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学者最早提出了“信息化”一词,并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信息词汇,即“Informationaliza-tion”,其本意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与共享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从信息化的概念衍生出来的,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不同的学者都结合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乌家培老师给出的定义是“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各项活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最终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提升作用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俊书学者则认为,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应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过程。国内的其他学者也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了各自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这些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指出,企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为提升企业的绩效做出相应贡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各个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都不甘落后,纷纷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经济信息化建设。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来对以往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式做出改变,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升企业的绩效,使得企业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企业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也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是逐步进行开展的,不同的企业、单位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个别的企业其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而有些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可能就比较差,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信息化开展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买几台电脑,简单地把手工业务结合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就算企业信息化了,可实际上,这根本谈不上是企业信息化,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本意。第二,对企业信息化所需投入认识不够明确、清楚。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长期进行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及相关业务需求不断地进行投入,而且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更多回报的。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投入就会产生所需的效益,由于这样的错误认知,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金预算没有充分的考虑,导致预算不足,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或终止,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全面,亦不完整。第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部署和规划。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采用平铺的方式进行,不管企业实际情况,所有的部门一同展开,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也对企业的生产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开展得不好甚至会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倒闭。第四,过于夸大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自从企业信息化概念出现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对其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人力、物力从事信息化建设,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过分地相信甚至夸大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要知道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永远是一个辅助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建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设得好也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如果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相比,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是黑龙江省富裕斯达造纸厂,作为全国信息化行业的标兵单位,其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非常好,仅企业自身研发的软件信息系统就有1000多个,可是在2007年被山东晨鸣集团收购,后又由于产能较小,产品竞争力不足而被抛弃。第五,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充分的认识。据有关文献统计,多数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大多不清楚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是很清楚,这对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为不利,企业不能够针对弱项加以改进,就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合理开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让企业信息化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非掣肘,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尽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针对上述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强化对企业信息化概念的理解,确定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内容。企业的中、高领导层首先要对企业信息化概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与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并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企业相关信息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手工工作自动化。第二,熟知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充分估计企业信息化相关投入额度与进程安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投入是一个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做好充分地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不会因为预算不足的问题而导致信息化建设活动停滞,进而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发展。第三,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是分阶段、分步骤展开的,不能所有的部门一同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业务处理量大、业务处理时效性强的部门率先展开,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为后面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如应先在财务部门运用信息系统辅助日常工作,之后在生产、加工、仓储部门逐步展开,企业按照既定的建设规划开展,就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投入分散、不便于管理等问题。第四,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作用的认知。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应从实际的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比较好是能够为企业增光添彩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间接效益;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企业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其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只关心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会关心你企业信息化开展得如何,所以企业信息化永远是辅助手段。第五,对企业信息化开展综合评价,了解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真实水平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发挥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要进行信息化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简便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原则进行设计。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应尽量选取能够抓住企业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最有代表性的相应指标;系统性原则是将把能够影响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因素从系统的角度加以考虑和设计,这个系统包含了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合理要素,应是完整的,不能只看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对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要素,应包含企业自身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等等。系统性的原则是要把这些诸多要素综合反映,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评价,这样才能从客观的角度,相对全面地评估出企业信息化的真实水平;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要对设计的各项指标表示的含义清晰具体,反映的数据应具有可靠性,避免因文字理解出现歧义现象,同时对于指标的数量设置要加以考虑,数量要适当,各个指标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因为一旦交叉就会产生冗余信息,加大了某一方面的权重,影响到评估的准确程度;可比性是指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该是普遍适用的,A企业适用,B企业也要适用,指标涉及的各项经济内容、时空范围以及计算的方法都应该是可比的,这就方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的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对企业在同行业、同地区的状况有清楚地认识;简便性是指指标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能很好地测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即可;定性和定量结合是因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这一概念其本身就非常抽象,在有些时刻需要考量的内容往往不能数字化体现,因此,在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识别和开展综合评价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能够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指标。有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后,我们就可以来确定企业各指标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评价方法的选取。当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如主成分分析方法、因子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AHP、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够对各指标情况借鉴专家进行打分,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归类判断,使得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根据评价的具体过程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每个企业都很重要,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有效的手段。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有清楚的认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及更长的时间内,企业还需要就信息化建设做哪些工作,应如何开展等等。文中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是很多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当中经常能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不是全部内容,提出的解决对策建议也仅仅是针对问题而言,在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或有信息化建设想法的企业提供一定借鉴,使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少走些弯路,希望所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贡献企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俊书.浅议企业信息化[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8(3):23-24

[2]茹文.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2篇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管理体制决定了管理采取的措施和方案,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才能有助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如果采用的是比较陈旧的管理体制,必然会阻碍电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所以,做好电气力气管理创新工作,也就是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两者相互集合相互影响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两者不能被单独分开,电力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对企业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信息化有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而管理创新对于市场信息化和技术信息化具有整合的作用,从而,电力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变革管理模式。将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有效结合,促进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力企业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显现出了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一)重新树立管理者观念

更新管理者观念,处理官僚作风。电力企业一般历史都比较悠久,管理者也是传统企业具有一定经验的资深领导。但是,现阶段,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一些管理模式和思想,已经不是很适合现在企业的管理。所以,应该让管理者摒弃陈旧的管理观念,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摒弃掉官僚作风,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二)结合实际构建信息化管理新体系

根据需求分析,有效设计适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案。需求分析是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第一步,可以采用原型法,让使用者更清楚的知道使用内容。或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核心业务需求重点考虑在内,边缘化的问题可以进行弱化出来,避免时间和投资的浪费。

(三)引进新思想新人才

新人才、新思想,是现阶段科技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没有人才的注入,就不能带来企业的勃勃生机。电气企业需要不断有新人才的参与,它需要一个卓越有成绩的团队,团队的各成员需要具备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素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团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迅速收集和分析信息,从而成功解决问题。新思想,也是电力企业非常需要的,电力企业应该放远眼光,将企业的长远效益和荣誉放在首位。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加大资金投入,将先进思想,比如CIMS、ERP等整合运用到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集成中去。从而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卓有成效的开展。

(四)引进第三方服务体系

借助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建立科学而全面的管理体系。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也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改进,自然有它本身的优势。每个行业或者领域已经出现了专业的策划公司,也是为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策划人、监督人、评估师等,在被委托中承担了咨询服务工作。能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工作。

(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电力企业的运作系统很大,往往涉及到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多,存在着一个相互交错的信息网。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型的电力企业都缺乏一个良好的机制制约,电力企业之间各部门的沟通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明确,这很大程度上行增加了企业的内耗和损伤。要想彻底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思路加以改革,结合企业自身的部门特点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的交流利用,使部门的管理能够井然有序。

三、总结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对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辽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对企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部分大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识较高,很好地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如2005年1月,朝柴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5月CRM系统在朝柴销售公司、全国27个驻外办事处和600多家服务站正式运行。系统上线运行虽然才几个月,但其在企业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生产计划的科学制定、准时化生产组织、库存管理、财务和成本数据的动态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企业经营各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5年9月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朝柴ERP/CRM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整体集成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朝柴ERP系统与CRM系统、条码系统、质量系统和供应商的MRPⅡ系统充分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交互,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整体的信息平台。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对辽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在被调查的123家中小企业中,处于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占30%,初级阶段占56%,还有14%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大部分中小企业核心流程信息化只占到5%,更多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由于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结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二)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真正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选择经济实惠的信息化建设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建设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同享用。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辅助管理过渡到主要管理,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分步实施。这种实施也被称为渐进式实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风险,使信息化能够在平稳状态下顺利执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遵循“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采用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的层层开展原则,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企业局域网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目的。其次,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各种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比较早,大多比较成型,因此选用成型的管理软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没有任何风险。再次,建立企业网站,逐步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及信息互动交流。最后,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分步实施”具体过程来说,每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而对于建设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的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日趋完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高效率及管理科学化,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4篇

1.从管理者来讲,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紧迫感、责任感也不强,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尤其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中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懂得如何践行信息化理念的人更少,由于不交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广大管理人员面对信息化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当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2.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中,这与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不相适应,而是要通过吸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氛围浓厚,注重对生产过程、人员组织与后勤的管理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不相符的。

3.从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来讲,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作为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平时很少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运作机制不顺畅,业务的流程规范程度不高,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4.从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还缺少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就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于如何加强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没有很深的研究。管理者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也就很难提高。

5.从法规制度上来讲,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还不足,对企业的信息化安全性保障还远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走出去,认真吸取外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经验,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等来进一步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另外,企业管理者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2.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才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在人才建设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把员工送到先进的国家或优秀的企业去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最后让员工们真正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3.加大对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政府部门,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外国的先进做法,及时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也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

三、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信息化;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传统观念下,信息化只有那些大型科技型企业才需要。然而随着互联网及各种通信方式成为消费者生活、消费行为的载体时,无论何种类型、何种规模的企业都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内外部的沟通交流的毕竟途径。当消费者、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等所有的相关主体都开始使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和沟通手段时,企业如果还处于传统的全人工管理阶段,那将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一、烟草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我国烟草行业市场巨大,是国家税收及地区财政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及专营专卖的制度,从行政形成了垄断。烟草消费粘性较强,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度较大,并注重口味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变化。因此烟草企业必须对市场竞争信息、消费者信息、新的加工工艺等及时把握。

国内烟草加工和销售企业个数及品牌数量众多,然而目前的品牌竞争力还不足以参与国际竞争。国外烟草品牌不仅在国外有较高知名度,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如影视作品等向国内宣传。其优质的品质、精美的包装和做工都极大地吸引国内的高端客户,从而对我国烟草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冲击。

鉴于行业受到国外品牌的冲击,我国制定了烟草行业的体制改革目标:即坚持在烟草专营专卖的前提下,通过加强信息化的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烟草市场及销售网络,为形成大企业、大品牌创造条件。一次来增加烟草企业对烟草行业的控制,抵御外来品牌的竞争。而信息化管理的重点是建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管理系统,从而从行政垄断走向经济垄断。烟草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化改革加大推进,资源将优化配置。品牌集中度提高,少数优势品牌将更加突出。

二、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企业未来发展中的信息流极为重要,然而目前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缺乏基础的管理。随着行政管理和商业运营的分离,烟草企业的业务系统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商业集团和工业集团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省专卖局不复存在,烟草企业必须按照市场化企业的办公流程来进行管理和经营。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适应环境的前提条件

随着烟草管理体制的改革,烟草企业必须转型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裸地面对残酷的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在失去垄断的优越性后,烟草企业必须加强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客户的管理,而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谁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谁能够高效地利用信息,就能不断领先一小步而存活下来。

(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措施

竞争环境中,烟草企业开始比拼产品品质、客户服务。而长期以来依赖于行政垄断,许多烟草企业不仅在管理效率、企业氛围,还是员工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无法与普通市场化企业相比。尤其是在利用最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沟通、营销手段方面,烟草企业需要进行系统性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后发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

烟草生产、加工及销售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受到国家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管理层级的简化,管理信息更加透明,易于掌控。烟草企业通过全国性的ICT网络建设,能够在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上,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力流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并能实现信息的即时互通。

(四)提升企业人才价值

市场化运作中,企业更加依赖高素质的人才。信息化建设能够是员工与时展保持同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修养。企业员工能力提升后,不仅易于管理,更能为企业管理和经营带来创新,不断提出新方法和新思路。企业管理层在信息化后也更加开放、思路更加灵活,能够以最新的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领航。

三、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大多数烟草企业不具备信息系统使用和运维的能力,且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对于信息化与业务运营的关系还没有直观感受。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从理念引导、直观感知、硬件建设、运维支撑等多个角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理念引导、业务感知

对于烟草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是否有必要、对业务能够带来多大变化都是需要建设者去回答的问题。同时许多人会反对改变,尤其是进行信息化学习培训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进行企业经营痛点的研讨,即让管理层与员工一起来分析,在确定的发展趋势下,企业经营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以及这些痛点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二)成立技术部门,建设硬件系统

对于系统庞大的烟草企业而言,成立专门的IT部门十分必要。烟草企业首先应在管理层,设立首席信息技术官,该主管必须具有深厚的烟草行业从业经验,并深知本企业的运营特点和发展趋势。由其领导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普及、信息化业务体验、企业信息系统设计、日常运维等工作。通过专业的设计,企业可以与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定制企业的信息化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需要一步到位,而可以从基础的信息库开始,将最基础的信息管理起来,进而分阶段推进所有机构和部门的日常办公信息化。

(三)服务外包,节约自建成本

依靠自身力量覆盖所有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运维,将耗费大量的企业资源。因此烟草企业没有必要对所有信息化内容进行自建,如分支机构的日常运维等。烟草企业可以将的信息化支撑服务进行外包,如采购硬件提供商的原厂服务,或与专业的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万永华,王菁.烟草企业信息化引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4).

[2]沈凯.烟草企业信息化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2013(4).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建设

中图分类号:TU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人类社会中得到越发广泛的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企业管理决策的始终。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信息化,就意味着被时代抛弃,对其深化发展极为不利。而电力企业高端技术密集,企业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运作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许多电力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扩大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如何在当前信息化改革的严峻形势中脱颖而出,是摆在众多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共同的难题。笔者认为,要做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单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应该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一、企业信息化

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通常是指企业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的基础之上,使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新世纪企业改革的新宠,许多传统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信息化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呈“点-线-面”逐渐扩张的过程。在基础管理阶段,企业只是解决局部的关键问题,为企业信息化立下基础;在企业资源计划阶段,企业已形成集成的业务链,使企业效益增多;在电子商务协作阶段,企业将全面参加到整个行业竞争当中去,进行资源“争夺战”,扩大市场份额。

由于各个行业所处环境、条件不一,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信息化有着不同的需求。电力企业由于自身对信息需求大,其信息改革也就显得更为迫切。要使电力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水准得到不断提高,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采取正确的措施是关键。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管理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许多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理解错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将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条件作为重心,并在其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这种行为虽不为过,但是却本末倒置,忽视了本该重视的重心。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才是电力企业信息化最大的难点和重点。陈旧的管理体制往往给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带来无形的阻力,因为信息化工作开展时也就极为不顺。做好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良好的剂。

(二)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是分不开的,而做好决策,就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促进科学决策。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建设同样会反作用于企业管理。因此,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将企业管理作为方向标。很多企业信息化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盲目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在竞争中逐渐落后于其他企业。电力企业要让信息化卓有成效,就必须在明确管理症结的基础之上,提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建设方案。

(三)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就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相铺相成,决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过程视为一个孤立的过程。有序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应用,而信息化也有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电力企业若想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摒弃传统死板的竞争方式,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过去20年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著有成效,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需引起改革者的注意。

(一)官僚作风的处理

近年来,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也带来了管理机构膨胀和管理流程复杂化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现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冗员现象,官僚作风也非常盛行。要彻底改变这种官僚风气,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信息重组”和“组织重构”进行两面抓,使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简和高效运作。这样一来,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也使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了。

(二)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电力企业往往有着庞大的运作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信息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机制制约,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部门与子系统之间的权职不分明的问题,使得企业内耗严重,损失惨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企业的管理思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及时交流和利用,部门管理井然有序。

(三)更新管理者观念

电力企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有一些传统企业的管理者还秉承陈旧的管理模式,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无动于衷。管理者的这种老观念,不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而且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毒害。要除掉这个毒害,就需要管理者更新自身观念,意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构建整体规划

有些电力企业缺乏整体目标和整体规划,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较为随意。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整体规划,就会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的情况,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建设过程中正是面临着这样一个棘手的状况。因此,要把整体规划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建设的首要工作,指导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工作。

(五)防止人才流失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没有做好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得企业运营各个环节问题百出。而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让企业内部的人才感到有心无力,失去信心,最终选择了离开。要避免这种人才外流的现象,必须要做好队伍的稳定工作。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定期慰问和交流,实行人性化管理,防止企业人才的流失。

(六)加大资金投入

许多电力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只重视企业是否能够盈利,却未能引起对信息化建设的足够重视,因此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即使是投入了一定资金,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认识出现偏颇,这些资金往往用于加强软硬件方面,在管理方面的投入非常少。基于这一点,如果能够加大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无疑是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送来一场及时雨。

四、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要解决现存问题,还需要新思维和新点子的不断输入,使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持活力。

(一)加速业务整合

我国已有不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功,进入整合集成阶段。建议信息化建设已进行成熟期的电力企业加快数据集成、部门集成、企业集成的速度,应用并行策略,借业务整合赶超世界水平。

(二)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

全面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建立数字化电力企业将使整个电力行业迈进历史性的一步。要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中心,统筹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各项数据管理能力。

(三)引进信息化建设高级人才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卓越的团队,团队内部结构合理,各团队成员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在开展工作时,信息化建设团队能够在极短的时候内收集和分析信息,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高效化和专业性。

(四)利用先进思想再造企业流程

ERP和CIMS等先进思想有利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集成,也有利于电力企业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开展更为顺利和卓有成效。

五、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时代,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响应时代号召之举。由于电力企业对信息化需求大,使其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先锋。近二十年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需在诸多不足,仍需发展完善。电力企业只有成功构建高效的信息和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才能在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时更有魄力、更为坦然。

参考文献:

[1]杨红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8:379

[2]王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论坛,2009,2:18-19

[3]何家欢,高瑜.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1,3:61-63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7篇

不同的乡镇企业在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时,首先要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然后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规划,在企业现有条件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重点突破,这样能较快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切入点的选择源于企业对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定位和对信息化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意愿强度。

一、乡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可以使用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底推出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但是该体系主要是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基本是针对大型企业进行设计的。由于乡镇企业具有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自身在资金、人才、管理者信息化意识、经营管理制度和外部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因此设计面向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

1.乡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近几年国内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所加强,我们参照这些研究,结合北京市乡镇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和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乡镇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评价指标的说明

由于乡镇企业在地域差异、信息获取渠道和能力、企业办公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不同于城市中小企业,因此我们在指标中对已经研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修改。乡镇企业不同于城市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支持优惠政策的施行,农村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我们增加了环境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并调整了部分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专家结果的基础上,辅之我们的调研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确定。确定权重时着重考虑了乡镇企业首先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以长远的观点来对待信息化建设产生的效益问题。

对指标1,由于乡镇企业普遍在信息化投入上不足,所以在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中仅比较占上一年度的固定资产投入就能反映出该企业的投入情况。对指标2,把人均拥有计算机台数这一指标的重点转移到办公室工作人员,不计算车间等部门的一线工人人数。指标11和指标13同样以办公室人员为基数进行评价。对于指标6,由于企业进销存业务实现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对于乡镇企业来说也比开展ERP等应用更具有可操作性,故增加了这一指标。对于指标15,由于乡镇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资金运转和库存周转的影响普遍较小,我们将其调整为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办公强度的降低,这样能更接近于乡镇企业的现实情况。在一级指标环境因素中,突出了政府支持力度的作用。在我们的调研中,北京市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是推动和促进调研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由于同一乡镇或临近地区类似规模的企业之间交流频繁,其信息化建设情况彼此会互相影响。

我们用此指标体系对北京市远郊区的一个制造业乡镇企业进行了调研。分值一项是该企业不同层次多人调研结果的平均值。利用线性加权计算得出该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数是37.15,数值表明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意愿调查指标的设计

1.乡镇企业信息化意愿调查指标的组成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各方面的意愿方向和意愿程度,我们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意愿调查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2.意愿调查指标的说明

我们根据征求意见的问卷结果和企业能自我解决的一些方面设计了意愿调查指标。由于外部环境的情况非企业能够解决,且多数属于不确定因素,在指标中未加入相关内容。因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企业近期的信息化建设意愿强度,故对未来一年内的预期进行意愿调查。意愿指标的权值参照评价指标设定并参考了调研数据平均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了经验调整。每项意愿的分值项是对乡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信息化相关部门经理进行意愿调查后得出的无量纲数据的平均值。

根据意愿指数计算公式:EIWI=∑PiWi可以计算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愿指数。其中EIWI是企业信息化意愿指数EnterpriseInformationizationWishIndex,Pi是第i项指标的调查结果,Wi是第i项指标的权值。对计算出的意愿指数进行评定,依据表3。

对上面的制造业乡镇企业调查后,该企业的意愿指数是53.49,表明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愿属于中等强度。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切入点的研究

参考分值较高的意愿指标,可以确定企业近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若干个工作方向。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在这些方向中找到比较适合企业情况又能较快地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方向和切入点。

对我们调研的某制造业乡镇企业,从其上面的意愿调查指标中分析出该企业具有强烈改进愿望的前七项指标(分值大于60),其结果如表4。

表中的权重A是意愿调查指标的权重,分值A是意愿调查的分值。权重B是评价指标中二级指标乘以一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值B是评价指标的分值。在“相关的主要评价指标”中只列出了相关指标中综合权重最大的一项。

在上表中,意愿指标“对IT应用技术人员的聘用”反映的意愿强度是第三位,对应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最大,得分却很低。同时此指标分值的提高也会提高评价指标11和13的得分。调查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仅有一名兼职的信息技术员,没有独立的信息技术部门。

意愿指标“对企业网站的投入”对应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第二位,同时对评价指标8、10和18也会产生影响。

对“仓储部门信息化的投入”、“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和“对销售部门信息化的投入”三项主要意愿指标,也需重点考虑。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给出如下的发展建议:从引入1~2名信息技术人员入手,定期开展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仓储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员工。以企业网站建设为切入点,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水平。以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为企业近期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有所发展之后,可以重新进行评价调查和意愿调查,开始寻求新的信息化建设瓶颈问题并据此找到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范文第8篇

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信息产业链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企业以信息化创新为发展突破口,实施信息化创新变革,以此在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谋取更多经济收益。本文以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作为突破口,分别从硬件、软件两个层面针对企业信息化创新进行剖析,寻求企业信息化创新的主导因素,据此针对企业信息化创新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创新 信息化理念 信息化培训

在市场竞争程度逐渐加剧的条件下,企业为谋取更多经济收益而对企业进行发展规划和创新,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诸多企业不断倡导企业信息化创新,从而现阶段普遍存在企业的发展方向逐渐向信息化创新靠拢。企业信息化创新主要针对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规模,以硬件、软件为两条突破口,分别从基础设备层面以及应用软件层面上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深入挖掘企业信息化办公各项环节,从中发现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以及有利于企业提升业绩的革新策略。据此对企业信息建设进行创新化,使得企业能够在信息产业链集中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经济收益。

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外部经济环境变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信息化创新成为企业的首选创新突破口,企业信息化创新也成为当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智能化工具,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再生、信息应用等层面上的功能应用,从而对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企业管理理念以及企业内部组织体系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决策作用。

信息化应用的无用功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在具备硬件基础设备、软件运行条件等外在控制因素条件下,信息化建设却没有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相关联。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催化了信息化创新的速度。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智能工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省略了企业原先多重纸质办公的繁琐流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形成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再生、信息应用的效率将远远超越企业原先的运行手段,然而,较多企业未能真正地实现信息化办公,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理念的不理解,这就需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合理地进行信息化理念的创新,使之成为一种员工普遍理解的企业信息化,这样企业才能进入信息化运营时代,并在市场经营中逐步提升地位,从而形成一条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道路。

企业信息化创新分析

企业信息化创新主要以硬件、软件为两道突破口,从中选择适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方法,以硬件紧随时代创新为辅,软件层面上不断加强应用软件强度以及员工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与应用,这将是企业信息化创新的革新方向,从而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创新道路上降低成本费用投入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企业信息化创新流程分析图如图1所示。

(一)基础设施创新

在硬件层面上,企业需要紧随时代脉搏,随着科技更新的迅速化,不断为企业提供适于企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当然这不是需要企业紧随科技潮流,不断进行硬件设备革新等,而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硬件条件,依据市场硬件科技设备变革为参考点,从中不断吸取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硬件设备进行革新,这将在硬件革新费用层面上形成逐渐下滑趋势,为企业在硬件基础设备层面上购置适于发展,并符合企业费用标准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

(二)信息理念创新

在软件层面上,主要涵盖两个创新点:第一,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应用软件,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过程中,会发现企业软件环境与现实不符等问题,从而针对企业软件环境进行改进、创新,使其适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指的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创新,现阶段在诸多企业当中已经形成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环境的普及化,然而这并非真正的信息化建设,因为信息化的主导因素――员工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其中,也可以说只有企业员工真正地接受信息化理念、信息化运营流程等才能在信息化层面上进行改革、创新,发挥企业的潜在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上述分析,便可看出企业在信息化创新道路上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在管理层面上进行创新,对于企业员工展开信息化培训等工作,熟悉信息化软件的使用等。

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建议

在计算机、网络等智能工具已经普及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创新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硬件基础设施及单纯的软件环境上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然而信息化的重要一点却往往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软件”管理。企业信息化创新路线更多的是需要企业以软件创新为主,创新过程中应包含企业员工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理解,以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参考,从中深度挖掘、剖析适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方法,并且在信息化建设、创新的道路上,不能盲目地追求硬件条件的改革,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创新道路上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革新,这必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然而,从企业的实际应用角度考虑,其应用度不会为企业在信息化创新道路上带来较大突破,就硬件基础设施创新角度而言,需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作为主要依据,将基础设施革新与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形成关联,在硬件基础设施的选购中以适合时代科技背景,以及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关联的标准作为企业的采购标准。

在企业信息化创新的道路上,软件的革新并非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于软件环境的创新更多的是企业自身发现问题,寻求软件运营公司对于企业的软件环境进行调试、更新等工作,企业从软件层面上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的信息化文化、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接受程度以及企业员工信息化操作的熟练程度,这在很大程度是企业信息化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企业员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道路过程中,其参与度是信息化建设、创新的参考点。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浪潮中,更应以时刻渗透企业信息化文化为首先信息化执行条件,这将对于企业自身以及企业员工形成信息化优势化的观念,将会为信息化建设及创新铺平道路。

在软件管理层面上进行信息化创新,更多需要的是企业信息化文化的渗透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传播,这便需要企业管理者以身作则,从企业管理理念及企业信息化文化为信息传播的途径,运用企业文化对员工、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不断进行熏陶,并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渗透到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当中,使得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建设从原先的不理解、不采纳逐渐衍变为接受和认可。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高层的企业管理及经营理念,以及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化创新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将是关键的主体因素,所以这更加需要企业在现阶段不断需求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创新路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谋求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荣耀.基于“需要体系”的企业战略模式及其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