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重要性 特点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75

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做好这门学科的教学,顺应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明确语文课堂的特点,更加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得到切实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与之前的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字词,学会基本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是给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初级中学的学习难度相比小学有所提高,内容的难度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相比高中的内容,在篇幅还有深度上都显得简单一些,主要是发挥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到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学生涉猎的内容更加的广泛,唐诗、宋词、古文、骈文等等,学生的鉴赏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相应内容学习的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自己就能够看懂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在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名家的文章,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看见一个广阔的世界,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阶段的社会风貌,通过这些文章看社会与人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情感的培养。通过名篇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后是外国文学的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在学好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领略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之下产生的文学,带领学生去感受,去欣赏。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开拓眼界,通过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学到一定的阅读与写作的技巧,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通过一些人文与情感价值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产生影响,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甚至能够影响学生这个人的成长,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知识与能力并重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知识与能力是一样重要的,虽然在小学与初级中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语文学科知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难度与深度提高,增加了学生之前没有见过的内容,因此,对于知识的传递依旧很重要。

在高中语文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与古诗,但是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更多侧重在记忆上,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根本就没有体会这些文体的优美之处。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一部分知识的传授,带领学生认识这些文体的特点与其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学会自己去鉴赏,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的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

在现代文的学习中,不再是之前重视字词的记忆与理解,更重视文章本身体现出的主题思想,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带领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借鉴,提升写作水平。通过学习开拓学生的眼界,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后对学生的情感也能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带领学生正确的评价与感受事物。

(二)人文性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学习的内容也是人文性的内容,因此在高中语文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尤其重视人文性的体现。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字词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已经能够自觉的完成,这些基本的内容只需要教师进行监督即可。教师更需要重视的是教学中人文性内容的传递,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与成长起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优秀的文化与文学,带领学生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观察作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自我思考,最终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已经很强,学生能够自主的完成大部分的学习内容。当然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在一开始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并且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传授一定的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选择相似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得到提升。

(二)有针对性教学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古代文学的教学,教师更加侧重在知识的传递上,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读懂基本的古代典籍,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对于现当代与外国文学的教学更是侧重在理解阅读与情感培养上,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最后是对于阅读与作文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最好是采用专题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所提升。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整合;教学情境;主体地位;课堂容量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而且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主,这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变得厌学,抗拒心理逐渐产生。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可以有效解决以上教学弊端,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提出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色彩、动画、视频等于一体,它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以丰富的色彩画面、生动悦耳的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学习状态,从而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知识。所以,身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可将信息技术适当、适时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而突破教材极限,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阿房宫赋》这篇文言文时,文言文本来就是学生厌恶的题材,再加上语言比较枯燥、难懂,短时间内无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对本篇课文进行讲解时,我就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阿房宫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前殿、磁石门、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上林苑等等,壮观优美的景色立即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投影屏幕,不时发出了各种赞叹声,于是,我趁机说道:“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在的阿房宫,那么,在古人眼里,它是怎样的?对古代人民生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与老师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阿房宫的图片和视频,营造了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对本篇课文的阅读和学习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被动者的身份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忽视,整节课都是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存储功能和分享功能,学生利用它可以自行查询和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比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时,我就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如江南冬景的景色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制作PPT课件,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当主讲人,对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并随时与台下学生进行互动,即根据课件中的内容向学生提问。这样,我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使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也会适当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然而,这样拓展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使用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型为主,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讲”学习和吸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基于这种现状,身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量课外知识的链接,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除了文中描述的内容,我还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大量有关红楼梦的资料信息,如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历史地位,《红楼梦》全文所讲的内容、人物关系图等,如此,便使学生对红楼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丰富了课堂教学容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身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精彩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问题的解决往往能够很好的促进事物的发展,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较之于传统教学,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人文教育不足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通过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而没有对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起重视,错失了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引起重视。

(二)对学生进行的启发式教育不足

传统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因此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准确无误的掌握知识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而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机械性,对学生进行的启发式教育不足,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点的过程中,难以有效进行思考,机械的掌握知识点,对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高中学生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群体,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使学生以极大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情况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情四射,而学生的学习却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与学生交流,部分学生表示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努力进行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不能以高涨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科学习中去,势必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压力,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知识点呈现的形式较为单一

语文学科知识点十分丰富,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知识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不同的知识点也难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分析了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虽然并不全面,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因此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将人文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上文提到,目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进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进而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过程中,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有效引入启发式教学法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设置,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思考与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也是落实启发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启发式教学法不仅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激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激情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切实受到感染,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的目的。

(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知识点的呈现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4篇

(一)教师的趣味教学意识不足

教师的教学意识,对于其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视性,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认为只有自己的教学实力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地展现,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教师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严肃的,趣味教学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亵渎。教师对于趣味教学的理解不正确,让趣味教学的实施存在困难。

(二)教师的趣味教学方法不足

趣味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就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会利用灌输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死记硬背。一些教师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盲目地打造趣味课堂。一些教师会在课堂中讲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笑话,虽然让课堂氛围更有趣味性,但却没有作用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也让教学活动偏离了轨道。

(三)师生关系过于死板

师生关系,对于趣味高中语文课堂的打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然而,许多教师不能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一直在课堂活动中做学生的控制者。部分教师享受自己在课堂中发号施令的感觉,认为压抑学生的自由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恶劣的师生关系让趣味课堂的打造没有可能,更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心态。

二、应试环境下高中语文趣味培养的方法

应试环境给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做好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开发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利用趣味化语言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元素。语文学科知识会通过教师的语言传递到学生那里,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与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有趣的教学语言会让教师本人的魅力彰显出来,更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而枯燥的教学语言,则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知识难以消化,更会产生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语言进行趣味性改造,用语言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首先,教师要利用诗词或者幽默故事的引入,让自己的语言形成一种风格,促进教学语言的流畅与和谐,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其次,教师要适当地融入一些趣味性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开拓,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依赖。比如在讲解《边城》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围墙理论调节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趣味化。

(二)利用形象资源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将更多形象的资源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会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也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以及音乐这些生动的资源,拓展自己的教学途径,也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促进文本的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上进行趣味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可以利用音乐作品去渲染氛围,营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听听那冷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刘德华的《冷雨》,渲染相对凄凉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感受文章中情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

(三)利用激励行为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获得教师行为上的鼓励。教师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教学资源,都是知识方式。教师也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用行为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当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平等交流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用自己的眼神以及肢体动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建立学习信心,感受课堂趣味。

三、结语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5篇

一、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首先,让高中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带动大批高一新生尽早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探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方法与步骤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应遵循两条教育学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即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此,我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课堂教学目标纳入整个教学目标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前后相继的,具有较强关联性、有序性的点。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目标设定的孤立性和盲目性,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精讲精练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度。

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到自然衔接。

2.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到网络化、系统化

(1)补充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还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文章学、文艺学知识可用于指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这些理论知识的介绍要尽量遵循“精炼、好懂、实用”的原则。

(2)补充汉语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初中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的补充,应考虑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不应割裂开来。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可在高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

总之,应注意内容衔接,不应出现未曾介绍有关知识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失误。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的迁移训练,使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教学实现自然衔接。

3.切实进行方法层次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应抓住契机,巧于点拨。

高中语文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

4.切实进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上的教学衔接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而现实中,学生很难做到对语文的投入“细水长流不断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和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多一些分层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可个别谈心,可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心理差距,为语文教学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心理基础,三是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深层激励,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学习,四是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责任,找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让学生走出低谷,重树学好语文的信心。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角色定位;语文教师;阅读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66-01

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可谓高尚;却淡漠了教师劳动的自身快乐。教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花朵的发育与成长;却忽略了园丁的工作有永远不可修复的季节性和只能按照园丁的意愿来修剪花朵的强制性。人们还津津乐道地信奉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的信条,却忽视了学生不是简单的承载容器的简单道理,也放弃了教学活动本身该具有的创造成分。在新课标下,主动、探究、合作将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的合作进行学习,而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和新课程的建设者。所以,新课标下的教师重新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一、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作为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师,在自身的定位上就必须体现出明显的学科特色和语文教师所特有的知识层面及全面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在具体处理教材的操作中,语文教师不可能再去充当园丁或是知识传声筒的角色,那么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怎样才是贴切和妥当呢?我们可以明确地认定:高中语文教师,是教材文本的首席阅读者。

众所周知,在乐队中,首席一般指“第一提琴手”,他是乐队中的普通一员,同时又是不普通的,他起着自己独特的过程的顺利和完美,才能让学生“信其道”,与此同时,教师的个性特征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是教师的宽容度和亲和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语文教师对文本教材的独特感悟和对阅读教学过程的独特呈现方式以及对学生多元反映的独特处理方法,都应该而且必须带有独特的个性印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个性风格,才能呈现个性魅力。

二、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

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同时必须消化吸收,将“千载之思”融于自我,具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的独到见解与感悟,对纷纭的世界有自己敏锐的态度与信念,更有属于自己也属于学生的全面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得起“首席”的重任,才能不使自己沦落为“教参的奴隶”,才可能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真正体味到教材文本的魅力所在。

三、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责

众所周知,教师与学生的学识和阅历是不可能平等的,所以教师满足于表面的平等,一味强调“你的理由”、“你的看法”,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自由散漫,甚至被学生“篡权”,进而有可能丧失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有所“节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履行下列职责:

提供预备性知识,做好前期准备。在正式进行文本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获取知识以及获取与文本相关的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切实的帮助,使学生明确其中的要务,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供必要的资源,建立一个结实的“脚手架”。教师的准备活动必须具备科学性、启发性,同时还要有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和时代性,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在的阅读欲望和表现欲望,保证学生的完全投入。创设和谐、真诚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共同阅读中,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表现欲望,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教师决不能居高临

下地对学生指手画脚,更不能对学生的认识做这样或那样的否定和贬损,要具有平等与民主的阅读学习氛围,教师能左右的仅仅是节奏和方法而已。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必须贯穿始终的是真诚与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正确阅读的能力和潜力,要与学生彼此都敞开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阅读。促进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发展。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教师除了要解决学生阅读中可能出现的卡壳、分歧等问题,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外,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进而将个体的思考转化为集体的认识成果,鼓励学生向自己挑战,防止出现部分学生乃至个别学生的小天地,要保证参与的“面”必须有足够的广度和信度,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的多元阅读路径的对话路径,实现多种视角的沟通、汇聚、融合。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管用;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41-2

近日读了一本书,编者这样叙述创新作业的设置:45分钟的课堂,师生的合作交流是有限的,怎样把教师的创新设计思路让学生继续下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延续下去,把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入一个广阔的天地,那就不要小看作业设计,好的创新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继续,是思维的飞驰,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开始,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加油站。

按常理,作业的作用其实就两个:一是起复习巩固的作用,二是起补充的作用。就语文学科来说,作业的布置有量和质的问题,有利不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训练的技能、所培养的能力的问题。事实上,当前的语文作业的设置仍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学生不重视语文作业,认为做与不做一个样,做的又不考,有时忙了一阵考试成绩又不行,有时不忙语文考试成绩又不差。尴尬的境地究竟谁之过?教材、考纲、教师、学生,还是——,我想谁也不想承担,谁也承担不起,那我就姑且归咎为作业设置不合理,造成学生不重视吧。下面围绕作业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谈四点看法:

一、正视现实,科学归因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即知识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积累的过程,完成语文作业,与完成数理化以及英语作业相比,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这直接导致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学科下多大的功夫也不见得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多学少学、学好学坏、学与不学都一样,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各门学科,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在高考的总体框架下,没有哪个学科的作业量会减少,有的科目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另外,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语文科课时再紧,也不能增加教学时数。语文作业被放在什么位置,也就可想而知。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在理论上考虑到,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制定了三维目标,也适时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在作业的设置上并没有具体地体现出来所设置的作业与学生的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学生想通过作业提高成绩并不现实;学生想通过作业来完成学业也不现实。这导致他们对语文作业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则抄作业或不做作业。面对这一困境,高中语文作业设置应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如何应对高考,如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加强作业设置的针对性

第一,语文作业要适当向理科学习即教什么,考什么。语文教师有时也不要过于玄乎,一味强调能力而忽略了必要的记忆和积累;过去语文作业主要是对课内学习的必要的补充,但是只是为了复习巩固补充知识,在考试中没有体现,那么这种作业的设置难以吸引学生,因为很多学生写作业的目的,直接地说,就是为了考试中拿高分,用学生的话说这道题必须做,因为。

第二,设置的题目能够有利于培养一种具有批判意识的思维能力,以及有说服力的符合语言规范的表达能力。

第三,针对考纲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中语文作业应该围绕学生的解题模型的建立这个中心来设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才谈得上精讲精练。学生的解题模型的建立,简单说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归纳总结及通过老师讲评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并将掌握的一般的解题方法运用到语言运用、文章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之中。在训练之中,找到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比如:对比自己主观题解答的用语是否准确,检查书写是否规范,落实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否形成迁移能力,较好地适应新题型。建立解题模型最终的目的是不管是完成怎样的题型,只要某类题目一出现,马上就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解题,并且固化,成为自己的解题模型。这也有助于教什么,考什么的实施。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8篇

一、透过文字发现图画,让文字变成感知形象

文字是抒感的一种常见媒介方式,这种媒介方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经过了内心真实感受、形象画面、文字处理最后达到阅读者感官的多个环节,也就是说阅读者感受及写作者内心真实感受之间除了文字层面之外,还间隔着形象画面一层媒介,文字正是将表达写作者内心真实感受的形象画面再度深化的一种方式。发现了图画,也就距离真正了解文字及文字背后创作者的距离更接近了一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图画是形象化表达,而文字是抽象化表达,是在对情感加以反复感觉之后所产生的表达方式,情感产生的机缘又同现实世界表象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文字和画面具有彼此互化的可能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理性思维日益成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已经可以通过独立思维进行文字理解、句子分析,直至文章整体内容的解读,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规律,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这种严谨缜密的解读是片面的,至少是并非完全适用于语文学科的,学生如果可以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形象思维方式,则无疑可以更加良好地保证思维的全面性。

古典诗词具有独特的意象,是意味隽永的文字精华,学生学古诗与教师教古诗的过程,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学双方能够在古诗的文字中寻找深含其中的图画,让古典作品的欣赏过程能够得到升华。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这首词里面,长亭、骤雨、寒蝉、洒、杨柳等景物本身看似零乱的组合,其背后的优美画面如果能够得到提取,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帮助实现主题巩固目标。

二、细化画面趋于深刻,使意蕴得到真正提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种类丰富,艺术呈现灿如流萤。而无论怎么说,各种类型的文章均有其内在情感意蕴支撑,这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深层次特点。在对文章进行了解与赏析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均有可能被某种特定的美学力量所促进和推动,把表面文字同内在意象进行整合联系,从而形成一幅幅深入人心的场景画面,如果能够借助描述性语言把场景画面加以细化,并重新表达出来,也就证明学习过程取得了成功。而如果因为受到教学时间或者教学方法的限制,细化画面的过程不够深入,那么意蕴也就无法得到真正提取,即使学生能够勉强表述教学对象内容,其表述也多是短小、粗糙与模糊的。

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面涉及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以真实情感为基础,以生动文笔为形式,完成了对生命的礼赞:我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进入到荒芜古园之中,这古园里面所具有的一切形象画面都能够进入到情感世界中去,作者也就在古园里面探索着人生的味道。若只站在纯文字的角度理解本篇文章,则味道并不特别浓厚,但是如果能够在理解文章时融入更深层次的画面细化功底,则会让审美意味带动课堂,使学生进入到这篇文章的全新情感境界,使文章意蕴得到真正的提取。

三、文章分析走向局部,给文章精彩提供特写

高中语文教材中,多数文章内容在情节发展上都遵循着开头、发展、与结尾的渐进推进规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情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链条,环环相扣,难以取代。而相形之下,与精彩部分情节的发展总能让学习者产生亢奋心理。在形象思维构建过程中,情节的冲击力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需要站在文章精彩片断的角度重新着手,让文章精彩以特写的形式再现出来,达到画面和文字在此间的良好配合,帮助学生进行文字上的深入理解,从而感受本部分文字的优美及其与整篇文字的有机联系。

比如在处理《林黛玉进贾府》这样文字较多的文本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王熙凤出场这个精彩片段里面,使学生利用联想形成形象思维。首先,可以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使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文字,多个视角渗入了解王熙凤形象;其次,教师可以同学生共同讨论,分别探讨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出场服饰、气势、语言、容貌等,尤其是详细分析王熙凤和林黛玉见面时的表现。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出场无疑是个情节,学生对这一情节的形象化理解,是文章理解走向局部与精彩的典型展现,由这一衍生出去,再理解其他部分的难度也就相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