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3.4 [文献标识码] A

理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从发展起步阶段就落后于学校的其他主体专业建设,这是由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定位所决定的,所以理工科高校从整体专业建设来看,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理工类专业的实力明显优于文科类,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文科专业也受此影响,另一方面,理工科高校也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带来了一些积极因素,这就是工业知识基础和行业背景,如何将理工科高校的这些积极影响因素转化为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能够指导理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1]。

1 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特点

基于对11所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情况的调研,结合教育界的相关专家评价,对我国理工类和文科类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点进行分析,得出理工科高校和财经类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学校基于自身特色优势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思路[2]。所调研的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点具体如下:

1.1 专业课程方面

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均含有行业基础概论性课程安排,强化了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工业生产过程的认知,有的工商管理专业甚至安排有对应的工业认识实习,更进一步凸显了学生所在学校的行业背景。

1.2 实践成果方面

工科学校的联合办学单位、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工厂90%均围绕行业优势学科分布,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80%仍然围绕相关优势学科行业背景展开,取得的实践成果95%以上集中在这些工业行业知识体系内。

1.3 科研成果方面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受学校所处行业优势的影响,在开展的横向和纵向课题申报研究中70%以上的成果均集中在这些工业行业知识体系内,尤其是横向课题高达90%。

1.4 学生就业方面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优势学科相关的行业中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从课程知识学习和工业企业实践两方面的积累,增加了学生的竞争实力,在此类行业中,比其他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受欢迎。

1.5 社会认可度

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业知识积累方面为社会所认可,行业内企业招聘重点考虑生源地,逐渐形成人才的接续和社会的共识。

综上所述,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从学生培养、教师科研到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都受到所在高校的优势学科影响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进而逐渐形成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和方向,这是对所在工科高校优势资源的利用,促进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专业的竞争力。

2 基于SWOT的专业建设策略选择

SWOT分析工具来源于麦肯锡咨询公司,主要分析内容包括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工科高校的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时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2.1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分工和管理专业逐渐细化,工商管理专业已由过去的热门专业逐渐受到冷遇,与之对应的是从工商管理专业分离出来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专业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3]。工商管理专业由于知识面广,目标过于宽泛,造成了专业性不强,特点不明确,竞争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受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影响,企业需要更加专业更加细分的管理类人才,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受到了营销、人力、财管等管理类专业的竞争挑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工商管理专业尽管在市场中受到了其他管理类细分专业的威胁,暴露了专业弱化的特点,但也应看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机会,这就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管专业所学知识涵盖了企业各类管理岗位的需要,人才成长空间大适应性强,尤其适合我国微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微小型企业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影响,无法设置细化的管理类岗位,所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完全符合企业初期需要,一人能够身兼数职且适合整个企业管理活动,性价比较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数量庞大的微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小型企业给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这也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机会。

2.2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受学校的性质定位影响,建设相对落后于学校其他工科专业,这属于先天不足,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工商管理专业在工科高校建设所必须面临的问题[4]。受此影响,社会各界对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也持弱势学科专业观念,始终认为影响力不如财经类高校的工管专业,所以从内外两方面,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都处于劣势,对内比不过理工类专业,对外竞争不过财经类工管专业。

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又有其显著的发展优势,首先,工科高校的工管专业立足理工类行业背景,专业设置鲜明,社会认可其对所属工科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在同财经类高校竞争时,这种出生所带来的行业熟悉程度具有很强的优势。其次,科技和管理对于行业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科学技术水平达到成熟阶段后,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日益迫切,所以立足工科高校,理工类专业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SWOT分析,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市场的微小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对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机遇,结合自身立足工科高校的行业优势背景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所以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应坚持立足行业,突出背景的优势,走管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服务于行业类的各类中小型企业发展建设需要[5]。

3 基于AHP的专业建设策略评价

依据SWOT分析的建设策略选择,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和专家经验构建专业建设评价体系(见表1),采用Delphi法对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进行评价,按照评价分值的差异给出不同情况下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的建议。

通过专家打分给出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E为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评价;Ki为第i类指标评价值;Wi为第i类指标权重系数。通过计算得出E值,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确定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的合理性。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针对现状为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提出建议。

4.1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应充分分析自己所在学校的优势,在利用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选择专业建设方向和策略;

4.2 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必须立足行业优势背景走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在坚持管工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业知识素养,满足行业内企业的需要。

4.3 专业建设应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类人才需求,通过目标市场的细分和定位强化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积极引导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金玮,梁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16-17.

[2]朱宁.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4-15.

[3]马艳华,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与企业.2013(19).13.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2篇

1.问题的提出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呈上升增长趋势,社会尤其对拥有工商管理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现状、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上未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学生专业特长分散,对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仅泛泛了解,深度不够;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专业课学习基本上仅在课堂进行,偏重理论,工商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应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且采用教材创新不多,人才培养仍然采用理论学习、集中实践、毕业实习三步走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弱;三是实践教学经验与设施不足。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加大了实践性教学比重,但受限于课时和教师实践经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四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工商管理实务要求经验性强,而本科层次教学常常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头脑里缺乏系统思维模式,不知如何将所学课程总结归纳为整体的知识系统。/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探索工商管理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强调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学生自身能力、兴趣等因素,寻找、确定、规划实践,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内涵,探索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就业指导等实践,更多地与市场衔接。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教学计划上,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计划的实践性,使教学计划与市场人才需求及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相结合,体现教学计划服务市场需求;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参与,采用兴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增加专业实践的课程比重,并设置创新性、应用性和实战性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把握专业特点,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和提高。

2.工商管理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2.1指导性实践教学模式

以创新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指导明确从知识水平到专业能力的详细要求,突出管理知识实践与应用的理念,这一模式内容包括:专业平台建设、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指导性实践教学模式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sixianghuibao/

2.1.1专业平台建设

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依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市场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构建满足市场需求、实训突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体系,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师资与设施条件保障等。在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中,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大实践课程比重、设立企业研发中心、erp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等措施,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学院提供的综合实验室平台,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会其中,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2.1.2专业认知指导

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入学专业讲解、生产管理场地参观、专业座谈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专业内容及能力要求,明确工商管理专业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专业的综合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帮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清楚的整体的认识。

2.1.3职业适应能力培养

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以工商管理专业职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实践、早进入岗位工作角色,使他们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工作要求。职业能力培养包括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指导机构建立等。通过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训,促进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适应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保障。//sixianghuibao/

2.1.4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实体现市场的核心地位和就业的导向性作用,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只在毕业年级开展,作为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即学生一入学,就业指导工作就开始跟进并贯穿整个大学。

2.2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实施中,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包括课程实训、岗位实践、毕业实习三环节体验,均突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突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学生的工商管理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并在实践和毕业实习中受到检验。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用型人才;特点;现状

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社会需要实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人才输出基地就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当前学校培养人才的重心应该逐渐地转移到实用型人才培养上来。对学校来说,在培养工商管理实用型人才时,应该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工商管理及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是一个涉及了很多内容的一个行业,主要涉及了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工商管理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一门科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它是一个涉及到很多学科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可以选择的方向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工商管理专业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一直是随着我国经营主体的体制改革而不断地发展、成熟。

二、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及其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情况。社会体制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对店铺管理人才的需求。为了刺激消费,国家出台了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比如说家电的以旧换新、家电补贴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连锁店急剧增加,零售业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对店铺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第二,管理人才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中非常缺少高级管理人才,而且从事基层工商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学历也比较低,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大约为50%,这些人员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以我国高校应该向社会输送一些素质高的管理人才[2]。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从零售业的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可以看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对于零售业来说,一个好的店长可以明显提高零售店的营业额。目前,优秀的店长都是通过高薪聘用的,因为培养一个店长需要大约3年的时间,并且一个普通的员工想成为一名店长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训,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所以零售业中通常都以高薪挖人。然而,作为人才输出的高校没有发挥出它们培养人才的作用,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急剧的攀升,但是高校对该类人才的培养却存在严重脱节现象,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开设店铺管理专业,即使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盲从性,很多高校都存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定位盲从,教育资源没有优化配置,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差,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高校培养目标有所偏离。目前,各高校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了实践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

三、对工商管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开展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去思考、去主动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老师切身的实践过才能够了解到工商管理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促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如果只是理论授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胜任职位需求。

(二)建立实习基地。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专业人才培养时脱离实践培养和培训是不可以的。高校为了保证培养出来的管理人员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给工商管理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学校要树立面向应用,依托行业办学的建设理念,而且可以广泛邀请企业专家和行业人士参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一定会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结语:总而言之,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转变给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想输出更多能够胜任工商管理专业需求的人才,就要加强实践教学,切不可与社会需求脱节。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民办高校 工商管理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21

Research o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urses System of Private College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ckground

FAN Wanjian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he articles studied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urses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private college. It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urse System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Such as it should reasonably adjust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ratio, adjust the proportions of the different course modules and so on.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s system

0 前言

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专业,全国已有五百多所高校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但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出现了共性趋同和特色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一方面大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觉得找工作非常困难不受企业欢迎,另一方面企业在苦苦寻觅适用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可能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途径。而要落实真正的校企合作,必然对工商管理专业现行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作出重大改变,这对传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无疑是一大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巨大机遇,能抓住机遇作出改变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学校无疑会得到快速发展,否则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只有十来年历史,其学生特点与一本二本及高职高专有较大差别,如果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沿袭传统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显然不妥,民办高校应该抓住目前人才市场需求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遇,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素质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普通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由于教学理念的制约和人才培养定位的滞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出现了较大背离。集中体现在: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僵化雷同,不能体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翻开不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差别不大,开设课程也基本相似,只不过是课程开设的学期顺序、课时多少等的差异,很难体现不同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特色。

二是课程体系设计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如果没有教育部对于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应该达到15%的教学评估要求,估计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实践教学比例会大打折扣。传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过于注重工商管理知识结构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理论课教学比重普遍偏高。而实践教学由于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实践教学场地、设备、资金、合作企业、实践教学人员以及更高水平更灵活的教学管理等等都与理论教学要求差别巨大,需要更大资金投入和教学改革投入,上述诸多因素的存在既阻碍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例的提高又使本身比例不高的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落实。很多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教学合格评估或者为了迎合目前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比例表面看起来在课程体系中比例达到甚至超过25%,但真正能落实到位的实践教学环节却不多。

三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比例设置不尽合理。一般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含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所占比例过高,而真正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比例普遍偏低,这大大限制了适用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死板,缺乏灵活性。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实践性、动手能力以及较强知识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四年学习中要择机能深入工商企业参加各种管理实践。这样矛盾就出现了,高校教学强调计划性而工商企业提供的管理实践岗位却具有随机性,工商管理学生如果选择工商企业提供的随机性管理实践机会就很难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基本固定的各项课程学习,也就意味着学生将很难毕业,学生无奈下一般只能放弃难得的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机会,这极大地制约了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教育部大力号召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作为传统长线专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积极转型,对不合时宜的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为培养适用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扫清障碍。

2 校企合作背景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必由之路,民办高校历史包袱少,应该抓住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机遇,大力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校企合作深度融入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工商企业真正需要的有特色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民办高校大多自普通高校转设而来,因此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往往借鉴或者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体系,这样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就存在上文探讨的各种问题。为了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在深度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该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要从教学观念转变和软硬件保障方面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重新设计扫清障碍。民办高校要从高层管理者一直到基础教职员工要清楚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意义,不转是慢慢等死,只有抓住机遇转型才能有美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从师资、资金、场地、设备、教学管理,以及合作企业建设等方方面面做好软硬件方面的筹备。

其次要根据深入校企合作要求对现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保障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是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为校企合作腾出空间。也就是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比例。通常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比例一般占到全部课时80%以上,甚至有达到90%以上的,这与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要求严重不符。根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出发,实践教学比例应该至少达到25%以上,如果条件允许情况下能达到30%~40%则更好,因此应该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为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服务;二是调整不同课程模块比例,为校企合作正常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能把理论方面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学好,然后到企业实践加以运用,因此应该根据上述要求,对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的课时比例进行合理调整,需要加大专业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模块课时,特别是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专业课程比例应该适当增加,而适当减少通识课模块及学科基础课模块课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到工商企业实践时已经储备了足够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在现实与工商企业合作中,很多企业也针对性地要求提前对学生进行专门专业课程培训;三是将校企合作贯穿工商管理四年学习的不同时期,灵活设置课程体系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冲突。传统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一旦设定后,教学管理就会按照既定课程体系计划执行教学任务,无特殊原因一般不能进行随意改动,这与校企合作要求下的灵活根据实际生产实践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产生矛盾。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矛盾,在体系设计时就要有一定灵活性,除了预先将校企合作各个实践环节合理穿插于工商管理本科四年学习的不同学期,同时应该保留一部分机动灵活时间模块应对合作企业的不定期的实践教学安排,以保证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开展,相应实践环节能落到实处。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5篇

1工商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1.1工商管理的特点

工商管理这门学科开展的目的就是对经济发展进行管理,由于市场经济的走向受很多因素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没有规律,只有逃不过郭红环的调控才能保证经济朝着利民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与国际接轨,增加国内外经济的合作交流,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取长补短,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国内外经济交流次数变多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如果对外输出商品过多,而且未能及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会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工商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保障,扫清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工商管理部门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行业形成规范,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最大利益,让商家安心经营,让消费者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保证良好的交易环境[1]。

1.2工商管理的内容

工商管理实际上就是管理部门人员就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3]。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两个管理部分的内容和特点来进行规划,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工商管理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工商管理部门的规范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针对具体的市场经济特点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规范化监督,从而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工商管理部门的第二个职能就是引导职能,伴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商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各国工商企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企业是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就是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计划,使企业的发展积极迎合市场进击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最后一个职能就是监督职能,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依照法律对经济市场进行监管,对经济市场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帮助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2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

2.1创新工商管理理念和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工商管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工商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不进行革新就失去了工商管理部门存在的意义。因此,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革新,它不应该只服务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打造一个完善的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效的发展,降低网络交易的不安全性,创新发展有利于工商管理更好的服务市场经济中的个体[4]。与此同时,对工商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更好的为实现工商管理部门的价值而努力。工商管理的发展理念也需要创新,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体系,根据我国特定的发展模式来融合改革,通过工商管理的有效执行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网络经济的持续性高效发展。

2.2提升工商管理行业从业人员技能素养

网络经济急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变高,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发展成为符合时代特征的专业人才[5]。全面提升工商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具备创新理念,学会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2.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政策制度

工商管理作为网络经济时代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创新发展必须要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才能从部分根本上保证工商管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工商管理的发展只有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才能保证其能保障我国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监督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工商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在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调查之后在进行,在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级部门进行严格监管,保证法律法规更好的执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结合经济市场对发展,加快工商管理相关法律的健全完善,增强市场和企业的调控力,保证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进而促进经济市场的良性竞争。

3结语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络经济已然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经济时代中工商管理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净化交易环境,保障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交易安全,使企业的竞争更加公平。工商管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革新,应该将网络经济模式与工商管理知识相结合,才能创造出适应时代的工商管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康岭娣.网络经济下工商管理的发展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7(3):173-174.

[2]杨若莹.网络经济对工商管理的影响探析[J].长江丛刊,2017(32):176.

[3]王艺霏,金环.浅论网络经济对工商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数码世界,2017(12):335.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6篇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培养目标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准确定位好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呈现通用化趋势,大部分农业院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毕业后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以及工商企业中从事经济管理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就笔者意见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多地面向公司、企业生产一线,无论从生源素质,还是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可能都有所偏高,农业院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提炼出能体现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2.教材建设与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跟不上,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是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自己的教材。农业院校有自己的特色,全国统一的教材缺乏针对性。二是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内容重复。这是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农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工商企业管理这门课就与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存在较大的内容重复。三是与本校的学科优势或重点学科结合欠紧密。作为农业院校,大部分经管学院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都是国家或者省级特色专业或重点学科,但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往往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3.教学方式有待提高和改进。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上,农业院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部分农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有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资源少、时间短,往往流于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基本以课堂讲授和理论教学为主,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二是在教学中没有考虑行业背景,与地方经济结合也不够密切,特别是对农业院校的特点考虑不足,对农业行业的特征考虑不够。

4.师资队伍建设仍需要加强。打造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农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偏少。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可现实是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二是懂专业、英语强的教师数量不够,少量课程现有教师还难以胜任,如双语教学课程。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导致难以静下心来思考学科特色发展问题。

二、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成绩与经验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04年开办工商管理专业,经过近八年的教学探索,学院在专业特色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实践教学成绩突出。(1)加强了专业实验室建设。我院专门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建立了工商管理综合实验中心、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购买了电脑、ERP等相关实验设备,并为实验室配备了专职教师,加强了对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的管理。目前,我院的实验室能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的各种综合性模拟实验,较好地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2)加强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密切了校企合作。学院领导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关系,在南昌等地寻找了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习基地的问题,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方便。(3)加强了专业阅览室的建设。为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大量图书文献资料的特殊需要,学院专门建立了图书资料室、期刊阅览室。近年来,专业用于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的经费逐年增长,能较好满足专业培养计划要求。

2.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1)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院始终坚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并鼓励教师在职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近五年来,学院新进的教师中,有多名教师分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均具有博士学位,此外,也有多名本院教职工考取博士研究生。(2)通过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拓展教师视野。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有多人曾赴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行短期学习;另有多人前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进修学习。(3)积极组织教研活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研讨。工商管理教研室定期召开科研教学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科研经验。此外,学院还组织教案评比等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专业建设。

3.教学模式,成效显著。(1)考试方式的转变。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我们改变了传统的闭卷考试,采用灵活的考试方式,把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习报告、论文考察结合起来。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开始主动去准备考试和撰写论文,达到了以考促教的目的。(2)引入了双语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引入了双语教学,并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的前提下,将部分专业英语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双语教学既调动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的兴趣,也使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接受,既改善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初步达到了学生既掌握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又适当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3)强化了案例教学。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不一样,与企业实际管理结合非常紧密。由于实践教学课时的限制,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强化案例教学,并尝试新型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课堂上,演讲、辩论、小组展示等形式被广泛采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4)开辟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第二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工口的各项活动,开展了创业论文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并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高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我院还创办了经济管理学院学报,给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5)与毕业生交谈,改进教学方法。经济管理学院每年都会在本科毕业生离校前举行一次毕业生离校座谈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充分利用与毕业生交谈的机会,悉心听取毕业生对专业教学及管理工作上的看法和建议,根据毕业生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

4.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在课程建设上,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抓住了学校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的时机,积极申报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如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获得了学校的立项。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平台,多门课程都建立了网络精品课程。在网络精品课程上,系统地建设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与资料库,并充分利用网络,加强了与学生的教学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此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核心课程上进行集体备课与研讨,为下一步建设自己的课程教材奠定了基础。

三、农业院校创办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议与对策

1.要提炼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照搬照抄财经院校、全国重点高校。笔者认为,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如何服务于“三农”经济、如何服务于农业企业。作为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解工商企业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应了解“三农”,掌握农业领域企业经营管理特点,掌握现代农业管理方法,善于经营现代农业企业,体现学校的学科优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给工商管理专业分不同的方向,根据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2.要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有特色。课程体系设置要立足工商管理专业,把握一般的行业性课程,注意复合性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农业院校的专业特色。一是与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应尽量把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本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中,要结合农业院校在“三农”方面的优势特长,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增加了解“三农”问题、农业行业特性和农业企业的相关课程,如农业经营管理专题等,增强学生对农业问题和农业企业知识的了解,突出学生的培养特色。二是处理好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问题。解决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除了要合理设置课程以外,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要明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前者主要讲原理,后者主要讲应用,教师在讲课时注意不要“缺位”和过多的“越位”;其次,明晰专业主干课与专业深化补充课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专业深化补充课程服从于专业主干课,不能要求主干课取消同自己相交叉的内容。同时,专业主干课限于学时则不应对那些相交叉内容讲得过多、过细。三是可以设置“专业方向模块”,以突出办学特色。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途径是企业、公务员、考研和金融机构。在大学的第7个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这样既突出办学特色,又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此外,有条件的农业院校要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院办学特色的需要,建设一批适应教学要求的精品教材。

3.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方法。(1)与学工口相结合,依托科技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思维能力、整体规划能力、实践能力非常重要,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农业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专业论文大赛、沙盘模拟等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思考有效的考核方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继续优化考核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彻底改变人文社科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陋习。(3)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到的工商管理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方法; 改革;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093-02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需要既懂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成为现代管理者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管理信息系统》被教育部确定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后来,甚至被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确定为核心主干课程。然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该课程的地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非常必要。

本文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1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

1.1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的课程大都偏文,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大都向文科方向发展,最终导致工商管理学生大多技术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差,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兴趣。

1.2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与电子商务、信管等专业不同,它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需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管理人才。具体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备常用管理软件(ERP、SCM、CRM 等)的操作使用能力;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能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利用管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使学生具备组织、管理信息能力,能偶从战略角度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意识,具备从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参与和组织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的能力。

2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

2.1 专业针对性差

目前,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专业针对性差,所选的教材、教学内容和分配授课时间没有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培养目标的有所侧重。教材大多数选用的是黄梯云、薛华成版《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围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来讲解的,缺乏专业针对性;各个专业的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也基本是一样的。显然,这是不适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

2.2 课程体系复杂,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多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前应储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偏管理,经济和管理知识是他们特长,但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造成教学教师教学困难,同时学生对课程内容也难以理解,难以达到该课程预期教学效果。

2.3 “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缺少案例辅助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授课方式很多教师采取平铺直述的“满堂灌”授课方式,缺乏企业情境的案例的补充与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感性认识,不利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

2.4 实践环节薄弱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使很多授课教师误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环节不是十分重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安排上机和业务流程调查等实践环节;二,实践环节时间安排太短,实验方法不合理;三,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针对性不强。

3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3.1 合理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

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曾提出:“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所侧重,如偏工、偏商、偏管等[1]。”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应依据专业目标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合理选用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

教材和教学内容选取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教材在内容上应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有系统开发基本过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等相关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把重点放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应用,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作为侧重点。

3.2 合理设置先导课程,强化知识储备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先导知识较广,所以笔者认为学习该课程之前要先强化先导知识的储备。具体的做法:其一,合理安排的该课程的开设时间,最好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这样,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脉络;其二,加强教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章节涉及的先导知识进行精炼串讲,并在课后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3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课堂上 “满堂灌”授课方式,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案例、问题等形式和学生互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做法:一,授课时根据授课内容提炼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讨论等形式,充分认识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结合具体章节选择符合专业的典型的案例,如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超市收费系统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决策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浓厚兴趣,培养思辨、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

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3.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MIS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MIS 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部分。所以加强实践教学非常必要。

3.4.1 尽可能的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聘请企业为实践教学的合作伙伴,使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到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调研真正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活动。

3.4.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加强实验环节

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本身知识结构偏重于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实践能力不强,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改善实验教学方法,要合理地安排实验的内容,加强实验环节。在内容上,选取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型实验项目,降低项目难度,激发兴趣,从而强化实验环节;在实验安排上,遵循“重方法,轻手段”的原则,重点应放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几个阶段;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采取“分组自选”的原则,根据小组兴趣、能力来合理选择实验项目,完成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 结束语

该文对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希望能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侯炳辉.试论工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J].管理工程学报,1989,3(3):86-89.

[2] 刘晓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2):36-38.

[3] 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2.

[4] 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7):108-110.

[5] 邱泽国.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25-327.

[6] 吕新民,张金诚.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2):88-90.

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范文第8篇

经济法教学改革工商管理专业

高职教育的教学应以理论够用,实用为主为原则,经济法作为学生了解经济法律知识和解决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课程,更应该体现出这一原则。经济法讲授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及密切接触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把工商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常用法律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该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全面改革,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法的实质,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

一、经济法课程特点与定位

明确经济法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与法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同作用和目标,对于把握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其他课程相比,经济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内容广泛而丰富

大多经济法教材内容都涉及极广,几乎覆盖了所有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部业务范围。它的基本内容涵盖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具体来说,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理学基本知识、民法基本知识和经济法基本知识。二是市场主体部分法律,包括公司法、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具体法律基本理论。三是市场行为规制部分法律,包括合同法、证券法、票据法、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四是国家宏观调控部分法律,包括税法、金融法、价格法等一些内容。

2、经济法更新速度快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当今社会变化很快,从而规制人行为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因而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的补充和修改;对于教授经济法而言,需要随时了解经济法内容的更新,更要不断地掌握经济立法的最新动态,根据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始终是紧跟时代脚步的,为增强学生毕业后对经济管理活动的适应性打下基础。

3、经济法理论比较抽象

相对于其他经管类课程,经济法本身的法律术语难懂,分析思路和以往大不相同。针对这一特点,经济法的教学要注意适当补充一些学习法律所必需的知识,适当介绍各种法律制度制定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而且课程设计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状况,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和侧重,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参考书、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经济法基本知识,而且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而言,应该着重研究经济法课程建设如何与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导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1、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经济法的范围非常广泛,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法学专业课程所包含的具体子部门法,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而作为高职的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课程学习时间有一定的约束。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合适的内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体现出实用性,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商管理活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应当以商法制度为主要内容,全面讲解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等商法制度;考虑到学生的法律知识状况,有必要事先介绍部分民法知识为学生提供应当具备的基础法律知识,最后再辅以民事、行政及仲裁等法律知识;同时设置相应的财税、金融等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2、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必须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具体手段如下: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示范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可以更形象和生动地理解经济法律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准确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2)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对经济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事先拟订讨论题目并将提前一次课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撰写实践报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做典型发言,教师最后做出点评和总结发言。实践证明,专题讨论使用的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3、实行全面合理的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中,经常采用教师划范围,给复习资料等方式,学生考前突击记忆知识点和复习题,考试结束后知识就所剩无几。这些不全面的考核方式不利于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真正掌握,更谈不上运用。所以应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衡量学生学习状况。在综合评定中应体现出学生出勤、作业、课堂讨论、实践报告等情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