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收风险防范

税收风险防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税收风险防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1篇

本文从分析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着手,指出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涉税人员素质以及定期排查风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分析和研究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对策,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一般而言,企业税务风险是指在对税款进行管理、计算等过程中因为违反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存在税务风险通常状况下表现为:一是企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被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过程中增加被惩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加强对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要全面掌握和分析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缺乏税务管理经验 目前,一些企业的税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制度体系缺乏完整的内部管理机制,这将严重加剧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状况,让企业无法从源头上防止税收风险,导致税收风险防范的延误甚至失败,让企业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很多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到位,缺乏纳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的税务风险缺乏整体考虑,企业税收筹划缺乏协调,也加剧了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

1.2 税收政策变化的影响 企业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往往不可预知,复杂多变,同时税收政策在通常状况下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不同阶段会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调整期,税收政策难免会发生调整,税收政策的变化增加了企业把握税收政策的困难,使得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确,导致税收风险的存在,同时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现象,税务机关对相关税务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出台的相关税务法律法规只是停留在解释层面上,也会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1.3 企业涉税人员的税务知识不足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税收风险进行掌握和评估,而一些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对于企业金融、税收法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较欠缺,业务素质不高,对相关企业的税收政策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业务人员素质缺失可能会导致企业发生涉嫌偷税漏税的行为,加之企业外部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因而,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产生许多影响,从企业发展的状况综合分析,税务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等行为造成不必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决策和投资决策,加大对风险管理的财政预算,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会让企业增加应对税务风险的成本,甚至因为税务风险的存在而造成一定损失。

2 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企业税务风险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要想有效预防企业税务风险就必须抓住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切实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2.1 提升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内部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税务法律法规,积极依法诚信纳税,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审核制度,对相关重要项目实施税收风险评估,并制定专门的风险预防措施,同时在签订各类经济合同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对方纳税主体资质,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防止不必要税务风险的发生。

2.2 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的税务专业知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税务风险,涉税人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关于税收政策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将税收风险纳入税务风险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建立经济活动的税务风险模型,完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掌握风险报告信息,对税务风险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2.3 定期排查税务风险 企业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企业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明确评估管理行为,同时加强与中介组织的税务风险防范合作,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为税务风险外部监控的作用,对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专业监督,针对发现存在的税务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及时消除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

3 结语

总而言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是每个企业在纳税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的防范体系是企业降低税务风险的根本保证,企业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运行机制和税务内部控制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加强对各种税收政策的深入研究,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加强对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促进企业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道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J].冶金财会,2005(9):36-37.

[2]黄学才,邓永泰,刘慧敏.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浅谈[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9):37-38.

[3]喻忠.浅谈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0):14-17.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税收风险 形成原因 防范策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税收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更应该重视税收风险,及早的预防税收风险。但是,税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种风险存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以企业应该发现税收风险产生的因素,做出积极的防范措施。

一、企业税收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税收风险指的是企业因为税收致使企业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容易导致税收风险的发生。所以,企业首先必须要找到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防范税收风险。

(一)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大都注重于对企业经营项目的核算,公司间的账务往来,但是对税收知识的了解十分淡薄,对税收政策不能准确的理解,很容易造成缴纳税收时出现严重的涉税错误。企业对基本税种了解不够全面,对于企业经营的业务是否纳税模糊不清,使企业受到经济损失。

(二)缺乏正确的税收意识

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在纳税环节上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总是想在国家税收上尽可能地节省财务支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偷税、骗税等行为,实施不正当手段以达到“合理避税”。殊不知,企业将会为此付出的严重的税收成本(罚款、滞纳金),所以企业应该正确认识税收问题。

(三)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在应对税收问题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是一筹莫展,总是捉襟见肘。这是因为从企业领导到员工对税收政策的淡薄,并不了解税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企业大都会出现在税收问题上态度较为消极,从思想上没有形成纳税观念,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税法的重要性,过于注重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

(四)没有形成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

企业因为积极的参与经济活动,经营自己的产业,从而成为国家的纳税大户。也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对税收相关知识十分模糊,使得企业经营者在建立企业运营制度缺乏税收意识,当企业的业务部门在做业务,签订协议合同时没有税收观念,财务人员对涉及相关业务的税收问题,没有很好的能力去解决,使企业面临税收风险。

(五)企业经营的广泛性,增加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贯穿于企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现代企业都是跨领域发展,形成集团公司,所以企业的经营活动多元化。正是因为企业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各方面的税收问题,如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企业重组、关联企业交易等,这就更加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

二、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策略

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影响企业税收风险的程度各不相同,影响因素众多。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避免税收风险的发生。

(一)提高财务人员应对税收的能力

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税法知识和办理税收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准确的区分税法与企业财务核算制度的不同,对于模糊不清,不易理解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文件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理的区分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核算的不同方面,提高财务人员处理税收问题的操作能力。

(二)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各个经营部门应该与税收管理部门共同配合,相互协作。在业务部门经营业务时出现纳税的业务时,税收管理部门应该做好防范税收风险的计划,积极的应对可能发生得税收问题,真正做到税前控制。加强企业对税收的财务管理,规范税收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对税收政策的了解、提高,增强企业对税法的认识,有力的帮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

(三)建立税收防范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制定完善的税收防范体系,使企业能够有效的了解税收信息和国家税务发展趋势,为企业积极的预防税收风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建立健全的防范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税法和税收政策的重视,有助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对税收工作的评审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多涉税业务,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税收工作的评审工作,真正做到税中控制,确保财务人员准确的处理税收事项;清楚地区分税种,避免将税种混淆,从而导致企业在缴税时多缴或者漏缴,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有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

(五)加强对税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税收知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税法的了解。由于现代社会税收政策更新非常快,企业应该及时组织业务工作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税收政策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管理层及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普及税法知识和相关税收政策教育。企业也可以通过宣传栏,企业报刊以及办公网站的方式加强对税收知识的宣传以及税收办理过程中的道德教育等等,促进企业高效的防范税收风险。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企业税收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防范策略的研究与分析,提高了企业对税法和相关税收政策的认识,增强了企业对税收风险的防范意识,有助于企业快速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洁稚.浅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改革与开放 .2010.(2)

[2]张景凡.浅议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 [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10)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3篇

我国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随着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企业的税收问题成为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调控方向之一,企业的税务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税收体制还很不完善,在税务筹划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体制,制定合理的措施来防范风险,从而避免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所造成的危害,进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房地产企业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企业对纳税政策风险认识不到位

首先,整体来看,放眼整个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的纳税风险属于国家政策风险,是难以避免的行业风险。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价过高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政府在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也逐步加大力度。其次,我国政府对于房地产土地方面的政策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恐慌从而房价逐步增大,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房地产泡沫风险产生以及整个房地产行业出现前景模糊的情形。最后,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房地产企业的前期资金投入比较大,周期比较长,债务成本比较高,资金的风险比较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存在很大的隐患,所以企业如果资金链发生问题,这将危及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企业缺乏正确的纳税管理机制

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刚性需求,基于纳税风险的政策因素,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很难意识到这些风险,房地产企业对于企业的纳税处理方面没有合理的认知,企业对于纳税的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概念的情形,企业对于纳税的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他们通常以为可以通过贿赂的手段可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偷税漏税现象的出现。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由于房地产企业长期以来都是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且房地产税收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因此房地产业税负偏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一些房地产企业对于税务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税务处理机制很不完善,企业的部分收入不计入账务中去,另外还有多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或者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为了少缴纳土地增值税有意串通施工企业加大施工成本等,这些行为都将导致企业极大的经营风险。就企业内部而言,内控机制还不太完善,没有专门的风险分析和评价体系,房地产企业的事前准备风险因素考虑的不够周全,所以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企业没有一个动态的风险监督机制,无法对纳税风险来源进行有效的评估,这很容易造成公司风险预警体系的丧失,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应对策略。

(三)企业纳税处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税收处理机制,同时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也比较缺乏,再加上风险预警机制也不太完善,因此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纳税处理风险。首先,房地产企业对于风险的因素考虑不全面,准备工作不充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其次,缺乏动态的风险监控体系,无法对风险的来源主体进行追踪,更加增加了企业面对风险的难度。最后,对于风险的发生缺乏具体的应对方案,或者是具体的应对方案缺乏可操纵性以及可行性,从而无法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再者,一些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照章纳税对于房地产企业稳健经营的重要性,一味强调税负的降低,或者长期拖欠税金而促使相关部门铤而走险。

(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对纳税处理的认识程度不高,所以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进行纳税处理的部门,同时也极度缺乏这方面的人员,对于目前情况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还是把纳税处理工作安排在财务管理体系之中,财务部门工作量大,任务重,一些财务人员只是对财务记账熟悉而对账务处理却有很大的不足,他们对税务知识的认识还比较笼统,并且实际经验缺乏,特别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由于我国税收政策发展迅速,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时候很难跟上国家政策变动的步伐。这就导致了税收风险的出现,也导致了很多不利因素的发生。我国企业对于纳税筹划方面要求比较高,一些财务人员缺乏专门的培训,再加上一些人的道德素质还有待加强,所以财务人员的素质技术很多不达标,导致了我国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房地产纳税风险防范对策

企业的纳税问题是企业运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树立正确的纳税风险防范意识至关重要。正确的防范纳税风险对于一个企业良好的发展是一个极其有利的因素。

(一)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纳税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应当从思想上做到不偷税漏税,做到依法纳税,纳税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纳税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危害,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正视纳税风险的存在,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纳税。同时我们也要端正心态,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合理的制定企业内部的纳税风险管控制度,重视纳税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做了很多的规定,企业在具体的税务处理方面要做到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动态,深刻理解国家政策的内涵,在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税务筹划。

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企业纳税是企业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纳税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收益,而且对社会也产生了有力的影响。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合理地进行企业纳税。

(二)健全企业纳税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应当优化自身税收风险的内控体系,建立健全自身内控机制,降低税收风险。企业应当建立纳税风险和评估机制,对企业生产环节的经营活动从税收稽查、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监督审核。从内部机构的设置方面,企业要想有一个健全的纳税管理机制,需要设立专门的纳税风险管理机构,准确的识别纳税风险,制定合理的税收风险应对策略,从而从各个方面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其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自身业务的风险制定适合自己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在财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纳税管理放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处理流程中,实现对税收风险的有效管理,使企业的税收风险与其他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化。最后,企业应当设立专业的税务风险预防机构,与企业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评估部门等整合起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提高财务、财税人员的素质,正确面对纳税风险

从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来看,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纳税风险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从业人员能力弱,所以一个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员,高质量的企业纳税规划就是空谈。因此,对于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对于税务风险的认识要明确清晰。房地产企业可以开设税务知识培训班,定期的把国家政策通过知识培训班的途径传授给财务人员,还可以定期的引进一些税务知识方面的专家来给企业做定期的培训,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既懂税法,也懂财务会计,也懂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进而来保障企业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完备。企业应重视对纳税处理人员的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 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来增强财税处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四)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对于企业和税务部门来说,他们是不同的主体,他们所处的环境、行业以及工作性质上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彼此信息不对称,所以在一些观念上面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房地产企业作为纳税主体而言,应该主动去了解认识税务部门的具体工作章程和具体的税务操作规范,企业应当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对于跟自己相关的一些重大税收政策加大交流,保持认识上的一致性,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严格遵守国家税务部门的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4篇

(一)企业税务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尽管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意识到申报纳税是企业的应尽义务,但现阶段很多企业往往缺乏主动纳税和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这就使得企业难以自发的从整体上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申报纳税不准确,费用归集不准确等,从而既未依法纳税,又未能享受合法节税的权利。由于税收意识的缺乏,因此企业往往未设立专门税收风险管理机构,也未将税务风险与企业业务决策结合考虑,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缺乏统筹的税收风险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缺乏税务配合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往往形成税务风险。部分企业不清楚自身权益,缺乏享受优惠和税收维权意识,一味迎合税收征管部门要求,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二)国家税收政策和征管因素影响

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期,税收政策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变化,因此时效性相对较短,容易发生变化。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税收政策也各不相同。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和地区、行业差异性,使企业把握税收政策带来了难度,导致税务风险。另外,我国税收法律和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层次较多,内容复杂,企业难以对不同层级税收政策充分理解和把握,导致税收政策利用不当形成税务风险。同时,我国税务征收机关又分为国税和地税,税种还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税种,每个税种都有不同的征收方式、征收率和优惠政策,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企业经办涉税事宜的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税务人员素质对企业税务风险有着直接影响。一般而言,企业税务人员专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现有条件下,我国企业为降低税务成本,往往未设立专门的税务业务部门,甚至未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由财务部门人员兼任税务经办人员,这客观上导致企业税务相关人员专业性缺乏,对于税收政策和税法的理解和掌握不深刻,为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另外,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但是由于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税务管理岗位人员层级较低,对于税务、财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情况不佳,由于业务不够精通导致税务风险。同样的,由于税务人员专业能力问题,更无从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制订有效的税务风险防范方案与措施,引起税务风险。

(四)外部环境和复杂交易均可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可能导致企业税务风险,例如与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不对称,部分企业可以适用或者参考的税收政策未对纳税人公开、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新出台的税收政策未及时传达,甚至由于政策本身的不明确,企业难以准确执行,导致税务风险。税收秩序混乱也可能导致税收风险,如在交易环节中其他企业的代开虚开发票等现象,可能为企业带来意外的税收风险。另外,当企业进行重组、并购等复杂交易时,由于对于交易事项未充分认识税收复杂性等情况,均可能导致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一)树立税务风险意识

根据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企业管理者应充分重视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在日常企业管理中主动规避税务风险。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和风险评估时积极配合和应对,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和评估后,针对企业税收疑点,将税务风险意识贯穿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全过程。除企业管理者外,应强化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和税务人员税务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税务风险和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预防和控制税收风险。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税收内部控制体系

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和通常意义上的内部控制不同,它主要是从税务的角度出发,强化税务机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权责,强化税务风险评估和企业业务流程税务控制,是企业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补充,也是防范税收风险的重要举措。较长时间以来,企业对于税收内部控制的建立相对不够重视,未建立专门的涉税管理机构,更未设立相应的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税收内部控制体系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税务风险作为税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查找企业业务过程中重要税收风险关键点,优化业务税务管理流程,合理设计税务风险控制方法,采取自动化或者人工监督的方式

(三)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一方面强化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人员应加强自我学习,除对于基本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加以掌握外,还应积极主动了解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深刻了解和掌握与企业行业息息相关的税收政策,以便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申报纳税,防止由于专业素质不够而导致的企业利益损失。

(四)实施税务风险动态管理

企业应广泛收集各方面的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建立畅通的税收政策沟通渠道,及时汇编与本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并定期更新。应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法律法规要求相一致,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申报纳税。在风险识别方面,应强化风险的动态识别,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税务风险。特别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如重要战略规划、资产重组、企业并购、重大投资、经营模式改变等重要事项,应充分识别其中的税务风险,对于重要事项进行过程中的税务风险预警,应实时监控,加强税务风险的跟踪监控。

(五)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力量

社会中介组织如税务师事务所不受企业和税务机关的影响,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其专业性强,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从业准则和资格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重大交易事项时,可以聘请专业能力强、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和消除税务风险。另外,也可聘请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就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规避日常经营中各个环节的税务风险。

三、结论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5篇

一、企业内部管理的不完善,加重企业税收成本

(1)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欠佳,办税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偷逃税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企业税收负担加重。(2)税收成本观念淡薄,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开展控制成本工作中一味地强调并重视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忽略了企业税收成本的控制。(3)企业缺少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重视税务风险评估,不具备风险防范能力,加重了企业的税收成本。

二、企业控制税收成本的策略

从总体看,企业的税收成本普遍较高,这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在企业实施的低成本策略中,努力降低税收成本,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三证统一”是保证企业有效降低税收成本的根本方法所谓的“三证统一”是指法律凭证、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的相互印证、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三证统一”是规避企业税收成本管理风险的根本方法。“三证”中,法律凭证是第一位的、首要的,它在降低企业成本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任何交易行为都涉及法律问题,任何触犯法律的行为都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一定的损失和不良的后果。有法律凭证保障的会计凭证、税务凭证才是真实的、有效的、可靠的。缺乏法律凭证支持并保障的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存在诸多法律和税收风险。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所反映的数据和内容必须与法律凭证中的数据保持一致,否则同样会面临成本增加的可能。只有“三证统一”,企业成本降低的策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选择最优纳税方案,努力降低企业税务成本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高素质的财会人员熟知和运用。通过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企业不重视税收筹划的作用,导致税收成本增高,更有甚者,由于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缺乏梳理和筹划,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例如:对企业(一般纳税企业)签订工程类业务合同的税收筹划,有如下两个方案。方案一:所有合同不区分项目,一律按照建筑工程合同签订,适用于3%的营业税。方案二:严格区分工程类别,对于修理类工程,严格区分动产及不动产的维修。修理不动产工程类合同适用3%营业税,对动产的维修工程合同,属于增值税修理修配业务,适用17%的增值税,同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单从两个方案来比较,方案一,企业按3%缴纳营业税,从表面来看,暂时节约了税收成本,但是从涉税环节来看,由于未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区分,存在严重的涉税风险,一旦遇到税务检查,不可避免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方案二的筹划,细分合同类型,严格划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范畴,同时对于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企业还可以进行合理的抵扣。显然方案二是合理、可行的。因此,企业在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时,必须注意筹划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巧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成本税收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税收征管措施的加强,偷、漏税行为检查处罚力度的加大,使企业不能铤而走险,争取税收优惠无疑是明智之举。但是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的前提是需要财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认真掌握分析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找出其中的切入点,为企业降低税收成本。当前,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小型微利企业的涉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的涉税优惠,实行免征企业所得税收入政策、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所得税的减免与抵免优惠政策等。因此,企业在做各种纳税筹划时,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仔细研究各种税收优惠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成本,使企业实际纳税负担得到有效降低。

4.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税务处理方式,降低企业税负税法中,对相关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涉税业务。例如,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设备折旧年限时,按照企业制定的设备折旧年限(且折旧年限短于税法年限)计提折旧并计入成本,未按照税法规定的设备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并且未在年度所得税纳税调整时进行相关纳税业务调整的,在税务检查时,由于税务处理方式选择不当,不但需要补交所得税,同时还要承担滞纳金和罚款的风险。又如:根据国家抵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再加计扣除50%,根据这条优惠政策,企业发生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应单独设立账目核算,选择正确的税务处理方式,保证企业减轻自身税负的同时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汇编并随税法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适用的税收政策,避免企业由于税务处理方式不当带来的税收风险。

5.重视企业内部的纳税评估和风险识别,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力税务风险的增大,必然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投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税务风险必然带来企业税收成本的增加。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企业各直属税务局对企业都有一套方法确定一些指标的警戒值,用于纳税风险识别。例如:企业平均税负的计算、销售收入变化分析、应纳税额指标的变动等等,因此企业应重视纳税评估和风险识别,设置专职人员,对企业的涉税风险做出评估和预测,在企业内部组成一条风险成本控制的链条,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力。

6.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避相关税收风险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税务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创新等环节使其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管理活动。企业的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约纳税成本、降低纳税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提高办税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成本控制能力,是降低企业纳税成本的基础。财务人员根据税务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运营政策,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及时规避各种税务风险,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及法律体制的不断健全,事业单位所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对事业单位的要求和影响也不尽相同,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使得事业单位在日常综合管理对税收风险管理和防范也十分重要。税务风险也成为了事业单位经营不可忽视的风险。税务风险是指所有在纳税职责范围内所涉及的风险,同时包含一些与受税务影响的相关业务风险。所以事业单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税务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税务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有偷税、漏税等违反国家税收法律规定涉税行为;二是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不必要的税务负担;三是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产生税务风险。总体上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完善,合理直接影响着单位防范税收风险的程度。内控管理制度的不科学、不完善,不合理是发生税务风险的源头,在此制度下就不能更好的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部分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产生的影响认识不够,对税法的认知不到位,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在制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时出现不科学、不完善,不合理。

(二)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意识较弱

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在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发生变化时,缺乏对税务正确处理的能力,从而遭受处罚的风险。随着税法的日益健全及税收稽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税务管理意识较弱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让他们发生税收风险的概率越大。

(三)事业单位的税务规划不当

税务规划总体目标是在合法节税的同时做到零风险,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税务实施过程中监控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并及时修正。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内部税务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强,企图利用不法手段进行税务筹划从而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铤而走险,最终遭以处罚。

(四)税务执法时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产生税务风险

我国税务体系繁多,事业单位税务可能涉及到国税、地税、海关等税务体系,但不同的税务体系对同一种涉税行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税务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一定的解释权及自由裁量权,且税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也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

二、提升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及防范措施

(一)逐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对税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问题的前提。在明确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规避意识的培养,使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管理和预防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效果。提升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承担税务风险防范责任,促使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务实,为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为有效地管理和预防税务风险,事业单位可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协调处理所有涉税项目,建立标准专业的涉税事项处理流程。配备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对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确保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部门内部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通过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专业筹划,了解税务各种优惠政策,及时享受税务优惠政策,发挥税务管理部门在防范税务风险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三)逐步提升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是事业单位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想要保证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进行,就须加强对人的重视,通过对税务人员的综合有效管理和培养,促使其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在管理发展中应加强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

(四)加强员工对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认知,减轻涉税风险

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法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以事业单位经营业务涉及的所得税为例,有些收入会计制度是不予确认的,但在税法上必须确认;而会计制度对有些财务支出会计制度是可以扣除的,但是税法却要求不能扣除,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在办理纳税时,对相应的项目就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单位就要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税务相关人员对税法的认识,对一些项目做出相应的调整。总的来说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越完善,对税法的了解程度越深,掌握的越好,越有利于对纳税金额的计算,从而减少涉税风险。

(五)加强风险评估,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单位以主要负责业务流程为主线,仔细分析整个业务流程涉及的税务风险点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税务风险全面系统的评估,从而有效的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一切结合实际,将税务制度落实到到位,不断完善税务制度,责任到人,为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降低税务风险。

(六)强化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能力

我国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条款办法已有不少,虽不同条款各有不同,但条款的目标是相同的。这些条款别强调事业单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事业单位应强化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能力,特别要与税务部门建立一些沟通与协调机制,遇到模糊、较复杂、不明确的的税务问题,应及时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并征求税务部门的意见回复,不能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处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将税务风险管理及预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行,才能够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名誉损失。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对税务风险管理有正确认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管理措施,改善当前管理问题,才能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冬梅.浅析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267-269.

[2]韩光.关于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实务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13):33.

[3]高黎珠.中小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实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151-152.

[4]王金一.税务执法风险防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罗佳.中国大型中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5(24):349-350.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成本

飞速发展的经济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使得企业向着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前进,同时才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了挑战,面对业务越来越繁杂的现状,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工作越来越重视。而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可以为企业规避损失,保障企业利益,合理利用税务法规甚至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现状与分析

(一)主观性风险

主观性风险是指由于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对税务相关政策的解读存在主观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征收税款的数额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不同的税务部门对同一条税收法规或政策的理解也无法完全统一,由于主观理解存在差别所导致的税收风险就是企业的主观性税务风险。

(二)客观性风险

首先,国家征收税收是强制性的,但上缴的税款会使得企业经营所得的净利润减少,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企业可能通过主动逃税来增加企业收入。其次,即便企业遵纪守法主动上缴税款,但由于企业纳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可能会存在对税收相关法规认识不足从而违反国家税收规定,这样的情况是企业与相关从业人员本身并没有偷税漏税的意愿,但造成了企业没有及时足额上缴税款的既成事实。因此也造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

(三)制度性风险

我国企业比起国外老牌的企业来说,建立时间晚,经营时间短,因此很大程度上没有健全完善的公司制度。这一问题表现在税务工作上就是缺乏有效监管税务工作和有效控制相关工作的制约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会为公司的经营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税收政策的变革情报,可能会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无法享受本来可以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缴纳本可以减免的纳税金额。这也是当今一些中小企业在税务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执行性风险

执行性风险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对税收风险不够重视,或者征收税款的相关政府机关对纳税人的重视程度太低。一般来说,后者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政策及营业额原因所创造的税收额远远不及大企业的纳税金额所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做出的贡献大,因此相关税收部门对这些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及其他的大企业,这可能会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缴税纳税工作的执行力不足。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税务风险可以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财务人员总体素质

对税务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而只有保证企业涉税人员能够正确地完成纳税工作,才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具体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纳税相关法律法规条例,重点强调其中涉及到的纳税比例及期限等关键内容;另外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额外的补充与教授。以中小企业为例,涉税员工应当知晓本企业可以享受的国家纳税优惠政策并在日常工作中应用,以防止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纳税损失。企业应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税务风险成本的重视。企业管理层应当正视企业纳税对国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本公司合法纳税的重视度。只有了解税务风险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才能够让管理层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审视企业纳税问题。招聘专业素养高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很多时候中小企业陷入税务风险的原因是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招聘该领域具有专业素养人员补足公司专业知识的欠缺,从而掌握国家关于税收业务的最新动态,只有把握国家政策变化,才能保证公司不少纳税、不多纳税、及时纳税,不会陷入税收风险的困境。

(二)完善企业税收业务制约制度

避免企业遭遇税收风险,建立一套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反应的制约机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范方法,这一套制约机制可以监控企业每一笔税收支出的过程,做到实时监控、细节监控、全程监控等。具体的内容有对税务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策略三个步骤。除了建立制度以外,制度的执行者也很重要,企业应当设立纳税业务的监督部门和税务风险防范委员会等机构,随时掌握企业的纳税状况,一旦出现风险和问题,可以立刻提出应对措施,从而降低公司陷入税收风险困境的可能性。

(三)认真研习税务相关法律法规,与公司来往税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细则也在适应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地做出调整,而关注这些与公司纳税息息相关的政策是企业必须担负的责任。企业可以建立专门负责的部门或机构来完成此事,也可以委托专业的人员或机构协助公司开展纳税业务。同时,企业应当与税务部门建立定期、有效的沟通,从而尽量避免因为主观性而导致的纳税业务发生错误,从而避免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担负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企业随着不断地扩大规模,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让企业健康地发展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企业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但究竟如何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目前在我国的相关领域还未得出统一的结论,需要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积累经验,以完善相关理论,指导企业有效规避税收风险所带来的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朱光武.基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22):132-132,133.

[2]谭缅.基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的研究[J].经济师,2015(06):104-105.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税收筹划;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序推进,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在企业的税务管理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正确而有效的税务筹划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但是,我国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且主要集中于有关节税收益等方面,在具体行业的税收筹划研究很少,实践上亦不尽如人意。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可以说建筑行业进入了相对的黄金时期。能否在这一新的机遇期提高建筑行业的收入水平、利润水平,能否开展有效的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与税收风险,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建筑行业投资大、风险高、合同数量多、资金周转时间长等显著特点,且其工作涉及面广,直接涉及的税收项目比较多,税收负担重。据统计,建筑行业的入库税费收入占到税收总额的5%,并且增速很快。建筑业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营业利润较低,其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减少税收、扩大利润空间已经成为目前建筑业发展的诉求。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财税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加强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强化经营者的纳税意识,防范税务风险,维持和提高建筑行业的利润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与问题

建筑行业是一个综合型的、涉及面广泛的行业,涉及多项经营管理活动。其涉及税收种类也相对较多。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种类繁多,但是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

建筑行业的税收相比其他行业要复杂的多,这是因为其业务主体多元化,从开发到最后销售投入使用,资金流、成本流等种类都非常多,因此需要十分精细化的税收管理,这样才能实现节省税费,改善建筑行业价值需求的目标。“营改增”后,我国建筑行业缴纳的税种主要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等十多种,每个税种的性质、适用范围、缴纳方式等都不太相同,因此也并不是所有的税种都可以通过合理的筹划来达到降低税收的目的。一般而言,建筑行业税收筹划中具有可操作性空间的税种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尽管建筑行业税收筹划的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目的主要有:第一,在减少税负的基础上,利用降低税基和减轻税率的手段,在不同的纳税策略中选取成本最少的策略;第二,推迟纳税时间,通过货币的时间价值获得税收的基本收益,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1.努力降低税基。

所谓税基就是税收的计税根据或者是计税依据,例如企业所得税中的应税利润。在税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税基和税额存在正向关系,即税基愈大,税额愈高。建筑企业应想方设法减少税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款,最终实现降低税负的目标。

2.积极争取较低适用税率。

现阶段我国的税收法律中除了个别税种只能按照单一税率缴纳外,其他大部分的税收种类都具有不相同的税率。这些不尽相同的税率也给企业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空间。企业可以利用税收筹划的手段,对不同方面的业务和工作模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管控,最终实现降低税率成本的目标。

3.合理选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无论是企业取得的预付款还是约定的收讫款项,税法都有明确的纳税义务时间。经过企业合理调整业务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建筑企业可在会计核算中,实现对纳税义务时间的有效性控制,做出合理、高效的纳税筹划。

4.合理转嫁税负。

合理进行税负转嫁也是建筑企业经营的手段之一。税负转嫁牵涉到课税商品最终价格的基本问题,这一定要利用经济成本交易中的价格变化来最终确定。例如在工程中,利用有效的价格分包手段,就能够实现建筑安装工程收入在总包收入和分包单位之间的成功转移,从而改善建筑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收,顺利实现企业所得税在不同企业间的成功转移。

5.有效延缓相关税收纳税时间。

因为资本使用过程中具有时间特性,建筑企业利用建筑工程时间上的改善,就能够延缓不同税收种类的最终纳税义务时间。假如是利用理性改善业务的预估方式,延缓工程支出的最终确定日期,从而就可以延缓纳税时间,获得资本金额因为具有时间价值带来的最终受益。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期间,拖延义务纳税时间的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二)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税收筹划意识。

众所周知,税收筹划与不少企业认为的不缴税、偷税、漏税、逃税行为有本质的区别。税收筹划是在国家税收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活动,是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正当行为,企业合理的税收筹划行为应该受到我国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而偷税、漏税是企业不履行业务的违法行为。有人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对税收的缴纳,这种避税行为和筹划行为应该通过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严格区分,避免一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法律漏洞以税收筹划为名,破坏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扰乱市场。一方面,从国家相关部门的角度来看,税收筹划难以发展是因为一些不法分子借税收筹划之名,行偷税、漏税之实,其结果是严重地违反了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企业也可能会承担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建筑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对税收筹划有正确的认识。

2.缺少专门的税收筹划人才。

有一个误区,认为税收筹划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只要具备相应的税务、财务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就可胜任税收筹划工作。殊不知,实践中,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税收筹划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税收经验和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必须事先掌握和了解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国家及地方的方针政策,具有相关会计税务资格认证,熟知财务、税务、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而且熟知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因此,建筑企业应配备专门的税收筹划人员,否则,税收筹划活动一旦展开投入实施,发生了纰漏是无法补救的。

3.忽视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在税收筹划实践中,无疑会遇到不可规避的风险,但是企业税收筹划之前一定要在风险防范方面做足功课,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发生,具体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风险防范:(1)税收政策风险。如果纳税人对有关政策不明确,理解不透彻,不能及时学习和把握政策的变化,都会造成税收筹划在政策性方面的风险。我国法律的层次较多,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分复杂,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对相关法律理解不全面,甚至对政策的规定理解错误,从而导致税收筹划没有效果,甚至无意之中触犯了法律。(2)企业经营风险。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与其目标利润相关联,因为,企业利润最终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亦即企业的税收筹划和企业经营活动息息相关。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必须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在制定财务预算时将企业的经营情况考虑在内,当然,建筑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是在国家的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另外,要考虑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看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统筹规划,防止出现盲目追求节约税收而造成企业其他活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如税收筹划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个环节不对称或者不合乎规定,造成整个经济活动发展受阻,因而从主观上失去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机会,不仅不可以减轻企业税收的经营成本,相反,会增加企业经济成本,使企业陷入困境。(3)税收执法风险。对于税收筹划的合法与否,从主观方面讲是企业筹划过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客观上讲是国家税务机关相关部门确认通过。这样就会存在由于税务机关和建筑企业对税法认知不同而导致的税收执法性风险。税收筹划是不是在法律范围之内,这是由国家、企业和相关税收机构共同判定的。企业通过对税法等相关法律的理解、判断进行筹划,国家机关有关单位在审核时对于是否合法、合理又有着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存在税收执法风险。(4)相关员工管理不当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当造成的,员工岗位频繁调整,选人、用人、留人不当等因素都会使经验相对丰富的员工流失,再加之企业对员工相关理念培养不到位,使得某些员工责任心缺失,对有关程序不认真对待,都很容易引发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因素。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其风险在企业税收筹划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企业经营中最难控制和把握的。企业内部人员出现的风险极容易造成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不信任,这又连带产生了信誉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度是极其深远的。(5)税收综合性风险。对税收综合性风险的防范也是一种操作性防范,也是对之前各种风险产生原因的综合性运作管理。由于我国各种法律的层次体系较多,内容涉及方面也较为广泛,在实际操作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和摩擦,即使请专业团队为企业专门进行税收筹划,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出现某些主客观问题。一般来看,综合性风险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把握:一是企业自身方面,对政策的整体把握度不够,筹划方案过程中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二是从国家方面,对税收筹划方面的指引不够积极,优惠政策宣传可能不到位。所有的行业或者是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时,不可能规避这些风险,但是在具体税收筹划中,预测和防范这些风险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三、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

建筑企业应首当其冲地关注由设计规划造成的非税收成本或非税收损失,然后再考虑施工、经营、投资、筹资、理财等实际情况,进而把税收筹划纳入税收风险管理当中。依据税收筹划风险标准去评估其管控效果,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建筑企业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标准。为了实现企业的税收收益最大化的机制的构建,必须依据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标准。因此,通过对以上诸如税收筹划概念不清晰、税收人才缺乏、税收风险不宜掌控等问题的简要分析,提出对策,以期降低建筑企业成本,建立健全防范税收风险机制,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营造有利于税收筹划的环境。

改善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和风险防范措施,最终也不能脱离完整的法律制度保证。建立、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明确税收征管基本原则、税收管理体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纳税人在遵循税法前提下自主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的权利,可以让建筑企业在相关法律制度框架内合理进行企业税收筹划,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相关税务部门过分倚重管理,忽略对纳税人相关税收筹划权利培养。同时,各级税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整合税务内、外信息化平台和服务资源,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加强纳税服务意识,强化征纳双方的多样化互动,努力形成反馈及时、处理得当的企业纳税投诉反馈机制,增强我国税收政策的透明化和确定化趋势,在纳税流程简单化、信息多元化的纳税服务系统形成的前提下,为建筑企业大力进行税收筹划,合理控制税收风险提供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平台和技术支撑。

(二)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

第一,建筑企业要根据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符合实际的税收设计规划及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要明确税收筹划是一项合法的财务管理活动,也是企业节约税收成本的主要途径。第二,税收筹划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合理安排经济业务,尽可能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目前,在建筑行业整体市场低迷、利润下滑、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税收筹划无疑会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三,要强化企业管理层税收筹划中的风险意识。收益与风险相伴,而且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为了预防由于过度筹划或筹划不当的风险,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税收筹划管理机制。

从管理的角度,建筑企业应该从不同方面强化完善税收筹划风险体系,改善涉及税种的内在管控机制,增强税收筹划效果。首先,根据企业实际,设立与财务部门相同等级的税收筹划专门机构,并配备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构建专业化的税收团队。从企业长远经营目标的角度出发,规避风险,争取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次,建立税收筹划人员可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机制。这样,通过构建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税收筹划专业化团队,团队的管理层人员要关注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生产经营政策和税收筹划方案。再次,构建和完善税收筹划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机制。税收筹划部门需要和公司的高层、财务部门等进行工作的协调沟通,要将税务筹划的具体思想体现在日常的税务工作中,将税收筹划策略转变为公司的利润,强化公司内部的信息流通,保证税收筹划各个环节的畅通。

(四)培养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专业团队。

专业化人才是建筑企业高效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要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税收环境及复杂的业务活动上成功实施税收筹划,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人才的税收筹划管理队伍。目前,经济新常态使得许多建筑企业通过采取多元化、信息化、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境经营拓展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常常会涉足对外投资、并购重组、关联交易、转让定价等复杂交易,涉税事务愈加复杂。然而,建筑企业对于适应改革与创新所需的多样化人才准备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建筑企业可设置更加优厚的条件加大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招贤纳士。对于现有人才,通过整合、专业技能培训、在岗学习等多种方式,还可高薪聘用外部人才到建筑企业兼职,努力打造一支知识面宽、业务娴熟、技能过硬的优秀队伍,以保障税收筹划策略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建筑企业主要税种的纳税筹划。

1.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是政府对企业利润的再分配过程,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一项重要费用,也是建筑企业税收筹划中关注的焦点。根据建筑企业的业务特点,其所得税的筹划应当从固定资产折旧、后续支出、筹资方式入手。建筑企业为了满足施工需要,通常需要大量的固定的资产,但需要调整对固定资产中的折旧费用和后续支出费用。建议建筑企业融资过程中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去实现调整。例如,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会产生不同的利息费用,从而达到改变应纳税所得额的效果。另外,部分地区某些特殊的工程项目,考虑能否享受国家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优惠。

2.印花税税收筹划。依据印花税的规定,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分包合同或转包合同所记录的数额去统计应缴纳税额度。只有当应税行为的发生,需按相关税法的缴纳税收。特殊情况下,应缴纳税收义务涉及新的应税凭证的出现,即新的分包或转包合同。因此,从本质上说,该法是通过降低计税次数和金额,从而降低缴印花税的额度。对于应税凭证,作为印花税的纳税人双方须共同确定书立的关系,几方当事人在确定书立合同关系时,如果只要不涉及合同的当事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在合同上,则合同法律效果就达到了。实践中,若经济交易活动能当面解决,一般是不用签订合同的。当然,如果经济当事人双方信誉较好,不签合同当然更能节省税款,但这样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3.增值税税收筹划。2015年我国在建筑业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建筑企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对建筑企业的税制、税负、税务管理和资金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如何降低增值税额。如在增值税纳税人类别选择的税收筹划上,因“营改增”后设计单位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有明显的降幅,因此应尽量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筹划。对进项税额抵扣的税收筹划,“营改增”属于结构性减税,建筑设计单位一旦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由于进项抵扣税额较少,税负较原营业税有所增加。为降低税负,设计单位采购付款时应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进项税税额越大,应纳税额越小。再比如,在租赁业务中,从合理安排设备租赁、变更长期租赁合同和充分利用融资租赁等三个方面入手,科学合理设计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在EPC合同方面,可考虑拆分EPC合同和调整EPC合同中不同业务价款两种方式,避免由于混业经营未分开核算可能导致的从高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的风险。在含税报价相同的供应商选择中,尽可能选择增值税进项税额最大的供应商;针对供应商报价中包含运输费用的情况,要合理使用“一票制”和“二票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鑫:《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及风险防范》,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论文。

[2]伍余:《深圳万科建筑开发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研究》,湖南大学2012年论文。

[3]陈健怡:《中国建筑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论文。

[4]黄飞:《建筑设计母子公司税收筹划研究》,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论文。

[5]杨建红:《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分析》,载于《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9期。

[6]曹光敏:《如何有效控制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载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5期。

[7]李秀全:《建筑企业纳税筹划及风险管理》,载于《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