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性;教学方式

前言: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才能发挥出教学的最优良的效果,反之亦然。同时教学方式也很重要,教师要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文结合陕西省丹凤县龙驹中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加强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性的建议。

1.初中生物教学概述

生物学是对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构成和基本前提,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初中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接受初中生物义务教育,同时规定了学生必须要掌握五十个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这样平均每周只需要理解并掌握一两个概念即可,降低了学生的负担,避免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对过多的知识和孤立的概念的理解,每周只理解一两个生物概念也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为学生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灵活准确的掌握生物基础概念,实现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生物学科知识的目的,这也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2.加强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

根据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发现,学生只要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就会非常认真的听讲并研究,这就给学校和教师或者说是生物教学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初中生物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探索,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也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谚语,“飞蛾扑火”侧面反映一部分昆虫具有生物的趋光特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生物体系中的条件反射。这些看似和生物无关的事情其实和生物密切相关,而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除此之外,很多自然现象也与生物知识相关,只要教师仔细观察和发现生活,就能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生物知识结合在一起,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真正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2.2适当应用比喻、谚语等提高生物知识趣味性

生物学科本身比较乏味,因此课堂教学用语要尽量使用更多生动的比喻或是谚语,使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才能使初中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血液成分的生物知识时,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比喻成红色传输队伍,血小板比喻成为巡逻队伍,而白细胞则为卫士,这样不仅能够利于学生记忆,也更生动的表达了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功能。在讲解完全变态时,有一句古诗十分适合完全变态的讲解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句古诗的错误,其实春蚕未死,而是化蛹。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和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的心理,使生物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学生也更愿意听讲,同时教师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2.3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学科不仅较为抽象,同时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领悟到生物的基本知识,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条件毕竟有限,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先进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重点,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

2.4重视奇闻异事,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生物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很多学生都认为生物课比较枯燥乏味,而在生物教科书中也大多是传统的生物理论知识,此时如果教师也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完全丧失对生物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奇闻异事分享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沟通,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对生物知识领域的拓宽,还能利于学生的进步,通过交流和沟通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从其他优秀学生的身上受到启发或学到知识。

2.5适当引入教学竞争机制

初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烈,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性,在生物课堂上组织一些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知识抢答,学生可以自行分组也可以由教师分组,然后由教师准备一些材料让学生浏览一定时间,每个学生的资料都是相同的,然后在课堂上采取抢答式竞赛。比赛结束后,学生要展开讨论,对于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并积极的向其学习,对于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小组也不能以批评为主,这种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结束语:

总之,生物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初中生物教学要高度重视趣味性教学,在趣味性教学的研究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高效性和时效性、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等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 王彦霞.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神州(下旬刊)》.2011年9期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标 新体系 新理念 新要求 新教材

目前中学生对生物学科没有清醒的认识,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通过暑期集体再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我深深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收获颇丰。我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引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有效进行。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要想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深入解读新课标的新体系,解读三大理念,构建三维新目标,解读新教材体系。

一、解读课程标准新体系

《生物课程标准》新理念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审视,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以探究生物学科为主要内容,初步构建了十大主题。让生物学科更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从教材内容上删去了繁、难、多、旧的知识,同时更新了一些内容和思想。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关注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开展实验、交流讨论、自主探究等,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二、重新解读三大新理念

学生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因此,教师要落实新课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探究生物学科知识,构建生物教学新的知识体系。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真正把理念解读透,把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要想提高学生素养,特别是生物科学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参与生物实验活动,了解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合作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改变,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生本课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生物操作实验,乐于动手、动口、动脑探究合作,不断丰富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途径,提高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解析三维目标新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目标被新课程标准定位为自主学习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同时注重学生情感的倾注,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对问题的看法及价值的取向。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信息传递的、互动生成的基本知识。学生经过操作、实验、探究等活动,发展多种能力。此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深入合理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人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再认识,逐步提高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树立师表形象,让学生产生探究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四、解读新教材知识体系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以人类与生物圈为主题,重建初中生物教材体系,在知识结构上更贴近生活,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教材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一起探究,动手实验操作,对相关数据的整理、综合应用、总结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知识形成过程,形成较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新教材,对教材要能深入浅出,对各章知识结构了如指掌,引领学生不断探究,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精讲精练,提高课堂实效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人文教育 教学视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61-01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而自然学科往往意味着满篇皆是科学知识,是不容置疑的科学真理,这样的观点在哲学看来可能犯了科学主义的错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提供这种纯粹的科学教育,因为这可能只是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不是完整的科学教育。完整的科学教育应当是既包括科学知识的,也包括人文知识的。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学生的一种相对系统的入门科学教育,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精神与知识上获得双丰收。

一、人文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如果注意研究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会发现离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不小的距离。这种距离体现在生物学科的边缘化倾向上:一方面其地位不及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学科;另一方面即使其被列为考试科目,也只是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掌握上多了一分重视,而对于生物学科的意义理解,并没有质的促进。笔者以为这是不妥当的。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一周有两课时,这些时间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言还是比较充裕的,在不影响学生面对考试评价的前提下,重点实施人文教育是必需且可行的。

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意义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科学与人文是人类进步的一体两翼,有人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意思是说科学(此处是指包括生物在内的自然科学)注重理性,强调的是逻辑推理;而人文则关注情感,强调人的思想与人类的精神。生物教学中要不要进行人文教育,实际上不是一个问题。但从实际来看,其是一个现实问题,譬如当下对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就是生动鲜明的事例。有研究者指出,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于转基因作物有着如此截然不同且力量均等的争议。而解决这一类问题(包括克隆技术),仅凭自然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文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让将来的社会人能够拥有一双智慧的双眼,今天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就不能忽视人文教育。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例探析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所处的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只是众多生物中的一个种类,从生物的角度来看,其中存在着一个生物链,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又常常被称之为万物之灵,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往往处于这一链条的最顶端,人类往往是各类生物的中心。在今天的哲学家看来,这一观点并不值得提倡,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不再是万物之灵,人应当是一个“理性生态人”,如果说人类确实存在着异于其他生物的某种不同,那只能说人在自然发展中承担着更多的道义与责任,而这正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关键。

在《人体的激素调节》(江苏科技出版社,生物,八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有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等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理现象的能力;要求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通过了解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当从人文视角来审视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会通过直觉认识到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属于人文教育的内容,但在笔者看来,在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中同样存在人文教育的因子。

比如在《观察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教学中,常常需要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主要有哪些内分泌腺;二是男性和女性的内分泌腺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对于后一个问题,笔者以为可以在对前一个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男性和女性的内分泌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性腺上,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男性的性腺为,而女性的性腺为卵巢,还可以通过引申,让学生认识到这种不同保证了人类能够顺利繁衍,而也正是因为人类的繁衍,才使得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能够得到传承,而在这种传承的过程中文化又常常会因为社会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作为器质性的性腺是人类繁衍的物质基础,保证了精神传承成为可能。

三、科学人文双重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应当说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进行人文教育是需要勇气与能力的。即使只是考查科目,也面对着不小的应试压力,即使教师想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需要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这种勇气又是必须具有的,这种能力又是必须具备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应当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视角。

将生物教学置于这种双重视角,可以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不仅收获生物知识,还能收获人文知识,生成宽阔的人文视野,从而让科学知识可以在人文的驾驭之下成为学生内在的品德素养;而教师也可以在这种双重视角之下获得专业成长,因为在笔者看来,生物教学从来就不是生物知识的教学,而应当是对生物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生物知识与人类发展不断思考的过程。唯其如此,生物教学才能在课堂上绽放出美丽的科学与人文之花。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物 衔接 教学

一、充分认识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复习旧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得较差,而高中学习又必须很好掌握的知识,要加以补充。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从高中教学上看,存在着两大方面的明显欠衔接的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和高一有两年断层期。进入高二,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经历了两年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

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加以表达,新教材以活动和图片来体现知识点。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二、做好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衔接教学的策略

1、深入研究高初中课标及教材,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通过对初高中课标的研究发现,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是按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高中生物学是将初中阶段生物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要学生知道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初、高中两个学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因此在教材编写时,有些内容虽在初高中都有,但各有侧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有些内容只在初中教材中出现,如有关生物的分类知识,由此来看有必要明确初高中的衔接点,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

2、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利用概念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统领概念,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

3、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高中生物学习中不能够像初中年那样只是上课听听,下课把作业做完就了事,而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学效果。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并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一定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

① 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对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②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③ 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5篇

因此,初中生物水平考试备考工作应本着“三个有利于”进行,即: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生物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上级学校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在综合训练过程中题型和习题的选择力求做到:题型配置更合理,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不拘教材,突出“三维”,“双基”为主要牢记;理念渗透于点滴,提倡运用,避免死记;旨在抛砖引玉,指导教学贴近实际;透过检查试题看平时,全面评价更真实。

一、突显学科教学理念,有效地指导教学

为了彰显本学科的课程特性,应突出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有效地指导教学,提高备考复习的效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加大其参与活动的深度。复习过程中利用教材中每节课的目标模块,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应用探究的方法,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落实自我评价模块,体现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目标进行检测和反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合理配置题型,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落实《课标》的要求。

二、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突出“三维”目标

在备考复习时,要深入理解《课标》对每一部分内容的要求,深化对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考纲》要求的认识,抓住《课标》所要求的重点,适当兼顾各版本教材的覆盖面。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双基”,明确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进而拓展其外延,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合理地利用各种题型互补的优势,完成知识体系架构的构建,用选择、连线、判断、实验探究、识图作答、思维拓展等题型来反应复习掌握的程度。习题内容要涵盖《课标》的十个一级主题,全面体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样做不但可以随时检查学生对《课标》所规定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能全面了解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是否到位。例如,在复习细胞的结构时,核心内容是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每部分的基本功能。我的学案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训练:1.识图题,填写细胞的结构。2.连线题,熟识细胞各部分的功能。3.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差别。4.变式习题。这四个题就使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点内容得以突破,却没有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

三、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课标》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使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自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如选取2010年南京中考生物试题的第四题的第一小题: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下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下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4)在细胞中,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进而拓展为盐水和清水中萝卜条的软硬变化、液面的变化等问题,就把根的结构、功能、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的结构等知识及相关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一些零散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为高中阶段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课程;趣味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76-02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涉及内容广泛,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已渗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物学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和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时代的需求。初中生物课程是学生真正接触生物学科的伊始,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课程课时设置少,内容涉及广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掌握繁杂的知识是所有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难题。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愿望――近似于好奇心,即希望扩大他们对人和物的认识范围[1]。初中生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有比较全面的观察能力,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全面发展的时期[2]。如何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为出发点,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依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实验,强调实践

生物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因此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教学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实验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实验课上,教师应预设实验目的、创造实验环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对实验涉及的基本实验仪器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例如:通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这两个实验的开设,引导学生重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要领,学习并熟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流程,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差别,并联系记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如此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书本知识,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能达到记忆的最优化。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担任好指导者的角色,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指导设计有效试验方案[4]。例如,在测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试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设计,动手操作,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上述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机械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联系生活,循序渐进

生物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使教学从浅入深、由简到难、自近至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逐渐熟悉生物学知识,克服畏难情绪,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由“新疆的葡萄为什么格外甜”导入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而呼吸作用又要消耗糖类。新疆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积累大量有机物,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较少的有机物,导致糖类大量积累,由此学生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昼夜温差大是糖分积累的关键;学习细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细菌对人类的利与弊,有利:如利用细菌(乳酸菌)制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酸奶;有弊: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如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学习真菌时,从馒头、面包、米酒等常见食品入手,酵母菌有氧时将糖类分解,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松软,口感好,而在无氧时使糖类转换为酒精,酿成米酒。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了才有兴趣,教师对新知识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5]。如果学生对已学知识理解不透彻,积累的疑难问题较多,新知识的学习将进一步使学生缺乏自信,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掌握新内容和理清新思路,最终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自信,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三、聚焦专题,紧扣环节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主动探索,这需要教师挖掘素材、丰富内容。生物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新观点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科学家的探索历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该内容的有趣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生物科学前沿是指生物科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6]。科学前沿知识如克隆、干细胞、太空育种、转基因等讲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讲解、作业设置、教学评价和复结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认真对待,仔细准备,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图表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讲授生物圈中的动物时,由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等现实生活不易观察,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些动物的感官认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癌症时,将不同人群(不吸烟、五年烟龄、十年烟龄、二十年烟龄)的肺部照片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吸烟对肺的伤害,由此产生警示作用,远离香烟的诱惑,降低患肺癌的风险。作业设置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作业设置中力求做到内容上丰富多彩,形式上生动活泼,时间上灵活机动,充分体现结合教材重难点,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学习的目的。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评价方式上要遵循多元方法评价原则,善用评价结果[7]。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容易边学边忘,为了强化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需适时地进行复结。复结上可引导学生设计概念图,通过概念图将所学主要概念、次要概念及其他相关概念建立相关联系,而将零碎、独立的知识点形象化、条理化,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8],通过系统知识框架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提炼语言,注重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语言的交流。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时,将“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的由来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记忆。此外,在关注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必须做到概念术语的专业化,决不能因追求生动而忽视科学性。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的调节剂。例如在讲解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产卵,随粪便排放到水里并在水里孵化成幼虫,幼虫在水中又钻到钉螺的体内进一步发育,然后从钉螺体内跑出来,在水里到处游走,寻找寄主,如果遇到你,血吸虫便成功的钻入你的皮肤,从此与你相伴。因此,我们要预防血吸虫,就必须消灭钉螺这个血吸虫成长的摇篮!”这样的语言,远离枯燥式的说教,有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巧用谚语诗词,提高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动物的繁殖行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写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了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等。

初中生未形成独自的个人特性,具有极强的模仿欲望。教师,是学生首选的模仿对象。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学生信任、热爱老师,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有活跃的、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个人的行为素养,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用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爱与兴趣。

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学生吸收营养的土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才能拥有成就感,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对事业的热爱会促使教师更加潜心研究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56.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杜英英.基于生物科学前沿进行探究学习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7]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97-01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相对与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而言,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基本功要求更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强。如何在这样的背景,构建和谐、有效、高效的课堂是值得所有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传统生物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知识对才进入中学学习阶段的学生相对比较陌生,而枯燥的教学内容更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元凶。就自然科学学科而言,如何让学生了解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是每个一线教师都重视的问题。

2、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生物教学的方式也开始朝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依据是毕业考试和学生的升学情况,初中生物作为非升学考试学科,开设的基本课时都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基础设施较差的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工具尚未得到普及,这让教师有心无力,不能实现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生生物教学活动的愿望;其次,教师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不具备开展丰富形式教学活动能力的教师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制约着,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从一元到多元,从枯燥乏味到兴趣盎然。

3、学生学习方式单一 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与学活动往往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开展的,及至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学生的主体意识尚开始萌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则体现与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现今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枯坐于教室之内,神游于教室之外的大有人在,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对生物这一科目不感兴趣,教师如何组织教学,让学生不只是静静的听,让他们动起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在初中生物一科属于非中考科目,生物教学的评价方式往往依赖于数量极少的几次考试,教师也并不重视平时作业的评价。这让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能及时有效的反映给任课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目标、方式、内容等。

二、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有效教学的建议

1、拓展教学内容 生物的课程资源应当是相当丰富的,作为非中考科目的生物更是具备其他中考科目不具备的优势,即是可以大胆的“拓展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搜集生物科学进展和当地与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方面的信息, 挖掘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改变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绝对权威者,学生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选择,还是评价方式的选择上都没有权利。初中生物新课标指出“《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力合作,相互讨论,逐步的培养起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借用相对成熟的一些课改教学模式,如洋思的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生物教学中的活动方式主要分为讨论类活动、收集类活动、观察类活动、调查(参观)类活动。一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择取上面活动形式的一种和多种或者学生参与度更高,自主性更强的创新新型的活动应用于教学的组织中。

三、建立合适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现今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单一的、片面的,在评级对象上一般仅仅表现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标准上往往以为数不多的几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缺乏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专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专家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三个环节。教学评价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进步提高的重要方法。在生物教学中,不应当仅仅以学习成绩为评价的标准,还应该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在评价结束之后,还可以邀请专家对教师、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元分析。只有通过建立合适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从反方向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生物教学有效、高效。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第8篇

【摘 要】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包括生物课本、教辅用书、生物实验仪器设备、身边丰富多彩的生物等具体可见的有形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经验、能力等无形资源。集镇初中生物学教学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生物学;课程资源;种类;应用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就本课程而言,学校应当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好一套完整的课本、同步练习、作业本,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专职生物学老师。应当配备相对完备的初中生物学专门实验室、较为系统的生物学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等,在学校整体绿化、美化方案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尽最大可能服从于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1.首先,学校应当从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配备专职的生物学教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生物学科的具体要求与配备标准,配备好相对完善的生物学实验设施,包括实验用的生物学器材、材料、模型、教学资料、卡片、报刊杂志、挂图、装片或切片以及学科教学的影像资料等。

2.合理选择课程资源,最优化地服务于教学实践。对于高等动物、植物的解剖知识,选择挂图和模型,是课堂教学的首选。而像植物的分类等知识,则更注重实物的观察。至于一些生理作用或过程,播放视频或影像资料,则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反复研读,精心解答,构建或展示概念模型,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捷径。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最大化地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途径。

3.加强校园生物园的建设,优化和丰富生物课堂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区位,因地制宜的建设好生物园,既能美化、绿化、香化校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作为学校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阵地。可以根据生物学教学的需要,有规律地呈现低等植物、动物、高等植物和动物。条件优越的学校,可建立有地方特色的花房、苗圃、菌房、鱼塘,积极接纳学生主动参与上述园地的管理、生物形态、分类、生物习性等的观察、测量、探究和记录,试图开展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生物学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积极利用集镇的生物课程资源

集镇科技图书馆、畜牧站、卫生院、林业站、渔业站、专业户养殖场、特种养殖场、河边公园等,是集镇初级中学可以利用的宝贵生物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体验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无缝隙链接。

集镇以外的农田、林地、鱼塘、水库、小河等,都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得天独厚的生物课程资源。

集镇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式很多。带领学生参观、调查、寻访,聆听乡土专家、种养殖能手、专业户、技术人员、医护人员的讲座、指导。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能力。

三、学生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如不少家庭或多或少培养或栽种了一些花草,是观察植物形态和分类的好资源。农村家庭的学生,家里一般都养殖了一些动物,如猫狗、猪牛羊、鸡鸭鹅等,这些资源是观察、记录动物生活习性、行为的好材料。不少家长或家庭有制作酒酿、酱油、酱、泡菜、馒头等的爱好或习惯,因此动员部分家长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生物学的实践活动:栽种花卉、饲养小动物、动手制作米酒、泡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生物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当然,要利用好学生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必须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指导,并及时总结和适当推广。

四、适当利用媒体生物资源

媒体生物资源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生物资源与课本等相比,具有新颖性、前沿性、零碎性、广谱性等优点,但缺点也不少,生物信息、生物学科资源真假难辨,并且与其它信息和资源交汇、交织,在指导独立开展生物课程资源的网络、媒体学习时,难以控制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和场所。

五、充分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

无形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学习免疫学知识来说,十分便当。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历练,这些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经验和素养,准确把握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科知识等,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最终事半功倍。

六、开发基于生物新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