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审计;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88-02

一、以常规型审计为基础,保持内部审计的覆盖面

常规性审计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内部审计方法,具有方法简单、重点突出、易于开展的特点,被内部审计人员广泛接受并普遍采用,不仅在制度执行等合规性检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在积极探索新型审计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常规性审计的作用,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抓住审计的重点,保持审计的覆盖面,突出审计的效果。

(一)继续开展财务、业务的合规性审计,审计内容从简单的规范性问题向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内控机制发展,通过对制度执行薄弱环节、业务操作的风险环节、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督,促进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业务的规范开展,从而达到利用合规性审计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防范风险问题发生的目的。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按照“离任审计突出经济责任,履职审计体现全面性”的思路,深化离任审计和履职审计的内容。通过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控制制度的审计,促进各级人民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领导干部决策的随意行为与腐败问题。通过对被审计人所在部门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决策及使用情况、业务运行情况、综合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反映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及业绩,查清存在的问题,落实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重点是查清被审计领导干部自身在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强化对权力的控制与制约,促进央行各级部门的廉洁高效。

(三)加强重点领域的审计。围绕重大资金决策、重大资金投入、重大资金使用等腐败问题发生的高危点,积极开展基建投资、集中采购、电子设备采购以及大额资金支出审计,对资金使用项目的立项、采购过程的询价、项目投资的招投标、资金使用的决策进行监督,保证人民银行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问题滋生的土壤,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以新型审计为突破口,提升央行审计的层次

新型审计与传统审计的根本区别在于,新型审计更加重视审计的咨询建议功能和增加组织价值功能,运用新型审计可以细化对央行的业务监督与评估,提升审计意见的科学性,增加内部审计在改进央行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政策绩效的价值。

(一)确定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积极推进各级人民银行开展风险评估和自评估工作,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把有限的审计资源运用到高风险领域。在开展自我评估时,要借鉴控制自我评估方法(CSA),使业务人员主动了解哪些控制环节存在缺陷和可能引起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改进,从而促进职能部门的自我完善和风险防控功能。在开展风险审计时,要侧重于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侧重于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侧重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把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作为监督的首要目标。在监督手段上,要重视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央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创新,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提高审计监督的系统性和自动化水平。

(二)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审计。COSO将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种要素。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需要进一步把握COSO五要素的核心,制定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案,适时修订符合业务发展实际、脉络清晰、监控重点明确的流程图,结合国内实际制定简单易行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标准,方便审计人员系统性的开展检查与评估。在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中,要摒弃过分强调审计方法的理论描述,突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管理层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应当如何改进。要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各级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组织治理、强化风险管理、改善控制效率、提升内控效果,建立健全内部评价体系,促进人民银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积极开展绩效审计。按照美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定义:绩效审计是对照客观标准或最佳实务及其他信息,对政府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促进改善政府项目的经营,为负责监督或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制定决策提供便利,促进政府加强公共责任。结合这个定义,绩效审计就是要确定一个对照标准,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人民银行可以开展绩效审计的范围很广,内容覆盖货币政策、财务收支、业务活动、内部管理等行为。在央行治理结构中,能够体现内审作用是目标考核绩效审计,通过比较目标考核预期目标与实际达到的效果比较,评判目标考评指标体系的优劣,提出改进目标考核的建议,促进目标考核在引导人民银行工作重心以及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做好内部审计的改进工作

(一)正确处理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提升央行审计的效率。近年来,国内审计大量引进国际上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拓宽内部审计的视野,完善制定审计准则和标准,提高国内审计理论水平发挥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审计理论实务化使国际上先进的内控理论、风险防范理论、审计理论迅速转化到国内内部审计的实践中,推进了内部审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与此同时,审计实务理论化的倾向也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审计方法复杂化、审计语言数理化、审计报告专家化,不仅影响到审计的效果,还影响到审计的效率。从国际上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与公务员的比例来看,美国内部审计11229人,每个内部审计人员所服务的公务员为247人,而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为2400人,低于国际上的水平。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其中的原因除了人员的能力不足外,审计项目安排的无序化,审计工作流程的形式化、审计内容与方法的复杂化也是重要原因。今后,审计理论引进应同时关注国外审计实务,研究国外项目的计划与安排,研究国外实务的具体操作,分析国内外审计效率巨大差距的原因,促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效率提高,更好地发挥监督服务职能。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人民银行对下级开展内部审计时,独立性和权威性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在开展同级审计时,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在利益上相互牵连,在考评上相互制约,在人员关系上相互联系,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可以借鉴国外模式,高度集中审计权,在人民银行实行审计派驻制,审计人员对上一级内审部门负责,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

(三)加强审计人员配置与培训,提升央行审计人员素质。当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总量虽然不少,但是,人员的流动相较大,职业化程度不高。在人员配置上,具有审计专业学历的较少,基层审计部门人员老化严重,接受新的审计理论的能力较弱,审计工作的胜任能力较差。因此,人民银行应当借鉴国际内部审计人员胜任标准,按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能力要求,对各级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的标准和数量提出强制性要求。在人力资源的引进上,一方面要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招聘具有审计专业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定向分配到审计部门;另一方面,按照审计职业化的方向,公开招聘职业化审计人员,提升央行内审人员的职业化能力。在人员培训上,要督促各级人民银行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要求,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培训,动员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CIA考试,推进职业化、专家型、复合型内审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柯金龙等.浅论国家审计在政府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J].湖北审计,2011,(8):25-28。

[2]蓝佛安.简论审计在政府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6):6-7。

[3]刘俊.国外中央银行内部控制借鉴和启示[J].西南金融,2009,(33):33-35。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2篇

一、我国内部审计在现实中存在的

早在19世纪的英国,内部审计就已诞生,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经济管理,使内部审计得到迅速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羽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85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与西方内部审计相比,差距更大。

,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差。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仅强调它与被审的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注册师审计差异极大。

2、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使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有很大的波动性,还未等一批内审人员将企业的具体状况摸透又换来新的一批,这就使内审人员由于频繁更迭而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

二、解决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1、提高认识,健全机构。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在国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从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讲,领导层次愈高,愈有保障。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所以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比较而言,董事会领导模式,由于它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3、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

随着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企业则完全做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适应经营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解决的。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4、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审保障,现有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目前尚未制定。注册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已陆续颁布了三批,政府审计工作规范也已颁布实施。相比之下,内部审计这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因此,制定企业内审的法规,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这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3篇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风险意识的增强,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企业对内部审计“内向性增值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而言,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条件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审的要求,这种矛盾的日益激化直接威胁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上世纪90年代,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就已屡见不鲜,这为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瓶颈问题,提高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堪忧

笔者曾向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对其2006年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份。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有48家企业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1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说明上海市国有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只有17家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占总数的35%,其他的32家与纪检监察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合署办公,这是机构改革、缩编人员的结果,并非从内部审计制度职能需要考虑。另外有5家企业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仅占总数的10%。

其次是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够高、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26%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财务经理领导,57%受总经理领导,17%受董事会领导。

第三,内部审计职能和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调查资料,49家企业全部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73%的企业开展了财务预算审计,并且有离职情况和基建项目的企业都分别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但只有18%的企业开展了经营绩效审计和12%的企业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仍是传统的“经济监督”审计,对管理活动审计相对较弱。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配置看,内部审计人员中来自审计专业的只占7%,绝大多数来自会计专业,而其中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更少。公司中从会计、财务、管理部门转到内部审计部门的现象突出。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来看,主要是会计继续教育及参加CPA考试的形式。国家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各种专题性质的培训班没有得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响应。

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上看,25%的企业只有1个内审人员,38%的企业有2-3个内审人员,虽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配下级公司人员,但是二级、三级企业就很难有效完成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现途径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以及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因此,当前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很有必要。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决策分析,考虑是否开展外部化以及外部化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4种实现形式,即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内审、内审职能全部外部化给会计师事务所。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做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以及合作内审的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成本效益做出决策。比如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可以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的形式,借助注册会计师完成依靠内部力量无法完成的工作。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审计管理咨询”的形式。

对于那些内部审计业务很少的中小型企业,难以聘到高水平的审计师,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此时“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部化”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保障措施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只要能更有效果、更高效率、更经济地达到这一目的,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是可以次要考虑的。

其次是要重设内部审计机构。建议我国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都应参照国外成功模式,设立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如审计委员会来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鉴于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时,建议企业与外部审计师联合对员工进行培训。根据企业的需要壮大内审队伍,强化内审力量。

第四,确保良好的内外沟通。企业管理当局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交流,尽可能缩小外部审计师工作效果与内部管理层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外部审计师是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来抢他们饭碗的,消除担忧增加信任感,使内部审计师真正接纳外部审计人员。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4篇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l、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的客观性来获得的”。

2.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国内外的审计实践也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二、目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评价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也不一致,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主要有: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会部门;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

以上五种模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模式,内审机构的设置无论从层次、地位和独立性来讲,都是较差的。内审机构只是开展部分日常性的审计工作,不能直接为经营决策者服务,不能很好地实现审计的根本目的。第二种模式,内审机构的设置层次、地位和独立性稍差,虽然有利于对企业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审计,但不利于对企业高层次决策及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审计范围相对窄小,审计工作受到一定限制。第三种模式,虽然从独立性和设置上看都较高,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下,实际中往往会将二者的工作混为一谈或顾此失彼从而削弱彼此应有的作用。第四种模式,内审的层次、地位和独立性很高,但不足之处是董事会是集体讨论制,凡事都通过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正常的审计工作就很难进行。第五种模式,设置层次最高,地位超脱,独立性强,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从内审机构设置的原则上看,第五种模式最为科学、有效,即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一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内审机构,作为审计业务,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作为行政内容,要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长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组成。这种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最佳模式,其理由如下:

1、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取决于内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反之就越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审机构能够较好地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5篇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

1、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远在文章中说,早期的内部审计是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有无营私舞弊,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公司所制定的程序与政策是否遵守。内部审计部门通常附属于财务或会计部门之下,内部审计师通常是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影子”。从1940年内部管理审计发展至今,伴随着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向受托管理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地脱离会计导向,进入管理导向时代。内部审计职能的演进,与其说是审计工作的横向扩充,不如说是审计工作纵向的发展。这种演进最终使内部审计师加入了管理者的行列,内部审计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成为一种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的高层次工作。

2、刘秋明回顾分析了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发展历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并揭示了英国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趋势,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便是其中之一。刘秋明指出,特恩布尔报告认为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这一转变赋予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也推动了英国内部审计职业角色的转变。同时这一转变也与IIA将内部审计定位成增值性审计的想法不谋而合。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下,内部审计计划与公司风险管理策略联系在一起,内部审计利用对当前的风险分析,保证其审计计划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一致。内部审计师应成为内部战略计划者――一个管理控制的扩展,以确保系统正常运做,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师应最终脱离狭隘的会计之源。在变革的时代,内部审计师应在全面管理中发挥更高价值的功能,这一崭新的定位已经成为内部审计师职业发展的目标,也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中占据新的位置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

1、从审计准则框架上来看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公布的国际职业实务框架(IPPF)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与发展与实务支持。IIA公布的强制性指南在法律上有约束作用,而IIA同时也强调说,强制性指南中的职业道德规范(Ethics)更是重中之重。IPPF中的实务咨询部分起到指导内部审计实务的作用,发展与实务支持部分提供了对内部审计的建议,并不做强制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的规范制定,则对内部审计各个方面的理论进行了规范,在权威性上虽弱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但也具有法律约束力。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目的是为了理论上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2、从对独立性的理解和对独立性规定来看

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大致相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是独立的,这就意味着在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的时候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公正面对内部审计结果,在利益冲突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中规定: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公司内部,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使不能存在有利益冲突或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态度的情况发生。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尊重事实,保证个人要具有公正的态度。

3、从规定的内部审计责任方面来看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鉴证和咨询行为,内部审计已经不仅仅限于监督企业的运行情况,还有咨询职能,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致力于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督企业运营的同时帮助涉及规范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质量控制程序。四、比较归纳 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与国外的还不尽相同,同时也有一些可以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地方。

首先,虽然中外准则同样拥有三个层次,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当中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与国际审计准则框架中的实务咨询层次类似,缺少发展与实务支持这个层次。这说明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更加强调理论支持,缺少一些更为贴近实际操作的实践指导。

其次,在独立性与客观性方面,《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中列出了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因素,并规定了在面对各种影响因素时应该重点考虑那些问题。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在列出独立行和客观性的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向相关方进行披露的规定。可见在这一方面,国际准则要更为细致和专业一些。

第三,由于我国正处在向经营审计过渡的中间阶段,所以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规定还比较单一,仍然局限在监督企业内部活动,评价企业经营情况仍然不是重点,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也没有提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这个职能,即咨询职能。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咨询只能将会越发的重要起来。

三、引申性探讨进入新世纪,中国内部审计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鼎力推动中国内部审计在规范基础上的全面转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但在内部审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以下几点,帮助完善和提高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独立性。我国的审计法律环境不够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也不够完善。虽然审计署在2005 年颁发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用以规范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该规定未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所以其约束性也被削弱。再加上并未提出在具体内部审计的操作过程中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具体措施,如何保持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管理的理念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致力于把内审部门建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作为一项资源,内部审计同样需要合理配置, 如不加强管理,就始终难逃被裁撤、外包的命运(王光远、瞿曲,2005) 。内审部门应确定与组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做出调整,通过严格的招聘和培训,合理的人员组合,打造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合作团队。使内审部门不仅成为内审人员发展的舞台,也成为组织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王光远,2007)。最后,在加强理论建设和法制法规建设的同时,企业要注意培养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一个优秀的内审部门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员工队伍。很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财会经验丰富,而在审计方面知识面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内审工作的展开。所以,企业要不断改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论客观准确,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立《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 当代财经 2003年 第06期

[2]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 2007年 第02期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银行内部审计 职能 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银行内部审计是银行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通过内部审计的各种专业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的抵制各种风险的出现,确保资金能够安全高效流通和运行,因此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积极学习国际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实施了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能够很好地完善原有的监督职能,通过流程管理和服务支持等新型职能,更好地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发展。意味着银行内部审计正在实现从管理审计向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方向发展,这标志着银行内部审计方向迈出了跨越性发展的步伐。

一、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意义

首先,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是银行建立优秀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与公司治理的目标相一致的,能够通过运用内部审计的方式来实现公司的治理目标。银行内部职能提升工程指的是银行高级主管通过对现行内部审计体系进行改革来达到公司的治理目标的做法。同时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也是在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型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价值型管理体系对内审体系有更高的要求,更好的内审效果、更低的内审成本和更高的内审效率 。最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也必然要实施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工程。内部审计改变了传统业务中简单的复审模式,实现了风险模型智能识别控制目标的模式,符合现阶段国际银行业的现状,通过全新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彻底改革,实现了人力资源、凭证和影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内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实现了银行内部的审计职能。

二、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方法

(一)以多种方式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实现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成功经验,通过在总行设置审计委员会,各级内审机构的人员实行总行派驻制,即各分行的内审人员直接由总行统一管理,其薪酬、人事权和审计等一切费用都由总行直接管理和拨付,审计结论和报告分别独立出来,只会对最高一级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同级别机构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还能够减少本行利益冲突而引发的各种审计上报情况“失真”。同时,因为内审人员是直接代表总行实施监督检查权,由总行领导管理,其权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就将不再会出现问题确认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协调等问题,大量的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二)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型。

合规性审计是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审计模式,也是其审计的基础,它会提出直观的、具有充分依据的各种问题,在内部审计兴起之初,通过合规性审计的方式检查出了一大批管理和操作中的漏洞和错误,很好地杜绝了中央银行各种风险问题的出现。然而,随着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管理也更加规范化,合规性审计已经越来越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逐渐难以适应央行自身全面发展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央行内部审计现阶段实施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为代表的先进审计方式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提升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既能够弥补和完善传统审计的缺陷,也是传统审计的继承和发展。

(三)深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并不是传统审计模式的简单扩展,是一门跨越了传统审计理论、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的边缘学科。因为信息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风险分析、控制原则、审计技术方面完全不同,传统审计业务能够依据的控制标准已经难以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继续使用。因此,需要尽快借鉴国外的成熟、权威审计准则,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审计控制标准进行规范是现阶段信息系统审计效率与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在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审计标准规范制定时,必须要考虑到国内的现状,现阶段相关准则还非常匮乏,同时由于信息系统本身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从大量分散、单一的系统中,找出其中有相似性的控制标准,为信息系统的审计实务设计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四)积极促进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

对内部审计发现成果进行二次利用,其实就是内部审计实现咨询的一种方式。内部审计咨询功能的实现同样也要以确认为基础,就是利用确认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管理、制度和控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其实质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以往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预测将来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实现提前监督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更加复杂,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履行提供金融服务职责的难度,在银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其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脱离不了完善的内控和科学的管理,对于这一过程审部门将会首当其冲的对自身的审计监督职能负责。因而,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完善银行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消除对内审职能发挥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既是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时代进步提出的要求,也是内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的直接体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济南分局)

参考文献:

[1]韩媛媛.加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济南金融.2011(12).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7篇

【摘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着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随着医院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优化。本文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结合各大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借鉴。【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 医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为医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早已规定国内二级乙等医院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医院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1、促使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医院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漏洞,为管理人员修订管理方案提供参考。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医院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财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医院财务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医院管理质量,促进医院发展。

2、保证医院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内部审计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风险。还能够对财务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帮其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避免了医院各项活动中出现违法行为,这就为医院构建了良好的活动秩序,为医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维护了医院的公众形象。

3、提高医院的效益、减少医院损失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发现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避免决策失误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通过审计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医院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工作中存在的贪污现象,减少医院的损失。

二、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审机构不规范。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一文中明确指出,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控制医院成本,确保经济收益,尤其是减少人员成本,往往会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由其他人员兼任。而且,审计部门设立常常为了应付检查,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工作规范。这就导致了医院内审机构设立不规范,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展开。

2、缺少专业的审计人T。审计工作的专业性极强,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还要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求工作人员对财务信息有一定的敏锐性及判断、分析的能力。但是,很多医院,为了节省开支,内审人员会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或者聘请的内审人员素质较低、能力较差。这就导致医院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低,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缺少先进的审计方法。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医院的审计工作也逐渐由人工转为由计算机完成。审计对象变为大量的数据、电子文件、图片等。审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审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摆脱过去手工审核的束缚。而现在很多医院仍然停留在手工帐、审计财务报表的层面上,这种审计方法已然不适用于现在的内审工作,无法为医院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审计信息。

4、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所依据的规定细则更新缓慢,随着内审工作的开展,有很多问题已经是原有的规定无法解决的。制度的发展落后于工作开展的需要,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施行无章可循。同时,医院对内审制度的制订也无法规范化。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阻碍了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方法措施

根据上文分析,导致医院内审工作质量较低的原因有,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审计工作缺少规范、缺乏监管等。如何提高内审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成为医院内审工作的重点。

1、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医院管理人员重视内审工作是提高内审工作质量的关键之处。医院领导要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保障。只有领导全力维护内审部门的权威,才能在整个医院中提高内审部门的地位,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医院必须保障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坚决杜绝人员兼任现象的出现,为审计部门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推动内审工作的开展。

2、提高内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影响着医院内审工作的工作质量。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医院应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同时也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政治学习,端正工作态度。

3、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医院的审计工作也需要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才能够保证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医院的内审工作制度应从医院实际出发,依照国家规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审计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激励制度,对于工作认真、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内审工作质量的措施还有很多,如引进国外先进审计制度、审计方法,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建立监督制度,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工作质量等。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选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医院内审工作对医院的发展、经济收益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内审工作的开展,可为医院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如今,医院的内审工作开展扔存在有很多问题,这需要医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调整,以规范医院审计工作的展开,推动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华.新常态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卫生积极研究.2015(12)

国内审计和国外审计范文第8篇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而新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直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4、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5、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作用的有限性。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而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

二、内部审计的本质与职能

1、内部审计的本质。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2、内部审计的职能。具体来说,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3)评价鉴证职能。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

(4)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1、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从目前看,虽然《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08.9.

[2]毛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

[3]董美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内涵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