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骨折病人住院后常因检查、手术、转科等进行反复院内运送,在运送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甚至影响到骨科的医疗质量和医院的信誉。我院骨科从2005年1月以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1 251例骨折病人进行了3 516例次院内安全运送。现分析如下:

1 运送骨折病人引发风险的原因

1.1 质量监控管理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不重视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或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力,对骨折病人运送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将会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1.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常因搬运骨折病人方法不当或运送中不注意保护病人导致再次损伤。

1.3 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低年资护士对骨折病人的搬运操作程序、搬运手法、管理要求及注意事项不了解,导致操作方法错误,不仅会增加病人痛苦,还有可能导致患肢疼痛,甚至出现骨折错位、出血或内固定物松动的现象。

1.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未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在病人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引起病人不适,使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导致投诉。

1.5 病人因素:骨折病人大多卧床时间长,而且目前高龄骨折病人逐渐增多,骨折后限制病人活动,护理并发症发生率高,加上骨折后由于病人手、脚制动或活动受限,在运送途中发生险情无自我防备能力。骨折病人大多由于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不小心摔伤等意外伤,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易发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1]。不配合操作,从而引发人为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2.1 完善骨科护理安全性管理的措施

2.1.1 制定规章制度:针对骨科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结合病房实际工作,我们制定了《护理人员各班职责》、《骨科应急抢救程序》、《骨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院内运送病人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等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通过考试人人过关,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1.2 病房备齐各种专用物品:轮椅、平车、氧气袋、约束带、出诊箱及骨科保护用具等,放固定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平车、轮椅的性能,护士长随时抽查完好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要求搬运人员执行任务前再次检查搬运器材,通过层层把关,避免或减少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保证病人运送安全。

2.1.3 制订护送急危重病人的服务流程:联系相关科室病情综合评估排除危险因素确定途中发生危险时的处理方案通知电梯控制中心携带必要的急救器材转送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2.2 强化安全护理教育,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利用晨会、护士会、查房、安全护理会议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学习落实规章制度相结合。护士长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 加强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使全体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2.3 重视专业技术的培训:运送骨折病人,搬运技术的要求很严格, 付丽华[2]曾对骨折病人的搬运工作,从操作程序、搬运手法、管理要求及注意事项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被列为骨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第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对骨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搬运技术操作的培训,对新转科、新毕业的护士指定有经验的老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培训,同时进行搬运病人的配合训练,为安全护送病人奠定了基础。

2.4 综合评估病情,做好充分准备:决定病人能否转送的基本条件是在搬动及运送途中病人不会因此而危及生命和使病情急剧恶化[3]。对伤势严重的病人运送前进行病情评估,严格掌握出室标准,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立静脉通道,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必要时请医师陪同护送,通知相关科室及电梯中心作好准备,尽量减少护送途中的时间。

2.5 加强途中监护:虽然在运送病人过程中不可能很全面地测量生命体征,但病人的意识、呼吸、面色、末梢循环等情况仍然可以观察,因此,途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排除险情,是确保病人途中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在运送过程中给病人取舒适的:(1)休克病人采取头低脚高位,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2)脊柱损伤的病人,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4];(3)四肢骨折病人,要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损伤血管、神经;(4)烦躁不安者,妥善约束,防止跌伤。

2.6 正确搬运病人,避免再次损伤:搬运骨折病人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如果方法错误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还有可能因此导致患肢二次损伤。搬运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托起肩背部和腰臀部时,应保持病人身体轴线平直不致扭曲,避免加重损伤;搬运颈椎骨折病人,应由专人用手固定病人头颈部,防止搬运时发生危险;在搬运四肢骨折病人过程中应负责保护患肢并给予适当的牵引,以减少骨折面所承受的压力,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路途中,在求快的同时,保持平稳,将路途的颠簸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付丽华.安全护理意识在搬运骨折病人中的体现[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3):212.

[2] 刘均娥.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在学出版社,2000.16.

[3]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7.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方法 通过对77例骨盆骨折病人病情的密切观察,做好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牵引的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指导康复锻炼等措施。 结果 77例骨盆骨折病人预后较好。结论 骨盆骨折病人合并伤多,常伴有内脏损伤,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就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关键词】 骨盆骨折;观察;护理

骨盆骨折是骨科一种严重的创伤,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合并血管、神经、尿道、膀胱和女性生殖器的损伤等。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急救和病情观察判断,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病区从2008年1月至9月共收治77例骨盆骨折患者,年龄8~86岁,平均42.4岁,男性28例,女性49例,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7例,其他部位骨折2 1例,开放性软组织伤21例,膀胱破裂2例,尿道断裂3例,挤压综合征2例,脑外伤2例。入院后无死亡病例。根据骨盆骨折Tile分型,A型45例,均未手术:B型11例,手术4例;C型21例,全部手术治疗。

2 观察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骨盆骨折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骨盆为松质骨,本身出血较多,加以盆壁静脉丛多且无静脉瓣阻挡回流,以及中小动脉损伤,严重的骨盆骨折常伴有大量出血(1000ml以上),病人可表现为轻度或重度休克,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R、P、BP一次,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粘膜变化。记录尿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有休克时首先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这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中尤为重要。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充足的氧供应,及时做好电解质的测定以纠正电解质不平衡状态。

2.2 疼痛的护理 搬运不当,过多翻身或过早活动下肢,使已骨折并失去稳定性的骨盆继续错位,增加损伤盆壁静脉丛及盆腔血管的机会,且导致髂腰肌、臀肌收缩牵拉髂骨引起疼痛,故在抢救过程中全面评估疼痛的程度,尽量减少病人的搬动,避免引起疼痛性休克,运用谈话等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使病人掌握一些减轻疼痛的技巧及加强应对机制,疼痛难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以便能有效地控制疼痛,积极配合治疗,以加快康复病程。

2.3 心理护理 一般骨盆骨折病情复杂,病人及家属都要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病人大都存在恐惧、焦虑心理,鼓励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使其能够区别现实与设想的顾虑对自身健康威胁的不同,并分析目前病情,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使病人心理上放心,解除思想顾虑,并告知家属不要大声训斥病人或在病人面前表现出痛苦,以便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4 牵引的护理 本组患者C型21例全部予以手术治疗,术前用1/5~1/3体重进行大重量牵引3~5天复位,牵引患者应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包括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等情况。若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足背动脉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引起剧痛,患者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应检查牵引重量是否过大等,须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改变和重量。要始终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保证牵引效果。长期卧床牵引,患者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会造成各种并发症。护士应加强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预防各种并发症。

2.5 做好基础护理 每天早晚及餐后协助病人漱口,喷益口含漱液,有3例口腔溃疡患者5天后溃疡面愈合。病情基本稳定后,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多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虾、豆制品等。以利于骨折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食欲不佳者,鼓励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量。骨盆骨折因强迫和牵引术的治疗,骨突处及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受阻易发生压疮,因此人院病人在不能保证有气垫床时,应给予加厚棉褥,骶尾部给予贴康惠尔透明贴,每天温水擦浴1次,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严格床旁交接班,检查贴膜有无脱落及浸润,教会病人自己按摩骶尾部,预防压疮的发生。每2h翻身一次,以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翻身变动要轻柔,保持平衡,移动患者时要嘱患者与操作者密切配合,保持相互动力一致,且勿随意搬动或变换患者的,以免骨折部位错位、变形。

2.6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膀胱及尿道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膀胱及尿道损伤是骨盆前环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尿道口有血液滴出提示有尿道损伤。早期进行导尿并行留置导尿不仅有利于诊断,而且有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对行膀胱造瘘与行留置导尿者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及造瘘口周围皮肤和敷料干燥,引流管不可扭转或折叠,以防止逆行感染。如出现引流不畅,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以防止血凝块堵塞。一般术后14天拔除导尿管,同时保持会清洁干燥,特别是女性病人,每天会阴冲洗2次,男性病人每天消毒尿道外口1~2次,并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本组2例膀胱破裂、3例尿道断裂患者经泌尿外科会诊,处理及时,护理得当,预后较好。(2)便秘: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而发生便秘,因此应尽早说明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和帮助病人适应床上排便,督促及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鼓励病人床上活动,每天做收腹运动4~5次,每次3~5分钟,经常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顺结肠走向在腹壁上做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利于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3)预防肺部感染:骨盆骨折病人卧床时间长,应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及咳痰,咳嗽是一种清除肺内痰液的反射性防卫动作。须向病人讲明咳嗽的意义,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2次/日,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引流和排出。

2.7 康复护理 伤后早期上肢活动锻炼心肺功能,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足趾的伸曲等活动,并经常按摩局部肢体,以保持肌力,预防关节僵硬。术后尽早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功能锻炼应根据病人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 体 会

骨盆骨折是指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骨盆骨折损伤时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性创伤性休克,尿道损伤,膀胱破裂,腹膜后血肿,直肠破裂,神经损伤等。因此,对此类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抢救时机,救治生命;熟悉各种并发症的症状,体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细致做好治疗及护理,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5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6-01

循证护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此后被广泛应用在病症护理中。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人损伤,在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将循证护理应用在股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下是笔者的研究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对从2011年4月到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信息进行了采集,其中年龄最大者为82岁,年龄最小者为57岁,平均年龄65.3岁,男性病人52例,女性病人36例。这88例股粗隆间骨折病人中,进行保守治疗的有3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8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34例。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都为44例,对这两组病人的病情、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这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对其各自的平均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别统计。患者满意度的评判标准为打分型的问卷调查形式,满分100分,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60到79分为基本满意,80到100为满意。

1.3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则使用方差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之后,得到如下结果,见表1。

表1 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统计表(n)

3 循证护理

3.1 术前护理。由于股粗隆间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许多病人、亲属都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况,对手术的安全、是否有效过于担心。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进行之前向股粗隆间骨折病人及其亲属进行详细说明,告知此手术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风险,充分尊重病人自己的意愿,尽可能地对病人进行安抚,努力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3.2 术后护理。

3.2.1 问题的提出。由于股粗隆间骨折病人平均年龄比较大,病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抵抗能力较弱,很可能由于长时间地躺在床上而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压疮、身静脉血栓已经肢体障碍等各种症状。

3.2.2 循证支持。护理人员要对上面提到的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考虑和分析,查阅有关的

参考文献,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①当病人长时间躺在床上时,很容易使得病人的局部皮肤受到压迫,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此外当局部皮肤受到挤压时,其温度会升高,从而引起该部位代谢速率的加快和耗氧量的增多,这样如果时间过长,则容易产生一些严重后果;②如果手术后患者出现肢体障碍或者肿胀疼痛等问题,则可采用冷疗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缓解病人肿胀疼痛,而且还可以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从而避免水肿的发生;③若股粗隆间骨折病人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则很可能是由于细菌的定值或者PH值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的;④据统计,股粗隆间骨折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而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占到8%左右,若出现这种情况则应该在更换病人尿管时多加小心,尽可能地减少更换次数。一般来说,只有导尿管发生堵塞或者其他损害时才可以更换,这样既可以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换尿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3.2.3 护理干预。在手术后,要经常对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一般来说要保证一天三次左右,每次活动5到10分钟,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而发生局部的肿胀;若手术后病人出现肿胀等不良症状,则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地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病人空气的通畅,定期地对病人的导尿管进行检查,若出现堵塞等问题则要及时更换,嘱咐病人及其亲属对饮食加以控制,食物应以低脂性的为主,一定要保持大便的通畅。

4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病人年龄通常较大。由于老年病人自身体质弱和体抗力差等原因,导致其在手术治疗和手术康复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并发症。目前来说,尽管关于循证医学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循证护理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则比较少。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针对每位病人自身的情况,对其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升护理效果,从而提高病人及其亲属的满意度。通过上述统计结果不难发现,观察组的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在平均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比对照组低(P

参考文献

[1] 陈丹娜,杨丽娴,林丽贤等.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05):35-36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处坠落伤;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7-02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层建筑逐渐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中,高处坠落的发生率也开始逐年上升,高处坠落伤已成为了继意外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意外事故、自杀、暴力犯罪等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引起多脏器的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如何快速有效地对高处坠落伤的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减少病人的致残率、致死率是抢救的重要因素。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从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120急救共98名高处坠落伤病人,其中男性90名,女性7名,儿童1名。年龄在8岁-56岁,建筑工地67名,居民区12名,办公楼等9名。以头颅损伤为主有54名,颈椎脊柱伤为主有12名,以胸部损伤为主有23名,骨盆及四肢骨折为主有9名。其中有8例当场死亡,有5例在入院途中抢救无效死亡,有3名入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3.7%,这一较低的抢救成功率也表明了高处坠落伤对人生命质量的破坏性。

2院前救护体会

高处坠落伤的病人一般伤势严重,且多以多个脏器损伤的复合伤为主,针对不同程度伤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救护措施才能最佳程度地挽回病人的生命,降低病人的致残率。

2.1紧急处理

医护人员接到120指令后,迅速达到现场;对病人快速评估,了解病人的伤情,取出病人身上的污物,开展救治;对于昏迷、休克、窒息等患者采取人工呼吸、吸氧、止血等措施,并放置口咽管。总之按照院前处理原则:迅速评估伤情,开放气道有氧通气,快速有序的心肺脑复苏,快速控制致命的颅内及胸腹内脏出血并安全转送。

2.2充分了解受伤情况

坠落伤通常以头颅损伤、劲椎脊柱损伤、胸部损伤、骨盆及四肢骨折为主。因此,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应该按“疑病从有”的原则。同时了解受伤时的坠落着地部位、姿势、坠落高度、地面情况、坠落过程中有无障碍物阻挡,从而来判断受伤情况。头颅损伤并伴有颅内压增高则应给与脱水剂;胸腹内脏出血则放置留置针以便能够及时的补液;脊柱损伤时则要留意脊神经的损伤情况;骨折时则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固定。根据不同的受伤情况,对病人进行初步急救护理。

2.3采取急救措施,防止损伤加重

根据不同部位损伤严重程度的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具体采取不同的急救护理措施,避免伤情的进一步加重。

2.3.1头颅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瞳孔大小、形态等的改变、生命体征改变。

急救护理措施:医师和护士到现场后应该立即评估伤情,将患者搬运到安全的场地,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判断病人是否为头颅损伤病人,并根据病人伤情的转变情况,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如病人已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一般对于头颅损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包括:将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鼻、眼等污物,着重打开口腔,查看呼吸道内是否有血凝块、分泌物等,并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头面部有开放性伤口及活动性出血时,则应用纱布、头套、绷带等包扎止血,观察是否有渗血。头颅损伤病人,颅内压会增高,此时应该进行循环脱水治疗,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液,配合以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来降低颅内压,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保证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做好相关急救护理后,在搬运的途中,应保证输液输氧正常,尽量安抚病人及家属,避免过度紧张,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

2.3.2颈椎脊柱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头部或者颈部剧烈疼痛,颈上部压缩、旋转活动受限,甚至会有感觉丧失和活动限制。

急救护理:对于颈椎脊柱病人来说,最主要的急救护理是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第二次伤害,因此,搬运时,搬运人员应同时进行搬运,保持身体平衡的一致性,避免颈部制动。

2.3.3胸部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肋骨骨折伴有的局部疼痛,呼吸困难,有骨摩擦音;血胸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出冷汗等,开放性血胸时血会沿着伤口流出。

急救护理:清理呼吸道污物,避免堵塞气道,引导病人吐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肋骨骨折病人,用7-8厘米的胶布条做胸壁固定。从侧脊柱越过胸骨,从胸骨下缘到腋窝反复重叠胶布条。如有多跟肋骨骨折,采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再用胶布条进行固定。同时,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情况,应按照医嘱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对于开放性胸壁损伤的病人,采取无菌辅料对创口进行处理。

2.3.4骨盆及四肢骨折病人

临床表现:局部剧烈疼痛、变形、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会伴有大量出血的情况。

急救护理:针对骨盆受伤病人,采用平卧硬板担架,四肢骨折病人,则采用适度的夹板固定后搬动。对于开放性骨折病人,根据出血严重与否,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或者止血带止血;对于大腿骨折的患者,应适度固定,每隔半个小时用手指测试固定程度,避免太紧引起神经麻痹;对于大出血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以确保血容量的正常。搬运过程中,保持车速平稳,切记不可太快。

2.4安全转运,途中监护

高处坠落伤病人最佳的急救时间为1小时,因此,在做院前急救时,应该尽快向有条件的医院转运,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另外,在搬运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高处坠落伤病人的受伤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担架进行搬运。在途中转运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必要的处理。

3讨论

3.1迅速出诊,准备充分物资

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相关医师和护士应立即出诊,并准备好氧气、吸引装置、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各种急救药品、夹板、担架等。救护车单元配备的相关物资,应当用后及时补充,避免下次使用量的不足。

3.2加强救护人员综合素质,掌握各项急救技能

高处坠落伤病人的病情复杂且严重,设计到临床多个专业,因此,专业的急救医师应该掌握胸外科、骨外科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抢救经验,护理人员也应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应进行全方位的反复培训,熟练使用各种抢救设备和仪器,了解抢救流程。

3.3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

“120”在接急救电话时,询问病情情况,医师和护士出诊后,应根据伤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预见性的护理分诊,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手术准备,以免浪费病人救治时间。

3.4积极为病人争取抢救机会

高处坠落伤病人大多数都是急危重病,虽然有些在表面上看并不严重,但是很有可能是一名潜在的危重病人。因此,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该严肃对待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一丝的懈怠,行动无比准确无误,迅速及时,为每一个病人争取抢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辛永祥.王建东.李杰等.30例高处坠落伤临床治疗探讨[J].中华医学院感染学杂志.2011(20)198957ya(14:18:4)

[2]李晋.徐朝霞.杨晓鲲等.84例坠落伤急诊救治分析[J].西南军医.2009(05)198957ya(14:18:49)

[3] 王卫芬.坠落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0):3888-38895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护理质量 骨折 应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骨折患者720例。每月双号为观察组,单号为对照组。观察组为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模式。两组为自制满意度调查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解答患者的提问,实施常规的疾病护理方式。观察组方法 转变服务理念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有效的护患沟通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1.2.1.1 转变服务理念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以人性化护理为主题的学习和培训。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热情,增强主动服务的欲望和意识。逐渐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习惯。提出:让病人满意。让护士满意。让社会满意。“我的病人我负责”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护理水平。

        1.2.1.2 加强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有疾病的相关知识。因此,每季进行“三基”训练和考试,,不及格者要补考。加强自身修养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礼仪培训,要求举止文雅、动作轻巧、语言亲切。每月进行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1.2.1.3 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病区走廊上摆放了绿色植物;墙壁上有详细的入院介绍和专科医生的技术特长介绍;有图文并茂的疾病知识宣传栏;有需要手术、特殊检查的病人,床头挂上温馨小提示卡;护士站有便民措施(如针线、纸笔、水杯、报刊杂志)。疾病知识宣传小卡片。病房卫生间有大小便方便座椅、有防滑倒、防烫伤温馨提示。舒适的住院环境,各种人性化的便民措施,让病人有一个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2.1.4 加强医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大多数患者突然受伤骨折后,精神压力大、心里负担重、担心骨折肢体残废,造成行动不便或丧失能力,多半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了解病人合理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主动热情送病人到床边,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服务范围、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减轻患者入院后的陌生感和焦虑心情。其次,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向患者通报诊疗信息,包括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消除病人的猜疑和紧张情绪。再次,适时开展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有关骨折的知识,介绍他人与疾病作斗争而使病情好转及至康复的生动事例,同时鼓励同病室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相互交流经验,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和悲观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治病养病。实施床头“五步”交班法(恰当的称呼;自我介绍;询问;评估;鼓励)用关爱的语言鼓励病人战胜疾病。设置护患沟通“心声栏”,让病人用笔把生理、心理需要写出来,从而获取病人更多信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1.2.1.5 个性化的康复指导  康复过程是骨折病人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康复训练越早,恢复效果越好。但许多病人由于害怕疼痛或失去信心,不愿进行康复锻炼。因此,首先要向患者讲清康复训练的意义和方法,使其充分认识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树立康复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康复锻炼。其次,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并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帮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最后,要及时对病人锻炼情况进行总结,纠正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对患者取得的锻炼效果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其进一步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2  效果评价 

        病人满意度的调查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两组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8%,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为92.6%,与对照组比较。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病人满意度显著增加。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过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在整个护理环节中,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护理水平的提高。转变了护理人员传统护理观念,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使患者感受到了医院的温暖和关心,获得了愉悦感、满足感和安全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患者由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疗、康复的全过程,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康复时间。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识

营养和饮食

营养丰富、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尽快康复的物质基础。但由于骨折病人常需要卧床,活动少,食欲差,消化功能不好,因此容易引起身体代谢的异常,其中最明显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即蛋白质的消耗大于蛋白质的摄入;此外,外伤所致的失血也容易导致营养损失,因此应重视对骨折病人的饮食调养。骨折病人应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比较清淡的食物,特别是应重视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适当多吃动物肝脏、瘦肉、鸡肉、鱼、禽蛋、豆制品、牛奶、香菇、藕、核桃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1.忌多吃骨头汤:骨折病人吃骨头汤过多,非但不能促进愈合,反会推迟骨折愈合的时间。这是因为过多的喝骨头汤,会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与有机质的比例失调,对骨折的愈合产生阻碍作用。

2.忌过多补钙:增加钙质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骨折患者只要注意营养,加强功能锻炼,就能促进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

3.忌多吃白糖:过多进食白糖,会使机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下降。维生素B1不足,会大大降低肌肉的活动能力,影响功能恢复。

此外,卧床的骨折病人要注意饮水的补充。不要因为怕较多喝水增加小便的次数。卧床病人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如果饮水太少,就容易引发便秘,不利于气血循环和机体废物的排泄,还容易引发泌尿结石和尿路感染等。

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生活上大多需要家属照顾,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细致、热心的护理。不要嫌麻烦,家里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以免引起患者误会,影响康复。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病人病情稳定后,由于怕影响正常功能的恢复,容易出现抑郁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愿活动、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不良心理如不能得到及时排解,必将影响患者的心、肺、消化功能,甚至会产生静脉血栓和继发感染,影响病人的及时康复。所以,家属要多关心体贴病人,努力帮助病人消除抑郁情绪,使其增加尽快康复的信心。

皮肤护理

皮肤护理对石膏固定、长期卧床和截瘫的病人尤为重要。石膏固定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要保持平整无褶皱。截瘫患者每2小时左右应翻身1次,并用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骨折患者的康痛胧

骨折卧床的病人如不进行适当活动,加强功能锻炼,很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肌腱挛缩、骨质疏松、肢体末端肿胀等并发症,即使将来骨折愈合,行为能力也难以完全恢复。因此,应注意将伤肢保持在适当的功能位置,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在家休养的患者,也可在房梁上、床头或墙上拴一绳索活动上肢或下肢,这对预防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气血循环和肢体功能的恢复都有重要意义。活动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

骨折早期(伤后1~2周)

此期患肢肿胀,疼痛比较明显,骨折端尚不稳定,容易引发再移位。所以,此阶段功能锻炼主要是在不活动骨折邻近关节的情况下,促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患肢的肌肉,加强血液循环,以利肿胀消失,防止废用性萎缩。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握拳和充分伸直、屈曲手指;肩部和上臂肌肉做收缩活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股骨和小腿骨折可做绷紧、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同时进行踝关节背屈及足趾的伸屈活动,每次活动60-100次。患者还可借助握力圈、健身球以及患者自己梳头、吃饭等活动协助锻炼。

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此期骨折邻近上、下关节不能活动,禁止做患肢强力牵伸,防止局部再次出血和移位。

骨折中期(伤后3~8周)

此期患肢肿胀已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渐形成骨痂,骨折端渐趋稳定。此期锻炼除继续进行患肢舒缩活动外,还应该在假肢帮助下,逐渐活动骨折的上、下关节,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

伤后6~8周,骨折部位已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以逐渐加大活动幅度和力量,肌肉锻炼也应加强。如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等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此时可扶双拐下地练习行走,但患肢要尽量减小负重,活动范围要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并注意限制不利骨折稳定的剧烈活动。

骨折后期(伤后9~13周)

此期骨折处的外固定已解除,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锻炼,关节活动范围已接近正常。此期功能锻炼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个关节迅速恢复至正常范围,使肢体肌力接近正常。所以,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关节活动,还可利用健侧帮助患侧进行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到患者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康复锻炼的内容和运动强度要科学合理。应辨明病情,估计预后,因人、因病制定不同的康复锻炼计划。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全神贯注,动作缓慢柔和,每日锻炼2~3次。

2.以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为主要康复目的。在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请医生处治。不要过早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粗暴按摩。在稳定固定期抬高患肢,每天进行必要的主、被动活动,可有效消除水肿。有条件时,在无金属固定的情况下,还可拆除石膏,进行短波、超短波、微波、紫外线等物理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围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64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病人实施颈椎前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患者96例,男81例,女15例,年龄18~58例,平均35.5岁。本组均为外伤引起骨折或伴有脱位。交通事故63例,高出坠落33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手术风险高,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因而较难接受手术[1]。②训练:指导患者在颈部制动的情况下,入院后即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排便困难,减少术后因使用导尿管而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和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便秘,并指导练习卧床进食,防止出现呛咳现象。③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练习吹气球等训练肺功能,提高有效通气量,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④皮肤护理:入院后即告之病人禁用热水袋或热水瓶等,以防止烫伤,如需用冰袋物理降温,应用毛巾包裹冰袋,并每5~10分钟更换位置。⑤皮肤准备:术前1日将头发、胡须全部剃除。同时备好髂部皮肤,以备术中取髂骨所用。

术后护理:①护理:病人术后即给予颈托或围领,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根据患者病情,可2小时平衡翻身1次,夜间为不影响病人休息,可3~4小时平衡翻身1次,不宜翻身时可定时给予抬臀按摩受压部位或气垫床,以预防压疮的发生。②呼吸道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并给予雾化吸入。③引流管护理:切口一段放置引流管,术后应妥善将引流管固定于床边,防止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颜色,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有无颈部增粗,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警惕渗血形成血肿的可能,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康复训练指导:①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蔬菜,防止便秘;吃橘子,喝桔汁,口服氯化钾;空胶囊内装食用盐,2粒/次,2~3次/日,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钾低钠等症状。②功能锻炼指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废用性萎缩及褥疮的发生,鼓励病人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锻炼应贯穿于住院全过程和出院后恢复期。③排尿功能训练: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常需给予留置导尿管,应妥善固定尿袋,给予夹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必须进行会阴护理,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膀胱充盈时[2]。

讨 论

颈椎骨折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截瘫,且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为了减少患者残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护理人员对病人和家属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应足够重视,使病人及家属明确康复训练的意义,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方法,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患者的身体水平,个体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上的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骨折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压疮;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6-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损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合并症较多,皮肤松弛,加上股骨颈骨折需卧床较长时间,极易发生压疮。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经科学方法预防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51-91岁,平均71岁。住院天数8-59d,平均24d。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1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心脏病5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单纯骨折19例。行骨牵引7例,切开复位十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全髋关节置换23例。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意外受伤,一时难以接受,疼痛、需卧床较长时间和生活不能自理,担心预后及治疗费用,怕连累晚辈等,常会产生自责、焦虑、烦躁、恐惧甚至轻生等心理,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极不配合。对此,护士应理解、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地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和治疗方法及以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取得信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亲人的陪伴和关爱是老人康复最好的“良药”。

2.2 正确评估患者 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所有病人入院后24h内均由专人进行皮肤全面检查,查看皮肤是否有破损,应用Braden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出压疮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得分范围在6-23分,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为极高度危险。

2.3 高危压疮风险告知 随着患者、家属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压疮的发生将可能作为未向患者提供标准护理的证据而导致诉讼[2]。因此对于评出的压疮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病人,护士及时将压疮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告知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3],引起病人、家属的重视与配合,增进护患间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4 制定和落实防护措施,对于评估出的压疮危险人群实施针对性个体化防护措施。

2.4.1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3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抬臀,也可用牵引床架双手上拉抬臀[4],暂时解除骶尾部、臀部压力。

建立翻身卡,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观察受压处皮肤情况详细记录在翻身卡上,并班班交接。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动作。由于股骨颈骨折无论牵引、手术,患肢都需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外固定,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但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常由于害怕患肢疼痛,拒绝健侧卧位,所以翻身时常采取平卧位患侧卧位(侧卧30°,腰背部、双膝间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平卧位(患侧肩背部、腰部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如此循环。

避免半坐卧位,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以防产生剪切力和身体下滑产生摩擦力,损害皮肤。

2.4.2 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床中部垫一次性医用中单和柔软浴巾。病人大小便不慎污染床单元只需更换中单和浴巾,避免更换床褥和床单引起患者不适疼痛和减少护士工作量。

2.4.3 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 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每日用温水擦浴两次,汗液和大小便污染皮肤时随时擦拭,腰背部、骶尾部适当拍以爽身粉。进行床上使用便器的指导。当大便失禁时,每次擦拭后涂鞣酸软膏,以防止肛周皮肤糜烂;小便失禁时,女患者用吸水性能良好的“尿不湿”,男患者用接尿器或质量好的保鲜袋以胶布固定在外生殖器上,也可同样使用“尿不湿”,有小便及时更换。

行骨牵引者,在牵引架与大腿根部处垫上棉垫或软毛巾,足根处同样垫上软毛巾,保护皮肤。

发现受压处皮肤发红及时以0.5%碘伏涂擦,每日三至五次。碘伏又名聚维酮碘,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是一种中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可对伤口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从而具有修复、收敛、消除肿胀的作用。对发红无硬结破损的皮肤我们使用碘伏后发现同样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发红处皮肤逐渐变得干燥、坚韧,耐磨性增加。

2.4.4 预防、减压用具的使用,如气垫床、凉液垫等 传统用于预防压疮的橡胶气圈和烤灯现已不主张使用,因为橡胶气圈可产生热气,烤灯使局部皮温升高,而持续压力引起的组织缺血时温度增高会增加压疮易发性。对于不需要行骨牵引患者,卧气垫床可以减轻局部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

2.5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高蛋白、高钙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保持二便通畅。对有糖尿病等并合症患者,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3 结 果

本组病例仅一例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发生Ⅱ°难免压疮,经以上方法护理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碘伏涂擦一日三至五次1月后创面愈合。

4 护理体会

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5]。正确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与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 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6.

[3] 黄淑芳,叶文秋,周书剑,等.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A):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