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1.培训目标

1.1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全面掌握高级美容知识、美容院管理、人员培训等知识和精湛技能;能运用新技术、新产品,且独立处理皮肤护理中的疑难问题的美容技师。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美容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美容技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知识、保健美容知识、非药物性剥脱疗法知识、光学美容知识、全身经穴美容按摩知识、人体彩绘知识、色彩咨询知识、美容院经营管理及培训指导知识。

1.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美容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美容技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面部疑难皮肤问题的处理、微晶磨削、果酸护肤、激光护肤、全身经穴美容按摩、人体彩绘、色彩咨询、美容院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和培训大纲的编写等技能,并能组织实施美容理论知识培训。

2.教学要求

2.1理论知识要求

2.1.1职业道德

2.1.2基础知识

2.1.3接待与咨询知识

2.1.4护理美容知识

2.1.5修饰美容知识

2.1.6培训与指导知识

2.1.7经营管理知识

2.2操作技能要求

2.2.1接待与咨询

2.2.2护理美容

2.2.3修饰美容

2.2.4培训与指导

3.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数:12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80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11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5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14课时。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房地产经营管理”作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中占有关键性地位,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与深造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房地产经营管理”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等特点,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和房屋建筑学等多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还需要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与后续课程、生产应用等方面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本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传统“房地产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授课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手段等多个方面对本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房地产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是教学过程没有层次,未能充分体现和有效实施因材施教;课堂讲授过细,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内容,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未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能。

2、是“房地产经营管理”的教学手段单一、实验设备比较落后,功能不齐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兴趣淡漠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房产经营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其在较低的层面上运作和徘徊,教学水平和效益自然比较低。

二、房地产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在不同课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丰富的颜色、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交性好和共享性强等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功效的关键所在。

2.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改革“房地产经营管理”的教学体系和内容,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之内容较为新颖、齐全,体系较为完善。将教学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基础理论中,除了介绍经基本制理论之外,将多种实践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历程以及房地产业经营管理的程序,而且能体会到政府的政策对房地业产生的影响。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房地产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教师唱“独角戏”的枯燥教授方式。采用学生讨论、教师启发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计算方法的讲授上。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之后,其他内容引导学生来完成。在组织教学时,对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要求的目标高低和教师的指导程度进行必要的区分,比如:教学内容按照“了解内容”、“理解内容”和“掌握内容”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对于了解的内容,教师在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后让学生自学,学生通过看课本、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课前提前消化、巩固和掌握,上课时由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强化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意识。而对于“理解内容”和“掌握内容”、难度比较小的部分,教师只介绍相关基本理论,具体应用采用学生讨论等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难度比较大的部分,教师在介绍基本理论之后,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应用方面的练习,并布置相关的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引

导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爬楼梯”的感受,激励学生向高一层看。同时加大了教学内容的跨度和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实验教学改革

“房地产经营管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实际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开设了房地产沙盘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掌握理论知识,是理论教学很好的补充。此外,实验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因此,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改革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房地产经营管理”课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增设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训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引导学生怎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学生通过实验,不仅知道操作一个房地产项目的不易,而且知道在开发过程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增加实验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在保证共同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将逐步开设更多选修性实验、开放性实验。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一)科学性原则。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验证、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的信息化问题。因此,实验项目的设计一要符合“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规律,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也不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那种单纯靠通过安排几次实验就期望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二要从课程目标出发,整体设计实验项目,并形成体系,单个实验项目在设计上要突出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能力或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并且要注意单个实验项目相互间的衔接与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实验体系,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系统掌握相应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一致性原则。目前,由于各高等学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建立的时间较短,相应地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研究也较少,还没有形成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标准、规范以及通用的教学模式,这就为教师进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在选择实验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和遵循一致性的原则,即实验教学内容要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实验项目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不能也不应该超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来设计实验项目。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大多是文理兼招,而且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除计算机基础知识外,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语言、软件开发等课程大多设置为选修课程,因此,实验项目的设计一定要与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酒店管理知识相匹配,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绝不能将实验课程简单地变为计算机甚至软件开发课程。因此,设计出一套与学生知识相匹配、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实验教学项目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应用性原则。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本科专业,其专业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围绕专业目标的课程目标就更要注重应用性。具体到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就是让不具有酒店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在校学生深刻理解在酒07店经营管理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酒店进行经营管理工作。因此,为凸显课程的应用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应该从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尽可能选取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案例及酒店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作为教学材料和教学软件,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酒店的实际经营管理环境,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酒店经营管理实际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项目的设计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该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为一体。而课程的开设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领队及导游服务工作、计调与外联工作,旅行社的管理等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但不同层次院校的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明确培养目标、认真钻研不同类型的教材,综合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采取实用的教学方法,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1.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特点

从教材方面看,该课程侧重点、难易程度有差别。目前针对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大概有两种类型;1)《旅行社经营管理》或《旅行社管理实务》,教材以旅行社的业务流程和旅行社的发展趋势为基点,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旅行社的主要业务和职能管理,从微观的角度对旅行社业务及管理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对旅行社的综合实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主要介绍旅行社的信息技术应用、旅行社战略管理、旅行社分工体系变革和发展趋势分析等内容。教材对业务经营与管理实务两个方面都有侧重,理论性较强。2)《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或《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这类教材侧重于旅行社经营实务,教材内容以筹建旅行社、开展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综合管理为主要模块,其中开展旅行社业务为教材核心,内容包括旅行社产品开发、旅行社采购业务、产品销售业务、旅行社计调与外联业务、旅行社接待业务、出入境业务等。而旅行社综合管理部分,只是简要阐述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部分,课程内容实践应用性强。

从内容方面看,无论教材是哪种类型,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都覆盖全面,包括旅行社产生和发展、设立、主要经营业务和管理实务等多个方面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课程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强,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队业务》、《旅行社操作实务》等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2.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为就业导向,多数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旅行社管理、领队及导游服务、计调与外联业务等工作,因此,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非常必需。

基于以上因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行社经营管理的课程设计,首先教学目标应定位合理,即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能从微观上掌握旅行社企业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从宏观方面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思考,成长为旅行社行业既懂业务操作又懂企业管理的,善于学习和思考,具有创新精神的旅游职业经理人才,又要为旅游服务工作和后续的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常识。

3.采取实用的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介绍性知识形成记忆,对理论性知识达到理解,把理论性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需采用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

3.1声像“导游”法。

声像“导游”法是指能图、文、音、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法。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理论性需记忆知识较多。而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是其形象生动、直观真实,学生理解吸收掌握快的优势,二是课件承载展现信息容量较多,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在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中链接对授课有效的视频,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讲授旅行社的设立部分,可以加入中央电视台节目《今日观察》——旅行社再定新军规,解读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旅行社的设立的条件及国家对旅行社进行管理的一些有效措施。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3.2项目驱动法

所谓“项目驱动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结合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某项工作的实际完成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如在讲授线路设计和产品营销时,将旅游线路主题创意设计、营销作为一个连续项目下达给学生,在阐明注意事项、任务要求后,让分组后的学生自行选择熟悉的景区,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创意主题线路设计、线路销售等工作。此项目不但是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而是以学生的设计过程为基础,进而完成线路设计程序和原则、市场细分、定位等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从小组中选择一人讲解线路特色和设计思路,说明线路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最后将不同小组的设计成果、营销方案进行对比,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撰写项目报告,将完成项目遇到的问题及自身体会与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3.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案例应典型,且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强调生动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用性,但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别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案例除能解释说明某个理论,还应运用理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好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

3.4作业导向法

作业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根据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作业设计应体现教学目的、形式多样,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不同的作业反馈形式,达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学习能力提高的目的。在应用型本科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作业设计可灵活多样,多增加实践认知,如在讲旅行社概述时,可设计作业让学生认识了解旅行社,让学生认识旅行社的门面,工作场景,并拍下照片,并在旅行社组织设计部分,让学生自己访问、调查一家旅行社的设立过程、组织结构,并上交调查报告。

作业设计的宗旨是深化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强迫学生带着作业深入到旅行社行业实践当中去,随着每一次作业的完成以及和旅游行业的接触,逐渐积累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书本,再实践、再发现,达到正向螺旋上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中晶 张健 华国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128—129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课程教学 高职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针对高职教育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尺度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阐述一些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一、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课程的特点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对连锁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支持企业的各级管理决策活动,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存在以下特点:

(一)学科跨度大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一方面涵盖管理类的相关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商品管理、门店运营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集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等信息技术类各课程为一体,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因此,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具备上述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二)实用性强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连锁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做好信息管理,因此,大部分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苦下工夫,并且购买相关的企业信息管理软件为企业更有效的进行信息管理服务。然而,对这种管理信息化的大环境,社会需要大量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然而,现实中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这就对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所以,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课程的实用性就凸现出来,如果学生能够认真的学习本门课程,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必将为他们的就业增添很多砝码。

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所以很多方面建设不够成熟。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传统的信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并会设计和开发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信息管理软件能够熟练应用,即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即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材和老师把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作为教学的重点,运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而对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一般只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两门基础课程,对于一些网络技术和编程课程从未涉及,所以,他们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远远不够,难以应付本门课程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要求。另外,本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很多,很多学生由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学习本门课程时也难上加难。

(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门课程理论性强、学科跨度大,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一方面要求老师掌握信息网络技术,会编写程序,另外一方面要求老师要具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这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工科类出身的老师讲的重点会倾向于系统开发,导致学生听不懂,更是学不会;管理类专业出身的老师系统开发的能力稍差,所以课程的讲解偏重于应用方面多一些。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不好好学,所以就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这样以来,一门课程,不同的老师讲授的重点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三、课程教学建议

(一)定位好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教育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尺度要求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以管理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方面,课程的内容设置要体现实用性。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服务的,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避免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尽量做到可理解、可掌握、可操作、可受益。另一方面,课程内容选取要宽而不泛,体现可用性。课程内容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主线.考虑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而非技术工作,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既要构建宽广的知识结构,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整合多种教材的内容,选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模块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块做为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模块可稍作介绍,把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上,这样,不仅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降低了课程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借住软件,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本门课程比较抽象,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借住软件,这样更能体现出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新远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远方商翼V4”软件,这样把空洞抽象的知识点运用有效的载体呈现给学生,并鼓励学生亲手实践去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6%的学生反应良好,感觉通过软件的学习,提高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拓展了专业学习的思路,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建体验式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让学生深入连锁企业,亲身体验,强化他们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比如:课程开始前,先带领学生去相关连锁企业参观,让他们了解这们课程在企业中的具体用途。课程结束后,给学生联系一些连锁企业,让他们深入企业,实景感受,亲自操作,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对于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说,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课程教学的重点,采取适合该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而不能机械的按照传统的教学要求和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

[参考文献]

[1]寇长华,曾琢.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科学出版社,2009

[2]高洋.企业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叶赛,龚习良,吴炎太.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7

[4]赵志刚.管理信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6篇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开设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FoxPro数据库语言或C语言)、会计电算化系统结构和分析及相应的上机实习内容等部分。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在DOS时代和单机版时代是比较适合当时的发展状况的。那时的侧重点在对计算机运用的学习和掌握,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大学生四年当中的主要任务,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毕业了以后对计算机的操作还是不甚清楚。从当时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看出,其实质基本上都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这和当时的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情况是相适应的,受到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限制。会计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差,接触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是有限的。当时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育中成了重点内容。而今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的操作已经非常人性化,简单化甚至傻瓜化。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接触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大学当中对这部分内容可以给予少一点的投入,尤其在进行有关专业性质的教学中更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另外,一般所进行的与系统体系与结构化设计思想等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讲也并没有太大实用价值。时下和将来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上RP、CRM等系统,无论是针对大型跨国公司,还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版本,都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所运用的语言、工具、及方法也都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所能想象的,即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因此我们不能把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系统的维护能力作为会计电算化教育的主要目标,这些方面的工作是商品化软件公司的基本职责,属于这些公司的售后服务内容。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市场化的会计核算软件已经使单位自己开发会计核算软件变得得不偿失。由此我们更不能忽视会计电算化的本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人员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部分,包括从事会计电算化的会计人员。

在最近的几年中,从国外引进并迅速普及的ERP、CRM等系统,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运用得当给企业能够带来的效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可以说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ERP系统(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Group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一个完整的ERP系统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管理、制造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际实施证明,ERP确实给企业带来相当不错的效益,有如下数据可以表明:实施ERP系统后企业的物资供应计划(编制)提高300倍;销售合同管理提高12倍;库存管理提高6倍;成本核算提高10倍等。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内容是较早实现计算机系统处理的部分,并在整个ERP系统中属于较易实现的部分,多数企业对ERP的实施都是从财务数据的处理开始,逐步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使ERP的实施从财务管理部分逐步过渡到供需链业务的管理,再到资源计划、决策支持等部分。其他几个部分的管理内容都和财务管理部分有一定的数据往来,并且各个部分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它的主要目的是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新的市场并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盈利性。一个企业级的CRM系统通常包括销售管理、市场管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四部分。财务管理方面的数据渗透在这些组成部分之中,为这些部分的协调正常运行提供有关的财务数据支持。要真正了解会计电算化在整个ERP、CRM系统中的作用,对会计系统的理解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的角度出发。目前这种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需要。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新兴的ERP、CRM等系统中涉及到财务会计的核算只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部分一样都是为整个系统服务的。理出了这些,对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就应转变方向,从大的全局出发,从整个企业供、产、销的角度出发。会计人员应该了解ERP、CRM等系统的构成、运行模式、方法及其对企业内在的深远影响,包括对收益、支出、利润率等的影响。从整体的角度重新认识会计人员所应具有的素质。在学习工作中形成新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经管理念,以促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活动水平。这就是从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应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整体中去,而不是独立的对财务的管理。转这样做的实质就是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以适应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例如IBM在销售自己的CRM产品,帮助客户进行有关系统实施的时候,客户不仅仅是对它的产品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对IBM公司的经营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实质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无论我们有多么先进的系统软件,有多么熟练的操作人员。有关系统的实施并不是按照操作手册的程序操作,系统本身所蕴含的管理因素是实质性的。没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经营管理理念,系统亦不会发挥很好的效益。真正理解企业管理系统的内涵所在,对我国企业是迫切需要的,而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却是严重缺乏的一种理念。虽然不同类型不同国家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不同文化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企业的效益。在学校里形成一定成熟的.符合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的经管理念,对将来适应和促进企业的发展都是卓有成效的。实施ERP。CRM是企业决策层的构想。具体实施需要对各部门人员素质进行全面提高。企业的会计部门是企业中实现信息化最早的部门之一,会计人员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的基础。此时会计人员也应走在前面。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企业所要贯彻、实行、推广的各种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来讲也是首当其冲的。

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会计人员,单纯以会计电算

化核算软件的掌握和理解为目的是不够的,应以学习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结构和软件操作为契机,在学习当中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从大的系统,即从ERP、CRM等系统的高度出发,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在本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教学内容来讲;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在具备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这应是每一个大学生具备的基本技能),重点在于对整个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整体认识,在能够熟练操作系统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的内容之外,了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7篇

以下就是笔者身边发生的两个案例,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来分析一下企业应该怎样避免江湖郎中的搅局伤害。

案例一:两年多前笔者曾经服务一家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企业老板为了摆脱OEM企业受制于人的通病,决定开发新产品进攻国内市场,做好自主品牌。由于缘分,笔者有幸受老板委托,坐上内销的营销总监这个位置,直接受对公司老板负责。经过一年多的营销工作的实施,在品牌建设、销售团队建设、渠道开发等等方面的工作应该属于比较顺利的进行,基本上有了一定市场基础,能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全国的省级基本建立起来,销售量也稳步提升,公司第一年经营利润也能够达到老板的预期。

由于个人原因,笔者离开了该企业。离开该企业时,笔者给老板提出了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些注意要点。后来,企业老板重新招聘了一名营销总监。结果大半年过去后,原来笔者建设的营销系统的策划人员、销售队伍,在营销总监的有意无意方案实施中被迫离开。重新招聘了两批销售队伍,也都无法跟该总监配合而无奈离开,时间最长的在该总监的管理下也不超过三个月。现在公司内销没有一个业务人员和策划人员(除了该营销总监)。商的管理方面更是一塌糊涂,之前的渠道商基本被该兄台糟蹋完了,再也没人愿意合作了。销售业绩也就无需描述了。

最近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跟我诉苦,说现在人员招聘不到责任全归她了,好冤啊。后来了解到该营销总监的简历才知道,原来这位仁兄只是在某知名企业的市场部做过七八年策划,然后就包装成大师级人马坐上了营销总监的位置,结果是害己害人。现在,该仁兄尚在该企业力呆着,估计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的啦。同样的企业,操作的人员不一样,出现的结果却天差地别。责任当然是离不开企业老板的用人不慎。

案例二:笔者来到现在的企业,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下属的企业也有这样的江湖郎中。集团下属的一个项目企业是老板直管,招聘了一位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A总。由于各种原因,笔者在招聘时没有面试,A总就直接有老板敲定上岗了。结果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队伍管理混乱,渠道开发不力,公司内部人际管理严重不到位,业绩没办法提升,市场无法拓展。

经过调查,A君原来只是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根本没带过队伍,更不要说能够做好经营管理了,不适合这个营销总监的岗位是这位仁兄的事实,却非得为了生计充当了一回江湖郎中。

经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作为一个营销人员,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是什么岗位都适合我们。为什么把以上两位仁兄称作江湖郎中呢?因为以上两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纪不小了,但却严重缺乏营销学基础知识,没有长期的销售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懂经营管理方法和技巧。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怎么能够甄别人才的优劣,是否是江湖郎中呢?认真的说来,优秀的营销总监必须具备一下几点:

一、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伦”“八德”,能够按照“仁、义、礼、智、信”五常去工作生活。五伦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父慈子孝,夫贤妇德,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八德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二、具备高度的经营管理水平,有较为成功的案例。不懂经营管理的营销人员,只是一味的谈论营销策划,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精通营销管理理论知识,有至少8年以上的销售及管理经验。销售队伍的建设是企业每时每刻都必须都在进行的工作,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就不可能把渠道建设做好;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就不可能产生业绩。所以,没有销售经验,一味的强调广告宣传,市场活动策划,最终,连自己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吧。

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实验教学 内容体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是教育部制定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中之一,属于应用金融学的范畴,具有理论起点高、牵扯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管制色彩相对较浓,金融理论与研究教学一直偏重于宏观理论分析。受金融教学模式的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这门课程在很多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而忽视应用, 在实践教学方面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普遍较低,这与高校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才的目标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研究思维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亟需建立一套该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推行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微观化、技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使用使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金融学科研究对象也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到微观的市场化研究过程,微观化、工程化、技术化趋势在金融学科发展中越来越明显,在实践中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金融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其教学内容也表现出微观化和技术化的趋势,如业务流程方面越来越精细化、风险控制方面内容越来越技术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如不配合实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银行业务的相关知识。

2、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操作技能较差,动手能力不强。因此学校的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特征,具体到金融学专业中则需要培养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能够从事金融实际工作的专业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银行业务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为了顺应社会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必须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对银行业务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可以缩短在银行的适应期,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从事银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教学的推行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的学习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具体的业务管理方法。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进行模拟操作或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在实验室里,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相关设备和系统,以独立的主体、通过角色转换的形式进行银行业务的模拟操作,可以熟悉、掌握银行相关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系统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这种组织形式可以较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的学习兴趣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的原则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上必须与理论课程相配套,达到知识和能力并重。合理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技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的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实行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提供一个银行业务实际操作的环境来加强学生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理论和实务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内容体系作为一门课程的精髓,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教学目标相统一。

2、科学性原则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的业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具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必须与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并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实现实验教学的系统化,使学生既能加深对银行业整体的认识,又对具体业务经营的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银行业务操作的基本环节和经营管理问题,以适应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3、可行性原则

对于一般的高等院校来说,由于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安排所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到银行实地实习的成本非常好高,实验教学相对来说是一种成本相对低廉效果比较明显的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方法。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须具有可行性,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均可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提供相应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作保障,配备合理的教学资源,使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立模块化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模块化理论源自于对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开发的研究。近年来,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对模块化理论也非常重视,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认为:“‘模块’是指半自律的子系统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这种理论在现实中也被运用于银行管理上,银行业务可以按性质分成许多模块,每个模块是个性和统一的组合,能够实现银行各项业务的协调发展。在建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时,我们也可以将课程内容根据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组合成若干个业务模块(见表1),每个模块建立相应的实验室教学操作体系,以商业银行业务操作规程为主线,学习和模拟商业银行各类业务的操作要领,通过对商业银行系统主要业务模块的直观而具体操作,与模拟的客户发生业务关系,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现实银行业务氛围中,进一步熟悉商业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金融教学内容和金融实验发展之间的距离。同时验证商业银行管理学中某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巩固和加强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银行业务模块的具体操作界面主要是通过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应用银行业务模拟系统软件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把商业银行日常业务、决策管理流程以模块化的形式全部纳入计算机处理,形成一个覆盖银行管理过程的教学体系。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国内部分高等院校通过建立银行模拟实验室等方式对商业银行实践性教学及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说,实验教学仍是金融专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也要随之不断更新。目前我们仍需要积极探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