反思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并在长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课堂上能够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将师生、生生之间临时产生的思想,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教育机智既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又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有效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

一、注重隐性备课,精心预设

只有充分预设,才能让课堂有精彩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做足功课,而不是简单地写个教案。只有教师打好夯实的基础,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种种意外,临场不乱,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钻研教材之外的知识,完善教学内容。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教材总显得有些滞后。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吃透教材,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难点,对上机实验、思考练习题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考虑哪些地方应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师要想办法把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业界最重要的新闻事件及时传播给学生。

例如,《VB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涉及“算法”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课上,我介绍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和“深蓝”电脑间的两次“人机大战”。首次对弈,“深蓝”被击败;第二次,卡斯帕罗夫输了。“深蓝”最终取得胜利,除了1秒分析2亿步棋的运算能力和抗疲劳能力,其最大的优势是博采众长,优化了算法。通过这个实例,学生既轻松地理解了“算法”的含义,又拓展了人工智能和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

此外,教师应积极地参加岗位培训和业务进修,提高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水平和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教育观念。还应坚持课外阅读,扩大信息库,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活水长流。

2.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比较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在备课时,我们应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分析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哪些知识学生接受时有困难,做好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规律进行启发、引导、点拨;了解每一个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原因,尽可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一段时间,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二是如何有效利用课前的五分钟。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我发现学生早早来到机房,非常自觉地在练习打字,顿时豁然开朗。回去之后,我制定了一个方案,要求学生课前练习指法,在教材封面的反面留白处画一张表格,记录打字测试的日期和成绩。在实施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有时适当留几分钟给学生练习指法,允许玩打字游戏。一学期下来,整体打字速度明显提高,也断了个别男生打开游戏网页的念头,真是一举两得。

3.思考最佳教学方法,创设条件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演示、任务驱动、实践、自主学习、讨论、欣赏等。“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还要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如果以往一直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突然换成自主学习法,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我们不能因此说这种方法不好,相信只要正确地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就能适应了。

我曾设想过一种以学生“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的方法。在自我尝试环节中,学生如果遇到困难,小组内可互帮互助,并评选优秀团队;在教师引导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堂上,效果相当好,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动态学习,了解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关注课堂生成,恰当处理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课堂动态。

1.善于倾听和观察,把握课堂生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情况、新问题,合理利用生成的资源,重新调整教学结构,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记得我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在课堂中学生讨论的环节忙于准备自己下一个环节要做的事,后来变成“喋喋不休”的提示。当然,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前一种做法,我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困惑与收获,而后一种做法则影响了学生的思考。现在,我经常会去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进程。

2.掌握应变策略,弥合偶发失误。

教学机智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课中反思,选择恰当的教学机智来解决突况。切忌给教学机智套上模式,应灵活运用,生搬硬套很可能会造成弄巧成拙的局面。课堂上,我在以下三种突发事件处理上做了一些尝试。

第一种是来自设备的故障,电脑偶尔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老师,我的电脑死机了!”“老师,显示器不亮了!”“老师,我的电脑上不了网!”之类的话语打断了师生的思绪,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我曾对这类情况“冷处理”,后来尝试了“授之以渔”的方法。第一次上机,我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先教会学生处理这类问题,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应对自如。第二种是来自教师的失误和困扰,采取过“将错就错”、“实话实说”、“以变应变”等方法。第三种是来自学生的分心和捣乱,使用过“巧给台阶法”、“巧妙提示法”、“停顿休整”等方法。

三、善于经验积累,培养机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中反思确实是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机智,这些机智完全来自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经验。教学机智不是信手拈来的,它是在许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教学经验积累。相信一个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一定是善于积累经验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把教学机智与所谓临机一动扯在一起是荒谬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

课堂不是教师按部就班地顺着自己的教案走下去的,学生的一个“发难”,教师的一个失误,外界的一个异常状况,可能就打破原来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就应该在课后通过反思札记、心得体会、课后教案等形式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及时捕捉教育灵感,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作为今后备课的借鉴。名师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那么教师如何写课后反思呢?大致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记成功之举,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二记教学机智,记录精彩的瞬间;三记“败笔”之处,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吸取教训;四记学生错例,分析原因,寻找认知规律;五记再教设计,摸索教学规律。

只要我们恰当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机智,定能在教学、科研领域中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拥有名师们的那份教学机智。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课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MOOC;教育技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4097(2015)04-0059-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4.009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和普及,互联网介入了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将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探索出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通过网络和课堂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符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

2004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随后,我国的网络英语教学逐渐兴起,很多高校成立了以网络为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重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人们越来越强调将信息技术与外语实际课堂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自2011年起,随着哈佛、耶鲁等高校的知名课程传入国内,MOOC课程的建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易公开课、腾讯微课堂、百度营销大学、淘宝同学等相继上线……MOOC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因此我们要另辟蹊径,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中嵌入全新的MOOC教育技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挖掘来分析海量教育数据,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期找出更科学的网络英语教学方案来指导教学实践。

二、MOOC的涵义及其特征

1.MOOC的涵义

MOOC(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其理念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免费的优质资源,而且提供了完整的学习体验,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相结合的可能。维基百科将MOOC定义为:“一种参与者分布在各地,而课程材料也分布于网络之中的课程”,并且“这种课程是开放的,规模越大,它的运行效果会越好”。MOOC以平台为基础,以课程为单元,是课程、平台、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的综合体,是一种传统教学在网上同步或不同步开放并互动的不同形式的远程开放教育。

2.MOOC的特征

MOOC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在线和开放。大规模是指它的授课不受人数的限制。“以‘人工智能(CS221)’为例,该课程共吸引了全球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学习,……这门在线课程所影响的学生数超过他20年来课堂教学的总和。”在线是指学习可以在网上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开放是指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只要具备网络条件即可免费学习优质课程,即MOOC课程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MOOC是一种集在线学习、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社交、互联网等为一体,能实现海量实时信息交流和互动的全新教育技术,是一种开放且免费的教育模式。MOOC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显著的个性特征:一是学生规模“巨型化”及学生身份的“多元化”;二是体现在它的结构与内容的设计上模式新颖、设计合理。MOOC课程实现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的深度融合。“MOOC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课,而是通过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从而形成一种‘在做中学’的模式。”显而易见,MOOC的特点就是:众多学习者可以同时参与课程学习,不局限于单纯的视频授课,还可以横跨博客、网站、社交网络等多种平台,没有严格的时间、地点和规定限制。

三、MOOC模式与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

1.MOOC学习模式

基于MOOC的特点,这种教育模式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1)以知识块为单位,实现微课程式教学

MOOC课程的视频资源基本以知识块为单位,划分精细,实现微课程式教学。MOOC课程的视频在制作时依据知识块的特点采用动态、片段、分立的方式进行。每堂课根据相关主题分割为3~5分钟或10~15分钟的短小视频,方便学生按主题学习,又便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学习,省时省力。在知识块视频之间嵌入考核以强化刚刚讲授过的内容,构建以微视频为主的课程资源模式。这样可以给学习者留出合理的思考、讨论、消化、吸收的时间,以强化教学效果。

(2)实现实时交流和互动

MOOC有极强的讨论区,所有参与该课程学习的学生都能在讨论区表达观点、分享资料、相互查漏补缺、头脑风暴,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部分Coursera的学员已经使用Google Hangouts onAir Weekly Video、Twitter Feed Facebook Page进行在线聊天,制作在线教室、分享学习体验、交换意见和看法等。部分物理距离较近的学员甚至会通过线上约定一定的时间、地点见面讨论学习情况。授课老师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参与到讨论区,实时给予跟踪指导和解答,能实现对学习者的及时反馈。由于MOOC有交互式练习题,学生通过做习题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会的试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及时得到解答。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在讨论区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模式将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思考,学习者有高度的自主性,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3)实现智能化学习

MOOC的视频材料嵌入交互式课题,学生可以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将背景资料嵌入超链接,便于及时了解内容,继续学习。

(4)教师可以构建以大数据为指导的教学反馈系统

当MOOC课程中的某一节点被学生反复点击和浏览时,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讲义,就这个节点的课程设计问题。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模拟测试,及时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大数据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和分析其频繁出错的知识点,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出现以帮助其强化和巩固学习。

与以往的教育模式显著不同的是,MOOC具有强大的数据捕捉和分析功能,能够记录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以百万计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都会汇集成“学数据”,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工具,我们可以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中发现、把握其中隐藏着的规律,从而使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便于老师能随时随地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打造个性化培养方案。

(5)教学环节精简、完整

虽然MOOC课程的视频资源以知识块为单位且划分精细,但它传授的知识是完整和系统的。通过平台课程信息,授课教师、课程大纲等,以供选修。每周定时视频教学材料、布置作业、组织网上讨论。学生可自主观看视频材料,提出问题、参加讨论、及时完成作业等。

(6)实现从设计到设计课程

MOOC课程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开放,更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改革,全新的在线学习方式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多样化地呈现课程?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清晰、高效的表述?如何面面俱到,照顾到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和思考启发者,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技术层面上设计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2.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呈现出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一度受到广大师生的推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它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基于最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外部刺激,使课堂变得逼真、充实、更形象化和更有吸引力。此外,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查阅或下载学习资料,利用学校局域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网络资源看英语电影、英语电视节目等,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平台,学生能进行更多的语言情景锻炼,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教师在选择材料时有足够的资源并能做到有的放矢,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变得非常方便快捷。第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随时随地地借助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时间由自己灵活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由选择不同级别和水平的学习内容,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说、口语等方面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3.两种模式的比较

MOOC学习模式和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二者都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二者都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这两种模式之间的比较可以用图2和图3来展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MOOC模式与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教学资源组成、实时信息交流和互动以及信息推送等方面仍有很大不同,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在这些方面尚有欠缺,而MOOC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优势。

四、MOOC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

虽然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在我国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且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这种教学模式还没发展到非常完善的程度,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大多以课件的形式来呈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依赖课件,他们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视野也不够开阔。而学生在上课时关注最多的则是电脑屏幕,此时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并不多,缺乏与老师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大多数精力集中在电脑屏幕上,他们的思维活动受到屏幕内容的限制而导致大脑活动减慢,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于是,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就逐渐呈现出了诸如缺乏感情交流、学生孤立学习、语言环境单一等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国内很多高校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网络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成为了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

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国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高校之间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我国教育资源不均等,不同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限制,诸如地域、师资、技术设备等。如何实现我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于对上述两种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且MOOC模式还能弥补我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对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文章提出了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的构想,并构建了基本框架:系统实时交流和互动模块、在线管理模块、个性化设置的信息推送模块。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系统实时交流和互动模块

MOOC课程强调课程与学习者的互动,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MOOC课程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与学习者的互动模式。本模块将借助网络环境和MOOC技术,同时融合云计算、云存储、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与挖掘等技术开展新型模式的教学,在模块中增加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平台,提高系统可交互性,来指导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来把握学员的个性化差异,随时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进行反馈。

系统实时交流和互动模块应包括:(1)设计每个英语学习者都能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的功能模块,制作在线教室(博客、微信、虚拟学习环境以及同步在线会话软件等社交平台)完成课程的学习;(2)在线辅导功能模块,授课教师要通过在线教室进行在线辅导,老师要随时查看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解答和相关辅导,以实现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及时反馈;(3)课件上传和下载功能模块,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经验、心得体会或自己的英语口语录音等制作成课件,上传到在线教室供其他同学浏览和学习,也可以下载其他同学上传的优秀课件,在相互交流和互动中学习、进步。

2.在线管理模块

MOOC作为在线课程,其管理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模块即是借鉴国际MOOC进行设计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所有大学英语课程应建在同一平台上。这样便于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检索和学习,并避免相同课程的重复建设。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去学习其课程,而不必再专门访问某一个大学的网站才能去修读其课程。(2)所有课程免费向学习者开放,平台上的课程不局限于我国大学英语所开设的学生必修课,而是拓宽了学习领域。为实现该目标,可以实施校际联盟,共同开发课程。这样可以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现高校之间资源的整合共享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3)课程负责人必须是从事英语教学的专家,课程具体建设工作必须由教学型专家来担任,若该专家不能承担课程的具体教学任务,则只能作课程顾问,确保专家与英语学习者之间真正进行课程互动。(4)提高大规模英语课程开课的大学门槛,确保课程质量,确保更多的英语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系统学习某一门大学英语课程,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完成其课程的学习。

3.个性化设置的信息推送模块

本模块将借助网络及MOOC技术,通过RSS、Twitter、微博、SNS网站、邮箱、QQ、微信等信息推送工具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使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形成互动交流,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对于在线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需求,通过MOOC技术对网络英语教学系统进行系统化的设置,在系统中安装系统化的数据挖掘、机器分析和信息推送等工具,从系统分析中找出不同学习者的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推送服务,把个性化需求以信息形式推送给个人,使学生根据所发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