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文章在肯定科学技术进步作用的前提下,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问题,即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异化的表现、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不同立场和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的产生根源。

科学技术本来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服务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手段,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能贻害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从而使文明遭受破坏,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

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异化的表现

科学技术异化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破坏,同时也发生在对精神文明的侵蚀。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的破坏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随着二战以后工业的突飞猛进,人们像自然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使人类赖以生存环境受到极度的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物质文明领域,现代科学技术异化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能源危机和人口膨胀等严重问题,造成了人类物质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的生活质量下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精神文明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伴随着科技发展可能出现某些消极道德现象,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和个性扭曲。

二、对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不同观点

伴随科技进步而出现的全球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对人类的未来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科技乐观派”和“科技悲观派”。

1. 悲观主义

科技悲观派的主要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以罗马俱乐部学者及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认为人口、资源消耗、粮食生产、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是按指数增长的,无限的增长与有限的环境(地球)构成的矛盾必然导致“增长的极限”;如果维持现在的人口增长率与资源消耗速度不变,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发生崩溃。他们提出“零增长”,即停止增长。认为只有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社会运行的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才能摆脱危机。否则,如果人类没有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没有为这种改变做出实际的努力,仍按照“惯性”思考和生存,将加剧危机,把人类拖向灭亡。他们在预测人类社会未来状况时,对科技的作用持消极否定的态度。

2. 乐观主义

科技乐观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的康恩、托夫勒、贝尔等人。他们批评罗马俱乐部“悲观派”的观点,从所谓“乐观派”的立场出发,得出一系列同《增长的极限》相反的结论。康恩在《今后二百年》等著作中,坚决反对限制增长的办法,主张用发展新技术和保持经济不断增长的办法使当前的“失调性问题”得到控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甚至是决定全局的因素,他坚信科学技术能够促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本书,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技决定一切,科技发展使人类社会能够和克服由于科技进步而造成的问题,他们在面临新科技挑战的时候,表现出乐观的情绪。

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是对科学技术的两种极端的看法。二者的不足之处恰恰在于他们对本来是正确的东西作了片面地夸大。除此之外,还有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很多不同派别和观点。

三、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异化的根源

1. 科学的应用过程中本身存在着科学异化的可能性

科学技术本身是人类活动的精神产品,如果不进入应用过程,它就永远无法实现其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功利价值,但是科学技术一旦进入应用过程,情况就很不相同了。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即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被利用,也能够以破坏性的方式被利用;既可以为创造性的目的服务,也可以为毁灭性的目的服务;既可以从善,也可以从恶。科学技术成果一旦同实践要素结合起来,就直接延伸了人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也能用来杀人。”[1]贝尔纳撰文说:“我们对于彻底毁灭的威胁,绝不能漠然视之”,“以裂变以及而今又以氢弹为代表的毁灭性武器,威胁着全人类。”[2]托夫勒指出:“我们的技术能力在增强,但是它所产生的副作用和潜在的公害也在不断增加。”[3]一言蔽之,科学技术到底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关键在于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以及人们为什么和怎样利用它。有人把科学技术比作一把双刃剑,一刃对着自然界,一刃对着人类自己。正是科学技术利用的这种双重效应,为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异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2. 人们认识上的不完善为科学技术异化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科学的应用作为人类实际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长期以来,人们用以指导科学应用的认识却是极为片面和短视的,它往往过分看重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一面,片面地以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却忽略了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界的依赖以及这种索取活动受自然规律限制的一面;它往往只瞩目于科学应用能够带来的各种眼前的直接功利价值,而对科学技术应用的长远后果缺乏自觉意识;只看到本地区、本民族、本国家的局部利益,看不到全人类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使得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异化不断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3. 社会制度方面的缺陷加剧了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异化

虽然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如何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使其服务于什么样的目的,总是与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缺乏健全的道德监督和法律控制,滥用科技成果的行为往往不能受到应有的谴责和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科学应用过程中的科学异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科学技术异化现象,使被科学技术异化严重分裂了的科学技术价值体统一起来,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真、善、美的完整统一体。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5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10.

[2] [英]M.戈德史密斯,A.L.马凯主编《科学的科学》,第248页,科学出版社,1985,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2篇

当今社会,家家都已经进入“小康时代”,现代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之所以富强起来那也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崇尚科学,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应该做到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丰衣足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成现实。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画面,科技的攀升带动了人类的发展,我们一方面在兢兢业业地探求科学,同时也在一方面快快乐乐的享受科学。我们能迎来21世纪的今天,那要感谢科技的进发展和进步,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公民的科技素养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养成爱科技、学科技和用科技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感恩科学给社会带来的一点一滴。

放眼古今中外,纵观上下五千年,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更要对科学技术怀有感恩之心,爱科技、学科技,为祖国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 地质勘查 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62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00-1

1现代科学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原则

现代社会对地质信息的要求和矿产资源的需求比以往都要迫切,为了迎合社会发展所需,地质勘查的要求也在变得严格起来,具体到实际的工程勘查中时,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理念广泛为人们所接收,已经形成三大原则:

(1)运用科技发展的新理念、新成就,地质勘查向多样化的趋势转变,极大的提高了勘查的效率与质量。

(2)强调对地质现场的研究总结,分析出地质形成的规律,作为纲领性意见,对地质勘查工作做出 指导。

(3)由于勘查方式的多元化,可结合多种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综合利用,提高勘查效率。

2现代科学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地质勘查工作也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面向海洋、陆地与天空的多种形式,手段包含化学、物理、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利用,总结起来,可分为如下方式:

2.1物理、化学勘查技术

由于物理、化学技术发展迅速,并且结合到地质勘查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一大手段。据统计:近二十余年,随着物理、化学勘查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其投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投资额较之以前已有四倍多的增长,而物理、化学勘查法在发达国家的地质勘查总量中平均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并且利用物理、化学勘查技术所发现的矿床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2.2航空地质勘查技术

早在上世纪早期,随着航空技术的兴起,几乎在相同时间,航空技术就被应用到地质勘查工作当中,以飞机为主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勘查的效率与质量。随着航空技术的进展与成熟,如今的航空勘查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运用飞机作为载体的单一形式,而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成套勘查方法,运用飞机运载、光学技术、红外成像以及航空物理、化学勘查方式,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据统计:约在1950至1970的二十年间,澳大利亚运用航空勘查技术,一年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占到勘查总数的近百分之八十,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而在菲律宾,1950至1960未使用航空勘查技术时,所取得的成果只有其后三年间,利用航空勘查技术取得成果的八分之一;加拿大利用航空电磁法,三年时间发现了最大的锌矿山,而在其之前的五十年间,由于矿产深度因素的影响,人们没有重要发现,证实航空勘查技术的利用,解决了这一难题。

2.3高速金刚石钻探勘查技术

在发达国家,高速金刚石钻探技术被广泛采用,随着绳索取心技术与高速钻进技术的成熟,其使用到勘查技术所取得的成果成倍增长,相对于硬质合金的钻探方式,高速金刚石钻探技术的优点是更快捷,而且效率更高。

2.4同位素勘查技术

同位素勘查法不仅可以测算出地质的成形年龄,而且对地质的物理化学各方面的因素都能做出科学的探究,不但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技术依据,还为对地质成形的年龄提供理论基础。由于粒子研究理论的进展,同位素勘查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同时全球已建成多座同位素地质实验室。

2.5电子计算机勘查技术

电子计算机可以为地质勘查提供高效、科学的研究手段,其强大的功能,既可以对地质条件进行预测估算,还可以进行模拟演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勘查技术的结合,已经形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其所带来的优势是传统的勘查技术所不可比拟的。此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于地质勘查甚至衍生出了一门新的学科―数学地质学,被认为是未来地质研究的发展趋势,将会对地质勘查产生深远的影响。

3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在地质勘查方面,近年来,测绘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网络技术和航空技术的带动,已经形成了包括导航、遥感在内的多项测绘系统,并且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3.1常规地质测量

常规测量一般需要测距仪、经纬仪、棱镜和普通测量工具,其方式一般为预先设置控制点,此类控制点通常是以国家高等级控制点为基础,然后再加密布置图根点。而常规测绘的具体工作即是对这些图根控制点详细测量,得到具体的测绘信息,最后绘出地质平面图。

3.2GPS-RTK地质勘查技术

此类测绘方式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跳过加密控制,在确定了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图根控制点的测量。并且可以信号和通讯条件好的未知点或已知控制点上设置基准站,经过控制点的查核之后,测绘站只要在高程限差的条件下即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并且多个测绘站可以工作在一个基站之下,对人力的要求也很低,同时测绘的速度快,效率高,由于这些优势,GPS-RTK地质勘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3GPS地质勘查技术

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民用化程度的提高,GPS导航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GPS导航技术以其操作简易、提供三维坐标、测绘速度快、精度高、全方位、全时段和远程遥控的特点极大的革新了地质勘查技术。GPS测绘技术除了满足传统的测绘要求之外,并且对控制点的要求也弱化了,对图形的要求也不高,其应用和设计非常灵活,操作简单,此外由于地质勘查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行业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地质勘查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经历着多项革新,以现今科技发展的趋势而言,地质勘查的趋势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涉及到对这些技术的融合与拓展,必然会衍生出更全面、更高质量的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的重点方向是矿产勘探,对于日益紧张的能源需求,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矿产勘探的压力。并且因为利用了航天航空的前沿技术,结合网络,地质勘探面向三维、立体的发展方向,实现多功能、数字化、实时化的趋势。地质勘查在引入GPS与ISS等技术的条件下,逐渐实现更新换代,在勘查的精确性与勘查质量和效率方面有传统勘查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5结语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于地质勘查工作而言,既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也是对勘查技术自身的创新与探索,为地质勘查工作得到更精确、更据操作性的方法,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振杰.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

[2]王勇.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2,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4篇

家具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使用行为服务,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美学法则来设计家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家具与室内其他设施构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环境,只有满足和完善人们对家具的各种使用行为要求,才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如要完善当代家具的设计,整体来说必须遵循当代家具的设计原则,更新传统的设计观念,以全新的设计思维观念去创造家具文化。当前,创立这种新的观念仍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个挑战,也就是说,在新世纪的家具产品开发活动中,要创造出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要求且具时代文化发展特征的设计理念,才能引导家具设计潮流健康地向前发展。那么,这个全新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有哪些内涵呢?笔者认为在家具设计中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满足现代生活和工作的行为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生产手段,享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好处,注重保护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深层次的体现各种文化特色和风格,这就是当代家具设计新的思维理念。

一、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

任何产品的设计,其核心都是创造,创造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家具的设计也是一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美的产品形式是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践证明人们的审美意识潮流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家具设计过去整齐划一的纯功能主义设计风格已被证明其最大的弱点是桎梏人的精神,这种格调固然不可取,但没有时尚文化特色也是不能经过时间考验的。

文化时尚的时代特征不仅是文化的差异,除了具有审美意义,代表对流行文化的艺术表现以外,还表现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追踪和表达,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能够通过对产品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的差异性而表现出来。如产品造型与结构中最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水平就标志着家具文化的时代特征。这里有许多的例证,如上世纪60年代我国通用木工机械和机械弯曲模压胶合技术的运用,所创作的家具风格形态和结构现在尽人皆知。现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广泛地使用组合机床和计算机仿形技术,使木制品、家具的加工能力和工艺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家具的造型、结构创作的自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家具形态的文化、科学技术等时代特征就更明显了。如金属家具中原始社会的铜制家具和现代的金属家具体现的就是两个时代特征的概念,无论是文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表达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内涵。

因此,家具新的设计理念要以能够体现当代文化背景为基础,以新功能的拓展,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运用为主要创造要素,强调各种设计元素综合能力的运用,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创造出美的造型形式。

由于美的观念是社会历史形成的产物,美的造型形式是最具时代特征的要素之一,所以家具设计构思一定要掌握流行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产品能够最强烈的表现出时代文化的特征,符合时代审美趋势的发展和认识,只有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才能使作品符合时尚美的要求。

二、满足现代生活和工作的行为要求

要以人的使用功能、行为需要为基础,采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指导家具设计。如在确定家具各项规格尺度的时候,要根据人体的整体和局部尺寸,人的生理特征,人体的动作尺度,人体的肢体行作为活动范围的尺度,作为家具的设计尺度设计依据;根据使用功能的性质,如休息、工作的不同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处理。要尽量减弱疲劳、紧张、忧患以及环境生态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寻求人与家具之间的一种最佳和谐关系;注重家具功能设计上使用个体的安全、舒适性,避免减低工作效率和降低生活质量,从而满足生活与工作的对家具的要求。

除此以外,我们知道现代家具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我国稍晚一些,但世界各国都是以各自的文化背景去诠释现代家具的理念。家具的设计虽都充满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痕迹,但还是有一定的地区特色,这是地域文化和群体文化在起主要作用。现代家具所表现的这个“人”,是指群体的人,是大多数人的共同需要,因此,其文化特征是群体文化,强调的是共同文化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同种层次文化集团的人群思维。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后现代的家具设计思想在设计领域蓬勃地发展起来。与其他产品设计一样强调当代风格的表现,虽然同样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其设计理念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化,人体工程学已不仅是滞留在测量学的意义上,同时还要跨越生理学阶段,进入到对人的心理的研究与应用层面上,实际上就是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的审美特质相结合,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愉悦。这里虽然同样强调的是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为主的“以人为本”,实际上,这里的“人”已经由群体的“人”转化为个体的“人”,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生理行为需求以后,更注重要以个人的心理需要为主,重视人性化、个性化设计,提倡个性解放和个性的表达。要求每个人在使用家具的过程中,感觉要自然、方便舒适,并与心理感觉相协调,将人体工程学从简单的测量学、生理学层面上升到心理学的审美意识层面上,融当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行为需要。

三、享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好处

现代家具产品的设计应以现代先进的科学工艺为生产手段,在产品中体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将进入一个高科技、智能化发展阶段。所谓高科技是指在这个阶段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将大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如光电技术、遥测感应技术、遥控技术、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智能化是指在利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延续人的控制思维,使家具功能进一步完善和舒适。这些技术在家具的设计和生产中应用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从现在来看,室内家具和设施的设计上已经出现了这种倾向。人们使用智能化家具时最主要的要求是对人在使用家具状态下,对人体健康状况和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保护和管理,如各种保健、按摩床、按摩椅和为残疾人生产的计算机控制的轮椅等,因而家具功能和形态将来可能出现一些我们目前还没有考虑到的家具形式。家具设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是提高家具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从而适应现代工作节奏和生活质量的需要。

当然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既包含家具产品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包括产品加工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机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

四、注重保护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

在家具产品开发过程中是否注重产品生产、使用和淘汰的全过程实现环保无害化设计;是否在产品中采用一些不破坏生态平衡、无污染的新材料;能否减少加工污染与节约社会资源等,这些对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一些家具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对人有损健康,对环境形成有害的污染或公害。因此,为提高生活质量适应当前环境保护的要求,要求家具产品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以绿色、安全,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无危害为主要设计理念。

也就是说,应在家具设计中广泛应用无污染公害的材料,基本材料应以使用各种天然材料、有利于回收或能够二次加工的材料为主,如选择各种材质的天然实木、人造板材、金属等。虽然人们越来越趋向于选择天然木材,但由于天然森林逐渐减少,木材价格越来越昂贵,尤其是名贵的稀有树种的采伐更加受到限制,完全采用天然材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个挑战,因此,在生产中既要考虑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对于自然资源,要尽量保护,要提高天然材料的利用率。

达到无污染公害比较容易,但是要达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如现在的木质家具虽然是天然材料的,但在淘汰后的处理同样是比较困难的,似乎只能采取部分燃烧的办法,别无良策,没有一个理想的分解或再生办法,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在设计之初就应当考虑到的。引导家具设计考虑到淘汰和最终的再生利用的问题,是现代家具设计新的设计理念之一。

另外,可以立足于现有的家具基本生产材料,改进这些基本材料的性质,使之能够安全的进行物质再循环。否则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看,不能无害回收的材料都将会被淘汰,一旦形成公害,就会对人身和环境构成永久性的伤害与破坏。总的来说,绿色环保家具除了要求在家具的使用过程中,选用不能对人有任何污染危害的原辅材料以外,还要采用各种先进工艺技术,保证对家具的原辅材料的选择、加工、使用淘汰后的回收等各个环节都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公害。

五、深层次的体现各种文化特色和风格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家具设计除了要随时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以外,更要有意识的、深层次的体现各种文化特色和风格。

当前由于跨国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文化交流更加开放,世界文化的发展主流是特色与融合。特色是指各种文化理念思维上的差异,各具特点,争妍竟放,这些文化理念既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也有强调人的作用的群体和个体文化。而融合则是各种文化特色的融合,如地域文化之间、历史文化之间、民族文化之间,以及各种文化与现代的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现在广泛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倡个性思潮的展现,追求回归自然。而追求回归自然、提倡人性化设计首先就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其次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最后在心理上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追求个性化设计,强调人性的发展与过去的功能主义、新古典主义、构成派和仿生学派一样,是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在这种强调人性的发展也是在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等条件下,时尚文化潮流的表现,它所派生的出的家具形式自然是人们最推崇的,是适应现代生活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现代技术;应用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的采矿工程严重依靠人力。即便是在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今天,这种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但是,在这个讲究效率的社会,低效的采矿作业已经难以满足工业需求。因此,运用一些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采矿作业效率,便成了当务之急。而从实际情况看,很多现代技术被应用于采矿工程后,发挥出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故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升级采矿技术势在必行。

一、现代爆破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爆破技术是采矿工程非常常用的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爆破技术已经摆脱了黑火药加雷管的技术方式,而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先进爆破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爆破效率和安全性。

(一)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

在爆破采矿技术的应用中,经常出现多个爆破点同时爆破的现象。为消除矿山开采工作的隐患,现代爆破采矿技术普遍采用无限分段起爆网路技术,即将非电导爆管爆破网路起爆,并呈现炮孔内外结合延时。打个比方,在A、B、C二三个由内到外的爆破点中,在运用无线分段起爆网路技术后,这三个爆破点的起爆时间可以设定延迟,也即A点爆炸后,隔一段安全事件后B点起爆,再隔一段时间C点起爆 这种爆破技术能够运用同一个爆破网路,在充分保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比较好的爆破效果不过,这种爆破技术在应用中必须严格检测爆破网路的安装质量,避免引发恶性安全事故。

(二)激光和光纤起爆技术

激光具有定向性好、可控性强等特点,而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采矿爆破技术的可控性和安全性,近年来,一种新型爆破技术开始被应用于采矿工程之中,即激光和光纤起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激光照射系统,主要提供引爆激光照射:另一部分是光纤母线和分散式分布的光纤线脚,这些线脚与爆炸装置相连,从而实现多点爆破。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引用激光米做雷管起爆的能力,减少了杂散的电流对起爆系统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少了因为漏电造成的误爆事故。同时,人群不易受到激光照射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远距离起爆也是这种起爆方法的优点之一。

(三)电子雷管爆破技术

电子雷管与普通雷管的不同在于普通雷管引爆之前是由化学物质燃烧来进行时间延期,而电子雷管是通过自带的微型电子定时电路来控制。也就是说,电子雷管在制造时,就嵌入了特定的电子元件和程序,用于控制雷管的爆炸延时。这种爆破技术与定时炸弹颇有几分类似,极大地保证了爆破技术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为了保证爆破成功率,在电子雷管生产时,加入了滤波装置,能够有效隔绝外界杂波和电流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电子器件能够正常工作。而从实际应用来看,这种爆破技术安全性、爆破质量均非常好。但是,在安装电子雷管之前,必须进行电子元件性能检测,防止器件内发生短路而诱爆炸药,造成危险。

二、计算机自动绘制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存采矿作业中,采矿罔的制作至关重要。采矿图不仅关系着开采点的设置,采矿机械的配置,还关系着安全系统的设置。而传统的采矿网绘制多采用人工勘测绘制法,不仅绘图效率低,消耗人力资源多,而更严重的是绘图精确度不高,为安全采矿埋下了重重隐患。而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功能,来进行采矿工程图的自动化绘制,是再合适不过了。详细来说,利用计算机程序建立起剖面图程序模型,其中包括标尺网、图签、图框、井巷工程、陷落柱、断层以及煤层和地表尺寸和名称。利用相关的绘罔软件,计算机自动绘制过程为:在工程图纸上绘制出标尺网、图签及图框:按照采矿工程平面图采集捕点数据来绘制各种井下生产工程情况:最后,将标尺和名称标注到剖面图上。需要注意的是,实际采矿工程是按照井巷、陷落柱、断层、煤层以及地面等特征条件约束,所以,标尺网、图签和冈框要南这些约束条件决定。

三、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关于矿山安全事故的报道越来越多,矿山安全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因此,人们更加重视矿山测试技术,并在采矿工程中开展了地应力测量、岩层位移监测、爆破振动监测、微震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是,传统的传感技术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如容易受到干扰、容易被腐蚀、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等缺点。同时,还存在传输速度低、信息处理能力差等不足,已经很难再采矿工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抗干扰能力极佳,而且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相对于传统技术有了成倍的提高。一般情况下,采矿用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主要有光纤光栅解调仪、数据传输和控制总线、数据控制中心以及光栅光纤探测装置等,能够高效率地实现对压力、温度、湿度、地应力测量、岩层位移监测、爆破振动监测、微震监测。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四、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采矿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及科学管理,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深度和广度也日益增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实现由过去较为枯燥的研究过程到现代可视化的分析研究过程的改变,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其中,又以可视化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发展尤为迅速。这种技术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探测仪器,直观地将矿体的形态、结构域动态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该技术还能够实时地提供采矿过程中矿体的图像,为采矿作业图的编制提供必要的图像。总而言之,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作用非常大,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可视化技术的整合也已经完成,即将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随着一系列新型技术被应用于采矿工程中,采矿作业的整体技术水准获得了极大地提高。但是,这些技术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新技术整合工作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 

前言 

现代文明发展的亮点,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于推动现代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现实作用。当前,我国电力事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对于深化电力事业发展,提高电力生产、运输及管理效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等等。这些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高了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价值,强化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对智能技术的现实需求。 

一、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性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快速,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进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一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从生产到运输中的自动监督、调度;二是电力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强调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必要性。通过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力运行系统的实时监控,并将测定数据反馈回计算机。为电力系统的设备调节、维护稳定运行,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基于电力系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立足于电力事业的现代化发展,都强调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强化智能技术在推动自动化发展中的作用作用。智能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作为新兴科学技术,其所具备的模仿、学习和组织等功能,能够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起到优化作用。智能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技术,涉及面广,多学科的交叉性,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从实际来看,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进一步对电力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效率,进而确保电力系统低风险运行的同时,极大地减少因事故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目前,智能技术已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中,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智能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且我国电力系统智能技术起步晚,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智能化仍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成熟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电力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二、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智能技术的优越性更加显著,特别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于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技术特点,在于管理系统的智能性、全面性,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专家系统控制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并且有效解决、处理各类知识信息问题。因此,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恢复控制等领域,专家系统控制技术都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如图2-1所示,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基本结构,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在于两点:(1)专家系统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各控制的单元的有效监控及管理,进而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2)能够对系统状态进行控制、恢复及辨识,进而在提高系统自动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图2-1: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基本结构 

(二)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就以提出,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模型结构、学习算法等技术不断成熟。从实际而言,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其显著的优越性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具有强大的自学能力,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学习,并进行识别;二是实现“优化解”,调计算机运算能力,进而能够快速设计问题反馈,实现问题解决的最优化;三是内部节点的相互连接,大量神经元能够对系统进行有效监控。 

(三)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中,线性最优化控制技术是控制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在电力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强调发电系统效率的最优化,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运行的品质。因此,线性最优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契合了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需求,对于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改善动态的品质,而且提高了远距离的输电线路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中的应用,表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随着智能技术的多样化发展,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进程,是电力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7篇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随着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迅猛进步,艺术与科学联袂上演着一出出效果佳质量好的艺术大戏,魅力着辉煌着吸引着痴迷的艺术家们。奥运会徽的设计,奥运场馆的设计就是艺术与科学的智慧结晶,3DSMAX的开发与研制,给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设计理念的艺术与科学的艺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大显身手,巨作连连,美不胜收。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发展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与艺术一样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着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规律还没有科学的认识,因而产生了神话,以此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而别的艺术也随之得到了繁荣。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出现了融合与和谐,达・芬奇等人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现代科学的发展对艺术发生了有力的冲击,包括艺术观念、艺术对象、艺术手段、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等方面都遇到了挑战,并且逐渐发生了嬗变,科学与艺术呈现出既分裂,又并存,且互补的复杂局面。其实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虽然给艺术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但它对艺术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它对艺术活动各方面的冲击,也并非对艺术的扼杀,而是从另外角度推进了艺术的发展。比如潜意识的追求从再现到表现的转化,某些科技手段的利用,高科技手段的出现,都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对象、空间、媒介、技巧,使艺术得以拓宽和发展。事实上科学的发展和艺术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摄影艺术的出现得益于光学的进步,电影电视的相继诞生更仰赖于光学、力学、化学、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的力量,特别是由于电视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迫使电影艺术也不得不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绘画艺术已大量吸收了摄影的某些效果和手段;电子琴已成为乐器大家族的重要成员;电子科学也促进影响了传统乐器的改造;电子、激光等综合科技手段的运用,使戏剧舞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总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有的甚至将渐趋走向没落和衰亡,新的艺术形式也将不断出现和兴起,从而取代旧的艺术样式。人们的审美意识、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就连艺术家的价值、地位及创作手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正是科学对艺术的推动,使艺术能够适应现代人类的审美需求。

3DSMAX的诞生,取代了手绘,在效率和效果上都得到了改观,令人感叹。你想到的它也想到了,你没想到的它也替你想到了,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随着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各个科学领域的成就还将对人们的艺术观念及艺术活动发生更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的科学化。一是指对艺术活动及艺术本体的研究和管理将大量采取现代科学的成果,使艺术始终处于更新的科学观念及技术的指导推动之下。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渗入,已经使艺术研究有了更多科学的和自觉的因素,今后的艺术活动和艺术研究将会更多地接受现代科学的输入,势必引起人们对艺术观念及艺术形态更快、更新的变异;二是指体现在艺术美感形式表现科学哲理的主题,如相对论、有限与无限、层次性、对称性,空间的性质与结构……这在当代艺术中已见端倪。

第二,科学的艺术化。主要体现在作为科技的实体,一切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实体,都要在不违背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按着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和造型,这既是科学与艺术的和谐与互补,也是人们审美意识和艺术观念的增强及普及,它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及生存环境能够将更趋向于自由、美好与理想的境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范文第8篇

1.1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史的特殊性

首先,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科学技术的某一历史显著特点,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它是确定中国近代科学史分期界线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不能够充分了解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每一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我们就不能够为确定中国近代科学史的分期界线提供依据。其次,在进行中国近代科学史分期界线的确定工作时,我们应该充分地考虑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服务,通过不断改进相关的生产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它相对于社会史中的其他因素而言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要进行中国近代科学史分期界线的确定工作,我们就要对近代中国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进行了解,为分期界线的确定工作提供更多明显的依据。最后,要进行中国近代科学史分期界线的确定工作,我们还应该了解中国近代相关的文化史、经济史以及政治史。

1.2参考传统科学的相关成果

我们在进行中国近代科学史分期界线的确定工作时,不能够把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孤立,因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传统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和前提的。传统科学技术对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而传统科学技术的相关成果更是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密切关系,才能够确定出中国近代科学史的分期界线。

1.3结合世界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我们在进行中国近代科学史分期界线的确定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世界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影响。因为世界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我国近代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特点,然后再进一步分析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在接受世界科技洗礼之后的发展状态和特点。

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分期方法

2.1确定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时间上限

我们要确定中国近代科学史的分期界线,就必须参照我国传统的科技发展情况,中国近代科学史的分期界线必须是中国科技发展的转折点。而就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来说,1582年是对全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一年,这一年实现了由中国古代科技向中国近代科技的转变,使中国的科学技术真正走向了世界科技潮流之中。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还并不能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17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没有像欧洲的科技革命一样对社会的各阶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没有像欧洲科学革命那样去注重发展数学和物理学科。新的科学知识只在少数的士大夫阶层和宫廷中传播,其传播的范围非常有限。

2.2确定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时间下限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时间上限是明确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到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分界,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时间下限则是中国近代科技到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分界时间。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时间下限的确定要联系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特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向现代科学技术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完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体制化是指中国的社会事业形成相应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由职业的科学家形成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共同体。以往的科学家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共同体,这种研究科学的社会大环境特别不适合做科学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而由职业的科学家形成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共同体则大大地改善了这一大局面,可以说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重大的事件。第二,科学活动的功能、价值被社会所承认。这一点对于科学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社会对科学活动的功能、价值的承认能够大大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科学技术建立了与社会其他部分的协调关系并保持自身的自主性。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