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积分;经济;应用

数学是各个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各个学科进行理性、抽象和科学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数学有什么用”的困惑,所以有必要经过训练和熏陶,使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1].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进行数学分析的重要基础理论.现如今,微积分已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经济学中,微积分思想的引入给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带来了诸多便利.

一、导数在边际和弹性理论中的应用

1.函数变化率――边际函数

设函数y=f(x)可导,则导函数f′(x)称为边际函数,它的含义是:当x=x0时,当自变量x产生一个单位的改变时,y近似改变f′(x0)个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等.

例1 设某产品成本函数C=C(Q)(C为总成本,Q为产量),其变化率C′=C′(Q)称为边际成本,C′(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成本.西方经济学家对它的解释是:当产量达到为Q0时,生产Q0前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增添的成本.

例2 设销售某种商品Q单位时的总收入函数为R=R(Q),则R′=R′(Q)称为销售量为Q单位时的边际收入.其经济含义是:在销售量为Q单位时,再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总收入所增量.

例3 设销售某种商品Q单位时的利润函数为L=L(Q),则L′=L′(Q)称为销售量为Q单位时的边际利润.

2.导数与弹性函数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经济学中常需研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对变化情况,因此先引入下面定义:

定义1[2] 设函数y=f(x)可导,函数的相对改变量

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Δxx之比Δy/yΔx/x,称为函数f(x)从x到x+Δx两点间的弹性(或相对变化率).而极限

称为函数f(x)在点x的弹性(或相对变化率),记为

注:函数f(x)在点x的弹性EyEx反映随x的变化f(x)变化幅度的大小,即f(x)对x变化反映的强烈程度或灵敏度.数值上,EExf(x)表示f(x)在点x处,当x产生1%的改变时,函数f(x)近似地改变EExf(x)%,在应用问题中解释弹性的具体意义时,通常略去“近似”二字.

定义2[2] 设需求函数Q=f(P),这里P表示产品的价格,于是,可具体定义该产品在价格为P时的需求弹性如下:

η=η(P)=limΔP0ΔQ/QΔP/P=limΔP0ΔQΔP・PQ=P・f′(P)f(P).

注:一般地,需求函数是单调减少函数,需求量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当ΔP>0时,ΔQ

用需求弹性分析总收益的变化:总收益R是商品价格P与销售量Q的乘积,即

R

知:

(1)若|η|0,R递增.即价格上涨,总收益增加;价格下跌,总收益减少.

(2)若|η|>1,需求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R′

(3)若|η|=1,需求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R′=0,R取得最大值.

综上所述,总收益的变化受需求弹性的制约,随商品需求弹性的变化而变化.

二、导数在利润最大化问题中的应用

在微分学中,通过对已知的函数进行求导后,就可以得到原函数的导数,即边际函数.而在经济学之中,边际概念通常表示经济变量的变化率.在经济领域中,企业家经常会遇到如何才能使产品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而用微积分的方法来解决.

例4 一个企业的总收益函数是R=4000Q-33Q2,总成本函数是C=2Q3-3Q2+400Q+500,求最大利润L.

三、积分在利润最大化问题中的应用

例5 设某种商品明天生产x单位时固定成本为20元,边际成本函数为C′(x)=0.4x+2(元/单位),求总成本函数C(x).如果这种商品规定的销售单价为18元,且产品可以全部售出,求总利润函数L(x),并问每天生产多少单位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解 因为变上线的定积分是被积函数的一个原函数,因此可变成本就是边际成本函数在[0,x]上的定积分,又已知固定成本为20元,即C(0)=20,所以每天生产x多少单位时总成本函数为

设销售x单位商品得到的总收益为R(x),根据题意有R(x)=18x,

所以总利润函数

由L′(x)=-0.4x+16=0,得x=40,而L″(40)=-0.4

四、微分方程在经济中的应用

例6 某商品的需求量Q对价格P的弹性为-Pln3,已知该商品的最大需求量为1200(即当P=0时,Q=1200),求需求量Q对价格P的函数关系.解 根据弹性公式得,PQQ′=-Pln3,

化简得1QQ′=-ln3,

两边积分得∫1QQ′dP=∫-ln3dP,

其中,C=eC1,由初始条件P=0时,Q=1200,得C=1200,

所以,需求量Q对价格P的函数关系Q=1200×3-P.

结 语

在当今学科交叉研究越来越深入的趋势下,微积分思想与经济学的研究也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利用微积分知识可以简捷、方便地解决许多经济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微积分思想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农劳动力市场 农村转移劳动力 就业弹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农劳动力市场分为三个部门:城市正规部门(第一部门I)、城市非正规部门(第二部门II)和农村非农产业部门(第三部门III),这三大部门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有效空间。

一、三部门关系概述

从组织形式上看,城市正规部门主要包括传统的党政机关、正规企事业单位,城市非正规部门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企业、个体经营组织,而农村非农产业部门主要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组织。城市正规部门与城市非正规部门穿插于第二、三产业之中,通过正规部门向非正规部门的辐射、非正规部门向正规部门的流动来相互影响。城市非正规部门与农村非农产业部门通过在组织形式、就业的产业结构、劳动力需求特点上的相似来顺序承接与相互替代。

二、就业弹性模型选取

就业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比,直接按定义测算=就业增长率\产值增长率。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来测算就业弹性:

三、面板数据模型下三部门吸纳农村转移就业能力的分析

对于年份选取2005至2008年四年内的数据,对于省份选取主要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对于行业选取部分主要行业,第一部门I主要集中在煤气水电生产及提供业、科研教育行业,第二部门II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餐饮、家政等服务业,第三部门III主要集中在乡镇工业企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通过对采自各省统计局网上公布的各行业相关数据进行行业汇总,得到表格中显示的数据(Y亿元,L万人)。 (如表所示)

参照表中数据求均值,按照上述模型公式可得以下结果:

(1)第一部门的就业弹性:

(2)第二部门的就业弹性:

(3)我国农村非农产业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状态,目前还不够完善,对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不明显,由于非农劳动力市场上第三部门的相关数据难以统计,所以在此不做就业弹性的具体计算。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广下,城镇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兴起了大批乡镇企业的建设,而这也正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好时机。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现状下,由就业弹性的相关数据说明,主要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经营活动的城市非正规部门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城市正规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农村的非农产业部门正在努力发展,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所认识并接纳,有望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辅助部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2]李伟.现阶段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对策分析[J].理论导刊,2006;1

[3]张本波.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5;8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3篇

一、导数的定义

设函数y=()在点的某领域内有定义,若极限(1)存在,则称函数f在点x0可导,并称该极限为函数f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f'(x0)。令x=x0 +,=f(x0+)-f(x0),则(1)式可改写为: (2)。所以,导数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之比的极限。这个增量比称为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平均变化率(又称差商),而导数f'(x0)则为f在x0处关于x的变化率。

若(1)或(2)式极限不存在,则称f在点x0处不可导。

以下介绍导数的有关应用:经济方面,物理方面,极限方面,函数方面,最优化问题方面以及其它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方面来阐述导数的广泛应用:

二、导数概念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将导数概念应用于经济学中,主要是指利用导数研究经济变量,如成本、收入、利润、需求等函数的变化率,其一为瞬时变化率,在经济学中称为“边际”;其二为相对变化率,在经济学中称为“弹性”。

(一)总成本函数与边际成本

总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需投入的总费用,它是产量的函数,一般用C表示,设某产品产量为时所需的总成本为C=C(x),称为总成本函数,简称为成本函数,它是由固定成本c0(与产量无关的资源投入,如厂房、设备、企业管理费、广告费等)及可变成本c1(x)(与产量相关的资源投入,如原料、电力、人力等)两部分组成,一般函数关系为C(x)=c0+c1(x),这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

若产量是连续变化的,且函数C(x)在点x处可导,则有。C'(x)为成本函数的瞬时变化率,称为产量为x时的边际成本,又记作MC。按导数定义,C'(x)近似表示在产量为x,产量的改变量的绝对值||很小时,总成本变化的速度,即平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改变量,而经济学家对边际成本C'(x)的解释是C'(x)表示当产量为x时,再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增加的成本的近似值。

(二)总成本函数与边际收入

总成本函数是指生产者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后所得的全部收入,一般用R表示,它与销售量及价格有关,其关系式为总收入=价格销售量。

在一元函数中,可根据所讨论的问题将总收入表示为销售量的函数或表示为价格的函数。

现在设某种产品的销售量为x时的总收入为R=R(x),称R(x)为总收入函数,简称收入函数。类似与边际成本的讨论,若在R(x)点x处可导,就称为销售量为x时的边际收入,又记作MR,其经济意义为:假设已经销售了x个单位产品,再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时收入增加的近似值。

[例1]:设某种产品的需求量x是价格p(元/单位产品)的函数:x=20000-100p,求边际收入函数MR(x)及需求量分别是9000,10000,11000个单位时间的边际收入,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总收入函数为R(x)=销售量价格=需求量价格x=p

由已知20000-100p,将p=200-0.01x代入R(x)得

R(x)=200x-0.01x2,于是MR(x)=R'(x)=200-0.2x

(9000)=20(元) (10000)= 0(元) (11000)=-20(元)

其经济意义为:当需求量为9000个单位时,如果需求量再增加1个单位,总收入大约增加20元;当需求量为10000个单位时,如果需求量再增加1个单位,总收入大约不变;当需求量为11000个单位时,如果需求量再增加1个单位,总收入大约减少20元,这说明总收入并不总是随需求量(即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三)总利润函数与边际利润

总利润是指生产者将生产的产品售出后,扣除投入部分的费用后所得的收入,一般用L表示,即L=总收入-总成本。如果我们假设销售量=产量(即产销平衡),设某种产品的产量为x时,总成本函数为C(x),总收入函数为R(x),则有L(x)= R(x)- C(x),称L (x)为总利润函数,简称为利润函数。若L(x)在点x处可导,就称为产量为x时的边际利润,又记作ML。其经济意义为:当产量为时再多生产1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利润的近似值。

[例2]:设生产某种产品x个单位的成本函数为C(x)=1000+10x+0.01x2(单位:元)。如果每单位产品售价为30元,求边际成本与在产销平衡情况下的边际利润函数,并求产量为800个单位时的边际利润,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当产量为个单位时的总收入为R(x)=30x,边际收入。由已知成本函数可得边际成本为,从而产量为个单位时的边际利润为

当x=800时,

结果表明,当产量为800个单位时,再多生产1个单位产品,利润大约可增加4元。

(四)弹性分析

导数讨论的是函数在某点的变化率,关心的是自变量的微小改变所引起的函数改变量,但是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例如,在研究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时,关心较多的不是因价格p的改变所引起的需求量Q的改变量,而是价格的相对改变量所带来的需求量的相对改变量,这样便得到一种被称为弹性的度量。下面先给出一般函数的弹性定义。

定义2.4: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领域内有定义,若对于x的改变量Dx,函数取得改变量=f(x0+)-f(x0),称值为y=f(x)在点x0与点x0+之间的弧弹性。

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变到x0+时,自变量变化的1%所引起的函数值变化对于f(x0)的百分比,故称为平均相对变化率。

定义2.5:如果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则称极限值为y=f(x)在点x0处的点弹性,记作,即。

当||很小时,。

定义2.6:如果函数y=f(x)在某区间可导,则称为y=f(x)在该区间内的点弹性函数,简称弹性函数。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逆向选择;人才中介市场;经济博弈

中图分类号:FZ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150-02

1、逆向选择的定义和模型

1.1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1.2逆向选择的模型

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车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在旧车市场,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买者也不傻,尽管他们不能了解旧车的真实质量,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所以用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旧车就可能会退出市场。接下来的演绎是:由于上等车退出市场,买者会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车会退出市场;演绎的最后结果是:市场上成了破烂车的展览馆,极端的情况一辆车都不成交。现实的情况是,社会成交量小于实际均衡量。这个过程是逆向选择。

2、模型的基本假设

为把复杂的人才求职市场简单化,我们把它抽象成一个求职者与中介公司的博弈,假设前提是二者都是理性的,求职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中介公司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求职者有权选择工作搜寻的方式,即是否采用中介方式求职。求职者与中介公司是否能通过签约来建立彼此的委托关系需要看双方博弈的结果(为简单起见,我们只考察求职者与人才中介公司的两方博弈,企业与人才中介的博弈可以此为参照)。

先是中介公司选择公司规模即服务层次、服务标准。我们将中介市场简化为只有好的和差的两个层面,代表给求职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同。其次,中介公司选择提供服务所收取的中介服务佣金,我们假定高质量的收取高佣金PH,低质量的收取低佣金PL,但这一点只有中介公司自己知道,求职者并不清楚各个中介之间的区别。最后,求职者是否决定与中介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简称签约)。我们假定求职者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只有接受和拒绝两种选择。

3、基于逆向选择的博弈分析

我们这里借鉴阿克洛夫分析方法的思路来看人才中介市场。做出以下假定:

假定①:人才中介市场是竞争性的,中介公司与求职者签约的参与约束为零利润条件,只要求职者愿意,中介公司一定选择与其签约。

假定②:求职者的保留效用用Uo表示,求职者不借助中介而产生的搜寻成本用S(A,M)表示。其中,A表示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它是搜寻成本的减函数即求职者个人能力越高,求职者的搜寻成本越低;如果求职者个人能力差反之搜寻成本较高。M表示搜寻的货币成本,它是搜寻成本的增函数。它与个人的能力高低无关,只与求职者的求职次数有关。这里保留效用与搜寻成本的关系,我们用Uo=-S(A,M)表示,能力越高的人搜寻成本越小,用SL(A,M)表示,而其保留效用

Uo=-SL(A,M)越大;能力越低的人搜寻成本越高,用SH(A,M)表示,而其保留效用Uo=-SH(A,M)越小。

假定③:中介公司将设计中介服务佣金高低,即信息的价格是PH还是PL,这里用P(AC,MC)表示。中介公司提供的是信息服务,其特殊性在于边际成本相对于不变成本而言极低。中介公司确定的中介服务佣金的高低,一要考虑公司设立之初已经形成的固定成本。它与公司的规模(技术、设备及办公费用)呈正相关,这里我们用单位平均成本AC表示(为方便没有用总量成本);AC与服务质量呈正相关,即是P的增函数。二要考虑中介公司签约后履约的预期成本。这是由增加最后一个求职签约者所带来的服务成本(我们用MC)来表示,MC与服务质量也呈正相关关系,即是P的增函数。这里假设新增一个求职签约者给中介公司带来的服务成本MC是相同的,这是符合信息服务行业厂商成本的。

假定④:求职者对中介公司的期望价值为V。它表示一旦签约求职者希望中介公司提供与其收费相匹配的信息服务,V取决于求职者对整个中介市场的平均期望。

求职者采用中介方式与中介公司签约的条件是其期望收益大于保留效用,

即V-P>Uo (1)

用搜寻成本表示为V-P>-s(A,M) (2)

或者表示成P

P

(1)和(2)式表示求职者面对中介公司制定的价格水平购买并使用信息的期望收益(期望价值V减去支付的费用P)大于其保留效用即不借助中介可能产生的搜寻成本;(3)和(4)表示中介公司制定的中介佣金价格应该小于求职者对市场的期望减去其保留效用,或在量上小于期望加上搜寻成本的值。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求职者难以分辨中介公司的类型。对于同一个求职者来说,对市场的期望一定,不论其搜寻成本多大,PH

这样人才中介市场的运行结果,对于那些信用好且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来制作招聘信息(即服务质量高)的中介公司,为弥补大量开支必须将中介佣金定在一定的标准之上,即定价为PH而非PL,从长期看这样的中介公司相对来说很难维持。因为求职者在签约时难以预料其服务质量,于是求职者中搜寻成本很高的低能力者更愿意接受中介服务,搜寻成本很低的高能力者将退出中介市场。这样在人才中介市场中与中介公司签约的就是相对低能力者,出现了人才中介市场中的低质量中介驱逐高质量中介、低能力求职者驱逐高能力求职者的逆向选择现象。

4、由博弈分析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

理论上中介机构借助其拥有大量的求职信息与招聘信息在求职者与招聘单位之间形成一个桥梁。但是,求职者与中介公司签订合约取决于中介机构所开出的中介服务费价格高低,求职者对中介机构的期望利益能否弥补其不采取中介的搜寻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求职者面对良莠不齐的中介机构会出现“逆向选择”。高能力者放弃中介或选择低收费的中介,中介会降低信息服务质量,求职者的预期再次下降,依此中介市场将萎靡不振。人才中介市场存在着与“二手车”市场相同的市场运行机制及相同的信息经济学问题,这正是解释目前中介市场不发达状况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文献:

[1]杨云彦,徐映梅,向书坚,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8)

[2]郝坤安,张高旗,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6,(6)

[3]胡永远,李少斌,“逆向选择”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J],人口与经济,2001,(6)

[4]张本波,解读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宏观经济研究,2002(10)

[5]张车伟,蔡日方,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2,(5)

[6]蔡日方,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经济研究,2004,(9)

[7]拳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6,(4)

[8]张江雪,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弹性的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0)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本存量 卡尔曼滤波 状态空间方程模型

一、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综述

将卡尔曼滤波方法应用到经济学研究的尝试较晚。例如Racicot,Fran?sois-?ric Théoret,Raymond(2010)使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预测了以加拿大市场为例的利率和市盈率。钱宥妮(2005)使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进行了估计,进一步以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的缺口作为解释变量对通货膨胀率进行了回归。张海波,谢德泳(2014)论述了将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面板数据,运用该算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分地区地研究了对应产出弹性及技术进步率,研究了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对其变化差异进行了分析,本文也参考了大量前人的研究内容。

二、有关数据估算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因此为了通过生产函数进行计算,首先需要对函数中的参数进行收集或有效地估算。下面将依次对其进行说明。

(一)劳动力数量L

关于我国各产业的劳动力总量,我们是以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就业人数数据为准,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依据三次产业划分和全国的就业人员总数,本文将直接获取1978~2015年的劳动力数量数据。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对应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从其定义可知,GDP的值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货物、服务产品的价格水平,另一个是生产或提供的货物和服务产品的总量。而价格水平是随时处于波动之中的,也就是说不同时期按照现价核算出的GDP值就受到了波动的价格的影响,也就无法精确的表现实际生产情况的变动。所以才需要按照现价和不变价格两大类的核算方式。

由于在较长时间内,一国的产品价格将会有着持续的变化,所以在研究中就有必要剔除在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类似的资本存量K等各项指标间受到价格波动所影响的部分。因此,在本文中,上述指标均调整为了以197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数值。

(三)资本存量K

关于我国的资本存量,是不能通过现有统计数据直接计算得到的,但是有很多学者关注估计我国资本存量的估计,如徐现祥等(2007),单豪杰(2008)都对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根据总结,大部分的研究都使用了永续盘存法进行估计,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各变量的含义分别为:It为当年投入的新增资本量,dt为折旧率。由上述公式可知,使用永续盘存方法进行资本存量的估计时,有三个要点:分别是初值K0的确定,当年投入的新增资本It和确定折旧率dt的确定。在我们的研究中主要参考单豪杰(2008)的做法,利用历年固定资产形成价格指数(1978年=1),名义固定资本形成额及对应的实际固定资本形成额,1978年的基期资本存量等指标,估算出了1978年起的历年不变价格资本存量值。

三、模型实证

完成了数据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将数据输入Eviews中,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和状态空间方程模型来计算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并使结果更有意义,我们参考曹吉云(2007)的思路,在文中他尝试了用第三产业劳动力投入占投入总数的比来替代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想法,并且经过实证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所以在本文中我们也用这一比例作为结构项。另外,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本文将对应的结构方程进一步简化为下面的形式,

四、相关结论

经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运用状态空间方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计算我国资本产出弹性的数值很好的符合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这种估计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对序列的观察发现,从2000年到2014年间,资本的产出弹性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这样的现象意味着资本存量的变化对于我国生产总值的影响在逐渐减小。由于有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也就表示我国的劳动产出弹性在近年来不断上升,这是符合我国劳动力素质整体上升的趋势的。随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转型,传统的投资驱动已经难以为继,而继续提高全民教育质量,提升我国劳动产出弹性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的实现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文斌,尹向飞.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评述.南开经济研究.2009.

[2]章上峰等.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2009

[3]高宇明.基于时变参数的中国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4]任韬,王文举.中国三次产业间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及转移分析.统计研究.2014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体育消费 行为特征 经济学

一、引言

体育消费是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购买体育相关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需要的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以及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亦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已成为人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经济支付的方式参与体育相关活动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大学生体育消费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亦是大学生自身爱好培养和能力锻炼的内在需求,同时亦是拉动经济建设与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消费群体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对于实际的体育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展开分析并揭示其经济学特性。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区别于一般消费行为,表现为其主观消费意识较强,感性成分较多,且其本身并非生产者而属于绝对的实际支付能力却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与传统消费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1.支付能力的差异性

以付费的方式来实现体育消费已经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但从体育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看,体育消费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仍属于奢侈品消费。作为奢侈品,体育消费的经济特性首先表现为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1,即因为体育消费相对于大学生其他消费品的价格水平较高,导致诸多大学生通常难以支付体育消费的高额费用,从而使得体育消费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大。从大学生实际生活水平(对应于体育消费的支付能力)差异性的角度出发,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的体育经济理论上是部分家庭富庶的“贵族”经济,是在对大学生的收入水平与支付能力进行充分细分之后所确定的市场,并且收入水平越高,大学生用于生活必需品的开支也就越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就越大。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正因为大学生支付能力差异性的存在,同类型体育消费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是不相同的,并且间接支付体育消费的主体并非大学生本身。基于此,对于实际支付能力的细分是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展开分析的重要前提。

2.产品消费的拓展性

体育消费(尤其是竞技型的体育活动以及群体型的体育活动所构成的体育消费)使得产品消费表现出一定的拓展性。亦即诸多体育消费均属于互补性商品或者关联性商品,一种体育消费或者一次体育消费将引发种类更为繁多、活动更为频繁的体育消费。如对于篮球爱好者而言,其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篮球的购买,同时还包括运动服、运动鞋、篮球俱乐部、篮球比赛等。同样,对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消费活动必须建立在团体活动的基础上,因此一旦该类体育消费热潮形成将引发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消费。体育产品消费的拓展性揭示出,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突出表现为互补性消费与群体性消费,对于厂家而言其营销策略在于尽可能地开发体育产品的延伸产品或者相关产品,从增加体育产品的消费深度拓展到增加消费频次与消费宽度。

3.消费习惯的跟随性

从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程度出发,体育消费品市场是为满足不同大学生(体育特长生、体育爱好者、体育活动跟随者等)的体育偏好或者不同大学生的实际支付能力而存在。从供给的角度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育用品厂商经过市场细分之后所确定的机会市场,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消费习惯容易受到身边消费者(主要是同学)的影响而表现出跟随性。从大学生非正式体育团体的着装一致性、行动一致性,大学生体育消费团体消费的跟随性特征更为明显。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及其行为特征在大学入学前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时同样是不确定的,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形成的非正式团体所具有的对于团队成员的无形约束和影响使得个体的消费习惯逐渐被同化。

4.消费路径的依赖性

大学生消费路径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媒体报道、海报宣传、个人崇拜、网络资讯等均将诱导大学生乐意选择通过体育用品专卖店、网站、俱乐部活动等多种渠道参与体育消费。此外,大学生对于体育品牌的忠诚度同样会导致大学生持续地选择相关体育产品的消费习惯。以上均表现为大学生消费路径的依赖性,即大学生一旦形成对某体育明星的热爱或者某体育活动的偏好,该意识形态将被不断强化和放大,使得大学生将更为倾向和依赖于该类型的体育消费。消费路径的依赖性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对于某体育明星的崇拜而乐意购买以该明星命名的体育用品、参与以该明星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以及与该明星相关的体育宣传活动;大学生同样会因为对于体育品牌的钟爱而乐意选择由该体育品牌所延伸出来的系列体育用品。在大学生价值观与理性消费意识与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其对于体育消费路径的依赖性将演变为持续的体育消费与经济支付。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学特性分析

体育消费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传统商品存在诸多差异性,从而表现出与一般商品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

1.需求层次差异性

经典经济学中将需求定义为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不同的价格水平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产品的数量。当前的大学生仅属于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支付能力,显然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火爆市场无法用传统的需求理论加以解释。因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体育消费(尤其是体育品牌产品的消费)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体育爱好者具有强烈的购买意愿但却并不具备对该商品的支付能力,因此理论上体育消费仅属于部分大学生的真正需求。但从当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来看,体育消费并不完全是家庭宽裕的大学生的专利品,普通大学生尤其对于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爱好的大学生的消费偏好使得其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层次不断增加。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以及量入为出的思想对于当前的许多消费者而言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生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以必要的生活支出换取体育消费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求理论悖论揭示出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别是传统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者,其所具有的需求层次差异性为体育相关产品厂家获得了无限商机。

2.效用体验差异性

按照萨缪尔森给出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不难发现,从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出发,对人本身影响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同样,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生活水平的高低并不直接对应于幸福程度。当大学生在有限生活收入来源条件下对于体育消费的追求能够获得足够的效用并且该效应能够逐步接近于其欲望水平,甚至超出其欲望水平时,其幸福程度不断增加。当然,这一效用既可以是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所获得的客观满足程度,亦可以认为是体育消费并无实用性但其可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炫耀资本而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程度(如虚荣心得到满足、团体归属感得到满足或者偏好一致性得到满足等)。另外,大学生获得效用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如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社会团体等,从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来说,当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过于单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将迅速产生作用,消费者最大化的总效用自然会降低,当从消费者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时,各种效用不会迅速递减,并可能会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根据效用理论可以预测,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的塑求将逐步趋向于向多元化消费特征发展。

3.弹性表征差异性

从现实来看,所谓的奢侈品在很多情况下的价格要高出其价值本身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奢侈品的炒作抬高了奢侈品的价值。根据弹性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商品(奢侈品和必需品),厂商所采取的定价策略亦将随之不同。比如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必需品)由于其价格弹性小于1,厂商将提高价格从而获得更大收益,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奢侈商品)由于其价格弹性大于1,厂商可降低价格从而获得更大收益。以上结论产生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偏好趋同的特定条件下。然而对于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由于不同消费个体之间即使对于同一种体育消费,由于收入水平与消费偏好差异性较大,大学生对于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差甚远,亦即厂商通常无法判断大学生的具体支付愿望(而非支付能力)以及消费偏好(而非消费倾向)而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收入弹性。另外,由于当代部分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影响,提高体育消费价格时反而会使得体育消费需求增加,价格较低时却无人问津。因此,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中,体育消费品反而被定义为缺乏弹性的商品。

4.外部经济差异性

大学生体育消费同时具有正向外部性与负向外部性,其中正向外部性表现为体育消费带动了大学校园的积极消费,因为体育消费要远优于上网消费、旅游消费、购物消费以及非理性的攀比消费等。此外,体育消费建立在正常的体育爱好以及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其作为团体活动必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可见体育消费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大学生的体魄,愉悦大学生的身心,即体育消费有益于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负向外部性表现为,大学生体育消费所具有的攀比特征以及跟风特征可能会误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尤其是当体育活动的适应性特征因为盲目的体育消费而被忽略时,其可能会束缚大学生天赋的发展以及潜能的突破,甚至会引发非理性的生活消费习惯(比如透支生活费以及放弃学业而选择体育活动等)。大学生体育消费所具有的正负外部性对于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正常、合理的体育消费必须建立在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切不可盲目攀比与跟风。

四、结束语

体育消费是社会文化现象和表征,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体育消费取决于特定的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习惯、消费水平与消费意识等,同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文章的分析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及其经济学特性区别于传统消费,因此引导正确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意识,提倡量力而行的节约型消费,避免炫耀型体育消费;考虑体育消费的个性化、差异性、适应性特征,量体裁衣,避免跟风型体育消费;培育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杜绝因为明星崇拜、精神寄托等出现的非理性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韩 燕 万建红: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与消费行为[J].商场现代化,2006,(26):171~172

[2]邓小林 涂绍生 海宛平: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5):132~134

[3]王奕全: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2):62~64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积分;边际分析;弹性;成本;收入;利润;最大值;最小值

1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1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的应用

1.1.1边际需求与边际供给

设需求函数Q=f(p)在点p处可导(其中Q为需求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f’(p)称为边际需求函数,简称边际需求。类似地,若供给函数Q=Q(P)可导(其中Q为供给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Q(p)称为边际供给函数,简称边际供给。

1.1.2边际成本函数

总成本函数C=C(Q)=C0+C1(Q);平均成本函数=(Q)=C(Q)Q;边际成本函数C’=C’(Q).C’(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成本,其经济意义为:当产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成本将相应增减C’’(Q0)个单位。

1.1.3边际收益函数

总收益函数R=R(Q);平均收益函数=(Q);边际收益函数R’=R’(Q).

R’(Q0)称为当商品销售量为Q0时的边际收益。其经济意义为:当销售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收益将相应地增减R’(Q0)个单位。

1.1.4边际利润函数

利润函数L=L(Q)=R(Q)-C(Q);平均利润函数;=(Q)边际利润函数L’=L’(Q)=R’(Q)-C’(Q).L’(Q0)称为当产量为Q0时的边际利润,其经济意义是:当产量达到Q0时,如果增减一个单位产品,则利润将相应增减L’(Q0)个单位。

例1某企业每月生产Q(吨)产品的总成本C(千元)是产量Q的函数,C(Q)=Q2-10Q+20。如果每吨产品销售价格2万元,求每月生产10吨、15吨、20吨时的边际利润。

解:每月生产Q吨产品的总收入函数为:

R(Q)=20Q

L(Q)=R(Q)-C(Q)=20Q-(Q2-1Q+20)

=-Q2+30Q-20

L’(Q)=(-Q2+30Q-20)’=-2Q+30

则每月生产10吨、15吨、20吨的边际利润分别为

L’(10)=-2×10+30=10(千元/吨);

L’(15)=-2×15+30=0(千元/吨);

L’(20)=-2×20+30=-10(千元/吨);

以上结果表明:当月产量为10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将增加1万元;当月产量为15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则不会增加;当月产量为20吨时,再增产1吨,利润反而减少1万元。

显然,企业不能完全靠增加产量来提高利润,那么保持怎样的产量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呢?

1.2弹性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2.1弹性函数

设函数y=f(x)在点x处可导,函数的相对改变量Δyy=f(x+Δx)-f(x)y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Δxx之比,当Δx0时的极限称为函数y=f(x)在点x处的相对变化率,或称为弹性函数。记为EyEx•EyEx=limδx0

ΔyyΔxx=limδx0ΔyΔx.xy=f’(x)xf(x)

在点x=x0处,弹性函数值Ef(x0)Ex=f’(x0)xf(x0)称为f(x)在点x=x0处的弹性值,简称弹性。EExf(x0)%表示在点x=x0处,当x产生1%的改变时,f(x)近似地改变EExf(x0)%。

1.2.2需求弹性

经济学中,把需求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化率称为需求弹性。

对于需求函数Q=f(P)(或P=P(Q)),由于价格上涨时,商品的需求函数Q=f(p)(或P=P(Q))为单调减少函数,ΔP与ΔQ异号,所以特殊地定义,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函数为η(p)=-f’(p)pf(p)

例2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e-p5,求(1)需求弹性函数;(2)P=3,P=5,P=6时的需求弹性。

解:(1)η(p)=-f’(p)pf(p)=-(-15)e-p5.pe-p5=p5;

(2)η(3)=35=0.6;η(5)=55=1;η(6)=65=1.2

η(3)=0.6<1,说明当P=3时,价格上涨1%,需求只减少0.6%,需求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η(5)=1,说明当P=5时,价格上涨1%,需求也减少1%,价格与需求变动的幅度相同。

η(6)=1.2>1,说明当P=6时,价格上涨1%,需求减少1.2%,需求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1.2.3收益弹性

收益R是商品价格P与销售量Q的乘积,即

R=PQ=Pf(p)

R’=f(p)+pf’(p)=f(p)(1+f’(p)pf(p))=f(p)(1-η)

所以,收益弹性为EREP=R’(P).PR(P)=f(p)(1-η)ppf(p)=1-η

这样,就推导出收益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关系是:在任何价格水平上,收益弹性与需求弹性之和等于1。

(1)若η<1,则EREP>0价格上涨(或下跌)1%,收益增加(或减少)(1-η)%;

(2)若η>1,则EREP<0价格上涨(或下跌)1%,收益减少(或增加)|1-η|%;

(3)若η=1,则EREP=0价格变动1%,收益不变。

1.3最大值与最小值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最优化问题是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各种最优化问题也是微积分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使成本最低,收入最多,利润最大,费用最省等等。下面介绍函数的最值在经济效益最优化方面的若干应用。

1.3.1最低成本问题

例3设某厂每批生产某种产品x个单位的总成本函数为c(x)=mx3-nx2+px,(常数m>0,n>0,p>0),(1)问每批生产多少单位时,使平均成本最小?(2)求最小平均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成本。

解:(1)平均成本(X)=C(x)x=mx2-nx+p,C’=2mx-n

令C’,得x=n2m,而C’’(x)=2m>0。所以,每批生产n2m个单位时,平均成本最小。

(2)(n2m)=m(n2m)2-n(n2m)+p=(4mp-n24m),又C’(x)=3mx2-2nx+p,C’(n2m)=3m(n2m)2-2m(n2m)+p=4mp-n24m所以,最小平均成本等于其相应的边际成本。

1.3.2最大利润问题

例4设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60000元,变动成本为每件20元,价格函数p=60-Q1000(Q为销售量),假设供销平衡,问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产品的总成本函数C(Q)=60000+20Q

收益函数R(Q)=pQ=(60-Q1000)Q=60Q-Q21000

则利润函数L(Q)=R(Q)-C(Q)=-Q21000+40Q-60000

L’(Q)=-1500Q+40,令L’(Q)=0得Q=20000

L’’(Q)=-1500<0Q=2000时L最大,L(2000)=340000元

所以生产20000个产品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340000元。

2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

在经济管理中,由边际函数求总函数(即原函数),一般采用不定积分来解决,或求一个变上限的定积分;如果求总函数在某个范围的改变量,则采用定积分来解决。

例5设生产x个产品的边际成本C=100+2x,其固定成本为C0=1000元,产品单价规定为500元。假设生产出的产品能完全销售,问生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解:总成本函数为

C(x)=∫x0(100+2t)dt+C(0)=100x+x2+1000

总收益函数为R(x)=500x

总利润L(x)=R(x)-C(x)=400x-x2-1000,L’=400-2x,令L’=0,得x=200,因为L’’(200)<0。所以,生产量为200单位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L(200)=400×200-2002-1000=39000(元)。

在这里我们应用了定积分,分析出利润最大,并不是意味着多增加产量就必定增加利润,只有合理安排生产量,才能取得总大的利润。

综上所述,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对其经济环节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将数学作为分析工具,不但可以给企业经营者提供精确的数值,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给企业经营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这也是数学应用性的具体体现。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应该掌握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从而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聂洪珍,朱玉芳.高等数学(一)微积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6).

[2]?@顾霞芳.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J].职业圈,2007,(4).

经济学弹性的定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货币经济学;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定律;凯恩斯货币理论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莱克(1970)、法马(1980)和霍尔(1982)为代表的货币理论家在类似于瓦尔拉斯拍卖者的定价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精密的物物交换”来取代货币而实现一般均衡。霍尔(1982)将其称之为“新货币经济学”。新货币经济学遵循希克斯的传统将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彻底、全面地摒弃了传统货币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上个世纪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新货币经济学的思想实验的现实可行性不断增加,这推动货币理论创新的发展,也对传统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

一、新货币经济学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不一定存在集记账功能和交换手段两大职能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物质分别承担,市场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最终将被“精密的物物交换”所取代。在新货币经济学的框架下,不存在相对价格与物价水平决定相分离的问题,而是通过取消货币而达成改造后的货币理论与传统的价值理论相统一。鉴于新货币经济学提出了取消货币的观点,它又被称作“没有货币的金融学”(史密森,2003)。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支持货币职能分离和交易媒介取得货币收益的交换技术降低了多种交易媒介共存的成本。这种交换技术使人们很容易决定了从一个账户到另外一个账户以完成交易所需持有的股票的数量。另外,交易者可以接收多种不同的交易媒介来支付他们的商品需求,并且通讯和信息技术消除了不同交易媒介之间进行价格计算的成本。

多种交易媒介并不会在每次交易完成的过程中由于讨价还价和谈判而增加成本。在标价时,售卖者只要求一定数量的记账媒介价值,而不是任何一种特殊资产。如果卖者不希望收取购买者所使用的交易媒介,他们可以指示其账户银行将他们收到的交易媒介立刻全部转换为他们希望持有的资产。在一些交易中,售卖者们可能完全拒绝收取某种交易媒介,但是消费者可以通过联系他们的共同基金将其转换为被要求的资产,把它作为一个附加的过程。

多种交易媒介共存是竞争市场的自然结果。当个人自由选择交易媒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竞争、试验和创新。即使一种商品或资产的股票具有流动性或使之“货币化”,市场参与者还会存在动机去增加竞争性商品和资产的流动性。交易媒介将伴随着市场条件指导原则,根据流动性、收益和资产安全性等方面的变化而进入或离开市场。除这些一般特征之外,多种交易媒介还受来自于需求方面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证券组合多样化、额外流动性的价值、人自身条件的异质性和流动性前后的依赖特征。一个人可能持有多种交易媒介,而且不同的个人可能持有不同交易媒介的联合体。

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纳了不同制度安排下可能出现的交易媒介的各种不同类型。他们认为,各种不同的制度安排,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将使交易媒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交易媒介是以政府的法定货币(纸币)为主。然后,将是货币和金融资产共存,一同作为交易媒介,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交易媒介最终将发展为由各个私人机构发行的金融资产为主,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消失。

二、新货币经济学与货币数量论

法马(1980,1983)和胡佛(1988)就货币和金融资产共同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下,价格水平是否惟一地和货币供给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讨论。法马认为,金融资产的交易媒介是对实际资产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莫迪尼亚尼一米勒定理(MM定理)是有效的。当人简单地将一系列实际资产用来交换其他一系列实际资产,这种资产的交易只是一种物物交换的高级形式。资产交易可能影响相对价格,但一般不会对绝对价格水平产生影响。所以,法马认为,由于私人金融中介不会影响价格水平,所以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是惟一有效的因素。货币根据记账媒介而具有固定的名义价值,提供了流动性补偿,并且受到了名义供给的控制。对法马来说,当货币供给由政府定义的时候,货币数量论是有效的,价格水平的控制问题只是对流通中货币数量的控制。然而,胡佛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由于一种“最终清偿媒介”的必要性,所以金融资产影响了价格水平。对胡佛来说,交易中的金融资产是对货币或一些其他清偿媒介的要求权,它和交易中使用的货币一样最终影响了价格水平。持有金融资产可以获得一些交易能力的货币补偿,并且这些资产是可以偿还的或者获得股息和利息。而法马则认为,这些资产没有交易能力补偿。

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继续了这方面的讨论。他们认为,金融资产是完成某种交易过程的便捷工具,同时有利于获得了流动性报酬。如果金融资产提供了一种交易能力报酬,金融资产的名义数量影响了一般价格水平。金融资产通过作为交易媒介而获得流动性报酬使之具有了“货币”因素。所以考文和克罗茨内赞成胡佛结论的同时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价格水平和金融资产之间关系的不同机制。考文和克罗茨内假设,在一个初始均衡位置,商业票据的供给受媒介成本和对各种资产服务需求的影响。当发行可交易债券的成本降低时,企业就通过发行这种债券来为自己融资。这些债券与支出高昂、缺乏流动性的债权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商业票据数量增加,相对非流动性投资工具(如风险资本)的数量将会下降。价格向上的压力导致了商业票据供给量的增加。同时,商业票据将存在一个真实余额影响。

由于商业票据供给的变化必须伴随着实际经济和实际混合投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价格的增加并不需要商业票据供给按同比例直接增加。货币和真实要素的综合暗示了货币中性论将不成立。虽然如此,商品价格上升形成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恢复了持有商业票据的实际价值和在商品上支出这些商业票据的实际价值之间的投资组合均衡。

商业票据和一般的金融资产的边际流动性报酬可能很小,但是金融资产的任何报酬的存在都会对价格水平产生向上的压力,甚至一个很小的流动性报酬就可能使价格上升,这个价格上升足以恢复资产组合均衡和边际等值替代。然而,在相似的领域中,传统的数量论对于货币交易能力收益的大小却没有特殊要求。通货膨胀压力与交易速度和交易媒介资产流动性之间是正相关的,这种交易媒介资产处于货币供给的现代迪维西亚指数(Divisiaindics)所代表的习惯之中。如果那些资产存在不同的流动性报酬,那么高流动性资产对价格的影响要比低流动性资产的影响大得多。

虽然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数量影响了价格水平,但是货币数量论在新货币经济学描述的世界中是不成立的。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考虑了可能会构成货币数量论相关联的三个命题——“货币”供给(这里的货币按新货币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交易媒介)的长期中性、交易媒介名义供给的变化使价格水平发生同比例的变化、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他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这三个命题都是不成立的。更一般地说,过去用于理解货币数量的思想试验已不再适用。由于使用了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媒介,所以我们不能定义交易媒介数量的垂直下降,而只能定义货币数量的垂直下落。交易工具的增加促使了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名义数量增加,同时导致交易工具数量增加的因素,诸如交易工具的低成本和由此导致发行债券数量的增加,都必然地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从原则上讲,不能外生地增加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数量或者使实际变量定位常数,这消除了货币数量论成立的条件,也就使货币数量论变得无效。

三、新货币经济学与弗里德曼定律

弗里德曼(1969)有关“最优货币量”的学说是现代货币理论中最著名的命题之一。根据这一学说,最优的货币政策是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给紧缩比率,而这个比率要足以使名义利息率降至为零(Woodford,1990)。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弗里德曼的“最优货币量”学说对于政府货币来说,是通过使每种工具所支付的收益相等来消除货币和债券之间的差别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尝试。弗里德曼自己在由政府还是私人提供货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这一观点在弗里德曼的文献(弗里德曼,1969;弗里德曼和施瓦茨,1986)中表现出来。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只有私人之间的竞争才能得到货币最优数量的结论。

由于最优数量的目标是尝试消除货币和债券之间的差别,所以最优数量经济使实际和货币两个部分实现了一体化。然而,弗里德曼的政府最优数量公式在完成货币和实际部分相结合的过程中成本很高。在私人供给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情况下,经过对货币和实际部分的准确结合消除了货币和债券之间的差别,这里交易媒介的发行者——私人企业拥有经济中的资本品。由于政府政策的弗里德曼法则是以政府的货币作为统治地位的交易媒介为基础的,所以这就要求政府控制经济的实际部分。

最优数量的政府形式特殊地位导致了货币的垄断状态,并且要求价格使货币供给下降到无风险债券的真实收益率水平。最优货币数量最终原则是获得一个价格紧缩率,使名义利息率等于零(弗里德曼,1969)。一旦这个原则被实现,货币将提供一个零边际交易能力收益。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真实利息率的紧缩将导致实际余额增加,直到货币的边际流动性收益为零时停止。此外,由于假定货币余额的社会成本为零,所以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如果在零名义利息率的情况下,货币收益和产生利息的资产的收益不相等,社会就会存在福利损失;名义利率为正时,个人在节约货币余额时将会发生携带成本。

新货币经济学在流动性饱和是可行的假设基础上分析后认为,政府紧缩真实利息率要求政府承认全部私人资本品的所有权(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如果流动性饱和是可行的,实际余额将增加到资本的边际流动性收益等于零时的那一点,并且私人部门对持有货币还是资本都已经漠不关心。在这均衡点,政府必须成为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剩余债权人。流动性饱和暗示了没有个人将金融资本转化为货币过程中发生携带成本,这样在流动性饱和的均衡点也就没有个人持有资本。如果法币代表了私人持有的财富的全部,同时政府占有基本的资本,私人财富的携带成本就可以避免。政府作为一般剩余债权人,以税收的形式拿走资本品,再通过通货紧缩的形式归还给个人。实际上,弗里德曼的最优数量法则导致下面的命题:如果政府在将资本转换为流动性资产的过程中,比私人能花费更低的成本,政府将会自己占有资本并且监督资本转化为流动性的形式(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因为如果流动性饱和存在,掌握在私人手中的资本品不可能转化为消费机会,所以存在资本的政府所有权是必须的。事实上,资金紧缩也要求政府成为全部资本品的剩余债权人。这就要求政府将私人收益的一部分国有化。但是政府不可能每期都国有化资本品,同时也不能期期都将资本品卖给私人,并且退出作为资本品来进行支付的资本。

如果在真实收益率处发生紧缩,最优数量规则的政府版本和经济分权是不一致的。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如果政府拥有全部资本资产的所有权的成本是高昂的,虽然紧缩的瞬时管理成本为零,但创造实际余额的成本不是零。如果保护分权经济,政府就不应该在真实利息率处采取通货紧缩。若资本品是由占优势的交易媒介资产组合而成,私人竞争将产生一个最优的数量结果,而且经济分权不必消失。交易媒介发行者用由实际资产支持的金融要求权支付货币收益,从而代替了政府的通货紧缩。与紧缩的零边际成本相比较,交易媒介发行的零边际成本暗示了依据实际资产发行的流动性要求权是无成本的,并且交易媒介持有者喜欢产生零成本的边际流动。所有的资本品拥有者成为交易媒介的发行人,所有的商业企业成为发行工业企业,最终形成了真实票据学说的一种极端形式(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

四、新货币经济学与凯恩斯货币理论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在所有的交易媒介产生弹性的货币收益的情况下,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不适用的。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流动偏好是其基本概念。它的含义是,人们为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息但较难变现的资产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是一个心理法则。凯恩斯指出,货币可以充当流通手段用于现期交易,也可以作为贮藏手段。由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的存在,所以人们在即使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不能生息的情况下,都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意购买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而在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媒介的经济条件下,交易媒介的收益率就是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流动性需求的变化影响了利息率在不同金融资产之间的分配,但是不同利息率之间的差额对一般利息率变化的影响却不明显(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例如,流动性需求的表面变化将会增加相对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之间利率的差额,而不是体现所有利息率沿一个方向移动。

凯恩斯从流动性偏好心理法则出发,认为利息不是储蓄的报酬,而是在特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一项资产,如果其名义价值不变,而且能够直接用作支付手段,则称这项资产具有流动性。货币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它不存在货币受益,但是它提供了一个等于短期利率的流动性报酬(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流动性报酬增加暗示了利率的增加。因此,凯恩斯指出,利息率是一种比例,其分母是一特定量的货币,其分子是在一定时期中,放弃这些货币控制权换取债券所能得到的报酬。他甚至认为货币的利息率是产生一切的根源,并且阻止了产生利润的资产投资。

凯恩斯集中地讨论了资本真实利息率下降以及货币流动性报酬存在的情况下,均衡调节受到阻碍的情形。假设存在一个粘性的货币利息率。由于货币资产的利息率下降得最慢,资本真实利息率的下降使货币利息率和非货币资产利息率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个人抛出资本而持有货币。如果货币的边际流动性收益对持有的真实余额变化反应迟钝,原有的均衡将不再恢复。货币利息率下降得最慢,这暗示持有货币的利息率将高于持有资本的利息率。进一步说,持有货币的利息率粘性表明了贷款的名义利息率也是粘性的。真实利息率将高于资本的边际效率。除非向下调节真实余额的收益率,调解了真实余额的收益率也就调节了真实利息率,即最终使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真实利息率,否则新的投资将不会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资本边际效率的负面冲击将降低资本投资。除非利息率同步下降,那么就会到达生产这些资本不再有利可图之点,这一点就是流动性陷阱。当没有任何一种资产的资本边际效率大到足够等于利息率时,资本资产的进一步生产将会停止(凯恩斯,1936)。然而,货币流动性报酬缓慢下降阻止了贷款利息率的降低。凯恩斯也承认,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在那点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加了,但是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如果交易媒介产生弹性的货币收益,前面所讨论的凯恩斯问题将不会发生。此外,资本收益率变化也导致了交易媒介的货币收益率发生变化。所有资产货币收益的存在给了价格系统额外的自由度。竞争性收益最大化中介能够调节货币收益使交易媒介的货币收益率与经济中其他领域中的收益率保持一致。如果所有的交易媒介都产生弹性的货币收益,产生货币收益的交易媒介的实际收益率由于费雪效应将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实际收益的相等暗示名义利率的变化消除了预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变化。但由于不产生利率的货币存在,蒙代尔一托宾效应部分地抵消了费雪效应,从而影响了真实收益率。预期通货膨胀暗示资本将代替真实货币余额,相反,预期通货紧缩将暗示真实货币余额替代资本。由于金融资产的存在,交易媒介支付的名义利率反映了预期通货膨胀或紧缩律的变化,同时费雪效应的蒙代尔一托宾批判也不再成立。

此外,新货币经济学还指出,在金融资产交易媒介使用的条件下,由于JS-LM分析遇到了与数量理论同样的问题,所以IS-LM分析也将不成立(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金融资产的交易媒介造成了货币和实际部分的一体化,使得IS-LM分析中“商品市场”的超额需求独立地定义“货币市场”的超额需求的情况将不复存在,LM曲线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LM的消失导致了IS-LM分析的不存在。

五、结论

新货币经济学扩大了交易媒介的范围,指出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和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传统的国家法定纸币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并且最终被产生货币收益的由私人部门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取代。新货币经济学认为,

在货币和金融资产或单独的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媒介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和正统经济分析所使用的IS-LM方法都将不再适用;同时弗里德曼的最优货币量理论的实现可能性得到了肯定;此外,新货币经济学的观点还补充了凯恩斯理论中存在的不足,解决了流动性陷阱的问题。20世纪末期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货币经济学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学派,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重视。史密森(2003)就指出,新货币经济学和后凯恩斯货币内生论是当代最具有革命性的两个货币经济学流派。

[参考文献]

[1]CowenT.RKroszner.TheDevelopmentoftheNewMonetaryEconomic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5,(6):567-590.

[2]CowenT,RKrosznerExp-lorationintheNewMonetaryEco-nomics[M].Blackwell,Oxford,1994

[3]SmithinJ.ControveriesinMonetaryEconomics[M].WardElgar,Northamption,2003.

[4]陈岱孙,商德文.近现代货币与金融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中文重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