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教学策略 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的语文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在掌握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应该进入了知识的内化生成和发展创新的学习阶段。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因基础薄弱,往往对语文产生一种难言之痛。高考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提高语文成绩,难于上青天。不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颇有一定的成效。

一、务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注重板块,以一点带全面

高考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抓分”,为了高考能抓住分,就要狠抓基础知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学生是否优秀,要在细微之处见分晓。基础正是细微之处,只要抓牢基础就可以拿高分。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老师总结出一些高中学生应该基本掌握的字音和字形,并印发给学生,然后不定期考查其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时间长了,学生再做选择题的前两道题时,自信心就明显增强了,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

实际上,适应高考新题型与狠抓基础并不矛盾,很多高考新题型实际上并不“新”,比如高考中新增加的“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练习的题型,它不过是从选择题演化成了主观题而已。因此,我仍然沿袭了以前的讲课方式,对文言文,我仍然特别注重文言文句式的特点以及词性、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老知识点做认真讲解;对古诗鉴赏,我也是仍然特别注重对诗人的写作风格、诗词背景、描写方法等做分门别类的讲授。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冲击并不是很大。

老师要注重板块教学,以一点带全面。比如古诗鉴赏这一板块,我计划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五个板块给学生复习。每个板块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答题方法、基本术语,这一板块训练好了,对现代散文这一板块,语言运用里的修辞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注重情感,培养学习兴趣;设置障碍,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一直在学生的心目中处于弱势地位,有的学生从来都不重视语文学科,有的认为学与不学是一样的,感觉似乎下了一番苦功夫,好像成绩上也没有明显的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开始逐渐减少,再加上高三的时间紧张,各科的练习如排山倒海般压在学生身上,因此,许多学生就开始逐步放弃语文学科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占领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对厌倦语文学科的学生先进行思想疏导,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科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他们明白语文学科也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学科。让学生坚信经过高三一年的强化训练,他们一定能在知识储备、阅读水平、解题技巧以及写作文采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飞跃。而且,语文学科是高考第一科,成绩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到以后的考试情绪,千万忽视不得。学生是明白事理的,只要我们耐心地为他们讲清道理,一般来说,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劝解的。第二步,老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语文课不能让学生做数理化。如果这个阵地都不能占领,要指望学生课后在学语文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占领我们的阵地。

三、注重交流,搜集高考信息;适应形势,探索教学途径

高三开学前,笔者认真学习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尽量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积极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学的灵魂,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高我们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素质。本人特别注重高考动向,搜集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因为我深知:教学实际上就是一场战争,谁的信息灵,谁就掌握了先机,谁也就有了获胜的把握。准确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少浪费许多学生宝贵的时间。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谁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赢得了更多的有效复习时间,谁就抢得了主动,占得了先机。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逐步摆脱了“粉尘漫天飞,黑板到处挂”的教学模式。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还会使学生的兴趣点更加集中,识记只是更加牢固。就语文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摆脱单纯靠声音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增加了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注重试卷分析,梳理知识要点;规范时间,营造考试氛围

高三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考试频繁。我们绝不应轻视任何一次考试,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课堂测试,我们都会根据题量的大小以及题目的难易为同学们规定考试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紧张的考试氛围,以期与高考合拍,让学生们经常感受这种限时的紧张的考试气氛,一是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好的应试心理状态;另外一个目的也是让学生们注意掌握自己的解题速度,避免因题量稍大而答不完的现象出现。

每一次检测、考试结束以后,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哪些问题是学生掌握得最为薄弱的。同时,这些薄弱的环节也为我们确定了以后的教学方向,最主要的是,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避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要点,甩开这些“包袱”以后,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教学中的针对性就会更强,经过反复几次的“甩包袱”的过程以后,最终会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改革教学浪潮的推动下,高三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他们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形成“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的良性循环,定能够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观,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张孔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4.

[3]董梅.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中学语文(下旬),2008,(05).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考语文复习 有效性 复习方案

1.引言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仍旧是考查基础知识。对于高考之前的语文复习,师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有效引导”中使学生达到“有效掌握”的程度。语文虽是主修科目,但与数、英、理化科目相比,却被“弃”为边缘学科。因此,对于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如何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

2.教师是语文复习的“指挥棒”

备考阶段,由于科目众多,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处于盲目复习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最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复习思路。

2.1把握考点

教师必须对最近五年之内的《语文考试大纲》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授课内容做出合理安排。高三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阅读。针对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安排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对文章客观内容的把握和在把握客观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主旨情境的理解。古文阅读板块则是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2)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词语的读音、汉字使用的规范、成语使用、语句衔接、仿写、病句改写等。(3)作文。包括各类体裁的写作。

针对《教学大纲》做出的大体分类下还可做更系统的划分。例如,在古诗阅读理解中,可按古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怨妇诗、宫廷诗、山水田园诗,等等。每一类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又可做更详细的区分。为使学生的语文复习能够卓有成效,教师要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前就对这些考点内容的分类、把握做足充分准备,并对照当年考试大纲对之前所做准备进行修正。把握教学内容、掌握考试重点,教师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复习思路引导

高三语文备考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巩固,而第三阶段则是在巩固基础上的提高。

2.2.1夯实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语文课本的“地毯式”、“不留死角式”的复习。高考考的是基础知识,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需要使学生对其有明确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回归根本。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督促学生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师可利用早辅或晚辅的时间对背诵和默写的效果进行检查。除背诵、默写外教师也要根据考试内容做针对性训练,比如对字词读音、字词使用是否规范的训练等,可从课本中选取。这种方式也可促使学生重视课本。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教师的角色严格敦促和检查,同时也要适当引导。

2.2.2巩固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的。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基础是通过大量练习夯实的话,这一阶段教师则主要通过选取典型易错试题做针对性考查,并对考查内容做精细讲解。例如,对于选择病句的试题,教师应该对该种题型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每一类病句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有清楚的认识。

2.2.3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真题是用来备考的最好资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考试的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对真题试卷做详细讲解。一个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能从试题出发了解出题者的出题目的,并在讲解试卷时结合《考试大纲》为学生做充分解析。

以上三个阶段,是笔者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总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无联系的,恰恰相反,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阶段在突出复习重点倾向时,也要做到平衡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复习中平衡掌握知识。

2.3提高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总复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训练,要使学生对语文复习保持旺盛精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每节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讲一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学生是语文复习的“行军者”

每一个进入备考阶段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焦虑,笔者认为化解这种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习。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做到对每一考点心中有数,这种来自知识的焦虑就会减少。在备考阶段中,教师是复习的指挥棒,在课堂中要按照教师的引领,在课下要按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这套方案应与自己老师的复习策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同为夯实基础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达到教师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补足自己认为有待完善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早已背过,而在字词读音上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可以在背诵上分配较少一点时间,而在自己薄弱的部分做大量练习。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要做到抓好重点,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与要求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除此之外,还要有计划性,对所复习内容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复习计划。

3.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1)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要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同时要做到不丢弃课本。(2)时常回顾总结。学生要为自己准备一本回顾总结的笔记本,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进行回顾总结,目的是检测复习中存在的漏洞。(3)每天定时做模拟题。此时做题时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要使语文复习备考达到师生要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必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妍.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5),10.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复习 目标意识 训练意识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陡然发现复习工作千头万绪,讲义和试卷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技巧、规律和方法总结了一大堆,但是学生水平还是那样。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并不高涨,课堂成效也不显著。正如一位资深老师所说,高三的语文课,学生刻苦,教师辛苦,过程痛苦。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讲义和试卷的处理,删繁就简,不面面俱到,显得从容不迫;而且他们所教的学生,能力和成绩不但没有落下,反而相对突出。仔细推究其中原因,发现他们注重到了两个意识: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

笔者也认为,合理地强化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高三语文复习,只有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使复习过程有的放矢,教学思路明白透彻,活动安排环环相扣。高三语文复习,科学、合理地强化训练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夯实基础,提高自身能力,避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头重脚轻”的局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创新了课程模式,表述严谨,框架清晰。新的课标,迎合时代需求,尝试了全新的课程目标设计思路,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安排课程的目标设置。在建立这一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接受理论和结构主义等现论的合理因素,使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高三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

然而,笔者在观摩一些高三语文复习示范课时,发现高三语文复习的教学目标有“泛化”之嫌。有一位老师在一节“现代文阅读之散文”的专题课,也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了六个教学目标,并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投影出来。试问,区区一节课真的能达成这么多的目标吗?不管这节课上得究竟怎样,教学目标设置是失败的。

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之外,还必须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因为《课程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而《考试说明》解决的是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择人才,是衔接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考试,必然要在难度、区分度上与达标考试有所区别。《考试说明》正是根据高考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规定了语文高考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目标。这些就是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目标应具有合理的目标意识。一是目标要有明确性。制定目标时,常见的毛病是目标过多、过滥,表述模棱两可,降低了目标的明确性,由此形成的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明确的目标是复习的“抓手”,每一轮复习,每一个专题,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既使语文课堂内容集中、明确,也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是目标要有计划性。高三复习头绪繁多,试卷海量。若没有计划意识,语文复习势必乱成一团,收效甚微。而高三语文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需要至少三轮的复习过程,第一轮是专题复习,按照高考各个考点分项复习,第二轮是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重点训练,第三轮是综合练习,真题演练。平时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按照计划来制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进行落实。计划清晰明了,复习才能从容不迫。

三是目标要有可行性。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不同层次的班级要区别对待,目标既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能过少或过多。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低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和骄傲的心理;过多容易使教学内容分散,过少则容易减缓课堂节奏、减少教学内容。切实可行的目标,就是一堂课要集中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力争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

二、强化教学内容的训练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的课程性质有如下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该获得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训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经了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过程,新课标新教材都把眼光盯在能力上,高考命题也具有不断向能力点转化的特点。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接受大量训练,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并提升语文能力。众所周知,语文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主张,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强化教学中的训练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训练意识必须得以加强。尤其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学要取得成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训练意识。

训练要有针对性。一是训练内容要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项能力要求,不率性而为。二是训练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薄弱部分出发,教师制定教学和训练的具体内容,努力做到查漏补缺,稳步推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训练情况快速反馈,教师要及时跟进、矫正。训练围绕学生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体验与过程的实践,师生才可寻找更有效的解决之道。三是训练要针对复习的重、难点,并考虑复习过程的阶段性,来安排教学,力争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训练要有系统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语文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和考查是系统的,语文复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也一定要系统、全面。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将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分为四大板块: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每个板块还可以再系统地分成相应的内容。系统论中有着“有序即有效”的论断,我们对知识与能力结构归纳得越是有系统,有条理,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其操作性就越强。把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后,我们就可按照计划对此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由小到大,沿着知识点——专项——综合的逻辑顺序,使高三复习有条不紊地展开。

训练要有连续性。语文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步登天,从无到有,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靠的不是天赋,而是逐步的体验、感悟,以及平时刻苦的训练。在高三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操作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知识和能力的内在相关联系,持续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发展自我,以让其学会总结学习经验,归纳做题的方法、策略,即要强调“得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意识到,学生的认知积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连续多次、反复的训练,才能真正帮助其提高能力,所以,更要强调“演练”。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语文试卷由常州一中和__中学共同命题,总体难度较大,成绩弱的学生不会,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会,这样的试卷区分度不高。这样的试卷对优秀学生来说并无优势,以至于他们学校高分人数很少,在语言运用题、文言文翻译、诗歌欣赏以及名句默写几大题上十分严重。学生答题不规范,十分严重。周主任认为,试卷难有难的好处,教学上既要关注难题又不能忽视基础,让学生有做难题的心理准备。

__中学用的资料主要是《核按钮》,这一点跟我们一样,除了《核按钮》外,他们每周有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用和把关都是由钱校长一人负责,__中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写作将无话可说,阅读资料涉及的内容广泛,体裁不一,阅读同时也给予指导。

__中学高三从今年9月1日起(他们暑假为补课),开始复习,他们的语文并没有依照常规的按考点复习,而是从文言文阅读开始,一直到上次联考才复习结束,历时近4个月,其间顺带着将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有计划的复习一遍,至于他们是如何将教材顺带复习,周主任讲的并不清楚。联考结束后,他们开始复习诗歌欣赏,计划今年寒假前结束,一个多月时间,明年3月底4月初结束现代文阅读,同时结束第一轮复习,考点中的基础知识运用,他们打算在第二轮中再复习。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势必要求课堂高效,__中学对高效课堂的要求也很高,每节课抓重点环节,以学生为本,有比较具体的考评机制(如何考评,他们语焉不详),课前、课后都有要求(具体如何做,周主任闪烁其词)。

关于作文教学,周主任说,__中学比较侧重于记叙文的写作,作为优秀的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突显出来,写记叙文不失为得高分的捷径,现在高考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写议论文,这类文章特别容易成为 “大路货”,中等学生,语文素养又不高的,可以做议论文训练,而优秀学生,或者是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一定让他们写记叙文,写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文章有个性,容易得高分。

从与周主任交流来看,__中学语文的高分不是凭空得来的,他们抓重点,什么是重点?是课堂的高效,是课前课后的精细,是对高考的细致研究。

1.在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今年考试说明语文有5点变化,要把它研究透,多于外校、教研室联系,了解考试信息,确保在信息上不闭塞。

2.以后我们的复习要更加的精细,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认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衔接工作,每周周练确保网上统一阅卷,研究数据,很好的使用数据,指导我们下一步复习。

3.不折不扣继续推进高效课堂,将高效课堂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最主要阵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体教学;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79-02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若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比喻为一首乐曲的话,如何让音色、音调、旋律达成和谐是谱曲人或演奏者的追求,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笔者关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系统而又有阶段特色地统一起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一、高一是起步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为高二高三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1.培养兴趣。高一的学生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所接触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与初中课本有很大的不同,往往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与初中老师大相径庭。这些因素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新鲜感,好奇感。那么高一的语文教学就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一语文主要完成必修1——必修4的学习。教师要通过教授课本中精选的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等语文的精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此外,高一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参与这些活动也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反,高二高三的学生在面临小高考、高考两重考试的时候,活动参加的就相应的少了。所以,在高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会为接下来高二高三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高一,其可雕琢性很高。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诸如朗读的习惯,要做到有声朗读、有心朗读、有益朗读;写作的习惯,要做到工整书写、坚持练笔;有效预习等。其他诸如查工具书、记课堂笔记、及时积累纠错等习惯一定要从高一开始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在高二特别是高三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夯实知识基础。这里指的知识大部分是贴近高考的知识,比如字音、成语、默写、文言知识等。这些知识很多是靠记忆朗读培养语感而掌握的。高一阶段学生可利用早读等时间大声的读,加之老师配以相应的题目巩固练习记忆,高一一年下来,等同于高三一轮复习了。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每天利用晚读让学生“消化”25个字音、10个成语、5个名句,有时会读文言实词2个。第二天上课会对头天晚上学生读的知识进行抽测。目前3轮下来学生对常用字音、成语默写掌握得较好。

二、高二是过渡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

1.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对学起来压力并不大的语文也有着较高的兴趣。学生到高二之后因为文理的选择将重新走进一个新的班级,也许接受一个新的语文老师的教诲。加之文理已经明确,学生对语文也不会像高一那样的重视。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语文老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一定要把学生在高一学习语文时培养的良好习惯保持住。

2.注重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高二语文教学主要完成必修5和一些选修课本内容等。这些课本的选编大部分属于板块性质,而高考专题复习也采取的是板块模式。所以在某一阶段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讲解《史记》其实就可以分类讲如何理解文言实词、如何断句、如何理解文意等等。在其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练习高考真题来有效奠基。

三、高三是巩固回归提升

经过高一的积淀、高二的接轨,高三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更高的解题技巧。

1.巩固。巩固的往往是高一高二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笔者所带的几届学生,到高三后往往有一本厚厚的属于自己的摘抄本,纠错本。特别是那些易错的知识,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成为学生主要复习的内容。巩固的是高一、高二阶段积累的基础知识。经过两年的反复积累消化,大部分学生对高考语文涉及到的字音、成语、名句默写等记忆类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2.回归。高三语文复习最大的特点是题海战术,这是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不具备的。但是高三语文复习还应充分开发利用高一、高二的课本。实践证明“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高考复习的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涉及面没有教材更全面,深浅度的把握不比教材更适中。特别是文言文和现代文板块。其实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源于课内,因此高三文言文复习第一轮往往是将五本必修课本的文言知识系统梳理。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语文 复习

一、高中语文的特点

1、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

2、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3、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4、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高中语文复习遵循的原则

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六条原则:

1、依纲原则。

《考试说明》是语文高考的大纲,它所规定的37项能力要求就是高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复习中,应时时牢记。

2、联系、比较性原则。

在复习中多联系多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上挂下联,拓展延伸。如:李白与杜甫,苏轼、辛弃疾与柳永、李清照诗词风格的比较;鲁迅杂文与小说的比较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性原则。

复习中既要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又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这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关键。要加强学生做题思路的指导,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5、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6、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三、高中语文的复习策略

1、紧扣教材,精读深思

高考命题是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的。去年高考语文四道大题,无一不是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因此,复习时切忌猜题押题,必须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做别精读深思。

精读,就是要透过课文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用字、词、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阅读时,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进而开拓思路。对精彩的范文,应多读几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结构层次;第三遍体会哪些字、词、句用得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精读还须深思,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吸收语言精华,学到写作技巧。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听字音、辨字形、明词义、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现手法。例如: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课文运用词语的精当;反复吟诵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领会;对全篇文章,要把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起来思考,从中探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律。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7篇

一、强内功――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要求的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字词音义,还包括其他知识储备,如病句的常见类型,诗歌鉴赏的常见术语,句式常识,优美语句,等等。然而“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是最容易忽视的、最枯燥无味的、心中最没底的,真可谓:“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方,考试考完无底,只有哀叹一片。”那么,我们该怎样走出困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练就超强的内功,在高考前夯实基础知识,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大厦呢?

(一)一日三餐,餐餐必备。

有道是“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良不是天资高,而是辛勤学”。语文基础知识需要记忆,要“涓涓细流”、“细水长流”,切忌热一阵冷一阵,遇到困难和挫折要矢志不移,忌一曝十寒。积累应体现在“打基础,不断线:与知识,天天见”。这正如吃饭,一日三餐,餐餐都要吃,不可饱一顿饿一顿,否则很容易营养不良,胃肠不适。根据科学研究成果,一个人早晨起床后和就寝之前是巩固基础知识的最佳时间。因此我们要求学生除了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积极梳理知识、抓重点、攻难点、温故知新、重视典型例题、掌握解题规律、查漏补缺之外,还要自觉做一些积累工作。如每天早晨多读、多想、多记,积累五个字的音形义,做到辨清字音、认清字形、分清字义;积累三个自己不太熟悉的成语,明白它们的典故来源、确切含义、感彩;积累一句名言,做到知其意、晓其理、不误写、会运用。晚上睡前回顾当日所学知识,多练、多总结,把当天所学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过一遍,看主要“情节”发展如何,是否能达到“”。这样,通过“早晨识记―白天上课―晚上回忆”的多轮巩固,长期坚持,语文基础自然会日益深厚,应付高考必定是游刃有余。

(二)抓住要点,分门别类。

可以这么说,语文知识,需要花最多气力来解决难点、易混点的,较多地表现在基础知识部分,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搜集和整理这方面的材料,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掌握重点,分辨易混点。比如近义词的辨析,易混词语数量众多,差别各异,机械孤立地记忆这些词语,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效果不佳。相似词语辨析的难点在于其词义相似,用法易混,但如果我们能把易混词语放在一定语境中,抓住易混词语的易混点,找出其共性,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整理,透过熟记其典型例句或搭配,进行理解记忆,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面优化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基础知识的快乐。

1.手脑并用,实践出真知。语文的复习,有很多学生习惯于跟老师对答案,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更是懒得翻字典词典,只坐等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在讲解训练题时,注重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完成,才开始讲;学生一定要进行钻研,上课时能讲出答题理由,才认可他完成了作业。我们要求学生要珍惜课堂上每一分钟的实践机会,要勇于表现自己,从中得到锻炼与提高。我们提倡“三皮”精神,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地去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那种怕出错,羞于开口,或者把课堂实践当做自由活动而敷衍了事的学生,是复习不好基础知识的。

2.顺应规律,穿插除枯燥。有些学生埋怨自己脑子笨,字形记不住,名句背不熟。我们就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在保证每一个知识点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巧妙地把基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训练穿行,适时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又及时巩固已经复习的基础知识。

3.激活课堂,兴趣引路忙。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主阵地,理想的成绩就产生于每天的每一节课之中,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语言、动作及表情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应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力戒板着面孔教训人、拎着试卷呵斥人、看着分数嘲笑人。我们力求把死知识教活,结合所讲知识或穿插相关故事,或阐发奇思妙想,或组织游戏竞赛,尽量改变“听讲座、做练习、对答案”的固定模式,让学生的双手忙起来,脑子动起来,情绪涨起来,信心树起来。我们就要像一个厨师,把饭煮好后,再用尽心思为学生们张罗一桌子好菜,总想着要色、香、味俱全,使学生们一见就食欲大增,狼吞虎咽。

二、打套路――熟悉基本技能

所谓套路,就是要深入分析高考真题的答案,解析其思维轨迹,明确其组成要件。这点在主观题上尤显重要。

如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几个方面,除了平时阅读诗歌应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含义,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体会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解题时要按照读―理―审―写四个步骤准确作答外,还要掌握答题思路及要领:读懂原诗―审清题意―突出要点―阐释具体―语句通顺―篇幅适中―标点规范―卷面整洁。更要形成答案的套路,如赏词题一般按照释词义―摹意境―说效果来组织答案,艺术手法题一般按照定手法―摹意境―说效果来组织答案。

再如文学作品阅读的套路首先是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然后具体组织答案时的赏句题的套路是定手法―摹意境―说效果,思路题的套路是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句段作用题的套路是形式(结构)―内容(形象、情感、主旨)。

三、勤实战――积累应试经验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第8篇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一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知已”,才能“不惑”

有人光说语文提高不易。问及其困难点,则说不清,以作文为甚。有的同学至今还不清楚六至八年级写了多少篇作文,命题作文几篇,半命题几篇;写人记事的几篇;写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类型又有几篇,有老师评语的,没有老师评语的几篇;最得意的作文有几篇;写作中最发怵的是什么,也许不少的同学知之不多,或知之甚少。

连自己作文的“家底”都不清楚,写起作文怎能不惑呢?最近,学生把那些“高束焉、庋藏焉”的作文找出来,根据上述的要求,再看一遍也许有所感悟。同学们需要利用现在时间“亡羊补牢”,不要让作文拖语文的后腿。因此,“知己”方能“不惑”。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作文“充电”时方好

进入初三后,学生要摆脱"读画面”(看电视)羁绊,改为读文字,有条件的话读点名著。也许有人认为“远水救不了近火”,那就读点身边的报刊杂志,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作文的高下,立意是关键,立意并不是“穿靴戴帽”硬套上的,而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人说:“文章是语言的艺术。”然而,有的同学作文语言淡而无味,影响了表达。同学们不妨采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如可以记诵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的开头结尾,以及让人眼睛一亮的片断描写和含有哲理的句子等。中考作文卷阅老师对那些语言流畅,表达方式恰当,有一二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句子,很重视,可以作为采分点。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要识“庐山真面目”——“寻宝”

有立意,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炊”。有人叹苦经,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无材可选。其实美好的校园生活绝非是“ABC、XYZ”,也是虎虎有生气的,《黑板上的记忆》就会折射出许多亮点。此外,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交朋结友等,每个同学也不是在真空中生活,有不少的“宝藏”,待你发掘。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磨刀不误砍柴功

现在是新初三学生“磨刀”的时期。怎样的选材算充实,怎样的选材为空洞,同学们要趁早弄个水落石出。

一般来说,组材的方式,一种为重点记叙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来论述文章的中心,这叫单一式;还有一种方式,为选取二三件事,多角度,多侧面地说明题意,这种选材方式,称并列组合式。运用这两种方式,要有清晰的头脑,单一式的组材方式只要把一件选材独特有新意的材料选好,然后具体生动地落笔成文。而运用并列组合式,要注意几件事件之间的联系,文章的重点不在于事情的本身,而在于这几件事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这类文章容易出新意,写出思想感悟。因此,同样一道题目,你可以“一题两写”。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要“逼迫”自己作文“热身”

俗话说:“光说不练嘴把戏”。同样,作文也是写出来的。多读、多思、多写是三位一体的,写是学语文的体现。有的同学苦于“热身”找不到好题,激发不起写作欲望,因此,“热身”作文不是随意“涂鸭”,草草了事,“热身”是动真格的。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二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

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