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第1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

会上,邢诒海认为:“十五”期间,广州市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建设国际信息港”战略的指引下,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都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和技术改造创新步伐;三是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信息中心角度来讲,2006年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信息化发展掀起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门户网站建设:二是ITIL培训工作和ITSM的启动;三是中小企业网建设工作;四是经贸电子地图建设工作。最后,邢诒海建议2007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推动信息技术运行和维护管理上台阶;二是快速启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三是积极探索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四是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进园区,进集团。

谭汉莹对广州经贸系统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结合国家和省对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她介绍说: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正式公布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广州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城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超过90%;电子商务成为政府、企业、市民交易的重要方式,年交易量达到2250亿元;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90%,30%以上的企业开展网上采购、网上销售。而目前仍与目标有较大差距,200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量652亿元,相当一部分企业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处理与信息阶段,电子商务整体上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她要求工商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做到:一是领导重视,做好信息化规划;二是积极组织资源,加大信息化投入;三是加强沟通配合。

企业信息化方案层出不穷

会上,华为3COM(H3C)技术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工厂咨询顾问侯婧熠提出了“企业IT成熟度模型”,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框架、IT-CMF等级框架角度、提出IT成熟度等级的概念和主要特征,通过IT-CMM等级的企业方案、IToIP四大产品及IToIP愿景,详细剖析在企业IT-CMM2至IT-CMM5级的模型中,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及解决办法,最终提升企业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区大客户总监向远望则在“信息集权――打造集团企业竞争力”为主题的演讲中,重点围绕“集团企业面临的问题、塑造集团企业竞争力三项优势、IT系统实现的三类管控模式、中国集团企业信息集权化实践”等展开,对中国集团企业IT管理实践做了深入的分析。其用友软件的培训顾问李志伟对“集团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向与会的企业嘉宾做了介绍。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李建军在“打造‘商务领航’平台,助推‘数字广州’建设”的主题发言中,介绍了商务领航平台的功能及特点’以及该平台推动数字广州的成功案例,如:广州市经贸委“工商电子黄页”项目、“工商企业应用设备中心”。广州市交委“电子口岸网”项目:从化市政府“从化旅游信息平台”;广州市规划局“信息化服务项目”等。

惠普公司钟志钰和与会嘉宾分享了最新的“刀片”服务器技术,他从“为什么要用刀片服务器”入手,介绍了“刀片”服务器的优势,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第2篇

一、概述

(一)定义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以Internet为基础,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在Internet上完成商务活动。因此,我们一般认为电子商务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等技术实现的商务活动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买卖双方即使不谋面亦可进行的各类商业贸易活动。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及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现代商务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和载体。

(二)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传统商务主要产生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促进传统商务活动方式向现代商务活动方式的转化;其二,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转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其三,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生产方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发展现状而言,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虽具一定的优势,但其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在对当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商业大环境不够成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缺乏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的购物习惯及购物方式仍然比较保守,其不会轻易相信网络购物及网上的一些带有广告性质的宣传。电子商务要求发挥其优势,需以众多企业运作电子商务为前提。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许多大型企业可以通过要求合作商运作电子商务,而中小企业则有所不同,其涉及金额较小,公信度亦比不上一些大型企业。此外,在当前普遍缺乏相互信任商业文明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仍然没有被大部分的消费群体所接受。许多消费者处于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考虑,还是采取传统的交易手段,选择商场等地方进行购物,而排斥网上购物。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

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且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有力的基础和推动力。目前我国进行信息化的企业所占比例仅为2.9%,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薄弱,管理基础也落后,对于怎样开展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相关的电子商务管理基础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仅仅停留在一个网站建设上。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或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是因资金、人才等因素而无法开展,其信息化比率较大型企业更逊一筹。中小企业上网积极性不高,不重视信息化建设,是导致在竞争中失利的根本问题。

(三)尚未形成健全的诚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其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国内的一些调查显示,许多社会消费群体在进行网上购物时,优先考虑的是购物的安全。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黑客、病毒等网络犯罪问题突显,都使得网络交易存在风险,特别是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加密)、交易的安全保证和支付的安全保证,使得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安全缺失。此外,商家的信用问题同样引起消费群体关注。

(四)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借鉴一定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但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其更加突显出许多问题,迫切要求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如网络交易方信息披露、网上交易安全性保证、隐私保护、网上打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如不能够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势必会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五)尚未构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需人才既要拥有深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和技术,更要对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物流知识、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电子商务所要求的是知识性和技能型兼具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尚未给予人才培养足够的重视,尚未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失问题突显。

此外,商品配送问题、商业信用问题、投资收益率问题、法律问题、货币及支付方式问题等,均是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加快信息化进程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尽快实现企业信息化是促进其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提升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中小企业既要从思想或理论上对电子商务给予足够重视,更要在实践上注重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在与中小企业自身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按轻重缓急程度,分期分批实施,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科学合理。不合理、盲目的投入不仅不能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还会造成中小企业经济困难。中小企业应当抓住时代给予,切合实际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网络安全问题,提升企业网络防御力

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电子商务发展和信息网络构建,更应重视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问题。产生安全问题的情况有很多种,如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商业机密的泄露;黑客入侵导致的系统破坏和数据丢失。因此电子签名的准确性、数据库的保密性及网络交易系统的健康有序地运行等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从国家的角度讲,要注重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引进,如防火墙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等,以保障网络交易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从中小企业的角度讲,要努力加强自身网站的安全管理与安全配置,提升自身网络防御能力,并做好重要文件、重要数据的保护和备份等。此外,亦可对通过电子商务用语的信用评价发放数字等级证书,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商业信用问题。

(三)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电子商务涵盖范围较广,中小企业要保障自身电子商务的稳定健康发展,应加强同规模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提倡政府尽快完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可行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营造良好有序的法律环境。

(四) 注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是当今诸多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要想赢得电子商务发展,必须突破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加大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构建相应的考核、晋升和激励机制,促进电子商务人才潜力的发挥,并通过优厚的工资待遇,广阔的深造和发展空间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其次,企业应当注重与高校相关专业的合作,为培养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一定的途径。此外,中小企业应当注重在光大社会群体中的电子商务的宣传,使消费群体尽快接受这一消费方式,并提高其网上交易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政府部门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虽然面临信息化落后、网络安全隐患和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等各种问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小企业应该正视当前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从信息化建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进自身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从而全面提升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宏.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张文洲.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对策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0).

[3]刘康胜.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41).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 内部控制 发展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确保现代企业经济活动明晰性的重要途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自我监督的核心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是深入研究企业会计事项的保障。当前我国的内控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特点对内控管理方针进行控制,大力提高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为企业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质量。

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内控制度亟待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管整体事项存在明显的缺陷,内控制度不健全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企业的管理层未对会计监管的整体构建产生足够的关注、企业内部实施人员对监督工作不屑一顾,认为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企业本身实施控制是多此一举。企业没有相关人员对会计监管的重视和足够的支持作为保障,那么健全的内控制度也就无从谈起。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会计内部监管工作合格的标准是会计人员的统计、记账和核算等技术性事项,而非会计事项的监督和检查。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内部有关控制事项的控制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亟待健全。

(二)内控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企业会计内控人员素质缺失。在企业领导层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简单的监督检查机构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相互建立不正常联系,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欲望或实现一些不道德的目的,随意调整企业内部收入、费用和利润。内控人员素质不高,隐瞒虚假的会计数据,这就更加增长了企业内部违法乱纪人员的嚣张气焰。长此以往,企业内部经济发展事项效率不断降低,内部经济发展风气也日益走向低潮,不利于企业长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监督机制亟待完善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会很大程度地阻碍企业内部各项会计事务的顺利开展。企业在经济发展事项研究的进程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会计人员随意记账、核算,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和总账甚至会计报表的数据真实性缺乏关注和重视,从而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监督机制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外部审计机构的定期性核查并不能对企业整体状况起到根本性的监督。只有企业自身建立起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企业才能使核算和审计工作更加完善,经济发展事项也能顺利开展。

(四)内部审计能力亟待提升

企业会计控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内部审计事项的不完整。内部审计能力缺失是由于企业管理层为了财力、物力的节省,将会计审计事项抛掷一边。再者企业管理者如果存在一些经济问题,就会迫使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真正的会计事项掩饰,进行虚假信息的披露,违背职业道德。

二、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应对对策

(一)强化财务软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也都采用了财务软件进行企业日常生产销售活动的处理。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及其生成的会计信息都应该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相关财务软件主管部门、各地区业务主管部门及各地区财政部门应该对各个企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进行统一核实管理。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变革,保证会计信息的清晰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强企业会计制度和先进会计理念的不断学习,对审计和会计准则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相关者对会计信息认可度和信任度。

(二)规定企业会计内控政策的使用

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应该明确规定银行本票、支票,基金建设项目和短期投资等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这样就能使会计内控科目和账目更加清晰。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物价的起伏涨跌的变化情况,以及企业的经济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性的进行企业的长期、短期投资,做到从实际出发,找到企业在行业中准确的位置。

(三)提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继续推行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可靠精准的会计信息掌控着企业发展的命脉,可以说这些会计信息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不容忽视。同时,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进行提高。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记账、核算和报账等简单的工作,还要参与相关部门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制定工作。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得力帮手,还要积极主动给予政策决策者相应的参考意见,对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内控制度体系的完善

企业正确的工作方向是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企业会计工作正确的方向的提供方式之一就是科学的内控体系方针。因此,首先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体系建立必不可少,只有这样,内控工作才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其次,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可以明晰企业工作职权、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最后,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的实现还可以通过成立制度执行小组,让他们审查内部监管人员的资格及工作能力的考核。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在相互密切合作的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抵制业务操作一人掌控的行为。另外,外部审计部门再稽核制度同样应该进行强化,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内部监管工作的质量,同时逐渐形成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三、总结

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企业中存在的经济犯罪、内外部勾结违纪和虚假会计信息的提供等现象还不能很好地治理和全面打击。这就要求会计内部控制技术和设计能力不断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素质快速提高、监督事项更好地强化,培养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内控问题,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出力量。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对于我国的外贸企业来说,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经营方式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细节;能够让我国的外贸企业及时地了解企业客户的资料及企业所需的信息、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

电子商务的应用还有利于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与管理成本,电子商务的存在让企业摆脱了原有传统交易中由于空间对交易双方所带来的许多限制。同时,还通过在线采购等方式及时地降低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减少交易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尤其是在企业的交易双方通过电子化的合同、信用证等诸多方式可以进行互联网的及时传输后,我国外贸企业可以与全球各地企业进行产品供求信息的交流,使得企业能够尽快且不受空间限制地进行经营管理,从而不断地提升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目前,互联网上有三种不同水平的电子商务参与活动: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主要是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信息、收集客户信息以及客户服务;第二阶段相对第一阶段有了进一步发展,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目前达到第二阶段的外贸企业还为数不多;第三阶段为商业集成阶段,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客户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互动。

目前,大多外贸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程度比较低,仍处于电子商务的早期阶段,我国外贸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大多只限于信息、收集、交流以及信息的记录和处理。比如,收集原材料供应信息、记录订单、核算单位时间的收入和成本等,在网上销售或网上订购产品的比例很低,达到第三阶段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对于订单与合同的签订以及支付、配送等活动主要还是在网下进行,电子商务的作用范围十分有限。

另外,由于我国对外贸易方面的电子商务环境还不成熟,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总体而言,尚停留在对安全、保密认证、法律等技术手段和标准规范是否成熟可靠的讨论上。大多只是做到“在线浏览,离线交易”,而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贸易。

三、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中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电子优势难以最大发挥。一部分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处于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缺乏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设备,对于动态信息的收集、跟踪、获取、分析和整理不擅长。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很低,严重制约了企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运用。有些企业想开展电子商务,但是不知道怎样开展。在一些调查中发现,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资金;另一方面就是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这是许多外贸企业目前开展电子商务的一大“瓶颈”。同时,中小外贸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交易过程中电子优势难以最大发挥。外贸专业人员主要有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些人员都有专业的资格认证。目前,中小外贸企业的专业人员缺乏,且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其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国际贸易培训,也没有受过正规的电子商务培训。他们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大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去处理问题。由于电子商务变化很快,他们在使用电子商务方式处理交易过程中的问题时难免遇到困难。交易过程的电子商务涉及到很多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只有对这些技术和系统很好的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商务方式的优势。

(二)企业网络营销方式单一。在一些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后,许多企业纷纷应用电子商务来开展网上业务。目前,有许多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注册成为会员,并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少企业仅仅依靠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网站进行销售,却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网站,但是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维护,网站更新速度很慢。

(三)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有待于完善。电子商务交易都在虚拟操作中实现,因此,缺乏对企业信誉度的识别,操作中的交易费用支付和交易手段都还难以让人放心。另外,如果通过网络达成交易合同,可能由于法律条文还没有承认数字化合同的法律效力而失去法律保护,交易可能会承担由于法律滞后而无法保证合法交易的权益所造成的风险,因此,会给电子中间商的经营造成巨大损失。

(四)物流配送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优势正常发挥的保证。高效的物流体系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大优势。所以,对于以外贸为主的企业来讲,一个高效的、合理的、畅通的物流系统尤为重要。但我国的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管理都相对比较落后,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是很完善,现代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设施、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制约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大难题。

(五)信用问题。当前尽管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与欧美国家近200年的信用体系相比,仍然还缺乏成熟的信用制度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完善成了当务之急。综合看来,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担心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品只见其形,不见其体,难以甄别优劣;第二,网上支付与物权转移具有风险;第三,信息传送集中于网络上,易被盗取。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基本是靠银行信誉,如果信誉问题不解决,人们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是极为自然的。如何设置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标准,确保供需双方建立商业信用,并通过某些监督机构,保证参与交易各方按期、按质、按量支付货物和货款显得尤为重要。

四、对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能够迅速参与全球竞争,并能借助网络的力量高效地与其他业务伙伴进行业务往来。经济市场化则使企业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如果不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企业就难免被淘汰。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使得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如何克服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中面临的障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上述对外贸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面对的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教育,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国际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低,不利于它的发展。全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和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特别要使广大外贸企业都能熟悉、了解国际电子商务,愿意采用国际电子商务方式。在宣传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电子商务前景的描绘上,要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宣传,让人们知道因特网如同电视机一样,设计制造复杂,使用却很简便。宣传媒体要披露实际应用的成功典型,调动人们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加大引导企业上网交易的宣传力度。同时,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使人们的安全意识跟上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步伐。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深层次的研究,积极探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解决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疑虑。

(二)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是成功发展电子商务的根基,这一根基必须能够支持不断发展、日益复杂的交易过程。想要促进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是加快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相应的措施包括:加快我国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我国城市宽带网、智能业务网和多媒体通信网的建设,加快我国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话网的“三网合一”进程等;二是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企业是参与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又必须以企业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水平为基础。要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加强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三是选择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实施模式。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在价值链系统一定位置上为目标市场提供价值和赢利的方式。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市场环境、客户关系、产品创新、财务要素、企业资源、业务流程等六个要素,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电子商务开展方式,才能对企业管理创新和传统企业战略转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建立完整的安全体系。要保证电子商务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监管,建立各种有关的合理制度,并加强严格监督,如建立交易的安全制度、交易安全的实时监控、提供实时改变安全策略的能力、对现有的安全系统漏洞的检查以及安全教育等。在这方面,主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主要领导、信息服务商的作用;同时,还必须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和完善法律体系来保证合法网上交易的权益,同时对破坏合法网上交易权益的行为进行立法严惩,如尽快出台电子证据法、电子商务法、网上消费者权益法等。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问题。

(四)加强物流发展体系,保证电子商务正常发展。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来完善现有的物流体系,利用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与现有的物流操作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各地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周边的地市,规划合理的交通线路,形成灵活的物流网络发展系统。中小型外贸企业也可以考虑将企业间的物流体系组织起来,形成灵活的物流联盟模式,更好地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五)建立外贸企业电子商务信用保证体系。信用体系是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基础和保证,信用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交易。在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买卖双方身份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需要有独立于买卖双方的、而且是双方共同信任的第三方来对双方进行身份认证。由于买卖双方是以虚拟的身份进行交易,所以商业信用,包括交货的时间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等对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至关重要。商务部与相关部门要加快完成外贸企业的综合身份认证工作。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郝永乐.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0.45.

[2]麻伟亮.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践及探索[J].中国商贸,2010.8.

[3]慈教进.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分析.2010年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电子商务在河南中小外贸企业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贸电商;发展;最新态势;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传统线下外贸业务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受到诸如技术、法律及语言壁垒、国际政治经济及市场形势多变等等诸多阻碍。对于外贸产业而言,想要获得进一步的飞跃,就必须寻求新的变化与突破。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外贸电商打破了传统外贸所遭受的重重壁垒,逐渐成为全球跨境贸易的主要力量之一。时至今日,外贸电商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集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以及风险控制营销等等一套成熟产业链。仅以中国为例,借助外贸电商平台,中国制造的产品可以迅速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几万个城市。

一、外贸电商的发展阶段和最新趋势

(一)外贸电商的发展阶段

外贸电商就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这其中主要涉及如下参与者:商品供应商,外贸电商平台,第三方营销咨询服务商,国际快运及海运公司,西联汇款、美国运通等支付服务商,以及海关等政府机构等。 从第一代以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等为代表的网上展示、线下交易为主的大额B2B交易,到以敦煌网为代表的主要满足小额交易的,可以真正实现在线交易和配送等一体化服务的第二代B2B电商交易平台,再到如今遍地开花的外贸B2C,外贸电商发展至今可以说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电子商务模式是把过去传统的广交会变成365天的广交会,实际上跟传统的贸易方式差别不大,主要的功能在于信息提供及企业和产品展示,订单交易量比较大,收取会员费(如年服务费)。

第二代外贸电子商务是把第一代的B2B方式更推进了一步,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展示,也把物流、支付、客户关系管理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相较于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是在线交易平台,要求卖家标示价格、支持第三方担保支付以及国际快递发货,适合支持国际快递的中小订单交易。相比较第一代,这一代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

第三代外贸电子商务是独立外贸B2C,也就是企业自建网站,自己组织供应链,借助于廉价的国际航空小包和国际快递,直接做海外零售。

(二)特点和优势

1.增加更多贸易机会。在传统贸易方式下,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了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外贸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算、汇款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另外现在有不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直接把中国的生产或出口企业和国外的进口商的供求信息整合在网上,让他们在网上直接交易,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中国的出口企业和国外的进口商都得到了实惠。

3.显著提高交易效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不受时间限制,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人工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明显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4.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传统贸易的运作格局以单向物流为主,而电子商务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把、展销等多种传统贸易方式融为一体,把进出口货物所需的主要流程如市场调研、国际营销、仓储报关、商检等引入计算机网络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不仅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的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

(三)最新发展动态

2013年7月,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与支付平台eBay了《商务3.0:在亚太地区创造更多商机》报告,该报告显示:借助eBay平台,外贸电商能够获得的成长速度与机遇都在大幅提升。

1.成长快速,外贸电商跑赢线下企业

来自eBay平台的数据表明,eBay平台新进驻卖家市场份额占比的成长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线下卖家:从2006年到2010年,eBay上新进卖家的得到快速发展,线上卖家市场总份额所占比例高达22%,远高于线下的13%。

除此之外,线上卖家成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它们在短短数年内,就能成长为成熟卖家。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注册的新卖家经过五年的发展,市场总份额已占到了8%,与成熟卖家相比差距仅为2%。而在亚太地区,2010年注册的新卖家已占有将近15%的市场总份额。

2.机遇增多:新卖家份额显著提升

令人惊讶的是,与线下新卖家市场份额占比较少的情况不同,2006年至2010年间,eBay平台上的新卖家所占市场总份额有了显著提升,高达22%,远高线下卖家的13%。

3.外贸电商模式的演变速度惊人

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1)平台模式(marketplace):出现了敦煌网和速卖通和eBay中国服务这样的平台,直接使数十万国内商家受益。华东和华南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开始利用平台实现出口。(2)B2C模式(独立平台):出现了light the box 等独立B2C平台,这种自有团队运作模式直接对接海外终端消费者。但如何让广大中小企业受惠,还有待观察。(3)代运营模式(第三方服务)。中小企业从事外贸电子商务,最大的障碍是人才、语言文化和电子商务技能的缺乏,造成他们有货不会卖。所以我们认为代运营服务是一个外贸电子商务领域蓄势待发的部分。

二、我国外贸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外贸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重视力度不够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处于转型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上网企业少、信息化程度低、手段落后,这些现象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应用难以普及

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一个企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信用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是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体系与市场机制还不规范,不完善,法制环境建设滞后,社会信用道德系统残缺,欺骗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环境岌岌可危,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制度缺失、法律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外贸电商的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先后对有关法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方面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条款,另一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如2005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但是,由干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现有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各种标准欠缺,贸易纠纷不能很好加以解决,缺乏完整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四)高级人才缺乏,外贸电商发展后发优势不足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人才是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运用和发展的关键。精通IT技术、经济、营销、金融、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外贸企业急需的。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原因,多数高等学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过于侧重技术方面的培养,这与一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重技术、轻应用,没有凸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比较优势,这与外贸电子商务实际需求的人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后发优势不足。

三、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政府视角

1.政府要净化外贸企业电予商务发展的环境

首先,政府要倡导诚信体系的构建。一是消费者视角,应建立、完善消费者信用档案、信用评估体系、约束和制裁机制等。二是企业视角,企业方面最重要的是构建电子商务参与者评估体系,设置企业进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其次,政府一方面应该尽快推出可具操作性的电子商务等法律和相关电子商务运行的涉及买卖双方市场规范与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要考虑我国电子商务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没有形成模式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除了要得到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等的配合之外,还要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取得外贸企业的支持,使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与企业相适应,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2.政府要加强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电子商务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全面推动和发展的阶段,政府必须继续大力加强电子商务的綦础设施建设,如公共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信息传输设备和实用信息技术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必须的硬件实施的建设等。要加大对鼓励外贸企业运用、发展电子商务运用系统的扶持力度,降低电子商务运用与开展的门槛,促使更多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系统。

3.加快物流等市场中介的发展

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要加快物流等市场中介的发展。如我国现在的物流行业,堪比战国争雄的时代,诸侯并起,群雄争霸,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管理混乱。这种现象导致物流业服务差、效率低、成本高、安全差。这些都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导致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生误解,不再信任,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要加快物流等市场中介的快速、健康发展,要改变以往市场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要整合各种优质资源,要促使市场中介组织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的进程,要促使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质量,从各个方面促进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视角

1.外贸企业要转变观念,加快进行信息化建设

首先,建立自已的英文网站。建立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英文网站是企业的营销手段,是吸引和开发海外客户的重要手段,是推介产品赢取订单的重要手段。其次,建立自己的品牌。现在市场的竞争已发展到品牌的竞争,即“品牌核心优势的竞争”,着力塑造有影响力的网络品牌是进出口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关键。

2.外贸企业要正确选择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首先,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外贸企业要根据企业商务需求和技术手段,进行自我评估,制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总体计划,即经营目标、发展瓶颈、进入时间、模式选择、业务顺序、实施方案、赢利模式等基本问题。另外,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定要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统一规划下进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运作摸式。要在技术借鉴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开发的力度,即研究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来构建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切记不能照抄照搬,以免水土不服。再次,创新外贸企业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许多外贸公司仍认为电子商务仅限于网上信息,网上获取订单,而忽视了电子商务真正带来的优势——通过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集聚后发优势

首先,政府要科学制定“电子商务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规划,从国家的高度与层面推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阵地作用,构建科学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集聚后发优势。

参考文献:

[1]赵书晓.浅论电子商务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

[2]叶佳丽.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0(4).

[3]包渊.略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探索,2011(4).

[4]谭逢贵.浅谈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运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1(7).

[5]刘秀华.论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

[6]崔范华,杜世风.谈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与策略选择[J].集团经济研究,2006(12).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探索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33-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网络相关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从事网络工程、维护、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各行各业信息的发展进程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该专业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就业质量不高。例如在化工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8%以上从事技术服务层面上的工作,有一部分只从事简单的网络数据录入工作,处于计算机技术人才层面的最低端,真正在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建设与管理岗位上工作的甚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1)专科层次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没有充分根据工作过程展开专业教育教学。

(2)化工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师资积累较少,技术积累较浅,没有足够的沉淀,难以有较强的网络技术教师水平。

(3)化工类院校化工类专业特色鲜明,适合人才市场需求,而信息技术类专业趋于弱势,社会需求和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不把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首选,造成生源质量不高。

由于上述原因,在化工高职院校办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处于一种次要位置。因此,如何在化工高职院校化工特色鲜明、社会需求旺盛的环境下,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我们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长久以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 依附学院特色改进专业方向

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类专业群建设成就突出,被社会认可。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机电类毕业生就业率高。

我们学院近邻就是内蒙古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如何与此学院合理划分人才规格和专业定位,办出化工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色?近三年来,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了学院三届校企洽谈会,进行了调查问卷、座谈、定向访谈等活动,对于化工类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我们三年的调查中,对210余家化工建材类企业进行统计,得到的结论是:

(1)企业需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数在需求比例上约占企业毕业生需求总数的5%左右。

(2)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技术人员:熟悉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熟悉办公自动化系统,熟练进行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网络建设。

(3)企业需要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在调查的大中型企业中,DCS系统应用普遍,环境总线系统已有应用,对于此类技术,很多从业人员是由计算机专业改行从事控制技术工作,进入工作慢,学习实习过程长。

(4)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市场销售的定向及地理位置的扩展。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绝大部分化工建材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技术人员是综合性的,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而现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划分及定位,正是缺少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向的毕业生。

作为一所化工高职院校,开办计算机类专业正处于一种“窘迫”境地,我们既没有信息类学院专业定位明确,又没有化工建材类专业的显著特色。因此依附化工类专业特色,研究并探索具有化工职院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是我们近几年的探索研究的课题,经过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3 主要改进措施

3,1合理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双证毕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组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我们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培养能在中小型化工建材企业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高等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我院注重行业社会背景分析,进行了人才需求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设计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如表1所示。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组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项目管理与开发、网络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项目管理与开发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网络电子商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3,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组网”、“管网”、“用网”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获得在“组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管理及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结合、“双证”课程的融合。

以我院为例,我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化工行业、建材行业,深度这些行业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知识,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确定“网络工程与管理”的核心能力为课程主线,按照“组网”、“管网”、“用网”三个专业方向(三个模块)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与行业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所示。

3,3依据工作过程构建实训模式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 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了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1)采用“项目/任务训练”模式。

为保证综合实训的有效性,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全过程的操作训练,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生产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体验生产各个环节的主要技能的要求,了解生产或服务的程序,体会生产或服务中环节的连接重点和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训中我们可以以“建设某商务网站”和“组建某网络”为实际任务,并设定网络、网站的具体需求,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训方案的设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方案设计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要预见到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要以完成项目要求为最终目的,按照自己事先的设计独立完成,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应完成相关文档的书写。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考察生产实地、设计方案及调试设备等,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通过必要的组织形式完成工作。

课程综合实训采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

目前,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领域主要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共同完成网站项目或网络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训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整个团队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

(3)课程综合实训应集中、连续的进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综合了各个技术环节的连续过程,其中会出现很多需要反复调试和处理的突发问题,因此综合实训的课程安排应该是连续的,甚至是没有课时概念的。整个过程应该有总体的时间要求,但是学生的具体工作时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灵活安排。

一般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训应安排在实习前进行,并具有连续的、充足的、安排灵活的课时(时间一般在两周以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多项操作程序的综合训练,达到就业岗位的最低要求。

(4)课程综合实训的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重作用。综合实训的考核评价应采取与以往不同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多方位的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取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指导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实训的综合得分由实训设计、实训过程、实训成果、实训报告、回答问题等几个部分的得分组成,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项目小组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指导教师记载每一个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成果验收得分、批阅实训报告得分;在项目设计、实施和验收过程中,由项目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汇报答辩,指导教师也可从项目小组中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问题,其成绩作为本组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3,4做好系列化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质量,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到:

(1)将教材编写重点放在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上,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资源充足的课程上,放在教学内容经优化整合后的新课程上。

(2)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点,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尽快完成在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3)鼓励教师摆脱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编写教材。

3,5加强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科研、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指导委员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规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专业指导委员会都参与,我们认真听取了校内外专家们对本地区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使专业的设置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对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人才培养方案。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也邀请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参与,把握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近一半左右的比重,相当一部分实训项目是在与学校签订了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由实习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加深了对专业特点的了解,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认真做好本专业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采取学生自找与教师安排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进行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确定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与企业进行了实质性的双向选择,实现了顶岗实习、做毕业设计课题与学生就业的三位一体化。近几年由于校企结合得比较紧密,工学结合顺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与企业间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每年企业在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都与本专业不少毕业生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是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专业教师积极利用实验室、实训室的条件,开展校企合作,而其中工学结合是改革的主题和重点工作。

(1)完善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合作,进一步发挥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与职能。聘请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并邀请他们定期讲座,介绍企业改革、发展情况,使教师、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

(2)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为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工程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全过程育人,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规定学生假期必须进行社会调查,每学期交社会实践报告一份。

(3)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

我院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共有7个,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有两个,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

(4)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继续巩固与北京爱思爱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西部动力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奔腾计算机服务公司的合作,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计网06-1班在北京爱思爱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顶岗毕业实习,实施效果良好。

3,6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我们在制订课程考核标准时,参照了锐捷,Cisco,华为等业内龙头企业IT认证的中级教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作考核平台,理论与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我们将业内主流企业的培训资源(例如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等)免费“拿来”,以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吸收,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和整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层次,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企业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正是凭借这种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年销售额为500万升到2003年年销售额20亿元。短短数十年间创造了把企业爆炸性地扩大了400倍的商业奇迹。集团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4)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纵览世界已有的五大时装之都,即:高级时装之都的巴黎、高级成衣之都的米兰、运动休闲和成衣的纽约、经典男装之都的伦敦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东京,都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服装之都。

1.2劣势(Weakness)

(1)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我国的服装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自主品牌只占出口产品的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此外,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确实为服装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以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体的服装加工贸易模式对中国服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有利。盲目追求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国内服装行业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发达国家不给我们订单将拖垮我们整个服装出口行业。

(2)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中国服装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在服装产品上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自我设计能力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增加了市场风险。整个行业极其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及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创新能力较差。

(3)大力发展OEM,成了品牌国际化的障碍。OEM是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在我国通常指“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服装出口规模逐年攀升,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服装企业都在做OEM,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5%之间,处在服装行业整条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使中国企业失去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机会,进入为别人品牌做嫁衣裳的局面,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一方面OEM使中国服装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企业,不能及时提高对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的原创能力。从而服装生产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处于更加从属的地位。

(4)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我国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而商品销售价格为出口价格的3~5倍,一些名牌产品甚至高达10~20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5)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这种企业有“散、小、弱”特点,并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6)缺乏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2004年我国服装企业有4.5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5%。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产业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个体规模也不大,尚处于发展阶段。

(7)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不强,对行业内相关规则不甚了解。不少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而对出口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出现了投资过热,出口数量大增,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又听之任之,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和广度。

1.3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中国对外贸易(2001~2004)呈将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为中国服装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10%,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0.2%,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是10.7%,创下了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这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2004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这是2001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3年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中国这个大市场已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国外资金投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加入WTO后,为跨国公司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竟争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进一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全球企业运作经验,打造中国品牌。

(5)对主要市场出口连续增长的同时,对非洲、对联体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2003年我国服装出口对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欧盟、独联体、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非别为40.8%、47.8%、59%、34.4%、109%、14.7%、29.9%、20.1%,并且已稳居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进口来源国的首位。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具成效,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1.4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在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和大批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介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赖以推动出口增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作用将会受到不断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InternationalInc.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分别为0.41,0.6,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和成本还在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又恰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数据得知,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2003年对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473.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64%,并且居日本、美国、欧盟三大市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3)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服装企业因有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成本相对低,在出口时对进口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进口国针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

2中国服装业国际化战略

通过对上述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整合整个服装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避开整个行业的劣势和威胁是关乎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走远走好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应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战略措施。

(1)SO战略。包括:利用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在生产总量及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全球角度出发发展我国服装贸易,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的交流,学习其最为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营销模式等;利用中国服装国际竞争力优势将中国由服装出口大国提升为服装出口强国;中国服装设计可融合国际上的时尚元素发挥文化优势。

(2)ST战略。包括:弱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实行虚拟经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WO战略。包括:对产品结构要有所调整,争取在高档次的产品上有新的突破;引进高端设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企业要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更新设备改进现有工艺;实现服装产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OEM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加快推行服装外贸出口制。

(4)WT战略。包括:熟悉国际服装行业内的相关规则,深入了解出口市场对服装进口的相关规定;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加强对我国服装品牌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峻,因为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的服装生产正在蓬勃发展,而知名品牌的服装几乎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中国服装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及壮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虚拟经营;对服装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制进行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熟悉游戏规则,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和培养服装相关的高级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大力推广虚拟经营在整个行业的实行。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策划的实施,有朝一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服装“品牌强国”,诞生像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米兰、巴黎、纽约、伦敦、东京一样的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席酋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郭建南,郑喆,黄明朗.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调查与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丝绸,2006(4)

5丁国强.我国服装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6贺政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对外经贸实务,2004(12)

7耿建明.服装业现状及出路探讨[J].经济师,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