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1篇

一、利用导语激趣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时,引用古典《红楼梦》里香菱的一段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同时结合香菱对该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评价,使学生急于探究香菱形容的情境,从而使得通过学生对该诗的探究,强化学生对该诗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该诗所描摹的意境。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开头方法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讲笑话、设置悬念等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语到文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来,达到有效语文课堂学习的目的。

二、插上“多媒体”翅膀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在语文寓言和小说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一定的语文情境,借助情境,巧妙地切入课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略到语文的别样魅力。通常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课文中的情境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借助画板、音像材料,还可以制作专门的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加深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上的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将电视剧《水浒传》中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下载到语文课堂上放映,让学生通过影视画面更加生动了解名著《水浒传》中绰号“花和尚”的鲁智深的精彩表现及其嫉恶如仇的鲜明性格,从而加深对鲁达这个人物的了解,也从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水浒传》中108名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的浓厚兴趣,真正达到语文自主学习的目的。类似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古典名著的小说选段,如语文版七年级(上)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空城计》和节选自吴承恩《西游记》中的《美猴王》。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学生对某些问题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与其无力地“守护”所谓的“师者权威”,不如鼓励学生去打破条条框框,大胆去质疑。因此,可以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安排,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借助质疑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对教材质疑,可以促使学生拓展相关知识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很多学生从质疑中受益。

例如,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鲁迅的《孔乙己》时,课文中有:“孔乙己是站着喝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通过让学生对这些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从中理解了鲁迅先生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创作意图。首先学生通过对孔乙己站着喝酒的质疑,弄明白孔乙己是个穷腐的读书人;再借助对“没有孔乙己别人也还照样过”的理解,明白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经过对上两句的理解,从而明白鲁迅先生之所以会说“大约的确”是由于孔乙己这样的小人物是没有人去关心他的死活的,只能从他很久不到酒店推断出他的确死了。这样,经过课堂的层层大胆质疑,学生就能真正理解重难点。

四、鼓励学生改编课文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板书设计 再创造

课堂教学是一门深无止境的艺术。教学艺术能创造出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体验和熏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需要具备这样一些因素:引人入胜的导语、条理清晰的课堂结构、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工于艺术的提问、精心设计的练习、余味无穷的结尾、设计精美的板书等。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的活,那么设计精美的板书无疑就是这幅画中画龙点睛的那一笔。设计精美的板书所具有的美感性、趣味性,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精美的板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而言,板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投影仪、大屏幕、班班通、导学案等这些便利条件的影响下,走进语文课堂,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没有板书或只书写了课题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过,许多语文教师能够意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力图设计出优秀的板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忽视板书的形成过程,一边让学生进行研讨,一边在黑板上自顾自地板书内容,或者直接把设计好的板书印在了导学案中,发给学生,或课堂上利用大屏幕直接展示,等等,这些做法往往不能让好的板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大大减弱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郑州市2011―2012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学常规)》明确指出:“语文课要体现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课堂板书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都要有板书课题。板书布局合理,整齐美观,简明扼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板书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规划板书的设计:

一是板书体现示范性的直观性原则,重点突出。

二是板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艺术性。

三是板书设计要有利于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富于科学性。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设计板书。

一、突出重点,目的明确

如八年级上册《信客》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个信封为框架,体现了信客的职业特点。其间“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宽容善良”概括了信客的性格特点,并且呈对联式排列,着重凸显了“诚实守信”这个重要特征,又紧密联系时事,向学生传达了以“诚实守信为荣”的信息。

二、形式多样,设计新颖

如九年级上册《致女儿的信》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颗“心”为框架,这颗“心”由“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组成,这三者密不可分,共同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同时,爱神丘比特之箭携着美和力量穿越这颗心,让爱情成为一种永恒的美和力量,更好地诠释了文章的主旨。

三、设计醒目,富于启发

如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艘小船为框架,小船上是主人公杜小康,小船的周围是杜小康这次旅程的环境:鸭群、芦苇荡、暴风雨,面对这些自然环境,杜小康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一个软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少年,完成了他的“孤独之旅”。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师还为板书配上了朗朗上口的童谣:小小船儿两头尖,小康心理实不安,环境能把人磨砺,软弱儿变成男子汉。学生看过之后,很受启发。

四、精选词语,设计优美

如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以一枚铜钱为框架,钱周围的四个字“盼―赞―见―躲”概括了小说的故事情节,钱中间是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建议学生为这个板书另拟一个题目,学生拟题为―钻进钱眼里的人,恰好体现了小说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好的板书可以为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投影仪、大屏幕、班班通、导学案等肆意扬姿的现在课堂上,精美独特的板书设计尤为珍贵,它往往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香菱学诗》中教师在对香菱作出了“破茧成蝶”的评价之后绘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观舞记》中教师讲授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时勾勒出了一个“飞”……这些细节不仅让学生终生难忘,而且连听课教师都能在很长时间之后仍津津乐道。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3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如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小石潭记》一文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读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望江南》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字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景致美,又真正地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就会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枯燥的说教课也会因为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在现代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哲理和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就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信息含量,加快教学进度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4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里以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马说》一课为课例展开研讨。

学情分析。首先,在学习《马说》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说”这种文体,比如《爱莲说》、《捕蛇者说》,所以学生对于如何在文中发掘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并不是毫无头绪的,并且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已有一些积累和一定的文言语感。这篇文章可读性强,文字也不是很深奥,所以让学生基本上理解本文的大意并不难。但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有难度的,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因此我们把《马说》教学目标定位在:1.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使学生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马说》的内容大意;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读,结合老师的补充材料,掌握《马说》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3.能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体会文本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学生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文言文作品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在课堂设计做如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情境

采用《骥遇伯乐》这则故事创设的情境引入新课,全体学生先默读两遍附文《骥遇伯乐》,然后大声朗读三遍,注意节奏。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如此设计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情境选择本身就比较简单,学生能够从问题情境中快速直接梳理出学习信息,而不会在情境中兜圈子,有利于揭示学习的规律或反映语文学习力的实质。2.在形象化情景的帮助下,学生直接感知,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思维过程,展现思考方法;3.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能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

二、在实践训练中提高课堂效率,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对此,我们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

1.先集体背诵《爱莲说》,再初读文本《马说》。(通过学生背诵《爱莲说》,一方面巩固、加深记忆背诵成果;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对《马说》的全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去除陌生状态,这是对文本探究前的热身。)

2.再读课文,读出文意。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手头的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并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它们在文中的意义;标出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笔记或课文的空白处写出自己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就近交流,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可以向老师或全班同学寻求解答的方法。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每个学生读懂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大致内容。

接着,全班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模仿,通过模仿纠正字音、句读的错误,加深对本文内容的和认识理解。最后,全班再齐读,再次加深对文意的感知。

(二)设计开放题,发散学生思维,细品读文本,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每一个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仔细品读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思考以下的问题:1.文章开头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2.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不知马的?

此时,全班同学可以共同分享搜集到的有关韩愈生平经历资料,教师有意识地将搜集的资料引到本文的创作背景上,教师加以解释、引导,加深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的认识。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教师从旁点拨。

三、深入文本,读出意趣

(一)边读边划,划出能传达作者心境、情感的词句,并指出:

1.哪些词句附着作者的情感?2.作者想要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并说说你这样推断的理由。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二)师生一起背诵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要求背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

此环节特别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子的不同语气。

那些机械性、程式化的练习很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大量的练习充其量是使学生变成解题的机器。为此,本课中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获得不同的解释。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解题过程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关注语文能力的提升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梳理这类作家作品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示。

提问:1.你还知道哪位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2.他写下了什么作品?作品什么内容?3.如果你遇到不如意的事,你会怎么办?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5篇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整个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改思想向语文学科渗透,促使我们摆脱原有陈旧落后的语文教育俗套。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注入语文新鲜血液,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思考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1.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教学方向

1.1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在新课改中的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有了新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新的变化是:在性质上增添了人文性一面,在语文教学任务中强调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2 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语文课程不仅具有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性质,更有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性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也顺应了现代社会对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要求。

2. 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有待改变的语文学习现状。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程度参差不齐,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课前不预习,不会听课,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阅读写作能力弱,不善于语文学习的积累,文字阅读量少,懒于动笔写作;口语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初中各年级还有各自的重点问题,起始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应中学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待形成,八年级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化,学习能力弱。九年级学生,视野不开阔,看问题肤浅,不善于积累写作素材,不能流畅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些情况与新课标第四学段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

2.2 有待建设的语文学习环境。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又比较浅,不愿自觉主动地学习,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不大,同时影视漫画等快餐文化充斥学生视野,那么汉语言文字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殊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家长为了生存和升学的压力倾向于应试教育的双基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没有落到实处,对丰富的语文资源熟视无睹,压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其实语文学习的资源极为丰富,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认真解决的课题。

2.3 有待提高的教师自身的视野、知识和能力。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对一代新人的要求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是这代新人的先锋。现实是语文教学的任务重,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随着教学时间的累积,开阔视野的理论阅读越来越少,提高文学修养的大部头书籍越来越薄,知识储备缺少源头活水,教学能力走到一定高度就停滞不前,缺少创新的思变活力。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任务不断加重,可是对提高教师素质的投入不够。怎样协调好调动教师自身进步的觉悟、学校的帮助督促、社会的扶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多方合力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2.4 有待解决的语文学习评价与现实的矛盾。新课标提出“语文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可是现实还是以一张书面考卷的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也是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3. 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3.1 因材施教,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首先教师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真诚关怀每一位学生。其次要认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第三,踏踏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累,由成语,警句,古诗,美文到名著阅读,多层次熏陶、积累。在写作方面,由片断练习开始,逐步训练学生的小练笔,直至大作文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循序渐进。第四,对学生根据知识、能力的不同分出层次,布置梯度作业。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层次都得到进步。第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活跃语文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2 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教师应不断启发并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寻找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逐步使学生“理解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以开展以下活动:课前背诗,写名言警句,一分钟演讲,钢笔字比赛,朗诵比赛,辩论,办手抄报,读报活动,课外读物讨论,资料摘抄展示……在这些语文活动中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

3.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成为现代社会新一代的先锋表率,教师就必须要有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愿望,要更新理念,不断充电,挤时间找机会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我。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传承人文精神的启蒙角色,教师要给与学生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就必须自己先拥有。这样学校也应该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和要求,对教师给予切实的帮助和支持,更需要平等的对话和亲切的人文关怀。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固本求源,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样的教师才是创新型教师,才才会有创新型教育。

3.4 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心理生理特点、学习需要,备课过程中首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教师要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多元的反应,构建一个开放、民主的语文学习的环境。教师和学生还应该共同构建、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学困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但学生的语文成绩却有着巨大的差别,是因为学生的智力问题吗?但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如体育、手工等方面并不比别人差。

2011年我校实施了“教师推门听课”活动,我听得最多、评得最多的就是语文课,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个人肤浅地认为,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外,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之一。

一、“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学法的指导,老师喜欢学生围着“自己转”。一次我去听一位七年级教师上文言文《戴震难师》,还没有走出教室,就听见一个学生感叹:“这节课好像听天书啊!”为什么学生会这样的感叹?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以下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像学“天书”:

(一)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而言一直是个难点

纵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任何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只是把课文翻译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懒得动手抄。老师对于重要的虚词和实词根本没有任何的提及,一味地让学生分层,学生连字词都理解不了,又谈何理解和赏析课文?七年级如此学,到九年级学生又怎会不觉得文言文就是难懂的“天书”?

(二)在这节课中,教学过程甚至连答案都掌控在老师手中,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被严重剥夺,缺少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困生”的激励,由此造成一帮“懒学生”。

而这样的课堂不在少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为了解决“哪些课文、题目会经常考?学生是否会做这些题目”这一问题而设计的,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喜欢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思考、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往“老师的标准答案”靠,却很少去真正引导学生思考、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想象、阅读的能力,对学习缺乏探究和思考,久而久之,变成了懒惰的学困生。

二、“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课堂过多关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热闹非凡”的语文教学课堂过多关注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忽视教学目标基本点的落实。我校许多老师外出学习后,把新的教法运用到课堂,教学课堂比以前丰富多样化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考虑到“外来的经”是否适合本校学生念。

一位特岗教师给我们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刚开始时,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真不错。但两个学生的交谈让我不得不反思:“好玩吧?”“好玩,有视频看,不过就是最后两次讨论的问题我还是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结果?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有: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自主学习时教师没有给予有效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学生小组讨论时都会推选本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发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困生的权利,小组讨论有点形式主义倾向。

(二)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点的落实不到位,课堂形式多样却没有时效性

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兴趣调动得“兴趣盎然”,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立足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整节课老师在黑板上没有写字,幻灯片的播放较快,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而言,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导致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会做,基本的内容得不到落实,学习就更觉得困难了

三、“样样俱全”的语文课堂关注“完美”,关注优生

“样样俱全”的语文课堂关注“完美”,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习惯的培养;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我执教上了一节仿写诗歌的语文研讨公开课,虽然“听说读写”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学生也觉得上课很快乐,大都写出了不错的作文。但经过评课,同事和领导的意见让我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做法会让怕写作文的学生留下“后遗症”:

(一)“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从课堂表面来看,这节作文课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音乐、画面、文字相辅相成,教学过程设计巧妙。但是老师在课堂中训练的主线是“仿写诗歌”,但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与诗歌的仿写相关的内容不多,过多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想象的兴趣的教学设计冲淡了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导致了训练过全、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问题。

(二)课堂点评没有原则,一味激励却缺乏引导

为了鼓励学生,学生朗读自己仿写的诗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不断地给予“写得真好”“你真棒”之类的评价,学生是高兴了。可是老师在表扬的过程中只顾一味地鼓励,却缺乏引导,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

(三)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

公开课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总是喜欢提问优生,提问机会大部分都给了优生,即使提问学困生时如果遇到学生回答不出,不是另外提问优生就是匆匆给出自己的答案,学困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关注,课后的精心辅导就更是一句空话了。学困生认为自己被老师漠视,对学习更失去了信心和动力。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得以成为现实。因为通过文本、音响、图片、影视、动画等,多媒体的“声光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创新多媒体教学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美丽旋律、动人画面的同时,寻找春天的足迹、春天的画面,感受春天的气息,可以为学习《春》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整个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发。

2、运用多媒体释疑解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释疑解难 运用多媒体将初中语文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3、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初中语文课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高速、大容量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巧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资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名著《空城计》,可以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部分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难学的思想负担。

4、运用多媒体提高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的特殊演示功能,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皇帝的新装》一课,通过多媒体,为皇帝设计服装,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抓住两个骗子是怎样给皇帝设计新装这一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5、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多多鼓励学生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知识的学习带来趣味感,给学校生活带来意义感。教师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1、借助多媒体导新课。一是在新课开启时播放与课文内容及情感相应的情景故事,能很好地拨动起学生心灵的情弦,把学生导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中。二是由于听觉形象和美感之间是构成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所以听觉往往可以直接地唤起美感。教师用录音播放语言标准且的感情的课文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三是借助音乐伴奏进行感情朗读,能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是一些与课文配套的图片信息使学生能愉快地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并使之见其形、闻其声,如临其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如在上九年级语文课文《范进中举》时,让学生通过比较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图片,感受文中传达出的浓浓的讽刺意味。

2、利用多媒体透析教材文本。一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常涉及古地理等文化常识,学生对此较陌生,给理解课文造成了障碍。如果能配合地形示意图等幻灯,加上教师的导语,那就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化难为易了。初中教材中的游记,多是内容复杂,所写景点多而广,学生难于了然于胸。借助游踪图投影辅助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二是在讲读课文时,利用画面投影,不仅可引起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及总体把握。特别是语文段落分析时,关于重点字词的分析,可以用图片提示或着重提示,起到帮助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良好效果。三是投影教学可节省繁复的板书时间,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讲授文言文,需要板书的内容多,使用投影板书增加教学信息量及省时的作用就更明显。另外,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设计不同形式的一些训练题相继投影出来,让学生据课文解答,这样,训练的效率就高了。四是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好课文分析的板书,然后制作成幻灯片或投影片,使板书内容按讲析程序逐一展现出来。

3、巧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留有“空白”,让学生在“空白”中开始,让学生在“空白”中想象,让学生在“空白”中无限延伸。一是在“空白”的时间里,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调动学生自己去寻找、去探究、去发现。二是:一些好的导语、结束语,往往学生听了很感动,但是过了就忘记。利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好的美的结束语和同学分享,加深学生印象。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第8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必将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并将其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之中。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面临困境;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更加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寻找出最佳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一)合作学习分组不科学,学习低效

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分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分组随意,组员之间搭配不科学,不能实现优势互补等是主要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二)合作学习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效果甚微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设置的合作学习任务是否科学。学习任务有价值,才既能反映学生的阅读基础与阅读能力,又能体现教学重难点,引领学生习得知识,提升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置比较随意,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不仅无法激励学生更高效参与讨论,甚至还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三)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效,合作本末倒置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辅的教学方式,其作用是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不是为了营造“热闹欢乐”的课堂氛围。但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着“华而不实”的情形,实际学习效果堪忧。学生过分沉溺于教师所营造的欢乐气氛,而对学习任务不加重视。

(四)教师不善于对小组合作进行指导、评价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步骤是科学分组、提出问题、合作讨论、展示评价、总结反思等。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会忽视最后两个环节,即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之后,仅仅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不作系统总结,更不会进行课后的反思。这一状况在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分组,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与分层教学中的分组有一定的区别。分层教学中的分组是将阅读基础、学习程度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等级,而小组合作学习却并非如此,其分组的要求更高。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两点:第一,对全班学生进行系统研究,提高分组的针对性。了解掌握学情是教师分组的第一步,只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第二,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能够保证组与组之间在能力上大致平衡,这样才会彰显竞争的公平性。再者,在分组时,同一组中各个组员要能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即同一组组员在能力上要有高低之别,不能整齐划一。

(二)优化小组合作问题设置,提高问题的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是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开放性、创新性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针对“问题设置随意”“问题缺乏有效性”等困境,教师要设置更有质量、更能凸显阅读价值的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以下合作学习问题:“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一问题虽然符合开放性、创新性问题的特征,但缺乏针对性。另外,这种分散性的讨论往往使学生很难获得相对统一的答案,小组成员在讨论学习中无法达成一致,合作学习效果便大打折扣。可见,这样的问题设置并不成功。不妨换个问题:“这篇课文的第九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请一一指出并体会其中的含义,最后分析第九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很显然,这样的问题既符合课文教学内容,又具有针对性、创新性,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问题。

(三)强化教师在合作中的引导,突出合作实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现场合作氛围的把控、对学生学习的指导都很重要。在以往的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在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后便放手不管,让学生进行“随心随意”的合作讨论,这种做法显然不科学。这会造成学生过分自由散漫,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加强引导和控制。首先,强化引导。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小组在探讨与学习中难免会茫然无措,甚至发生争执,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中包括“总结该文中的所有通假字”,组员对“缘”通“沿”是否可以定义为通假字有异议,这时教师可进行点拨,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其次,要控制好课堂氛围。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讨论时间,控制好教学节奏,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四)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反思

首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科学公正的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助推器,教师要不吝评价,及时评价、公正评价。例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一文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点评哪个小组找到的比喻句最全,对其含义的理解更到位,哪些小组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最好,更能体现“优势互补、全面发展”等。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进行自我反思。小组合作反思包括学生反思与教师反思两种。在合作讨论评价之后,教师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与优点,并提出意见用于改善合作学习效果。再者,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就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自我课堂引导以及课堂掌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综上可知,当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以更科学的方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春芳.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

[2]宋天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及思考[J].亚太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