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1篇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时,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

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自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方法 单元教学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游记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五步:习作训练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将“模块”概念引进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试图突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将每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组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一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意。

一、模块教学的组织形式

将模块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对模块可理解为“为某课题(单元、分单元、课主题)而精心编制组装的一套供教学用的材料”,这套材料包括信息单、活动单、作业单、技能单、问题群、研究问题、学生评估及其他等材料。模块的设计可以是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知识的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也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以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二、模块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按模块进行设计。高中语文要实现模块式教学,就有必要按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进行整合,分化出同类型知识密集的一个个模块,各模块下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子模块,也可以不设。无论是哪一级的目标,都应是可以衡量的行为目标,且每个完整的行为目标都应由条件、行为、标准三要素组成。条件是指场地、制约因素、附属设施、材料、工具、设备等;行为是学生必须表现出的可以衡量的行为,由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构成;标准是指期望达到的数量和质量。

小节课题就是每一节的授课题目,课题下编排的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之外,关键是要根据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精心编制一套模块材料,如信息单、活动单等。其中信息单也叫资料单,但其信息量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杂志、报纸、网络、新闻及其他参考书目上收集到的、经过教师精心遴选、汇总后单独成册的资料,这些材料主要是供学生掌握信息用。活动单就是活动指南,其实质就是一个便携式清单,即要求学生第一步做什么事,第二步做什么事,如何去组织材料,例如让学生怎样去调查、撰写新闻稿件等,教师提供的让学生去完成的流程步骤就是一个活动单,它能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作业单必须由教师亲自制定,必须以信息单为基础,使学生能在信息单中找到一些具体的材料,便于巩固知识,也便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内容上。技能单在实验课程中比较常见,就是根据实习步骤制定出具体的任务、整个实验限定时间等,并对每一个步骤分配一定的分值,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予以赋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借鉴。问题群就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练中学,在练中会。

三、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的意义

(一)教师观念转变 确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单元模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从原来身居讲台、居高临下、灌输知识的“指挥者”变成“教练”、“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共同研究的“同道者”。其次,教师要从单篇课文教学的框框中跳出来,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把握教材;要从课文的“园囿”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教材的拓展、延伸,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信息。再者,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在单元模块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立意要高,考虑要周全,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

(二)学习积极性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单元模块教学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活动:新闻单元模块教学中,学生自办模拟电视台,设计台标,外出采访,自编自导,忙得不亦乐乎;古文单元模块教学中,学生进行成语改编,自编自演小品,将成语编成绘画故事等,表现了聪明才智;名城介绍单元中,学生自由组团,收集资料,拍摄照片,采集民谣,绘画配乐,编制出一本本富有特色的集子。

(三) 陶冶情操,培养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以外,还承担着陶冶学生丰富情感,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使命。高中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单元模块教学中,我们注意将分散在各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聚“点”成“块”,培养学生体验作者情感并将情感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能力。培养情感,不靠说教,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中,老师注重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这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散文教学中,老师用感情朗读课文、绘制散文意境图等方法,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

参考文献

[1] 吴恩兵.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

[2] 李外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学情调查报告[J]. 中学语文,2011(12).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技巧研究;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72-01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是对学习活动的延续和巩固,同时也承担着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任务。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的技巧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程度。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语文作业设计不可泛泛而谈,更不能没有目的性。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任务来设计作业,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成效,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拾遗补缺。当堂作业是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最后几分钟,单独留给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的内容是经过提炼浓缩的重难点训练内容。教师可事先印制作业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简要完成作业纸上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将作业纸收集起来在课后进行评改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另外,教师在每一课教学结束后还可设置课堂作业,这样一个单元或是一学期下来,将每一课的作业整理出来就是一册教材或是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全面体现。这样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提高了作业对教学的辅助效果。

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作业设计要贯穿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方面,如知识点检测、能力训练、情感教育等。在作业的形式上,教师既要安排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书面作业,也要安排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作业,如口语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能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一定要在形式多样性方面做文章,知识点检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作业,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也能够体现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拓展性

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思维一定要开阔,特别是要重视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技巧方法迁移到学生其他方面的训练中。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掌握教材写作的技巧手法,对文章的布局结构以及方法手段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方法,对提高学生创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写与课文题材相似的文章,将这些技巧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阅读的成果有效迁移到作文创作之中,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促进。拓展性作业重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能够让学生不断吸收学习的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技巧和水平。

四、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连贯性

所谓连贯性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对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研究要立足于整册教材以及单元教材,教学的一些能力培养目标渗透贯穿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并非一课或一课时独自为战,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连贯性。一项能力的训练,可以体现在几个单元的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几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对此,教师在每一次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要求,使语文作业对学生能力训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一些复习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前后的联系,打破课文编排的顺序,将同类型的知识点罗列整理出来,进行单独的训练巩固。这种以知识类型结构划分而进行的作业训练,更具条理性和有效性,学生在记忆和掌握过程中更加直观,效果也更为明显。只要教师注重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前后之间一脉相承,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学期作业就会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

五、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不相同,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是完全按照一刀切的模式制定教学目标、设置作业内容,显然不合适也不科学。教学工作讲究因人而异,对于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更是如此。对于学优生,教师应当设计难度更大一些、拓展性更高一些的训练题;对学困生则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基础内容,难度降低、容量减少。要保证作业设计和所面对的对象高度吻合,无论是从作业的数量还是作业的类型,以及作业的难度等方面,都要做到个性化设计,紧贴不同类型层面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够接受与自身发展水平相吻合的训练题,避免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也避免因作业过难过多而出现完不成的现象。

六、结束语

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着许多的技巧和窍门。教师要从过去不重视作业设计、照搬教辅资料等方面转变过来,高度重视作业设计环节,认真研究作业设计的原则、内容、难度,将作业设计与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能力基础、情感氛围等方面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45-01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语文 单元教学法

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各个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面是作者详细给我们介绍了怎样搞好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

1 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①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③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④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2 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2.1 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2 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2.3 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3 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交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①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②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③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4 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7篇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范文第8篇

(一)未考虑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连贯性

中学生学习语文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身体发育不同都会导致心理差异。由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就近入学,学习环境比较熟悉,对朋友教师有一定的亲切感。然而,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他们不像初中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心理的发展呈现闭锁性特点。这种心理反差不可避免地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产生了心理焦虑。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所说的“好知”、“乐知”是学习语文的两种境界,好知者众,乐知者寡。当今语文教育的现实比孔子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我在前人做过的调查中发现高一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因素,他们有着呆板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部分同学认为高中语文难学,有很多同学对高中语文成绩不满意,几乎很少的同学参加演讲、朗诵等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初中时期活泼开朗的他们由于高中生活的不适应变得沉默寡言,热情丧失,对语文逐渐失去了兴趣。

(二)未考虑初高中教材难度、知识点方面的连贯性

初中的教材定位于适应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性、适应性。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两个板块,每个单元都有本单元的预习提示。初中这些课文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比较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比较低,课文内容简单,要求低,难点少。这就使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不好的学习习惯,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把精力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上面。然而,高中教材定位于高考,高中分必修和选修课,知识结构和初中有明显的不同,它是以某一话题为统领设计专题的。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加大了初高中教材间的裂缝。而且高中体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内容密度大、要求高、坡度陡、难点多,在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中的阅读教学对教师也有很大的要求,他们必须变革教学方法,创造时机,唤起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独立思考,想象着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名师钱梦龙的“教的艺术”———“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艺术”。(四)未考虑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连贯性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较低。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经〉两首》时,语文教师往往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关雎》、《蒹葭》都是爱情诗,通过反复的有情感的朗读,不难发现其中的爱情观,因此,学生经常采用读、背、记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后,学生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目标是高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会广泛采用分析、讨论、合作、联想、质疑等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常常令学生产生思维的障碍与理解的困难。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了解很少,因此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的压力下加上了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甚至丧失信心。当然,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其中表现突出的几个因素,也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几个因素。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措施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知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只有成为大智者,老师才能顺利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衔接的问题。此外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说传统的教法都不要了,而是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积极做好心理衔接,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明白初中升入高中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差异。为了消除“学习心理差异”,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困惑,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明了初高中阶段之间的差别,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特点,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做好学习上的各种准备。其次,教师还必须深入了解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差异,教师应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应把重心放在优等生上,要尊重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同样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应有之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心态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释放。

(三)研究初中教材,以旧带新

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因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初中的教材帮助我们过渡到高中的教学。如,在初三我们学了不少的诗词,如《忆江南》、《沁园春•雪》、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在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中,教学《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虽然要求不一,但从学过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方法。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同时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积累。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以旧带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叶圣陶老先生讲过“一个人有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四)教、学法的衔接

“语文教学的方法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要受到多种教学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的方法更不是凭空产生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阶段,由于课文比较短浅,教师常采用讲读、问答式的方法,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及补充练习就行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也缺乏探究精神。进入高中,注意教学一定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不断深入的过程。其次是伴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必须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精神。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