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1篇

(一)传统审计方法对资源环境审计的适应性影响

目前对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研究较少,在《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到了“不断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方式与方法”,笔者认为此审计方法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当中收集审计证据的技术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依据资源环境标准,针对资源环境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做出资源环境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其应包括常规审计方法和资源环境审计的特殊审计方法。常规审计方法,主要是审计人员长期使用的传统的审阅、核对、抽查法、分析性复核、查询法等方法,审计人员多年实践证明并大量运用这些方法。资源环境审计其实是从效益审计、绩效审计当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审计分类,传统审计方法也就同样适用于资源环境审计的需要,或者说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对传统审计方法的特殊使用。

(二)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的适应性

1.专家法。由怎样的审计人员来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关系到资源环境审计的质量,为弥补审计人员大都是财务方面专家而非资源环境方面专家,甚至是资源环境零基础的门外汉,资源环境审计必须要聘请资源环境专家,以解决审计主体的问题。南通市审计局在审计小组中聘请专家,全程参与审计,这避免了“行外审计行内”的尴尬和底气不足,又可以借助资源环境专家的实践、理论经验以及业内信息资源关系,让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资源环境审计还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仪器、检测设备,国家政府审计机关自身基本是没有配置这类仪器设备的,聘请了资源环境业内专家,也可以间接得到这些专业仪器设备的使用,由此看来,聘请资源环境专家的专家法在当前是非常有效且相适应的审计方法。从另一方面来分析,专家法面临着如何界定专家、从哪里请专家、如何支付专家的酬金、如何管理专家、如何划分审计责任等的问题,从一定角度上看资源环境审计也受制于这些外请的专家,对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审计的长期科学发展未必是“一劳永逸”的,其有暂时性的特点。专家法,虽可以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却并不是长久之策,政府审计也不能过多过度的依赖外部专家,另一方面尚需要及时引进专门的资源环境人才,培养自身的资源环境专家,加强现有审计人员在知识机构上的多元化培训,并能配备基本的资源环境仪器及检测设备,做到既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又培养自身的审计专业队伍,这才是使用专家法的最佳考虑。

2.审计调查法。审计调查法是审计人员运用调查询问的方式进行的一种传统常规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对象采取查询、函询等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审计当中,其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适应性如何?如何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创新的运用?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总结全国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全国20个省(区、市)的节能减排资金和钢铁、水泥、电力行业连续开展的节能减排审计中,比较突出的是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审计局2009年对2002年至2008年度采煤塌陷地治理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所采用的联网追踪核查、SQL语句查询等先进的技术方法。联网核查是将财政以及国土部门是否按要求按进度追踪核查资金使用的方法,资源环境的动态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审计取证的复杂性,因此,在审计调查中进行联网核查跟踪审计是资源环境审计中不可缺少的方法。SQL语句查询法主要是对青苗补偿的补偿标准及补偿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在传统的审计调查法当中结合新技术,较为适应审计目标的需要,审计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结语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商业银行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其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审计监督和防范风险舞弊,应紧密联系银行具体改革和发展战略,检查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并提出合理建议,从而完善和促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

一、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特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媒介, 是各类风险集中的领域,其经营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打交道,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组织。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追逐利润最大化,它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主要特征为:经营大量货币项目,需要健全严格的内控制度;从事的交易品种多、次数多、金额大,需要严密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及资金转账系统;分支机构多、分布区域广,会计处理和控制职能分散,需要保持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需要采取控制程序记录和监控;高负债经营,债权人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所以要受到银行监督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经营风险更加显现出集中性和多样化的特征。商业银行高风险的经营特性, 决定了提升内部控制力的任务始终相伴于商业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9年1月的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业务框架》,内部审计的定义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介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 推动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 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防范经营风险。其工作重点是检查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以及实际运营情况与效果。从而有助于银行改善经营,达到经营目标,增加商业银行价值。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根据美国反欺骗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通过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成员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合理地保证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及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总结的《银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1998)原则11,“应当对内控进行有效而全面的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监控的一部分”;《加强银行的公司治理》(2006)原则5指出:内外部审计及其他控制部门能促进完善公司治理,能促进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董事会应借助审计人员的工作,独立地评价验证管理层所提供的有关银行运营绩效的信息。

内部控制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构成,这五个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控制环境是基础,控制活动和风险评估是主要内容,信息沟通是纽带,监督是保证,内部审计也贯穿在这五个要素之中。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且要根据内部控制的制度和要求制定其审计程序、方法和目标。

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促成良好的控制环境的形成,并为改进完善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预防内部控制系统的时滞性、形式化。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缺少健全的内部控制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管理混乱。

综上,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与薄弱环节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是研究内部控制的国际权威组织,代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方向,现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与薄弱环节:

1.内部控制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文化,还涉及到银行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清晰明确的内控结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且有助于发展更全面的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公司治理主体,各自有独立的的权责机制,并设有下属委员会,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正面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观念,员工将自觉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效果并未达到管理和业务发展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界定不清;内控文化存在形式主义;内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理念意识并未深入到银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头脑中。

2.风险评估过程

此过程包括问题、事项识别(Event identification)、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与风险对策(Risk response)。

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繁多,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识别问题之后,缺乏深入分析,不能分析出在内部控制层面、控制框架、控制流程上的根源性问题,从而无法通过根本性措施从根源上完善内部控制。

目前采取的风险处理手段过于流程化,缺乏适应性和及时性,且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有些手段片面强调业务指标的达成,忽视风险防范,且缺少高水平的风险管理技术。这样会影响监测评估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得出错误的风险管理结论,影响管理层作出正确的风险管理对策。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

商业银行业务品种繁多,关系到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内部管理活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健全,但执行力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1)已建立的内控制度无法适应新的体制改革与业务发展,存在形式主义和时滞性。

(2)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故意违规、岗位缺失、为个人利益违规等不当行为。

(3)内控制度执行之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制度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及时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4.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商业银行的信息包括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信息,规定范围内的信息应按要求及时处理且在规定的渠道内传播。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采用统一法人体制下的分级授权,各级机构既有自营业务也对下一级机构进行管理,如此导致层层授权,决策层次过多、职责不明。总行对下级分行的控制力依次减弱,内控制度及各种管理规章的执行力和管理理念的传播力也依次减弱。同时,信息沟通局限于从上到下的沟通,相对缺少由下到上的沟通,员工不能向上报告、评价与举报,影响监督效果。

5.监督(Monitoring)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各项监督规章相对健全,但执行力相对不足。忽视内控问题、风险问题,为了个人利益违纪违规,不及时查处早就存在的违规行为,缺少深入调查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前文提到的员工向上报告、沟通与监督的渠道的建立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如何利用内部审计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内部控制:

1.拓展内部审计职能,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内部控制的目标也是审计工作的目标,按控制导向可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维度中的“资产安全”、“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控制风险为目的,主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且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模式。第二维度中的“经营管理有效、战略目标实现”要求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遵循银行整体战略,通过整体发展获得更好效益,称为战略导向型审计。后者主要是从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等角度,对各级部门的相关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价。对于战略导向型审计,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起步。

(1)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当前审计监督的首要工作。风险导向审计是当前审计监督的首要工作。商业银行属于通过承受和经营风险来获得利润的企业组织,其风险管理能力对其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基于风险计量和评估结果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区别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是其本身的职责要求,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原则,它对财务、制度、管理等导向也起着引领作用。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商业银行要关注如何平衡处理发展速度与合规经营、发展质量及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

(2)启动战略导向型审计,提升审计监督价值。随着业务发展和审计实践的深入,仅仅关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策法规的遵循及财产的安全与完整是不够的。目前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益性的评审涉及不深,评价和咨询等服务职能的应用有限,没有关注银行的战略长远发展,审计结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职能需要在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开展战略导向审计,帮助内部审计更充分、准确、全面地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咨询职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2.促进信息沟通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传导系统,使信息能在各级机构、各级业务部门之间高质量、及时地传导、收集、反馈;完善从下到上的沟通渠道,使来自基层的内控信息、建议、揭发举报等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上级管理层;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为决策管理活动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各级管理层和员工通过沟通、教育、反馈可以更加明确经营理念、职权范围、内控的各项规定、工作任务、风险和内控意识;能更好的完善监督机制,并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和内控环境。

3.构建增值型审计,并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科学评估体系

增值型审计是指能为组织或机构增加价值的审计。根据价值链管理理论,企业的各项活动可以分为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增加增值活动同时减少非增值活动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应从经济性、效率、效果三方面关注银行的资源使用情况。构建以价值为导向的科学评估体系,以有效地评估审计活动的增值功能,得出正确的增值导向的评价结论,从而进一步形成能为银行创造更多价值的决策和战略。

4.审计过程始终保持对风险的关注

(1)针对常规风险点、问题易发环节开展审计。内部审计要重点关注各项业务的核心内控环节、新环境及产生的新风险、分析关键领域,重点检查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保证审计监督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管理特点、地域特点、业务特点等角度,选择风险易发的机构和领域,优先安排审计。

(2)关注国际业务领域的新产品、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例如,隐含衍生条款的外汇理财产品;尚无成型管理制度的新业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等。

(3)关注营运渠道的内控风险。关注基本会计制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关注重大会计风险环节(如内外部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凭证管理、反洗钱及各类可疑交易管理,授信业务保证金、抵质押品及票据的会计控制等);关注营运流程变化后产生的新风险。

(4)关注信息系统环境风险和业务应用风险。例如,电子银行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特色业务、网上支付、安全控件等);总行和各级分行信息系统环境风险(物理环境、生产运行监控、生产操作管理、网络安全等)。

(5)关注银行的资金风险、案件风险和内外部欺诈情况 。要重点审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领域中可能存在的重要内控缺陷与风险;要检查有无欺诈、舞弊行为和内外勾结损害商业银行利益的情况,关注各层级干部员工的职业操守;要根据业务检查发现的疑点线索,深入调查,及时发现重大问题、重大风险和案件;要关注各级机构各业务领域的整体经营管理情况,检查有无重大的经营导向偏离和问题。

5.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提升审计监督效果,促进形成坚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关注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和稳定性。要检查贷款分类是否偏离,核查各级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检查高风险领域信贷资产风险情况(如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贷款的风险情况),核查各笔具体贷款的还款方式和期限是否合理等。

(2)组合运用多种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能。综合应用常规审计、专项审计、专项检查、重大问题审计等方式,保证关键领域的审计监督效果。

①围绕内控体系开展常规审计。常规审计具有检查周期连续、检查覆盖面广的特点,常规审计应着重检查被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准确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②紧扣关键风险领域开展专项审计。与常规审计相比,专项审计更能抓住当前风险,对最关键的事项和业务环节进行深入检查;

③有效运用IT审计(信息系统审计)。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相比传统手工操作,IT审计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各种信息,促进信息沟通、传导与反馈。

(3)加强银行内部约束、遵守法律法规。内部审计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督促商业银行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已经发生的问题,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6.加强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及相关培训

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独立性,自主公正地、不偏不倚地履行审计职责。内部审计人员要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熟悉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和产品;自觉完善专业知识,不断改善工作方法;要遵守职业道德,提供优质的内审服务。商业银行要注重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用法律规范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定期轮换制;利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业绩进行监督、考评,并把考核评价结果与绩效奖励挂钩,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状况[J].管理评论,2003年第十一期

[2] 杨学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 朱荣恩,贺欣等.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3篇

本文从村级财务内部审计的总概况、具体操作方法、取得成效等方面加以阐述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并从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村级财务 审计 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经开区(杨舍镇)农经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近年来,经开区(杨舍镇)农工局农经科不断创新村级财务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规范农村财务与运行,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总体情况

从2008年起,区镇根据张委办(2008)41号《关于在全市推行村级阳光综合审计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审计监督,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全镇开展村级阳光综合审计工作。2009年至2014年底,区镇农工局农经科共完成村干部离任审计27项,村级财务收支审计279项,村级集体企业专项审计88项,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32项,村级集体资产综合审计94项。审计中发现审计问题330条,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347条,被采纳审计建议347条,发出整改意见书61份。

二、具体做法

1.积极示范,引导做好村级各类内部审计。

一是统一各类审计内容。(1)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其任期内村级集体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化和主要社会事业及经济工作等,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对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计各项收入是否按期结算、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坐收坐支、是否存在小金库、是否存在以收抵支、财务收支预决算执行情况、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3)对村级年终可用财力审计,主要审计当年度村级经营性收入是否入账、查阅相关的会计凭证是否正确、审核经营性合同金额与到账金额是否一致等;(4)对村级集体企业审计,主要审计村级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收支情况以及经营状况等。二是统一各类审计文本。区镇农工局农经科根据村级阳光综合审计要求,结合新形势下村级经济发展的实际,统一制订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级年终可用财力审计、村级集体企业审计等审计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三是统一组织人员参与各类审计。在各类村级财务审计中,要求各办事处(街道)经管办人员共同参与审计全过程,使他们掌握财务审计的重点、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

2.加强管理,实行村级财务审计常态化。

一是常规审计实行年审制度。区镇农工局农经科每年组织对村级可用财力、村级集体企业、社区股份合作社年终审计;镇记账中心每年对各村的现金、存款、承兑汇票进行不定期盘点,查看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价证券登记薄,核实是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专项审计实行抽查制度。每年根据财务管理需要不定期抽取几个村进行专项审计,改进财务管理办法。例如2012年针对闸上、城东未纳入村账镇的村集体资产和资金管理进行专项审计,并对审计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于2013年1月将两村纳入镇记账系统。三是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全面审计。2013年经区镇党工委批准,聘请华景、天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全镇41个行政村(社)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包括对所有房屋、土地进行实地盘点、对应收应付往来款项采用查询核对法逐笔核实、对经营性资产出租合同管理、对村投资或控股的各类集体企业管理、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方面等进行了全方位审计,进一步核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底。

3.完善制度,促进村级财务审计规范。

通过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检查、整改,不断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区镇先后出台了杨政发(2011)27号《关于印发杨舍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通知》、张经管发(2012)6号《区(镇)各部门、办事处(街道)和财务审批、报支的有关规定(试行)》、张经管发[2014]1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经开区(杨舍镇)行政村(社)集体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张经管发[2014]1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经开区(杨舍镇)行政村(股份合作社)合同管理的通知》等。重点对非生产性开支管理、经营性资产出租管理、集体企业管理、合同管理、规范资金管理等进一步明确规定。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确保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运行安全高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三、取得成效

1.保证集体资产安全。

一是非生产性开支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村级内部审计,对非生产性开支的报批手续是否完善、报支范围是否符合规定、原始发票是否真实有效等进一步得到规范,大大减少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损失和浪费。二是账外资产得到清查。通过审计中对各村(社)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发现有部分行政村新增的一些房屋和土地等资产没有及时纳入村账,形成账外资产,审计后全部纳入村账,核实了村级集体资产。其中:房屋61处,面积5.21万平方米;土地36块,面积25.99万平方米。三是查实应收款项。通过审计中对各村(社)的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逐一进行清理,对各种往来款项明细逐笔逐户直接询证核实,查实个别村漏记应收款项50万元,核实了32笔原来双方不符的往来款项。

2.规范集体资产有效合理使用。

一是规范经营性资产出租合同。区镇统一使用规范的租赁合同文本,建立合同管理网络,统一规定租金收取标准和收取方式,限定合同期限,严控存量土地。二是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结算手续,严格控制印鉴管理,杜绝违法操作行为。严禁公款私存,禁止出借银行账户,禁止村集体为任何个人或单位提供经济担保,资金不得直接出借给民营企业或个人,不得为非本村企业注册或还贷周转资金。三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规范运作和管理集体资产,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收购、转让和购置集体资产。通过内部审计,有效防止集体资产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更好地规划对集体资产的使用,避免集体资产流失。

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村级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明确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增强村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使村干部明白不仅拥有代表村民行使集体资产的经营权,还承担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通过审计监管力度加大,审计范围的扩大,经常化、制度化的审计,能够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财会制度,制止和纠正经济活动中违反乱纪的行为,转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加强法律意识,增长财经知识。另一方面,也促使审计人员更熟悉财经法规,增强审计业务水平、判断分析能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村级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突出把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开展涉农惠农资金补贴专项审计。重点关注支农资金中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重点对房屋和土地租赁收入、土地补偿费等定期进行专项审计,确保集体资金安全合法使用。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审计。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规范工程预决算、项目招投标、财务支出,使工程建设阳光操作,避免和减少不法行为的产生。

2.加强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如发现有不良债权和不实债务,须经村两委班子讨论、村民主理财小组通过,报区镇农工局农经科审核批准后,及时调整账户。

3.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审计人员应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具备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操守,所以要定期进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培训,及时掌握农村新的经济政策,财务法律法规、提高审计操作技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丽萍 单位: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农村工作局农经科

参考文献:

[1]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10(8).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4篇

(一)审计意识淡薄,审计力量不足公安消防部队长期以来存在“重训练轻管理”的思想,重视对消防官兵的体能训练、应急演练等,而对于内部管理则置之不理。一些消防部队缺乏专门的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审计编制长期未予落实,审计力量严重不足。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理念同消防部队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我国消防事业的快速发展。此外,不少消防部队领导对于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会计和财务审计的层次,以为审计就是查查账,对审计的管理作用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审计就是搞人,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推进。

(二)审计活动不科学,缺乏规划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需要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检查通过审计行为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审计活动提前进行科学的目标规划,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然而,当前一些公安消防部队在审计调查上存在敷衍了事、推诿塞责的心态,年初没有依据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制订科学有效的审计目标和计划,纯粹是应付上级检查需要,导致审计活动缺乏指导和规范,没有目的性。而且,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当前我国消防部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仍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消防部队还以人工查账为主要审计手段,计算机审计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审计方法的单一也是审计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审计范围过于狭窄经济活动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因此,在对经济活动的审计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审计对象的全面覆盖,以保证能够全面、及时地追踪和监控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状况。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消防部队并没有将内部各单位都纳入审计体系覆盖范围之内,导致审计调查所得到的信息碎片化,成为难以研判的孤证,不利于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此外,消防部队过分强调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也使得审计往往成为马后炮,难以体现避险功能。再加之现阶段消防部队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因为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问题,实务工作中一直存在争议,理论上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规避争议和风险的保全之策就是去重就轻,形成了目前较为普遍的财务收支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常规审计雷同。

(四)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发展要求审计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种,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当前消防部队越来越多地参与地方公共管理事务,其所涉足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审计的内容和所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多元化。传统的单一的财务专业知识结构已经难以胜任当前复杂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基建、装备、工程管理等都具备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否则,缺乏相应的认识或经验,审计人员很难通过账目发现其中的问题,指出存在的管理漏洞。目前消防部队存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后续教育跟不上等问题,严重桎梏了审计队伍的发展和建设,影响了部队审计工作的进展。

二、完善消防部队审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型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变公安消防部队应提高对审计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充分认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支持和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发展建设上,应取得党委的支持和重视。各级消防部队应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人员编制、办公设备及相关硬件设施等。无法建立独立审计部门的,也应尽快指定专兼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应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总队以上可以设置总审计师,负责对全队的审计和指导工作。同时,在审计意识上,应加快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型审计和管理审计的转变,并树立起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

(二)丰富审计手段和方法,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消防部队应根据部队的建设任务和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制订审计工作计划,确立审计项目。审计部门在开展相关审计调查活动之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审计调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审计方法上,应确立普通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抽查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检查力度。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项审计,如固定资产审计、基建审计、后勤管理审计、采购审计等提高审计活动的针对性。同时,消防部门应建立起审计报告和问询机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由上级部门组织研讨会商量解决的办法,尽快消除隐患。同时,消防部门还应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同一些软件企业合作,开发设计出能够满足部队审计需求的软件,加快内部信息资源的采集、传递和共享过程,提高审计效率。

(三)拓宽审计活动调查范围,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公安消防部队应扩大审计调查活动的覆盖面,将单位内部的所有管理对象、所有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审计管理的监督范围之内,建立起全面的审计监督覆盖体系。消防部队应在内部加强审计宣传教育,并积极推广审计在各部门的开展和应用,提高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程度。同时,在建立全面审计体系的过程中,要由过去事后审计的理念逐步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以事前预防为主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理念,加强源头防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项目前期的审计监督,如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审计、工程概算审计、征地拆迁审计、工程量清单审计等,及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决策调整和纠偏,避免出现大的投资失误。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5篇

一、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一)切实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严格实行强农惠农资金备案制度,建立强农惠农项目资料档案,并对项目进行跟踪问效。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市农经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平台,及时将强农惠农资金有关信息向群众公开。深入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严查处贪污、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私分强农惠农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规范、快捷、高效运行。

(二)切实加大涉农乱收费的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涉农收费的规范管理,广泛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监测,及时掌握和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和行为,着力查处和公开曝光一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努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在认真梳理现行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基础上,根据当前新形势和新任务,会同县纪委监察局、纠风办等单位,研究制定涉及农民负担违纪行为的处理办法,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稳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努力构建村级公益建设投入新机制

(四)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认真贯彻《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2007〕4号)和《省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湘政发〔2005〕17号)规定,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所议事项不超范围,所筹资金和劳务不突破限额,保证议事程序符合法律要求,申报审批做到严格规范有序。

(五)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监管。要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全部纳入乡镇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中心进行集中交易,防止暗箱操作和钱权交易。进一步加大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防一些地方通过虚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骗取国家奖补资金问题的发生。强化工程质量监管,项目竣工后,及时督促村民委员会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组织做好验收。

(六)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操作。认真执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严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标准和程序。切实加强项目审核工作,把好奖补项目复审验收关。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监管,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专项审计,确保奖补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七)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制定出台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和问题责任追究等制度,构建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长效机制。

三、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夯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八)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和流转合同的指导、鉴证、备案工作,大力推广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合同文本,强化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和履行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台账,并且按照“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要求,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按照县“民生100工程”分解的目标任务,着力建好3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常态化。

(九)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深入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设立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确保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法定机构受理、有专业人员审理、有固定地点办理。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依法开展仲裁员选聘工作,制定仲裁员培训规划,开展仲裁员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建立仲裁工作制度,提高仲裁工作规范化水平,确保仲裁工作依法、公平、公正进行。

(十)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奖扶政策落实。大力宣传《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永办发〔2009〕17号),进一步协调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力争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有新的、更大的突破。

四、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

(十一)加强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公共资产资源集中交易工作,指导各个乡镇组建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中心,将交易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农村公共资产资源出让、发包、租赁和村集体工程建设及财产物资采购等项目全部纳入乡镇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制定出台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制度。开展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和水平。

(十二)巩固和深化村财乡代管改革工作。全面推行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管理,增强村级财政预算约束力,确保村级收支平衡。切实加大对村级收入的清查力度,从严查处“坐支”和收款不入账行为。从严把好支出凭证审核、审查关,规范报账手续,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做好新一届村民主理财小组选举和成员颁证工作,完善民主理财机制,切实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确保农民群众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开展农村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村财乡代管工作水平。

(十三)加大村级财务审计力度。村级财务审计坚持常规审计、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村级财务常规审计以乡镇为主,由乡镇纪委牵头组织农经站和财政所等人员实施,全年村级财务审计面要达20%以上。对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实施重点审计,全年完成20个以上村的财务重点审计。加大对农村征地补偿费和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专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从严查办贪污、侵占、挪用、私分和挥霍浪费农村集体“三资”案件。

五、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化”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十四)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引导农民依托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大力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帮助指导各个乡镇至少发展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消除农民专业合作社空白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意见》(郴政发〔2011〕1号),积极引导烟区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全面提高烟农组织化程度和烟草产业化水平。

(十五)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宣传力度,扩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产业基地和生产规模,创建加工实体,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销售收入和利润。积极引导同类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壮大生产规模,增强实力、带动力和产品竞争力。切实加大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落实信贷优惠政策,解决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十六)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建立成员帐户和台帐为重点,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健全生产流程档案,完善安全生产记录,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大力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6-8个、市级示范社5-6个、省级示范社1-2个,争取国家级示范社项目2个。着力抓好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创建工作开展。

六、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强化农经工作基础

(十七)着力抓好农经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农经发〔2010〕9号)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意见》(郴发〔2011〕2号),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农经队伍,切实落实乡镇农经职能,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专人理事。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三农”工作必备知识,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农经干部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的农经队伍。

(十八)加强农经管理调研和宣传工作。要围绕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业产业化建设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农村开展调研,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绩,分析当前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做好农经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大力推介我县在完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好典型、好经验,提高农经工作社会影响力,推动农经管理工作开展。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6篇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这是由内部审计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这种设置形式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后续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配备的专业审计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完成高质量审计的要求。另外,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主要由内部审计协会具体组织安排,而内部审计协会只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这客观上决定了自主安排内审人员外出专业进修或培训的可能性不大。再次,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内部审计制度健全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的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明显滞后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除内部审计准则外,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最后,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比较狭隘。长期以来,人们对内审的认识程度仍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部分被审计对象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大局,强化监督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

(二)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工作内容和范围窄。常规审计多,专项、重点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工作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第二,对财务监管力度不够。一是对高校财务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管工作是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的重要保障;二是财务监管的制度创新与财务工作的复杂化、多样化不相适应。高校财务工作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复杂化、多样化,而财务监管制度往往相对滞后,经常是发现问题后才采取补救和防范措施,这与财务监管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三是财务审核和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财务审核工作松散,随意性大,没有真正做到制度化、常规化,存在审核“死角”和问题“隐患”。四是资产管理意识和效率意识低,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占有轻效率”的现象。

(三)审计管理及审计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出现查出问题多、处理少,处理个人更少的现象。这种怪圈的原因是内审人员形成了微观思维的定式,审计大都停留在微观审计、个体审计,审计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

(四)审计仅仅依赖事后监督约束审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这三方面的监督应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但长期以来,审计仅仅依赖事后对会计活动进行再监督,很难做到事前控制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一)微观意识向宏观意识的转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内审具有服务内向性。这种内向性也决定了高校内审必须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分析,宏观地认识问题,为管理层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强化宏观意识,坚决维护学校利益,识大体、顾大局,从问题的根源上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从宏观上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工作方式上从事后披露向事前预防转化传统审计工作由于强调局外监督和对错弊的批判,通常在事后进行披露,事前预防的作用较小,使审计部门与被审单位、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状态。而在现代管理型审计模式下,内审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本组织完善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因此,参与事前决策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学习、交流、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善于利用计算机来改善工作方法,使审计工作成果更加全面、可靠、有效。同时应建立“主审负责制”和“审计复核制度”。“主审负责制”要求主审人员对编制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的全过程负责;“审计复核制度”既是审计机关,也是内审机构完善内控制度,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两项制度的施行,从而避免审计风险,确保高校的内审质量。

(四)合理确定审计目标由于高校内审力量有限,制定合理的审计目标十分重要。内审工作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以及学校宏观管理的需要,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制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三、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新思路

(一)拓宽高校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这“三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内部审计存在的基础。审计目标的确定要跟踪学校发展的方向,把握发展的重点、热点和师生关心的疑点问题,实施实物收支监督,提出高效的审计建议。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审计工作应全方位拓展,克服偏重事后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的不足,真正全方位关注全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开展工作时做到依法审计,严格执法,保证各项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内审在高校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为内审部门工作创新营造和谐的环境。二是高校内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内部审计区别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植根于组织内部,与被审计对象不完全独立。一方面表现为它对内部各方面情况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在审计工作中除需要被审计对象的配合外,还要考虑审计后需要与各部门长期合作的关系。审计创新是一种谋求改革现状的活动,其成功更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充分配合。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调整配备好内部审计负责人,切实将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内审领导岗位上。二是不断提商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认真学习相关的法规和业务知识,熟悉审计业务。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7篇

    经过多年计算机审计实践和对部门预算数据的积累,笔者通过归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常规数据分析方法,开发了部门预算执行数据预分析软件,并已在多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部门预算执行项目、审计专项调查项目中得到有效使用。该软件可以有效降低非计算审计人员开展预算执行数据式审计的技术门槛,节约常规审计数据分析时间,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现将该软件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整理,以期对与部门预算执行的数据分析有关的行业审计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预分析软件的主要特点

    (一)可以将部门预算数据自动转换到AO系统中

    对非计算机专业审计人员来说,应用AO系统主要是查看财务数据和调用审计师方法分析数据。本软件可以提取指定部门的会计核算数据到用友Access 8.X格式上,然后利用AO的自动采集功能直接进行数据分析。

    软件所采集的数据包括部门预算指标、部门基本信息、集中核算数据和国库支付数据,可以提供所有部门数据的整体性分析、基于会计科目的各类分析、基于核算专项资金的分析和基于核算部门与收款单位往来的分析,每一类分析都汇集了历年审计中常用的审计数据分析方法。这些分析完毕的数据都可以在软件内分析完成,这些审计分析方法在本软件内完成数据分析,然后可以导出到Excel表格中,现场审计人员利用Excel的自动筛选和排序功能进行数据浏览分析,发现需要落实的疑点。提高现场数据分析的效率,节约大量的数据汇总时间,使得审计人员有更多精力用于落实发现的疑点上。

    (二)可以自由分拆部门预算执行数据

    非计算机专业审计人员利用AO软件进行数据审计时,对于多部门数据汇总、年度数据趋势、资金往来关系等复杂分析往往是无能为力,现有联网审计分析系统尚未做到完全支持审计现场数据分析。本软件恰好弥补这些不足,利用数据分发功能选择一个或者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单独,可以使用本软件的几十个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分析。例如针对于人社厅的经责审计,可以将本级和所有的下属单位的数据从部分预算执行总数据中分拆出来,分发到审计组。进行单独分拆。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也可以将多类型专项资金分拆以后进行单独分析。

    (三)构建精简数据规划,简化部门预算数据采集转换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事务公告了中央预算执行的数据规划和方法体系,没有地方的数据规划和方法体系,且在公告中鼓励地方自己的部门预算执行数据规划。本软件根据部门预算资金在财政业务平台中的流动轨迹,制定了10张基础数据表,只要从财政核心业务系统中提取了这些表格,就基本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目前,我省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本软件也可以在各级审计机关根据数据情况因地制宜使用。如在某区审计局审计项目应用中,利用本软件从部门预算数据采集到转换仅耗时2个工作日,节约了大量的部门预算数据采集成本。在联网审计平台,也可以考虑从本软件的基础表提取数据,从而大大减少审计成本。

    (四)可以保证数据链的完整,真实是记录审计过程

    按照8号令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应当使未参与该项业务的有经验的其他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其执行的审计措施、获取的审计证据。应用本软件,可以保证审计数据从原始数据到结果数据上的证据链的完整性。一方面,数据分析的语句和过程可以作为取证单的附件,说明取证单数据的来源,避免被审计单位在签证时对数据来源的疑惑;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可以学习这些结果数据到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提高数据分析的水平。

    二、部门预算执行数据预分析系统使用简介

    以对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数据为例,在此简要介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预分析软件数据采集转换和数据分发操作、审计数据预分析功能和审计方法体系管理。

    (一)部门预算执行数据的数据采集

    从财政核心业务平台的基础资料库、预算管理、国库支付和会计核算系统,采集9张基础数据表数据:基本_部门基本信息表,基本_功能分类表,基本_项目表,基本_会计科目表,基本_余额表,基本_凭证主表,基本_凭证表,基本_收款单位,基本_预算表。

    根据各年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变更情况,提炼出“审计_多年会计科目总表”,该表将多年会计科目表合并为一张最新的完整的科目表。根据各年度参与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变动情况,提炼出“审计_部门基本信息表”,该表标汇总各年部门的拆并和新增情况。这两张审计信息表的提取为

    (二)部门预算执行数据的整理

    从财政部门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进一步整理才能并入历年数据库中,这类整理主要针对会计科目和部门列表这2项基础资料进行。因为核算控制的部门预算执行改革和部门机构改革首先反映在这2张表中,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变化的原因,以采取适当的技术处理措施,以保证各年度数据的持续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以适合于多年度跨部门的多维度分析。

    首先将会计科目表的数据进行转换

    第一步检查2010年的会计科目是否全部包含在2011年科目编码之内,发现2010年所使用科目编码在2011年全部继续使用。

    第二步检查2011年的会计科目是否全部在2010年科目列表之内,发现增加了16个会计科目。进一步经分析发现存在2类情况,第一类是将差旅费、出国费、会议费、培训费以及对应的待结报科目列为新增科目,并作为原科目的子科目。例如在原本“会议费”科目之下又增加“会议费”和“待结报会议费”科目,使得2011年的会议费末级科目与2010年的科目级别不一致,对于跨年度数据分析有影响。因此采用将历年的这些科目编制方式全部调整到2011年科目编制方式,同时修改各年核算凭证中的科目编码。第二类是纯粹新增的会计科目,例如“其他交通工具运行维护费”,则不用对历年数据作调整。

    第三步将2011年与2010年科目对比,检查哪些会计科目的科目编码未变,但是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检查发现有18个科目,经分析一部分是对应预算外收支纳入非税管理改革引起的变化,将所有的“预算外资金”会计科目的称谓改为“专户资金”,一部分是将科目名改成更科学化名称,例如,“招待费”改成“公务接待费”。未发现实质性科目性质变更,不影响多年数据汇总分析,直 接采用2011年科目名称即可。

    其次,对部门基本信息数据转进行转换。

    按照以上对会计科目数据分析的思路,分析2011年度参与核算的部门与2010年的区别,主要是分析是否存在新增、删除和合并部门,并分析由于这些部门信息的变更是否引起总的核算经济规模的变化,避免由于核算总体的经济规模不一致而导致的趋势性分析结论失误。

    (三)对审计数据执行预分析

    预分析功能在软件中以菜单形式由审计人员直接点选即可使用,不需要关心过程性的语句。这些预分析主要分成三大类、几十个分析方法,使用分析方法得到的数据结果均可用Excel的形式导出,方便审计组成员继续在Excel中分析。

    可以按照会计科目进行预分析。

    三个预分析功能举例如下:一是可以指定部门各年度可用资金的总体情况分析,汇总部门的预算内资金和专户资金的新增收入以及财政暂存资金,2007年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各单位的资金余额,财政调剂资金,其他收入等,由这些构成了各年度部门的可用资金总额,还汇总出各年度的总支出金额,各年新增项目上的支出,各年新增专项资金上的支出等,计算部门资金总利用率,新增资金利用率,新增专项资金利用率等数据。二是可以将若干部门某些科目上资金发生额进行汇总分析。例如可以选取某局及其下属单位,再选取三公经费科目,就可以汇总出各年度各个三公经费科目上的支出总额。三是可以针对若干部门某一个科目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可以汇总被选择的若干部门某个支出科目各年度情况,包括该科目的支出子科目结构,该科目支出的项目资金结构,该科目上支出资金的收款单位汇总,该科目上凭证数据明细等。

    按照项目进行预分析。

    三个预分析功能举例如下:一是可以按照项目名称汇总某部门各年度的项目收支情况。按项目名称汇总项目资金在会计科目上的支出结构,加载指定项目的多年收支明细。在审计实践中,这3张分析表的配合使用,可以迅速抓住项目支出的重点和疑点,特别是整笔支出的项目资金大多数是问题资金。二是可以筛选出某部门连续多年执行率低于指定值的专项。在经责审计中,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迅速锁定某些低执行率项目,也可以帮助某些专项审计查项目,从上百个部门中的几万个项目迅速选出那些需要关注的连续多年低执行率专项资金。三是可以从项目库筛选出各部门某些类型的专项。例如,某些审计调查只关注所有部门信息化专项,而另一些专项调查只关注所有部门的会议专项,软件在设置筛选或者使用预置条件之后,审计人员在本软件中就可以只浏览被关注的那些项目资金,审计人员可以迅速定位项目,提高审计人员数据分析效率。

    按照国库支付资金的去向进行预分析。

    主要预分析功能包括,一是可以汇总各个部门到指定单位的支出。如所有单位在“银泰”的消费支出汇总金额排序;二是可以排序汇总出各收款单位收到的部门支出资金总量和次数。是否存在多个部门的数据流向某一些单位情况,如某些研究所可能在一个项目中申请多个部门的专项资金补助;三是可以分析某个部门和某个收款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主要是验证某部门和收款单位的资金往来,如可在经责审计中选取本级以及所有下属单位,然后查询这些单位到“银泰”的资金总量和列支科目;四是可以查询指定部门的专项资金去向。专项资金的名称或类型,检查这类资金的收款单位是否比较集中,初步判断这些专项资金的分配是否市场化,借此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延伸审计。

    三、部门预算数据预分析软件的审计方法体系管理

    部门预算执行的方法体系包括4个层面的对象,一是审计署颁布的审计事项字典;二是审计方法,每一个审计事项之下都可以建立一个或者多个审计方法;三是审计模型,每一个审计方法可能有以由多个审计模型来实现,审计模型是审计方法具体实现;四是审计操作步骤,每一个分析模型都可能有多个操作步骤。

    本软件按照以上层次建立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体系,并加载了部分适用的方法。审计方法按照计算机审计事务公告的要求,由目标功能、所需数据、分析步骤、流程图、方法语句等13要素组成。

    本软件在审计方法之下可以编制审计模型,审计模型所包括的审计步骤是可以随时加载,并且这些审计分析步骤可以在本软件之外进行编写,然后到本软件注册使用。

    审计模型可以在本软件中按照审计步骤一步步执行,每一步骤如果有参数需要录入,会提醒审计人员录入,例如年度,科目、部门等。

    运行完毕之后,软件自动记录了所有的审计分操作,包括分析语句,选取的部门、科目、年度等信息。审计人员可以对每一个审计步骤得到的数据制作图表等,并可以录入审计师对数据初步判断。

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范文第8篇

1.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广西共有9所独立学院,但设置有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学院不到一半。即使设置了的学校,也往往是流于形式。长期以来,独立学院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大多数教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目的、程序不了解,造成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滋生抵触情绪,认为审计介入时可能该部门或个人出了问题,而忽视了内部审计除监督之外的服务和管理职能。

2.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单一

笔者从实地调研了解广西9所独立学院的审计人员信息,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就连办学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也只配备了2名内部审计人员,其他3所独立学院配置审计人员各1人,还有5所根本没有配置专职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这些审计人员几乎都是从会计岗位转岗到审计岗位的,基本上以会计、经济管理专业为主,缺少审计专业知识,不熟悉审计业务流程,无法应对像竣工决算、建设工程量等的非常规审计项目,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发展的瓶颈因素。独立学院无法按照审计工作要求组建审计小组开展审计业务,无法深入检查和有效监督校内的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名存实亡,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3.审计手段单一,方式落后

调查发现,目前广西区内独立学院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极低,先进的信息网络化几乎是空白,内部审计没有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和网络技术辅助审计。个别学院除在建筑工程造价时应用计算机软件算量外,其他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方式上,沿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即查账对账、抽样调查,耗费大量时间查阅会计凭证、会计账和汇总数据,审计工作的重点单纯地将财务数据准确性与差异性对比,若抽样判断或样本选择不当,都有可能使审计结论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与事实严重偏离,收效甚微。在审计程序上,大部分审计项目也都是事后审计,很少有学校内审能够在预算控制阶段就事先介入。

4.审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

内部审计工作在高等院校中开展的时间较短,在独立学院中开展更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普遍存在,广西至今仍有部分独立学院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即便少数独立学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也只是一种形式,未能充分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学校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作弊和违法乱纪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监控,最终导致管理上无章可循、有法不依的混乱局面,给学院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二、实施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应对对策

1.重视审计工作,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首要因素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为他们营造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为此,学院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合理设置审计机构,配备素质过硬的审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学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服务功能,让审计部门参与学院的管理,参与学院重大经济决策,将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改进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增强防风险、抗腐败的职能。另外,学院审计部门更要重视内部审计的宣传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学院墙报、校园网络资源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审计法规、政策及措施,宣传内部审计的职能、工作任务和目标,让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更新审计观念,充分认识审计工作在学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配合内部审计工作。

2.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

内部审计工作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拓展。除了原来主要的财务收支、预决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审计工作已经扩展到内部控制审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审计、基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工程维修审计及各种专项审计等,内部审计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的局面。独立学院应根据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及时充实审计队伍,配备一支具有审计与财会知识、工程造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信息网络系统知识等现代管理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还应加大审计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和业务交流,使审计人员不断拓展视野,更新专业知识。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分享审计经验,提升业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积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高质量完成学院内部审计工作。

3.实施审计信息化,是高效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保障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传统的审计手段已难以适应管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独立学院应大胆改革传统的审计方法,逐步实现从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的转变。内部审计部门要购买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方面的软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审计软件、网络等现代技术与学院财务处联网进行数据采集,获取相关审计证据,充分发挥和利用审计在网络管理与数据处理上的功能,整合资源,节约时间,实现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逐步实现三个相结合,即: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以及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4.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