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 管理实践

一、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信息化管理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管理模式,而大企业管理仍然沿袭传统管理路线,因此企业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模式,将存在一定的难度:

(1)传统管理与创新管理的错位。相比于于大多数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具有跨越性的特征,一般在没有承上启下原先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就直接推行,使得很多习惯传统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人员,觉得难以掌握和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可见企业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尚需一定的磨合时间。

(2)信息化软件管理的难点。信息化规划的缺失,使得信息共享出现问题,目前企业的硬件投入现状良好,但软件开发方面力度相对匮乏。某些企业拥有规模化的专业管理系统,但没有强有力的系统管理软件,使得这些系统无法真正起到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再加上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未能结合自身的开发需求。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客观管理条件,这将决定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差异性,系统软件的开发,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为企业带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企业没有根据自己的管理需求而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信息化模式,很有可能使得系统的开发絮乱,缺乏规划方面的条理性,在系统建成之后,容易出现信息不畅通的问题,部门之间业务工作不协调,甚至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性建议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企业同样需要利用创新的模式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优点,因此企业有必要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加强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一)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促使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更加通畅,企业需要启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此笔者针对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客观存在的难点,提出以下几方面信息化管理基本原则:

(1)管理理念的转变。解决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模式脱节的问题,首要任务是改变管理理念,在制定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建立与企业管理需求一致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立足企业本身实际,以统一的行动规划好信息化建设任务,有效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

(2)加大软件管理的投入力度。企业信息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软件管理系统,解决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问题,另一方面是优化人才管理的机制,大力培养信息化管理的人才,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3)制定信息化发展机制。结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需求,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进行管理体制的更新换代,一方面要做好系统开发投资的统筹工作,创新业务的流程,另一方面要逐步消除信息孤岛,使得信息化系统适应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需求。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核心管理业务模块,二是其他管理业务系统接口,譬如客户服务、财务系统等接口。其中系统的建设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具有业务扩展报装、管理费用计算、物资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可以通过收集企业内部管理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部门可以通过企业的广域网相互共享数据。其中业务扩展的流程是利用电脑管理技术,对业务扩展情况实行监督,从纸质管理跨越到无纸化管理模式。关于企业网络的数据库,采用物理连接的方式,一般数据库的服务器都安放于企业的中心大楼,进行系统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从而保证系统数据的统一性,一旦系统软件需要升级,可以将升级的需求写入数据表,操作管理人员根据升级请求,一键化更新所有子系统的程序。

(2)系统的功能分为数据、报表、图形、统计、保密、维护等功能。数据处理方面,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可恢复、可追忆、共享、安全、方便查询等,在数据储存和管理方面,要具备转储和处理历史数据的功能。在报表功能方面,按照要求灵活应用数据库的信息,生成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功能方面,针对数据库的各类信息统计需求,由用户自定义选择一般性统计和需求性统计。图形功能方面,利用数据库信息,用各种图形曲线表示动态分析的结果。在保密和授权方面,必须在建立授权机制的基础上,设置访问的权限,对于授权设置的级别,要进行严密的控制管理。在系统维护方面,要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三)信息化管理的创新

首先是管理方面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从传统管理模式直接变革形成的,由于跨越性比较强,所以管理模式方面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不定时地创新调整。其次是技术的创新,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是技术手段,企业结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引入和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结合企业发展形势,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再次是服务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的质量,譬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手持终端的优势,建立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中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企业同样需要利用创新的模式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而信息化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但由于信息化管理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管理模式,而大部分企业走的是传统化管理路线,因此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模式,将面临很大的难度。在此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家东.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6).

[2]韩锐.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化一站式管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需求,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应用计算机技术转变。其中,信息化管理指以信息化技术为指导实现企业管理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过程[1]。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著,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经营方式及生产方式,合理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行业竞争力。鉴于此,本文针对应用计算机对企业信息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1.1信息准确及时

企业运转流程复杂,涉及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方面内容,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仅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还为企业决策发挥辅助作用[2]。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不仅能准确及时获取企业的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还能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数据库,实现自动化数据管理,进一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辅助,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优化管理流程

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涵盖优化人员结构及优化办公流程两个方面内容。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不仅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还浪费企业资源,加大企业运行成本[3]。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定岗定责,便于组织一系列在岗培训,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并且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实现办公自动化,进一步简化办公流程,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求,确保工作效率及质量。

1.3增强员工素质

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头作用,还能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能保证员工明确岗位职责,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有利于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其次,企业运转离不开竞争机制,员工主动转变传统理念,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引进科学的工作理念及成果,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夯实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企业间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便于员工开展内外交流,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措施

2.1生产过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的要求严格,例如:技术参数等。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将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实现全面监测、控制及调整生产过程,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4]。同时,信息化管理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为质量检验、车间现场管理、生产流程及产品开发等,例如: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设计、复杂工程结构设计、辅助制造及辅助设计技术等。

2.2内部流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主要环节,信息化管理内部流程的难度大,涉及环节复杂,涉及范围广,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立足点,落实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好基础工作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业务环节,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整合、组织、加工及收集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决策发挥数据辅助作用,例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务处理系统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目标,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概况,选择适宜的应用领域。

2.3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局面日益严峻,企业生产不再处于孤立及封闭的条件。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突破点,实现供应链管理,做好客户、第三方服务商、供应商与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企业局域网技术间的协调工作,促使企业内外部的服务环节、销售环节及供应环节相结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供应链指原材料、原设备及零部件的销售环节、加工环节、制造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采购环节所形成由销售客户、第三方服务商、生产方、供应方共同组成最终服务于客户的链式结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过程直接影响及阻碍企业生产及管理环节。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变革,综述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分析应用计算机计算对企业信息化的隐性,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增光.浅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4,06:151.

[2]昌文鑫.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3:211-21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3篇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不仅能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大幅度的攀升,而且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都尽可能地增强。但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对企业产权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甚至还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格局的变化。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落实。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落实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因此,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优化。

2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信息整合环节,不能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的就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序地将大量企业信息和数据组织起来并进行处理。从而简化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流程,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落实信息化建设时,仍然把信息化管理当作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辅助手段。他们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是实现对文字处理、财务以及劳动人事等管理的自动化办公。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还是针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部门的工作需求而开展的数据处理工作。虽然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动力强度的降低和企业信息数据的共享,但是它并没有对企业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收集起来的数据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不能作为企业领导层制定经营决策时的参考依据。

2.2企业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导致信息化建设目标难以达成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逐步开始实行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但是,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落实成效来看仍然差强人意。特别是与国外的一些企业比较,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更是处于极其劣势的地位。①政府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政府如果不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者资金支持,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独立地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且如果企业无法从信息化建设中看到利益和成效,又怎么可能主动、乐意地去自行落实信息化管理。②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与信息化管理不匹配。甚至企业的部分内部管理制度还出现了与信息化建设相矛盾的地方,这只会让企业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2.3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现今,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并从收集数据中获得对企业决策有利的参考信息,就必须要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与手段,并依赖于资深技术人员的操作与分析。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都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因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没有认清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增值所做的贡献,而仅仅将信息化建设当作是“花钱的部门”而非“赚钱的部门”。所以企业管理者更愿意将投资重点放在一些比较传统的部门,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均严重不足的局面。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努力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要想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就必须要打破企业原有的管理框架,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将新型的流程式的管理模式引进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其次要端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不再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简单地当作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辅助手段,也不仅仅满足于对文字处理、财务及劳动人事管理等流程的自动化办公阶段的实现。而是真正把信息化管理当作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来引进。并且要找准突破点,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层次由“部门级”向“企业级”的飞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还必须要做好企业管理的流程再造化过程。要针对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去反思企业的管理模式,并据此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再设计,从而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改善企业员工的服务态度,以及缩短企业生产周期等,从各个方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对收集来的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提升企业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也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

3.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政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助推器,而企业自身则是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只有将这两个因素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更快、更好地推进。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①就要加强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引导与支持。要加大力度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好规划与指导,做好立法与规范工作,并通过改善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来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及法律保护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内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好进行。②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规章进行,并且不断对信息化运作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在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落实打好基础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达成。

3.3加大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的组织机构3.3.1根据企业实情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为了加快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的落实速度,企业必须要加大对人力与技术资源的投入。作为企业管理者,则需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好发展方向,对于哪些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由企业自身完成建设,哪些需要委托第三方完成建设,哪些又需要直接购买都要事先明确好。而对于企业信息数据的产品和模型方向等,领导者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储备进行衡量,从而确定好恰当的企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必须要企业内部的员工来完成,对于需要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开发的,就要及时交给第三方完成而不是企业自己闭门造车。此外,在收集企业的数据时,企业也必须要结合自身实情来确定资源投入。具体的收集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组织内部团队进行数据收集,委托第三方公司帮助企业收集数据,或者直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数据。3.3.2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人才规划,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组织机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环节。①设立中央数据处理部门,用于对企业的信息数据集中进行管理与存储。②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建设一支专门的数据处理团队,用于全方面地收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数据。③在总办设立首席数据处理官职位,集中对数据进行管理,增加数据对于企业运营的参考价值,让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数据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商业价值,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开展业务。通过这样的组织机构划分,能够让企业的中央数据处理部门、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团队实现分工合作,提高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在企业中的落实。如此一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与技术投入,让信息化观念充分渗入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去,最终尽可能地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业务绩效的改善。

4结论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4篇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工程。对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利用到企业之中那么简单,而是要根据相应企业的各项具体业务需求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信息化改造的进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创新。该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不断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在实际上就是要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活动、物料采购、事务管理、财务管理、客户交流等业务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并经过网络加工之后形成信息资源,进而把各类信息给企业之中的管理层次的人们进行查看,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对于企业管理、经营的一些重要决策,最终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这样便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之地,同时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种说是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进行相关业务流程过程中,充分利用当代所流行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化管理技术来完成相关业务的操作,而对于企业的信息化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管理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或者实现对企业相关活动信息的查看。能够高效率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其次企业信息化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数据整合来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这一过程也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与创新。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市场化、信息化的企业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逐渐向多个方向进行拓宽,企业的运营与监管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的时代,众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同类的企业以及自身所服务的对象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其建立起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网络化的软件应用平台,单单对于企业的客户管理而言,而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企业客户管理也就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很大的便利。在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中,一个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该企业能不能创新、能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发展可以首先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来展开,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企业,促进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方面来说,在我国企业之中,信息化的引入和最初的使用要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而最初的信息化的管理,自身对于一些基本信息的存储管理;在上一世纪的末期,企业的信息化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1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在该体制的影响下,在最初时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就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时期,信息化也正在快速发展时期,很多企业开始体会到了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的软件管理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得到了认可。虽然在基本意识上都有了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同类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软件应用被其他企业的成功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契机上,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把信息化改造作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制定了长期的信息化改造规划。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被一些中小企业引入,也为这些企业自身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信息来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需求方面

1)新企业信息化改造起点较高,年代久远的粗放型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对较为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而言,其在进行企业创建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智能化程度较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更加开发的管理理念,所以其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起点。相对于新型建设的企业而言,老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落后,该种类型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年纪较大,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较少,也就使得该种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基础相对于新型企业较为薄弱。2)在各种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其中的效益较好的外向型企业一般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建设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支撑,而效益较好的公司更加容易实现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基本设备的采购。

2.3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度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较为广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就目的的情况来说,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企业具备微机管理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会有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业务。而相对来说,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设施则更加完善,同时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而在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中还基本上是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对于重大信息工程软件用于,比如说MIS、MRPⅡ、ERP、CIMS等信息化平台的普遍使用率较低,相关软件应用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2)信息化建设不平衡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对于企业的中间技术层,比如说企业的设计研发、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部门都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然而对于企业的决策部门来说,相关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有待提升。信息决定决策的管理方式依然没有能够建立起来。3)信息化水平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对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市场化企业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较高;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粗放性企业则具有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比如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处于较高的水平。4)企业联网数量较多,但是直接进行网络教育的企业数量较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了自身网站的建立,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的网站,特别是传统企业而言,其网站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于企业的介绍以及企业信息的公布。

2.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在企业信息化技术投入方面,信息化单元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都一些成果,特别是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进入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要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更加深入,企业所采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之间,或者是在不同部门管理之间,数据不能够进行共享的问题突出出来;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采用的系统并非出自一个软件设计公司,而相关直接没有预先设置接口,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该问题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a)企业的相关基本信息可能要多次的输入;b)系统的所存储的信息存在冗余;c)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d)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影响了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决心,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投入过程中开始有所顾虑,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在各个软件公司之间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以能够使不同软件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3)管理理念亟待更新在信息化施行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4)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或者在公司管理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各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具体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实现量身定制的效果。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确实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所以大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硬件的投入,而随着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自后的投入则会开始向着软件应用方面进行投入,同时兼顾硬件设备的升级。2)从以往的单元技术投入转向综合性、集成性技术投入在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方面,在前期主要集中于单元技术的投入,并且主要注重于短期管理效益;而随着信息化的成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转而更加注重企业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3)企业开始认可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帮助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于信息服务的投入表示认可,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升级以及更新改造加大了投入。

2.6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

1)应用效果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因为在信息服务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很大的差异,当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2)对于信息化工程示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企业信息化管理待解决的问题

3.1企业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工程;首先要完成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要逐步地对企业管理业务的改造,同时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说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之前已经完成改造的企业软件应用,也要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等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相互结合,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这也必将使得企业信息化改造长时间地进行实践时期,而就使得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进行提升。就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理念仍然需要进行改变,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造成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软件应用主要针对企业的管理而进行的,同样会造成企业信息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3.2企业的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

在国内,企业的决策仍然是从上到下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的管理层中,而部分企业中仍然有部分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不够重视,就会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进行。

3.3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决心的不坚定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财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完成相关软件应用平台使用的学习,而有很多企业由于存在自身资金不充足的状况,难以坚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要求有所不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求,信息化的改造也能够为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未来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需要发挥信息的作用,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数据的汇集、分类和应用,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出企业目标的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信息化、企业库存的信息化三个层面,这样才可以快速打破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阻碍,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平稳而快速,实现创新企业建设理念,充实企业建设内容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万珺,叶林祥,周绍东.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和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15(7):128-136.

[2]陈小红.企业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的“五体模式”驱动战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1):83-86.

[3]郭成华.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J].天然气与石油,2016,34(2):78-81.

[4]邢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2):23-24.

[5]胡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浅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0):470-470.

[6]徐鹏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5,17(10):13-13.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形势下需要开展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广大中小企业大都感觉找不到着手点。本文立足知识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入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逐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日益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居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受自身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企业能系统和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鉴于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建设人手,夯实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循序渐进推行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策略。

1.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1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O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理论营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获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1.2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或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竞争和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

要开展知识管理,首先是要让企业的员工都了解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导入。

1.2.2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的建立

第一,在总体上监控和管理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最上层。主要包括:总体经营规划、总体质量监控、总体产销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监控和管理贯穿于知识管理工作链,并为工作链服务。

第二,支持业务工作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体会与方法、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果(报告、报表、结论)、工作相关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工作制度以及专家头脑中知识等。

第三,基础方法理论和基本产品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基层,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持。主要包括: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产品基本特性说明等。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三个层次的企业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结构。

1.2.3企业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的过程包括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引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等。这些分步过程需要一个平台,这就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平台。

1.2.4知识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并不能说明知识管理就能有效地落实,必须要有完善制度或运行机制来保障。

2.中国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面临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但近几年来,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内外严酷市场竞争环境,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虽然是广大企业寻求发展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对于85%以上以传统产业领域经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知识管理这一现代企业运行管理新模式,感觉到象是画饼充饥,一下子难以找到策略突破口和操作着眼点。

3.推进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有效突破口

知识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落后,市场信息陈旧,缺少现代的传播工具,信息的交流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这就注定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知识管理从信息化管理实践和理论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知识。所以,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这种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基本架构

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生产技术装备、原辅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和高效利用。

2)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使企业能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的业务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3)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实现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作用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组织结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朝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为主导、扁平化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发展。

4.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策略途径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寻找一条经济、实用、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ASP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J]~务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象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ASP服务商,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共服务公司以及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可以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平台租用,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致力于本业发展。在国外,AsP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可以断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AsP模式,定能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辅助下,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记录、核算、总结与传输等过程,信息化管理解除了人工手动操作的繁琐程序,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也确保了劳动效率,在信息化技术下,企业管理形成一股信息流管理,通过参看信息,企业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从而带来良好的经营效益,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其经济效益就会越发显著。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观念决定行动,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观念也会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当前来看,一些不上规模的煤炭企业思想观念仍然相对保守,没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优点,或者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较为肤浅,简单地认为办公室内配置了计算机、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就等同于信息化管理,例如:一些企业虽然实行了ERP信息管理模式,然而一些部门负责人畏惧的是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太过透明,不方便管理,因而会产生抵触情绪。

2、人才与技术问题

煤炭人才紧缺的事实由来已久,一方面因为煤炭行业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而且近年来由于效益欠佳,导致员工待遇也受到极大影响,信息人才更是无法涌入,甚至人才大量流失,再加上煤炭企业本身的信息化意识不强,也就缺乏对员工的信息技术与能力的教育培训,导致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步伐缓慢,信息化普及速度甚是缓慢。

而且人才欠缺的问题也会引发煤炭企业的技术难题,由于不具备充足、合格的人才做支持,使得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水平较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单纯在信息技术硬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维护与管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煤炭企业资金实力有限,通常可以购置大量的信息设备,然而却无法利用闲置资金去优化与升级软件技术,导致所采用的技术无法满足现实生产、管理需要,一些煤炭企业内部甚至形成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了企业之间以及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使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3、管理问题

煤炭企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属于资源类型企业,执掌自身的经营权,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限,在这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以及资金投放结构不科学等,导致煤炭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无法达到切实有效的管理标准,没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这无疑从某种意义上耽搁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规划不科学。只有少部分煤炭企业能够把握全局,从整体出发,综合、全面地权衡信息资源的分配,没能创建系统化方法进行科学规划,导致信息化管理缺乏明确的程序,多数操之过急,仅仅为了减少跟前的困难去暂时实施一套信息化管理方案。

再次,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体制、模式。因为煤炭企业长时间拘泥于旧的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中,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经营方式都相对保守,无法跟上时展步伐,这样就导致了其信息化管理滞后。

二、解决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方法

1、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负责人要率先转变观念,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意识,要注重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煤炭企业的各个部门领导以及职员都必须主动接受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积极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争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

2、培养人才,积蓄力量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具备充足的人才作后盾,煤炭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道理,要注重对综合型人才的塑造与培养,改革薪酬制度,增设激励制度,吸收、培养与稳固一大批人才力量,要不断完善对人才的教育、组织、培养和培训,将信息化人才作为企业人才提拔的一个标准,企业拥有了牢固的人才资源,就能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出谋划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才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升级与更新,企业的信息化人才集聚多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划更长远的未来。

3、夯实信息管理的基础

创建一条统一、科学、标准的企业信息资料资源,确保企业的各个机构、各个部门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一致的采集、整理、传播等等,确保信息能够被及时、有效地传播,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办事效率,则可以创制一条协商一致的制度与规则,这些制度和规则是专门针对信息化管理,创设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程序,全面确保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最快速、最及时的传播。

4、提高技术水平,以技术促管理

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管理,信息化技术越高,更新速度越快就越能跟上时展步伐,也就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煤炭企业要时刻注意信息软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大软件技术的研究力度,不失时机地促成软件技术得到升级和发展,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为人才的发展与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试着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以技术带动管理,用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总结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有待发展,各项技术依然有待更新,必须加大信息化管理的步伐,提高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逐渐摆脱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充分而全面地开拓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打造一个信息化煤炭企业,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不断走向发展、走向进步。

参考文献

[1]毛蕴诗,姜岳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导入:教程与案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m2009

[2]王悦.企业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路径

0引言

近两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证明,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行业细化分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在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主体都在寻求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国家提出“互联网+”的产业催化政策,从宏观环境方面优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一些企业正是看准了信息技术的红利,适时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饿了么、滴滴打车等新兴企业便是例证。在看到中小企业走信息化管理道路的机遇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定位有一个准确把握。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的数量超过5000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9%,这些企业在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来看,虽然多数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信息化的沟通与交流,但真正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核心业务和部门中的企业数量偏少,多数企业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并没有将其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中。从地域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在业务开展、资源整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并且拥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偏好,能够发挥信息化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管理方式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缺乏动力和紧迫性,发展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目前,新兴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程度方面相对较高,而一些传统性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则比较落后。从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式的应用,即只有当自身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时,才可能想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缺乏主动实践和创新的动力。

2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从真正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以及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和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丰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实践。

2.1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理念是贯穿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的重要思想主线,是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推动力,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先进与否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获取信息是否及时、信息的价值是否能够充分被挖掘和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认识和践行程度并不理想,多数企业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运行中可有可无的工具,没有将其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特点进行整合、创新。一些企业虽然开通了网站入口,但网站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工作滞后,信息出现长期不更新的情况,信息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起点。

2.2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

缺乏人才是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企业是否拥有足够优秀的信息化人才,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广大中小现有的人员虽然能够从事简单的信息系统录入和分析,但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对企业决策和发展有真正价值的结论。一些企业甚至是通过外聘兼职或者托管的方式,进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同时容易导致企业发展的不健全,不能彻底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远需要。

2.3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

当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制度对企业运行的价值,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缺乏硬性的规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使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培训制度和监管制度,导致信息化管理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

2.4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信息技术

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短暂而迅速的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而与这种发展速度形成对比的是信息安全方面弱点的暴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遭遇重要信息被窃取、篡改的情况,而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滞后,导致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面临诸多困难。同时,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识,一些工作人员在重要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导致不安全因素有机可乘,严重威胁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3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质量的路径

3.1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研究与创新,不断革新企业管理理念。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形成一套关于自身以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模式,定位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要多进行企业间、行业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交流,通过与大型企业管理者的互动交流和学习,提升自己对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并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制订灵活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市场变化的“免疫力”。

3.2打造信息化管理主力军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人才的获取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首先,企业要通过与高校密切合作的方式,通过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学校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挖掘和培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要立足于发展现状,从企业中寻找可以培养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再次,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优秀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如,一些当前没有实力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企业,其可以暂时聘请一些外部的信息化咨询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和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的管理效果。

3.3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制度层面加强对企业相关行为的引导与约束。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制定适合企业或者部门日常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对信息化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其次,企业要完善相关的培训、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企业的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落到实处,让基础员工熟练掌握。

3.4强化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保障

面临经常遭遇信息化安全威胁的情况,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种侵害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权益的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另一方面,社会要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本行业内信息化运行情况的分析和掌握,制定较为统一的安全性保障制度和规范,保障中小企业行业内运行的安全化、稳定化。

4结语

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对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创新与发展的“孵化器”。信息化一方面能够弥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缺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宽广且公平的平台,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帮助。当然,当前中小企业在管理理念、人才应用、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企业用发展的思想进行有效克服,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夏鸣.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J].厦门科技,2012(2).

[2]胡磊.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企业经济,2011(1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83-0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参考。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点,企业纷纷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优化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效果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改变,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品质。从发展趋势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管理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进程,能够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将其当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来看待。

3、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诸多优点,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开展,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式522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后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以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为了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加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能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的产品。

2、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目前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优化宣传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构建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整个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运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运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具有双重的作用,不但为企业建成了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时优化了企业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建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全新的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从管理方式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努力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2、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赋予了管理手段更多的信息化特征,使管理手段更具有实效性,更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建成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还建成了企业独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为企业构建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参考。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管理手段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企业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管理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管理行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努力优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使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对管理行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促进和支持。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更加注重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之一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行为能够从增强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实际管理水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行为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能够融入到信息化体系中来

企业在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后,所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都要在信息化系统内运行。基于这一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必须要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来,要能够在信息化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企业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优化了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方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强.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0年01期

[2] 李晶.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3] 李湘桔.基于知识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锐君.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