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现代化社会要培养适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应把学生学习的起点作为教师教学的起点,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地位的转变是将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课、被动接收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两方面转变所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新理念.

2.课堂教学内涵认识的更新。传统的教学内涵对学生而言只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只是一种预计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教师是将其中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个个深刻的定理;一道道难题的精妙解法和一串串抽象的证明一丝不差的传授给学生,使本来充满生机的数学变得枯燥、乏味、抽象,使学生望而生畏.而新课标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达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人人成为数学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认识到教学应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源于自然、社会和科学中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的现象和问题.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问题设计的方法方式

如何设计目标问题的呈现形式?如何设计问题的研究方法?这常常是数学课堂设计最常遇到的问题,以下的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列举生活实例,提供生活原型。

中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世界,对这些知识,要由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引入。 如:提供日常生活中各种对应关系,引入“映射”的概念;列举蝴蝶、人脸、花朵,镜面反射,提供对称图形的原型。这种方式有助于将各种现实材料和数学知识溶为一体,实现“概念性的数学化”。

2.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问题

如:在数列的基础上引入等差数列。

这种当新概念是已知旧概念的一种概念时,常给出一组反映已知概念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对比、辨析、发现这部分事例所具有的与其他事例不同的共性,从而引入新概念。

另一种引入方式是在概括程度较高的旧概念基础上,加入新的属性,通过逻辑推演,直接引入新概念。

如果在相对具体的概念基础上形成较高层次的概念,那么常见的方式是提供一些具体的、特殊的、直观的观察材料,让学生分析其共性,抽象概括出新的概念。

3.练习式

如: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安排一组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对练习题或解答结果的讨论引申、推广引入课题。

4.设疑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之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而产生迫切了解结果的强烈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入。

5.类比、对比式

当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或联系时,可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引入课题。

如在掌握等差数列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很方便地引出等比数列的相应内容。

6.发现式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引入课题的方式。

三、课堂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智慧的创造性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念如下内涵:

1.教学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是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文本",而不仅仅是静态的、物化的"作品"。在传统的观念里,教学设计与写教案是可以画等号的。我以为这是把教学设计这样丰富的一个概念简单化、片面化了。教案是教学之前备课的物化产品,它规定了即将要进行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有的甚至把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都预设好了。这样的教案,是一种封闭的东西,它独立于整个教学过程之外。封闭的东西容易走向僵化。我们说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就是要把陷入封闭的死胡同的教案拯救出来,把教师创造性突显出来。因为,把教学设计看作一个过程,那么我们的眼光就不能仅仅盯住物化的、死的教案,而是要把教学看作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一连串的动态过程,要看到在这个整个过程中老师的创造性劳动,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真正理解教学,理解教育。

2.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个体的"教育哲学"觉醒、校正、丰富的过程。 很多人以为,教学设计或者写教案是技术性的东西,与教育哲学没有关系。很多人以为,教育哲学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话题,与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没有关系。这是极大的误解。没有什么教学活动不是在相应的教育哲学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什么教学活动不体现一定的教育哲学,有时只不过是教师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 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

1.1 平抛运动的定义

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水平抛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教师举例,学生点评)

1.2 规律探究

(1)理论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讨论:

学生甲:物体做曲线运动,水平匀加速,竖着匀加速.

学生乙:物体做曲线运动,水平匀速,竖着匀速.

教师总结:从力的角度分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物体只受重力,且初速度为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甲组同学:利用频闪照片分析规律:

如图1所示:同学们动手用米尺测量竖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从测量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在水平方向上,小球在各个位置的水平位移是相等的,即水平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所测量的位移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即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乙组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演示仪分析规律:

在如图2所示实验中,通过小锤敲击竖直挡板发现,A、B球同时落地,即二者运动时间相同,A球在竖直方向上与B球运动规律相同,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水平方向运动的判断可结合频闪照片分析判断.

丙组同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视频动画分析演示,水平方向相等时间发生的位移相等,竖直方向发生的位移逐渐增大.(图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平抛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直方向做自由路体运动.这样做我们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3 利用以上研究成果求平抛运动的v、s

如图3,甲组同学: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

(1)水平方向[JZ]vx=v0,[HJ1.1mm]

竖直方向[JZ]vy=gt,

合速度大小

[JZ]v=[KF(]v2x+v2y[KF)]=[KF(]v20+(gt)2[KF)],

速度方向[JZ]tanθ=[SX(]vy[]vx[SX)]=[SX(]gt[]v0[SX)],

乙组同学:

(2)水平位移[JZ]x=v0t,

竖直方向位移[JZ]y=[SX(]1[]2[SX)]gt2,

合位移大小 s=[KF(]x2+y2[KF)]=[KF(](v0t)2+([SX(]1[]2[SX)]gt2)2[KF)],

位移方向[JZ]tan=[SX(]y[]x[SX)]=[SX(][SX(]1[]2[SX)]gt2[]v0t[SX)]=[SX(]gt[]2v0[SX)].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利用实验平台,进行平抛运动规律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许多实验验证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案,值得表扬,特别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自觉地推导速度方程和位移方程,这一点值得我们发扬和推广.

1.4 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平抛运动的几个小结论

[TP4GW07.TIF,Y#]

(1)在平抛运动中,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相等.即:Δv=gt,如图4所示.

分析[HT] 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即水平方向速度变化量为零;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变化只发生在竖着方向上,则在竖直方向上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即Δv=gt.

(2)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为抛物线,轨迹方程为

[JZ]y=[SX(]g[]2v20[SX)]x2.

分析[HT] 平抛运动中水平位移方程为x=v0t,

竖直位移方程为[JZ]y=[SX(]1[]2[SX)]gt2.

两方程组合,去掉时间t,即可得出轨迹方程y=[SX(]g[]2v20[SX)]x2.

(3)平抛运动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分析[HT] 利用速度方向角的正切求水平位移,利用位移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求水平位移,二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4)平抛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方向角的正切值是位移方向角正切值的二倍.

[JZ]tanθ=2tan.

分析[HT] 分别求出速度方向角的正切值和位移方向角的正切值,即可得出结论.

2 平抛运动中常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1)从平抛运动中的规律(水平,竖直)入手是处理问题的根本.

(2)从斜面外物体向斜面抛出时,在解决问题时从速度方向与斜面所成角度和斜面底角上下手,比较更好处理问题.

例1 如图5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的正上方H处,平抛一个物体,该物体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正好与斜面垂直,求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分析[HT] 小球垂着打在斜面上,把速度分解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水平方向上速度为v0,竖着方向速度为gt,则可以利用底角的正切值即可求出时间.

[TP4GW08.TIF,BP#]

(3)从斜面顶端向斜面平抛物体时,物体落在斜面上时,求其飞行时间?应从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所成角度处理问题较好.

分析[HT] 如图6所示,水平方向位移为x=v0t,竖着方向位移为y=[SX(]1[]2[SX)]gt2,利用底角的正切值即可求出时间.

(4)从斜面顶端向斜面平抛物体时,求物体距斜面距离最大时的飞行时间.

方法一[HT] 距斜面距离最大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然后利用三角关系进行求解.

分析[HT] 如图7所示,小球在空中飞行时,要是物体距斜面的距离最大,则在该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分别标出此处的水平速度和竖着速度,利用三角函数知识即可求解.

方法二[HT] 用分解速度的方法和加速度的方法,求距离最大时的飞行时间.

[TP4GW10.TIF,BP#]

分析[HT] 如图8所示,在抛出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平行于斜面,y轴和斜面垂直,分别对斜面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y轴上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距斜面距离最大是速度为零,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解.

(5)从斜面顶端抛出物体时,最后落在斜面上,求物体距斜面最大距离.(如图8)

方法一[HT] 建坐标,分解速度和加速度,求最大距离(方法同上)

方法二[HT] 用几何知识求解.

分析[HT] 求出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位移,做出最高点到斜面的垂直距离,即可求解.

[TP4GW11.TIF,YX#]

方法三[HT] 可以利用函数关系求解,先列出直线运动方程和抛物线方程,然后联合求解的方法得出结论.

(6)[JP3]求平抛物体的抛出点的坐标位置[JP]

如图9示,抛出点O是否为抛出点,可以利用结论法判断.在Oy方向上是否sOA∶sAB∶sBC∶…=1∶3∶5∶….如果满足上式,则O为抛出点,如果不满足,则不是.也可以用平均速度法判断.

[JZ]vn=[SX(]xn+xn+1[]2T[SX)],

在竖直方向上 vA=[SX(]sOA+sAB[]2T[SX)],

[JZ]vB=[SX(]sAB+sBC[]2T[SX)],

则[JZ]vA=[SX(]vO+vB[]2[SX)],

即[JZ]vO=2vA-vB,

若vO为零,则为抛出点,若不为零,即不是抛出点.假设v0不为零,则v0=gt1,t1=[SX(]v0[]g[SX)],(t1为抛出点到O点的时间)水平位移x=vOt1=[SX(]v2O[]g[SX)],竖直位移为y=[SX(]1[]2[SX)]gt21=[SX(]v2O[]2g[SX)],则坐标位置为([SX(]v2O[]g[SX)],[SX(]v2O[]2g[SX)]).

3 平抛运动的拓展

对于平抛运动的知识和结论,在物体做类平抛运动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1)在重力场中的应用

例2 如图10所示,一小球m在a点以平行于ab方向水平抛出,斜面光滑,斜边长为L,斜面倾角为30°求小球落在cd边上的时间.

分析[HT]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在斜面上重力的分力与支持力平衡,重力的另一分力平行于斜面,沿斜面向下,在小球运动方向上不受力,即小球在斜面上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为a=gsin30°,处理方法和平抛运动一样.

[TP4GW12.TIF,BP#]

(2)在电场中的应用

例3 一带点的基本粒子a,所带电量为q,在加速电场中,以初速度为零自由释放,加速电压为U1,粒子从加速电场中出来后,以速度v1垂直于偏转电场,从中间射入,偏转电压U2,极板长为L,间距为d,求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的侧向位移(极板间距是足够大的),如图11.

分析[HT] 粒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进入偏转电场中,由于水平不受力,竖直方向受电场力,即物体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加速运动,物体做类平抛运动,可利用前面的平抛知识求解.

(3)在复合场中的应用

[TP4GW13.TIF,Y#]

例4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宽度为L的匀强电场中,一个带正电为q,质量为M的小球在电场左侧边缘处处于静止状态,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击中带点小球,并未从小球穿出,子弹射入小球后,小球的电量和电性均未改变,求小球射出电场的时间?(g=10 m/s)

分析[HT] 小球处在电场和重力场中静止,说明一开始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当子弹射入瞬间子弹和小球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Mv0=(M+m)v,子弹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重力大于电场力,即

(M+m)g-qE=(M+m)a[JY](1)

Mg=qE[JY](2)

由(1)+(2)得[JZ]mg=(M+m)a,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好的课堂设计不仅要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潜能的目的。好的化学教学课堂设计必须要与时俱进,满足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发展需要。

一、化学课堂的教学原则

(1)简洁性原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时间以及教学任务,选择教学重点,不能过于啰嗦,把书本上的每一个字都扣得死死的。有些内容需要长时间的钻研,但有的内容只需要一笔带过。故而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来组织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帮助学生融入到课程中去,防止出现内容枯燥乏味令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的情况。

(2)针对性原则。化学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这种方案要足够引人入胜,要让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到课堂当中。只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才能快速的掌握课堂所讲知识,还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更加快乐、更加主动的学习。

(3)新颖性原则。若想要学生对化学课一直保持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在上课的时候运用新颖的导课方式,让学生在开始正式上课之前就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期待,抱着一种探究的心态去学习课程。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才会牢记于心。

(4)趣味性原则。高度的兴趣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索的心态去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平时教师应该多注意积累,在上课时,把平时收获的素材和要点应用到教学当中,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好奇,让学生觉得上课是无比有意思的事。

二、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

一个好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效果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节课,一般我们会把它分成开头,中间,尾声。开头的部分教师应该明确课程内容的总体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要用吸引学生的素材作为课堂的开始,中间部分,是整堂课的关键。老师讲课的好坏,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都应从这里体现,教师们应该把最核心的内容放在这里讲,这样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效率性。到了课堂尾声,要把整节课所讲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并且为下一次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在课堂上问问题是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做的事,通过问题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掌握内容的好坏程度,从而调节课程的进度,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通过问题的设计,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3)做好课堂练习以及课外作业的设计。在课堂上要了解学生对每一段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就需要用到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能够起到及时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每道课堂练习题都应该运用到本次课堂教学的重点。这样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加深难度,综合运用知识点,不仅是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把知识综合起来,系统化形成脉络,更有助于学生掌握以及理解化学课程整体内容。

三、导课的设计

(1)化学课的一开始,教师就要直接说出今天所学的知识,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清晰地展示了所学的内容,但是会显得很突兀,让学生无法理解。每节课之间没有联系,不能形成系统化的脉络,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更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兴趣的延伸,也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有些知识内容是一环套着一环的,直接开门见山阐述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是很难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

(2)上新课之前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能够更好地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3)教学中有很多难以用语言阐述的知识,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弥补。通过一个实验就能够很直观的传授知识,通过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出现教师越说越迷糊,越说越让人听不明白的局面。实验中,学生会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样也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4)故事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只要说到故事,学生都会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利用这一点,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说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加强对教学知识的理解。

(5)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化学小常识。在化学教学课堂上,说说这些小常识,也会给课堂增加一点生活的色彩,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有助于学生们热爱生活,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做到学习与生活融会贯通。

四、教学实例的分析

(1) 创造良好的课堂探究环境。良好的课堂探究环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加投入的学习。在学习《乙酸乙酯》时,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提高了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动力。在用乙酸和乙醇加热制取乙酸乙酯时,让学生自主分工,自己动手操作。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吸收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动手实验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时机问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就更有助于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学生会对老师的问题产生莫大的兴趣,会习惯性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对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2)设立情景问题,激发学习动力。设立情景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一次溶液酸碱度检验的实验当中,当把石蕊试剂滴加到酸性溶液中试剂变成红色,滴加到碱性溶液中溶液变成蓝色,然后我又把酚酞试剂滴入的碱性试剂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就在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把酚酞试剂滴加到酸性溶液中,溶液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大家都纷纷发言,认为会变成蓝色。看到学生们一个个好奇的眼神,我的情绪真是难以言表,课堂气氛也达到顶点。我把酚酞试剂滴加到酸性溶液中氏,学生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根本就没有颜色变化,才知道,原来酚酞遇到酸性溶液时不会变色的。好奇的学生跑上来看看这摸摸那,感觉很神奇。我想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学生对化学反应这么有兴趣吧。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也会问这问那,充分反映了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精神。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学习有更大的动力,更愿意去掌握所学的知识,也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也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必修2).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主编.化学(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教学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8-02

一、前言

考虑到高中化学的重要性,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研究高中化学的特点,认真分析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努力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进行积极创新。从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来看,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对试验教学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点做好实验教学工作,使实验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满足新课标要求的角度出发,应重点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主,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

二、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考虑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高中化学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满足新课标及现实的教学需要。因此,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促进高中教学水平提高的必要手段

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促进高中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只有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积极创新和转变,才能保证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2.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现实要求,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是促进高中教学发展,满足教学需要的必要措施,我们只有清楚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3.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只有认真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才能促进高中教学发展,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想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求教学理念的创新。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化学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对高中化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

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

2.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整体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具体的方法是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

4.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考虑到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任务,完善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内容。

5.重视化学实验课的开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重视实验课的开展,在实验课中重点开展典型原理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化学作为重要学科必须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成为了保障高考成绩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采用积极措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军亭;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年06期

[2]高红菊;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梁发慧;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4]王冬;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策略和途径 [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5期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我国数学教育侧重的是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记忆能力、学习方法和应考能力,忽视现实环境、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长期运用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解题能力比较强,但是没有将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教学探究"导入高中数学课程中,可以为高中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数学探究就是数学利用探究性课题进行学习,它主要是指学生根据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观察和分析数学的有效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大胆猜测、探究恰当地数学规律和结论,做出一定解释和证明结论等内容。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探究是一种比较新颖、创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其有利于学生简单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最终结论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简单了解直观和严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数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创造的力量,并可以利用已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学习中和生活中的问题。这说明生活创造了数学,数学又来源、服务于生活。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的主要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创设问题情境、找出数学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大胆猜想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推理和论证、有效应用在实践中。

三、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的几种类型

(一) 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

教育领域中的建构主义包括认知理论与方法论这两个方面。在认知理论观点来说,知识不是运用被动地感知和交流获得的,而是利用认知主体主动反省来建构的。对方法论观点来说,人是认知外界的主体,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目的的,现在人类具备发展组织知识的各项能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抓住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提升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 对学生已知数学知识和规律应用进行探究

目前进行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强化全面性与实际应用性的内容,注重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强化已学数学知识和规律之间的应用探究可以有效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三) 对学生未知数学规律进行探究

学生在学习到比较丰富的数学知识之后,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老师对数学探究题目进行设计时,应该精心、巧妙设计由已学规律得出未知规律、由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解决未知问题的相关题目。

(四) 综合应用研究

由数学学科的应用研究到跨学科的综合应用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数学和其他学科以及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感知。

四、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的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引入新的理论知识对探究教学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在数学概念、特征、原理教学中对数学探究教学进行设计,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老师还应该进行以问题为关键课题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五、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的评价方式

高中"数学探究"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同时结合学校、家庭、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具体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这是一种既有针对性又有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一种开放性和整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同时还是一种情感价值观的教学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时,具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他们会利用最饱满的热情进行探究活动,所以,老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以建议和意见为辅。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还不是非常成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需要一个发现自己优点、了解自己个性的人,因此,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后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有一种满足的感觉,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课程是适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所以,现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探究对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设置具有趣味性、扩展性、探究性比较强的实际问题情境,重视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具备亲身体验应用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高中生数学应用与建模、探究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0(04)

[2]覃玉萍,郑慧.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1)

[3]谢杰华,邹娓.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对接的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12)

[4]蔡香宜.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5)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0-01

高中地理课程的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这一要求使得教师必须即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以促进教学更好的完善与发展。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回顾教学的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对教学进行有效改进并及时反馈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促进自身的完善和教学的有效性。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转变,是现今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加强对教学目的、教学行为的深入探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反思,转变长久养成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积极对新课程的理念与标准进行新的学习,反思自身已形成的教学观念,并较深层次的促进自己的再发展,促进教学行为的更新与转变,只有教学观念成功的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良好成效。

2.对地理教材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文字简洁、趣味性更强了。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形式多样。并且在学习中融入了很多自我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营造了一个趣味性很强问题性很强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不再注重概念性的知识输入而是变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但这些能力的建设,基础是具有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基本技能的配备。如果基础无法夯实,那么能力的建设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材反思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引导学生不能盲目的学习,应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出发、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与探究,让自身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从而达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应体现在,在结束地理教学之后,其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是否能如预期般接受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效果。教师课后的分析与反思,能促进未来课堂对学生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应在结束地理教学后,积极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说,在设计某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的进行是否符合地理课程的学习;教学行为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原因在哪。从发现问题到改进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思维、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进行反思,由被动施教者的角色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有效转变。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让课堂不再是一个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过程,应塑造出一个很自由平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进行愉快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给予学生,促进学生共同的发展,并关注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说,在课堂讨论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长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因素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保证不同类别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则有很多的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后,寻找适宜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反思不同教学方式的利与弊,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是一个信息量很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是很适宜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多层次的表现能力,形式丰富,让地理学习更具动态性与吸引力。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但地理课的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可忽视。比如锻炼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必须夯实打牢这一能力,以及课堂中的设疑答问,可以有效测试学生的接受状况和学习情况。综合这样的一些教学方式,全方面的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反思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才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军.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11) .

[2] 孙恒杰.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11,(32) .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疑难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标教学中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备课,是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而且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教学设计中可要求学生阅读、集体朗读、教师提问等形式,也可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去分析、归纳、总结,还可将情境教学、历史资料纳入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可以多样化,而且要实用化。

其次,在教学中,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这个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景教学。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宏大的古代战争场面、令人激动的动态古战场、悦耳动听的古曲音乐、让人感叹的王朝兴衰,让学生融入历史场景中,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师生角色互换,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教师将学生分组,再给各组不同的教学课题,逐组辅导教学设计,然后再让各组推选一人教学,课后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并让学生写出学习心得。其三,探讨式教学。这是学生参与程度最广,讨论最多的教学方式,是以组为单位,以同一课题不同角度进行讨论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这种形式需要各组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自练,推选发言人,选择讨论角度,尤其要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准确,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从现象到本质,谈自己对该历史事件的观点,然后教师点评,最终形成对该事件的正确认识和结论,课后再续写讨论总结,这样效果会更好。

然后,改革评价机制。传统教学下的成绩量化评价,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应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思维能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纳入评价之中,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完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等方面的情况。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86-01

前言

新课标的出台与实施,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进行改革与提高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为当代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与更高的要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当代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的新形势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选择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构成的主体。然而,新课标的实施,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功利化思想泛滥

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师,还是高中学生,面对高考的重大压力,都存在一定的功利化思想。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面对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压力,教师以学生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从学生分数提高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应试教育。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死板语文知识的讲解,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一味想要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数,从而考入一个好的大学。许多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学习对其个人素质与未来生活的影响,目的过于单一。

2.教学方法传统

在当代高中语文课堂当中,许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学生在进行高中语文学习之时,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在高中语文课堂之上,教师为了将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因此,将自己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一直在讲台上讲解高中语文知识。这就使得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大多来自于教师的讲解,很少有自己思考与探究的成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加之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一一进行解决。一些学生的高中语文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整体性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得到满足,教师也只能点到为止。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步伐,更限制了学生高中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之举。下面,我们就来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1.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

要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思想的改革,摆脱传统与不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正确了,才能有正确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服务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施的。高中语文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不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衡量学生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摆脱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思想,从学生的个人提高出发,为学生提供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渐认识到学生的真正目的,不再过分苛求分数。教师教学思想的改革有利于教学氛围与学习氛围的纯洁,有利于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需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与愉快的氛围之下开展高中语文学习。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之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语文知识。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高中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应用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应用文进行应用,找到语文学习的用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之时,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在课堂之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学生交流学生想要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做出指点,在学生的建议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在生生互动的活动之中,教师要在教室中经常走动,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及时解决疑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不再过分依赖教师的灌输。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不断进行改革,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都是极为有利的。笔者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创新对策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点,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2]. 陈智铭.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3]. 刘亚平.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