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机电一体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621 文献标识码:A

1机电一体化概述

相较于过去传统的挖掘机,机电一体化是新兴技术,传统的挖掘机只是简单利用了电子技术,借助了简单的机械;通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让液压挖掘机有机地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在操控液压挖掘机时,只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即可。具体来讲,在液压挖掘机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有机的组织和综合机械、液压以及电子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形成一个最优的系统,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液压挖掘机。这种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2机电一体化在我国液压挖掘机中的应用

我国的液压挖掘机也有了很长一段的发展历史,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开始独立研究液压挖掘机,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我国的液压挖掘机中还没有广泛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液压挖掘机朝着智能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那么液压挖掘机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效率,节约能耗。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液压挖掘机有着较大的规模,那么,只要实现一点点的节能,就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液压挖掘机节能和高效的目的,就需要实现挖掘机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我国近些年来,将工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作为了研究的重点,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差距。

就目前现状来讲,在液压挖掘机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出现了两种差异化的风格和类型;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两种风格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两种风格是结合具体的工程需求提出来的,有着相同的研制目的,希望可以实现工作效率提高以及能耗降低的目的,保证可以正常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并且,在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设计中,对液压挖掘机的使用者具体情况也充分纳入了考虑范围,比如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维修水平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使用环境等等。因此,还有一些矛盾存在于液压挖掘机的自动化程度以及使用过程中。

如果使用的液压挖掘机有着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那么就对操控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其足够的熟练,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更加准确地进行各项操作和动作,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利用其进行自动化作业。同时,使用的自动化挖掘机如果有着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那么往往有着较多的电子元件,这样很容易有故障和问题出现,并且操控者还不容易找到故障出现的地方和原因。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轮式液压挖掘机,因为由电脑来控制它的动力装置和液压系统,那么就有着较高的机电一体化程度,故障诊断的难度较大,要想找出故障和问题,就需要那些有着较为熟练的技术人员借助于专用的检修设备来完成。如果使用的液压挖掘机没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虽然没有较高的工作性能,但是也不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如果不慎有故障或者问题出现,诊断以及维修起来也没有多大的难度。比如,我们经常在施工中应用到的PC200-5液压系统,它的控制是由电液联合实现的,如果有故障出现于电子线路中,只需要拆除故障线路,依然由液压控制系统即可;当故障出现于挖掘机工作过程中,诊断起来就比较简单,并且相较于那些有着较高自动化程度的挖掘机,维修起来的难度不大;因此,在实际的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有故障出现,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和维修工作,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

两种液压挖掘机是完全不同的,不仅有不同的风格,还有不同的机电一体化程度,EX100WDZ是利用泵阀控制器输出信号来控制执行元件,流量控制则是用压力丰嗜阀来完成;而PC200-5则是利用液压控制系统来控制执行元件,那么相较于第一种来讲,就没有过高的机电一体化程度。液压挖掘机如果有较高的机电一体化程度,那么液压挖掘机的工程作业都可以利用电脑来进行控制,这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这种液压挖掘机结构并不复杂,可以对作业程序进行有效控制,并且有着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反应。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很多的缺点需要解决,因为往往需要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工程作业,这样电子设备操控的难度就较大,故障还特别容易出现。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液压挖掘机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液压挖掘机中,主要有两种类型,有着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和差异化适用范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雪艳.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液压挖掘机中的应用探究[J].液压与气动,2012,2(5).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综合采煤设备;现状;应用情况;相关技术

引言

从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研究和推广了机电一体化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使用,这些国家以微电子技术为前提,以计算机先进技术为核心,大量运用自动化技术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机械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了本国的煤炭工业。此外,这些发达国家在设备运行方面,设备的全自动化监控水平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大对综合采煤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力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机电一体化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改进综合采煤机械设备的相关技术,为我国煤炭企业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一、我国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煤炭的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采煤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国产采煤设备比重逐年呈高速上涨趋势。为了进一步满足煤矿行业的高效高产要求,综合采煤设备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能够整体提升采煤设备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与易维护性能。

虽然我国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和国际先进煤炭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国家科研院和厂商合作研制出了交流型电牵引综合采煤机,但是其中的电气关键技术还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此外,重型工作面刮板的运输设备等还处于研究状态,微机控制软启动系统并不具有综合采煤设备工况的故障检测功能。总之,我国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还处于起步极端[1]。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我国一些煤矿企业不断对综合采煤设备的进行技术的改进。采煤机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从液压牵引转变为直流型电牵引,提高了牵引的速度,也克服了液压部件难以避免的技术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交流变频型电牵引系统逐渐取代直流型电牵引系统,使得采煤机采煤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采煤机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采煤机的监控系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综合采煤设备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使得综合采煤设备具备了:自动管理、监控工况、诊断故障、采集和整理数据、人机对话、故障报警等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功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体现在:增强了一些自动化操作的功能与自动化调节的功能,使得采煤设备的可靠性能得到提高。利用自动化诊断和停电措施等先进技术后,改善了综合采煤设备的操作性能,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化监控功能、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等;使得设备结构更加简单化。因为交流型机电利用的是微机控制,使其具备了直流电机的调速功能,还具备了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机械光量小、工作效率高等特征。生产综合采煤设备方式朝着柔性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和改进。电子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综合采煤设备的检测盒控制水平得到了提升,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诊断设备故障的能力和监控检测水平[2]。

三、综合采煤设备的改进和相关技术的探讨

(一)综合采煤设备的改进

综合采煤设备具备重型化、强功能化、大功率化、高性能化等特征。而高效高产的综合采煤设备技术将会朝着大功率采煤机、交流型电牵引、智能化监控检测、强功能化和软启动的运输机、高操作阻力和电液控制的液压支架等方面改进[3]。

(二)相关技术的探讨

(1)检测传感器

对检测传感器的研究包括电流电压、功率测定、电机温度、油液压力、油液温度、液位高度、牵引速度、电液阀等主要方面,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大对核心部件的研制力度,例如:采煤机机身的倾角、摆臂角、牵引速度、牵引力、移动方向、煤矿和岩石的分离等。此外,煤矿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传感器的结构性能、测量的精度与测量可靠性。

(2)监控装置

在研究检测传感器的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对综合采煤设备的控制性能和维护能力的研究力度、检测各种工况参数的不同,在通过微电子计算机处理和运算后,需要按照预设动作值进行相应的维护动作。此外,当机组出现故障时,结合井下工作的实际情况,依靠光和声发出警示信号,显示故障的具体部位和故障的性质,对于这些过程的完成需要利用微机控制。

利用微机软件系统具备运算简便、灵活性强等特征,且对综合采煤设备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功率管理。企业需要进一步研究对采煤机摆臂的自动化调高控制技术。

(3)监控工况与故障诊断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诊断采煤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保障采煤设备能够进行自动化诊断和自适应。对监控工况与故障诊断的研究主要包括:综合采煤设备的故障诊断装置、采煤机的综合工况监控装置、采煤机故障诊断系统、刮板运输设备的故障诊断等内容[4]。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并具备多种传感设备的监控检测与故障诊断设备成了先进综合采煤设备的特征。企业要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中的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 刍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 [J].天津商学院学报,2011,10(03):121-145.

[2]王云霞,赵永良.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09):112-130.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电一体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X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17-02

一、探究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靠{新技术,对于制造业而言,制约其制造水平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而且能够把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向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会不断更新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而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必须要以人才为核心,这就决定了机电一体化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获胜的关键,因此,可以说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然而我国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却没有跟上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体制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都是把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学生学习和考察的重点,而考察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和教学效果优劣的评价标准也是以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评价依据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造成很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后,都无法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对于一些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工作根本没法独立完成。而他们在学校一直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显得毫无用处,造成学校培养的机电一体化人才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最终造成机电一体化实用性人才的短缺。

众所周知,高职机电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①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空有理论知识而不懂得操作的书呆子,这就要求技工学院机电专业教师要尽快研究建立一个理论结合实际、学校结合企业、需求结合市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机电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为企业培育出专业基本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真正能够胜任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机电专业教育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环节正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②

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都是应试教育,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试经验仍然有很大的惯性,这就使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仍然普遍存在。在机电一体化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技工院校的教材内容陈旧,只注重机械电子工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照搬高等院校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忽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职机电专业教育同样或多或少地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位置,显示不出高职机电专业的实践性特色。③尤其是对毕业生的培养,显得更加的欠缺,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对毕业生的培养不够重视,不但实践教学力度不够,而且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的欠缺,最终造成毕业生就业后由于综合素质不高等缺点而发展后劲不足,学校培养出的技能型机电人才根本缺乏竞争力,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二)学校硬件设置的缺乏

当前,制约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不仅有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不合理等因素,更有学校机电专业硬件设置缺乏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日益增多,然而,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办学设施却长期得不到更新和增加,学校硬件设置的缺乏已经到了影响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技工院校教师为了以缓解设备使用的压,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率,不得不采用错开学生实践学习时间的方式,但随着我校机电班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加工设备的数量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再加上学校机电专业机械软件一体化教室还不完善,造成学生实践课程不得不减少,学生的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最终造成了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实践能力不足而无法顺利就业。

(三)整体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现场综合应变能力。④虽然近年来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生源相对充足,但机电专业的教师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偏低,严重影响了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历结构方面,机电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大多数教师的学历都是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远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在职称结构方面,机电专业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从年龄结构上看,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而青年教师大多数又是大学刚毕业一两年的,青、中、老年教师青黄不接现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机电专业整体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强的问题将一直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如何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

要改变机电一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要创新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实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手段。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机电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必须要加大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根据科学技术的更新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并且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由于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最终是要走上企业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他是否能够在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技工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除了学校的实践教学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去企业进行参观实习或者顶岗实习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增加机电专业的资金投入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硬件支撑,而这些教学硬件设施的更新是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的。但由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都远远大于高等职业院校,再加上部分职业院校领导的对于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造成机电专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设施长期落后,教学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状况,不但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技工院校领导和社会、企业的的支持,加大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资金投入。

(三)加大机电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要想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育出实践型的高素质机电专业人才,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大机电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技工院校必须要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核心,一方面坚持以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促进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师资培养速度,提高专任教师实习、实训的指导能力。另外,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一方面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新设备、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邀请企业的中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和专业讲座。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仍然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而机电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但只要国家、企业、学校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就一定会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毅,兰杰,张雁琴,罗亚.高职机电专业建设的思考[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

[2] 何志勇.出一条高效的职校发展之路[J].湖北职教,2004.

[3] 赵庆松,刘绪文.高职机电类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初步探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月

[4] 江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3,2

[5] 洪华杰,柯冠岩.关于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

[6] 赵俊生,张保成,史源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

脚注:

①赵毅,兰杰,张雁琴,罗亚,对高职机电专业建设的思考[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

②何志勇,走出一条高效的职校发展之路[J].湖北职教,2004.2

③李金,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④张畅.浅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责任与责任感[J].2008(12):234一235.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电梯的技术含量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使得电梯的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电梯;应用

1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电梯在国民经济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安全可靠、高效高速和舒适节能是电梯永恒的主旋律。

2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融合在一体的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当今社会下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动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广泛,使得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今它成为了一门将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感检测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的技术。目前,机电一体化正不断向着光机电(它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科学性技术。)一体化技术的方向不断努力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个电子、机械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性的组成要素、感应认知性的组成要素、运动性的组成要素、人工智能化的组成要素、动力性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组成。

(1)机械\物体固有的本身(结构性质的组成因素):是由系统所有的功能组成部分的器械方面的整体结构支持,一般来说,是由基本框架、联接衔接部分、支撑支架部分、机器本身等部分所构成的。

(2)动力\能量的驱动部分(动力的组成因素):在系统控制的要求下,将动力和能量提供给整个系统,使之能够正常运行。

(3)测试(调试)传感的部分(感应的组成因素):在系统运行时,把它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和本身现有的状态以及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完全的检验测试,经过仪器处理后,变成了可以识别的信号,然后将它传输给处理信息的单元,最后经过分析之后,就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可以控制的信息。

(4)控制和处理信息的部分(职能的组成因素):把所接受的全部信息(测试的时候传感部分得到的信息和由外部部分直接得到的指令),进行存储、加工、集中和分析等处理之后,再根据处理信息的结果和程序所规定的节奏发送出与之对应的命令,从而可以控制整个的系统达到有序且有目标的运行。

(5)执行命令的机构(运动组成部分):将接收到由信息处理部分和控制部分所发出的命令或者指令,转化成所要求的功能和指定的动作。

3机电一体化在电梯中的应用

3.1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一个密封性极好的复杂产品,它由主要的系统:电力的拖动系统、曳引牵引系统、电气监督控制系统、电梯方向导向系统、控制开关门系统、安全保护措施系统、轿厢(电梯厢)以及人体重量的平衡系统所构成的。

3.1.1曳引、牵引系统

曳引、牵引系统的主要的功能是将电力输出和进行电力传递,最终使电梯达到正常、安全运行的目标。由曳引钢丝绳、拽引机、反绳轮、导向轮组成的曳引、牵引系统。曳引绳,链接轿厢和对重装置并靠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轿厢升降的专用钢丝绳。导向轮,实现了增大轿厢(电梯厢)和对重(平衡电梯厢)之间的距离,曳引绳经过曳引轮然后对对重装置进行导向,因此才设置的绳轮。反绳轮就是动滑轮(存在于轿架和对重框架上部),根据建筑物不同的需要,牵引绳经过反绳轮,从而构成不同的曳引比率。

3.1.2导向以及监控方向系统

导向、监控方向系统可以对电梯厢和对重的活动范围进行控制与监督,从而,使得电梯厢、对重能够沿着导轨正常的进行升降的运动。导向、监控方向系统是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等所组成。

3.1.3轿厢(电梯厢)系统

轿厢(电梯厢)是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具有运送乘客上下楼和货物运送的主要作用,它是整个电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1.4控制开关门系统

控制开关门系统提供了电梯厢的入口和每一层进出口的功能。

3.1.5电力的拖动、运行电梯系统

电力拖动、运行电梯系统向整个电梯系统提供动力,可以对电梯速度进行控制。

3.1.6电气监督控制系统

电气监督控制系统的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的时事状况实行控制、监督、操纵。

3.1.7安全保护措施系统

由端站、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的保护装置所组成的安全保护系统,保证了乘客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突发状况的快速应对措施。

3.2机械电子一体化应用下的电梯的工作原理

电梯的基本结构是:在一个垂直的长方体建筑物内“抠出的”(一个建筑大楼内可以有多个电梯的存在),放置一个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电梯厢。在电梯井壁装有导轨,并且能够随着轿箱上的导轨的限制轿箱的移动。电梯在上升下降以及支撑有2种方法:第一种,曳引式:在多条钢缆帮助下,使用“建筑物内部”的顶部的曳引轮将电梯厢悬挂安置在顶层。根据动滑轮原理,一旦轿箱移动时,对重就会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为了有效的防止滑动和后溜,必须要经常更换用旧的钢缆和曳引轮,以免发生事故。电动机提供动力,带动曳引轮的转动使之能够降下和升起轿厢,另外,电动机可以使用交流电或者使用直流电。有一些电动机是由齿轮的带动下使曳引轮转动,在新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的无齿轮的带动能够使得电梯速度更快。大多数的高层建筑上的曳引电梯具有重量补偿的完善:就是在电梯厢和对重的下面设置锁链,连接到整个建筑物的底部。所以,曳引式的电梯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防范装置,防止电梯厢因为钢缆的断裂或者制动系统的失灵等原因而造成的整个电梯的下坠或者不受控制。也就是说,当加速到一定的速度时,电梯会自动“抓紧”电梯的轨道,将电梯厢或对重进行“刹车”的动作。并且在“装下”电梯的建筑物的底部,装有一定的缓冲器,将它作为电梯安全系统的最后的保护。第二种,液压式:轿箱是由底下的柱塞升降和支撑,并且由液压进行推动。柱塞还有着作为望远镜式的折叠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地底所需要的深度的目的。并且因为建筑师考虑到柱塞的缺点,液压电梯将不会用于过高的建筑物(一般是两层到五层的建筑,一般的话,不多于二十米)上。液压式电梯在占地面积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所要的空间小,可以在任何位置设置,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建筑制造。但是具有耗电量较多,速度慢的缺点(每秒速度不足一米高)。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上的广泛应用,使电梯的运行质量、可靠性、节能降耗等特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电梯控制越来越智能,给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乘坐电梯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石化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69-02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源,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与维修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管理工作。做好维修管理是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利润。设备管理和维修在企业的整个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它对企业的投入产出影响重大。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设计选型、运行保养、检测维修、技术改进和设备配件管理等工作。通过对设备的管理维修及技术改造,使人员、制度、设备等有机融合、规范化运行,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1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的分类

维修管理是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开展的工作。维护是为了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所做的清洗擦拭、、检查调校等工作。修理是检查、故障判断、排除故障、测试、翻修等工作内容。

1.1 维修的分类方式

维修是随着工业发展而随之产生的,其种类也是不断的完善和细化。从 18世纪的手工作坊的简单维修到今天的高技术含量的综合维修,体现了人类对促进和提高生产力的一种进步。到目前为止,根据国内外有关维修领域的文献报道,维修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及时和随时地发现故障苗头,并及时有效地防止故障发生,使设备保持在良好健康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包括定期维修、视情维修也称为预知维修。

2)修复性维修

修复性维修是使发生故障的设备恢复到规定的状态,包括事后维修、状态监控维修。

3)改进性维修

改进性维修是对设备进行改进或改装,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主要包括为消除原设计、制造上的缺陷而做出的技术改造性维修,目的是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1]。

1.2 设备的可靠性维修策略

1.2.1 可靠性维修的目标

可靠性是石化企业设备运行中的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等几方面。所谓可靠性维修就是在设备安全基础上的维修,尽量避免被动维修,实施精密检测,主动发现苗头,及时维修。被动维修可导致过多的非计划停机。在设备运营过程中,采取预测维修,做到维修工作的前瞻性,减少停机,避免损失,是企业广为采用的方式。不过缺点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故障。而主动维修的优势是可以从源头上消除故障隐患,减少设备的大修时间。可靠性维修的目标确定为准确掌握设备信息,积极发现和排除设备的运行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维修成本,增加利润。

1.2.2 可靠性维修的应用

可靠性维修不是单独可以实施的,需要在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之间寻找最佳切合点,找到维修设备的平衡方式,发挥某种优势,弥补某种不足。把这三种维修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预测维修是这个系统的平衡点。

1.2.3 维修管理

1)视情维修。通过应用精密仪器及系统监测技术,对设备性能及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监测,根据获得的数据,决定对设备的预防维修和调整维修方案及措施;

2)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定期维修的补充措施,采取的是检查后安排维修的方法,使维修更有针对性;

3)事后维修。虽然这种维修方式不被人们看好,因为这种被动的维修方式,影响生产。但是在不重要的设备上不妨继续采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以后果评价作为维修方法选择的依据。

2 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

2.1 依靠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设备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保证,武汉博达石化公司推行的ISO9000族系列,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保证。规范化的设备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物质保证,低价位的维修费用是建立在高质量的管理水平之上的,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保证。尤其对精密、大型、单系列等关键设备的管理,更是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及发展[2]。

2.2 建立设备故障数据库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被广泛应用在产品制造和生产的领域中,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得到提高,也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管理的自动化、动态化和标准化是摆在设备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也就成为了目前设备管理创新的趋势所在。武汉博达石化公司利用企业的局域网资源建立了设备故障管理数据库。使设备的故障情况能在第一是时间反应在网络上,同时也能及时地把设备管理情况公布给各个部门。

2.3建立适合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

石油化工是典型的流程工业,产品生产过程必须保持连续性,严密衔接和相互配合。不允许有任何细小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停机或停产。石化企业的特点以及高温、大电流、强磁场、高压、高负荷、易燃、易爆、强酸、烟尘腐蚀等设备特征,增加了设备管理工作难度。

武汉博达创新了设备管理模式。实行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及时进行处理和通报,及时做好故障排除工作。建立了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通信保障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确保生产装置安全、平稳、高效和经济地运行。

2.4 购置先进的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重要性无须赘述,但是这需要精密的仪器检测,单靠责任心而没有精密的仪器设备,也是徒劳的。所以公司投资购置了各类先进的检测诊断仪器,并且建立了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网络系统,有效遏制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由于精密的检测设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企业的生产。

2.5 石油化工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十二五”期间的石化装备国产化是工作重点,实现研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双向发展的目标,推动石化装备制造业科学发展和升级换代。当前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程度是不均衡的,现代化程度的进程快慢不平衡。重大装备国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最终产业化、实现广泛应用才有意义和价值。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日趋大型化;装备研制与工艺技术研发、设计紧密结合。装备机电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

1)智能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化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近一个时期,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为智能化的嵌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前进步伐。未来的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等能力进行生产、制造和加工,解除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化是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自动化系统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实现任意的剪裁和组合控制,以及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在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基础之上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技术的发展[3]。

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它将把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实施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便携式、轻型化的特点,这将是机电一体化新的发展趋势。在国外,规定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目前还向着微米、纳米级方向进发。这给人类无法进入的空间提供了替代者,微机电一体化系统以其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将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4)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的集成化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高度,模块化将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5)网络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网络化发展也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由于网络的普及,带给人们无限的方便,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将是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其系统中的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4]。

6)绿色化

绿色产品应运而生是针对生存环境的逐渐恶化而产生的。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提高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周期中的环保意识,资源高效利用,环境高度保护,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区世强.设备管理与维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高职;实训教学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基础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去。因此,在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开展实训教学是必要的。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材是在其理论教学内容延伸而来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有点,但是存在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联系不紧密等缺点。这样一种传统的教材编制方式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1]。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总的来看,教师在设置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时,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成三个主要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的常用仪器、仪表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师应该删除了一些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用处不广的、且难度较大的理论性实验,相应的增加一些用途较为广泛的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如将电工部分的“一阶电路瞬变响应”、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电路”等实验内容删除,增加“数字万用表电路的设计与组装”、“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以及“单相电度表的安装与检测”等实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可以优化实训课程的整体结构,增强实训教学前的“预习内容”、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实训教学后的“积极评价反馈”等。通过建立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机电技术专业开展高效的实训教学。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要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又要求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受高职“2+1”教学模式影响,单纯的实训教学时间较为急促,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中要渗透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如在“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二极管单向导电的性能制作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又如在“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组装和焊接元器件,对安装完的电路进行调试”、“以白炽灯为控制对象,使得电路中的灯在有光的情况下不亮,在无关和有声音的时候就亮,且1分钟后就会自动熄灭,再次有声音或震动时就再亮”、“安装后的电路如果不能按照设计好的要求正常工作,就要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等为要求,制作一个声光控延时开关,用于自己小区楼道照明。通过开设这样的实训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保障性工作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了完善理论知识和高程度的专业技能素质的教师[2]。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有良好的学识学历体系,要实现青年教师的硕士化,骨干教师的博士化。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机电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下厂锻炼、顶岗培训、跟班研讨等,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购置的投入,以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机电专业而言,高职院校必须给实训教学提供包括机电液综合实训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数控铣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普通车床、PLC仪器设备、单片机实训设备、智能机器人装置以及一体化多媒体机房等设备。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的实训基地和设置健全的实训设备,能够有效保障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总之,实训教学是整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核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全面的机电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7篇

如今的建筑行业异军突起,摩天大楼成为常态,作为室内运输的主要工具――电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舒适节能、高效高速和安全可靠是电梯永恒的主旋律。目前,电梯的技术含量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使得电梯的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1 机械、电子(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

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综合应融合在一体的的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当今社会下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动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广泛,使得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今它成为了一门将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感检测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的技术,从而形成的一门系统性、科学性的新学科。目前,机电一体化正不断向着光机电(它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科学性技术。)一体化技术的方向不断努力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机械、电子一体化技术是将计算机上的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糅合在一起的一门技术,并且在机械行业得到热烈的响应,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机械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上的应用,将机械化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微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化电子技术、传送感应测试技术、软件编写程序技术及互联网接口技术等技术综合应用在一起,把系统理论作为出发点,依据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功能目标和优化升级版的组织结构目标,从而将动力方面、运动方面、结构方面、感知方面和智力方面所有的因素作为最基本的基础,然后,将每一个组所组成的要素与他们相联系的信息进行处理,接口的耦合,运动的传递,物质的运动,能量的变换进行研究,最终,将整个的系统综合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此外,在微电子下的电路和系统的程序下的有序性的信息的监督控制下,能量和物质形成了有规则的运动,并且在能量消耗低、高质量、高可靠性、高功能和高精度等其他方面成为了能将许多种技术的功能复合起来的优秀的、自成一体的、系统性的工程技术。

一个电子、机械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性的组成要素、感应认知性的组成要素、运动性的组成要素、人工智能化的组成要素、动力性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组成。

(1)机械\物体固有的本身(结构性质的组成因素)是由系统的所有的功能组成部分的器械方面的整体的结构支持,一般来说,是由基本的框架、联接衔接部分、支撑支架部分、机器本身等部分所构成的。

(2)动力\能量的驱动部分(动力的组成因素):在系统控制的要求下,将动力和能量提供给整个系统,使之能够正常运行。

(3)测试(调试)传感的部分(感应的组成因素):在系统运行时,把它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和本身现有的状态以及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完全的检验测试,经过仪器处理后,变成了可以识别的新号,然后将它传输给处理信息的但愿,最后经过处理和分析之后,就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可以控制的信息。

(4)控制和处理信息的部分(职能的组成因素):把所接受的全部信息(测试的时候传感部分得到的信息和由外部部分直接得到的指令),进行存储、加工、集中和分析等功能的处理之后,再根据处理信息的结果和程序所规定的节奏发送出与之对应的命令,从而可以控制整个的系统达到有序且有目标的运行。

(5)执行命令的机构(运动组成部分):将接收到由信息处理部分和控制部分所发出的命令或者指令,转化成所要求的功能和指定的动作。

2 机电一体化在电梯中的应用

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一个密封性极好的复杂产品,它由主要的系统:电力的拖动系统、曳引牵引系统、电气监督控制系统、电梯方向导向系统、控制开关门系统、安全保护措施系统、轿厢(电梯厢)以及人体重量的平衡系统所构成的。

2.1.1 曳引、牵引系统

曳引、牵引系统的主要的功能是将电力输出和进行电力传递,最终使电梯达到正常、安全运行的目标。由曳引钢丝绳、拽引机、反绳轮、导向轮组成的曳引、牵引系统。曳引绳,链接轿厢和对重装置并靠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轿厢升降的专用钢丝绳。导向轮,实现了增大轿厢(电梯厢)和对重(平衡电梯厢)之间的距离,曳引绳经过曳引轮然后对对重装置进行导向,因此才设置的绳轮。反绳轮就是动滑轮(存在于轿架和对重框架上部),根据建筑物不同的需要,牵引绳经过反绳轮,从而构成不同的曳引比率。

2.1.2 导向以及监控方向系统

导向、监控方向系统可以对电梯厢和对重的活动范围进行控制与监督,从而,使得电梯厢、对重能够沿着导轨正常的进行升降的运动。导向、监控方向系统是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等所组成。

2.1.3 轿厢(电梯厢)系统

轿厢(电梯厢)具有运送乘客上下楼和货物运送的主要构成,所以,它是整个电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2.1.4 控制开关门系统

控制门开关的系统的提供了电梯厢的入口和每一层进出口的功能。

2.1.5 电力的拖动、运行电梯系统

电力拖动、运行电梯系统向整个电梯系统提供动力,可以对电梯速度进行控制。

2.1.6 电气监督控制系统

电气监督控制系统的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的时事状况实行控制、监督、操纵。

2.1.7 安全保护措施系统

由端站、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的保护装置所组成的安全保护系统,保证了乘客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突发状况的快速应对措施。

2.2 机械电子一体化应用下的电梯的工作原理

电梯的基本结构是:在一个垂直的长方体建筑物内“抠出的”(一个建筑大楼内可以有多个电梯的存在),放置一个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电梯厢。在电梯井壁装有导轨,并且能够随着轿箱上的导轨的限制轿箱的移动。电梯在上升下降以及支撑有2种方法:第一种,曳引式:在多条钢缆帮助下,使用“建筑物内部”的顶部的曳引轮将电梯厢悬挂安置在顶层。根据动滑轮原理,一旦轿箱移动时,对重就会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为了有效的防止滑动和后溜,必须要经常更换用旧的钢缆和曳引轮,以免发生事故。电动机提供动力,带动曳引轮的转动使之能够降下和升起轿厢,另外,电动机可以使用交流电或者使用直流电。有一些电动机是由齿轮的带动下使曳引轮转动,在新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的无齿轮的带动能够使得电梯速度更快。大多数的高层建筑上的曳引电梯具有重量补偿的完善:就是在电梯厢和对重的下面设置锁链,连接到整个建筑物的底部。所以,曳引式的电梯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防范装置,防止电梯厢因为钢缆的断裂或者制动系统的失灵等原因而造成的整个电梯的下坠或者不受控制。也就是说,当加速到一定的速度时,电梯会自动“抓紧”电梯的轨道,将电梯厢或对重进行“刹车”的动作。并且在“装下”电梯的建筑物的底部,装有一定的缓冲器,将它作为电梯安全系统的最后的保护。第二种,液压式:轿箱是由底下的柱塞升降和支撑,并且由液压进行推动。柱塞还有着作为望远镜式的折叠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地底所需要的深度的目的。并且因为建筑师考虑到柱塞的缺点,液压电梯将不会用于过高的建筑物(一般是两层到五层的建筑,一般的话,不多于二十米)上。液压式电梯在占地面积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所要的空间小,可以在任何位置设置,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建筑制造。但是具有耗电量较多,速度慢的缺点(每秒速度不足一米高)。

3 结语

机电一体化在电梯上的应用,为人们打开了关于电梯各方面性能提升的“大门”,使得电梯的功能不断完善。在LPC支持下,电梯在运行的质量、安全性、节能性、可靠性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逐渐地,电梯走向人工智能化,将其服务变得越来越贴心,人性化,让使用者身心舒畅。

参考文献

[1]金美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5,28(3):58-60.

[2]赵霄雯.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邓学雄,张粤苓,周芸等.基于VRML的电梯仿真研究与开发[J].工程图学学报,2009,30(2):91-95.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 信息化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86-01

由于课程考试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应该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因为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处在生产第一线的人才,要求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而对理论教学的要求略次于其他类型高校。《电力拖动》课程的问题尤为突出。

1 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电力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技能和能力为主的课程,因此应该重点突出技能和能力的考核,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在考试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树立高职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考核内容坚持以知识的运用、技能与能力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素质。

(2)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采取讨论、实训、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

(3)考核手段多样化,如利用网络手段实现模拟和仿真加工的考核,利用实验手段实现对机电产品的设计、验证和考核。

2 考试改革的实施与步骤

多年来,《电力拖动》课程沿用传统期中、期末闭卷考试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弊端,并且《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改进,因此考试改革也势在必行。

2.1 实现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有机结合。

《电力拖动》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法教学,因此考核采用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其中用项目化考核占70%,期末综合考核占30%。

总评=项目化考核成绩×7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30%。

2.2 实现项目化考核

项目化课程包含若干个项目。各项目占一定比例每个项目考核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考核成绩的评定在项目化教学中进行,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项目化考核成绩一般按照项目权重加权平均。评价项目表如图1所示。

2.3 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

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全程监控和考核,体现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自评:由学生自己判断和检查项目完成的情况,学生首先要了解项目学习目标,完成该目标要掌握哪些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期望从完成项目中得到什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同时通过对项目完成全过程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弱点有充分的认识。互评:小组成员互评,项目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考核,可以让学生充分发现其他成员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取长补短。师评:老师对于学生在整个项目的每个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企业评价:为了能使学生实训技能更好地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等共同编制项目规范化操作流程,精选企业内最常见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对学生进行每个工作项目的实训技能考核,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部分。

3 考试改革的效果

《电力拖动》考试改革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2年,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进取精神,促进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与提高。2012年维修电工中级获证率为92%,高级工获证率为88%,2013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6%,高级工获证率为91%,2013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7%,高级工获证率为92%,2014年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通过率为88.9%,名列全省第九。

通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实施,进一步推动我院其他专业人考试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业对接,推行工学交替,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可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考试改革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杨亭亭,刘仁坤.国内外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现状研究综述-兼论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评价体系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34-39.

[2] 汪炎珍.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院报,2006(1):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