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信息化建设

城市信息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当前,适于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集中表现为城建档案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办公软件存在区域上的人为限制,导致城建档案信息工作出现检索量不足、信息不完整、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这不但不利于城建档案信息的规范收集,也会影响到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更会从基础上形成对城建档案信息深层次加工与系统性开发的制约,影响到城建档案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2.人员素质不足

城建档案信息化需要信息专业、档案专业和城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具备这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很多从事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的人员存在学历不足、专业不对口、信息操作和处理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导致落后的城建档案信息工作方式长期存在,城建档案人员思想陈旧落后,形成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影响。

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意识。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意识要从三个环节入手,一是,要提高社会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重视,要通过成果展示和宣传教育使社会看到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和长处,争取社会上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与物资保障。二是,要提高管理层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重视,着力培养主要领导和管理者的现代化城建档案信息工作意识,提升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保障水平和资金保障水平,为建设信息化的城建档案工作形成稳固的基础。三是,要提升城建档案信息人员的自身意识,将城建档案信息化看做职业成长的机遇,在勇于接受城建档案信息化挑战的基础上,形成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3.2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的前期准备。要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专业性工作,做到对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的基础性强化,要做好对城建档案信息前期的加工、整理,通过规范的手段提升城建档案信息的通用性与实用性。应该建立适于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准备体系,通过对电子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各种信息的有效整理提升建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进而为建档案信息工作提供前提性的保证。

3.3加强城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城建档案信息工作应该紧跟科技的步伐,要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为准确、快捷、系统地应用到城建档案工作之中,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实现。应该建立起城建档案行业规范的操作系统和专业软件体系,扩大城建档案的信息量,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检索速度,完善城建档案信息,提高城建档案工作的效率,从基础上建立起城建档案信息化的信息技术平台,做到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有效保障。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要以城建档案信息化为目标,建立起人才的培养机制,通过继续教育解决城建档案信息工作中存在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意识问题。

4.结语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排水设施 档案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此基础上,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复杂的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工作,而当前的现实却是相对滞后的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存储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要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不断增加档案信息的科技含量,并设计出更加快捷有效的档案检索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非常有必要的任务和要求。

当前我国各个行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都面临着同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城市排水设施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而且,这也将是档案管理工作将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基础。这一建设过程,将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逐步转化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要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平台上,依据城市排水设施专业管理信息的特点,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纸和档案存储到计算机中,并在整个网络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查询相关信息时,能够完整、准确并及时地向用户提供,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城市排水设施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这样,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另外,还包括城市区域的设备资料、地区及地理信息资料和基础地形图等,这些都是为规划、设计、维护和运行城市排水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提供服务的。

前文提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其将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要更好的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做好: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建立,实际上指的是建立一个局域网,它是建立在集线器以及合适的控制室服务器等设备的基础上的。在相关单位内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城市排水设施的档案信息,这样,就可以将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信息、泵站信号和城市排水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所有联网的用户都可以共享使用城市排水设施的档案信息。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的建立,实际上指的是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二次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首先,可以为相关用户提供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信息、泵站信号、城市基础地形图和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信息;其次,为报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平台;再次,通过采集数据,用表格或图形的方式将动态信息数据显示出来;最后,便于相关决策信息在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利用部门或单位的传递。

二、静态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分为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两部分。前者用来存储管理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等设备档案信息;后者用来存储与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相关的企业、建筑和街道等信息。建立静态档案信息数据库,可以通过扫描或手工录入等方式来进行,建立完成后,可以将其存储在磁盘或光盘等各种计算机存储器中。

三、动态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这一动态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信息、泵站设备的运行信息以及城市排水管网的气向、水文、泥位、流量和流速等信息。

四、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对动态档案信息数据、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和地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五、智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在对前文建立的各种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后,逐渐建立并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泵站、污水处理厂的调度模型,以及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的综合模拟分析、顾问系统。

在加强了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后,声像资料、图纸和文本等信息资源从传统的以纸质为主要载体转变为数字化的形式,在城市建设领域的网络媒体中广泛分布,并在整个网络中实现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能够综合管理污水处理厂、泵站和城市排水管网的属性、图形和地图资料等的多种动态档案信息;另一方面,因为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图像、图形处理功能,在浏览检索到的信息时,还可以进行缩小、放大或移动等操作;第三方面,系统内存储的信息数据可以得到长时间的保存;第四方面,可以将系统链接到各种大型数据库中,实现信息数据的相互交换;第五方面,现有的各种格式的地图数据库都可以得到应用;第六方面,中文的操作界面,菜单式的功能操作方式,因具有参数记忆功能,在输入相关属性资料时,可以通过菜单选项进行选择;第七方面,具有非常直观方便的绘图功能,可以直接在底图上进行修改;第八方面,在应用表格系统进行打印时,有多种选型标准可供选择,方便了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升级;第九方面,可以将自动控制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与本系统链接在一起,有利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最后,档案信息通过整个网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利用部门或单位的应用,系统的交互性得到有效提高。

在加强了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后,一方面,有利于综合、统一的掌握和应用城市排水设施的配置、扩建规划、维护程度和运行情况等;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出现了突发的天气情况,可以及时地适应和满足防汛、防涝和排水等的调度要求,有利于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的科学调度和科学管理,尽可能的将因反馈不及时、决策不合理、信息不准确和情况不明造成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要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一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这一过程完成后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信息安全和档案设备的安全。要让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尤其在网络环境中,为了避免出现信息被恶意更改甚至丢失的现象, 必须事先建立强有力的防护体系和保障措施,在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的时候,也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密;要让档案设备的安全得到保障,因为计算机病毒或者自然灾害都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破坏,所以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和配置相应的应用软件的时候,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中一,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优质服务[J].城建档案,2005(05).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该平台建成后洛阳市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旅游景点、车站、机场、大型商圈等公众区域将逐步覆盖无线网络。预计2015年春节前将实现市区60%的覆盖率,市民有望随时随地免费使用。

古城洛阳正在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随着智慧洛阳项目在一个个领域落地,广大群众的生活与工作将更加高效、便捷与安全。

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至2015年,洛阳市将再投入8亿元,用于推动洛阳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行业信息化应用。

在智慧网络方面,到2015年年末,全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光纤通达率达到100%;城市宽带用户速率达到20M,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20G(目前为80G),互联网宽带用户超过40万户;3G网络城镇覆盖率达到100%,乡村覆盖率超过99%。

在智慧政府方面,洛阳市在电子政务、应急指挥、数据中心业务等方面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信息强政。目前,正在建设协助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提高城市管理能力的行业应用项目,包括智能安监、警务通、平安城市、数字工商等。

智能安监项目是通过洛阳联通的无线网络实现尾矿资源的适时移动监控,以避免各种尾矿事故的发生。

警务通是通过APN专线电路实现公安局信息系统的对接,该系统依托WCDMA移动通信技术和手机终端,实现公安干警现场办公和现场执法,可实现对常住人口、机动车驾驶员、被盗抢车辆、车辆违章等信息资源查询;实现在逃人员比对、被盗抢车辆比对;实现重点人员信息采集、查询,人员盘查、车辆盘查信息的录入等功能。数字工商项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移动办公及智能市场监管等工商执法工作。

在智慧民生方面,重点实施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项目。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缩小数字鸿沟,洛阳市推出了全民健康网、智能公交等信息化应用项目。

全民健康网项目涵盖洛阳全市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37家、一级医院9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6家、乡镇卫生院154家、村卫生室2982家,以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承担着卫生系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联网、数据传递等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民健康保障网络数据共享。

智能公交系统将公交车辆指挥调度、3G视频监控、公交信息(乘客导乘系统)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公交车辆动态管理、科学调度,以及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通过智能公交系统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车场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实现智慧交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

信息产业成为战略先导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洛阳市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把信息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努力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洛阳市是重要的信息材料基地。“十二五”期间,洛阳市规划信息产业投资400多亿元,力争信息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洛阳市高成长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此外,到2015年,全市光电产业产值力争达到700亿元。

近年来,洛阳市大力倡导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软件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和集成电路的开发设计为重的软件产业基础,并且拥有多家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技术中心,在电子信息材料、嵌入式软件、行业信息化、装备数字化控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十二五”期间,洛阳市信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工业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力争形成洛阳工业智能产业集群,确立在国内的竞争优势,为“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信息通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吸引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增值服务企业进驻洛阳市,强化移动互联网在洛阳旅游业中的服务型应用。三是服务外包产业。四是虚拟博物馆与动漫、游戏等数字创意产业。到“十二五”末,洛阳市的虚拟博物馆与动漫、游戏等数字创意产业总产值规模预计达到100亿元。五是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六是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建设低碳化的大型云计算服务平台、大规模数据存储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七是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产业。此外,洛阳市还将大力发展光电探测、电子材料及器件及其光电显示产业。

加速打造智慧旅游

洛阳市正在一步步打造的“智慧旅游”。如今,游客到洛阳市旅游,只需手持一部手机和一张银联卡,就可以畅游牡丹城。

2012年4月,洛阳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18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城市之一。 打造智慧旅游城市,首先要做好信息化,为此,洛阳市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智慧旅游规划布局。

洛阳市将建设一个智慧旅游综合数据中心,集中采集来自全市景区、饭店、旅行社等各类旅游企业的旅游服务数据,按统一的标准存储、统一的交换标准通过各种平台进行,最终实现旅游信息的智慧化。洛阳市计划通过城市无线宽带网、有线宽带网和物联网的建设,为游客打造一座无缝全覆盖的“网络城”。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远不能满足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用科学的态度指导项目建设,做好需求分析、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决策

在信息化过程中,每个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样才有利于科学决策。

任何系统都是有可能出现问题的。要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确定系统应该达到的可靠程度。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都没有实时工作的要求,系统出现中断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客观地确定系统允许中断的最大时限值。但有些领导同志对于信息系统却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例如,某领导要求建立的纵向网络视频应用“万无一失”。为此,从广域线路到网络设备、视频会议设备,全部采用冗余设计。一个系统花费两个以上系统的费用,利用率却很低。还有的领导,要求所建资料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方案设计时所有设备全部选用国际名牌产品,造价可想而知。

很多信息系统都要求信息查询响应时间在几秒之内,对于某些用户众多、时效性强的系统是必要的。而对于绝大多数系统,完全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减少几秒,投资却可能成倍增加。

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的观点指导信息系统建设,要关注信息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而不是纯粹的性能评价指标。

二、善于选择正确的技术方案

在信息化项目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技术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在确定技术方案时坚持“够用”原则,并适当扩展一些设备能力即可。但很多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中,常常出现技术或设备选型大大超越实际需要的情况,最典型的是万兆核心网、千兆到桌面和光纤到桌面。

政府网络一般采用二层或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二层结构则只有核心层和接入层。根据调查资料,绝大多数政府网络实际运行负荷不超过百兆骨干网的能力,如果考虑到峰值应用,在核心层使用千兆骨干就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但一些项目方案却在核心层采用万兆技术,依据是从接入层到核心层不做收敛地计算带宽,把在线数用户与并发用户数混为一谈。

千兆到桌面也是厂商大力鼓吹、一些技术人员津津乐道的技术方案。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或工作内容决定每个人实际占用最大带宽一般不超过2兆,除非是特殊应用或对网络资源的滥用。因此使用10兆到桌面已经绰绰有余,更别说现在桌面计算机已经普遍使用百兆技术了。

如果使用千兆到桌面技术,不但对于桌面终端要增加一部分费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汇聚层及核心层网络设备都要提升能力,从而为万兆核心提供了所谓的选型依据。在目前情况下,从百兆交换机到千兆交换机的成本变化不是很大,但是核心层若采用万兆技术,比千兆技术增加的设备成本会有数量级的变化,由此不难看到厂家为什么推崇千兆到桌面。而光纤到桌面不仅会增加桌面终端的网络适配器费用,也会增加接入成本,同时增加维护难度。因此,低成本的千兆电口技术方案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三、客观对待设备选型

最近几年,国产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都很出色。在信息化项目中选择这些设备,既可以支持民族产业,也能够节省大量的投资。在一些政府部门,不管应用是否需要,动辄选用国际名牌产品是很常见的现象。虽然不排除一些人有崇洋心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逃避责任。虽然任何产品都会出现故障,但如果国产产品出现问题,领导可能认为设备选型失误,技术人员要承担责任。而如果选择的是国际名牌产品,即使出现问题,各个方面都可能认为这是正常的。另外,一个信息系统运行是否稳定,绝大部分取决于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而不是物理环境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信息系统建设从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基础设施与应用并重的阶段。

四、加强信息系统运行评估

通常对于一个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初步设计,都要进行评估。对于工程项目,在竣工后还要进行评估。但是对于信息系统项目,却很少进行后评估。信息系统项目的后评估应该贯穿于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时点。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系统负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系统设计阶段,绝大多数系统都过度夸大系统的通信量、存储量和计算量。因此在设计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存储设备的存储量、网络设备的背板能力和端口速率以及线路带宽时,预留了太多的能力。在实际运行时,常常负荷在5%以下。而等到系统负荷稍有增加时,设备已经接近报废。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中小城市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记录,是现代化城市的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以手工处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困难、差错率高、缺乏透明度等诸多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转变,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城建档案馆工作未来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我国的城市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各种档案信息资源库,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空间基础信息系统和其他的综合或专业管网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档案管理各环节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馆藏内容的数字化及决策的智能化。目前,我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完善,但更多的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才刚刚开始。照搬大城市城建档案建设模式、管理软件及工作模式并不能适应中小城市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我们应当针对中小城市城建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条中小城市适应城市建设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2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薄弱,重建设、轻档案。长期以来,中小城市都将城市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而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投入却少之又少。2)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数据量少,信息化水平不高,电子档案发展空间较小。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较小,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与大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电子档案的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不高,同样是中小城市地域差距也非常明显。城建档案数据量比大城市小很多,大部分为工程档案,档案载体单一,大多为纸质,数字化程度低,电子档案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制约和阻碍。3)信息资源共享不畅,部门之间在管理上联系不紧密。许多中小城市的城建档案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不够,档案管理工作多在工程验收阶段才参与,前期建设阶段参与力度不够。在管理工作上也缺乏资源共享观念,许多重要档案如地下管线档案,公用设施档案资源都没有参与到前期设计与建设阶段。4)现代化信息管理人员不足。中小城市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缺乏高级档案专业人才,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业务能力跟不上,管理效率低,与大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小城市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与大城市之间的差别,盲目照搬大城市的建设模式,不但可能无法满足和适应中小城市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和发展,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因此,建立满足不同中小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是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3促进中小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领导重视,规划先行,完善规范制度

档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化工作,首先应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重视和强调,才能引导下属重视。其次,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内容,程度和工作步骤。同时制定完善的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可靠和安全,使档案管理工作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六安市十分注重对城乡规划信息化的建设,市城乡规划局对此进行了专题部署研究,筹措专项资金,采购专业设备,配套相关设施,引入专业人才,积极推进城市建设项目信息化工作,于2011年4月设立了六安市规划建设信息中心,与市城建档案馆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城乡建设档案以及城乡规划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等有关工作,加快了六安市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3.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硬件方面,应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现有数据库的充实与完善。中小城市应注重对现有档案资料的数字化,通过扫描和其他加工处理手段,把纸质档案、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资料实现数字化储存,实现档案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同时把这些信息与现有档案资源数据库并网。同时,也应考虑中小城市档案设备有限、人员不足、数字化工程量大、时间长等特点,有选择性、有计划性地分期分批逐步实现档案资料数字化。软件方面,应从人性化出发,开发便于操作和维护的系统软件,重点研究城建档案电子文档的存贮、归档管理等,计算机处理技术上应多考虑便于工程图纸的使用。六安市城建档案馆在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考察了兄弟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2013年8月,六安市“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正式实施,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平台,对现有的管理软件及管理流程进行了升级改造,标志着城市建设项目数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完成。该平台发挥自身声像档案技术优势,与淮南市合作开发声像信息工作查询平台。积极开发建设数字化工作平台,在平台上集成声像系统、城建档案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在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过程中,参照了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制定市级统一标准,同时制定了近期数字化工作的任务,首先开展了城建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对市城建档案馆馆藏利用率较高的2万卷档案先行扫描入库,先对工程建设的前期和竣工验收档案进行数字化,在建设过程中的全程对建设资料的管理,即“工程进度与工程资料形成同步”“在线指导与审批服务同步”“资料管理与档案管理同步”“纸质与电子档案双套同步”“档案归档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同步”,避免了竣工后再造资料的现象,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证了城建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加强与部门单位的联系,强化城建档案工作职能

许多中小城市将城建档案工作片面化、边缘化和被动化,把城建档案看作是一般的参考资料,忽视了城建档案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职能。城建档案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贯穿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城市建设职能的实现需要通过城建档案工作来落实、检查和监督。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注重与城市各建设部门的联系,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查询平台,完善部门之间的网络化建设,强化城建档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职能。六安市城建档案馆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进一步拓宽了信息渠道,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城建档案的利用率和档案馆的服务水平,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六安市城建档案馆网站”;城建档案的相关标准规范、办事流程、档案查询等在网上,便于群众监督,提高办事透明度,同时加强与市城乡规划局网络资源共享,使网站的互动性更强,网上查询档案更方便,实现城建档案资源共享。

3.4加强管理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培养一支对城建档案信息加工管理、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维护、数字档案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快慢和管理质量的高低。档案部门必须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与此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支持和鼓励员工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技术和知识,参加相关交流会议和学术探讨,提高档案工作者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提供更多开放的信息和战略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六安市目前正处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受到了市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中小城市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总而言之就是要结合自身特点,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上突破传统,更快的实现信息资源管理,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沙坤友.探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佳管理模式[J].中国建设信息,2005(21):97-100.

[2]李英.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工作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1(11):19-20.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6篇

一、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已经具备一定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农民信息接收能力差

信息接收能力差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电脑已作为一种新型家用电器而走进农民家庭,但大部分农民基本不懂得如何准确操作电脑,无法利用网络达到既定的信息查询目的。久而久之,电脑成为一种“摆设”,不利于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我国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据2010年部分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问题调查来看,该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文化年限仅为7.3年,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劳动力约占总数的53.6%,接受初级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约占总数的0.96%。受文化水平、水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民难以有效的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导致其信息接收能力难以提升。

2.“数字鸿沟”加剧

目前,我国涉农网站数量不断上升,并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内容,但这些涉农网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中西部省份的农业生产信息所占比例较少。从网站建设情况来看,农资企业自我宣传网站约占总数的83.6%,农业政府部门占13.1%,农业科研部门占3.3%。最后,大多数网站的农业信息采集点建立在城市,难以有效采集农村农业生产资料,缺少对农业生产信息的有效采集。由此可见,地区与地区间、政府与企业间、城市与农村间的“数字鸿沟”情况加剧,成为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1.优化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集成型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目标地区间的努力,也需要上级部门的政策指导,也需要各级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保证能够有效调动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因素。

在优化管理体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必须要协调信息服务网络,重视不同信息化建设角色的作用,通过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划分,确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内容与范围,保证各项信息化建设计划性,争取彻底扭转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单位相互独立、协作管理环节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地区的时间要求,建立具有规范性、体系性的交叉重复信息系统,力争在农业信息采集的同时,有效的开展资源开发与特定信息共享,为各部门间建立稳定、边界的信息交换渠道,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

2.加快农业信息传播教育

农民信息接收能力差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应合理开展农业信息传播教育工作,培养懂技术、懂文化、懂操作的现代型农民。从目前我国农民的现状来看,对农民进行统一的信息教育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信息管理成为加快农业信息传播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农村自身而言,要加快与农资企业间的联系,通过合作建立农村信息管理站,在及时收集农业信息的同时,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信息使用中的问题。同时,应扶植农村产业协会组织,发挥组织在联络农民与农资企业间的作用,进一步推广农业信息的使用范围。

3.建立农村信息化试点

试点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试点工程,能够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避免资金、人力资源浪费。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漯河市作为信息产业部首批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试点城市,自被确定为农业产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以来,漯河市先后投入资金2.8亿元,发展大量的农村互联网用户,并建立了以本市为模板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与专家咨询平台,农民可根据要求自主选择服务内容。国家将漯河市作为试点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让更多的地区从漯河市的建设过程中提取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环境优化建设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港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港口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进入信息时代,高科技需要推广到各个领域以改变以往的低效率的局面,港口企业作为特殊的经济组织,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符合其发展,也是档案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加快城市发展速度的一种方式,所以要想进行港口企业的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然后将其进行协调推进,将信息化和管理相结合,让信息化真正发挥其高效的作用,注重信息化建设中人才的培养,只有足够的人才,才能将信息化搞彻底。

一、港口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港口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入了新的机遇期,许多港口都抓住机遇进行发展,这使得港口的建设与布局较大的调整,港口企业也参与到转型和升级的行列中,需要具竞争力的提升。但在实际中有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只限于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等,没有很好的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的规划,随着贸易往来合作的加深,港口的货物流通量增大,使得港口的档案信息量面临猛增的局面,传统的模式不能顺应新的发展要求,所以对港口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已是发展的基本需要,港口企业的档案是对企业工作的最直接的记录,只有信息化程度达到一定要求才能使港口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高管理效率,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才能让企业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所以企业的档案管理符合企业的发展之需。

2.符合档案事业发展

将港口企业进行信息化是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展开,其主要目标是扩大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力度,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档案信息的查阅利用的服务,以往的档案管理是多手续的,效率普遍较低,不能赶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所以解决档案的信息化是港口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

3.是城市发展的要求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让现代港口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过渡,港口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已经合为一体,科学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让时代进入高度信息化,信息化水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所以将档案信息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港口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1.规划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是一种系统化的工程,所以合理的规划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进行;数字化应用于港口企业的档案建设是港口企业管控体系的重要部分,所以需要和信息化系统同时规划并进行推进,让其相辅相成。要将港口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至企业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层面,让其更加高效快捷,实现资源的共享功能,要统筹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实施步骤,将建设任务明确划分到各个部门,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实施细则及相应的章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对企业自身建设的积淀与升华的途径之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而言还有传播的功能,能转变以往的观念,进行有计划的高准则的信息化规划,构建档案的服务平台,促进工作的效率。

2.协调推进信息化

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现存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新增的档案的电子化之间的关系是重点协调内容。要两边同时抓,做到在处理存量档案的信息化的进程中规范新增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档案的信息化的接收平台和保管平台的设施的齐全性是保证其顺利进展的基础,要在数据技术整合的基础上将新增档案与已有的档案进行有机结合,档案的信息化就是要求在档案的建设中涉及的标准化将更加严格,所以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准则。要将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储存与利用结合在一起,要将数据库等的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档案信息系统组织起来,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也要得到重视,防止企业的机密泄露,这就需要建立稳定的系统,硬件设施也要可靠[2]。

3.将信息化与管理结合

进行档案的管理,不是简单的将档案如同物体一样储藏起来,也不是简单地流水式的管理,而是要档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提供决策参考等作用,档案的信息化是时代对其的要求,是港口企业面向现代化进行管理的必然,所以就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其管理理念、服务范围上及功能上进行创新,让档案的信息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让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与财富发挥作用。将信息化与管理有机结合,提高档案的服务利用水平。

4.注重人才的培养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提高人才的基本素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港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促进档案的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港口企业要按照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要始终明确培养目的及方向,逐渐完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做好档案人员的培训,要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管理以及现代先进管理技术纳入到人才培养中,让港口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符合现代管理的需求,让其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得到增强,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让档案信息更具开发利用价值,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档案信息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比较重要,所以开辟其利用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港口企业作为发展迅速的经济组织之一,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立档案的信息化,是港口企业顺应发展之需,也是促进档案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进行的一项措施,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所以有必要进行档案信息的信息化建设。要规划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协调推进其发展,其次要将其与管理相结合,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人才的培养。

作者:孙雁 单位: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西港区建设指挥管理部

参考文献:

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管理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加快自己的步伐,为跟上时代的大潮。信息化领域也在不断的自主研发,开拓进取。这无疑告诉着人们信息化的到来,意味着我国信息领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不断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就必须要依据时代的特点与客观形式的需要,以及自身的特点,从传统的“中国制造”转变为新时期的“中国创造”,大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与信息化发展的新局面。

在城市规划中,对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是解决城市规划管理信息问题的必经之路。不少发达国家,早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本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大力开发与运用,不断改善规划设计中的规划方案,提升城市规划管理的服务效能。

一、城市规划过程中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的难度在慢慢降低,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一些困境,新的问题不断出涌现,虽然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承需各部门全方位系统化的解决。

1.1信息公开较为滞后

我国是人口大国,公民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缔造者,同样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人员,处于城市的主体地位。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否顺利,直接受广大市民的信息化意识与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度的影响。对于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部分市民表示出对其认知感的缺乏,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只有增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意识,增强信息公开力度和效率;增强市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共同发展的意识,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才能走上更快、更强的道路。

1.2信息采集过程中采集率过低

城市规划管理业务,需从多个部门与机构采集数据和查询相关资料,如:土地、交通、市政部门等等。这些资料较分散,如土地局的土地使用归属权、测绘局的地图地形、房管局的房屋产权登记等等。城市规划部门在其他机构采集的信息经过汇总后归档,这些数据和信息为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查询工作提供了服务。 但各个部门由于组织数据时,标准都不统一,且大部分是依据各自的行业标准与自身制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组织,这就造成了不同部门的数据不通用的情况,这就给各部门之间带来了数据格式、综合统一等额外的工作。

二、城市规划对信息技术有哪些要求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城市规划领域在规划管理与信息科学化处理方面,同样有了更高的、新的要求。

2.1满足不同服务对象

在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与规划信息系统的使用对象时,既要考虑专业部门和市政主管部门以及公众查询的需要,又要顾忌到管理、评价分析不同用户的需求,这就对信息化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处理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2信息化数据的应用与综合

在城市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其涉及了众多的领域,如:地理要素,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结构较为多样,性质有空间定位与属性的分别;矢量数据主要以图形为主;栅格数据主要以遥感图像为源,同时还有关系型统计数据等等。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信息化的不断更新,数据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也必然有所提高。

2.3时间与空间上的精确性

城市规划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的认识与新的改革,城市的发展进程,对城市规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是一个对城市更新、发展不断适用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为适应其发展趋势,同样要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适用城市的不断变迁。

2.4要求信息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在城市化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而在规划实施后又会产生新的现状数据。这就给规划信息管理任务带来了繁重的工作。怎样使信息化过程中城市规划数据规范化,如何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这就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同时,怎样实现办公自动一体化,并对信息产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用户直观的对其进行了解,也将是未来城市规划与信息技术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结束语

城市规划中实行信息化建设。这对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非凡的意义。由点到面的发展城市信息化,这是一种建设智慧,同样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城市规划中的管理信息化工作,关系到各级政府实现健全法制、履行责任与义务、服务群众的基本工作要求。通过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中的信息化发展,依法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创新与传统相呼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改进、优化现有的信息化模式,发展健全规划信息管理机制,为社会提供高效的、优质的信息化服

务。

【参考文献】

[1]刘筱,王铮,毛可晶. 新经济时代我国城市规划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49-53.

[2]王静霞. 新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展望[J]. 城市规划,2002,02:19-22.

[3]李永胜.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价值取向[J]. 辽东学院学报,2006,0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