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64-02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作为产品质量提升的主要手段,即在产品设定中,以消费者自身需求为全体,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运用,注重细节管理、过程管理与环节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制定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1]。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职能。护理质量直接反应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与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密不可分,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运用,能够弥补单一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不足之处,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2]。针对此笔者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70例患者为例,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0~58岁;而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参与择期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8~6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质量控制方式,并针对患者临床指标,给予有效管理,其主要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表》,针对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制定有效改进对策[3]。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参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通过失败模式法(failure modes analysis,FMA)、根本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的运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4],具体流程如下。

1.2.1 构建质量评价机制 2015年6月构建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具体包括:一级质量管理组、二级质量管理组、三级质量管理组,在进行一级质量管理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完成本职工作;二级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本科组进行管控;三级质量管理则是开展全面管控,并对潜在因素给予全面分析和研究,确保达到预期质量控制工作效果[5]。

1.2.2 制定?o理评价指标 根据相关调查,笔者所在省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大约有60多项,其中包含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笔者所在科实际特征和护理需求,合理制定相关评估指标。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完成相关工作的记录,按照笔者所在医院护理质量标准,手术室选择《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同时结合《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统计表》,及时记录工作中的相关质量问题,例如:事件时间和相关事项、事件责任人和发现人等,护士长以登记信息为标准,对《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统计表》进行相应填写。对于记录员而言,其需要把护理质量的相关研究和例会内容详细记录于《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内,确保会议精神得到推广应用,同时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确认,当确认无误后签字[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术中器械不齐、手术费误算、异物残留、漏签医嘱、药物外渗、输血反应、锐器损伤、错误用药)、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用药准备、术后整理、仪器完好、仪器清洁、手术台整洁、术前访视、药品规范放置、器械清洁)、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医生配合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予以评价,其中医生配合满意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进行问卷评分,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及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手术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医生配合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规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段,即主要为对急救药品及仪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护理管理等手段的运用,另外,各手术小组因目标的差异,在进行质量管理中其标准呈现着多样化特点[7]。然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管理与改进中的运用,可有效解决常规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段不足,促进患者生命指标的恢复[8-9]。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担负抢救任务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好坏将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术室必须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手术任务。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手术科,每日除完成各科择期手术外,还要应付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参加手术人员,实习、进修、参观人员多,手术器械繁杂。

怎样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把好管理关,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1 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和病人术后愈合的情况,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洁净度、空气和手消毒及细菌培养监测、污染性手术后处理),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术中配合的无菌技术操作。

1.1 手术室工作环境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控感护士每月必须完成空气培养,手培养以及物品培养,并且记录培养结果,每季度做一次紫外线监测。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手术后手术间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污染器械、物品后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伤寒、结核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手术间门、窗、桌、床踏凳等,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pu /m3,定期对各种消毒(灭菌)后物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如化学消毒剂、高压消毒物品、护长可根据监测所提供的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1.2 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管理:对已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清整一次,过期器械、敷料应重新消毒灭菌,熏蒸消毒物品由器械班每日检查、添加更换、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

1.3 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每一举动,即从入手术室至手消毒到手术台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而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依靠全体医生、护士共同完成。

2 器械保管及维护情况一般器械由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精密仪器定位、定人专管,采用登记本,由使用者签名,消耗性敷料定人负责,及时制作补充。

3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配合器械班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建立各类手术器械准备用物本以确保手术用物齐全、适用、合符要求。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了解病情、手术方案、方式和,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做到技术熟练、准备、主动、工作细致。

4 差错事故的防范手术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较多,如接送患者、手术部位、器械的准备、术中用药和输血、标本的送检、异物遗留体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4.1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在岗位在,谁在岗谁负责,健全规章制度使之成为习惯。

4.2 积极组织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做好以老带新,新老搭配排班,发现隐患及时解决,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3 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借鉴其教训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5 提高护士长的自身素质手术室护士长要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才干,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组织能力领导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增强科室凝聚力,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27-01

循证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审慎、明确地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与患者的意愿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取证据来制定临床护理计划、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是循证医学不断发展的产物[1]。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负担着对病人进行手术、抢救危重病人的任务[2]。手术室感染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大量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并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恢复[3]。本研究选取75例患者围观察对象,分析在围术期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20~60岁。排除标准:①患有感染性疾病者;②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③患者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60岁;④严重精神病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中男性39例,平均年龄(413±35)岁;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396±64)岁。对照组中男性40例,平均年龄为(436±57)岁;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487±56)年。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宣教、术前确认、术后定时实施皮肤、口腔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包括①建立病人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基础知识的培训及测试(培训及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院内感染控制流程、医疗器械消毒方法、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如何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适当的护理方法)。 ②严格控制手术中手术器械及手术器材的消毒灭菌情况,确保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③针对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并积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患者手术后由护士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介绍并嘱咐其保证个人卫生,同时护理人员要保证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的手卫生。在同时护理多个患者时, 每次护理前均要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④对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对患者及医师不满意的地方及时进行改正。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手术室感染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护理环境、护理安全、护理文件管理以及人文关怀情况进行评分。

13观察指标本研究采用冯志英研制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4]进行患者护理评估,包括护士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文件管理、护理安全5个模块的内容,共有22个条目,总分100分,其中服务态度和主动性模块含6个条目, 工作能力模块含4个条目,关爱与沟通模块含3个条目,病区管理模块含4个条目,护理安全模块含4个条目,总体评价含 1 个条目。 调查对象为本研究中的住院患者和护士(包括基础护理小组和循证护理小组),由本院质量管理科对住院患者发放 《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为:住院时间≥5d,意识清楚,愿意参加调查并合作的患者以及参与护理的护士。《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标准共分为护理环境、护理安全、护理文件管理以及人文关怀情况四个方面,每方面0~5分,5分为最优,评分小组由患者、主治医生、主刀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护士长组成,评分总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有手术室感染情况发生。其中,研究组感染人数为2例,手术室感染率为27%,对照组感染人数为8例,手术室感染率为10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在护理环境、护理安全、护理文件管理以及人文关怀方面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产科手术;目标管理;质量标准

急诊手术多是基层综合医院的一大特点,而剖宫产手术占急症手术的40%左右,如果不严格管理,很容易引起纠纷和医生的不满意,也是造成手术室深层次质量管理的障碍。我们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对2168例剖宫产手术实行细节目标管理,收到良好效果,3年来产科手术无缺陷发生,产科医患满意度由原来的88%上升到现在的99.4%,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根据剖宫产的类型制订战术性的计划 美国护理管理学学Gillies的管理理论,组织的计划工作是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行动过程,包括环境的调查,评估,组织系统及主要子系统结构图的勾勒,组织宗旨和任务的制订,组织目标的建立,组织资源和自身能力的评估,可能的行动方案的确定,所有备选方案的优劣势的分析,行动方案的选择,以及执行计划的合适人员的挑选。所定计划需回答下面几个问题,预先决定要做什么(What)?并论证为什么要这样做(Why)?什么时候开始做(When)?在什么地方做(Where)?由何人来做(Who)?以及如何做(How) [1]?然后决定培训计划,然后决定培训人员及目标,以及培训后所达到的程度,工作人员的应激水平等。

1.2 制订围手术期的管理目标 (1)满足产妇的心理、生理需要—舒适。(2)满足手术医生顺利实施手术的护理配合需要—默契。(3)满足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更有信心和创新。(4)满足 医院对手术室的要求—安全。

1.3 善于沟通 (1)与手术医生沟通共同制订手术方案及手术配合过程。(2)与患者了解各种需求,并在各项操作前与患者进行种类告知工作,解除

患者紧张情绪,更好配合手术。(3)科室同行之间的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4 组织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根据产科手术特点和本科室工作特点,制订出科学的、适用的、适于护理人员记忆及操作的、规范的术前物品准备,麻醉配合,手术操作配合流程,手术意外应急预案的实施等,并将剖宫产手术根据其病理特点分类及手术医生习惯制订配合方案、质量管理标准及所注意事项。

1.5 流程一旦确定,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变成自己的习惯,不允许因为个人原因及习惯随意增添一些多余环节或减少一些环节。

1.6 通过晨会提问,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每日早晨交班时,由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提问2~3个问题,每月4次业务学习,内容:手术配合占40%,基础知识占20%,消毒隔离占10%,危重病人抢救占20%,术中应急问题处理占10%[2]。

1.7 请专业医生讲座 特殊产妇的手术配合及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应对措施。同时,每月一次征求临床科室医生意见,讨论前一段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共同制订改进措施。

1.8 制订环节质量标准 (1)术前物品准备齐全、适用、功能良好,各种操作稳、准、轻、快,医护配合默契,静脉穿刺无渗漏。(2) 手术室温湿度适宜,安静无噪音,产妇舒适,手术床单干燥柔软。(3)根据不同特点的母婴情况,备好各类抢救用物及药品,掌握剂量及用法,与助产师配合默契。(4)巡回护士严格把关,胎儿剖出时所带纱布及器械严格管理,认真清点并及时记录。(5)洗手护士手术步骤熟练,传递器械物品规范,器械敷料按规定摆放,用时做到“手到擒来”。(6)并做到以下指标:一次性手术用品无毒化处理100%,手术器械清洗干净度100%,静脉输液无外渗100%,物品准备齐全100%,手术物品清点,不清时间

2 措施

手术开始前,每例手术准备完毕后,均按操作步骤再检查一遍,核对所有用物是否齐全,手术开始后及时检查下环节所需用品,手术结束后回顾术中配合情况并记录。质量检查小组随时抽查术中配合情况,每周六一次随访产科医生及麻醉医生,然后汇总讨论,有影响质量环节的因素及时反馈并予以纠正,把缺陷消除在萌芽中。

3 注意事项

(1)注意高危人群。妊娠高血压、早产、高龄初产妇、胎儿娩出后宫乏力者、基层医院转诊的急产妇。

(2)要求高,特别计较的因社会因素所要求剖宫产的产妇,她们的要求时间及其他条件均予以满足。

(3)注意高危时间。夜间、中午班、休息日、节假日,听班人员随叫随到。

(4)高危环节。抢救患者时,分秒必争,有条不紊,确保药品到位及时,有人指挥,有人记录,有人操作[3]。

(5)预防锐器伤。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面对的患者农民比较多,有时在急救车上打电话让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多数为及时抢救母婴来不及查很多项目,个别医护工作人员如果操作不慎易造成锐器刺伤,因此,手术护士随时提醒术者提高自我防护的自觉性,及时拿回注射缩宫素的注射器,抽出针栓,拔下针头放入针管内,针栓推进针管少许即可。

(6)预防病人误吸,急诊剖宫产病人,大多数产妇未禁食,腰硬联合麻醉时产妇有时呕吐,特别是产前子痫产妇,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擦净呕吐物,并充分给氧。

(7)高危妊娠产妇,术中密切注意观察脏器功能,并根据医嘱及时处理。

4 效果

通过“双零”目标质量管理,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增强,以优秀的手术配合质量为准则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增加,主动自觉学习的风气提高,整体素质上了一个台阶。

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是防范缺陷的关键。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也是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保证。

医生满意度和手术回访病人满意率提高,并且可以以点带面,逐渐在其他科室的手术中实行零缺陷质量管理,有效杜绝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由于医护共同努力,自实行“双零”质量管理后,平均手术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8min,更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医生满意度从原来的88%上升到现在的99.4%,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0%上升到99.2%。

实现了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对自身价值与作用的认识提高。

5 体会

麻利的做好术前准备,并备好可能用到的特殊用品,避免术中频繁取物,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体腔暴露时间和麻醉药的过多吸入。

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有所创新,运用科学管理替代“经验”管理,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和科室的凝聚作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及与医生配合的默契程度。

强化责任,奖优罚劣。责任心是护士减少缺陷发生的基本保证。有了责任心,才能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从事业上强化责任,鼓励她们爱岗敬业,并进行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从履行职责上强化责任,严格遵守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依法施护,强化责任,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制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年内无任何缺陷发生且能及时发现、杜绝他人缺陷者予优先评优。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进取心、成就感,从而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 杨莫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

2 冯爱素.提高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有效途径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63.

3 史玉勤.加强产科护理管理预防护理纠纷发生.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22.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降低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方法:运用5W3H分析法对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改进方案,并与改进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患者在手术室术前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结论:运用5W3H分析法进行质量管理、明晰职责、明确标准,便于管理者进行质量控制,便于执行者落实,进而达到管理要求。

关键词 5W3H分析法;缩短;手术室;时间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8

5W3H分析法又称八何分析法即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原因(why)、如何干(how)、何数量(how much)、何结果(how do you feel)[1],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运用5W3H分析法,使制定的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易于实施。2013年10月,我院运用5W3H分析法,优化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的管理流程,与改进前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比较等待时间缩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设有手术间20个,手术室无集中放置手术患者进行预先麻醉的场所,手术室护士70名,其中有8名外勤护士(专职负责接送手术患者,具有护士执照)。晨起6∶50分外勤护士开始到病区接手术患者,最早7∶00患者进手术间,由手术室夜班护士负责巡视手术间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晨7∶45交接班,8∶00护士进入各个手术间。住院楼有5部电梯可达到手术室,有手术专用电梯1部,在晨起6∶40~8∶00用于接首台手术患者。调取我院2013年4月未实施5W3H分析法前的424例患者相关资料,男220例,女204例;年龄10~64岁;调取2013年12月实施后42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男200例,女220例;年龄11~70岁;两组进行比较,包括患者入手术室时间和患者手术开始时间。纳入标准:(1)住院患者手术。(2)首台手术。(3)择期手术。排除标准:(1)急症手术。(2)接台手术。

2方法

运用5W3H分析法对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进行调查、分析,拟定改进方案,优化工作流程,修订管理制度。

2.1缩短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术前至手术开始是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和峰值期[2]。术前等待时间越长,患者无助感也越强烈。患者心理状态会影响其生理机能的变化,王维梅等[3]研究表明,患者在术前即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由于应激和麻醉药物的影响可能会放大这种变化,甚至产生严重的突发事件,威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缩短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安全。

2.1.1现状把握(1)访谈手术室、麻醉科、临床手术科室、医务处、护理部、后勤保障部等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工作人员,实地查看手术室、麻醉科,了解目前运行手术流程情况、人员配置情况、场所设置情况、电梯运行情况及各部门的困难、需求等。目前我院有20间手术间,手术室无集中放置手术患者进行预先麻醉的场所。手术室有7名外勤护士(专职负责接送手术患者)。晨起6∶50分外勤护士开始到病区接手术患者,最早7∶00患者进手术间,由手术室夜班护士负责巡视手术间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晨7∶45交接班,8∶00护士进入各个手术间。(2)调取2013年4月手术时间数据,以9∶00开始手术的时间段结算,8∶30开始手术的例数只占总例数的7.15%。

2.1.2流程分析梳理我院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的流程:手术室外勤护士晨6∶50开始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患者乘手术专用电梯至手术室,手术室夜班护士送患者至手术间等待手术,巡回护士8∶00进入手术间进行术前准备,手术时间不能确定。根据调研情况,召集手术室、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医务处、护理部、院办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工作协调会。参会人员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分析目前运行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影响患者在手术间术前等待时间的关键环节,共同探讨改进措施,达成共识。对改进方案试行1个月,试行期间对部分内容及时修正。

2.1.3找出目前运行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外勤护士接患者时间早,最早6∶50,影响患者夜间休息及手术医师术前查看患者情况。(2)患者安全存在隐患,手术室7∶00~8∶00时间段只有夜班护士巡视手术间患者。(3)原有制度不合理,如麻醉时间长短不确定等问题。

2.1.4应用目前运行流程的主要原因(1)手术室外勤护士少,每日晨起只有3名护士接手术患者,每日首台手术患者有20例,有时病区护士未完成患者术前准备。外勤护士抱有“赶早不赶晚”“完成自己接送患者职责就行”的思想。(2)手术专用电梯不足。(3)管理不到位,手术医师不在意。

2.1.5影响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的因素(1)病房护士在外勤护士接患者时未完成术前准备工作。(2)手术专用电梯不能满足晨起接患者的需求。(3)手术室晨起接手术患者的外勤护士数量不足。(4)制度不合理,临床医师松散。(5)监管措施不到位。(6)奖惩力度不够。

2.2改进方案

2.2.1提出改进方案(1)病房护士于7∶40前完成首台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2)后勤保障部,负责7∶50~8∶30期间安排2部专梯接手术患者。(3)手术时间管理重点是手术三方安全核查完成时间。明确手术三方核查工作由麻醉医师主导完成,麻醉师、手术医师、护士任何一方不在时均不能麻醉,三方核查时间以麻醉记录单中的麻醉开始时间为准。麻醉记录单是医疗病历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麻醉医师不敢随意涂改、篡改、伪造时间,否则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4)日常质控管理,由医务处每周和每月汇总、分析手术安全核查落实情况,每周将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并将核实情况进行公示。(5)时间控制,由手术室每日记录每天手术的时间信息,包括患者入手术室时间、麻醉开始时间、手术开始时间。(6)惩罚措施,手术医师在4周内出现2次未能按时完成三方核查工作,取消该组手术医师1个月的首台手术资格。(7)手术室每日安排5~7名外勤护士接首台手术患者。

2.2.2方案试行和确定将拟定的改进方案试行1个月,试行期间多次与手术室、麻醉科、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医务处等部门沟通,经过修正后,正式颁布施行。

2.3评价标准记录手术室患者在5W3H分析法实施前后8∶00前等待时间和手术前等待时间,并进行比较。

2.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表1)

4讨论

4.15W3H分析法明确工作内容,对执行者具有指导作用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部门,是整个外科的“心脏”。然而,患者在手术室术前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医疗成本,影响医院服务质量[4]。手术服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是由不同人员完成的,前端任何一个环节的服务质量都会影响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5W3H分析法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完成时限,完成地点,完成内容。如:患者在病房的术前准备工作环节中,因为病房护士不及时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会延长患者在手术室的术前等待时间,因此病房护士要在晨7∶40前,在病房按照操作标准完成术前准备。5W3H分析法明晰各环节人员职责,促使各岗位、各环节人员按照要求履行职责,结果显示,实施本方法后术前在手术室等待时间缩短了。

4.25W3H分析法明确管理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工具5W3H的具体规定,既是执行者的工作指南,也是管理者的管理标准。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要求、程度,做规定的事情,管理者可以追究工作人员责任,进行绩效考核,督导其履行职责,同时管理者也应分析,为什么工作人员没能做到,是否需要修改管理规定,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管理者通过5W3H分析法,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任真年,宋炜,张国荣.现代医院卓越绩效考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154.

[2]Koenig A,Omlin X,Zimmerli L,et al.Psychological state estimation from 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during robot-assisted gait rehabilitation[J].J Rehabil Res Dev,2011,48(4):367-385.

[3]王维梅,李巧梅,石爽.心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133例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24-125.

[4]王丽波,林平,李玲.手术流程时间延迟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24-26.

(收稿日期:2014-04-17)

(本文编辑刘学英)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临床带教

手术室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工作岗位,具有实践性强,专业知识涵盖面广,无菌要求严格,器械设备繁多,人员复杂等特点[1]。如何采取科学的带教模式,使护生较全面地掌握手术室专科理论与技能,这是手术室护理教学管理者探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手术室共完成带教护生240人,中专60人,本科50人,大专130人。每批到手术室8~13人,实习周数为3周。现将2年来我科对手术室护生的教学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2 方法

1.2.1 建立合理阶梯层级带教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成立临床教学管理体系,护理部副主任,教学片长,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总带教,负责制定带教方案,落实带教计划,定期征求意见,及时解决带教中的困难,由教学片长全面负责带教工作的管理、实施,确保实习计划的落实工作。

1.2.2 搞好教学片长和带教老师的选拔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片长实行竞聘上岗,建立和强化了竞争机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带教参与意识,使优秀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使我科的护理教学逐步向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选拔了工作8年以上、本科学历、护理师职称以上的护师担任带教片长,任期3年,3年后再次竞聘上岗,以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他们的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经科室选拔,护生反馈,护长考核等综合评价,选拔出18名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而且热爱护理专业、热爱教学、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护理技术的护理骨干担任教学老师。

1.2.3 做好带教老师继续教育和培训

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作为临床带教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掌握护理的新技术、新动态,并传授给学生。因此,我科室切实狠抓带教老师的自身建设。一是选派教学骨干积极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及院内外新业务、新技术的讲座,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二是定期请优秀带教老师介绍带教的做法与体会,通过学习与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带教老师积极参与全院性护理多媒体教学讲课比赛,收获良多。

1.2.4 规范化培训

手术室护理涉及内容多、教科书中的内容分散[2],很多手术室专科技术书籍中的内容已落后。规范化培训可使护生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概况,明确实习目标,减少护生无所适从感,在课堂和临床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培训主要内容有:护理管理的规章和制度,护士的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专科护理操作、专科仪器的使用、专科疾病知识及手术配合、整体护理知识在手术中的应用等,使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对专科整体护理、专科技能的认识。

1.2.5 做好教学质量评价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是临床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步骤。我科室严格克服以往只重视对“学”的评价,而忽视对“教”的反馈分析的质量评价缺陷,开展了评教评学双向评价活动和动态评价。

1.2.6 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工作

在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我们召开护生和教学组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护生和带教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教学。 另外加强护理部,科室,护生之间的沟通,详细反馈护生的学习情况和工作表现等,做好沟通桥梁的作用。

2 结果

我们对每位护生出科进行问卷调查,96.3%以上的护生满意我科室的临床带教,97%的护生对科室实习安排合理满意,100%的护生认为教学小讲课和出科考试制度落实满意,97%的护生认为带教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关爱护生,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带教能力。2年来教学工作中没有差错事故发生。

3 体会

手术室的教学以往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带教,使带教难免随意而又盲目。所以要摆脱传统的经验教学模式而转变为科学教学,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的教学程序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总结、提高,以适应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需要。带教老师通过带教,深刻体会到带教既是对护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自己再学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采取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分为护士长、组长、组员3层,比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专业知识通过情况的差异。结果: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1年后,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降低,护士专业知识通过率、护理工作自身满意度较实施前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值得大力提倡。

关键词 分层管理模式;手术室;管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48

作者单位:525200高州市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陈玉兰: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医疗器械多、临床任务重、病危病重率高,因而手术室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1]。作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手术室因为工作量大、意外及紧急情况多,风险性也随之提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每一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2]。分层管理模式是源于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目前应用到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中[3]。所谓护士分层管理模式[4],就是根据个人特点和组织需要相结合的形式划分护士职责,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建立新型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院手术室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的配置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20名,女6名,男4名。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27±3.67)岁。工作年限0.5~23年,平均工作年限(13.31±4.51)年。其中,主管护士2名,护师5名,护士13名。2013年3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1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业务知识通过(理论考核、操作技术达标人数)及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情况。

1.2护理分层护理管理方法实施前来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即术前访视、术前仔细核对患者情况、心理支持、传递器械、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等。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具体为:(1)人员分层。参照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组长、组员。护士长是副主任护师职称,专科工作15年以上,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强硬的专业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组长应是主管或者护师,专科工作10年以上,工作责任心强,过硬的专业技术;其余为组员。(2)人员分配。护士

长监督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3)护士长、组长职务安排 。护士长统筹安排手术室各项工作的管理;组长主要对本组护士及护理质量全面负责,包括监控本组的护理质量、考核本组护士的专科业务培训和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科组手术中的疑难、紧急问题,以及组织、协调、指挥大型抢救等。(4)护师、初级护士职责安排。护师的职责是独立完成重大、复杂手术的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运用手术室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指导下级护士工作,独立并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初级护士和实习护士应能独立完成各专科常见手术的洗手,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等,学习并能正确执行手术室基础性工作,如: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不接触手术和患者)。(5)排班安排。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根据手术日排班。每日有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等班次。白班包括各层级护士,须满足所有手术间的正常运转;夜班2~3人,其中至少有1名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以应对急诊手术等其他突发事件。

1.3评价标准比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2012年3月~2013年3月)和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2013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数、护士业务知识通过(理论考核、操作技术达标人数)及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c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数和护士业务知识通过人数比较(表1)

3讨论

结果显示,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而护士专业知识通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都有明显提高,说明分层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5]。

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通过以手术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不仅激发了护士在护理领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从而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业务知识考核通过率,还使手术配合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及效率,密切了医护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对自身专业价值有了更深认识。分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和自身潜力,激发了护理人员相互学习的热情以及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证手术室工作质量的同时,还缓解了护理工作中的矛盾,获得了护理人员的一致肯定,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手术室作为临床重要科室,也是压力和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6]。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不管资历如何,均给予相同强度和技术要求的工作,这样的后果可能就是临床不良时间发生率高,人力资源浪费,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不满[7-8]。结果说明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各项护理工作安排井然有序,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责任心,做到人尽其才;第二,不仅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加合理规范的帮助,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第三,让学历高、年资高的护士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低层次护士得到很好的指导并更加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因此,分层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不仅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还明显改善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成巧梅.引入分层管理模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64-65.

[2]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32):119-120.

[3]顾芸,马友欢,梁丽君.分层次按职上岗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2451.

[4]焦丹丹,丁雅芳,王岚,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6):115-116.

[5]艳红,张红梅,孙丽芹,等.分层次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成效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16):1477-1478.

[6]徐 梅,杨 倩,王英丽,等.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70-1073.

[7]严艳玲,李云玲,梁冬梅,等.APN排班与护士层级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4):3071-3074.

[8]常永红,毕玉美,邓亚玲,等.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5-796.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8篇

1追踪病人在门诊室就诊过程

首先是病人的主诉,结合既往的检查、检验报告,接诊医生是如何给出门诊诊断,包括对病人病情的评估以及必要的医患沟通;医生是如何告诉患者所患的疾病及住院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然后是住院医嘱,开具常规检查以及专项检查医嘱。

2追踪病人

在医技科室检查及等待报告过程患者是如何通过观察院内指示牌或导诊咨询找到相应检查室的;在众多的检查患者中,医务人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或者检查项目(部位)分诊的。

3追踪检查结果出来之后治疗方案的确定

取得检查结果后,主治医生是如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病情判断的;病情复杂,是如何组织院内大会诊及病例讨论的;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手术方案是如何确定的;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如何提醒术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及意外的防范措施,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防范措施,以及术后病人安置对于病房和护理人员的要求。

4追踪患者手术前的准备情况

确定手术时间与台次,病房的护士是如何与手术室工人交接的;在准备间护士是如何与患者交流确认术前无饮食饮水等手术禁忌的;患者手术部位是如何进行标识的;手术室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是如何进行手术器械与耗材准备的;患者病历是否已经书写完善,以及必要的影像片子是否准备;整个手术室是如何进行感染控制的,相关的制度知晓以及落实情况。

5追踪手术开始至患者离开手术室过程

麻醉医师是如何进行麻醉前患者身份确认与安全核查的;手术医师、护士是如何进行洗手的;手术医师切皮前是如何与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进行患者身份与安全核查的;术中医生、护士、麻醉师之间是如何衔接配合的;术中器械、纱布、缝合线是如何进行清点的;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是如何进行身份确认及安全核查的。

6追踪患者术后至出院的过程

患者在苏醒室护士是如何看护、处理的;患者苏醒后护士是如何与病区工人交接的;回到病区后,护士是如何按照术前医嘱安排普通/监护病房的;医生是如何了解病人术后进一步的恢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可能性讨论,术后感染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病区是如何进行院内感染的预防;医生是如何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用药方式与药物调整、输液与肠道外营养的支持等;病人恢复良好,医生如何医嘱出院后的进一步康复计划等情况。整个过程(以上6步)追踪调查者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表格填写记录,记录每个环节的衔接与对病人的处理正确与否。将正确、科学的流程予以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近似于差错的薄弱环节要进行会议讨论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后形成书面解决方案,反馈至相关科室(部门)限期整改。

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