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1篇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散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散文知识1散文结构形式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事性散文和游记散文多按此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即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5)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6)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7)环扣式结构。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

(8)“阳光散射式”结构。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事件或事物。

高中语文散文知识2方法小结

1.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思路

主要有两大题型:

(1)根据文章内容(线索)梳理思路

(2)梳理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的作用

主要有两大题型:

(1)分析局部语段在全篇的作用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综合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知识3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1.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我国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也已成为教育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其通过科学、合理、具体的教学措施,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就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并以苏教版高中语文为案例,具体分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措施。

2.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也较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其教学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标改革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其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依赖性学习;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流的一个过程。因此,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益,并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定势,引导学生反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对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方式与不相同,而高中语文课堂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

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需通过对教材的熟练掌握,灵活、合理地应用教学技巧,并通过对学生公平、公正、准确的评价,合理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应用情感进行交流,比较严肃、悲壮或哀怨的教材,可用沉郁、凄凉的心情,深沉的语气进行讲解;如是轻快、明朗的教材,可用愉快欢快的心情,诙谐有趣的语言来讲解。诸如以上方式,教师的情绪变化带动教学氛围的变化,以不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3.2 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而这种“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例如,苏教版《陈情表》一文,教师在讲解时可分三个步骤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第一,先让学生自主朗读,使其能够读懂句子、读准字音;第二,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文章进行了解,读透文旨,读出手法。第三,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行思考,如文中的孝廉是什么意思?或者,李密在《陈情表》中虽然说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祖母而不能出来做官以外,他内心里是否还有别的顾忌而不肯做官?再或者,作者李密主要是应用哪些感人的词句,来消除晋武帝对他不肯做官的疑虑的?通过如上方法,合理地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渐渐脱离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之目的。

3.3 设置巧妙的教学悬念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时隔久远,内容也比较深奥。基于这些因素考虑,为使学生能够彻底的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科学、合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够集中注意力,通过层层分析与研究,再辅以适当的引导,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苏教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中,其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角度来看待战争问题,作者反战的主题很明确,但是也有很多地方的内容比较深奥,这也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去描述学校过道楼梯上所布置的艺术作品?”“本篇文章为什么要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为题目?”“文中第35段写‘我’听到了炮声,请问作者通过这种描述所要表达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去仔细、认真地阅读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或者是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使他们明白文中所表达出的反思、批判的内涵,并了解法西斯的战争教育给德国青年思念带来的毒害,战争教育使得德国青年热衷于战争,不懂得分辨侵略战争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巧妙的悬念设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4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很重视,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情绪高涨,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苏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教师为使学生更加通透地理解文中“贰、缒、鄙、行李、济、阙、说、若、夫、敝、不知”等字、词的意思,可先采用多媒体等作为辅助,并通过背景简介,以烛之武作为中心人物,创设出相适宜的情境。学生可通过相应的教学情境,加上教师的引导,分析文中烛之武这一人物的形象,并了解此人既是爱国志士,又出使秦师,有勇有谋,并通过不卑不亢的态度,权衡利弊,进行论述,使秦国打消攻郑念头,且郑结为盟国。通过层层情境的铺设,使学生更加能够深入地了解内容,进而也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4.结语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做为根本,教师也应该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善于发现教学问题与盲点,并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进而促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3篇

一、调研的总体情况

我的调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在部分教师中进行识字、写字水平考试,试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择50个比较常用的词语(90%是成语),要求为其中指定的字注音;第二部分选择48个比较常用的成语,要求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第二个阶段在部分教师中进行学科知识水平考试,内容涉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常识、学科课程标准知识、学科教学理论及教研理论常识和学科基础知识四大部分;四个部分的分值分别是5分、20分、15分和60分,总计100分。第三个阶段在部分教师中进行古典诗词作品讲析水平测试,共选择15首比较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参加考试者通过抽签确定自己讲析的作品,每一首作品均设定了难度大体相当的4道考题,其中,朗读和讲解大意是共有的,其余两道题依据作品的突出特点拟定,涉及作品内容分析、写作脉络分析、表现手法分析、作品朗读、板书设计及书写等方面,总计60分。

二、考试成绩简要分析

(一)第一阶段

参加考试的20名教师,识字部分没有全答对的,最好的错3个,最差的错33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有:16人不认识“蛤蜊”中的“蛤”,14人不认识“暴虎冯河”中的“冯”,12人不认识“佶屈聱牙”中的“佶”。写字部分的成绩虽然好于识字,但仍然没有全答对的,最好的错2个,最差的错24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有:17人没有找出“床第之欢”中的错别字, 12人没有找出“额首称庆”中的错别字,11人没有找出“鬼鬼崇崇”中的错别字。

(二)第二阶段

参加考试的38名教师中,总分及格者15人,占参评教师总数的39%。部分题目的满分率相对较高,第2题,1~2空满分23人,5~8空满分23人,9~13空满分25人;第7题满分25人;第10题满分34人;第11题满分32人;第12题满分36人;第13题满分35人;第14题满分28人;第15题满分25人。这些题目的总分35分,占整套试卷总分的35%,如果没有这些题目相对较高的满分率,则及格率不知会下降多少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也有为数较多的题目得满分的人数显得偏少:第2题,14~15空满分7人,16~17空满分8人,18~20空满分7人;第3题满分0人;第5题满分0人;第8题满分1人;第9题满分3人;第16题满分9人;第19题满分0人,及格者仅1人,零分者高达25人。学科知识部分总分60分,最高分52分,得分率87%;最低分29分,得分率48%。

(三)第三阶段

参加现场讲解的38名教师中,最高57分,最低47分,平均51分,及格率100%。

二、全市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鉴于参加考试的教师来自于全市12所高中,占全市高中学校总数的86%,应该说,基本能够反映全市高中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水平的整体状况。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就整体看,我市高中语文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性学科素养水平偏低

第三阶段,参加考试的教师读错音的字有:“色侵书帙晚”“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东邻蚕种已生些”“壬辰寒食”“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未知轩冕乐”“老去相逢亦怆情”“川迥洞庭开”“吹人舞袖回”“縠皱波纹迎客棹”“涵虚混太清”“随意春芳歇”“吹断檐间积雨声”“西崦人家应最乐”;写错的字有:胸臆、颔、喜、沧(苍)桑、晋、庭、张;两项共有32人次。朗读平直,松懈随意,缺乏最基本的抑扬顿挫者有17人。

(二)独立加工处理教学材料的能力偏低

第三阶段,参加考试的教师独立把握难度适中的中国古典诗词曲作品的能力还比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数很多的教师不能区别中国古典诗词曲与散文在布局谋篇、选择表达手法、锤炼语言等众多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在讲解作品大意时,仅仅停留在逐句翻译的水平上,没有将整首作品当作一个整体,该补充的没有补充,该调整语序、句序的没有调整,该忽略的也没有忽略,该联想的没有联想到位,致使作品内容解说缺少最基本的连贯性、统一性。二是很多教师不能准确理解作品叙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的教师称《早兴》一诗表达了白居易浓浓的思乡之情;有的教师称《壬辰寒食》一诗传达出王安石壮志难酬的感情;有的教师称《示长安君》一诗表达的是王安石浓厚的离别之情。三是很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有的教师称《严郑公宅同咏竹》一诗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很笼统空泛;有的教师看不出《壬辰寒食》一诗使用了借代修辞格;有的教师看不懂遍布于《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一曲中的倒装;有的教师不会具体分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使用的衬托手法。四是很多教师不会灵活有效地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基本赏析方法。有的与作品写作时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得过于紧密,过于切实,忘记了中国古典诗词作品是主要抒写诗人自己内在思想情怀的文学体裁这一根本属性;有的不会适当利用注释信息解释、分析作品;有的不能立足人情理解作品。

(三)阅读面比较狭窄

第二阶段考试题中,有两道题的失分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参评教师的阅读面狭窄。例如19题:简要叙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100字左右)(6分)必修三和选修第三单元都介绍了《红楼梦》,参试教师应该熟悉其中的一些极富代表性的段落,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就是这样的段落。我认为,这道题的满分率不应该低于50%;事实上,满分率是0,0分率高达66%。

(四)视野不开阔

出色的高中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教科书上,而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应该关注的问题。比如,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努力将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关注学科教学、教研的最新动态,养成研究、反思的良好习惯;追踪高考命题的动态,努力寻求日常教学与应对高考的有机结合。在这些方面,教师们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

第一,课标题的得分率太低。第二阶段考试,我们设计了20分的填空题,涉及到课程性质、课程任务、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七个方面的常识,以检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掌握程度。按理说,这道题的及格率应该达到100%,实际为42%,得分是个位数者高达42%,最低仅为2分。

第二,教学理论与教研理论常识题的得分率太低。在第三阶段考试前3个月,我给大家指定了一本必读书《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据此命制了3道很简单的简答题(3~5),每道题5分,共15分。第3题“就一般意义而言,所说的语文知识包含哪几个大方面的知识”,第4题“你所知道的语文课例研究的样式有哪些”,第5题请“简要谈谈你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这些都是教师们必须知道的,原以为他们会回答得很好,实际情况却令人很失望,第3题没有人得满分,第4题仅有5人得满分,第5题也没有人得满分。

第三,学科知识题的得分率偏低。第二阶段考试题的学科知识部分使用的是前几年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题。其中,6~9题是2008年宁夏、海南卷的原题,10~13题是在2010年上海卷试题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14~16题是2010年辽宁卷的原题,17题是2009年天津卷的原题,18~19题是2009年福建卷的原题。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的及格率应该达到100%,实际仅为79%。

(五)应试能力比较欠缺

第二阶段考试的成绩让我看到,很多一线教师的应试能力仍然比较欠缺。主要表现是:

第一,很多教师的审题能力比较低,找不准答题的切入点。比如,第3题“就一般意义而言,所说的语文知识包含哪几个大方面的知识”,很多老师因为忽视“一般”“语文”“大”等核心词语,回答自然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诗歌鉴赏、文言文理解、现代文阅读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再如第17题“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提取3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也是由于无视“关键”一词,很多人答非所问。

第二,很多教师的辨析能力比较低,不知道自己写的答案中存在明显的错误。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第2题的种种错误答案中。第2题3~4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很多老师的答案不着边际:自主性和实践性、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第2题5~8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 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中,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很多教师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比如: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性/选择性;阅读教学/知识教学,基础性/均衡性。第2题9~13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很多教师的答案甚至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德、智、体、美、劳,知识积累、道德素养、语文应用、审美能力、写作能力。

第三,很多教师的分类能力比较低,不知道有些事物应该属于哪一个范围。第2题16~17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

整体性和综合性。比较离谱的答案有:知识性和创新性,过程和思想。再如第4题“你所知道的语文课例研究的样式有哪些”,教师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答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有人答导学式教学、五步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情境教学;有人答自读课、探究课、鉴赏课、讲读课、阅读分析课;还有人答预习巩固-基础夯实-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四、几点建议

为从根本上提高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笔者提出如下粗浅的建议

(一)大力营造学习研究的氛围

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师参加学习研究的表现及效果列为其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以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校本教研

切实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使教师在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借助于同伴互助,稳步提升专业素养。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1审视现阶段写作教育的不足

1.1模式固定化,不能表达学生自身

现在高中写作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要求学生按照某些优秀范文进行写作,是写作变的程式化没有新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表达自身情感和灵活写作,影响了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本身就是就是一种表达情绪、生活的方式。发挥这种作用能让学生把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与习惯

1.2存在局限性,写作主题单一

现在的写作都是基于一个给定的题目或材料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增加了可操作性,但是却不能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写作。不能实现写作中自身特长和风格的发展。可以尝试自由,或是按照主旨进行练习。

2给高中语文教学写作带来滋养和契机

2.1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与文章之中。注意培养他们去感受生活与周围的人事物,促使自己心灵的成长、成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作者写了一段自己夜里观荷赏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文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散文通便体现着当时的景色的清澈寂静,亦能使读者感觉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情绪。全篇浑然天成,荷叶上流动的月色,岸边斑驳的树影,景中的游人好是一幅图画。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倾注于文字给我们带来这样的良辰美景。

通过语言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并不是一夕可以取得的,是要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之下,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会日益精进。因此在闲暇时将在自己的感受诉诸于笔端,既表达了自己又得到文学上的成就感,是一件蛮惬意的事情。

2.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写作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外历史地理等文化的课学习是其良好的根基。要注重教导学生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狼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在人生经历中成熟,才能在写作中体现阳光健康的人性之美,生活之美。

3以兴趣主导,强化写作教学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一个原因是对写作没有兴趣,把写作当成是一中完成学习任务。兴趣是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做某件事情的内在动因,写作兴趣的养成可以摆脱这种不好的现象。养成写作兴趣最好的是获得成功的写作体现,比如老师的表扬,得到一些人的肯定与奖励,都是很好的诱因,学生便想写敢写走上一个良性的轨道。

4强化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

4.1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读取别人已经完成的文章,有目的选取其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吸取前人的成果,借鉴其写作手法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写作的长处爱好,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

4.2强化教师在写作课堂的作用

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关于题材和主旨的分析建议,学生来完成本次的写作任务。在一定时期的写作学习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向老师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影响有时是长期的。指导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宗旨,比如坚持写自己的切身感受,对生活人生的理解。

4.3强化分类教学方法的运用

可以分类对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比如景物描写,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的运用。写作手法的练习,如比喻、夸张等。对于文体的锻炼,熟练掌握议论、散文、记叙等文体。扎实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使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5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写作思维是一种抽象但却真实存在于写作过程中的,其具体的体现在拿到作文题目时,对文章的构思立意素材和结构的布置上,它的养成并不像学习词句、文体手法那样形象鲜明。其实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通过自己的摸索逐步构建,完善成熟,形成自身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写作是其的载体和体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其的锻炼,总结培养写作思维将对写作提供大的推动力。

6提升学生与文学相关的素养

音乐美术绘画属于艺术的范畴,很多好的诗歌散文都蕴含着音乐美、图画美,能够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不可能不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素养。所以要在写作中体现源于艺术的美,就要让学生建立其对美的欣赏评价理念。体会音乐的节奏美,绘画中生临其境的图画美,并学会在写作中使文章体现来自于他们的灵性之美。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写作正是其良好的体现和载体。要实现写作的创新,需要教育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发展高中作文的写作。

结语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技巧研究;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72-01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是对学习活动的延续和巩固,同时也承担着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任务。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的技巧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程度。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语文作业设计不可泛泛而谈,更不能没有目的性。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任务来设计作业,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成效,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拾遗补缺。当堂作业是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最后几分钟,单独留给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的内容是经过提炼浓缩的重难点训练内容。教师可事先印制作业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简要完成作业纸上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将作业纸收集起来在课后进行评改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另外,教师在每一课教学结束后还可设置课堂作业,这样一个单元或是一学期下来,将每一课的作业整理出来就是一册教材或是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全面体现。这样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提高了作业对教学的辅助效果。

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作业设计要贯穿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方面,如知识点检测、能力训练、情感教育等。在作业的形式上,教师既要安排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书面作业,也要安排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作业,如口语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能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一定要在形式多样性方面做文章,知识点检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作业,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也能够体现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拓展性

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思维一定要开阔,特别是要重视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技巧方法迁移到学生其他方面的训练中。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掌握教材写作的技巧手法,对文章的布局结构以及方法手段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方法,对提高学生创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写与课文题材相似的文章,将这些技巧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阅读的成果有效迁移到作文创作之中,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促进。拓展性作业重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能够让学生不断吸收学习的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技巧和水平。

四、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连贯性

所谓连贯性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对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研究要立足于整册教材以及单元教材,教学的一些能力培养目标渗透贯穿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并非一课或一课时独自为战,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连贯性。一项能力的训练,可以体现在几个单元的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几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对此,教师在每一次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要求,使语文作业对学生能力训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一些复习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前后的联系,打破课文编排的顺序,将同类型的知识点罗列整理出来,进行单独的训练巩固。这种以知识类型结构划分而进行的作业训练,更具条理性和有效性,学生在记忆和掌握过程中更加直观,效果也更为明显。只要教师注重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前后之间一脉相承,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学期作业就会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

五、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不相同,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是完全按照一刀切的模式制定教学目标、设置作业内容,显然不合适也不科学。教学工作讲究因人而异,对于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更是如此。对于学优生,教师应当设计难度更大一些、拓展性更高一些的训练题;对学困生则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基础内容,难度降低、容量减少。要保证作业设计和所面对的对象高度吻合,无论是从作业的数量还是作业的类型,以及作业的难度等方面,都要做到个性化设计,紧贴不同类型层面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够接受与自身发展水平相吻合的训练题,避免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也避免因作业过难过多而出现完不成的现象。

六、结束语

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着许多的技巧和窍门。教师要从过去不重视作业设计、照搬教辅资料等方面转变过来,高度重视作业设计环节,认真研究作业设计的原则、内容、难度,将作业设计与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能力基础、情感氛围等方面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教师 主动性 创造性

高中语文新课改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内核,通过组织各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进行理解,在考试之前组织学生们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新阶段,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水平。本文试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微课”模式,发挥教师主动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们录制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所要讲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使学生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促进后面教学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读文章,掌握文章中多次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特点,结合他的身世背景,感悟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给W生们播放一个自己提前制作好的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讲述了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即“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一个演讲?他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争取平等和自由?这个演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对受压迫的黑人民族有什么影响?”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小视频之后,学生们基本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大致了解,对演说的结构也有了一个宏观的印象,便于后面的整体感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分析马丁路德金的身世背景,以及他生前采取的一些争取平等和权利的措施,给学生们分析整片演说的行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很轻松地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微课”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点,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语文,从而提升了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教师创造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课堂的高效进行。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作者的身世背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分析具体的描写意象,对本词进行鉴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上先给学生们播放《沁园春・长沙》的视频剪辑和课文的录音,使学生们用心感受作者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描写的独到之处。这种视频剪辑的播放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兴趣,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到了课堂中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时代特征,其次带领学生们找出整首词的写作线索“立、看、怅、问”,并分析具体的意象,体会作者的表达用意,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赞美以及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由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了学生们对课堂的整体参与性,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了学生们的有效学习。

三、设置具体教学情境,发挥教师主动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课文的主题比较复杂,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们设置一些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们更直观的教学表达,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故都的秋》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读整篇课文,通过寻找一些具体的意象,分析作者是怎么样来描写故都的秋,同时如何把故都的秋与南国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们展示出有关“故都的秋”和“南国之秋”的精美画作,使学生们进行欣赏,同时找出一些不同点。之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述文章每一段的具体段意,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另外带领学生们理解“故都之秋”所赋予的情感内涵,体会作者“用衬托,取景,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之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们设置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可见的、可触摸的教学环境中深刻感受所讲课的具体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们的理解,提升学生们的整体感知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设计新型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引进“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有效教学;其次,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音乐和视频,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轻松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们设置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可见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完成一节完整的语文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给学生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玲双.浅谈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08).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有效阅读 五步阅读法 悟读 赏读

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语文阅读教学使得语文这一充满情趣的科目成了游离于学生需求之外的"自作多情"。阅读是什么?阅读本该是个体面对文本自我感悟为主的思维过程,教师怎可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切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这些需求并非时刻显性地表现在外,面对具体的文本,这些需求是不自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激发他们处于不自觉状态的需求;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需求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深化学生需求;文本或说教育的终极关怀是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收束于学生人格的重构,升华学生需求。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阅读法"具体内容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五步阅读法"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高中语文结构手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言文字; 应用; 选修; 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 为此,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可达14学分。

必修课,顾名思义,是教师必须讲授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其包括必修一至必修五。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语文选修1),小说与戏剧(语文选修2),新闻与传记(语文选修3),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4),文化论著研读(语文选修5)。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和“写作与修改选修”这几个课程。本人主要带领学生研习“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对“语言文字应用选修”的教学有些想法,现记录下来,希望能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我们现在特别喜欢用“语文素养”这个词,“语文素养”可以说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其中,语言的积累可以说是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一课程。我校将这一课程设置在高三上学期,如何处理这一课程,使得学生既能研读这一板块,又能不耽误高三的复习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语言文字应用选修》中的内容: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第五课 言之有“理”

“四两拨千斤”——虚词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请再看看《2012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通过比对,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和《2012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只缺了一个知识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此时,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将《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和高考复习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实现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应试两不误。

下面,举两例来具体说说我的实际操作。

实例一,第四课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首先,由故事“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引入,熟语言辞形象生动又诙谐幽默。

然后请同学们说出他们知道的关于“马”的熟语,熟语蕴含了中华文化。

然后列出一些熟语,让学生分类,归纳熟语的种类(“打个比方”惯用语,“猜个谜语”歇后语,“说句俗话”谚语,“文化精华”成语),再带领学生探究成语的特点(结构上有固定性,意义上有整体性,各自有特殊形式)。

最后,指导学生做成语高考题的方法——“八看”(看成语词义,看使用语境,看使用对象,看感彩,看语法位置,看语气态度,看特定用法,看轻重程度)。课后印发2006——2011各地高考成语题练习巩固。

实例二,第五课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首先,组织课堂活动——求“医”问“药”。用投影仪投影10个病句,请同学们充当医生找出“病情”和“病因”。

然后,请同学归纳“病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然后,方法指导——“十五个关注”(关注数量短语,关注长宾语,关注并列短语,关注介词,关注关联词,关注代词,关注多重定状语,关注文言词语,关注否定句,关注固定结构,关注多个谓语,关注“的”字短语,关注两面性词语,关注否定意义的词语,关注多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