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控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1-0076-0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控制度不够严密。主要表现为制度制订的无序性导致制度本身存在缺陷。首先是内控制度缺乏相应的“立法程序”,行内规章制度制订时较为随意,一些制度未经推敲、论证仓促出台,在执行过程中又往往修订频繁,造成制度执行效率下降。其次是关联制度之间衔接不够严密,由于当前还没有一套风险评价系统,即没有一个标准的“风险量”可以对各类违规行为做出评价。因此,在拟订惩罚性条款时往往以人的主观意识为重,导致关联制度之间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存在差异,甚至存在“重过错轻处罚,轻过错重处罚”的错位条款。第三是当前内控评价大多局限于就事论事,缺乏前瞻性的预防控制,内控评价体系的不成熟导致一些制度的空白与管理盲点不能得到有效反映,相应的内控管理措施不能及时跟进。

2.制度作用力度较弱。主要表现为制度培训与内控惩处机制的不规范导致制度作用效力减弱。首先是制度培训力度不强,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使每一个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熟知内控制度,员工在不能理解内控制度及其规则的情况下,办理业务往往无所畏惧,很难产生自律效果。其次是违规惩戒不到位,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导致制度作用效力逐步递减,同样对已查处违规事件的宽大处理也成为内控失效的助推剂。第三是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一些职能部门身兼业务指导与制度检查的双重功能,职能部门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导致违规惩处力度削弱。

3.缺乏内控优化机制。主要表现为内控管理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内控考核目标的过于笼统。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制度建设中管理监控性的多,强制性的多,约束性的多,但激励性的内控机制较少,对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表现优秀的员工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致使员工一般情况下只是被动执行制度规定,没有主动提议完善内控制度的动力。对管理者而言,当前绩效考核偏重于业务发展,内控管理考核目标相对简单、笼统,也难以形成激励作用。内控优化机制的缺失,必然导致内控机制缺乏持续改进的驱动力,不利于内控的长效管理。

二、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1.规范制度建设程序,从源头上加强内控制度的操作效力。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现为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要保障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建设程序。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从规范“立法”程序做起,要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修改和制定等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同时要规范制度建设的“论证程序”,在制度出台前至少经过三道论证程序,即风险论证、合规论证和法律论证。一是由制度制订部门组织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与评估,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在制度前做好模拟风险的论证与评价,使预防性控制措施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在内部设立合规部门,对制度制订条款是否符合相应的规章制度、监管要求进行审查,对关联制度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论证,保证制度的严密性。三是要加强制度的法律论证手续,制度的修订要提请法律工作者(如法律顾问)对制度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制度的合法性。此外还要规范内控制度的“评价程序”,要着重建立制度执行效果信息反馈机制,由内审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评价,提出工作建议,以利于制度的完善和改进。

2.倡导内控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知程度。内控文化建设是建立内控长效管理机制的一项有效措施,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几年开展的专项内控制度活动中,无不将内控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就目前而言,我们有必要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要继续加强内控制度教育,积极开展普及内控制度教育,通过学习确保从业人员理解并掌握内控制度,通过知识考试等手段巩固学习效果,做到每项内控制度必学,每位员工必懂。二要继续加强员工素质教育,着重从职业道德、思想文化上促进员工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强调按章办事,引导员工树立责任意识,把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统一起来,以道德素养规范职业行为,达到内控管理的要求。三要合理设置各岗位的内控职责,明确内控责任,在员工年度工作考核中,要纳入其工作期间内控履职责任评价,对不规范行为要实行责任倒查与“问责”,要将内控执行情况与个人职业生涯升迁相挂钩,以加强在岗员工履行内控职责的责任心,使内控管理成为员工自发的行为。四要建立内控执行评价与激励措施,对员工执行内控的情况组织评价,通过开展内控管理竞赛,评选“守规之星”等活动,激励员工规范业务操作。对积极履行内控制度、在防范风险方面做出贡献的员工要明确奖励制度,增强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主动性,使内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内部管理 必要性 完善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扩大金融开放的全新挑战。而正因如此,国有企业想更好的立足于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早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关键。以下笔者就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内控管理的必要性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完善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贯彻与落实。

1. 我国国有银行建立与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1.1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全球性金融经济自由化改革的不断冲击,国际金融市场越发动荡不安,全球经济都处于金融危机的高发期时期。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其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可预计。而内控管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保障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有效的防范了金融风险的发展。因此,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早已成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1.2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用风险。尤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良资产堆积,虽经历了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早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进而加强对审贷工作的分离与管理,落实金融风险责任责任早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其次,操作风险。近些年来,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由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所引发的经济案件呈现出高发趋势。而究其原因,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的内控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加强内控管理,落实内控约束力、执行力,尤为重要;最后,道德风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中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靠“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以至于道德风险日益突出。而内部管理的建立于完善,正是为了切实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法制”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2. 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防范于未然

要想更好的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作用,必须要将内部控制由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同时,我国相关的经济部门、经济组织以及经济专家,应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确保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并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是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磨擦与漏洞的重要控制手段;第二,程序牵制的原则。主要是指对不同的业务流程,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达到岗位牵制的根本目的;第三,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2.2强化内控管理的监督体系,注重过程监控

要想更好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强化对内控实施过程的监督尤为重要。首先,中央银行应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并把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指导与监督工作作为央行金融监管的重点,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以此促进监督机制的多层次发展与深入。其次,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改造步伐,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基准的权力划分、权力制衡结构,进而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2.3加强内控的细节管理,降低信贷风险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信贷风险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风险,因此,目前内控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在内控管理中,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细节的梳理,不折不扣的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此三分离的制度,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定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进而形成以风险评估、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信贷风险的预警能力,从而降低信贷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发展。

2.4完善内控组织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在实际内控管理中,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实际的业务流程,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商业银行发展需求的内控组织体系,从而确定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管理机构都能够在合法的职责与权限范围内,从事银行业务,行使职权。同时,及时发现银行内部制度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内控管理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全新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进行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如何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建立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更应该不断的完善与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内控制度,真正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我“造血机制”,以此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剑.对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银行内控机制的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1(02).

[2] 玉树银监分局课题组,王长春. 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青海金融. 2007(09).

[3] 史心东,唐丽. 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资讯. 2006(07).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机构经营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医疗改革背景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立足市场的根本性保障,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创新、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切实深化财务管理工作总体水平与质量。

一、新会计制度分析

社会新形势下,中央财政部门出台了新增或是修订了会计准则。首先,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目前,中央财政部门对会计准则内的财务报表列报、财务报表合并以及职工薪酬等予以详细规定。财务报表列报侧重于自身重要性原则,同时加入综合性收益等概念;而对财务报表合并进行的修订,明确规定了子母公司具体合并范围。此外,关于职工薪酬方面的修订,加入了职工离退休之后的福利规定。其次,新增会计准则。其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以及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三个方面。而公允价值计量规定的推出,使计量方法和登记有据可依,同时也对计量过程中的相关披露进行具体性要求;合理安排主要对合营安排认定、相关参与方权益分配等进行了详细规定;金融负债和权益为权益工具和金融负债的有效区分提供指南作用。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新会计制度的推出、修订以及补充性说明,成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而医疗卫生机构是社会群众就医的基本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追随时展步伐,积极响应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与创新,以深化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可是,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现实财务管理工作情况,可发现其管理理念仍然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社会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诉求。此外,因为理念未能有效更新,财务工作形式、方法也比较陈旧,以致于财务管理总体成效不理想,从而限制了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二)财务预算管理不当

财务预算管理不当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部门、财务工作职员忽略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的财务工作职员进行财务预算时缺少依据,或者是缺失准则,甚至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忽略财务预算工作,从而造成项目决策有失标准性、规范性,诱发投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收支平衡性。

(三)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资金来源相对较为固定,如果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发生问题,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然而实际上,大多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并不完善,比如财务收支具体情况和管理行为比较模糊,极易诱发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报销工作,大多财务工作职员落实报销时,不需出具发票或者是收据,就给予了报销补贴。此外,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的缺失,也会加大出纳、财务工作的难度,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总体水准与成果。

三、新会计制度下,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新举措

(一)新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新要求

一是预算管理方面。为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经营与发展,新会计制度下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切实加大预算管理力度,特别是收支情况的核定,财务工作职员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实施医疗机构内部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以免发生超支结余等有关问题;二是医疗机构财务部门职能定位方面。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资金基本是由国家政府提供。基于新会计制度之下,财务部门必须妥善处理收支管理工作,借助补偿机制优化医疗机构财务部门职能。三是资产管理方面。为深化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总体工作成效,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完成财务核算、资产折旧与资金提取等工作的统一性计算,关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借款等要谨慎而行。四是绩效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关于职员绩效管理有着新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部门需要合理构建奖励基金,采用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职员的考核,然后根据职员绩效情况,予以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激励。

(二)创新财务管理理念与形式

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中央财政部门推出的新会计制度,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基于此,为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良性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创新与优化财务管理理念、形式,全面深化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能力,切实加强财务工作成效。除此之外,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引入财务专业技术性人才,借助内部培训、外部招聘等有关渠道,引入新鲜血液,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财务管理队伍。

(三)搭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管理机制

医疗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为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深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搭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管理尤为重要。而搭建财务内部管理机制时,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工作行为进行规划化,于基础上有效深化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财务管理工作者也要结合医疗卫生机构具体经营、发展以及财务情况,有目的性的搭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科学设置财务内控工作岗位。摒弃落后的财务管理形式和理念,把精细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渗透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岗位,严格贯彻严谨工作作风,确定岗位具体职责,详细记录财务收支状况,多方面、多角度落实、执行财务内部管理机制。

(四)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新会计制度之下,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是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总体财务管理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首先,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者要合理编制预算管理工作原则,根据医疗机构现实发展情况,拟定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特别是收支预算方面的编制。其次,加大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编制工作的落实力度,以切实深化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五)搭建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综合考量财务管理可能诱发或者是潜在的风险,搭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时的解决、规避财务风险,以减小财务风险对医疗卫生机构带来的经济损失。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市场行情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具体经营情况,搭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关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内容、选择的防范方法以及防范基本目的等要予以明确,深入落实岗位职责。此外,需要对医疗市场展开深入调查、分析以及科学预测,及时的把握医疗市场发展态势,从而预先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四、总结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新会计制度的推广与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及时的优化与创新财务管理形式、管理理念,养成危机意识,搭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管理机制与财务风险方法机制,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成果,以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飒.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相关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8-20.

[2]黄应发.新财务会计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6(10):125-127.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思考

一个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发展离不开金融,而商业银行是金融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基层商业银行身上的责任愈发加重,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涌入,给基层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做出调整,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结合当前基层商业银行现状,却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从基层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基层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求如何更好推动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

一、加强基层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原因和必要性

基层商业银行为何要进行内控合规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个是宏观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原因导致的。一个是从自身发展的微观原因出发,这两个层面导致基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内控合规管理。(一)迎接新时代经济挑战的必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扩大。而国外的发现环境也有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世界金融市场相互影响,一旦一个国家出现金融风暴与危机,其他国家多多少少会受到波及。另一方面,我国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许多地方仍然不太完善,而新时期金融诈骗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需要基层商业银行自身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市场的挑战。(二)能提升客户的体验度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自身加强内控合规管理,能更好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金融安全,在当前各大银行竞争力加剧的时期,基层商业银行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可以提高自家企业的口碑,提高客户满意度。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吸引客户,推动整个商业银行企业的发展,同时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长久平稳的发展

二、当前基层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层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非常重要,然而纵观我国当前基层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现状,却仍然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将极大地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乃至于全国的金融发展秩序。(一)基层商业银行领导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基层商业银行自身要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关键需要基层商业银行领导予以重视。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基层商业银行更多的关注如何制定发展方案与策略,并没有对内控合规管理予以真正的重视。即使反复强调,大多也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际生产发展中来。基层商业银行领导没有对内控合规管理予以重视的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没有制定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或者是合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条约制度,而当前社会与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合规内控管理条约,早已不适合当前的发展现状。二是嘴上喊着口号,但却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一味关注经济效益和发展效率,但是忽视了企业自身内控的合规管理。(二)监督惩戒机制与奖励机制不完善。基层商业银行对人才的惩戒与奖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基层商业银行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风控信贷机制不完善,普遍存在风控管理不妥、徇私舞弊普遍的现象,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商业贷款与信用卡发放,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工作指标,往往在发放信用卡和进行贷款审批时放水,许多不符合商业贷款和信用卡标准的客户,银行也照样予以审批,这样就导致贷款发放之后很难如期收回,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且在这种阶段,如果数目较小,商业银行并没有一一追究工作人员责任,一旦追究起来,成本巨大,这也导致内控管理出现漏洞,监督惩戒制度极其不完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奖励机制也存在问题,经研究调查,许多商业银行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过于单一,往往是考核在推行贷款等方面的绩效,基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为了提高绩效,在这种机制的刺激下,往往忽视职业道德,一是不厌其烦推行信用卡,鼓励客户注册,二是没有严格审核贷款人员信用资质,放宽对其的贷款发放要求。而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导致奖励机制也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基层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三)基层人才素质还有待提升。对于大多数基层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长期面对数据,较为枯燥乏味,所以长年累月的工作过程中,对工作出现厌倦的情况。因此,对待工作缺乏积极性。同时,许多基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存在专业技能不合格的情况,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基层商业工作人员没有取得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即使学历较高,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工作能力欠缺。在银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有许多无法预料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对于大多数基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来说,人才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如何更好推动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

针对当前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基层商业银行领导和管理人员要予以重视。要针对基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推动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进一步规范。(一)基层商业银行领导和工作人员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意识。首先,要想更好地推动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要提升商业银行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内控合规管理的重视程度。一是领导要加强对内控合规管理的重视,不能一味向外发展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对自身企业的管理。这样长期以往,反而会阻碍基层商业银行的发展。领导要借鉴国内外最新内控合规管理制度,不能再采用传统内控合规管理制度,要用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内控合规管理。同时,领导要不断带领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学习内控合规管理条约,理解内控合规管理精神与理念,并落实到实际生产工作中来。整个基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要树立依法经营的理念,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培养职业道德。同时,要落实工作实名责任制,任何风险都要落实到人。(二)完善惩戒与奖励机制。商业银行的惩戒制度与奖励制度都要予以改革,一方面是惩戒监督制度,由于我国征信制度还不够完善,所以面对金融诈骗、还款困难等情况,基层商业银行工作难度较大。此时,基层商业应该应该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员工体系,建立符合当代国情与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惩戒机制。实施责任到人,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同时员工要转化意识,不能认为惩戒监督制度是对自身的惩罚,而是要意识到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对自身工作的促进。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基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奖励机制不应该单纯考核经济效益,这样的考核制度较为单一,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很有可能一味为了完成绩效考核,而忽略责任意识,导致放不该放的款,最后给企业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基层商业银行的奖励制度应该更全面,要考核员工的风险意识、服务态度等综合方面。(三)引进高素质人才。一个企业想更好发展,最关键是要引进人才,基层商业银行要大力引进新兴高素质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要有学历,有相关资格证书,同时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实践工作能力要强,能把所学知识投入实践工作生产中。同时,高素质人才为基层商业银行带来了最新的金融知识与理念,也能刺激整个基层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与进步。(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此同时,对于基层商业银行的老员工来说,也要加强对其的培训,一方面是管理层要不断学习最新金融管理知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员工的培训,当前金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变化的情况又极其巨大,所以老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也要不断学习最新金融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带来的挑战。

四、结语

基层商业银行是整个商业银行企业的重心,真正影响企业发展的其实就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基层,基层的作用对于整个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界的意义都非常重大。然而当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奖励机制与惩戒机制不科学,管理层不够重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层商业银行领导要不断健全内控机制,不断引进人才,加强对自身员工的培训,让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同时要尽可能实现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防止员工存在侥幸心理,禁止出现徇私舞弊或者放水的恶劣行为,不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发展理念,让基层商业银行更好应对新时期市场与全球金融带来的挑战,更好促进整个商业银行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1 概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类型的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提高避免各种风险的能力。

2 当前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2.1 商业银行控制环境欠佳,削弱了特定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经常施加一定的压力,这就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得银行管理者在经营上的管理理念不断偏离。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控系统的环环相扣性,没有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同时在组织机构以及内部设置的制约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在管理中的各项部门中的内控管理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管理机制,没有建立责任机制进行合理约束。

2.2 商业银行缺乏一个系统的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内部设定的相关制度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新兴业务的开拓与相关制度不相适应,这样导致在当前的内控管理中,现在的银行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银行的会计结算和执行制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银行本身而言,其中的工作人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银行的内控机制,不能根据银行本身进行工作。

2.3 会计系统缺乏对银行资金流量必要的控制手段。在商业银行会计体系中,本身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违章的现象。在整个结构中,在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没有严格的遵循控制制度,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2.4 商业银行人事激励机制未有效建立和运行。在现有的银行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适应当前的银行内控管理的需要。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银行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一级法人下的分支行长对整个银行进行全权负责,责任制度不够明确。在银行本身的内控管理体制下,对领导干部的权利应该适当的进行控制。在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中,并没有对行长的个人决策、业务行为以及责任行为没有操作性,在进行其他工作中不能做到严格的制度约束,使得其他工作人员不能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保证银行的内控管理合理实施。

2.5 商业银行现有内部审计监督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商业银行中,目前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没有完全的做到权威性和独立性,使得其自身的监督机制很难对银行内部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在银行内部监督人员中,监督人员的数量不充足,使得执行者也是控制者,造成在控制方面上容易产纰漏。监督部门没有做到从整个银行体系中把握银行全行的业务动作和经营状况。在监督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不能根据现有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应对措施。

2.6 计算机等高等技术的应用。在商业银行中,由于本身工作严谨的性质,使得在银行工作中广泛的推进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但是广泛运用的过程中,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不仅大大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的风险,对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加大了难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 内控风险防范对策

3.1 建立银行内控机制。建立适应于银行发展的内控机制,需要确保制定的新的内部机制是否能够帮助银行有效发展,能否保证对各个部门有一定的制约性,在各种业务操作控制中,需要进行分层次建立和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加强银行制度的不断完善。在银行各个职能部门都需要按照章程进行工作,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避免银行的风险发生。

3.2 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中,需要构建比较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相关制度,不断的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保证银行内部管理的分化,避免一人掌权的现象发生,实现投资管理的多元化。并要求在相关机制的制约下,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不断的将组织结构健全完善。在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中,保证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处理。

3.3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在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中,需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使得信息系统覆盖整个银行,保证银行在举行重大活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保证信息的流动性,在不断的加强信息进行传达,使得银行机构内部信息流动。

3.4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在银行内部管理中,需要酌情借鉴国际中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现当今的科学手段进行实施,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银行业务风险的发生。在银行内部管理中,需要不断的建立覆盖业务风险的监控,使得在整个管理范围内都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提示。对具有高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在办理业务中,对于重大违约现象需要采取登记报告并将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报告。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的产生。不断的完善制度体系,在完善的监督体制下才能够有效的避免银行内部风险的发生。

3.5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加强规章制度检查和执行力度。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完善,对审计监督赋予相对应的管理权力,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银行内部管理。不断的充实内部稽核人员,保障内部管理稽核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在银行内部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才能够全面的掌控银行内部管理工作,更好的避免银行内部风险的发生。

3.6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目前来看,银行内部风险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银行内部经营人员的思想问题。为了降低银行风险的发生,需要抓好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要做好对内部员工的关心和帮助工作,帮助员工解决困难中能够加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

4 结束语

总之,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免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发生,需要不断的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监督机制,进而促进银行全面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琼.商业银行内控建设法制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防范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金融业务日益规范。但也随之面临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面对今后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农村商业银行亟待加快完善和强化财务管理。

一、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重财务核算和账务处理,轻决策支持和成本控制,导致财务管理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财务资金投放管理落实不到位,还不能有效实现有效资金的合理配置,导造成大量资金浪费;三是财务管理资金控制力度不足,使得成本开支大幅度增加,削弱了经济效益。

2.财务管理信息化进展相对缓慢

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发展进程不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技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内部信息管理尚未规范,不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财务管理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知识人才还比较匮乏,诸多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高效开展;三是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力不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自主性不高。

3.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方法的支持

当前,不少农村商业银行仍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进行成本核算,还是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通过调整原有费用项目的方式进行编制预算,往往缺乏针对性、结构性、灵活性以及系统性,极易与实际相互脱节,还难以实现预算目标,不利于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二、强化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对策

1.构建“扁平化”、垂直式财务管理模式

“扁平化”财务管理模式作为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通过调整财务管理权限,最终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编制财务预算和业绩评价体系、统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计划、统一进行费用和固定资产的配置、统一进行资产负债定价以及统一调度资金。“扁平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自推行以来,极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但实践中发现,其在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方面还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入垂直管理机制,可以由董事长或行长承担战略决策职责,总行财务部门承担战术决策职责,支行财务部门承担常规性财务控制职责,支行应自觉接受总行监督管理,并定期抽调管理人员到总行接受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升从业素质,以此实现垂直式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降低成本支出。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相应增设财务岗位,加强专业财务数据分析、预算决策编制、电算信息管理力量;必须调整财务管理流程,不断规范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核算以及财务控制的方法步骤。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打破传统滞后的用人制度,采取双线负责制等举措,对财务管理层人员进行垂直管理。

3.加大财务预算管理力度

积极整合人力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资成本资源,全面落实预算管理。构建完善财务预算体系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此为平台,将经济运营活动纳入预算之中,实现固定预算向滚动预算的转变,确保财务预算管理运行的规范化、秩序化。

4.全面落实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通过建立相互制约的岗位机构,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风险防范队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实现财务收支监管和控制的信息化、现代化。二是全面落实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切实加大对日常支出的监控管理,保证财产安全。三是切实抓好五个方面的机制落实。(1)利率风险转移机制。运用先进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利率风险的置换或转移;(2)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在准确预测和测量利率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利率变化状况,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3)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利率风险指标体系,全面评判利率风险损失;(4)利率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投保等方式,由投保企业承担利率变化造成的相应赔偿;(5)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合理分配有效资金,分散利率风险。

三、结论

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效益是增强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通过扩大财务管理范畴,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构建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一系列财务创新管理,不断深化财务管理职能,完善财务规范制度,实现高效能信息化服务,不断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继红:对我国建行宁夏分行银行事业部财务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24).

[2]陈时蔓: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08,(20).

[3]芦 勤: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2,(08).

[4]池付恒:关于我国银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魅力中国,2009,(31).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7篇

一、邮政储蓄机构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1、比较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经过20年的发展,各级邮政管理机构和储汇管理部门积极加强邮政储蓄各项内部控制建设,重视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的建立和实施。这些规程、办法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严肃性,对本地区邮政储蓄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案件防范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2、责任明确、顺序递进、纵横制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初步形成。颁布实施各项法规制度和政策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各项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形成。3、促进业务发展,保证稳健运行的内部控制效果正在显现。各级邮政局在邮政储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工作法律、法规。在具体业务中能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对有章不循的违章违规问题能积极查处,能借助监管部门的力量,利用内控制衡优势,发挥专职稽查员的作用,实施对各项业务和工作岗位的监督管理,较好地预防了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邮政储蓄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对于业务的拓展愿望强烈,但对于加强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少,且常常留于形式。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工作中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经营管理还没有从“粗放式”的经营管理中走出来,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这与近些年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强化内控的经营管理思想形成鲜明对照。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举措分析陈 平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审计部 350005【文章摘要】在目前邮政储蓄机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怎样在开拓新业务的同时加强内部控制,成为邮政储蓄机构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加强邮政储蓄机构内部控制研究,建立健全适合邮政储蓄特点的内部控制系统,对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提高邮政储蓄机构的经营水平,促使其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邮政储蓄;内部;控制2、组织管理结构有缺陷,分散了内部控制建设。邮政储蓄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主体在省、市(州)两级,而目前省、市(州)两级邮政局针对邮政储蓄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分散在多个部门。这种组织管理构架与其对邮政储蓄业务的控制定位没能对邮政储蓄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与推进形成强大的合力,分散了内部控制建设,影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3、人员少,兼职多,身份临时化,制约了内部控制建设。这些问题造成内部控制的“硬件”不足,从根本上制约和妨碍了内部控制建设。4、业务种类繁多,运行程序复杂,淡化了内部控制建设。5、内部控制制度与现行业务工作不衔接,涵盖不全,执行存在漏洞,弱化了内部控制建设。6、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邮政储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7、技术性风险错误或事故难以杜绝。技术性风险错误或事故是业务人员在办理某些业务时因业务数量、强度以及对业务熟知程度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出现在内部控制环节上的错误或事故。8、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邮政储蓄内部控制根据业务流程确定每一个风险控制点,对邮政储蓄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控制和检查,其核心控制要求职责分离。

三、邮政储蓄机构内部控制落后的原因分析

邮政储蓄机构内部控制落后是由于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特殊性引起的。邮政储蓄制度安排是在国务院的领导和协调下,邮电部(及1998年邮电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国家邮政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讨价还价的结果,因而,邮政储蓄制度变迁都是由双方主导的。1.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实行混合经营、混合核算的管理体制。邮政储蓄业务与其他邮政业务实行混合经营、混合核算的管理体制,在业务上邮政部门接受银监局的指导和监管,邮政部门内设邮政储汇局(但其本身不是金融机构,而邮政储蓄网点是金融机构),对全国邮政储蓄业务进行管理,但邮政储蓄业务的经营、核算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核算单位,统一纳税,接受银监局指导和监督,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下的县邮政局(县邮电局)为基本核算单元,接受银监局的监督。2、监管机构监管困难。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监管机构对其监管手段有限,造成查证难,人员处置难,全面检查难。而邮政部门对邮政储蓄业务缺乏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这就形成了监管真空。在邮政储蓄与邮政统一核算的情况下,大量房屋、人员、设备共用,难以确定其成本和费用,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金融风控管理机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法律;内控;机制;法律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企业建设也不断深入,为了强化企业的建设管理,需要针对内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内控管理,避免费率风险。但是近年来大型企业的亏损与违规操作事件频频发生,表明当前的内控机制存在法律风险,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局限了企业的发展。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需要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规范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等财务内控机制,构建一套资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产安全与完整。

一、法律风险内控机制背景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随着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法律风险列为企业面临的五大风险之一,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法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风险管理的内控管理机制,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可靠、确保经营效率,企业经营活动与会计行为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法律风险内控机制需要由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设计并执行,对公司经营过程的法律风险进行及时规范。但是当前的法律风险内控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1.借款合同存在法律风险

当前的企业借款合同的前期以及履行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借款合同前期,企业对于所借款市场利率的明确度不足,而且借款合同未完全按照借款合同拟定,造成一定的文本风险,借款合同的主动权在于银行方面,企业作为借款人,大多数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银行可能会利用经济上的强势地位造成有利于银行的条款,从而产生借款合同风险。(2)借款合同变更风险,当借款合同的贷款期限、用途、时间、还款方式等发生变更时,因为变更手续不全会造成合同变更风险。

2.对外担保合同与交易结算方面存在法律风险

我国企业的签订对外担保合同时,因为在担保的过程中,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较大,而且对于所担保企业的资信水平以及对外担保合同细节的认识不足,从而可能会造成风险。而且企业通畅不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董事会认可的反担保,相关规范不符合要求,增大了法律风险概率。在企业的财务内控中,结算是内控中常见的业务之一,在结算过程中,因为结算数额大、风险高等会造成法律风险,但是当前的企业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交易结算风险预警以及风险补偿机制明显缺位,使得法律风险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偿。

3.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风险

在企业的内控管理中,关于经营、技术开发以及技术流失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存在法律风险,而且在商业秘密方面,一些企业没有制订合理而有效的保密协议与保密津贴制度。为了确保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保护,需要对企业的内控机制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法律风险。

4.内部管理模式僵化,风险防范职责不清

企业法律风险内控汇总,因为历史与实际的管理,导致一些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主要注重业务实现,守法意识意思规则意识较差,主观上表现为忽视法律风险。而且在企业的组织建设、流程设计与管理规范设计中,对于内控的法律风险的分析、识别与规范等方面规范不足,当前内控法律风险控制还处于自发、朴素的阶段,相关流程设计基本处于空白,事前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还处于初始阶段,法律风险首道防线非常脆弱。在企业内控法律风险人才建设中,企业法律专业人才建设不足,法律顾问队伍工作岗位的人员短缺,对于内控法律风险控制不足。

二、企业法律风险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企业内外的法制环境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加强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以及依法维权的中实行,建立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从而应对日趋复杂的法律风险环境,满足企业市场经营与内部改革发展的需求。

1.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当前的企业需要应对全球的资源、人才、技术以及服务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国内经济受到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影响,所受到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大,而且企业对外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法律风险,因此构建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能够实现企业的依法决策与依法经营,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满足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2.保障企业资产的客观要求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环境更加复杂,而且资产的分布面广、监管难度大,近年来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暴露出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了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应对相应的法律风险,需要严格法律审核、确保法律论证,并且构建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提升企业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3.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竞争的实质,不仅是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的竞争,而且死法律、规则与标准的较量。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企业面临多元化的竞争,其中知识产权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是知识产权的保障,能够确保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建设发展。构建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能够有效的运用法律武器保障企业的知识产权,使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建设发展。

三、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法律风险防范的构想

1.企业法律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基本构架

企业的法律内控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网络防范工作,为了确保企业的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建设,需要建立全员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结合企业的管理结构,从而设立三道风险防线:(1)企业会计部门以及业务单位是法律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有效的处置小型风险管理进行处置,并且对重大、疑难的风险进行识别后送到第二、三道防线,并且严格风险的事前与事中控制;(2)以公司领导下属的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法律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确保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管理,并且对于第一道防线的法律风险管理进行检查、评估与查漏补缺,并且对疑难、重大的法律风险进行初步处理后报送上级部门特别处理,该道防线负责法律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并且有效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对法律风险管理人员实施考核与奖惩;(3)第三道防线,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作为内控法律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对于法律风险管理制度的实行情况以及实现效果进行评价,并且有效处理法律风险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对法律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实现法律风险的事后控制,并且为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提出建议。

2.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控机制

法律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主要可以分为洗个步骤来完成:(1)拟定控制目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确定企业的内控目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性、资产物资完整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经营活动的效率性与效果性,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2)整合控制流程,内控主要由控制点组成,因为当前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因此需要对控制流程重新整合,确保简洁高效的完成控制目标,在控制流程整合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活动的控制点进行鉴别,并且针对控制目标与对象设置控制技术与手续;(3)明确法律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为了确保法律风险的内部控制,需要构建内控体系,明确内控岗位授权对象、条件、范围与额度,并且建立内控报告制度、内控批准制度、内控责任制度、内控审计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从而对法律风险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风险管理目标与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不相容指责分离,确保法律风险的内控管理。

3.企业内控法律风险防范重点

为了通过内控机制防范法律风险,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防范管理:(1)加强对外担保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需要建立对外担保合同反担保风险内控机制,并且要求担保企业提供企业董事会认可的反担保,审查反担保低压与质押资产的合法性,确保担保资产的价值相当。建立事先报告制度,对于对外担保合同变更时,与第三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与不相容职务分离相结合,确保对外担保合同的拟定、审核、审批与执行进行监督评估,确保精细的内控管理。(2)加强借款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利率机制,规范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防范管理,确保利率协商一致,对于无论何种原因发生的借款合同变更与终止,都需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贷款银行充分协商,并且变更后按照新的借款合同履行相应的程序,形成相应的书面文件。(3)建立有效、健全的交易结算制度,为了规范交易结算管理,需要树立支票遗失完整的救助制度,从而规范交易结算管理,在支票遗失后通知开户银行,遗失申明,并且迅速通过法律途径防治持票人到银行提现,结合金融数据保密数据,建立数据输入的调阅与交接登记管理,在遇到法律诉讼时确保用油主动权,避免法律风险。(4)全面梳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需要通过企业财务内控机制防范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建立担保制度以确保技术合同符合法律规范,而且要对担保当事人设定担保,当出现合同纠纷时对被担保人进行审查,避免对方利用合同进行伪装,对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控制管理,避免风险过大。当风险出现时,根据技术被申请专利的救济制度进行管理,采取专利申请的方式加强技术保密管理,以作为发生纠纷时的证据管理,避免法律风险。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规划,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把握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持续推动企业内部规范体系建设,以避免法律风险。构建企业法律风险内控机制,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完成企业内控的风险管理架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于内控管理中的重点进行管理,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安全发展,防治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与事后管理于一身,由制度、流程、活动等相互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囊括了法律风险分析、法律风险控制和法律风险评估三大模块。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该重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内控机制、业务流程、人才队伍、信息系统等六个方面着手,开展体系构建工作,并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公司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试析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工会论坛,2014.

[2]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

[3]张莉.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企业稳健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4.

[4]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