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都占有较大比重,相应的,古诗鉴赏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规定要“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考试大纲》也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近几年各省的高考来看,古诗词鉴赏越来越“目中有人”了,即开始考查人物形象的鉴赏。
作为诗歌鉴赏的有机组成部分,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把握人物形象的类型、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三个方面入手,为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好铺垫。
一、把握人物形象的类型
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概括起来,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种:①孤独、寂寞、思乡怀亲的旅人形象,多出现在羁旅诗和送别诗中。②征人形象,多出现在边塞诗中。③隐士形象,山水田园诗中常见,主要体现田园生活的闲适。④悲士形象,所谓“悲士”,多是怀才不遇、被贬他乡、功业难成或报国无门的形象。⑤狂者形象,多具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特征。⑥身怀绝技或驰骋沙场的英雄形象,诗人多用其来自况或对比。⑦宫女形象,诗中多描写其生活和精神状态,诗人寄予同情;也可能以宫女自况,反映不受重用的失落,等等。⑧思妇形象,思念的对象多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或为征战而远征的人,诗人也多借此反映社会问题。当然,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很丰富的,还有下层的劳动者、行侠仗义的侠客、天真活泼的孩子等。从人物形象与诗歌作者的关系来看,这些人物类型又可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诗人在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很多时候不是作者自己);三是刻画的形象与诗人自己合二为一。
在对人物形象进行鉴赏时,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身份类型中,推测出人物的某些特征,从而加深对形象意义的理解和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二、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虽不像小说中的那么丰满、完整,刻画人物形象也没有明显的情节,但仍然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现人物。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就要从对人物的正、侧面描写入手,来抓住人物的特征。
1.关注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1)动作描写。杜牧的《秋夕》以“轻罗小扇扑流萤”、“坐看牵牛织女星”两处动作描写,写尽了宫女那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复杂情感,刻画了一个孤独、失意的宫女形象。
(2)心理描写。王昌龄的《闺怨》,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突出了一个幽怨的形象。
(3)肖像描写。武元衡的《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只描写了肖像,一个婀娜娇美的女子便跃然纸上。
(4)语言描写。《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只从四句典型的语言:“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就可以看出她是个专横的家长。
2.注意侧面衬托的作用
(1)用环境衬托。陈羽《从军行》前两句:“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为什么把天山写得如此严酷、恶劣,甚至是生命的?看到“红旗直上天山雪”便豁然开朗,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衬托边地将士不畏艰险、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
(2)借他人衬托。王维的《少年行》(其三)刻画了“一身能擘两雕弧”这样一位少年形象,正是以“虏骑千重”来衬托出少年的自信和胆气。
三、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都熔铸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有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还要知人论世,展开联想,深入分析。在把握人物身份、抓住人物特征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也就是说,诗人为什么刻画这样的形象,目的是什么,是借他来表达情感、志趣、理想和追求,还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1.从人物形象看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潜藏着作者的人生经历。比如陆游通常是以庄严、凝重的爱国者的形象出现的,但《看梅绝句》却把自己写成了一个狂者:“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如何理解这个反常的“狂者”形象呢?恐怕只有联系陆游的际遇了。陆游的理想抱负长期不得实现,心中强烈的情感压抑太久,宣泄爆发就会采取一种反常的形式――“狂”,这是一种抗争,也是一种从庸常的生活状态下解脱出来的轻松。
2.借人物形象抒发作者的情怀
秦韬玉的《贫女》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抑郁的贫女形象。难道诗人的目的仅仅是刻画贫女吗?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秦韬玉就是出身寒门,应进士不第,只得在宦官府中做幕僚的贫士。所以“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贫士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隐喻着贫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贫士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做嫁衣裳”,则是诗人的自叹。
值得注意的是,有意识地挖掘人物形象的意义,虽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但不能任意拔高,否则会影响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有理有据才能达到鉴赏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矛盾是一个两面体,有矛盾就有正反面,在电视短片中,通常就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把人物放在矛盾中从矛盾中挖掘人物的内心,从不同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质来表现不同的形象,这样使人物更加的贴近生活,更加的鲜明生动。电视短片中人物形象也是这样塑造的。
在电视短片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首先是选择适当的角度,一个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依靠事件、情节、环境等多种因素来把握,通过多种因素的中和,使人物首先在故事情节中起来,让观众了解到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把握电视题材的关键,每个题材的电视短片都有不同程度的角度需要把握。把握好角度后,就是将角色置身于矛盾冲突中,来进行题材的演绎。
在电视短片中,探索和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的个性特征就是在电视短片中,每个不同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角色的能力、气质、兴趣等,在不同题材的电视短片中,人物都有鲜明的特征,就是这些特征和鲜明的独特气质,才将当时的生活演绎的活灵活现,逼真形象。
在电视短片中把握人物形象,要掌握好分寸,让矛盾冲突运用到恰到好处,在角色塑造的过程中, 对于矛盾冲突,要有个度,不能用过了,运用矛盾冲突,是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过了就显得假。如果冲突力道不足,同样也会使人物形象苍白无力。
一、舞蹈人物形象
舞蹈人物形象是属于舞蹈形象中的一种,舞蹈形象包含了舞蹈人物形象。舞蹈形象是以人体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塑造出饱含着主体情思的具有着客体典型形态的可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动态形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舞蹈形象,它既可以是单一的动态形象,如单一的舞蹈动作的形象(形象的舞蹈动作);也可以是比较繁复的动态形象,如通过一系列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情感的舞蹈形象);还可以是舞蹈作品中通过群体(众多人物)的行为、舞蹈场面情感交融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象、意境的舞蹈形象。狭义的舞蹈形象则主要指舞蹈作品中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借助于音乐、构图、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等其他因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舞蹈理论和舞蹈美学的论述中,所谈论的舞蹈形象,大多指的是狭义的舞蹈形象,即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含群体的人物形象)。
二、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民间舞表演中的重要性
民间舞表演是舞蹈演员在掌握了一定的民间舞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使观众在欣赏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获得美的享受。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就是民间舞表演中塑造出来的人物角色,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以塑造典型人物为根本,即民间舞表演中以舞蹈人物形象为根本。舞蹈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民间舞表演的始终,人物形象确定了,则舞蹈表演的主题和中心也就确定了。可以说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民间舞表演主题与中心思想的直接表现。在民间舞表演当中抓住特定的人物形象,通过各种手段很好的塑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细腻的品位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通过演员展示出的舞蹈感情,使其内在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与演员达到契合,使表演者与欣赏者融合为一体,融入舞蹈的角色当中。由此可见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民间舞的表演中是非常关键的,民间舞作品的整个表演以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和主题,它牵引着整个作品的发展。可以说,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是衡量一个民间舞作品表演完美与否的关键。
三、演员在民间舞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一般在舞蹈当中,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普遍性方式大都是通过演员的动作、演员的表演意识、演员丰富的表情、加上音乐、灯光、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等的衬托来塑造的,这些也是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方式。而在民族民间舞中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从民族民间舞的特殊风格性出发来讲的。不同民族间的舞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性,舞蹈本身一出来就有一种形象的展示。例如,美丽傣族姑娘的造型,自然而然的让大家想到孔雀的形象;自由豪放蒙古族人民的矫健舞姿似大雁横空一般。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在熟悉和掌握了其风格性以后,大概对不同民族民间舞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一定的定位,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一)普遍性方式,其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讲
1.主观方面即演员的本身能力方面,包括演员的动作、技术技巧、文化艺术修养、表演意识还有表情等
(1)在民间舞表演中通过演员的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舞蹈动作即舞蹈语言的单字和单词就是舞蹈动作,这种舞蹈动作又不同于生活动作,要有艺术加工的造型性---即舞姿,把经过美化的动作和富有造型性的舞姿按需要表达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动作组合,连接组合的还有舞蹈步法,舞蹈步法帮助或突出舞蹈语言的轻重缓急。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技巧动作也是塑造舞蹈中人物性格或表现特定情节的主要语汇。舞蹈动作是经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源与对人的各种生活或情感动作以及大自然各种运动形态的模拟,变形与加工。舞蹈动作是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舞蹈动作的民族风格,是各民族生活习俗,民族性格的一种体现,也是各民族舞蹈区别的民显标志。它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的不同,民间舞蹈搬上表演舞台,动作的风格特点,是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例如东北秧歌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汉族秧歌舞蹈作品,《扇妞》,通过活泼俏丽的动作呈现出一副伶俐活泼、顽皮可人、娇宠娇娆和娇羞而又喜乐的精神形态,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镂刻出了角色的魅。若干舞蹈动作组成舞蹈语言,舞蹈语言又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所以舞蹈动作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舞蹈演员可以根据对民间舞动作的把握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动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最基本的手段,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来源于人体的动作,但是一个舞蹈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艺术,那就必须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使自己具备舞蹈演员的基本能力。所以演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使自己拥有一个具丰富表情能力的身体,让舞蹈动作诠释得更完美。这就要求演员具备完成各种舞蹈技巧能力的可塑性的身体素质——身体个部分要灵活,柔软,又要有韧性;和控制的能力,使身体个部分动作协调统一,既符合舞蹈的动律的节奏,又有舞蹈的造型美。可以归结为基本能力(力度、开度、软度、柔韧性、可塑性、模仿力、节奏感);专业能力(跳跃、旋转、翻腾、控制、高难度技巧的掌握);艺术表现能力(对创作意图的理解与再创造的能力、激情、诗意要具有跳跃、旋转、翻滚等舞蹈技巧的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训练使自己具有速度、乐感、想象力)。在这些基础上对动作不断的进行提炼,以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2)通过演员的表演意识来塑造:在民间舞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演员的表演意识很重要。表演意识,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演员在进行活动时对其表演范畴意会和认识的能动程度。演员表演意识的特定内涵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好的民间舞演员由于他所表演的舞蹈结构具有很强的剧情性特征,所以要求他一定要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舞蹈艺术魅力的源泉。舞蹈艺术的形成、升华和完善几乎每一个过程都打着想象的烙印。任何成功的舞蹈作品都必须经过“想象、想象、再想象”这样三个连贯的心理过程。第一个想象:创作和编舞,来自编导者的心理过程;第二个想象:再创作和情感的传递,是演员自身的心理过程,在导演的提示下创作出的新艺术形象;第三个想象:鉴赏与联想,则是受到演员艺术形象的启迪后,从而通过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再想象来完成的。在这三个心理过程中,舞蹈演员的想象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负起启迪观众进行再想象的重任。这也是检验民间舞蹈演员表演素质优劣强弱的重要标志。二是准确的传情达意;作为舞蹈演员应该常常听到:“要学会用心去跳舞”。“心者情也”。就是说要用情感去支配动作,行话叫做:“动之以情,动之有情”。这在以表情为主的民间舞蹈语汇里是十分讲究的。常言:“手到、眼到、神到”,尤其讲究“神到”。神,是精神,气质和发力的总称。它源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同时又作用于人们的内心情感。作为以表情为主的民间舞蹈艺术,在谈论其表演素质时必然要把情的展示列入核心地位,不可忽视“以情带动”的问题。民间舞蹈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动的形体表演艺术,任何形体的动,离开了情感的支配,即使技术性再高,它终究不能成其为艺术,可见准确的表情达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三是所谓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一般舞蹈演员在接受了舞蹈作品中的具体角色后,就面临着如何塑造形象的问题。演员大致经过对角色的理解,从相对应的生活和人物形象的积累中进行对角色体验,感受,直至深入到角色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从而创造出舞蹈作品中规定的人物形象。同时,需要注意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意蕴,使舞蹈形式与舞蹈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性格鲜明生动的舞蹈人物形象。
2.客观方面即客观辅助方面,包括音乐、服饰、道具、灯光、布景、化妆等
(1)演员在民间舞表演中凭借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民间舞蹈音乐依其舞蹈表演的需要,作为表现手段而成为民舞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演员和观众一种听觉上的刺激。不同的民间舞蹈音乐赋有很强的民间地方色彩,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语言体系、宗教与信仰诸多因素的不同,所以各民族的音乐具备了不同的风格特点,从而使舞蹈演员的动作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例如藏族舞蹈音乐粗犷豪放、大气潇洒,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热情奔放的人物形象;维族舞蹈音乐赋有活泼、愉快、开朗、幽默的特点,所以呈现出来的给人以乐观而不轻浮,稳重细腻且优美的人物形象。演员掌握好其音乐的风格特征,以音乐伴之为舞,通过舞步、身段及外部形体动作,加以音乐的节制、渲染和衬托;使之更加节奏鲜明,形象突出。
(2)演员在民间舞表演中借助服饰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服饰是通过本身造型,服装,头饰,色彩来为舞蹈艺术的表演服务的,给人们直接的视觉冲击。不同的民族服饰有它不同的民族特性,为舞蹈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所服务。在不同的程度上演员以及民间舞蹈表演都需要借助与舞蹈服饰设计来加以强化。舞蹈的服饰直接说明了舞蹈本身不能说明的问题,把许多重要的方面,通过服饰直接了当地展现出来,加强表演效果。例如表现江南地区姑娘采红菱的舞蹈《江南美》;红菱是一种水生植物,秋季收获红菱时,姑娘们坐在水盆中划水而去,湖面上碧波荡,红菱点点,一片丰收景象。在舞台上,表现在木盆中采红菱是不可能的,只能用象征性手法。姑娘们在水中采红菱,只能用两脚在台上走,而不可能真的坐在木盆中飘。在服装设计时,可考虑将道具木盆系在腰间,看上去好象坐在木盆中,在木盆下面用湖蓝色的长裙遮住双脚,湖蓝色的长裙就像水一样,再加上演员轻快的舞步,产生了人坐在木盆中在水上飘动的感觉。所以说舞蹈演员在民间舞表演中可以凭借舞蹈服饰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更好的烘托舞蹈主题思想,渲染舞蹈的气氛,增强舞蹈的感染力。
(3)演员在民间舞表演中灵活运用道具来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在舞蹈表演中道具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一条红绸,一朵荷花,一把剑,一条丝巾等都可以烘托和提示舞蹈演员的角色身份。在民族民间舞蹈当中道具运用形形,丰富多样。其主要作用归纳为:第一,烘托了舞蹈的主题;第二,丰富了舞蹈的内涵;第三,渲染了舞蹈的氛围。所以,演员在民间舞蹈作品表演中巧妙的运用道具,在舞蹈表演中做到收放自如,既不喧宾夺主,又要与舞蹈浑然一体,即人与道具的和谐统一,动与静相得益彰。有利于加强舞蹈人物形象的表演性和表情性,使舞蹈人物形象表现得更深刻更细腻。能使一个舞蹈作品在某个特定的舞蹈人物形象上放出夺目的光芒,能给以人振奋,给人留下启迪,留下美好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物形象 所处环境 肖像描写 言行举止
在叙事性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无疑是其不可忽视的灵魂因素。学校教育中,无论对于传统模式还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而言,人们始终都能注重抓住人物形象分析这一重要环节。然而,传统模式对人物形象分析却存在标签化、理想化和片面化等问题,如非此即彼地简单归类现象——正面人物形象就是“十全十美”,令人敬仰;反面人物形象则是“一无是处,万恶不赦”。与此相应的是,新课程下的语文人物形象分析同样存在许多不尽合理之处,如以偏概全和浮光掠影式的人物形象分析往往令学生思想模糊,难以客观正确、卓有成效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如何才能把握好初中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这一重要环节呢?本文从以下方面作简要阐述。
一、从所处环境入手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社会环境下的产物。而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与他所处的周围环境(着重指时代背景和生活层面)是分不开的,换言之,一定的人物形象就是相应环境的折射和生产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采取“由入手、逐步向典型集中”的分析方法。就是说,首先找出与人物形象相关的主要内容,如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环境及作品诞生环境等,再把分析的思维指向人物形象;或者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悉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如自然环境、活动背景和时代背景等,为人物形象分析打下良好基础。如此,分析人物形象就有水到渠成之妙。以教学《变色龙》为例,教师可首先介绍奥楚蔑洛夫是生活在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政治环境里,正是这种特定环境使社会人产生摇摆不定的思想。有了这一基础,再结合小猎狗的推动作用,对“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的分析就会更加准确。
二、从肖像描写入手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相由心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说人的面相能够对应他的身心状态。所谓肖像,也就是人物的面貌特征,主要包括身材、容貌、服饰、打扮及其相应的表情、仪态、习惯特点等方面。通过肖像描写刻画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使之跃然纸上、入木三分,既能促使阅读者调整身心状态,又能留下深刻而永久的印象。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确实随处可见。因此,在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抓住其肖像类特征描写优先入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教师首先提问:“文中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然后引导学生逐层分析:第一次是在他出场之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再结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这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心灵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第二次是在有人揭发他偷书之时,“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表明了他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内心羞愧,偶尔“窃书”;第三次写是在有人问他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之时,“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表明他内心的失望和悲凉,显示了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第四次是他被丁举人打断腿之后,“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当掌柜作出取笑时,他又露出“恳求”的眼色——至此,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就大体完成了。作者在文中先后四次描写孔乙己的脸的——由“青白”而“涨红”,再到“灰色”而最后“黑瘦”,这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形象描写,一个迂腐麻木而又令人同情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直观生动地显现在读者眼前。这一人物形象分析可算娓娓道来,水到渠成。
三、从言行举止入手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动画;人物形象;塑造
成功的人物是一部动画片最重要的标志,动画编剧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同时塑造好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动漫艺术根本的任务。动画片剧本的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比起其他种类的剧本来,动画片剧本中的塑造人物对影片的影响更加关键,动画形象树立起来了,被观众认可了,创作者就取得最大的成功。尤其是对于商业动画片的产业化,动画人物就是动画片的最好商标,如果说故事情节很难转化为其他产品,那么由动画人物衍生出的各类产品,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了。动画片人物的塑造在动画剧本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观众来说,看完一部动画片,往往留在脑海中的是那些充满生命力、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是动画剧作整个创作工作的核心,如何塑造出性格鲜明、生动的动画人物形象,是动画剧作者应该研究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动画人物要有鲜明的形象。
动画人物中的主角是戏剧矛盾的中心。笛斯尼总结过自己的创作经历,他认为:动画片需要一个强烈而有吸引力的中心角色。通常可以通过动画片的名字来安排,使这个特定人物的命运线索和故事的起承转合融为一体,影片的笔墨更为集中,人物形象更能够鲜明地突显出来。所以在构思动画剧本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明确,哪个人物是你要着力表现的,那么主要的戏剧矛盾、情绪氛围,都要围绕着这个人物展开。因此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主次分明。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主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中突出重点人物,重要人物出现在剧情中的时间,肯定会远远多余其他人物。
第二、矛盾突出。在戏剧矛盾的旋涡中,重要人物是否始终是推动剧情最为主要、最有力的那股力量。矛盾因他而起,因他而发展变大,最终因他而解决。
二、动画人物要有突出的性格
观察那些动画片的观众,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观众对于动画人物的喜爱,一方面是对其独特的形象感到新鲜和有趣。而另一方面,则是把动画人物真的当成“人”,有了感情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小观众,非常喜欢模仿动画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很多观众都能描述出某个动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习惯动作,甚至模仿动画人物说话的语气。
那些生动的动画人物对于观众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影像,而是高度浓缩了人情、人性,以简洁的笔调勾勒出人生百态。通过浓缩、精炼、夸张,这些动画人物身上既有了人性,但又比真人更戏剧化,更富于幻想,显得亲切又个性鲜明仅仅是有趣的外形并不一定可以构建一个好的角色设计,关键在于它的性格。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角色的性格可以通过漫画和动画的形式来显示的。你的角色性格并不需要特别和蔼可亲,但必须要有趣。
在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其性格已可以简单的引入自己和周围认识的人的性格,等自己创作能力成熟之后就可以试着根据剧情需要再分配人物的性格。但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观众的观点来解析这动画的角色性格。
第一、要让多数人的性格都很简单。如:莽撞勇猛、纯洁幼稚、软弱犹豫、纯正邪恶、娘娘腔等等,让每个人都能用一两个关键词来描述。不要试图塑造所有人的完善人格。
第二、主角性格的确立。要建立一条发展线,而不是从头到尾一样。要设计一个过程,并在其中有标志性事件来影响。
第三、根据主角性格,来设计周围人的性格。如,主人公是热血傻瓜,那么要有个智慧型或坚忍型的朋友,有个要照顾的纯洁对象,有个要崇拜的精神导师,有个完全敌对的强大敌人,有个亦友亦敌的神秘人,等等。这要结合故事线,如果认为故事里的人物缺少或过多,可做大的修改。
第四、根据大众的喜好,要安排以下分工。要有些人负责耍酷,有些人负责决定团队方向,有些人负责耍宝,有些人负责被人痛恨(一般都是自己阵营内容易误事的那些人),有些人负责展现美好一面然后死掉等。
动画人物的独特性格:类型化的性格和天真的孩子气。类型化人物有两方面的特征:首先,人物的个性特征明显,我们往往可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人物性格,观众易于把握。其次,比起现实重点人物,类型化人物的性格经过了提炼和夸张,并用生动的细节加以充实,使其更为鲜明。
三、动画人物要有超常“神力”
此处所说的“神力”,指的是赋予动画人物的想象元素,正如迪斯尼所说的:“幻想和夸张”正是动画要义之一,而剧本的主人公,动画人物更是要体现这种特点。它是人物的动画特征的含义和作用(风向标)先进行人物设定、故事梗概构思等工作。包含个性、背景,而动画人物也要“有动画特征”,人物的动画特征和他的性格特征是相辅相成的,动画特征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身上充满想象力的“超能力”,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塑造得更生动,鲜明。
首先,是影片的整体创意要有想象力,足以营造一个新鲜的幻想世界吸引观众。过了夸张和幻想,动画片中的人物个性更鲜明独特,没有了现实逻辑的拘束,作者可以海阔天空地去想像,创造人物最为鲜明的“特点”,你会看到,动画人物常常掌握许多常人不及的“神力”。这样的精心设计,动画人物比一般人物形象在剧情里更容易突显现出来,留在观众的记忆中。
其次,赋予人物动画特征,即某种超现实的神力。给人物身上设计动画特征,要选择那些独特的,更重要的。会对剧情产生作用的,能为你的故事提供“动力”的特征来作为重点。
四、结语
一部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没有感情元素的加入,是无法感染观众的。从动画角色的资体特征、表演、对白设计、细节上的雕琢等等,都是需要带着感情去设计的。只有投入感情,所设计出来的趣味,才会让观众醉于其中。所以,我们通过动画形象所传递的,应该是一种温度,这个温度来自于真诚的感情流露。而动画片的情感创作是每一个创作者与角色同喜同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15册第4课
《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屯昌县南吕镇南吕中学 王昌亮
教材分析:
人物一直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对象。他们把自己内心对人物的理解,用细腻或者粗犷或者写实或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出来,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特征与个性,让看画的人一眼就能辨识与了解画中的人。本课就是从欣赏不同的人物形象开始,然后分析他们的相貌特点;再从简单的人物的脸形五官的比例关系着手,结合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的变化,成功的把握再现一个人的基本特征。
本课教材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像的赏析,帮助同学们对人头的一些基本比列进行了解。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对造型表现有一定的基础。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把握住脸型及头部的比例变化。加上他们自己的表情变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为什么画家能表现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2.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比例。
3.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增强同学们对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头像的脸型、五官及表情变化对头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和了解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2.通过学习能表现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A4纸 自画像 学生画像
学具准备:直尺、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猜看,我是谁??
请欣赏画家们画的人物形象及老师画的自画像。
问:为什么这些画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谁呢?同学们是看哪里来加以判断的呢?
小结:是通过人的脸的特征来判断的。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进行人物绘画时,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不一样,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让我们一起观察图片上人物的脸型特征。(学生头像图片)
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一样吗?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分析学生脸型
欣赏《小女孩》《藏族女孩》的脸型的把握。
教师示范脸型
(二)、五官比例、位置
师问:画一张头像除了画脸型还有什么呢?(五官)
提问:画家是怎样做到五官协调的呢?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
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 “发际”到“眉弓”的距离叫做 “上停”;
② “眉弓”到“鼻底”的距离叫做 “中停”;
③ “鼻底”到“下颏”的距离叫做 “下停”;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眼睛是在哪一停?(讲这部分时应该结合同学们自己的面部进行教学,叫同学们用尺子相互的量一下对方的三停)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都是一只眼睛的宽度。(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着多媒体图片上五眼的关系;同时叫同学们相互的测量一下对方的五官,并找到正确的比例。)
师问:通过测量同学们得出什么结果?
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这是因为,“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基本判断。
欣赏五官图片。
教师示范五官。
欣赏作品并分析他的“三停五眼”。
小结:“三停五眼”不是一层不变的,是根据表情的变化,头部姿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想一想:我们的五官是不是一直不变的?那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变化呢?
n 心理活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n 欣赏表情帝杨迪先生的表情变化
n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现不同的表情
n 展现不同表情的作品
总结,人的表情、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是由人的五官变化和头部姿态的变化而出现的。
(四)、作画步骤:
1.画出脸型的大体轮廓和位置。
2.画出发型的大致特点。
3.整个形确定之后,开始进行五官特征的描绘。
4.细致描绘,调整完成。
三、动动手
选择你喜欢的表现形式描绘你的同桌,或者屏幕上四位同学,力争通过脸型、发式、五官、表情表现出Ta的形象特征。
四、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总结 :正确把握好五官的特征和比例是成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的关键,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五、课后延伸
一、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往往通过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以简练的笔法、凝炼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形象的呢?通过分析可知全诗通过外貌描写――蓬头,动作描写――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通过动作描写――遥招手,心理描写――怕等把小孩的聪明(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2.抓住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侧面描写
例如: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阅读后,我们发现作者通过靠近外城、野径入桑麻、种等环境描写刻画了一个高雅的隐士形象;通过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的邻人回答从侧面塑造了一个不以尘事为念的世外高人形象。所以,陆鸿渐其实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士。
3.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在鉴赏古诗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而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发生变化。其中以李煜、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如果我们在古诗鉴赏中没有注意这些,容易使理解片面化、肤浅化。例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呢?要解开这些疑问,我们必须知道诗歌的创作背景: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遭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由此,我们可知本诗塑造了一位孤独、怀才不遇的传统士大夫形象。
在古诗鉴赏中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方法,能够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人物形象。但是这只是一种解题的思路,在实际解题中,仅仅知道鉴赏的思路还不够,还需要学会如何用语言进行概括。
二、概括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概括人物的总体特征
人物形象的概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象的类别定位,二是形象的特点描述。即诗歌写出或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特点)的什么(类别)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人物类型有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难舍难分、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等。我们该如何概括呢?请看以下示例: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通过后两句我们可知:形象的类别是一个游子形象,形象的特点是孤独无依、望月思归。
2.结合表达技巧等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或蕴含的情感
例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步骤一,概括人物的总体特征(形象+特点):本诗刻画了一个在佳节之夜,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步骤二,具体分析(诗句+表达技巧):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自己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步骤三,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或蕴含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形象设计在艺术学中又叫形象塑造,从大的艺术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项二维平面设计和多维立体设计的综合艺术,主要是来研究人物的外形和造型的视觉传递效果,所以又被称为是人物整体造型设计。通过对人物的年龄、职业、肤色、体形和言谈举止来进行适合人物特点的形象设计,同时又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中国影视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国外的影响,所以导演和制片人对于电影的制作也开始向多维度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电影作品开始由原先的只重视故事情节向故事和画面视觉效果并举转变。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旗袍吸引了国外女性观众的眼球,成为国际时尚舞台的主打品牌。在电影中,张曼玉穿着样式不同的20多套旗袍亮相,妆容风雅,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女性的神韵和魅力。
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都会有几个个性特征极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不同的影视人物特征就是其角色特点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影视拍摄前根据角色特点对剧中人物的角色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包括服装在内的形象构成基本要素进行艺术化的塑造,影视人物的形象特征就更加丰满了。张纪中新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提名,在电视剧中,周迅的造型设计就和当年翁美玲扮演的飒爽英姿的黄蓉有着很大的区别,张纪中以金庸对黄蓉的描写为依据,在为演员进行造型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演员自身的特点,设计师叶锦添为了在造型上突出周迅精灵古怪的性格特点,配给她一身淡雅清素的装束,再加上合适的服装款式和色彩基调,周迅扮演的精灵古怪的黄蓉形象顿时跃然屏幕之上,人物的造型看上去也变得更加时尚化和年轻化,这就满足了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影视的设计师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把握人物的角色和装束,不同时期的言谈举止和服装都要符合特定的场景,在符合场景需要的基础之上,对影视的服装进行时尚化的改进。
二、色彩设计对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在很久以前,人们对于色彩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使用,色彩不仅可以给人传递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包含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因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设计中对于色彩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强化事物的感染力和艺术表达力。在《影片的美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色彩运用在影视画面上就好像运用到画布上,不仅可以突出事物的外观,同时还可以传递事物的属性,色彩对于影视人物的心理暗示有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就是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和特征进行理解的把握的一种重要途径。”在电影《英雄》中,正是因为影视人物纯粹而又浓重的服装色彩才让观众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残剑(梁朝伟饰)和飞雪(张曼玉饰)两个人第一次偶遇的时候都是身着一袭浅绿色的长衫,一直到电影的最后,两个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之后,在沙漠自杀的时候都是身穿白色的棉布长衣,这些都对两个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纯真爱情进行了无言的诠释,色彩恰到好处的拿捏也为这段爱情增添了一丝丝忧伤。
电影BlackSwam主要是以黑色、白色、灰色和粉色为主基调,对电影女主角妮娜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进行了深刻的阐释。粉色暗示着电影女主角妮娜是一位有着美好梦想的芭蕾孩,紧接着频频出现了灰色的妮娜,在排练的时候,演出的服装也从白色变成了灰色,在进行第一次公开表演的前夜,妮娜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整个人几乎都要崩溃掉了,黑色开始伴随着黑天鹅的气息悄然而至;在进行舞台公开表演的时候,妮娜化身为一个黑色的天鹅,急促的音乐节拍和满眼的黑色让妮娜感觉到彷徨失措,孤立无助,黑色将此刻妮娜的形象进行了鲜明的烘托和刻画,全身雪白的妮娜带着黑天鹅的神伤一同回归到了纯净自然雪白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涅槃重生的一种“天鹅之死”。电影BlackSwam的导演主要通过对服装色彩变化的把握和背景音乐的转换将影视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电影中的形象色彩设计和其他的色彩设计一样,都融合进了情感和叙事功能,不同色彩的使用可以让观众产生不同的色彩反应和情感心理,可以让观众联想起和自己生活中相关的所有事情。
在色彩艺术视觉中,观众对于色彩的冷暖视觉最为敏感,其中红色、黄色和橙色可以让观众联想到灼热和阳光,属于暖色调,可以刺激神经,让人变得更加兴奋;青色、蓝色和紫色可以让观众联想到夜空和冰雪,属于冷色调,会让观众感觉到一种宁静。比如在电影《十面埋伏》中,当小妹(章子怡饰)和金捕头(金城武饰)分别的时候,观众看到的是火红的枫叶林,火红的颜色说明了两个分别的人内心此时按捺不住的激动,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情绪高涨,当金捕头回来看到小妹已经倒在地上的血泊中的时候,观众可以看到此时的背景已经是一片皑皑白雪,两个相爱的人从此要天各一方了,内心是无比的伤感和沉痛,漫天的冰雪暗示了金捕头此刻绝望、麻木不仁的心情。电影人物形象色彩设计是以色彩美学为基础的一个创作过程,从不同人种体肤的颜色来看,对于不同肤色和不同灯光下色彩的运用是人物形象色彩设计和影视形象美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初,个人色彩理论开始兴起,素有美术“圣地”的包豪斯学校的伊顿教授进行了全面的色彩分析以后,个人色彩理论的概念开始被广泛运用。个人色彩理论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人的肤色呈现出一种健康的状态,根据不同个体的肤色、眼睛和头发的颜色进行服装颜色的搭配和设计,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影视人物的个人形象特征。对于电影人物形象的色彩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色彩的绚烂,更应该在充分理解剧本剧情的前提下进行色彩的选择和设计,这样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特征的塑造。比如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主要是讲述了发生在皇宫内部的事情,所以整部影片都选择黄色作为电影的主色调,身份最尊贵的人物也都是身着黄色的服装,和其他几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电影主角的形象更加突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