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挑战;应对

1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1财务管理体制是否适应会计信息化

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以及财务内控的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已经逐步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流程转变为规范化的系统操作流程,那么财务管理的体制以及财务人员就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依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点来重新构筑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和财务管理的流程,但是很多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还是简单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认为企业只要引入一个财务软件就行了,引入财务软件的目的也是方便财务会计进行核算,并未对财务管理方面起到太大的作用。这揭示的是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领导以及财务的知识体系正在遭遇挑战,最突出的就是单纯重视财务软件,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并没有与财务软件进行信息上的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对财务分析的支持力弱。仅就航空公司的结算业务来看,民航同业结算业务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业务,假设一名旅客从旅行社购买了北京转洛杉矶再转墨西哥的机票,从北京到洛杉矶航段,由国内航空公司承运,从洛杉矶到墨西哥则由美国航空公司承运,一张普通的机票涉及三重结算关系,即商与国内航空公司的结算,国内航空公司与国外航空公司的结算,航空公司与中美政府之间的税费结算,如果旅客使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或者是购买一些其他的产品服务,则会进一步加大计票结算业务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决定了仅仅依靠一个财务软件是不现实的,而且管理上也很难,所以需要会计信息化来改造财务管理模式,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

1.2财务人员是否适应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权益、收支等进行核算,并且对核算结果形成财务报告并进行财务分析,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从业务能力的角度来说,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会计可以从财务报告中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但实际上能够具备这种能力的财务会计并不多,而且即便有这样的能力,企业不重视,财务会计也会陷入各种凭证、数据处理工作当中,工作中除了核算还是核算,只按规定定期做一份报表,这样财务的工作也就完成了。一些高级会计师并且是处在管理岗位的,会对财务报表所呈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此来帮助企业领导作决策,对一些并不处在管理岗位的高级会计师,虽然是财务管理当中的骨干,但还是会陷入财务核算或者是财务结算当中,当然这些高级会计师可以进行财务分析,比如用SWOT分析法来明确企业的竞争态势,但是领导重不重视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从会计信息化的角度来讲,要求业务和财务一体化,如果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展开工作,必定会被淘汰,即便是电算化都能淘汰一部分只会核算的会计,因为这一类会计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被机器取代核算或者结算这种重复性的工作将成为必然,即便以后进入智能时代,机器也不会完全取代人,但是机器会取代那些低价值的重复性劳动。进一步讲会计信息化突出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不仅仅包含财务信息还包含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应当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对于会计而言,其必须要从单纯的支持者转变为企业价值创造的赋能者,即财务分析,但是很大部分的会计习惯于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去处理业务,尽管这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却限制了会计的思维。

2财务管理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思考

2.1财务管理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思路

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最重要的是数据,且是海量的数据,作为财务会计就需要在确保财务管理分析预算体系准确以及及时的基础上做到赋能,即做到对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变革,流程优化将财务会计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企业的价值创造。(1)基于会计信息化重组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会计信息化推动了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并且财务要前置于业务,用于控制业务,这才是财务的价值所在。而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催生出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从战略层面或者是价值创造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这里相当于财务分析,海量的数据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但财务会计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财务分析值得考量。会计信息化让财务人员从重复性的计算当中解放出来,并从战略上来考量企业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方面必须要进行流程重组优化,按照当前的形式,笔者认为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理想的方向。所以企业要致力于实现业财融合,企业应当成立一个责任中心,该中心应涵盖财务、研发、生产、营销、信息等有关部门,财务在其中应当具有核心地位,该责任中心下辖一个跨部门的团队,以该责任中心机构为依托实施业财融合,引领财务内控。管理会计就应统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财务安排,通过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引领和控制企业业务的健康发展,实现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笔者建议可以依托ERP来重组财务管理的流程,一般可以依托ERP环境下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来进行分析,看哪些流程有增值,哪些没有,哪些流程与企业的业务相匹配,采取SWOT分析等方法来重新梳理企业的内外部情况,进而基于价值链的角度来整合有增值的流程,并最终形成标准流程。(2)业财一体化建设业财一体化建设最基础的是信息化系统,要打造数据集成和交互的信息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现阶段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当然基本的是要解决数据格式问题,可以利用原有的数据库、共享组件以及中间件,加以适当改造,进而使其符合网格对数据封装、映射以及集成的规范,集成到网格平台上,这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随时利用现有系统中的数据来更新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要对所有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元数据描述,并用网络平台来管理,同时建立快速访问索引,解决数据查找和定位问题。按需提供数据服务,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单独操作界面,提供经过筛选的数据,帮助用户直接使用数据而不是筛选数据,因而要有信息和访问信息的机制。通过构建WEB页面来实现逻辑集成,形成页面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打通民航系统中各业务子系统、应用子系统,形成数据的网络集成,为不同场景提供所需求的核心数据,从实时以及历史数据当中进行可视化的大数据分析。页面设计遵循HTML5标准以及JAVA基于WEB客户端开发的脚本语言,数据库接口支持HTTP传输协议,REST远程服务器数据调用,支持JSON数据格式,支持UTR8编码以及POST数据请求。

2.2案例分析

某机场集团与某软件公司在财务信息化上进行了长期紧密的合作与实践,经过几年的建设和优化,打造出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形成了核算管理、全面预算、业务结算、资金结算、决算管理的财务管理框架。在该财务管理框架体系中,财务共享平台是中枢,涵盖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核算从分散到集中,结算从业务到资金流转,决算从内管到国资报送的整合。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了预算、核算、结算、决算各子系统信息的整合以及高度的协同,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并且最大化保障了业财一体化管理。该平台上包含全业务报账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税务管控系统、内部协同系统。通过梳理收入计算规则,建立起成本费用标准体系等管控方式,将预算前置到业务环节,由系统自动转化预算,实现业财融合,建立起覆盖航空主业以及非航辅业的业务板块多维预算体系,建立规范化的预算编制制度,以落实全面预算。并且预算系统与共享系统、核算系统、报表系统形成了数据集成,构建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面预算闭环流程。财务管控平台整合集团、基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套,集中管理科目等核算的主数据,无缝对接共享、资产、资金、结算等系统,进一步加强业财一体化,并且核算系统加入了凭证追溯单据及影响、自动凭证审核、自动出纳、自动记账对账等功能。资金结算管理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资金池,基于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资金归集下拨、资金计划、银企直连、资金对账、支付预警等功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存贷款银行议价能力。业务结算针对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结算环节,在系统中加入业财集成、业务台账、合同台账等功能,实现业务结算数据由业务部门的结算系统提交,财务部门引入确认收入方式,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分工优化,高效衔接,提升了抗风险能力。这个系统具体包含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结算管理、财务分析、账单催收、信用评级、合同管理等功能。以管理会计理念为基准,实施内部管理报表和外部标准化报送报表的一体化管理,一个数据一个源头,一个源头多种应用,根据业务板块、收入驱动、成本分摊等构建多维度的报表管理体系,对外则满足报送国资委、财政部、民航局等报表资料要求。通过丰富的业财数据来实现大数据分析,突出财务分析的价值,并由此以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来实现对企业的决策支撑。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进行创新,依托现在热门的管理会计体系来构造适合民航结算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发挥管理会计的智能,帮助企业决策。本文所涉及案例中构建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是当地第一个省级国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核算、预算、结算、决算的闭环管理,实现了业务全覆盖,吸引到了40余家行业内外企业的参观交流。

参考文献

[1]刘震威.企业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9).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基层预算单位

一、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

(一)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

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是以“金财工程”为中心的一个数据平台,平台中涵盖统一的业务管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数据服务、以及统一的数据交换、资源控制等强大功能。面对当前财政改革的新阶段,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我们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这些强大的功能对于基层预算单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所涵盖的预算管理、工资统发、非税收入都有力的推进了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建立。

(二)规范权力运行,增强工作透明度

应用平台中各业务部门的公共数据和公共控制规则都统一纳入了财政信息系统管理,规范了收支管理。在整合财政业务系统资源、建设财政核心业务统一应用平台的时候,提高了预算编制执行透明度和财政管理的质量和信息化水平。财政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详细的记录了整个财政系统的运行情况,保障了财政管理的公开性,从而提高了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透明度。运行“金财工程”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后,提高了资金的集中度,具体表现在内部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指标和计划来支付日常财务支出,财务支出依据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来实行。

(三)有利于调整基层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

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对于基层预算单位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有很大的作用,部门资金专项用于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能够比较清楚地制定出财政支出计划,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预算失误,提高了县级等基层财务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

二、财政一体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口径不一致

财政支付的审批程序和支付过程考察了审核人员的耐心,基层单位在用款的时候必须提前向上级部门提出要求,其间要等待相应的科室或者部门向上一级申请,并经过国库同意才能审批下来。因此可见业务审批的过程复杂。

(二)财政系统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不够

目前虽然基层预算业务早就使用了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但是软件系统还有待升级,部门之间的合作还是采用手工处理数据的方法,造成业务数据之间的核算工作量大,降低了财政工作效率。

(三)整体业务过程不流畅

由于财政一体化的运行越发的普遍,对基层财政预算编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部门要实现从资金到全面的管理也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在处理业务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单位在年末的时候总会遇到资金支付的困难,这对单位或部门的发展也会造成影响,如果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较为全面的年度预算编制,就能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他显而易见的问题就在于由于财政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紧急事件部门,当一些支付单数据有问题时,或者打印账页时页面出现问题,就需要寻找专业的软件公司来紧急处理,浪费了很多时间,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

三、基层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建立规范和标准的数据库

财政一体化信息化系统应该充分考虑财政的发展要求,围绕财政工作为中心,整合核心业务系统和相关系统的关系,优化业务流程,严格执行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和标准,将各核心业务部门的公共数据和公共控制结合财政应用平台统一管理,实现财政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二)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网络和设备,保护资金,节约更多的成本,同时需要实现部门之间、各业务系统之间、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与数据互联和共享,就要通过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财政数据控制技术,为财政数据查询、记录、分析提供完整的依据。

(三)整合财政应用系统

实现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将各核心业务部门,包括部门核算、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统一门户管理,在应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整合财政应用系统,最终形成财政系统数据标准的统一。

四、完善基层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议

(一)建立业务规范和一体化的门户系统

前面提到如何形成预算单位和财政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实现财政应用的统一门户管理,加快和推进财政一体化建设同样需要建立业务规范以及规范内部门户系统。针对这个问题财政部门曾经提出过《财政业务数据基础数据规范》,这个规范对于建设技术标准和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近年来的实践中也有显著的体现。规范提出,实现财政一体化要求实现应用系统数据衔接和资源共享机制。

(二)建立预算编制体系和数据中心

财政部门每天打交道的就是数据二字,因此数据中心就相当于财政部门的控制中心,如果没有系统和规范的管理,财政中心就会失控。县级等基层的数据中心对于省级、市级的财政数据中心非常重要,建设规范的数据中心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分级处理各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数据。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各单位的基础数据资料库、预算编制管理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有利于建立一体化的业务数据流程和预算编制体系。

(三)完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一体化的建设经常由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包括一些必要的硬件设施不够,导致各项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目前我国的政府没有采购管理软件以及采购流程只通过纸质的方式,对于预算单位采购方面的管理都不能和政府预算编制相衔接。同时因为政府采购业务实时的受到部门预算、预算指标和计划额度的控制,所以完善采购系统,实现同部门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等系统的契合对于建设科学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的技术保障机制极其重要。

(四)建设信息网络系统

推进网络建设对于完善和改造财政部门现有的网络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金财工程”的建设对信息网络建设提出了如下要求:为了适应各业务系统对网络的要求,需要完善和财政预算单位等部门息息相关的广域网建设;为了保证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平稳和高效运行,需要对财政业务的广域网进行优化和调整,建设有效率的网络财政管理系统;虽然目前的财政决算系统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将决算系统纳入“金财工程”,从而实现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的高效率运行,提高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五)建设“事后”维护体系

财政部门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局限于事中的数据处理,却忽视了事前和事后对于数据的评估与分析。如何在信息行业的管理理念和规范下构建一套科学的运行维护体系对于保障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其二财政数据库应该建立相应的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当数据库遭到病毒或者一些不良的影响的时候,运用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处理相关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说制定网络和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协调机制。其三如何避免或者减少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就需要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培养这类专业人士,通过技术和人才引进的方式加强财政部门的信息化队伍建设,为财政业务的处理提供充分的人才保证。

(六)建设信息防护和安全体系

加大投入力度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财政建设的基础,通过技术的保证提高财政网络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要建立安全技术、安全人员以及安全管理多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运行机制。引用先进的网络防护技术,包括防火墙、漏洞检测、病毒检测以及终端管理和控制的软件,从全方位实施对财政数据和信息的

保护。

(七)实现三通和综合查询

实现财政系统数据的统一,需要改造和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实现财政部门之间的“三通”,即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同级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财政部门与同级预算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据服务共享平台,从而为财政部门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查询和分析,从根本上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3篇

一、对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因素的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依赖于特定环境,但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却会有所不同。大致来说,可以从外部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财务机构与财务人才、理财手段和方法、组织结构及协调几方面。

企业存在于市场中,其经营发展必然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环境就变成国际国内两大经济环境变化交融更趋复杂的严峻环境,企业除了研究国内经济环境,还要研究国际环境,以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而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是企业不论何时都离不开的,企业发生经济活动需要一定的金融环境支持,更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只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性。合理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使企业理财活动有章可循,才能保证企业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根据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协调,运用科学的理财手段和方法做好理财活动与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二、现代企业理财环境新特点

1.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

跨国界的经济渗透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我国的财务管理也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为企业筹资、投资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的筹资成本与风险会更大,投资决策也更需要科学性。

2.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人才环境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越来越被重视,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资产管理也都要重视知识资本。此外,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优劣的重要因素,留住人才也就一定程度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人力资源已成为当前企业理财环境的新特点。

3.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并得到深入的日常有效运用。实践证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网络风险给财务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必须得到重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新理财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

  一是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大工程,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变革,一些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只看到工作的复杂性,却没有看到重要性,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二是信息数据共享性较差,财务软件本来就存在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没有做到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口径不一,各子系统移植性较低,而财务部门又和其它部门独立开来,为了各自利益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2.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

虽然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但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不断加深和知识经济的高风险性,对危机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更大的风险及如何防范企业却还是缺少足够的认识。财务人员需要树立更高的风险意识,重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通过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

3.企业缺乏高端会计人才

财务工作归根到底是落在财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我国,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都存在不少问题,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只是习惯地听从领导安排,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金融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加剧,新环境为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可规避的风险。

四、新理财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考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企业应尽快建立知识化、人文化、货币时间价值化、环境价值化、信息化理财观念。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因素,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未来财务管理应以科学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同时还要培养货币时间和环境价值化理财观,顺应时代要求,协调好部门关系和联系,努力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2.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的便捷性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考虑实物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以及社会公众的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还要考虑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员工薪金最大化和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利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4篇

“三集五大”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项目,要提前展开工作,就要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平台,以做到超前谋划。电网公司为此而开展了运行系统的调研工作并进行了梳理,以使“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建立符合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于信息化平台的建立,电网公司在设计方案以及梳理流程时,围绕着“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展开,将电网公司传统的纵向管理转为集约化的扁平化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更为强调专业技术化、管理模式创新化,在变革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了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对于促进电网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三集五大”体系的内涵

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国家对于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目前电网公司的管理标准,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物资销售管理进行集约整合。为了提高电网公司的运行能力,还要实施“五大”管理,即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建设、大规划,使供电公司在安全可靠运行的情况下,使得资源的可利用率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推进电力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集约了人、财、物核心管理资源,还将电网公司的管理层级和业务链条压缩,使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同、高效运作。

2 “三集五大”体系结构分析

2.1 大运行体系

大运行体系是将电网公司的各项业务统一调度、一体化运作,其中的内容包括公司调度与设备运行的整合、调度体系功能结构的调整、组织架构的变革、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管理创新等,将输电设备运行的监督管理控制融合于其中,形成一体化调度控制,并实施国调、分调相结合,确保电网运行顺畅。

2.2 大检修体系

大检修体系实现了检修与运维一体化,其中的内容包括人力、物资、设备、技术等,同时还要对社会资源以有效利用,使得电力运维的检修工作不断深化。要实现大检修体系的全面推进,要对于有关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并逐步完善,同时还要实施必要的培训考核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得业务平稳过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要充分地利用激励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并建立监督机制,以为新的体系运行创造条件。对于工作人员的作业装备以及检测仪器,要注重科技含量,确保设备高效而适用。

2.3 大营销体系

大营销体系是对于组织机构强化指挥协调能力,使各项方案不断细化,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管理体系的协调有序性。营销的效果在于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要,因此,建立跨专业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不仅可以实施标准化设计,使营销业务系统更为完善,而且还使配电、调度系统集成化管理,促使服务支撑能力有所提高。相应地,人力资源、资金运作以及各项培训工作都会有序展开,提高了业务管理效率。

2.4 大建设体系

大建设体系就是要对电网公司的建设实施专业化管理,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建设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管理流程,同时还要对各项建设职能、工程项目以及工艺水平实施管理。此外,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关键节点以有效控制。

2.5 大规划体系

大规划体系,就是要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注重人才素质培养、业务水平提高、建立合理的结构都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这其中,提升规划设计理念是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标准和设计技术标准,建立闭环管理控制机制。此外,还要对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地完善,提高规划计划的科学性,以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各级规划的有效衔接。

3 支撑“三集五大”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三集五大”体系引入到电网公司的运营管理中,堪称是一次管理变革。要确保“三集五大”体系有效运行,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强化风险防控效力,确保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稳步前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不仅促进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而且还提高了运维水平。

3.1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即信息管理体系研究、应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目前的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智能化管理,通过建立空间信息平台,对于有关设备的三维模型进行研究,在人机交互环境中,信息管理平台的全景模拟。为了实现一体化运维管理,在信息共享平台上接入监控设备和预警设备,形成一体化运维综合监管系统。各种设备职能的整合,有效地消除了信息与设备资源管理之间的壁垒,实现运维各个环节包括制定运维计划、运维工作安排以及全过程管理控制、运维结果的验收的统一管理。

3.2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基于各项资源全面整合而建立起来的,与传统的电网运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所不同。传统的电网运营中,也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作为独立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其中的信息资源没有与设备以及各项资源构成统一的管理体系,更不会形成一体化的人员培养机制。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是“三集五大”体系建立在各项资源融合共生的基础上,推进电网公司快速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所建立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标准化信息管理流程,信息技术资源、标准化信息管理流程、物联网的技术维护等在信息平台上集成,同时还可以将平板电脑利用起来,以实时上网巡查机房设备、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设备标准化作业,精益化运维、业务处理整合优化。此外,还可以建立信息资源库,对于日常工作中的设备故障处理以及标准化检修等工作内容记录下来,储存在信息资源库中以备参考之用。

3.3 建立信息化平台的规范体系

电网公司要正常运行,就要在建立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将有关规范体系建立起来。对于信息化电网建设而言,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要对于整个智能电网系统以规划部署,与各个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商讨,并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的信息体系以及通信标准,从而促进发电与用电之间的无缝链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起来,并根据实际制定方案,可以对于电网运行中所存在的隐性问题以挖掘,为电网的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信息化平台的运作可以促进用电系统与经济的协调性

对于电网公司而言,安全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有效的经济循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高电网的系统运行效率,以制定出良好的控制策略。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还要在信息化平台上引进通信控制技术和信息支撑技术,强化仿真技术的应用,并建立系统风险机制,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5篇

信息通信专业融合发展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变更、人员合理调配、资源全面整合、运维工作统一调控和工作流程再造优化等内容,并辅以信息化手段,依托信息通信状态检修及运维系统和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等平台的数据及应用支撑作用,形成符合信息通信融合管理业务的统一的、促进专业融合的信息系统构建,从而实现信息通信的标准化、规范化运检工作的统一调控和各类资源整合和优化。

2平台主要内容

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图1,主要分为体系研究、技术应用和平台构建三项工作内容。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空间信息平台研究信息通信相关设备三维模型,完成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设备、光缆等设备的全景模拟,实现信息通信资源的一体化展示。构建数据共享及接口平台,实现与现有IMS、TMS、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等信息与通信专业原有系统的数据共享,接入设备运行监控数据、预警数据等相关数据,实现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一体化监控为信息和通信专业监控职能整合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将原有分散于各个系统的运维管控相关工作全面整合,消除信息和通信专业的壁垒,实现运维计划制定、运维任务安排、运维全过程管控和运维结果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智能巡检。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完成所有资源优化和合理配置,统一考虑和配备资源。建立信息通信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通过构建知识库,将信息通信各类型知识归纳总结,形成人员掌握信息设备检修技术的同时兼顾通信运维检修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更高层次的融合共生。

3平台建设目标

实现信息通信网资源空间信息、设备属性三维展示。建立数据接口完成IMS、TMS和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信息通信专业一体化监控预警管理。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调控体系,实现信息通信资源、运维管控全面整合,消除信息通信专业壁垒,构建标准化、信息化运维电子流程。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各通信站点设备建立“身份”;同时利用平板电脑和信息通信站点网络资源,实时上网,核对巡视站点设备属性和状态,实现中心机房和站端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智能巡检,现场标准化作业,实现资源精益化管理和运维。实现信息通信资源一体化调控,即“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统一调度、联合故障处理”,完成资源合理配置,业务处理整合优化,运维过程科学管控。建立信息通信运维知识库,归纳设备故障处理、标准化检修要点,实现知识传递和人才快速培养。

4平台主要特点

4.1运检业务统一调度,协同检修

如图2所示,严格遵循信息通信融合的管理新需求,各项管理全面涵盖信息和通信专业的个性和共性需求,无论是现阶段班组分别运检或信息通信一体化运检都能良好适应。在此基础上实现运检工作统一协调调度,实现协调检修工作模式的探索。

4.2运检资源全面调控,优化配置

以设备运维监控为核心全面调控检修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实现信息通信设备监控、故障报修处理、运行日报管理、运行方式维护等工作的信息化管控。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协调检修资源,形成人员、车辆、物资和备品备件的合理安排和优化配置。

4.3运检工作全过程、流程化管控

信息通信融合管理形成信息通信运检任务分解、工作安排、进度管控和环节智能要求,结合工作周报、周期性工作汇总等展示手段实现运检工作全面管理、清晰展现和细节要求。

4.4班组工作细化分解、精细要求

通过对班组各类型工作的细化分解,为信息通信专业业务融合奠定了基础,探索了班组出班作业的各专业融合作业及员工各专业技能一体掌握的新路,并通过更加规范的细节要求,结合标准化作业管理形成对专业末端的智能管控与支持。

5结束语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6篇

随着企业经营业态多元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扩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管理粗放问题也随之凸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为解决建筑企业管理难题,推动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与管理提升、管理模式甚至商业模式等变革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性支撑,其水平高低也已成为企业能否达到世界 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两年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以下简称“电气化局集团” 按照”建设精益财务,推动管理提升”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财务引领、业财融合、部门联动”的理念及“业务处理流程化、流程控制固定化、定性工作表单化”的方向,组织构建了以全面预算为龙头,集中管控为核心,资金支付为关口,协同办公、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分析预警“四位一体”的业务财务 体化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再提升,为施工企业构建适应精益管控需要的信息化模型提供了借鉴。

信息化不是单一的T系统,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机系统集成,不但涉及到对现有制度、标准和流程等进行再造,而且还要改变依赖“线下”与“近距离”的操作习惯;同时要处理好企业内外和上下级等各种关系,消除害怕信息公开透明、远程处理业务引发风险及削弱基层权力的顾虑,将不可避免地触及企业部门利益,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与此同时,如何扩展功能、升级系统,始终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如何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行成本的作用;如何最有效地促进内控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如何把技术与管理有机融合,实现应用价值最大化等,仍将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挑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审视传统会计电算化存在的缺陷,研究世界一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和模式,得出当前建造行业财务信息化存在的六个方面的弊端:一是信息化水平偏低;二是管理粗放;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四是财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五是决策信息质量不高;六是风险隐患堪忧。同时,我们将管理信息共享理念与施工企业实际需求认真对比分析后认为,施工企业特别是“四电”集成施工业务的特点和商业模式与制造、通信、一般服务等行业有着本质差异。工程项目不具备制造业产品工厂流水线作业的可复制性,不具备制造业批量产品的生产重复性和高度同质化,不具备制造业产品技术、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不同于通信、服务等行业侧重于费用管控的模式,面临的客户行业分类和产品需求比制造、通信行业更具多样化。

符合企业实际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业务财务一体化共享服务中心尚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电气化局集团从事铁路“四电”工程,工期紧、周期短、设计标准高、客户需求多样化,物资成本比重普遍在70%以上,成本发生地点极其分散,完全依附工程项目所在区域,其业务活动的关键点、集结点及控制点与施工现场高度关联,业务与财务需要整合。如果脱离业务财务 体化,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会导致以下情况发生,一是难以发挥财务管控功能:二是增加了迎审迎检风险及成本;三是“法人管项目”制度难以落地;四是业务财务不能有机融合。如果没有业务财务 体化作为基础,实施管控借助于组织架构和物理地点,业务活动与系统运行分离,则难以解决业务分散运行,相关系统不集成, “多张皮”相互排斥,以及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更无法满足企业管理提升和价值创造的需要。

为确保业务财务一体化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适应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在电气化局集团的统筹部署下,从提升管理功能,满足就地审计、就地缴税和业主监管等需要出发,分析行业特点、业务特性、成本管控、业财融合等因素,按照“建设精益财务,推动管理提升”的指导思想和业务处理流程化、流程控制自动化、控制标准数字化、数字采集表单化的方向,及“一条主线、两个基础、三个转变、四位一体”的建设方针和“顶层设计、自主研发、协同建设、分步推进、全面应用、持续优化”的建设原则,制定了以全面预算为龙头、集中管控为核心、资金支付为关口和“四大系统、二十九个模块、六大目标”为内容的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规划。

成立专业的研发团队。按照平台建设规划,电气化局集团联合软件公司成立了项目研发组,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按照“需求调研、设计方案、梳理业务、定制功能”的路径和一键式操作的“傻瓜相机”原理,集中业务和技术骨干上万人,召开各类研讨会议上千次,梳理流程2000多条,定制表单上万张,固化植入系统,联通业务数据,统一对接口径,优化处理规则,完善系统功能。目前平台门户搭建成功,四大系统无缝对接,二十九个模块有序上线。

该平台建设带给我们的深刻体会是:信息共享平台要高效运行。首先,推行财务信息化需因企而宜。虽然财务信息化是 种先进的工具,但未必服每个企业的水土。特别是不能买来软件公司产品就用,需要量身定做、切合实际、满足需求。其次,建设平台需要融入制度、流程、标准。构建业务财务一体化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夯实“流程再造、制度完善、标准统一”三大基础,并融入平台,从而实现以业务活动驱动财务管控,以财务管控倒逼业务活动规范的效果。再次,部门联动是业财融合的前提。要有效推进业财融合,必须以财务引领,各业务部门联动,才能为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奠定基础。最后,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平台存储了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大量财务与业务数据,安全保密至关重要,需要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密规定及技术规范,健全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

财务人员得以解放,向管理会计、战略财务转变。对于企业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财务人员正向“业务人员解决事务性问题、管理者解决技术性问题、领导层解决挑战性司题”的管理会计、战略财务转变,正符合经营管理型会计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的功能。可以自豪地说,以业务活动驱动财务管控,以财务管控倒逼业务活动规范的良性互动局面在电气化局集团各个业务层面开始显现。

助推管理理念转变,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我们认为,精益管理是 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推行精益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在全员中营造精益求精的文化。电气化局集团通过全员应用系统,逐步强化员工“主动参与、精益管理”的理念,正在培育“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打造出复合型人才和精细化管理团队,确保了精益管理举措落地。电气化局集团结合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程,细化业务分工,狠抓队伍培养,正在成长出一批具备先进理念、掌握T技术、通晓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和 支精细化管理团队,确保了精益管理举措落地。

精益管理转型效果显现,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电气化局集团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试点引路、全面推广原则,在选择代表性工程承包板块试点的基础上,随即在电气化局集团所属企业全面推广,成绩有目共睹.一是会计核算账套由571个整合为20个、对外报表自动生成率达90%以上、50%以上财会人员转变工作职能,同时,实现了零时差、零距离管理和一站式、标准化服务;二是确保了所有上线模块全部应用、所有单位上线使用、所有业务线上办理、所有支付凭证自动生成的“四个所有”,满足了就地业主监管、税务稽查、国家审计等要求;三是实现了账表、业务活动与财务运行、 “法人 套账”与集中管控、资金支付与成本费用控制、信息共享与分析预警、平台运行与精益财务的“六个一体化”;四是实现了工作效率、信息质量、预算管控、制度执行力、集中管控、资源配置效率、法人管项目水平目标的“七个提升”;促进了业务部门职能从事后反映型向价值管理型转变,经济运行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精益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电气化局集团将在五个维度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工作。

财务组织精益化。一是成立财务共享中心,设置预算考核、资金结算、集中核算、监察内控四个分中心42个岗位,优化权限设置,集中出纳业务,上收网银密钥,远程处理业务,强化集中管控。二是以核算单元视角,细化业务分工,转岗会计人员,优化岗位职能,明确会计岗位与业务活动的对应关系,促使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分工更加专业化、权责更加明晰化、业绩考核更加定量化。三是结合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快队伍建设,优化会计结构,培养集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于一体的管理角色的复合型人才。

全面预算精益化。一是从组织架构和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监控、考核等环节入手,完善配套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各部门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二是按照“自下而上、逐级审核、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原则,统一编制规则,统一表单格式,统一数据口径,综合考虑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夯实编制基础,解决预算编制数据不准确、编报不及时、业务量大等问题。三是借助系统模块,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前预测、业务指引、过程控制、动态监测等功能,保证全链条的预算闭环管理得到落实。

成本管理精益化。完善内部定额,统 预算编制标准,逐级分解预算,层层交底责任,确保预算切合实际、责任落实到终端。系统融入先算后干、先批后支、单机单车、单项合同等管控理念和投标、采购、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技术手段,优化责任单元划分、数量统计、价格平台、预算编制、核算分析、过程监控、科目转换、费用还原等功能。以单项合同和九大费用为基础,以责任单元为对象,支持多维度成本核算、控制、分析、评价,促进成本预算、核算、控制、分析精细化。

业务核算精益化。以提供精确信息、支持精细管理为目标,细分核算单元,完善辅助科目体系,规范业务处理。统一管理政策、核算制度、工作标准,优化基础设置。定制业务活动与会计记录同步处理、自动对账抵销、自动生成凭证、穿透提取、追溯联查等功能,统一数据采集、处理、交换等规则及核算口径与标准,支持业务单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业务数据自动转化会计数据。借助辅助核算功能,细分核算单元,支持成本、费用、劳务、物资、资产、薪酬、债权、债务、现金流等每笔业务、每个单元精细核算,提高业务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

分析评价精益化。一是围绕经济运行主线,构建一套精细有效的监督检查、分析评价、考核奖罚体系,促使全员算经济账、全员落实责任、全过程控制风险。根据各部门、各层级管理需求,设置多视角、多维度、多元化的监督、分析、评价、考核等指标,构建经济运行“晴雨表”指标体系。二是以每项业务、每道工序、每个岗位、每项作业、每个环节为对象,统一规范评价标准,建立面向全员、全业务活动的监督考核机制,保证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目标、有责任、有监督、有考核。在精细预算、精确核算的基础上,对各责任主体工作业绩进行过程监督、分析、评价、考核,促使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趋同,激发企业活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完美融合,中国铁建电气化人将持之以恒加快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推动管理提升,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成就中国铁建之梦。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 业务流程管理(BPM)一体化 信息建设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和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开始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整合,经营重心已经从生产安全逐步向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倾斜。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是从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处理、业务整合全局考虑的管理模式,覆盖企业内的各种设备、人员、日常应用系统、桌面应用系统等内容的优化整合,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管理运作。

一体化管理是在发电企业部署信息系统时,从基础的设备编码或者KKS 编码管理,到控制系统上层的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以及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由此三方面将发电企业内部的设备、运行及经营整合为全局考虑的信息系统。

1 BPM 业务流程

目前,国内各大发电企业开始加强内部业务单元的业务协同,推行采购和销售两端环节的集中化管理,并加强管理体系的整合,纷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流程管理等管理主题,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水平。

通常以Internet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数据的同步、业务实时监控以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升级优化。BPM 不但包含了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的范畴,而且突破了传统“工作流”技术的瓶颈。

BPM 管理理念的推出,是工作流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一次划时代飞跃, 并且给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业务流程管理(BPM)不只是让流程更好地发挥作用,它还让业务流程更加具有延展性。

BPM 在实施过程中更关注为企业树立一种理念,对现有业务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确定重要流程持续化。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战略层、运营层和作业层,完整的IT 信息系统规划提供对这三个层面的支持,BPM 得以有效集成ERP 作业层管理将使得企业战略、决策和作业的敏捷化、自动化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能够实现真正的一体化企业管理系统平台。

2 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面对电力企业要充分发挥其自身资源,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宗旨,发电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发电企业迫切需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电厂,来强化管理流程。通过数据整合技术,经企业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管理信息系统中,行程管控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另一方面,能通过灵活的流程定义,对物资采购、设备检修、消缺等典型工作进行规范,加强对设备的检测和跟踪,通过项目管理、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来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减少设备检修的时间,达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考核。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需要综合采用商业智能(BI)技术、管理驾驶舱(MC)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AI)、组件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来架构,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将发电企业的全部信息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运用可定义的工作,对生产运行、设备检修等进行规划;采用科学的决策根系模型,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物资消耗、机组性能进行分析,构架管控一体的发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逐步深化和发电企业管理的逐步细化,发电企业都迫切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取代现有系统,EAM 和ERP 系统在此时进入了发电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但是, 究竟是采用EAM 还是ERP,成为了发电行业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目前,软件厂商所的发电企业解决方案, 都表现出了对这两种系统的集成和融合。例如,用友IFS 的EAM/ ERP 解决方案采用了二者并举的策略,而SAP、Oracle则采用统一平台、套装软件的模式强调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规避了EAM 和ERP 的概念。厂商的这些策略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都预示着发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正向着“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发电企业管理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操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这三者看似独立,但却需要一致的信息服务和协同的工作环境。只有能够获取一致信息并实现共享的一体化系统,才能够满足各层面水平交流和垂直交流的需要。

3 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3.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

鉴于发电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多年发电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践经验,许多公司提出了针对发电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方案由平台、保障体系和应用系统共同构成,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图

首先,“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集成平台概念要从两个层面理解。对发电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级应用这一层面,通过数据整合的技术,电厂能将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到信息系统中,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同时要求在传统电厂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能完成根据设定的条件和数学模型,对生产和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非线形多元矩阵、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等辅助决策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处理等企业级的数据、业务交换和信息的统筹管理,“一体化”系统必须能够与信息集成平台进行有效整合。

其次,要实现“一体化”系统,必须通过体系规范的建立,保证“一体化”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有着共同的标准。目前主流的保障体系包括信息信息化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再次,“一体化”系统为了实现具体功能,必须有相应的应用系统模块,实现四大应用系统模块,即监控-资产-生产-经营与其他管理集成系统模块。其中,控制管理部分是在KKS 编码的基础之上,在全厂实施的厂级管理信息系统(SIS),以集散控制系统(DCS)为基础,以提高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为目的,是实现电厂底层控制系统信息传递到管理信息系统(ERP 或者MIS)的桥梁,实现全厂范围内的实施信息共享和管控一体化,帮助发电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四大应用系统和其他管理集合,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燃料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最后,必须建立起具备良好客户体验的企业信息门户。“一体化”解决方案是一套庞大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众多系统模块组成,并包含着海量的数据、业务、流程信息。“一体化”系统的最终应用对象是个人,优秀的企业信息门户,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方便、清晰、快捷的操作体验。

3.2 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选择

通过借鉴相关同行在一体化信息建设中的经验,对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了解,其中,运用较多的Oracle平台和SAP平台,对此,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如表一。

表1 Oracle 和SAP信息系统平台对比

1)Oracle 平台。Oracle 应用系统是真正完全基于互联网Internet 架构,并且采用了JAVA 语言和技术标准进行编写的应用软件。平台充分利用了Oracle 数据库上的先进技术,将有些系统功能放到数据库中去实现,因而大大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Oracle 电子商务套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ERP 软件模式,提供了集成的商业智能、个性化管理界面、工作流等功能。Oracle平台基于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并且共享统一的数据模型。企业内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和权限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提供了清晰的业务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的同时理顺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更适应企业的个性化管理。

2)SAP 系统平台。SAP 系统具有通用、开放的体系架构,实现了平台无关性和圆满解决了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支持网络化应用,可以满足发电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化要求。

SAP 建立了面向发电行业的ERP 组件库,开发了组件库管理工具,提供组件浏览、检索、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版本控制、参数调适、认证发放、权限控制和监控等功能,其内嵌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使得ERP 可以快速部署和实施新的企业应用,支持BPM 管理在企业的实现。该系统可以实现工作流实例的启动、运行,流程内部不同活动间的导航、工作流实例的监控、协调管理等。SAP 具有面向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用户的ERP 报表自动生成器,提供对象设计、报表设计和报表生成功能。SAP 具有系统快速实施需要的一套完整的实施规范和工具集的支持,企业建模和咨询诊断是ERP 系统实施的前期重要环节。SAP 充分运用国际先进的集成和优化的方法与技术,通过XML 数据交换技术,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了异构数据源和异构系统间的互连、互访、互操作,可实现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快速搭建,形成了灵活、开放的发电企业集成平台。

业财一体化信息化范文第8篇

业财融合主要是指业务活动和财务的有机结合,作为一项全面的整体管理组合,其能够实现贸易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且帮助企业进行相关业务的执行,加强部门之间对财务政策的执行,改变传统运营模式和财务核算方式带来的隐患。业财融合能够实现对相关业务部门的财务政策给予严肃性的认识。通过交流与合作,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并且能?蚪?财务的视角延伸到相关业务,实现有效的执行力,最终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特别是财务部门在对业务实施管控的同时,能够帮助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完善,加强财政预算功能,保证相关财务活动顺利进行。业财融合模式的全面推进,能够充分的利用财务职业敏感性,帮助贸易企业实现充分的贸易效益,逐渐地平衡相关利益水平,实现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整体

的利益。

二、贸易企业业务与财务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建立

世界贸易不断的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给贸易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贸易企业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管理理念的改变,实施全面的业财一体化管理理念,将这种理念全面的深入到各个部门的管理中,并且开始逐步的推广和得到普遍的认同。特别是业财融合,能够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完美结合,实现资金、信息、物流的集中化管理,改变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减少财务漏洞的存在性。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实施,能够将资源有效的进行集中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业财融合能够改变传统信息滞后的现象,充分结合信息时代技术的优势,不断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各部门的有机融合。在建立相关预算模式的基础上,将相关预算模式以会计核算为基础,通过财务的基础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同时不断适应时展的需求,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坚持以预算和资金为核心,正确运用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实现企业业务和财务融合,最终达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水平。

三、贸易企业业务与财务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市场竞争意识比较淡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贸易企业的相关业务压力较大,企业往往拘泥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思想认识上还没有采取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完全忽视预算管理的能力,造成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以及一些企业发展所要承担的相关负担。贸易企业需要做好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工作,逐步转变贸易过程中与实际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状态,实施全面的业财一体化预算管

理模式。

(二)贸易企业业财一体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预算管理体系中,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无法顺利的实施,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制约。相关制度以及执行力的缺失,严重导致预算管理体系难以实行,制度的不健全阻碍着企业的前进和发展。例如,业财一体化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相关业绩的评价形式往往出于表面,很多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难以形成有效的机制。没有面向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关能力的转变,导致贸易企业难以适应时展的趋势,建立全面的预算模式。

(三)预算管理内容不够细化,管控能力下降

贸易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贸易往来的频繁性,使得其贸易管理内容不够细化,相关贸易核算体系不够完善。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编制,管理上没有使预算管理达到一定的精细化程度,没有按照原有的项目预算进行,缺乏统一的资源计划实施系统,很多预算管理内容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综合的计划和预算管理,使得各个环节难以实现有机的融合,最终难以充分的发挥出预算的资源配置作用,确保企业指标准确有效的完成。

(四)企业业财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狭窄

贸易企业在需求的基础上没有进行市场分析,预算模型的建立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相关业务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预算,具体项目贸易管理上没有进行全盘预算,缺乏对各方面进行切入实际的资源管理。例如,在资金的管控上,没有把关资金的利用率,关注市场的行情,进行全面的预算资金管理,难以提高经营业绩,实现最大的利益水平。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往往信息比较滞后,信息难以集中管控,核算和相关处理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在预算的过程中,难以把握相关预算系统,不能够进行合理准确的预算,难以实现相关流程的规范化。对相关信息活动的记录,没有实现比较分析和实时动态管理。

四、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思想认识,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刺激和引导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改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促进相关预期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运用现代化的预算管理模式,避免预期目标的不合理性。因此,企业可以在考核机制的建立基础上,充分利用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全面激励和刺激相关员工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关系统项目的实施,以及评价管理的实施。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管理。帮助企业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统筹安排和综合计划管理,实现相关资源的协调推进和资源互补。

(二)细化预算内容,确立预算编制标准体系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加强相关?I绩考核体系的完善,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全面的预算分析,统一下达相关财务预算指标。坚持以全面预算为主线进行全过程的管控,加强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预算的资源配置作用。企业要根据相关成本现状进行全面的标准化管理,建立标准成本内容,制定相关业务内容指标。再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预算和验证,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成本项目内容,从而从宏观上确立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构建较为准确的预算标

准体系。

(三)加强和提高企业业财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关因素的测量,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客户需求预测模型,不断从业务手段以及相关项目内容上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全面的角度进行切入,实现资源和利益的最大化。将资金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始动力,根据相关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进行价值利益的获取,通过业财融合能够实现相关业务和财务的有机结合,使得信息数据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扩展。

(四)建立实施统一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

制定相关资源计划,加强预算集中管控、核算处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特别是在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相关预算审批手续,严格对相关财务业务部门进行动态监控和标准化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的预算执行,可以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资源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改进,切实维护预算刚性,努力实现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