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1篇

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该生物体所不愿意接受的行为。攻击行为包括:躯体攻击、语言攻击、物体攻击和自身攻击[1]。攻击的极端形式称为暴力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2]。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突然发生直接伤害他人或物体的攻击行为,对患者本身、他人及周围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对攻击行为的识别及处理,是精神科医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掌握其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减少对自身、他人造成的伤害,减少医疗纠纷,维护良好的住院环境。近年来精神医学界对攻击行为的分析和护理做多方面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1 患者特征

1.1精神疾病类型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的影响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攻击行为,目前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达49.38%-80%[1,3],其中尤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分裂症更为常见(占75%)[4];其次情感性精神病,癫痫性精神障碍、分裂样精神病、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发生报道。

1.2 攻击行为病人临床特征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攻击行为的发生与精神症状高度相关[3,5],最易出现攻击行为的精神症状是幻觉妄想,占所有精神主导症状的35%-45%,这类病人高度危险,他们常常有明确目标,周密计划,并且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妄想内容;其次是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被强制入院、拒绝治疗及检查等是攻击行为产生的高危因素。而攻击行为发生时,97%的病人是缺乏自知力的[6],以上提示入院时表现兴奋、烦躁、情绪不稳、拒绝住院、易激怒、敌意、不合作、治疗医从性差、不承认自己有病及具有有关精神病性症状的病人易发生攻击行为。

2 攻击方式

由于精神科病房对危险物品管理较严格,病人很难得到施暴工具,所以病人攻击行为的方式主要有徒手攻击(包括拳打脚踢,卡勒颈部、咬人、扯头发、啐口水 、企图及言语性攻击,如:威胁性言语、辱骂、下流言语等)占62.01%-86.67%,其中以拳脚相加多见,言语性攻击常常早于人身攻击;其次为日常生活用品、危险物品攻击(如牙刷、口盅、痰盂、扫帚等)[3,5,7]。男病人的攻击行为多为伤人、自伤、毁物、威胁要打要杀、粗言谩骂、猥亵;女病人的攻击行为多为抓对方头发、咬人、踢人、辱骂、啐口水、摔盆碗、泼水等[8,9]。

3 攻击主要对象

由于精神科病房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病人攻击行为的对象多为与其有密切接触史的医护人员、病友、家属或陪护、病房工勤人员等,尤其以医护人员受攻击的频率最高,居攻击者首位,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占攻击对象的41.66%-68.3%、病人或家属及其他人员占8.34%-31.7%,在病人的攻击对象中,工作人员占首位,,而护士所占比例又最高,可见医护人员成为精神病人的主要攻击对象[7,8,10]。

4 发生攻击行为时间

据统计,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发生时间多在入院后的1个月内,发生率占90%,入院1周内发生者近半数,入院半个月以内占56.67%,0.5-1个月占41%;入院1个月以上占3.33%,发生攻击行为的具体时间:白班(30.73%-37.3%),中晚班(28%)>上夜班(21.4%~49.32%)>下夜班(16.43%-19.8%)[5,10,11]。

5 诱导因素

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除受病理因素影响外,环境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过度拥挤,缺少独处,闲散无事可能导致攻击行为[12]。刘克礼[13]报道过分拥挤增加攻击行为的可能性,精神分裂症尤其如此。精神病人多数不承认有病,被骗或强制住院,以及对医院环境陌生,作息制度不适应,饮食不习惯,进出不自由,有被监禁的感觉,因此产生紧张恐惧被害情绪而出现攻击行为[14]。此外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如对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与病人的攻击行为有密切相关[15]。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与沟通方式不恰当,如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说话态度生硬、粗暴或与病人争辩、有意等,环境存在可攻击他人的物品,如扫把、拖把、碗筷、椅子等均是造成病人攻击行为的因素,应引起精神科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提示,病房环境的布置及执行治疗护理时,尽可能宽松一些,需全面考虑安全管理,这样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或至少使攻击行为的模式有所改变。

6 攻击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病人在出现攻击行为前常常表现为不信任他人,怀疑一切,情绪不稳,目光中露出敌意,挑剔,骂人,无理要求多,坐立不安,活动量较平时增加,拒绝住院和治疗,存在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

7 防范措施

7.1 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

良好的组织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积极的预防措施,同时也是预防攻击行为的重要手段[16]。由于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突发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应急预案和完善安全管理,杜绝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值班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认真落实岗位职责,是防范病人攻击行为的保证。

此外,创建一个安静、安全、美观、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对有攻击行为史或现有暴力行为征兆的病人安置于安静、宽敞的隔离室内,不安排竞争性的工娱活动,遵医嘱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均是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

7.2 全面掌握病人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及心理状况

要全面地了解掌握入院病人的病情,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全面准确评估病史及症状变化情况[17],对其治疗及存在的护理问题要全面掌握,根据具体情况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防范攻击行为的基础。及时把病人的攻击倾向告知医生,以便及时有效进行医疗处理,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

7.3 健康教育

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如入院初期,向病人宣教住院须知、安全制度、有关检查内容及检查的注意事项;病情稳定期,向病人宣教患病的原因、症状、治疗、预后及预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安心住院、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指导其学会控制情绪,分散注意力,转移攻击行为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18]。出院前期,向患者宣教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坚持按医嘱服药及其目的,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

7.4“ 以人为本”的人文护理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中,传统的服务观念已不适应,张静怡等[19]所采用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从社会、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出发,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解决病人的实际需要,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控制攻击行为的发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为病人创造与家属沟通的机会(电话联系,探望),为病人提供喜爱的食品,为病人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读书活动、演讲、谈心得、书法,手工制作、唱歌、跳舞、仪表整理、劳动等,并给予奖励),为病人创造节日的氛围(逢节日到来有问候声及祝福声,并召开公休座谈会议等),根据冬夏季节的变化,分别为病人提供防寒保暖措施及防暑降温工作。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正确对待精神病人的言行,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尊重病人的人格,文明服务。

7.5 行为干预[20]

要重视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工娱疗活动及文体训练等。如下棋、打扑克、搞卫生、做操、书法、朗诵等,这样既丰富住院生活,又能分散注意力,对病人的努力和恰当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鼓励病人强化自我,使其改变行为方式,发挥最大的潜能,培养自己逐渐表达出社会能接受的态度,并给病人提供可模仿的角色榜样。对已发生攻击行为的病人,要尽快控制场面,疏散围观病人,转移被攻击的对象,应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的同时称其不备多人快速对病人采取保护性约束,约束前病人告知保护的目的,并严格执行保护性约束制度,以减少因隔离约束引起病人消极的一面。

7.6 注重岗前培训及在职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防范措施

加强对各级各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培训内容有:职业道德规范,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接触病人的方式方法、各种相关防范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等。经常开展各种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暴力行为知识学习,进行专业防护训练,掌握各种有效技术,包括言语、行为等综合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和制止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21]。

综上所述,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全面了解分析攻击行为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或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王小平.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1):23-27.

[2]Kaplan HI l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4th ed.Vo1.1, 1985.

[3]张有成,鹿存芝.6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44-848.

[4]沈云梅,黄国秀,等.精神病人产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3):180.

[5]黄月新,许贞琼.精神病人对护士进行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3,16(4):247.

[6]钱志萍.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7,5(6):51-52.

[7]霍桂芹,党伟.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及防护[J].中国保健,2006,14(16):79.

[8]危雪芳,谢小青.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75-2676.

[9]穆世铭,高光平.谢小青.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645.

[10]杨颖,刁俊荣.121例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2):741-742.

[11]王志英.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危险行为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80-83.

[12]Davis.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19(1):35.

[13]刘克礼.精神病房内拥挤与攻击行为的关系[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19(2):115.

[14]武艳红,郭志芳,樊献丽.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3,17(7):848-849.

[15]卜永霞.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23(3):298-299.

[16]于庆波.精神医学与相关问题[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155-158.

[17]陈常玉,郭丽,陈维香.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特点及护理干预[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1):67.

[18]丁宝坤主编.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145—149.

[19]张静怡,冯风莲.整体护理对控制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防范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1999,21(9):573-574.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2篇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我中心成立了重症精神病人管理小组,组长由中心主任戴双兵兼任,副主任丁常信副组长,成员有许发平、步海峰、李双根、郑霞、李叶根及各村医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重性精神疾病工作领导、检查、协调。许发平为专职管理员负责全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档案建立、日常访视、计算机数据维护工作实施。步海峰:具体协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日常工作。

二、年度工作目标: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至20**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年度计划管理精神病人80多人,全部病人统一进行规范化档案管理,完成4次健康指导率95%以上,年度健康体检率达到95%。

三、主要工作内容

1、管理人员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精神病管理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桂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为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康复指导。及时为每一名新发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3、精神病人的发现: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培训村医与中心医生通过合作医疗报销,网格化入户服务管理等方法,不定期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对发现新患者下列患者(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明确的建立管理档案,纳入规范化管理。不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4、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6、健康体检:根据精神病人病情,每年安排适当的时间为所有在册管理的精神病人提供一次免费的体检,体检内容主要是身高、体重和血压等一般项目,另根据需要,可以提供肝功能等检查,体检结束后及时告知体检结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二)

重症精神病人排查工作计划根据市、区对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现就我辖区开展精神病排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及做法。

一、任务目标在本辖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精神病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康复、治疗,实施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并接受上级机关检查验收。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精神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同志任组长全面开展工作。

2、搞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康复治疗试点工作。

3、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以社区管理为依托的服务网络。

4、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帮助、尊重精神病人,管好精神病人的生活和治疗。

三、工作流程根据经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流程大体上为:

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制定规划——培训人员——摸底调查——建档立卡——落实措施——总结评估。

四、具体做法

1、成立以中心医生为成员的精防康复工作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日常工作,搞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配合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送往医院诊断及治疗,康复训练。

2、建立社会化工作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发挥基层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为精神病人提供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3、做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全面准确掌握社区精神病患者基本情况,重症轻症,阵发性,先天性,后天性病人,因疾病或家庭遗传性引起精神病和各种疾病引起的病史调查,并按规定时间填写各种调查报表。

4、筛症患者,对精神病患者,有诊断治疗指南的送往康复医院治疗,普及精神病卫生知识,创造接纳精神病人的良好社会环境,为精神病人就业提供条件,帮助解决他们有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从而顺利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使用基层精防康复工作人员统一培训教材,对社区卫生站医生和志愿工作者及家属进行培训。

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三)

在市、区精卫办以及街道精卫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中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将继续参照《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争取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现将我中心20**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1、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加大团队成员培训,继续加强自身精防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2、继续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精神病患者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严格按照监管级别要求及时走访病人,并准确录入精神病案管理数据。

3、加强与社区专管人员之间的工作沟通,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作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工作,确保全年无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4、继续做好摸底调查,努力提高检出率,提高登记率,及时更新病人信息,及时做好报告工作。

5、认真做好贫困精神病人患者免费服药工作,及时备足必须药品,同时做好免费服药患者的体检工作。

6、按时参加各种工作例会,认真学习市、区精卫办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及时沟通工作情况。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精神科护士的素质在促进本科室疾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促进精神病人的健康,护士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护理艺术,熟知的法律,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及素质。现就精神科护士素质与病人健康的关系总结如下:

1心理素质与健康

1.1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护理事业执着的爱及无限忠诚,具有高尚的医德,关心、同情、理解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面对精神病人的病态行为及语言,态度是有效沟通的桥梁。本组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因存在大量的幻觉、妄想,以致认为家中的人都害他而不敢吃饭、饮水。入院后,通过热情接待,入院评估,让病人参与配餐、集体进餐等解决了病人存在的饮食营养问题。

1.2强烈的责任感:新的护理模式是按护理程序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从入院收集资料,评估健康问题,完善护理计划,实施措施,评价各个环节的优劣,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以促进精神病人的健康。

1.3高尚的护理道德:不论病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性别、外貌、表现都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同情和帮助,尊重病人的人格,言谈有度,面对病人的症状不要谈笑,而对来自病人的冲动要有强烈的自控力,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采用正确的交际手段,实施人道主义及维护病人的利益,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帮助建立其辅助社会支持系统,为病人提供有效护理,以促进健康的恢复。

1.4有“慎独”精神:护士的工作是一个独立协作的有机体,许多的操作如注射、生命体征的检测、病情观察、心理治疗、交接班等都是护士独立完成,此时她们是凭着责任感、职业感及自我良心审判,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即使在无人监督、一人工作时,也应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遵纪守法,不做有损他人、集体、社会的事。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与护士的“慎独”有着密不可分的纽带关系,护士工作的疏忽将给病人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2业务素质与健康

2.1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护士不但要具备精神病学知识和一般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心理、社会、美学、行为学、法律方面的知识。精神科病房收治的病人文化层次差异很大,病种各异,社会关系复杂,亲人的若即若离,老年精神病病人的心理障碍,有的病人患病多年未经正规治疗,有的是在流浪多年后强制收住入院,大多伴发不同的躯体疾病,加之病态支配出现的自残等,使精神科护理内涵扩大,涉及的知识面甚广,所以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护理的质量。

2.2较强的观察与判断病情的能力:精神病人的情绪瞬息万变,有的随时可以出现伤人、自伤,抗精神病药应用后的镇静作用及病人的淡漠无自知力,使得护士必须细心观察,捕捉病人的微小变化,使用判断性思维才能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安全与健康。精神科护士观察病情不能仅凭病人的主诉,对病人的表现要正确判断是精神病态或是躯体不适或药物反应所致,还要通过望、闻、问、触去发现病人的细小变化,给医疗提供有力的治疗依据,以促进健康的恢复。

2.3果断恰当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精神科护士尤为重要,当病人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必须在判断准确的前提下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特别是出现伤人、自杀、毁物、冲门出走、癫痫大发作或意外事故时,护士一定要沉着,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病人的生命赢得抢救时机,保证安全,求救援助。

3护理艺术素质与病人健康

3.1完美的护士形象:护士的形象不只是指身材、相貌和音色等客观因素,还包括仪表、姿态和表情等主观因素,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收和传递。精神病人受病态支配,焦虑、恐惧、自残、自杀、伤人毁物,如果护士不注重形象,操作不正规,就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反抗、不合作、恐惧,以至采取过激行为,影响病人及环境的安全。护士在工作中表情自然,落落大方,配合过硬的业务技能,可以使病人增加安全感和信赖感及治疗的依从性,如与病人接触时,心存疑虑、害怕,尤其遇冲动病人退缩时,就会给病人留下无能、胆怯的印象,树立不起威信,难于管理,如护士表情过于丰富,手势过大,不恰当运用安抚动作,就会给病人留下一种轻浮的印象,又会激发病人的冲动行为,带来不安全隐患。所以精神科护士都应该有镇静的表情,轻盈稳重的步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恰当的服饰,才能给病人以治疗的信心,同时应创造适合病房管理的氛围,促进疾病的康复。

3.2沟通交流技巧:首先要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精神症状、发病诱因、人际关系、诊断、治疗、护理要点等;其次,护士要以稳定良好的情绪,科学而积极的态度去接触病人,正确对待病人提出的问题,对其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对不合理及不能解决的要婉转说明,对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要给予劝阻、解释,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千万不能哄骗病人,找理由搪塞、推诿,对退缩内向性思维的病人,要从细小的变化中去了解其需求,才能取得其信任,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以促进健康的恢复,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对新入院病人,要热情接待,主动问好,关心病人的需求,介绍住院环境及制度,使病人克服紧张、害怕、陌生之感,消除内心的抵触情绪,使其容易与医护合作,达到进一步的了解、沟通交流,对不合作的病人,要从生活上去关心,对其避讳的事不要过多谈及,让其在关心及温暖中感受到护士的可信,使之慢慢地放松戒备心,主动倾述,然后提供可靠帮助;对抑郁病人,护士要主动体贴并用积极的语言开导病人,鼓励其倾述,用移情法去感染病人,让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00-01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包括非意料中的自杀,不明原因的猝死等。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发生意外死亡与医院产生纠纷日渐增多,且意外事件发生有不可预测性,故对医疗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意外死亡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因此,防止精种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是实际工作中难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本文对我院2009―2013年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的意外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导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有效护理计划,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有效护理还能为及时抢救赢得时机,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意外死亡病例共9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特征

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死亡者中,性别:男2例、女7例。年龄:28~58岁、平均(38.89±11.12)岁。住院时间为1―45天,中位数为5天。

2.2 疾病种类

精神分裂病8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

2.3 合并躯体疾病

心血管疾病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肥胖1例,其余的病例在住院的当时由于不合作无法做相关检查。

2.4 猝死时间

自杀1例,在凌晨两点,病人不明原因的猝死7例发生在夜间,1例发生在上午。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自杀死亡的护理干预

自杀死亡者中,精神分裂症绝对数占首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复发,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意念强烈不易动摇,且不直接表达自杀意图,但他们会不断寻找机会自杀。自杀时间常会发生在午、晚间,此时大多数病人休息,工作人员少,有时疏于防范,病人的心里话不愿与人说,精神病人病情特殊,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的事情多。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巡视及时,病情观察仔细认真、工作责任心加强是预防自杀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可能有效防止病人自杀。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

3.1.1 对于新人的病人护士首先详细了解病情,制定护理措施,针对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问题,首先予以解决。

3.1.2 迅速控制病情 对新人院病人以及病情复发者迅速控制精神症状,做好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帮助病人应对疾病中危机,使病人舒适。同时掌握病情变化规律,以防严重的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自杀行为。

3.1.3 与病人保持严密接触 将有消极情绪的病人安置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的病房,每10~15分钟巡视一次并作观察记录;病人易发生自缢的地方如厕所、洗漱间及重症病房等要经常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

3.1.4 保证环境安全 许多东西均可成为病人自杀的工具,对可能的危险物品也不能大意,因此要定期对病区的环境及病人做安全检查,及时搜查刀、剪、绳及玻璃等危险物品。班班进行危险物品交接。对前来探视的家属加强卫生安全宣教,只要对家属说明精神科病区安全的重要性,一般家属均表示能够理解与配合。

3.1.5 加强午、晚间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护理人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临床护理管理者要不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中、晚间的环节质量应该重视。

3.2 猝死是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正常人群猝死发生率为1.04‰[1],多为心源性猝死。精神病人的猝死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如对可能引起猝死的因素加以重视和预防,将会减少猝死的发生。我院发生的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多发生于病人入院时间不长,多数发生在一周之内,此时病人精神症状往往很重,体诉不清或无法表达躯体不适,更不能配合做相关的辅助检查,导致有的病人伴随严重的躯体疾病,但是医务人员和家属往往都不知道,如果让病人服用抗精神失常药物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及椎体外系反应的可能会比一般病人要重,以此作为诱因,更容易导致病人猝死,且一旦发生很难抢救成功。

3.2.1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医护人员要加强内科知识学习,及时识别和发现病人精神病以外的躯体疾病,及时治疗躯体疾病。用药方面尽可能单一用药,用中小剂量,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尤其是大剂量合并用药,护士密切观察用药特殊病人的观察和监测。尽可能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护士应做好心电图监测,及时抽血测定电解质、心肌酶,对异常的情况的病人积极对症处理,减少病人不适,必要时停用药物,予以补液,减轻药物的毒性,通过积极有效纠正,可减少药源性猝死的发生。

3.2.2 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对持续兴奋躁动或拒食者,应注意其可能存在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协助留取血标本检查血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在内环境紊乱纠正以前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对暴饮暴食的病人,要有效的控制食量,尽可能让病人单独进食。对于拒食患者定时予以饮水,或给予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还应控制病人吸烟量。根据天气变化为病人增减衣服,冬防寒夏防暑,使病人舒适,病人抗病能力会提高,减低危险因素,增强病人体质。

3.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对过于被动的病人也要督促病人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血。我院精神科新病人一周内基本是要在重症病房内接受观察,不仅要注意观察精神症状,还要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对监护的病人每天早、中、晚监测血压各一次,记录于病历上,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做到治疗和预防并重。

结论 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可能引起猝死风险的因素加以重视,将会减少猝死的可能。精神科病人意外死亡方式多种多样,防范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掌握观察技巧。对长期住院、慢性衰弱病人,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科学准确交待潜在的病危因素,要签定医患沟通协议书,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神病人;社区;康复

一、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的目的和意义

精神病康复是随着西方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框架,目的是帮助精神病人在社区日常生活环境中增强积极管理自己病症的能力,改善精神病人的社会支持,提高精神病人的社会生活功能。预防这类精神障碍的复发,既要强调药物维持治疗的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又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干预方法,更要注重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的康复问题。把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控制在社区,让他们在社区活动、治疗、工作、娱乐的方式是安置和治疗较稳定期精神病患者最好的模式,符合精神病治疗的规律,也是促使精神病病人顺利回归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青龙山精神病医院病人案例

(一)个人信息。姓名:卫小明 性别:男 年龄:48岁 教育程度:中专 籍贯:南京。工作单位:南京五金机械公司 职业:美工 婚姻状况:未婚。家庭情况:父因心脏病去世,母亲相继去世,姐姐因肝腹水去世。目前由其退休60岁的表哥监护 ,每隔2周来探望他一次。家中下关区有房。

(二)身体情况。2003年2月20日因被害妄想症入住南京青龙山精神病医院,病症为凭空闻语,认为自己是蛇王转世,容易冲动,砸毁物品,时常听到别人议论自己,担心别人害自己。入院前曾听到地下雷管爆炸,德国打入中国,自己是转世,如果被敌人抓住就会受尽折磨,因而从五楼跳下,腰部受伤。2004年这种幻听现象有所减少,要求出院,很少与人交流。2006年9月病情表现稳定,配合治疗并能自理。2007年6月――2008年否认有人害自己,主动配合医生治疗。2009年1月未有幻听症状,睡眠好,思维五散漫,但意志力减退,缺乏自知力,感情平淡。2009年10月有时候幻听到父亲说话。2012年11月与医生合作,经常交流,生活自理未出现幻觉,还能帮医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发病原因。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病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及性格特点,外因就是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及脑部器质性变化。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加,心中壁垒重生,使部分人因此致病。

(四)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经过与服务对象的交谈,发现他在智力水平,心理状况,认知能力方面都还可以,与病例描述基本相符,目前病情也比较稳定。而且服务对象擅长美工,很乐意回到社区再去从事一份简单的工作,并且乐意与人交流。

(五)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服务对象的父母姐姐已经去世,还有一个60岁退休在家的表哥,表哥有自己的家庭,回归社区也只能是自己生活。据服务对象自己说与邻居关系还不错,在医院与病友相处也比较融洽。服务对象有房子,有退休金,也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综合卫小明的病情情况、家庭情况、经济情况等分析,我认为服务对象适合回到社区中进行康复。由于他没有家人的照顾,这就需要社区投入更大的力量去帮助他恢复。

三、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的内容

(一)生理康复。主要是指精神病后的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疲劳乏力、心悸心慌等。这些不适也常成为病人逃避社会职责的理由。因此,生理康复可为社区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二)心理康复。这是全面康复的核心,精神病后的社会功能损害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薄弱、行为迟钝、欲念空芜等常导致职业不能和社交不能。因此心理康复的好坏是社区康复的关键。

(三)职业康复。这是指在病人现有的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水平下,训练和培养其职业能力,变单纯的社会消费者为对社会能有所贡献。

(四)社交康复。这是社会康复的最高水准,要求病人能如常人一样在社会人群中生活交往,而不是与社会疏隔。

四、目前精神病人社区康复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康复机构萎缩严重,机构设置数远未达标。

(二)社区康复机构条件偏差,病人入站覆盖率较低。

(三)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四)资金匮乏。

五、如何改善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工作

(一)政府方面。(1)政府重视精神病人社区精神康复工作。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建立精神康复机构,并纳入社会福利发展计划。(2)要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及专业社工的引进,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知识。(3)把精神疾病患者中的贫困人群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予以救助。

(二)社区方面。(1)专业社工对精神病人要进行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感,同时对周围人群进行精神卫生宣教,使他们对精神病具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社会偏见,为病人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对精神病人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期专业社工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到起居有节。(3)社工和社区工作者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和发展人际关系。家属、同事、邻居给以关心、帮助和热情。充分理解康复的精神病人,视情况安排恰当的工作,这对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三)个人方面。(1)接受社工及家人、邻居的帮助。(2)帮助别人做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3)保持良好心态。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黄碧玉.精神病患者家属在社区康复中的角色及功能[EB/OL].2008-10-13.

[2] 韩庆影,左凤祥.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大有作为[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1).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分阶段分层次健康教育模式

【中国分类号】 R74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30-02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和促进人体的健康[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促使精神病人疾病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以满足精神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是临床护理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对2011年2月至8月收住我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分阶段分层次的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了2011年2月至8月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评分≥60 分,共82例,年龄16 ~55岁,平均年龄(29.1±8.5)岁,其中精一病区41例作为观察组,精二病区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1)对照组 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如定期组织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知识集体讲座,板报形式及常规的健康知识宣教。(2)观察组 按分阶段分层次健康教育模式计划来进行,不但要注意患者的不同病程阶段,还要考虑患者的不同情况,因人因时而宜分层次,结合不同的教育方式系统进行具有针对性专科的健康教育,见表1。

表1 系统健康教育安排

2.3分阶段分层次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

(1)急性期健教:①入院介绍: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时,就为其进行环境介绍、病区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及同病区的病友,使病人尽快消除陌生感。对病人家属除进行上述介绍外,还向其介绍病房的安全制度、探视制度及探视时的注意事项。②指导或诱导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及检查。责任护士在做好入院评估的基础上,把劝导或诱导病人接受常规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③教会病人或家属如何应对药物引起的副反应。教会病人应对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医生、护士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在药物副反应中,我们主要针对便秘、肌痉挛、流涎、震颤等进行教育,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副反应,坚持治疗。④饮食指导:除对病人常规进行饮食卫生指导外。同时做好生活护理,督促式指导病人进食,保持营养平衡,必要时给予协助。

(2)症状控制期 健教: ①讲解有关精神科的知识:如病因,症状及预防等。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真正的性质,减轻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②对患者讲解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家庭及社会的关系:与患者谈前途,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保持乐观精神,保存积极态度,建立好良好感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伞开展特色的工、娱、体疗等康复训练,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的特征开展丰富多住院生活,减少住院带来的约束感、孤独感、苦闷感和想家情绪。④制定体力、意志、劳动技能等的康复训练计划:针对患者住院时间稍长的易导致生活懒散、行为退缩、厌恶活动等特点,告知患者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使患者充分认识自身价值,为早日回归社会做好准备。⑤药物宣教:针对病人所用的药物向其介绍药物名称、作用、机理、常用剂量、增减药量的方法、副作用表现等,使得患者坚持服药,并且按时按剂量服药,让患者明白服药与否对疾病康复、巩固疗效的利弊关系。⑥心理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在人际交往中要把握好情绪的释放与控制,做到环境适应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增强,具有一定的忍耐力与自控能力。

(3).康复期健教:①预防本病复发的相关因素宣教:时护士要帮助病人分析病情,诱导病人寻找发病原因,总结规律,同时告知病人正确对待疾病调整身心平衡的方法,让患者早日重新回到社会。②特殊康复③心理的宣教:帮助病人分析认识住院的各种因素,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并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导患者做好出院的自我设计,做好逆境顺境的心理准备,正确把握自己,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做好准备。三回归社会角色适应的宣教:帮助病人做好角色的转换,回归社会后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事件,适应并正确处理与自己有关的社会矛盾和不良的社会舆论,树立坚强的意志,并告知家属配合,使病人尽快摆脱“病人角色”,逐步获得自行料理生活的能力。④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的宣教:指导家属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学会观察和识别疾病的症状及复发先兆的方法,督促病人维持用药,定期复诊,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帮助病人分析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克服各种困难,使病人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以尽快融入社会。

(4).出院期健教: 出院时做好宣教:出院后,在家属的陪同下定期回院复查,妥善保管好药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做血液检测;家属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劳逸结合,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患者要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忌暴饮暴食;患者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解脱,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其他娱乐活动。

(5)社区干预期健教:出院后只停留在单纯药物维持治疗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是有限的,应兼顾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所以定期要对病人做好随访工作,随访内容包括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定期复查请况等,同时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指导患者和家属利用社区资源,如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栏,增强群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与理解,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的康复环境,这有利于精神病人的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早日康复。

3.效果评估

护士长安排医务人员定期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知识讲座,并回答病人的提问,检查落实情况和抽查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情况。一般病人住院10天左右后根据病情即改为Ⅱ级护理,可以参加特殊工、娱疗、体疗及功能锻炼。由科室的教疗及娱疗老师共同出试卷,成绩≥80分视为健康教育达标。医院及护理部对每位病人在出院前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病区。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将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总人数除以总调查人数即为满意度。

4结 果

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观察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由表3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 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制定分层次分阶段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首次住院精神病人健康需求而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加以强化,使他们了解精神疾病经积极治疗是可以控制的,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疾病,面对现实,劳逸结合,有规律地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不能因病人的出院而中断,要长期进行[3]。定期做好家庭随访及社区教育对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防止病情复发有着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分层次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我们观察发现,分阶段分层次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按照不同的计划实施健康教育,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逐项落实及强化,防止了漏项,取得了明显效果;而一般的健康教育只停留于泛泛的一些知识传授,未系统地应用 ,针对性和连续性不强。因此把分阶段分层次引入健康教育中,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制定阶段性教育计划,并不断检查反馈,可大大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分阶段及层次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主动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和内容,因此,护士要主动多学习,多渠道丰富自己,善于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与病人及家属交流和接触,密切了护患关系,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健康教育,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7.6%,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对首发精神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密切医护联系,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进一步提高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好地为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优抚医疗政策,努力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到使精神病人“平安、康复、回归社会”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开展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康复治疗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民政部门为广大优抚对象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各区市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__市优抚医院制定周密计划,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组织人员定期巡诊,确保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

三、工作内容

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的建立工作,由__市民政局组织,__优抚医院负责具体实施,各县市区民政局共同参与,积极配合。

(一)建立制度

1、由局优抚处牵头提出意见,成立__市民政局复退军人精神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并下发《__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复退军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意见》,作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依据。

3、制定做好此项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普查、摸底 制发表格,由区市民政部门负责对各自辖区内的退伍精神病人进行普查登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查指导。

(三) 建档 收集信息做到详实细致、无遗漏,全部收集完毕后,统一建档,核对。建立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档案。由各区市民政局负责采集相关资料,报送市民政局优抚处及__优抚医院各一份,并提供区市地图,以便及时找到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住址,由优抚医院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资料。

(四)定期巡诊 坚持每年至少两次对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实地免费检查病情,随时掌握病情变化,保证重症病人能及时入院治疗,轻症和康复期病人得到免费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避免复发。

(五)康复指导 通过对病人的康复训练和家庭化护理指导,使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指导和治疗。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成立组织,购置防治设备,制定工作制度,建立患者档案。成立__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__优抚医院成立精神病防治科。借助前期全市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评残工作的有利契机,加上进一步的普查,对所有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建立电子档案。优抚医院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购置必要设备,做好准备工作。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范文第8篇

在老年精神科病房,有许多老年病人属于衰退型,不说、不动、生活懒散,整天躺在床上,他们多伴发躯体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半身不遂、视力障碍等;而且老年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感觉迟钝,不能主动、准确地述说病情变化。因此,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护理服务显得非常重要。

1、老年精神病人临床观察技巧

1.1平时好动、爱说话的病人突然变得安静、少语、少动,这时应该引起警惕,看看是否因为药量过大引起过度镇静,或因为躯体有病变而不能说、不能动。

1.2四测时遇到脉搏在100次/分以上的病人,要数1分钟的脉跳,不能肯定者要数两只胳膊的脉搏进行对照,或直接听心率;同时立即测量病人体温,看是否因发烧引起,还是因药物反应引起心率加快。

1.3保护性约束的病人,千万不能把病人约束起来放在一边不管了,相反,应由专人看护。因为这时病人的手脚给捆住了,失去了对外来侵犯的防御能力,容易受到其他精神病人的伤害;另外,要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看手和脚是否肿了起来,颜色是否变紫,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1.4情绪不好的病人,要多接触,找病人谈心,发现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否则,这类病人把郁闷憋在心里,容易在趁人不备的情况下做出傻事。

1.5对于伴发糖尿病的老年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一般凌晨2点是血糖最低的时间,要注意观察,病人这时如果饿了,可提供少量进食。需禁食做B超的糖尿病老人往往饥饿难奈,应尽快安排病人完成该项检查,保证病人尽快进食。

1.6对于躯体病较严重的老年病人,要准确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发现病人脉搏细速、脉压差变小、出虚汗等症状,应立即考虑为病人进入休克前期,立刻进行抢救。

1.7心肌梗塞的病人最烦嘈杂的环境,这样会引起心烦、胸闷,加重心脏病变。因此要为病人创造安静的养病环境;为减轻心脏负担,劝说病人减 少活动,保持卧床休息。

2、老年精神病人临床护理

2.1帮助料理日常生活

痴呆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陪护人员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洗漱、进餐,使其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对于睡眠障碍的病人,要为其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精神刺激,睡前用温水泡脚,或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

2.2加强功能训练

人的大脑、躯体、四肢的功能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因此,照料痴呆病人并不等于替他做一切事,那将使其生活能力迅速下降。应鼓励他去做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以延缓智能衰退。

陪护人员应多与病人交流,加强思维、记忆、计算能力等训练。有言语障碍者进行口语锻炼和训练;长期卧床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强直。

根据病人平时爱好,鼓励其多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活动时要有人陪伴,以防止跌跤、撞伤或与人发生争执。

2.3饮食护理

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不给病人吃变质的食物,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对吞咽困难、进食缓慢者,不可催促,以防止噎食及呛咳;对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2.4躯体疾病的观察和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因年纪较大,入院时多伴有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视力障碍等,而且不能主动、准确诉说身体不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病情,针对不同的躯体疾病进行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如发现异常,快速作出反应,报告医生,进行救治,以免发生不测。

2.5注意心理调护

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尊重病人,要理解、宽容,并给予爱心;其次,要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病人进行个别交谈,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