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物理教学 应用

多媒体是指文字以外,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参与和接受的媒介形式。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这个教学手段,使教学设计中的信息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它的普及利用更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何况多媒体教学在某些方面又有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等无法比拟的优势。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目标体系,必须大力提倡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大量的文字和图形、动听的声音、精彩的动画和录象的视听信息。课堂容量相对可以设计得较大,直接节省板书或画图时间。面对动画图片视频等,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其次,对一些学生难以想象而且教师又无法拿出实物的课程,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详细而深刻地讲解展示出来,使学生容易接受。比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中,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如何合成、分解等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和记忆的,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最后,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有一些难以实现的或学生很难操作的实验。比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耗时长,数据处理麻烦。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教师省略不做,仅讲讲而已。但这个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又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多媒体课件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与方式。

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以上诸多优势,而且新课程改革在中国大地上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某些教师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就是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孰不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如果应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有些教师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黑板、演示实验等丢到一边,弃之不用,似乎实施传统教学就是与时代落伍了。新课程改革绝不等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更何况是不合适宜的应用,也有很多的劣势。

首先,为追求课件的声色具佳,课件装饰内容过多。虽然大量图片、动画、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往往被精美的图画、动听的声音所吸引,而对所要揭示的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忽略。结果课件效果适得其反。

其次,一些教师为追求课件设计的系统性、程序性,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变数。教师要根据课堂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行为,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设计机械的课件等很难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再次,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它的可参与性和成就感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难以具备的。教师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灵感,培养能力。如果多媒体模拟实验过多地代替了传统物理实验,即使再逼真也毕竟是虚拟的,更何况理论往往与实践有一定的差异,课件制作又往往是理想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第四,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使信息的出现及消失往往很快,不能够较长时间地保留下来,学生很难记好课堂笔记,对于某些难理解的内容,缺少必要的思考时间,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难以将信息消化吸收,脑海中一片空白。

最后,课件的广泛使用,使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无一字板书,黑板空空如也,不断助长教师的惰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会逐渐减退。

由以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不可迷信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传统的物理实验+黑板等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据此,我认为要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学的全部,而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更不等于新课程改革。

2.要因材因时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要结合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3.要使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协作,在课堂教学中、交互使用,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

总之,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积极大胆并且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相得益彰,更好地为基础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旭.浅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云南运城教育网,2009,10.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运用这一新的技术给教学过程添加了色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多媒体英语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形式活泼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多媒体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比较,肯定了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并指出了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知识的呈现者和代言人,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授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热潮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声音、文字、图片、视频图像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因此可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寓教于乐。而更为显著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形成了交互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大学英语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1) 设置愉快教学环境

多媒体可以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以声音、图像和文字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思维,增进理解。比如在学习《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这一课时,运用图解的方式使学生们了解从选取卵细胞和体细胞到最后克隆出克隆动物的大致过程,这样使学生们的情绪很容易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并且对课文的总体结构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拓展教育空间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它可以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文化,也可以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配合课文,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关的材料和时代背景的介绍,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比如《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这一课,由于中美文化的差异,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刻了解美国的文化,在学习课堂文化的基础上,又使他们对于美国的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于整个英语教学都是很有益处的。

(3)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是培养他们感受美、创造美,就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语言美。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声、图、文融于一体,形成立体的效果,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领悟。例如:在听说课上,让学生们通过对话例子来自己创造自己方式的语言。在不同的情景中,让他们想象自己就是境中人,让学生自己融于角色,这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 美化了教师的角色

在旧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下课之后经常是“满面粉灰”,患职业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在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从大量的粉笔灰中解脱出来,上课时不用在黑板上进行大量的板书,也不用把粉笔灰擦得漫天飞舞,课上得既干净又漂亮。这是在以前旧的教学方式中无法体会出来的快乐。

2. 正视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局限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能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提供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有利无弊的。多媒体教学应该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而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并不意味我们提倡利用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多媒体手段代替教师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只是增加了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和内容,而教师的教学仍是主导。如果教师的作用只是简单化到操作机器而不再与学生交流,那么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语言很讲究感悟,它的这种特性和多媒体这种技术性的教学必然存在一些不相容的地方,因此,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一点而滥用多媒体。

(1) 多媒体的过多使用,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

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所好,迎合了学生对当前文化的快餐式追求,市面上层出不穷地出现了许多文化“压缩饼干”,现在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几本书的学生已是凤毛麟角。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的退化。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演员演技再精湛,也无法演绎出莎士比亚原著的魅力。

(2) 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在旧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们运用自己的大脑和耳朵大量接触英语单词和词组,对于他们不熟悉的单词或者词组,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得到答案,结果就是学生的单词量和词汇量大大增加。而多媒体的不恰当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一方面有的教师过分追求“真实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作为课堂的主导方向,把有些课上成了“场景观摩课”;另一方面学生一味接受直观刺激,养成不习惯思考的惰性,听不出来的词语或者是词组,不愿意用大脑来思考,而是等待教师点鼠标,抄例句,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

(3) 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用课件只能演示几幅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它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于应付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而是疲于应付课件上的内容,有些教条的学生甚至要把教师多媒体课件上的每一句话都抄下来,而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这就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一堂课下来,教师只知道对着课件念例句,课堂成了纯粹的“抄课”,学生只知道抄。有时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教了哪些内容,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对于教授过的内容的掌握情况。

(4) 多媒体课件转移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旧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随着教师的口授而进行转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哪里,否则就会跟不上教师的讲授,没有别的东西来转移学生的这种注意力。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弊端显而易见。教师在做多媒体课件时,经常会注意到课件的美观大方和观感,总是尽量使课件声、图、文并茂,这在无形之中就使课件的文本内容的主要性降低了。学生们在课上会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背景和图片上,这就出现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件的次要方面,而主要方面却被忽视了。所以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舍不得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

当前,高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日益显现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多媒体英语教学也有其局限性。克服局限性的途径是:在进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同时,应以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必要补充。在授课的时候,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只要鼠标一点,其余的都忽视了,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让学生的思维开动起来。同时,还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创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多样化、动态化,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总之,辩证地看待多媒体,是为了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服务。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学科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千万不可停留在媒体本身的需求上,使之与正确的现代化英语教学观念脱节,不讲时间、地点、条件地盲目使用,其效果必然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结束语

多媒体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这是教学方法的一大改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很多新的问题。我们要从学科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合理利用,那么,“多媒体”在我们现代英语教育工作者手中就会如鱼得水,大学教育也会因为有了多媒体而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届,2003,(6).

[2]郭书法.多媒体技术在成人公共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龙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J].推广设计,2004,(9).

[4]任美林.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J].台洲教育报,2004,(3).

[5]王膑.试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J].贵州教育报,2007,(6).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土石坝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应用中,土石坝施工技术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并且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很多大型机械已经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这就使得土石坝施工技术更加完善。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坝体结构的渗漏状况,还减少了人员成本、缩短了工期、增加了经济效益。从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情况看,土石坝技术将会在市场激烈竞争下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其同时也具备着自身所不可避免的弊端。

1土石坝施工技术的利与弊

1.1土石坝施工技术的优势

土石坝技术在我国有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和应用后,目前已经发展十分完善。在水利工程中,不乏很多形式多样的挡水坝,但是土石坝施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土石坝施工技术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挖掘出的土料以及石料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缩减对其他建筑材料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并且节约资源,还可以提升施工速度。另外,该技术并不复杂,施工人员操作起来简单,并且在施工完成后也利于后期养护与维修。

1.2土石坝施工技术的劣势

尽管土石坝施工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这一技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①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导流处理的时候,由于土石坝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导流工作开展时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土石坝还容易出现沉降不均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②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土石坝会容易出现顶部溢洪的现象。另外,一些环境因素如湿度、土的粘性等都会对土石坝施工产生影响。③土石坝工程不同于混凝土工程,并不十分致密,所以会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如图1所示。土石坝工程中出现渗漏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导致坝体崩溃[1]。

2土石料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

2.1.1土体的选择

在土石坝施工的原材料里,土体是其主要原材料之一,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确保符合施工要求。在选择土体时:①要保证抗渗性能良好,这是因为土石坝是直接和水进行接触的,所以土石坝的土体一定要具备抗渗性能,一般来说,防渗系数小于1×10-5cm/s即可。②土体的含水量要低。在实际工程建设时,土体会吸收到一些水分,所以就要求土体本身不能含有太多的水分。③土体要有良好的密实性。密实性好的土体可以提高土石坝的强度,可以有效抵抗水体的压力以及浮力。

2.1.2砾石的选择

除了土体是土石坝施工主要原材料之外,砾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在选择砾石的时候,主要是对其大小进行选择,要选择适合的砾石,不可过大或者过小。若选择的砾石太大,就会很难与施工中的其他砾石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砾石之间存有很大的空隙。但是,如果砾石太小,其强度也就很小,不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由于在选择砾石的时候,有一部分和施工要求的砾石标准不相符,所以需要应用一些技术对不符合标准的砾石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满足施工需求。

2.2土石料的加工与堆放

2.2.1土石料的加工

土石料的加工是土石坝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进行土料加工作业。如果所选土料的性能不符合施工要求,可以使用翻晒、掺入和料、压实等方法进行处理,以改善其抗渗性能低、含水率高以及密实性不够等问题,从而达到施工标准。其次,要进行石料的加工。土石坝施工中的砾石一般都是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所以体积稍微有点大,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一般会使用锤击或者是爆破的方式,最后使砾石颗粒的大小与施工要求相符合。

2.2.2土石料的堆放

堆放土石料的时候,要遵循分开堆放原则和适度性原则。①要把土石料分开堆放,土料分成一堆,石块分成一堆,这样可以避免一起堆放造成材料性能的变化。②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土石料的堆放,堆放的时候要确保合理,如果土石料堆放过多容易影响性能,如果堆放过少则会影响施工进度。

2.3土石料开挖运输

开挖土石料之前,要做出完善的开挖运输方案。①使用正向铲进行开挖,然后使用汽车运输或者胶带机运输的方式上坝。②使用斗轮式挖掘机进行开挖,然后使用胶带机运输,最后转由自卸汽车运输上坝。③使用采砂船的方式进行开挖,使用有轨汽车运输,再转由交代进行运输上坝。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例如工期、成本等因素。在进行土石料开挖的时候,要尽量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充分利用,确保工程的完成效率,另外,还要根据地形等进行规划设计,探讨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开挖运输方案。

2.4坝基的清理与处理

进行坝基处理时,首先要把坝基范围内的一些不利于坝基的物质清除掉,例如草皮、树木、淤泥、乱石以及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表土,还要清理掉自然密度不高于1.48kg/cm3的细沙以及极细的细沙。在暗坡和塑性心墙、斜墙连接的部位,要一直清除到不透水层,在进行截水槽施工时,排水系统要根据一定的挖深进行布置。在浇筑混凝土截水墙以及截水槽之前,要把岩面清理干净,把碎石、石碴等都清除之后用水冲洗一遍。另外,在进行土石坝施工之前,还要注意地质的勘察,如果有影响坝基稳定性的因素,要及时排除[2]。

2.5坝面铺土压实

目前来说,根据土料和反滤料填筑顺序的不同,分成了两种方法:①先土后砂法;②先砂后土法。先土后砂法的运用比较简单,首先要填压三层土料,然后铺一层反滤料和土料平齐,然后把反滤料和土砂的边沿部分进行压实工作。先砂后土法一般要提前处理反滤料,在反滤料控制边线内,用反滤料堆筑一个小堤,确保反滤料宽度的前提下每填一层土料时,就把土料收坡时留下来的三角体用反滤料补齐,然后进行人工捣实,这样可以便于土料收坡。压实的时候,碾压方向要与大坝轴线相平行,如果两次碾压是相邻的,一定要用重压进行压宽处理。在汽车上坝或者是机械设备压实后,土料表面会形成一个光面,一定要进行刨毛处理,从而保证层间良好结合。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土石坝施工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土石坝施工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可以让人们对土石坝施工技术有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同时,本文对土石坝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度探究,从筑坝材料一直到坝面压实,希望能为众多学者做出参考。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运用土石坝技术时,不仅仅要在技术上全面把控,还应注重质量管理,共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推动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图尔荪江•阿卜杜喀迪尔.土石坝水利工程施工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23).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潜在风险;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会计电算化一词,自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被正式提出以来,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融合了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等多方面学科。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现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会计行业已逐渐向信息化转变,而我国的许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随着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会计工作面临的现实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如何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变已成为现阶段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1新时代背景下的会计电算化

1.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涵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运用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代替人工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以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自1979年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发展,现如今的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集会计学、现代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正逐步成为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电算化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满足了各领域的工作需要,使其成为现阶段我国企业财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

1.2会计电算化的主要作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摆脱了传统会计工作的限制,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为会计工作赋予了新的生机。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突出作用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储存能力和记忆能力,相比于传统会计来说,这种改变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越。会计电算化改善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化繁为简,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在会计信息的审核、整理、分析和输出方面;第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会计工作由最初的手工记账发展产生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成本计算、报表编制的会计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工作的自动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人为失误,保障了会计工作质量。

1.3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第一,系统自身的潜在危害。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会计工作的进展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和会计软件,硬件的质量好坏与软件的有效与否成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硬盘的损坏,会直接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或错误,而现阶段会计软件各式各样,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审核标准,无法保障软件的正确与安全,这样就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第二,易受到人为控制。会计电算化虽然依赖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但是归根结底仍需要工作人员的操作,这也就使得很多不法人员有机可乘。面对着庞大的会计信息数据,如果存在人为的调控、修改,管理者也无法对所有会计信息做出及时有效的审核调查,从而将导致企业的严重损失;第三,共享平台的局限性。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体系上的,但是在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仍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主要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局限性在于会计信息系统仍属于财务部门的独立系统,并未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化,各个部门不能及时获取到相关的会计信息,以至于企业无法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工作。外部局限性在于会计电算化并没有与互联网通信技术高度融合,缺少社会性的会计共享平台,这样也就使得企业和用户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会计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第四,会计信息相关标准及法规的不完善。在大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经营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对会计信息的共享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才刚刚开始建立,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相对欠缺,而网络金融信息的监管也并不全面。缺少完善的会计体系和保护会计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使企业和个人的经济信息处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甚至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2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会计学家何日胜指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与系统,会计信息化不仅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统计、整理、处理和储存的功能,更是建立在以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上,将单一独立的会计个体,从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为企业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赋予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新的定义,使会计工作从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的工作要求,逐渐提升到会计管理、财务决策的工作层次,从而更大地发挥会计的工作职能。相比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优势:

2.1会计信息的共享化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系统将不再是单属于财务部门的独立系统,而是企业中各个层次的共有系统。这样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时,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到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做出合理预测,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2.2会计信息的安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相对于以往的会计信息而言,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价值,无论是信息的获取、交流,还是信息的分析、预测,其真实性、质量性都会显著提升。高度的信息透明化,将有效地避免人为的舞弊现象,保证经济的高效健康发展。2.3会计信息的高效化当会计信息实现与现代通讯技术的高度结合,财务信息将成为企业所有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简单的会计软件。其简化的工作流程,高度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将实现信息的及时处理、及时分析、及时传递。企业及用户将更为便捷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决策,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3应对会计信息化转变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会计信息化就意味着会计信息资源的公开性与共享性,在实际的应用与操作中难免会遇到诸如会计信息虚假、企业信息泄露等风险。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转变,就需要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一个健康、完善、安全的发展环境。3.1加强相关技术研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虽然出现了很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但是主要针对会计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却相对缺乏。笔者认为应加大对该领域的研发力度,开发高新科技实现技术革新。可以考虑由政府指导,实现跨行业资源的整合,集结各相关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集众家之所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建立更为完善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3.2保障会计信息安全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安全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环境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两个方面保障信息安全。第一,加强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建设,可以考虑由国家及政府建立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实现对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审核、监管和规范;第二,完善相关安全法规。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标准、规范的建立相对滞后,笔者认为政府应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调控,并尽快建立针对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条例、安全法及信息平台的运行规范。3.3培养高级财会人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会计人员将不再只是单纯完成传统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职能将发生新的转变。一个出色的财会管理者除了要掌握足够的财务知识外,还要熟悉其他部门的业务,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统筹能力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考核应更为完善。

4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1.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形成

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内部开发内部开发可以实现前向整合和后向整合的优势。企业将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产品直接面向市场,为市场提供与最终产品不同的多种产品。如独资新建企业和工厂进入新的行业领域;技术“副产品”的充分利用可独立出来主产不同于现有产品的产品;人才的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和能力进入具有商业前景的产品行业领域。

第二,合并和收购 企业采取合并和收购可快速地进入新的行业市场,如果双方企业的经营领域存在相关且互补的领域时,合并和收购将导致“相乘”的效果,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成长,另外,采用这种方法还可获得外部资源和能力。

第三,战略联盟 目前,企业合并、收购的步伐逐渐趋缓,战略联盟这一新的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以提高竞争能力。企业通过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加强合作而发挥整体优势,改变传统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关系,共同把市场这个“蛋糕”做大,从竞争走向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2 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利与弊

2.1 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利

2.1.1 分散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风险机制)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经营既面临发展的机遇,又遇到风险的威胁,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使市场需求的波动性更加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面对这些风险,企业选择了多角化经营战略,可以防范因经营领域单一而可能导致的企业彻底失败的风险,即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保证经营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3]。因此,许多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的开创力和应变力,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冲破行业壁垒,向新的待业和领域开拓,以规避经营风险。

2.1.2 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企业能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务单位的某些共同职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使用较少的投入资源完成同样的、甚至更多的业务量,而且取得较好的协调和沟通,即产生范围经济效应,发挥大于它们简单加总的效果即“1+2>3”。从短期来看,多角化扩展,例如收购兼并,首先可以取得财务上的收益,以雄厚的资本实力,从事跨行业的多角投资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从长期来看,多角化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经营协同效应,如销售协同效应,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可以共享仓库、广告、促销和企业商誉,利用现有销售渠道、营销技能、顾客基础和品牌声誉,充分发挥销售协同作用。

2.1.3 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企业潜力是企业完成目前任务后所节余或富余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人的能力)的总和,如果这些富余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就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而多角化经营则恰恰能充分发掘和调动这些潜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范围性经济”效应。、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改善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2.2 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弊端尽管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多从事多角化经营,但这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通过多角化取得稳定的发展,盲目地展开多角化经营,只会适得其反,招致失败。

2.2.1 分散企业力量多角化经营是企业在利用原来经营业务范围之外的技术装备、人才、市场机会等剩余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多角化经营的,无论多大规模的企业哪怕是巨型企业,可有效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多角化的展开必定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于每一个发展的业务领域,如果一个企业多角化经营的触角扩展得过大,进入的行业跨度过大,生产的产品过多,必然使企业资源分散,企业内部易出现人、财、物数量上的不够,或质量不高的问题,结果与在相应的专业化经营的对手竞争中失去优势[5]。从这个意义上说,多角化战略不仅没有能规避风险,不仅没能“东方不亮西方亮”,而且很可能“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加大了企业失败的风险。

2.3.2 加大管理的难度多角化意味着多产业、多市场的管理和经营,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产品和各种各样的市场,由于不同产品在生产工艺、技术开发、营销手段上可能不尽相同,在市场上的开发、渗透、进入等方面也都可能有明显的区别,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灵活有力的管理,企业的技术人才和雄厚的营销能力,避免信息流通不畅,市场反应迟钝等弊端,这些都加重了管理的压力[6]。多角化经营企业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还会造成管理层次、管理部门增多,组织垂直沟通线延长,影响住处传递的及时和准确性,产生了效率的负效应。

2.3.3难以形成特色经营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无不以特色著称,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象。如IBM----电脑主机:佳能----复印机;P&G----清洁;可口可乐----饮料等等。这是企业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苦心经营的结果,是极为宝贵的资源。著名的波士顿顾问团认为:“企业只要保有其专业特长,必可依此竟争优势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企业决策应克制“膨胀欲”,避免盲目地扩张、兼并和合并,在多种经营、多角化经营、一体化经营中优化选择,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 企业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启示

企业要进行多角化经营,要进行多角化经营战略的选择,选择适合于本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企业战略,在实际应用中,我认为应充分把握好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度”。

3.1 客观地选择经营范围选择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经营范围,这是企业进行多角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在经营范围选择中,我们应该对多角化经营所涉及的各个产品和经营方位的市场前景、消费者群等进行深入地调研和谨慎地规划,不论其是相关产品还是非相关产品,均应按该产品所涉及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的客观条件以及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实的对比研究,制定出几套应付不同情况变化的预选方案以供抉择,以便使企业能遇变即变,应付自如,取得多角经营的胜利。

3.2 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区别于其它企业不同的特色,在企业进行多角经营战略选择与决策时,要特别注意充分地发挥自己在核心业务上的特异优势,即要把其最坚实的基础建立在自己企业核心业务实力的基础上,从而在企业成长中保持和巩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是决定企业多角经营战略取胜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因。

3.3 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在进行多角经营战略的选择时,常会因缺乏明确的目标而易犯“盲目多角化”的错误。战略是为目标服务的,达到目标的宗旨是高于一切的,没有目标的战略是荒谬的和毫无意义的。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企业选择多角经营最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在进入多角化经营时,应明确进入目标行业的最高和最低目标,最高目标可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而最低目标则应该是企业可以承受目标行业经营的最大限度的损失,且对现有行业经营的影响最小。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何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66-01

一、吉林市图书馆的基本概况

吉林市图书馆座落在美丽的松花江北岸,图书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员工100余人,总藏书量册。每年报刊图书部订达70多万元,任务较重。

我馆采编部状况

我采编部编制8人,平均年龄40岁,加强它的业务范围,负责合作的报刊图书查阅编目,采购,图书下架,四大环节,承担从图书订购到下架,任务较繁重,有后勤部的关系,采编部始终处在图书馆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采编部的工作多么重要。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特点

1.1 读者信息需求调研网络化

网络环境下,在图书馆网页上设有读者意见反馈栏,在图书馆工作网页上设有读者购书请求栏,读者的需求可纠不受时空局限,与采访人员进行实时交流,征求专家读者的意见、建议,回答读者需求,分析读者的变化情况,使读者需求信息调研逐步走向网络化。

1.2 文献类型多元化

文献信息量大、类型多、情况复杂,给采访人员选择、评价信息带来了一定得困难。数据库的信息常有几千万、上亿字节,各种信息类型在同一类文献中出现等等,作者不经过出版商这一环节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直接上网,许多出版垃圾也会充斥网上,这难免造成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的局面。仅凭作者、出版者特点、信誉查找,选择文献的方法就显得相当有限。

1.3 采编手段现代化

以先进的网上采访为主来逐步替代传统的订购书刊方式,将采访工作由手工状态转化为现代化状态,文献采购的网络化能提高采访的速度和效率,现在很多出版社、供应商都建立了网站,从互联网上可直接将采购要求传递给出版社和供应商,加快了信息传递速率,缩短了时间。现代化的高效的采访方法能将采访人员从低效状态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提高采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

近年来,迫于网络化形势的飞速发展,在图书馆建设方面都普遍把着眼点放在了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上,主要精力也都用在了技术装备更新、设施配套等硬件建设上。诚然,抓好硬件建设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在统筹安排上有缺项漏项或不周密现象,导致了在抓硬件建设的时候,忽视了采访工作,久而久之,势必造成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比例失调,从而影响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发挥及其服务的缺位。

(二)新学科、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给采编工作带来难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性越来越强,更不断涌现不少新学科、新知识,作为任何一个图书馆的采访人员,都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这样,在选购图书时,就难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三)采编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出版物价格的不断高涨,致使有限的采访经费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虽然国家用于采访的拨款逐年增长,但采访经费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文献信息费用的增长速度,这便使图书馆的绝对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出版物品种的急剧增加,也使图书馆的相对购买力大大下降。这种状况不改变就难以满是读者需求,难以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四)采编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有些图书馆的采编部门,采访、编目、加工都由专门的人员负责,他们各负其责,相对独立,只熟悉自身的业务范围,不懂得其他人的工作。这种局面,导致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全面,遇到问题推卸责任,影响工作质量,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2)缺乏服务意识,对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采编工作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够,对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基本上不通;第三,知识结构单一。对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以及所对应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很少,对于新专业和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对于利用网络环境索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还不够。

(3)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低。由于工作人员文化素质铰低,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这就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从而影响了采编的工作效率,影响了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五)采编业务的外包的利与弊,采编业务有它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不足,如:有些采编部—部分拿出外包括导致采编部工作人员积极性下降情绪。

四、全面提高采编工作的措施

(一)更新采访工作的观念。目前图书馆界有人提出“硬文献”与“软文献”,以及“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服务概念。已经采访到的各种载体的文献称之为“硬文献”,而“软文献”则是由于种种原因不一定采访到手,但读者却可以通过采访工作人员得到与这些文献相关的信息,如包含的学科内容、网站的路径等。

(二)拓宽采访工作的思路。提高采访人员和经费使用效率,解决一馆—地对信息资源占有的有限性与用户使用的无穷性选择的矛盾,信息搜集个体重复与总体贫乏交互存在的状况,可考虑在本行业的各级图书馆中建立“联器、统编、分藏”的协议。

(三)采编工作社会化

采编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读者服务,要实现这一终极目标,采编工作要逐步走上社会化的道路。编目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为采编工作的社会化提供了可能。采编工作社会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因为社会化的专业机构往往是规模经济,它们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经营成本也很低,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降低采编工作的成本,并能节省大量的人员开支。

(四)转变采访服务的模式

(1)开展网上订购工作。数字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产生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网络的建立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书店开展了网上订购业务,如当当网上书店就提供了人文社科、科技、管理、教育、文艺、小说等方面的图书供图书馆选购,并且还提供了付款方式、配送服务、售后服务等的说明。图书馆采访人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选择,根据读者需求进行采访订购。

(2)提供网上荐书平台。图书馆建立网上荐购系统,实现采访人员在网上与读者的直接互动,从而真正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提高采访的速度和文献质量。

(3)采取多种订购方式。多样化的知识类型和文献载体导致了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改变过去“订购为主,现选为辅”的采访模式,采取多种文献采访模式,增加样书选购,现书选购,书市选购,专题选购等文献采选模式。

(4)细化采编服务工作,从而为细化采编服务工作提供人力保障,①是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采访人员以人性化的采访方式、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研究分析读者需求,加强地方性、学科特色信息资源的探索,丰富馆藏资源。②是建立编目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编目人员要根据文献分类和著录标准分编文献,使书目数据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做到著录齐全,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