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企业为实现稳定、快速发展,有必要重视工商管理作用。传统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只是注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此类工商管理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提高工商管理水平,从而使得工商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建设发展规模得到有效的扩大,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必要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但是现如今的工商管理人才具有诸多不足,现对其一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重要性。为此,企业高层工商管理人员全部归置高级管理人才,专门负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就是由于企业将工商管理人才全部归置为高级管理人才,并没有对人才加以类型区分,实际情况下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包括两种类型人才,分别是理论型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型管理人才。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管理较为混乱,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落实[1]。此外,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扩大了招生,使得高等教育并不是十分“高等”,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是注重理论培养,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使得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实际发展需求。

(二)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

对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1、在上述分析中,从中可以了解到企业将工商管理人才全部归置为高级管理人才,如此一来,在组织管理人才培训时,并不会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导致理论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毫无区别,不利于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在相同目标基础上,两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实质上的区别,课程体系总体看起来,相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培训理论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并不能提升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2、在上述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之外,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又是一大不足之处。对于企业工商管理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工商管理十分注重实用性。如此一来,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有必要引入实践性课程[2]。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课程体系中,严重缺乏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的实践性课程,即使安排了相当的社会实践课程,同时安排了一定量的实习课程,但是并没有对实践性课程进行系统的计划设计,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空有满肚的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极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在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是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促使工商管理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原先的说教式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生的说教为主,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3]。此外,在说教式的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人才并不会深入思考问题,只是单纯的接受管理理论知识,在不发动思维思考问题的情况下,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

在上述分析中,现阶段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加强其管理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得工商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现对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分为技术型人才以及理论型人才。为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加以针对性培养。对于理论型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引导管理人才能够使用自身的管理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商管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对于应用型的人才的培养,其主要是需要工商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同时需要拥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有效解决实践操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4]。因此,在明确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时,企业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制定相对应的培养目标。面对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培养出一个能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又有较好的外语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5]。

(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培养目标以及基本思路,需要对现阶段的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同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课程的工商管理课程以及管理要求,针对市场所需,设置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与此同时,针对现阶段企业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人才,有必要在设置课程时,加入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此外,为了使得管理人才能够发挥专业职能作用,就需要在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二是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求,为此,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时,有必要对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从而在学科专业融入企业管理知识。此外,为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增加工商管理人员相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培训。总之建立学科交叉培养计划,有助于培养综合实践性工商管理人才。其三是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工商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主要采取模块教学方式,对不同能力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6]。此外,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有必要与企业经营战略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同样在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人才只有拥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为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对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培养的主要措施为企业高层领导需要不断具有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从而不断学习国外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有必要加强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培养课程设置上,需要设置一些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的教学模块,从而能够对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最为主要的是不断地实践当中,将较为陈旧的理论加以创新。此外,在制定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上,需要结合现代市场发展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对应的培训思路需要加以创新,需要以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管理职业技能为主导,不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工商管理人才。此外,为满足现代工商管理需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需要对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而言之,只有以上人才培养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就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有必要在管理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对其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小青.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5).

[2]陈军,张韵君.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07).

[3]李彦锦.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4).

[4]李志.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01).

[5]邹记龙.关于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15).

[6]卫民堂,王小青,冀祥,许玮玮.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01).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3篇

(1)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人才应用现状存在一定差距

高校重在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开展各种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受众范围,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已逐步将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遍的大众化教育,而企业对综合素质较高人才更青睐,两者的目标差异使得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人才危机。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类人才的定位情况不够明确,导致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无法正确定位。纵观工商管理的整个行业,人才数量、质量与社会供需情况已经造成巨大的矛盾冲击。

(2)高校教育的培育对象是全部在校学生

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并未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社会人才供需状况制定特殊人才培养计划,而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安排统一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培养过程单一,整个过程对人才的创造力、竞争力等不够重视。另外,工商管理专业在培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知识即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对于人才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水平没有进行充分考虑,使得人才培养的理论环节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使人才的理论知识仅掌握于简单的理解层面,无法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以进一步充实自身的工作能力。这些培育观念揭示了我国人才培育的现状:过分注重人才对于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概念、经验的传授,忽视实际操作过程的知识应用,造成人才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导致企业的生产缺乏活力以及创造力。

(3)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以及应试教育的严重束缚

高校毕业生的学习兴趣和周围事物创造能力的水平不断下降,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并未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进行因材施教,使得人才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开发。而企业发展对于极富创造力的人才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工商管理过程中,管理人才对于各种突发性事件,能够依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置,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观念等将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那么企业将呈上升发展曲线。同时,工商管理人才应将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计划,根据企业的经济状况、利用自身的发展特点,不断进行各类自主创新项目的研发,从而推动企业进入良性发展模式。

(4)工商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够明确,工作理念不清晰

团队合作意识不够明显,而且实践总结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责任意识模糊,造成其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预期任务。同时,不能合理处理办公室关系,与同事关系处理的不好直接降低工作热情,不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工作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无法同步,对整个工商管理的工作质量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措施

(1)在培育过程中,坚持以人才发展目标为本的培育理念,不能盲目的追求教学结果而设置过多的硬性要求。

应根据人才的自身发展需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知与能力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坚持“系统性、灵活性”的新型培育原则,从学科专业的整体课程设置出发,在培育过程中,逐步建立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良性发展关系。另外,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要将本学校的人才培育战略、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社会人才供给条件等作为制定计划的重要参考指标,使其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多变的灵活性教学,锻炼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以及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的应用能力做好充分使得准备活动。

(2)依据企业、社会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的专业对口率。

纵观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企业发展状况,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趋向于对应用型、理论型人才的竞争。首先,企业应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根据公司的整体规划,对于所招聘的人才根据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划分类型,从而制定每个类型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人才应向其不断传授国外先进工商管理案例、概念、经验,使得人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依据公司发展现状,结合国外的工商管理案例对现有企业的经营理念、模式等不断进行创新,以推动企业从理论指导逐步转化为创新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注入足够的活力。针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状况,制定能够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特定才能培养计划,使人才具备从实践中发现不足、找出问题所在,利用自身所总结的实践经验,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高效、合理的解决各种突发事件,使应用类人才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真正做到“人尽其用”。

(3)企业能够与时俱进,依据实际情况逐步改善人才培养战略。

对于各类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能够与时俱进,根据人才流动现状、企业发展情况、市场人才供需等及时改进既定的人才培养战略,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模式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依据,综合考虑工商管理培育过程中,不同专业课程的配置情况,根据本企业人才的工作能力、业绩表现等制定不同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讲解要注重向人才传授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经典管理案例等,及时更新人才的知识体系,使其与企业发展步伐相一致。同时,可以聘请部分有经验的的工商管理师,使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得到专业性指导。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根据实际培育需求,可适当删减一些不必要的课程,以重点培育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向工商管理人才讲解与工作相关的其他课程,拓宽人才的眼界,不断巩固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另外,复合型管理人才更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学科讲解时,将理论重点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现状、管理职能做到有机结合,并根据人才学习能力适当增加工业管理工程、信息操作管理、计算机专业软件的应用等的补充讲解,使综合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更符合新时期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实际培育过程中,应注重相关辅助学科的教学,逐步提升工商管理人才的素质操作能力与实际工作效率。近来,模块式教学理念已经逐步得到认可,人才的最终走向是进入社会,推动企业发展,因此,模块式教学是培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由于工商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依据部门不同而进行专业分工,培育计划应建立系统性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培育学科内部不同专业的精英人才,使工商管理型人才能够推动未来的企业发展,成为推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高端技术人员。

(4)注重人才创新理念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

在培育初期,应向专业人才灌输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认识到新时期创新对于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增强管理人才对于创新意识的渴望程度。其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创新意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为管理人才创造熟悉工作流程的机会。同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国外的工商管理经验进行有选择的吸收,使得培育活动与国际接轨。另外,相关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理论对于实践操作的指导性意义,不仅仅是理论讲解,更要注重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巩固、创新理念知识,推动“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提升管理人才在生活、工作中探讨、积累、创新理论知识的能力,在原有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拓展教育思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管理人才必备的职业技能为培育目标,注重人才主观创造性的培养,从而充分挖掘人才的创造潜力。逐步建立以专业技术能力为最终培育目标的人才战略计划,借助市场调查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综合考虑企业管理岗位的各部门职能发展要求,丰富培育人才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流程,提升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交能力以及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3、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G642.0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旺盛,工商管理专业已成为各高校设置率最高的专业之一。专业的大发展导致了该专业的培养对象及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却未能及时跟进,这使得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直接导致了高校的“就业难”现象。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解决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各工商管理专业院校都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但从实践来看,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一些理论问题尚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在许多研究中,教育教学实践者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的理解还不够具体。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探讨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成的具体内容。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进展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所导致的人才培养效果也截然相异,因此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构成要素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研究中,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近年来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出发,形成了不同认识。如朱晟利(2005)[1]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它合乎一定的准则,使人可以照做;成中梅(2008)[2]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狭义论、泛化论、中介论、状态论等四种观点。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即“两要素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三要素说”――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四要素说”――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多要素说”――培养目标、选拔制度、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与学科设置、教学制度、教学模式、校园文化、日常教学管理等多个要素。以上四种观点,“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没能包含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部要素,而“多要素说”只是对有些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所以,“四要素说”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们的认同(成中梅,2008)[2]。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进展

不少学者通过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分析,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应可福等(2004)[3]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协同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岑丽阳等(2007)[4]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视角,从创新能力的要求、存在的问题等入手,分析创新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了工商管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途径和措施,以上的研究都从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不同侧重点或视角,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点。

在关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中,阎军印等(2002) [5]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从知识型转向了能力型和素质型,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更是如此;张正堂(2004) [6]认为目前各个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体现为宽口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但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值得商榷;蔡月祥(2006) [7] 指出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应当将职业经理人作为其目标。他认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当满足社会需要、学术需要和个人需要三个方面。

二、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及其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纵观理论及实践界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理解,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稳定的人才培养的方式与风格,它体现着一定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和评价制度,形成的实施人才培养的一种特定方式。

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因此笔者认为四要素理论能较好的区分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及培养评价四方面可以体现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核心内容

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在以上培养模式的构成四要素中,其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在四要素中,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要求的纲领性表述,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内容及方向;不同的培养目标不仅定义了学生今后的培养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包括明晰人才培养的层次如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基层、中层及高层管理人才;还明晰了人才具有的知识、技能、培养的口径大小、工作的去向及培养特色。这些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尤其关键。一是由于目前在专业设置中,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下设置了作为二级学科的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这使得作为二级学科而存在的工商管理具有较宽的口径,例如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相并列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比,在求职的针对性上较弱,因此如何体现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特色,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体现异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优势,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必须明确的问题;二是由于目前全国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及其类别专业的学校众多,因此如何寻求各学校的特色,走差异化的办学之路,这些都是各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确定中的重要问题。

2.培养过程的设计

培养过程包含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培养过程是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而设计的一系列知识、技能教育的环节和实现途径。不同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及排列顺序,不同的培养方法和实现途径,会决定学生最终所拥有的知识类型和技能水平;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的限制,不同环节设置的比重,不同的培养方式会决定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侧重,从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包括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选择适宜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内容及学时的选择、课程的设置顺序;课内与课外培养过程的安排及学时、培养方式选择;授课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及培养方式选择等。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口径比较宽泛,因此在有限的校内时间里如何选择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侧重点,形成培养特色非常重要;此外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对人才的高复合、强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如何通过一定的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实现这一目标,也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3.培养制度

培养制度包括基本制度、组合制度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三大类。基本制度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模式。学年制高度结构化,课程有严密的层次划分及先后顺序,课程修习以学时、学年为计算单位;学分制弹性化,以选修制为前提,以学习量为计算单位,其变化样式有学年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全面加权学分制等。组合制度原先只是一种权宜性的计划外安排,意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课程,如双学位制度、主辅修制度等。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是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使教学过程正常运转而制定的各种规章、规则等制度体系,如教考分离制度,补考制度及各种惩制度。

在目前的高校中,培养制度受学校整体的培养制度选择的制约,例如对我校工商管理专业而言,由于目前学校的培养制度处于从学年学分制向学分制的转变过程,因此培养制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在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制度安排下,保障培养计划的实现;并在条件允许时(如培养制度改革后),进行两种培养制度下培养效果的评价。

4.培养评价

培养评价是对培养目标、制度和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对前几种因素进行反馈、调节与优化的行为。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的研究中,一是应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以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特点为基础,研究目前对于学生培养过程质量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包括人才评价的理念、评价方式:一是关于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二是学生培养目标整体实现的内部及外部评价。

参考文献:

[1]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教育评论,2005(3):28-29.

[2]成中梅.学习型高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08,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3]应可福,石兴国,宗蕴璋.工商管理专业“协同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42-43.

[4]岑丽阳,黄河,魏格坤,黄媛.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J].高教论坛,2007(4):52-54,67.

[5]阎军印,孙班军,郝英奇.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6):648-650.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5篇

在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所提出的“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对产业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国外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管理人才是整个竞争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给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与此同时,作为培养面向企业经营管理、迎接国际化挑战的人才摇篮,工商管理专业自身也是我国最具市场化特点和国际可比性的教育领域,也必然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加入WTO使我国高层次管理人才竞争更为激烈

我国企业要适应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迎接挑战,就需要有大批了解国际商业规范、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适应全球化管理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经营战略头脑的高级管理人才。[1]外国企业更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后,其管理人员也必然早晚要实现本地化,同样需要大量这样“融汇中西”的管理人才。然而,我国相对短暂的市场经济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尚没能培养出足够的面向国际经营的管理人才。

(二)在WTO条款下国外工商管理教育机构将进一步争夺中国教育市场

目前,世界上很多领先的商学院都将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争夺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无疑是他们的重要步骤。毫无疑问,优秀的外国管理院校进入中国对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是,同时在生源和就业市场方面会对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形成压力。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经营环境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开放,多数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不可避免地国际化了。这样,我们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具备同国际上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顾客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2]而目前我国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在国际商务能力方面与实践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学生在管理实践中应用外语的能力并不很高。

二、市场对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素质的需求状况

一般而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将从事企业的常规性管理工作,并通过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成长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而决定管理成败的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者对复杂演变的环境的识别与反应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形态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机会的把握能力,这种能力是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和出发点。[3]具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处理专业性工作的技能包括专业的经营与决策能力、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管理变革的能力等。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以上方面的素质能力水平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也是实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最主要任务。整个社会对毕业生所具有的素质能力的认可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这种认可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目标行业用人单位的反馈。同时,通过毕业生的优秀表现获得社会的赞誉,也有助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这一品牌的建立与推广,从而为人才培养战略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部分目标行业用人单位的调查以及对已毕业学生的访谈得知,用人单位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各项素质能力上的表现总体上是满意的,但在一些专业素质和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具体包括:

(一)行业性知识

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中我们发现,有近70%工商管理毕业生虽然拥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工商管理的各个领域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都有较深入的认识,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3-6个月)内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深入认识,缺乏对行业特点的把握。

(二)创新意识

在所有接受访谈或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有近50%的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创新不足,虽然有多种因素(如企业传统与文化、制度体系)可能导致企业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创新不足,但在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创新不足的用人单位中,70%以上的认为学生创新不足的原因在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待加强,希望学校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和授课内容的调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

(三)人际协调与团队合作

从访谈和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毕业生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适应自己工作的团队,而用人单位认为,导致这种磨合时间过长的原因在于学生不善于与老员工沟通,更愿意独立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而不是向老员工请教,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人际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节能力

调查显示,60%的毕业生认为当工作出现重大挫折时首要的选择是离开公司另觅出路,对工作压力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无法应对工作中的挫折。

(五)冒险精神与成就欲望

一般来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将成长为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而一个企业管理管理人员必需的素质就是冒险精神与成就欲望。在我们的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在这一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并不强,这也是需要在我们的培养计划中加以强化的内容。

三、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路径设想

从目标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和工具的掌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引导与培养,注重通过成功案例的教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群体的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迅速融于社会、适应激烈竞争的个性心理素质。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在培养战略中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关于目标定位。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时显示不出比较优势,为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带来困难。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应当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同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应同学校自身在全国或某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范围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校的整体特征与发展战略定位,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做出准确反应。

第二,关于目标的达成。很显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战略目标达成的显著标志是毕业生素质的提升和用人单位(社会)的好评,以及来自于同类院校的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能力的赞誉。

第三,关于手段与路径。一般来讲,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依赖于三个维度的措施,即提高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增强教学团队的力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而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依赖于各级管理部门的资源投入,包括以专业建设和项目形式提供的资金和教学研究设施。总之,资金及政策性资源的投入是实现打造行业特色、获得全国性或地区性竞争优势这一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基础,这些资源在培养方案研究与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有效配置,将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最终通过毕业生素质和科研能力所带来的社会声誉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

四、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主要措施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应当围绕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维度展开,其中培养方案修订的重心在于提升学生专业性技术知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相关课程的比重,并根据管理类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的演变规律以及大学生学习周期,对这些课程在大学四年中的时序分布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4]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成立相应的人员小组,进行教改项目立项,有组织地对培养计划的改革进行专门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关于课程建设,应当在理顺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思想,重点对标准化课程、工商管理综合案例、双语课程、个性化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等进行建设。建设中注重对课程教学方法本身的研究,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其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要求无疑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被当下视为企业生命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此背景下,培养和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2.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国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上非常模糊,本身工商管理涉及面就比较广,因此这就给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造成许多误区,使他们不知道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另外,我国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普遍较高,都是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这种目标缺乏层次感,使得各种人才无法区分,也就无法发挥各自作用,也没有区分理论和技术型人才,这种模糊的目标就造成管理人才对自我定位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不利于工作开展,而且这种定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使得工商业管理人才进一步短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2.2企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明显不足

其一,由于将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忽略了人才的差异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特色,缺乏变动性,使得学习内容与市场需要不匹配,人才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其二,课程体系中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现象严重,没有充分吸收高校培养人才方面的经验教训。工商管理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实用性、实践性。虽然现行的课程安排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由于种种原因,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显然不够,造成被培养者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期相对缓慢、变长。其三是过于重视理论性知识。长久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虽然课程内容繁杂,课时总量增加,但是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加,多是眼高手低,有想法没办法。总之,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然受到高校的影响。

2.3培养缺乏创新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传统一对多的培养模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需要,而且灌输式教学方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自我意识,使学生自己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社会组织能力也会变差,不利于团队合作。而且学生又缺乏实践教学,这就让学生很难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相结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出的人才只会机械式的学习,这就不利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

3.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综合能力的几点思考

3.1完善培养计划

在我们确定明确培养目标后就要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前提,要学习不同国家对于工商管理在课程上的设置,然后根据我国国情和各个管理部门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另外,针对培养计划中存在的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同时,请一线优秀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以提高培养计划的实用性。培养计划还要与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相适应,把一些相关学科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高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适用性,实现多方面学科交叉,拓展管理人员知识面。

3.2开发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创新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现代高素质人才都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这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也不例外。企业要加强创新意识培养,不仅需要企业有一定政策支持,也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长远眼光和学习精神,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积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一些先进理念和信息能够及时在管理人员之间传播,这对拓展他们视野,提高创新意识会有很大作用。

3.3要准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满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需要,我国把人才培养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也不外乎以下两大方面作用:一是把脉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一是在实战中求生存,真刀真枪推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上也要有针对性。对主要从事理论研究、规划企业发展的管理人才,要侧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具有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而对主要以应用实战为主的人才,则需要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迅捷的应变力。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一定要足够重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跟上步伐,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为企业和国家带来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刘中艳,罗琼,王欢芳.行业需求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6:94-96.

[2]杨芳,李福英,袁园,郭白玉,罗玄.管理变革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2:104-106.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题+课堂”;工商管理;实践教学

一、问题提出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实战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战性。但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教学重课堂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实战能力培养;重真空环境下的理论工具和方法的使用,轻真实商业环境下的实践实战。

工商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作为全世界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角斗场,北京市几十万家企业每天都在上演不见硝烟但却异常惨烈的商业战争。这就产生了对高质量咨询的需求,催生了商业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商业咨询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咨询师。作者所在单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每年有大量学生进入咨询行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管理咨询师就成为摆在工商管理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所在单位的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依托,立足学院学科基础较好、教师承担纵向与横向课题较多的实际,提出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载体,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培养“厚基博实、明理善用”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

二、“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本质是利用教学促进科研,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目前,高校在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突出表现在在学校层面缺乏对科研反哺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领导,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配套的激励措施,甚至教师在科研反哺教学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还没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等(刘咸卫,2008)。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相关保障制度,为科研反哺教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高校深入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赵昆朋、王雪银、马远方,2010)。

“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需要集聚一批优秀的教学与研究人才,这些研究人才的学术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研究专长方面都具有特殊优势,同时这些人才往往组成团队,承担着多种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并且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例如,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于2010年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团队中的主系列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每个教师均负责至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些人才资源优势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李昌祖,冯雯,2009)。

三、“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理念、思路与逻辑框架

本项目以作者所在单位的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依托,立足学院学科基础较好、教师承担纵向与横向课题较多的实际,提出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载体,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培养“厚基博实、明理善用”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

(一)教育理念

课题进课堂,课堂促课题。立足工商管理学院良好的学科基础,教师承担众多纵向与横向课题,提出“教师研究课题进课堂”、“研究课题反哺教学”要求。同时,通过课题形式,吸引学生学习管理理论,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管理案例创作”、“咨询报告写作”以及“学术论文研究”的能力,协助教师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基于研究基础的卓越管理咨询师。培养具有“厚基重实、明理善用”素质,具有较强文字表述能力、实践实战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工商管理拔尖创新人才。

(三)教学平台

搭建“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课堂理论讲授与课题调研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二者的协同创新。通过“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管理案例创作”、“咨询报告写作”以及“学术论文研究”的能力;同时,又为教师完成课题提供了保障。

四、“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过程

利用作者所在单位教师承担众多横向项目的有利条件与丰富资源,学院精心打造了一项“以教师实战项目带学生实战能力”的“管理咨询师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编写管理案例”、“撰写咨询报告”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致力于成为优秀管理咨询师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以教师承接的横向项目和案例编写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先后有253名学生深入同仁堂、蓝景丽家、中国木偶艺术剧场、燕京啤酒、兰格集团等3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实际及管理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案例编写。学生先后参与编写了13个企业管理案例,使学生对企业的运作有了全景式、直观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实战能力。

五、“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效果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课堂+课题”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增强,其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几年作者所在单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一直保持较高就业率达到97%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国资委等国家机关,IBM、埃森哲等外资企业,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五矿集团等央企,平安证券、用友等多知名企业。同时,就业单位对我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评价较高,普遍认为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实战能力强、英语水平高。12家用用人单位发来感谢信充分肯定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同时,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普遍较为良好。学生就业后职业发展良好,能够较快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赵昆朋,王雪银,马远方.浅谈科研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4,101.

[2]李昌祖,冯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及其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71-74.

[3]张宪立.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辽宁高职学报,2007(9):46-47.

[4]刘咸卫.回归大学育人本真: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29-31.

[5]解继胜,刘运广,庞广福.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35,52.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第8篇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学校和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部分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在教学计划中不体现或者少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在教师工作量评估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工作量标准,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根本无法落实或不落实。而对于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授基本理论和方法,实践是毕业之后的事情,因而对专业实践教学不予太多关注。加之学校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少,在教师工作评估中又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师付出给予公正体现,导致许多教师感觉实践教学太累,工作量大,但课时少,报酬低,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不愿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太多,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当前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大多都是基于案例分析而进行。使用案例教学法固然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但仅仅依靠它来解决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体验和考察显然有些隔靴搔痒,影响了实践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许多高校也开始考虑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但综观国内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大多还处于建设初期,实验教学和研究也处于初创阶段,实验项目设计不尽合理,有些甚至是牵强附会,在实验内容方面也显得较为单薄,有些实验课干脆变成了社会上某些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的操作使用培训课。此外,还普遍存在建设投入经费紧张、场地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后续建设难以步入良性发展的问题。

 

3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

 

国外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大多在任教的同时也兼职于企业做咨询顾问,对工商管理的现实环境与实际问题了解较多,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此外,高校与企业合作也较多,能够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提供很多机会。但在我国,对管理的研究与运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割裂现象。对于工商管理课程的讲授大多集中于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偶或阐述来自国外的实践研究成果,却很少能够对我国本土问题提出看法与见解也很难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实践机会。

 

4实践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

 

由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定位与要求不清晰,因此由学校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往往缺乏系统性,与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相脱节。具体表现为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没有根据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能力发展规律设置分阶段的、阶梯式的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协调性、系统性不够,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呆板,教学过程控制不力,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等多方面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以企业对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和组合,分析能力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力的发展规律与形成机理,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从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2个维度出发,设计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1)从企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对工商管理专业人员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和集成,并探讨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机理,作为开展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111。(2)在实践教学中,强调知识理论,尤其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应用理论,提高素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设计思想,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能力训练模块、管理情境模拟模块以及管理实战教学模块,并依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合理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体现能力发展规律与能力形成机理的要求。(4)从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2个维度出发,采用矩阵结构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实践教学方案的多样性、协调性和系统性。(5)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中,强调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实践教学开放式、启发式、交互性、体验性和信息化等特点。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体系构建

 

(一激学模块划分

 

1管理情境模拟模块。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管理技能的培育,关键在于使学生虽身处校园,但同样能够体验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况。因此,较为可取的方法就是建立管理情境模拟实验室,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引进各种经营管理决策模拟软件,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他们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组织的全过程,熟悉和了解各种企业经营管理工具的应用,増强学生的实务认识。管理情境模拟教学可伴随单科课程的学习进度进行,也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多门课程之间的联合演练。

 

2.基础能力训练模块。该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经营管理技能为目的而设置,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现实运用的体会,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一模块所涉及的能力训练包括工商管理类各类专业课程中所列出的学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如《管理学原理》中的计划安排、团队合作、行动组织、管理沟通,《企业文化》课程中的文化问题识别、CIS策划技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工作分析、奖酬制度设计,《战略管理》课程中的环境分析、竞争对手调查等内容。对该模块所涉及基础能力的训练方法可以包括课堂演示,团队练习和游戏,案例分析,市场调查,实验室运作以及实地学习等。而对于该模块能力的培养进度安排则依据各专业课程的实际授课计划与授课需要确定。

 

3管理实战教学模块。该模块的运用主要针对3种情况:(1)在大学三年级暑假期间,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演练;(2)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由理实战教学中,以培养优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感觉,为社会打造精品人才;(3)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部分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基于真实企业的特定情况,通过实战参与和演练,使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系统运用所学知识,为合作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在管理实战教学模式的运作中,除了学校与真实企业合作,以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技比赛,如企业管理挑战赛、电子商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执行121。

 

二)教学环节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除了将实践教学按照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进行模块划分之外,还必须紧紧依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安排,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进度的精心设计。为此,必须要求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从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学生考核办法等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实施。

 

同时,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要求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企业实践展开,要发挥社会、企业与企业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引导作用,在定位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特质,依据他们的行业特性、管理流程与经营方略对实践教学方案内容进行调整和安排,以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配套策略建议

 

1.设计并完善各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编写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教务员进行课程实践安排的依据。要求在实践教学方案与实践指导书中就实践教学的内容、技能培育的所属模块、教学进程安排进行详细说明;同时针对实践教学开展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尽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2.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教学培养计划中体现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在对教师的工作评估中重新审定与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标准与报酬支付制度。

 

3构建与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随着社程教学中系统和自然地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融入到新的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内容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目前,从实际来看,各高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己经拉开序幕但其在实际应用性与学科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建设、内容完善、后续发展以及运行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效用与功能131。

 

4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人士或相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实习、企业诊断,増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必须合理安排和规范综合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控制程序,分阶段对实践教学的时间、目标和内容作出详细规定。

 

6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考核办法,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与重视。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社会大环境应给予高校专业人才的实践教育提供条件一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各部门单位及社会企业积极接收学生实习,企业也应主动根据自身人才需求情况与高校展开合作,通过给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教育机会为企业发展谋求人才供给,实现人才培育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