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分析

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公园项目的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以其独有的特点迅速在城市公园中发展起来。城市湿地公园主要是指在对公园进行景观设计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开展全方位的规划设计使城市绿地系统能够具有湿地功能以及湿地性质。城市湿地公园不仅仅作为观赏休闲性质,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净化空气功能、除燥保湿功能等等。湿地公园同其他类型的公园相比,除了几个共同的有点以外,还具有其他性质的公园不具备的特性。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湿地主要是利用城市中或者郊区中湿地性质发生退化的区域,通过相应的改造来恢复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通常情况下,城市湿地公园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首先,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的距离是比较近的,公园里还存留着具有历史文化的建筑古物或者植株。其次,城市湿地公园的实际面积不会太大,公园内部生态环境存在不稳定的特性。再有,城市湿地公园还承担着城市部分的防洪排涝任务。还有,城市湿地公园是集中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场所。最后,城市湿地公园是组成城市绿地的重要部分。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综合系统性原则

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时,最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所要遵循的综合性系统原则。城市湿地公园包含众多的综合学科知识,需要将多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湿地公园建设中去。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需要综合协调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因此要求设计人员综合多方面的内容开展设计工作,确保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2生态优先原则

城市建设生态湿地公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开展生态保护,通过建立生态湿地公园促进城市环境的发展,更好地对生态系统多样性、整体性等进行保护。为此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时,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证景观设计工作遵循生态保护的要求。对于生态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要遵守城市湿地保护规划的具体指导下来进行,确保湿地公园景观不会对生态工作起到坏的影响。

2.3地域性原则

生态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工作应该遵循地域性原则,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应该遵循公园建设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历史文化等地域特点。对于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工作,应该充分确保将地域性这一原则尽最大可能体现出来。对于景观设计遵循的地域性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景观设计要求能够充分体现当地地方特色和地方风格,能够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效的显示出来;其次就是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的融入当地的乡土植物,充分确保当地景观能够体现出来。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湿地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众多区域之一,城市湿地公园同样也属于一种特殊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湿地公园中具有十分丰富得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湿地就是在为各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的生存以及栖息场所。在进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时要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控制生境不合理的改变,丰富城市湿地生物物种,并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免造成灾害。公园可采取一些措施如食物、声音等,吸引更多的鸟类等动物在湿地安家,增加乡土植物,加强湿地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全方位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

3.1注重与生态学的联系

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过程中,应该将设计重点放在生态保护上,设计过程中注重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以生态学为基础,从整体来考虑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重新整合城市湿地公园的给排水系统,保证整个公园的水循环能够完整并流畅。由于城市人口较多,会对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设计生态湿地公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城市的环境。还有就是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求湿地公园的景观构成由众多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能够与周边环境互相融合。通过生态设计,确保湿地公园中的各个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呈现出自然化和多元化的风貌,确保城市湿地公园能够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

3.2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重点是在生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保证湿地公园的各个景观体现自然性这一特点。因此就需要做好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空间营造,把生态环境的变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做好外来物种的防范,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

3.3注重与景观设计学的联系

在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工作时,为了能够实现公园的欣赏功能就需要加强同景观设计学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景观的异质性体现出来。由于湿地公园同其他的公园存在差别,因此需要重点考虑湿地公园的原始自然特性,尽可能的将城市湿地公园的原始风貌展现出来,将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人为因素尽可能的削弱。还有就是,在进行景观设计工作时,应该充分体现出湿地公园的景观美学,让城市湿地公园体现艺术特性。景观美学是保证城市湿地公园能够体现休闲、观赏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做好这一工作。

4结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是,应该做好生态设计,充分结合城市实际来促进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确保城市居民能够拥有良好环境的生态公园。

参考文献

[1]刘洋,王树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调查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50-53.

[2]李俊.探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J].大舞台,2015,05:241-242.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一)湿地公园景观的基本内涵

湿地公园不仅需要充分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湿地保护以及湿地保护工程恢复的工作,优化湿地资源配置并发挥湿地资源的优势进而不断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内涵。同时在进行湿地保育区外部建设的时候,我们需要将社会文化特性、艺术特性以及生态特性充分结合,构建适合社会公众群体休憩的湿地主题公园。

(二)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化景观、生物景观以及水体景观,只有实现湿地公园三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做好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

1.文化景观

湿地文化景观的目的是通过湿地的生态特征将当地文化传统、人文风情充分体现,以凸显湿地独有的文化特色。湿地人文景观主要是由各类生产方式形成的文化、改造湿地的印记与文化结晶三个部分构成,下面进行分类阐述。

(1)生产方式形成的文化

湿地在人类生活生产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湿地自古便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住宅、服饰来源之一,由此而来形成一系列渔猎文化、稻田文化、苇田文化以及衍生出的住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

(2)湿地改造的印记

人类在湿地上进行了大量生产活动,留下了数也数不清的足迹,如建造运河、桥梁、堤坝等,这些临水建筑均属于人类在湿地改造过程中留下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文化景观。

(3)文化结晶

湿地文化与其他文化产生过一系列的碰撞与交融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晶,如文学方面的交融形成了无数瑰丽的诗词歌赋,其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湿地发展历史上;一幅幅描绘湿地景观的书法画卷又如同艳丽的骄阳洒下万丈光辉照亮整个湿地发展轨迹;一只只舞蹈、山歌又如同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于湿地发展的夜空中。

2.生物景观

湿地上生存着大量的植物,从类型上来看包括湿生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由于不同类型的植物其形状、枝干分布、叶片轮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季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不同的植被景观,如我们在春季可以欣赏荇菜花与鸢尾花,夏天可以观赏凤眼莲与荷花,秋天可以欣赏芦苇与香蒲。湿地上同时生存着大量以植物、浮游生物为食的动物,常见的有湿地水鸟、昆虫以及观赏鱼。湿地动物是湿地景观中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为湿地公园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湿地动物的生活规律来进行。

3.水体景观

湿地水体景观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近岸陆域景观、岸带景观以及水域景观。近岸陆域景观可以让游客在亲水亭台轩榭、栈道上欣赏各类亲水设施;岸带景观可以让游人在浅滩、沙洲上欣赏形态各异的驳岸、植物岸带与沙滩岸带,以凹凸不平、曲直相间、虚实互补的岸带景观给游人以美的享受;水域景观是通过水质、水流等因素,以或缓或急、或深或浅、或静或动等水流形成的飞瀑、小溪、浅谭等景观让游人寻找心灵的休憩。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景观设计的目标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首先,设计者要确定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在秉承湿地自然特性的前提下要对景观单元做好主题创设和层次划分。此外,设计还要同时满足湿地文化的宣传作用和游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精神需求。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在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湿地的蓄洪、防旱、污水自净能力,尊重湿地自然特性,避免因人为设计对其自然特性造成破坏或使影响最小化。

2.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者除要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外,还需考虑人们的亲水特性,要尽可能满足游人欣赏、亲近湿地水景的途径(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个角度)。

3.美学原则

景观的设计要与湿地自然景观在虚实、动静、色彩、协调度等上充分融合,要将湿地文化充分展示出来,真正提升湿地美的境界。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策略

就目前来看,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主要包括服务管理区、湿地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以及湿地保育区等。其中,湿地保育区主要对生态过程与生态特征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护,其环境容量与其他分区相比较小,而且景观建设的内容也比较少。所以,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以服务管理区、功能展示区以及湿地体验区为主。

(一)湿地体验区景观设计

湿地体验区包含了湿地公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可以考虑从地形改造、水文联通等方面着手,建造大量的人工浅滩、溪流、喷泉、瀑布、沼泽、河流段等多样化的湿地景观,更为全面地体现湿地中存在的各类独特景观,要让游人也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到湿地特有的水体景观、农耕文化以及渔猎文化,通过合理的分布与设计,让游人能够一步步感受湿地景观并得到心灵的休憩。在湿地公园局部水体处理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通过设置宽度大小不一的溪流,然后在其中布置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块并点缀有相应的湿地植物,以形成充满活力的湿地水体景观。在驳岸的设计上,设计者可以使用自由曲线形态、自然力飘积形态、双螺旋曲线形态以实现虚实结合、曲直相间的溪流景观。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公园,在深水位,设计者可以依自然地势开凿成形状自然、岸带有起伏、高低错落的池塘,在湿地水体下游、浅水区域或在积水区布设水稻田,使游人可参与打渔、插秧等农事活动,构建类似于古典农家乐的田园生活氛围,以满足现代社会公众群体回归自由的根本渴望。

(二)湿地公园中湿地体验区景观的设计

湿地公园中的服务设施景观实质上就是按照人们在游玩活动中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可以将湿地自然景观烘托出来,且便于人们对游览线路进行组织的景观小品、建筑物等一系列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木栅道、游廊、园桥、舫、水榭以及景亭等。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以下3类:一是点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将湿地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出来,对湿地意境起到一个丰富作用,如将农耕湿地文化中的水井等多种农业设施表现出来,还能够将“渔舟唱晚”的船只表现出来等。二是动态赏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满足动态赏景以及游览路线组织的需求,并且对院内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实现近景、远景、俯景以及仰景的有机结合,使观赏效果达到步移景异。三是静态赏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充分满足游人在休息、静态赏景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公园构图中的艺术主体与中心,在公园中起到一个点景的作用,通过采用借景、框景以及对景等一系列手法,对院内中的经过进行丰富,如舫、水榭以及景亭等。

(三)湿地公园中湿地功能展示区景观的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实用设计,所以相应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将从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来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为上海后滩公园创意设计。上海后滩公园是2010年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也是探索上海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大课题,该设计荣获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后滩公园的分区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即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滨江芦荻带位于场地北侧,是由种植芦苇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态滨河岸线,整体自然而亲切。内河净化湿地带位于场地中部,主要是与黄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湿地,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建立起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是后滩公园的核心内容。梯地禾田带则利用防洪堤与湿地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错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种植五谷与经济作物,是公园的过渡地带。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了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由此可见,后滩公园的创意化设计要素主要是围绕在生态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意。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实现创意化的突破,必须兼顾景观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功能原则,实现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内涵,还具有生态友好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元素

1、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园路

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路是引导人们在景观区中进行玩赏的驻足空间,其设计与景区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相结合而共同组成园林景观。所以,园林道路也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以及走向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在国内著名西溪湿地公园中,其园路设计就非常具有创意特色,一条50m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因而其创意化设计兼顾了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功能性质两个方面,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再如,德国里姆景观公园的园路设计,用笔直的路径和轴线切过大块的草坪,打破原来单一的静止状态,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产生层次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规整又不失协调的感觉。园路设计首先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需要因地制宜而有明确的方向性,因为作为园林的导向脉络,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人的景观体验。在园路设计中,主路要能贯穿整个园区,联系到各个风景点,从而形成景区的骨架,而支路和小径则可以蜿蜒绵长,以增加游赏情致。此外,园路设计还必须要遵循协调原则,即其设计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但是园路并非只能进行中规中矩的设计,除了主次分明和协调原则以外,园路还可以进行各种创意变化,例如在整体走向上具有一定弯曲度,创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或者在园路两旁进行一定的装饰和点缀,使其更具对比与协调,营造视觉的感染力。

2、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

地面铺装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铺装范围较广,包括园路、广场、地坪等等。地面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可将整个景观区域的各个空间连成整体,而且铺装还能避免地面泥泞难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例如,在西溪湿地公园中,其铺装设计就极具创意特色,西溪公园采用的是普通的砖石进行铺装,但是其设计却与众不同,将一块块砖石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湿地”这几个汉字,既有导向作用,也很有创意特点。德国里姆景观公园草坪中的铺装很有创意,几块石碑坐落在草坪上,更加显示出硬质与软质的对比,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非常巧妙。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质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因素,好的铺装设计既有指引功能,又具审美意境,可为整体景观增添设计效果。创意化的铺装设计还可在其纹路上进行丰富想象,使得一般材质性的铺装设计更具视觉审美感。

3、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水景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艺术中的设计难点,但也常是点睛之笔。水的形态多种多样,设计师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合理的运用水景的特点,那将会给整体景观增添更多的情趣。例如,在国内著名长兴仙山湖公园中,其仙山湖水域面积约为10km2。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仙山湖景区由仙山和仙湖两个自然的山水组成,仙山湖景区生态环境非常的优越,植被、湿地、动物以及人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链,其地貌景观非常的独特,各种生物丰富而繁茂,还云集了很多非常珍稀的天鹅在此安家,这是极为难得的自然生态现象,在视觉上有着极强的创意化特征,给人带来了清新、自然、舒畅的感受。现代景观创意中的水景设计不仅需要明确水景是为观赏还是嬉戏等功能以外,还需要注重与整体空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考虑因素周全的水体设计才能给整个景观增添色彩。

4、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植物

植物是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植物的景观是单调而又乏味的。在具体的景观植物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适当的设计与规划,并遵循相应的形式美规则,如对比与协调原则、均衡与稳定原则、比例与尺度原则、节奏与韵律原则等等。例如,在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中,其创意设计也主要根据生态化元素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兴仙山湖湿地历史悠久,在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逐渐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因此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重大的影响。仙山湖的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植物复种、有害植物清除等措施,对仙山湖湿地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浙江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因此,整个湿地公园不仅仅在规划原则上具有创意性,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非常独特。再如:俞孔坚教授设计的天津桥园公园,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独具特色。因此,植物设计必须遵循相应的审美法则,找到与整体景观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使得景观设计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但是,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也可进行各种创意化设计,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和生态习性,设计师如果根据这个特点和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相结合,考虑局部与整体的效果,合理配置,也可做出很多创意变化,最普通的如将植物本身进行一定的排列形成各种图案,或者将不同植物的颜色进行一定的编排,也能创造出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创意化特色的景观设计。

三、结语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创意;元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在城市规划及其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将从概念和案例两方面来初步探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

1. 1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的概念

在中国,景观一词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当时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学的名词。在丁圆的《景观设计概论》中指出: “景观( Landscape) 指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特征”。因此,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但是从创意的角度来看,现代景观创意设计的定义则更为具体,主要指通过对景观中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进行创意化设计,从而获得与原有的景致所不一样的效果。

1. 2 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的案例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实用设计,所以相应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将从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来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为上海后滩公园创意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是2010 年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也是探索上海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大课题,该设计荣获2010 年ASLA 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后滩公园的分区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即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滨江芦荻带位于场地北侧,是由种植芦苇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态滨河岸线,整体自然而亲切。内河净化湿地带位于场地中部,主要是与黄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湿地,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建立起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是后滩公园的核心内容。梯地禾田带则利用防洪堤与湿地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错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种植五谷与经济作物,是公园的过渡地带。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了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由此可见,后滩公园的创意化设计要素主要是围绕在生态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意。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实现创意化的突破,必须兼顾景观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功能原则,实现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内涵,还具有生态友好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2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元素

2. 1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园路

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路是引导人们在景观区中进行玩赏的驻足空间,其设计与景区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相结合而共同组成园林景观。所以,园林道路也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以及走向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国内著名西溪湿地公园中,其园路设计就非常具有创意特色,一条50 m 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因而其创意化设计兼顾了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功能性质两个方面,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如图1 所示。再如,德国里姆景观公园的园路设计,用笔直的路径和轴线切过大块的草坪,打破原来单一的静止状态,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产生层次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规整又不失协调的感觉。

园路设计首先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需要因地制宜而有明确的方向性,因为作为园林的导向脉络,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人的景观体验。在园路设计中,主路要能贯穿整个园区,联系到各个风景点,从而形成景区的骨架,而支路和小径则可以蜿蜒绵长,以增加游赏情致。此外,园路设计还必须要遵循协调原则,即其设计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但是园路并非只能进行中规中矩的设计,除了主次分明和协调原则以外,园路还可以进行各种创意变化,例如在整体走向上具有一定弯曲度,创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或者在园路两旁进行一定的装饰和点缀,使其更具对比与协调,营造视觉的感染力。

2. 2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

地面铺装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铺装范围较广,包括园路、广场、地坪等等。地面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可将整个景观区域的各个空间连成整体,而且铺装还能避免地面泥泞难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

例如,在西溪湿地公园中,其铺装设计就极具创意特色,西溪公园采用的是普通的砖石进行铺装,但是其设计却与众不同,将一块块砖石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湿地”这几个汉字,既有导向作用,也很有创意特点。德国里姆景观公园草坪中的铺装很有创意,几块石碑坐落在草坪上,更加显示出硬质与软质的对比,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非常巧妙。

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质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因素,好的铺装设计既有指引功能,又具审美意境,可为整体景观增添设计效果。创意化的铺装设计还可在其纹路上进行丰富想象,使得一般材质性的铺装设计更具视觉审美感。

2. 3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水景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艺术中的设计难点,但也常是点睛之笔。水的形态多种多样,设计师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合理的运用水景的特点,那将会给整体景观增添更多的情趣。

例如,在国内著名长兴仙山湖公园中,其仙山湖水域面积约为10 km2。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

仙山湖景区由仙山和仙湖两个自然的山水组成,仙山湖景区生态环境非常的优越,植被、湿地、动物以及人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链,其地貌景观非常的独特,各种生物丰富而繁茂,还云集了很多非常珍稀的天鹅在此安家,这是极为难得的自然生态现象,在视觉上有着极强的创意化特征,给人带来了清新、自然、舒畅的感受。

2. 4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植物

植物是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植物的景观是单调而又乏味的。在具体的景观植物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适当的设计与规划,并遵循相应的形式美规则,如对比与协调原则、均衡与稳定原则、比例与尺度原则、节奏与韵律原则等等。

例如,在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中,其创意设计也主要根据生态化元素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兴仙山湖湿地历史悠久,在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逐渐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因此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重大的影响。仙山湖的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植物复种、有害植物清除等措施,对仙山湖湿地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浙江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因此,整个湿地公园不仅仅在规划原则上具有创意性,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非常独特。再如: 俞孔坚教授设计的天津桥园公园,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独具特色。

3 结语

总之,景观设计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概念,并涉及多种学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其具体的分类则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类。此外,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铺装、水景与植物等要素也非常重要,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在这些设计要素上进行相关的创意化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可给整体景观设计带来不同的效果和风格。

参考文献:

[1] 邵力民. 景观设计[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87-88.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 湿地的生态价值 滨海湿地的生态价值 浅谈湿地的经济价值 城市湿地的生态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浅谈湿地生态公路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浅谈湿地生态景观公园的设计与建设 浅谈城市生态湿地的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 浅谈湿地园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湿地的生态恢复 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及其利用设计 浅谈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安邦河湿地旅游生态美学价值研究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 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 校园湿地系统的生态构建 景观湿地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研究 关于强化湿地生态保护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姚文滨 王纪洪 鄱阳湖回复到原面积 中华新闻传媒网2007 (0820)

/zgjx/2007-08/20/content_6567692.htm

[4] 洞庭湖水面面积缩小六成湘西158座水库干涸 红网2011(0529)/a/20110529/000053.htm

[5] 谭剑 洞庭湖面积开始恢复 新华网 2001(1102)/china/2001-11/02/content_96084.htm,

[6]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0(09)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绿色景观材料

1.绿色景观材料

目前,“材料”二字被普遍认为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更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则是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

笔者试图拓展“绿色景观材料”这一概念。广义的来说,即实现和组成某种物品或者某种精神存在的媒介,其包括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的含义,而应用材料的过程即是一种设计的过程。从这个理解角度来看,在景观设计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不光木材、钢材与玻璃是材料,土壤、水与植物动物等自然存在物更是材料,因为这些都是构成景观的元素,都是景观的结构或者功能材料。由此,笔者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即“自然存在即材料”,该命题的成立在景观及相关学科方面,而并非是无限制的语义扩大。从某些程度来看,自然存在物作为一种更为环保低碳、天然的“材料”,对景观的组成及功能构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广义绿色景观材料的探索

《牛津园艺指南》中写道:“景观是将天然和人工元素设计并统一的艺术和科学,运用天然的和人工的材料―泥土、水、植物、组合材料―景观建筑师创造各种用途和条件的空间①。”

此处探讨的材料仅限于建筑和景观建设中用到的材料。此处笔者将之定义为:在人类建造建筑以及景观、园林、甚或其它设施、土工等时进行了人为加工,以使其服务于人类目的的相对均质的物质实体。这里需要强调几点,以确定本研究的范围,而不至于使之无限制扩大而失去意义:一是材料的人为操控性: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存在或虽受到人类影响,但并非有意识影响的东西,此处也不将其称为材料。比方自然生长的树木、矿产、光线,以至于没有受到人主观加工的能量(风、阳光)②。

由上述论述可见,上文中所述“自然存在即材料”、“广义景观材料”并非空穴来风,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限制,论证较少,但这确实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实事科学依据的一种大胆、有根据的推理。

3.基本广义绿色景观材料

3.1土壤

广义绿色景观材料基本分布在人类肉眼可见的范围之类,由自然存在不经人类加工的物质组成,其不光微观的指某一株植物,更囊括包括景观项目区域范围内整体的土壤、水和大气等物质。本文甄选两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论述案例,也由此可见广义绿色景观材料在生态景观项目中占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该概念也更多的用于生态景观项目实践。

近年来,城市涝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害,并危及生命。城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首个雨水公园在哈尔滨群力新区出现了。

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实践证明,设计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设计的意图。其设计策略是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地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经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山丘上密植白桦林,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布道网络穿越于丘林。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林上有观光亭塔之类。创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建成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同时,昔日的湿地得到了回复和改善,并已晋升为国家城市湿地。该项目成为一个城市生态设计,城市雨洪管理和景观城市主义设计的优秀典范。

笔者认为,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的“海绵理论”极大的减少了市政管道的压力,以土壤与自然根系减缓雨水渗透速度、自然储水,全面剔除硬质铺地对城市内涝的负面影响,是一次理想的“零添加“的尝试。然而,其理念的基础是以土壤作为实现该项目的最大构成元素,以土壤的天然固有属性――孔隙结构作为“海绵”的结构基础,这便是将土壤作为了该项目的最大的绿色景观材料,革新了绿色景观材料的性质与定义。

3.2 水

水是支撑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水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维持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基础产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还起到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在论述以水作为广义绿色景观材料来使用时,湿地公园类别的景观设计项目就是最佳的实例。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③。

由上组图2可见,项目在湖面景观布置、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水路交通路线及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等方面均做足“水”文章,着力为杭州西溪湿地④项目营造出江南水乡的主题基础特色。将项目设计得景色旖旎、特色鲜明,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了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

在杭州西溪湿地的景观项目中,我们可以发现设计者将“水”作为景观的主体,植物、动物、人类依水而生,以水为底构成一幅幅美景。在此项目中,水已然成为最大的绿色景观材料,从而成就了这个闻名学术与社会各界的景观项目。(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约翰・O・西蒙兹,俞孔坚等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何新闻著.环境景观设计―材料结构与运用[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注解:

① 牛津园艺指南. 罗宾・莱恩・福克斯,

② 吴家钦的植物作为景观视觉的特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4,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7篇

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湿地景观的作用

2.1净水排污

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调节气候

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丰富园林内容

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不单单要种植水生湿地植物,还要改善其水底生态,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应用形式

湿地景观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湿地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自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有一定积水量的区域,可以建立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这些区域不需要过多的人为改造,主要以保护为主,使其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卫士”。而人为建造的湿地景观,是模仿生态系统建立的湿地景观,引入湿地生物,将景观设计和净水排污结合到一起。人工湿地不受地域的限制,更具灵活性,可以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园和居民社区。

3.2应用方法

湿地具有生物的多样性和空间的复杂性,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地景观的设计并非那么容易的[1]。湿地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涉及到生态学、社会和湿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能设计出生态系统稳定、景观效果优美的湿地景观。

3.2.1对于天然湿地,保护为主要目的许多城市都拥有生态条件比较好的自然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但伴随着无限制的开发,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所以说,在天然湿地的设计中要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以生态设计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发挥湿地潜能的同时,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在天然湿地景观的设计之中,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围绕水域建造生态长廊,适当增加其休闲娱乐的功能却不影响生态,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要,又避免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3.2.2丰富人工湿地的植被景观湿地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植物景观设计。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知识,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应该根据不同的水深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不同的选择,建立物种丰富的湿地群落,形成生态系统稳定的湿地景观。水生植物对水位的要求差异很大。大多数湿生、沼生植物只需要20~30cm的浅水、浮水和挺水植物所需水深一般为30~100cm,而水生高等植物则经常分布在100~150cm深的水域内。一般选用季节性变化明显、体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来装饰湿地岸边,结合地形辅以灌木和乔木形成错落有致的湿地植物。另外,在浅水区普遍选择芦苇、荷花等发达的茎叶类植物,用于净化水源,美化环境。而在沼泽区经常种植鸢尾和菖蒲,不同的色彩、花期、品种搭配,与岸边的植物相互呼应。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这些植物要和水域大小成比例,密集的种植是不太适宜的,但可以用多丛片状的种植方式。而考虑到湿地景观净化水源的作用,所选择的植物应该具有容易管理、净化性高、抗逆性强等特点,运用时充分考虑到植物的更替和多重景观的变化,才会达成美观舒适的湿地景观。

3.2.3对城市湿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由于城市的环境质量在迅速下降,合理规划城市的自然资源并加以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城市利用湿地资源来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建设。但是,当城市的湿地景观规划不合理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破坏了湿地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规划之中,要重视对湿地自然的规划和合理利用,结合城市的实际,增加城市建设和湿地景观的协调性。首先,应借鉴中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合理利用资源。城市的湿地资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而且拥有净水去污、调节气候等作用。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2]。其次,湿地景观的规划应该考虑到其价值和观赏作用。开发利用城市湿地资源,也应该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发展,科学结合起来。对于城市中的湿地景观,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和净化,避免人为污染对其的破坏。

4结论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第8篇

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蓄积水源,调节地区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还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城市湿地的利用方式令人堪忧。本文阐述了目前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部分针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建议。为园林设计工作者提供初步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城市湿地;园林;设计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基于其众多的生态功能,所以它还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城市湿地,作为湿地的一大类型,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给我们的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还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和景观功能①。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各项建设和开发给城市湿地带来了一些“灾难”,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湿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综合效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城市湿地公园定义

目前,在国内外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美国学者Mitsh 在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湿地研究公园的概念,广义的湿地定义从流域和区域层次上把湿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十分有利于湿地的综合管理,因此被世界各国管理者广泛采用②。那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湿地的科学研究和旅游休闲的价值。

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现状

我国对湿地很早就有所认识,在《水经注》《禹贡》《徐霞客游记》《礼记·王制篇》等地理古籍中都有关于湿地的记载。但是人类真正的认识湿地只有半个世纪,我国对湿地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50年代对于沼泽地和泥炭地的研究开始③。湿地公园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我国政府履行《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好我国湿地资源的一项创新性实践。但是,由于在设计与建设中缺乏系统的理论作指导,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①目前,我国的城市湿地公园过于强调绿地美化和奢侈的人工造景,造成生态不稳定。②片面的注重其经济效益,导致大面积湿地遭到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严重忽略了湿地本身所带来的环境生态效益。③缺乏在宏观层面上的规划与开发,没有将整个城市或者地区的整体性思想融入到设计中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有得到体现。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园林工作者我们应该敢于去承担并解决这些问题。

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1.生态设计规划

在城市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我们每个人都高呼“生态”。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生态环境和谐、人工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呢?施工期间严重违反生态规律,如采用水泥、石块护坡、衬底处理,造成了公园湿地的自净能力丧失殆尽,公园湿地基质异质性遭到破坏。针对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湿地规划过程中,要避免引进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使得各种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避免种群之间的直接竞争,保证群落的稳定。②减少硬质景观的大面积建设,较少钢筋混泥土的使用,保证足够的绿地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③原始环境与设计相结合,不要盲目的去除湿地原有的植物物种,保证湿地景观的自然性,尽量少的破坏原有生态结构。

2.情趣游憩规划

在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规划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生态这一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城市湿地公园还具有公园这一性质决定的。所以在倡导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的同时要发展游憩规划方法,使其不但具有很强的情趣性,而且能很好的与社会环境相融合,发挥更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为满足游客观光、游玩、休息、等需要,城市湿地公园需要适当设置一些基础性的建筑物。另外,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它们能加强和完善空间细节,提升空间品质,并体现人性化的特征。服务性和休闲性建筑主要分布在游客相对集中的科教展示区与接待管理区,通常建筑面积大而集中,或与公园入口相结合或设计成独立的展览馆、会议中心等形式。这类建筑一般造型活泼、形式多样,设计尽量与湿地环境和湿地文化相结合,展示湿地的特征风貌④。湿地公园的灵魂是“水”,水是流动的,贯穿于整个公园。所以在规划设计工作中我们还应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水系统如何与建筑相结合,从而真正的达到情趣游憩的目标。

3.美学规划

一个好的公园规划设计必定遵循生态美学的概念,生态美学引入使景观设计美学发生了转变,生态美学认为自然生态过程是美的。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与人工环境相融合展现处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倡导荒野保护和野生植物景观的营造,接受那种看似荒野的自然景象,这是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尊重。只有这种自然的东西才是最和谐的最美的。对生态景观保护,就是对生态美学的肯定。

4.结合文化背景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被利用到我们的湿地公园规划中来。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设计。通过塑造浓厚的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复,让游客了解该地的特色和传统。主要的包括该地方的特色景观、特色建筑、民风民俗等。

5.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城市湿地公园营建的重要环节。首先,植物组成有两种方式构成:①依赖于构建湿地所在区域的气候、地理及功能特性。根据不同的湿地功能,在植物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②在湿地的演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外来物种的侵入,并有可能对湿地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工配置的湿地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物种数量上会有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对湿地公园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和人为控制。在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多种色彩植物相搭配,比如:红枫、鸡爪槭、红花继木、银杏等。二是植物搭配方面层次要丰富,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错落有致的效果,另外植物与建筑也应形成良好的层次错落关系,来活跃人的视觉感触。三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这样既可以保证苗木成活率,还可以维持当地植物群落的整体动态平衡。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6.湿地宏观可持续规划

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湿地受污染情况愈来愈严重,并对其周围环境也造成污染。另外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在城市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目光短浅,对于湿地可持续规划不能宏观把握等问题。未来城市规划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本地乡土物种为主进行湿地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边缘效应。同时,这些边缘地带创造出不同于林地内部的栖息环境,为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宏观考虑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恢复监控机制,减少人为干扰,对城市湿地进行切实有效地治理与保护。

城市湿地公园是利用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运用湿地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借鉴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景观和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城市公园绿地。它将保护和利用相统一,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并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国内发展时间很短,大部分园林工作者缺乏设计和规划经验,使得我们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和解决,从生态、情趣游憩、美学、结合地方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去思考园林景观设计。进而创造出更和谐美丽的作品。另外,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我们应该呼吁每一个公民积极的去保护和建设我们的湿地环境,呼吁政府制定更多的湿地保护政策切实有效的去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引文注释

①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②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③陆健健.中国湿地[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