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心理烦躁或忧郁等心理变化。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通过对2008年我院内科收治脑梗死病人的护理评估,体会到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5岁~80岁,平均68岁;入院时意识障碍10例,一侧肢体偏瘫70例,失语10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死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多数病人在安静休息、睡眠中等血流缓慢、血压低的情况下发病,被发现后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1]。本组病例中有70例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口角歪斜10例,3例出现会厌麻痹,吞咽功能暂时性丧失。病人和家属都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病人发生偏瘫后出现急躁、悲观情绪,突然失语或言语不清者往往有焦虑心理,表现为不思饮食、失眠、便秘等。护士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征求病人的需求,帮助病人联系各项检查,使病人焦虑情绪放松安心住院,根据病人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病人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向病人说明起病1周内是疾病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在1 d或2 d脑水肿达到高峰[2],有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还有继续发生梗死的可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对失语或言语不清者可让其用文字交流;对梗塞较重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允许其亲属陪护,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

2.2 安全护理 对于急性梗死引起意识障碍或偏瘫者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双手约束,防止病人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有人协助和扶持等。

2.3 严密注意病情变化 因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多数危重,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的变化,如发现病人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有脑疝发生的可能。本组病例中出现4例脑疝,死亡1例。一旦出现脑疝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 min内输完。因大量甘露醇会造成肾功能损害、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3],应进行24 h连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如病人血压>170/95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急促,脉搏>100/min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若平时意识清醒者突然言语不清、嗜睡且反应迟钝时,应考虑出现新的梗死,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应急措施。

2.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4.1 预防肺部感染 急性脑梗死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本组病例中>60岁80例。老年病人由于年老体弱,大多有呼吸功能减弱,尤其是昏迷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本组病例就有10例发生肺部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后,痰液增多。对意识清醒者,应鼓励他们在分泌物多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注意使用多功能摇床,在病情许可时尽早取半坐卧位。对昏迷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和叩背,帮助痰液的排除。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4 h 1次。对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应给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套管堵塞,应及时吸痰,并保持气道湿化,每日2次行管道切口护理。对于意识障碍者,应采用管饲饮食,每次200 ml~300 ml,两次之间加喂水1次,以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

2.4.2 预防便秘 急性脑梗死病人由于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而便秘病人用力排便可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入院1周后,大部分病人出现便秘。因此要及早预防,首先让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要为病人营造一个排便的环境,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病人如何用力。平时还要教会病人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对于极少数便秘者及时给予口服缓泻药,必要时灌肠,灌肠压力要低,而且不宜>600 ml,以免加重病情。本组病人通过以上预防护理基本上无便秘发生。

2.4.3 预防泌尿系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病人行留置导尿,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500 ml加庆大霉素8×104 u进行膀胱冲洗,每日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2.4.4 预防压疮 脑血管病所致偏瘫病人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在20 h内即可发生压疮。所以,要及早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首先,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建立床头翻身术,1 h~2 h为病人翻身1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气圈。对昏迷、病情危重及肥胖不宜翻身的病人,身体受压部位可放置水囊,水囊中水的流动能对受压部位起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局部压力作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同时促进血液循环。由于护理得当,本组100例无一例发生压疮。

2.5 加强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 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肢体偏瘫的人数较多,本组病例中就有 70例发生偏瘫,失语或语言不清10例。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的社会生活状况。因此,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康复的重点,康复的目标是最终使病人恢复行走和语言清晰,把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如肢体停止运动1周即可引起肌萎缩[4],因此,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当病人生命征稳定、意识清醒、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就应着手进行康复。首先对病人进行肌力的评估,然后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具体做法是:语言障碍者从简单发音、单词、短语开始,反复训练,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预防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4 h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每次20 min,帮助病人做关节伸展、内旋、外展等活动,活动关节由大到小,幅度由小到大,每个动作重复5次~7次,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将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然后练习翻身,促进肌力恢复。随着病人病情好转,能坐稳后要及时进行站立行走锻炼,指导病人站立平衡训练:双手扶杆站立单手扶杆站立不扶杆站立达到三级平衡[5]。行走训练:指导病人先原地踏步,走时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2.6 饮食及出院指导 注意做好病人出院后的指导,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根本原因,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力劝病人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6,7]。建立合理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取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食物,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食用植物油,避免暴饮暴食。适当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情绪。另外,要按时用药,继续坚持功能锻炼。病人出院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指导和随访,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

[2] 邝贺龄.内科急症治疗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7.

[3] 李清美,谭兰,韩仲岩.脑血管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5.

[4] 邓艳红,梁柯.家属配合感觉输入法在脑梗死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25.

[5] 王平侠.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实践杂志,2006,15(9):703.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中国分类号:R493.3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67-03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是脑血管常见病,约占75%。脑梗死高发病率(150/10万)、高死亡率(120/10万)、高致残率(75%),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而脑梗死患病急,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介入,降低了致残率,使病人回归家庭、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脑梗死康复护理的理论

脑梗死康复护理是在康复护理学的指导下,为了康复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护理预防方法、评定和处理(协助治疗、训练的护理措施),是护理学的第四方面,与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共同组成全面护理[2]。康复的目标是运用医药手段使残留的、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状态[3],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最终能重返社会。

2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机理

康复护理是以护理学、康复医学为理论基础,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尤以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力学更为重要,而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是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4]。主要是脑内轴突侧技长芽和潜在突触的应用,周围组织的代偿,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通过反复训练,即为外周一种刺激和感觉反馈,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从而达到恢复功能的目标[5,6],这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医学上把这种治疗过程称之为“重建”。康复护理在这“重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时机

早期康复护理介入,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恢复应以能否建立随意和协调的正常运动模式为标准。要起到随意和协调的正常运动,单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必须要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早期康复护理主张患者在脑梗死治疗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康复[7]。赖程谋[8]观察160例脑梗死患者认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患者发病后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48h不再进展即开始康复,最快发病当天,最迟病后6d,平均3d,总有效率达到95%。王玉龙等[9]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后早期康复治疗,头3个月恢复最快,6个月后基本停止,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进行康复,能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度加快。梁光霞等[10]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使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机体重新组织和再生,减少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促进功能恢复,可极大地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4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

4.1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生活上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常伴有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及焦虑,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11]。心理障碍尚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12]。因此,心理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调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心理康复护理贯穿在治疗的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肢体功能缺失,而又急于求成,产生失望、悲观、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讲解,争取家属配合,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安慰和帮助。萧蕙等[13]应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为干预组,与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发送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4.2 分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分期护理能够预防关节挛缩、关节疼痛等废用综合征,防止二次性损害,促进患侧功能的改善。因此,分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脑梗死康复的分期从康复的角度划分,可分为5期:即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步行期和恢复期[15-18]。

4.2.1 卧床期(1~3天) 即发病到相对稳定期,主要是保持良肢位,从第1天起护理人员就应使患者保持良肢位,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同时进行适度短时间及简单的各关节被动运动,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心肺功能的损害,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缩短卧床期。

4.2.2 坐位期 当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尽早进行坐位期训练。内容包括:康复基础训练、坐位维持训练、床上转移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指导帮助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进食、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和进行自主大小便等训练。

4.2.3 离床期(5~15天) 患者坐位能维持30min以上就可以进行离床期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站立动作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转移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注意安全保护,避免过度疲劳。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树立信心。

4.2.4 步行期(8~21天) 患者独立站立30min并有移动能力时即可进行步行训练,这是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中最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包括: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和独立步行训练,护理人员要给予保护及协助,逐渐增加难度,注意提醒患者的姿态。

4.2.5 恢复期(18~45天) 患者在独立行走50m的基础上进行室外步行。内容包括:上下楼梯训练、斜坡行走训练等,此期还要配合肌力强力训练和ADL训练等。

4.3 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 患者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应保持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入院24小时即开始做被动运动[19],被动活动可以通过按摩患肢实施,护理人员对患肢进行按摩,有利于改变血液循环,疏通筋络,消除肿胀,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和促进主动运动,有很重要的意义,每天按摩上、下午各一次20~30min,可培训患者家属协助完成[20]。另外,头针、针灸、中药烫洗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好的疗效。李小军[21]对1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康复组、康复组、头针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

4.4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钟美容等[23]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探讨脑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策略。3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人分为循证和对照组,循证组运用再学习方法(MRP)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观察两组病人康复效果。结果显示循证组简化FuglMeye运动量表(FMA)评分与康复训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下肢功能改善最为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4.5 脑梗死单元和康复护理 建立脑梗死单元病房,针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管理。为病人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和给予有效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梗塞单元是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梗塞患者预后的措施[24]。康复护理是梗塞单病中重要的一环。刘凤英等[6]通过对120例脑梗死病人的观察研究,揭示了梗塞单元的优越性:①多元治疗模式、标准化治疗、多学科合作、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是梗塞单元模式的关键,也是区别普通病房方式的不同点;②梗塞单元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降低医疗费用;③梗塞单元组并发症明显降低;④梗塞单元体现了人文关系,以人为本,医护人员能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体征及感性问题,有利于护患沟通,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⑤梗塞单元小组会议,除了评价病人病情和确定护理方案外,一个重要内容介绍脑血管病最新进展,增加医护人员对脑梗塞知识的理解,因此有利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5小结

近年来,脑梗死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梗死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病后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而偏瘫是脑梗死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25]。脑梗死后偏瘫致残后必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残率已成为当今医护界关注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栓塞单元循证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个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康复训练,均有利于病人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全面恢复,有效地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减轻经济负担,为病人的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候熙德.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4

[2] 胡谨侠,杨红艳,主编.脑中风与脑瘫的康复护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24~30

[3] 祝凡,曹志刚.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4,19(5):315~316

[4]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6~100

[5] 郑有丽,黄春英,江小荣.中风偏瘫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4,26(9):1288~1299

[6] 刘凤英,刘云生,赵慧军,等.中西医结合现代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175~1177

[7] 王培华,蔚占禄.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3~194

[8] 赖呈谋.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华原医学.2009,22(3):423~424

[9] 王玉龙,吴向琼,吴萍,等.康复早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J].中国康复,2003,18(3):185~187

[10]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11] 王月娥.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46~47

[12] 李承彬,杜秀华,杨至先,等.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神经病杂志,2003,3(5):280

[13] 萧蕙,张广清,王琳,等.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 ):77~79

[14] 付亚利.分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1015

[15] 陈文.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1):1~2

[16] 鲍瑞雪,王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334~335

[17] 方燕南,李华.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18~1820

[18]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04~107

[19] 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74~75:171

[20] 罗海英,谢乃金,吴春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50例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53~154

[21] 李小军,郑斌.早期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0~382

[22] 沈士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47~148

[23] 钟美容,黄海花,刘海兰,等.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康复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393~395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梗死;肺部感染;护理

【中国分类号】 R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89-01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best care interventions. Methods: 75 cases from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2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in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of individual patients appropriate and tim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necessary for routine care, nutrition support and airway management. Results: 7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infection length of stay is 2-4 weeks for the 48 cases, accounting for 64%, more than four weeks for the 27 cases, accounting for 36%; 75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s were cured, the cure rate 35 cases of 100%; cerebral infarction cured and discharged, the cure rate was 46.7%; improved and discharged 40 cases, 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53.3%. 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lung infectio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control of infection; to take strict measures for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to help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pulmonary infection; care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可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脑部血流的供应障碍,可导致脑组织缺血以及缺氧性的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的损害。而由于脑梗死的患者抵抗力低下,脑部对呼吸的控制作用减弱以及一些医源性的因素极易引发肺部感染,若肺部感染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精心的护理,容易造成脑梗死病人的死亡。本文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合并肺感染的患者,对其进行整体完善的护理,效果甚佳,先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并伴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从69岁至8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5.49岁。其中28例患者基础疾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5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2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临床症状:患者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言语受限以及反应迟钝等神经症状,同时出现胸闷、胸痛、咳痰、咳嗽、呼吸音减弱以及双肺可闻及湿罗音等呼吸系统表现。检查:75例患者均进行痰培养显示有致病菌的生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上限,49例患者体温升高,行X线胸片检查示呈肺部有炎症渗出性改变,行脑部核磁及CT检查示脑梗死性改变。

1.2护理方法:(1)心理疏导:脑梗死的患者由于脑部受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心理以及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为抑郁、失落、焦虑、反应淡漠等等,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随时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常规的护理:每天保持病房内温度为20至22℃,相对湿度为60%至70%,病房定期通风,每天对病房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洁净,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对患者进行口腔、皮肤以及尿道的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因为口腔分泌物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应予患者准备吸引器,及时清除患者口腔的分泌物;保证患者每天有足够的饮水量以及尿量,预防尿路的感染。(3)营养支持:多数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在给予患者饮食之前应确定有无误吸的危险,若发生误吸极易造成患者的吸入性肺炎,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患者窒息死亡。故有误吸风险的患者采取鼻饲法进食,流质食物应间断注入,以防过快过多地注入食物导致患者胃痉挛以及呕吐。

2 结果

75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2周至4周的为48例,占64%,4周以上的为27例,占36%;75例患者肺感染均治愈,出院前行X线胸片检查均显示炎症感染病灶消失,治愈率为100%;脑梗死治愈出院35例,治愈率为46.7%;好转出院40例,好转率为53.3%。

表1 75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情况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可由多个因素造成,如患者的肌力下降、吞咽功能受损、发病时间过长以及年龄大等等。[1]本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病人合并肺部感染的最常出现在脑卒中发生之后的第二天至第十四天;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膈肌发生萎缩,肺泡的弹性和支气管上皮纤毛的运动都已经减弱,故呼吸道的清除功能下降,导致细菌黏附素极易粘附在上皮细胞的受体上,导致肺部的感染。[2]除此之外,老年人的防御功能削弱,除了脑部的梗死之外,常存在多系统的疾病,病程相对较长,病情较为复杂,而且多数患者发病后不能自理生活,伴发咳嗽以及咳痰无力,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更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若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全面的护理,随时存在着病情恶化的风险。[3]故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基础状况、病情和各种脑梗并发症,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和进展,改善脑梗死病人的预后,提高脑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主要累及脑的深部白质、基底节、丘脑和脑桥等部位,形成腔隙状梗死灶。临床表现:突然或逐渐起病,出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Fisher根据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将本病归纳为21种临床综合征,其中常见的5种:①纯运动性轻偏瘫;②纯感觉性卒中;③共济失调性轻偏瘫;④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⑤感觉运动性卒中[1]。本文统计40例急性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5岁。有纯运动性轻偏瘫15例,纯感觉性卒中5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5例,构音障碍5例,感觉运动性卒中10例,发病后即住院溶栓治疗20例,错过溶栓治疗时间窗住院20例。2护理

2.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脑疝发生的先兆,评估肢体瘫痪程度。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紊乱,备好各种药品和急救设备。

2.1.1饮食护理观察进食情况给予病人低盐低脂、高营养易消化饮食,能经口进食的要侧卧位防误吸呛咳,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饮食。所进食物应制成糊状,少量多餐,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2.1.2呼吸道保持通畅,两侧卧位,给予叩背、振动,鼓励咳嗽。

2.1.3注意排尿的观察,防止泌尿系感染,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1.4休息与环境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卧床时间长应注意皮肤护理。

2.1.5排便管理应2-3天排便一次,建议饮食疗法:早晨空腹一勺蜂蜜或香油,多吃香蕉、韭菜、芹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不建议使用灌肠。

2.1.6康复期护理发病早期即开始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静卧时肢体要保持功能位,穿丁字鞋以避免足下垂,下肢做屈膝和外展锻炼,患者自己可用健侧手拖住患侧手向上举也可让陪护帮助上抬上肢进行运动,避免出现费用综合征。

2.1.7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变化,尽量满足病人的正常需要,解除其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溶栓治疗的护理

2.2.1急性脑梗死一般行抗血小板、抗凝、营养活化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治疗,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注意监测有无活动性出血,如牙龈和鼻腔粘膜出血、黑便、皮肤青紫和瘀斑。定期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等,还要在用药前后监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2.2.2应用尤瑞克林时注意观察血压情况尤瑞克林是自人尿液中提取得到的蛋白水解酶,能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和血管舒张素,药物滴注速度不能过快,特别在开始注射的15分钟内应缓慢,整个滴注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滴完。

2.2.3特别注意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合成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组织损伤[2]。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血压的观察,注意血压不得低于130/80mmHg。

3讨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0%-30%,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幸存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急性腔隙性梗死的病人,大多有意识障碍和不同程度的瘫痪。对40例病人均采取严密观察意识和生命体征,注意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应用各种溶栓药和抗凝药后的指标监测,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及时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指导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以及应用各种新药过程中对输液滴速和血压的监测,及时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40例病人治疗上获得满意效果,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急症,已广泛引起重视。尤瑞克林(商品名:凯力康,主要成分为人尿激肽原酶)是从健康人尿液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制剂,为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治疗脑梗死的国家一类新药,其药物疗效已得到临床认可。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据统计[1],与该药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我科自2009—03~2010—03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03~2010—03来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8岁,平均55岁。所有病例均为发病48h以内,经CT或MRI证实,其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24h内均未应用ACEI类药物。所有病例在平均年龄、基础疾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及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理盐水250mL+尤瑞克林0.15PNA,静脉滴注,40~50滴/分,每日1次,连续用药2周。

2 用药护理

2.1 用药前准备

应用前护士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类型[2]有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昏睡,呼吸停顿,恶心呕吐,心慌,头晕,头痛,血压下降等。用药前了解病人既往血压情况并常规为患者测量血压,反复询问是否口服ACEI类降压药。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用药的目的、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告知该药物的费用,同时让病人家属看药物说明书,告知家属为了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我们采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药物,降低药物浓度,但不影响药物疗效,取得病人家属的合作,做好心理护理。

2.2 用药观察

由于该药为贵重药品,我们采用现用现配,并把该药放在两组药物中间应用,尽量减少药物的浪费。用药时在前15min以内调整滴速为30滴/分左右,无不适后改为40~50滴/分,整个滴注过程要求在60min以上,注意调控输液速度,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用药后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如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告知医生,监测血压情况,症状轻者遵医嘱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药后立即好转,严重者给予升压,吸氧等抢救处理。

3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NHSS、BI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患者临床症状改善,NHSS、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表1 两组治疗前后NHSS、BI评分比较

4讨论

杨碎丽等[3]研究表明尤瑞克林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作用、药物输注速度、药物浓度以及与其他药物的协同降压作用有关。建议临床使用尤瑞克林时应密切监测血压、进一步控制输液速度、药物浓度及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近年来,临床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已经非常普遍。由于我们在用药前已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进而避免或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尤瑞克林药品说明书中要求用100mL生理盐水溶解药物,30min内输注完毕,但有临床经验表明药物浓度及输液速度与不良反应关系密切,所以我们根据医嘱采用250mL盐水稀释药物,降低药物浓度;同时控制输液速度,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未影响药物的疗效,本组的结果显示注射用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实践证明,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尤瑞克林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现在我科因严格掌握用药指症及宣教护理到位,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护理体会认为在应用尤瑞克林过程中做好护理人员的安全宣教,做好护患沟通,做好告知解释,加强巡视等工作,对保证合理使用,充分、安全发挥尤瑞克林的药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健康.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3):735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动脉闭塞引起的。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2010年6月-2010年12月,我病房共收治脑梗死病人60例,通过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精心护理和科学治疗,病人愈后效果良好,满意度高。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脑梗死病人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5岁-99岁,平均年龄68岁;有高血压病史48人,有冠心病病史36人,有糖尿病病史24人。入院时病人深度昏迷5人。嗜睡3人,肢体障碍40人,语言障碍23人;平均住院日20天;治愈出院52人,未愈自动退院5人,死亡3人。

1.2 回访资料 未愈自动退院5人中,有3人在上一级医院治愈出院,2人死亡。

2 病情观察及护理

2.1 生命体征观察

2.1.1 体温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脑梗死病人因动脉血管闭塞后,扰乱了体温调节中枢,有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发热。根据病情给病人头部、腹股沟、腋窝等置冰袋。放置冰袋时用小毛巾包裹。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防止冻伤。每20-30分钟轮换一个位置。冰袋拿出后30分钟再测体温。中枢性发热不伴寒战,如果体温超过38℃,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指导病人和家属要多喂温热水,每日2500ml左右。勤擦洗,勤换衣,注意保暖。

2.1.2 脉搏 同时观察心率和脉搏很重要。脑梗死的患者有的常伴有脑心综合症,如给病人的翻身后脉搏加快20次/分以上说明心功不全。如脉搏由缓慢充实变为快而弱,常伴有血压下降,提示心功能失代偿,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措施。

2.1.3 呼吸 有些病人体型肥胖,有些病人有吸烟史,气管内分泌物较多,易发生舌后坠,影响通气功能。如:呼吸由深而慢变为快而不规则或吸气样、喘息样呼吸提示呼吸中枢损害,病人有生命危险。同时,也要观察病人有无痰液堵塞气管,如有痰液立即给予吸出,保持气管通畅。

2.1.4 血压 高血压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血压降得太快太低,又可导致脑灌注不足加重病情。

2.2 瞳孔及意识的观察 脑梗死患者大多数起病时症状较轻,少数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12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是脑内损害的直接指标。眼球运动和瞳孔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十分重要。若发病时虽有意识障碍,但程度很轻,不过很快加重,预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如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部分或完全麻痹,眼球上视不能是上丘梗死。瞳孔对先反应迟钝而调节反应存在,类似Argyu-Robertson瞳孔是顶盖前区病变。一过性或持续数天,或反复发作意识障碍是中脑及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病变。严重记忆障碍是颞叶内侧病变。如眼球固定,双侧散打或不等大,并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视盘水肿,血压升高,脉搏变慢,蹑手蹑脚不规则提示有脑疝发生。

2.3 加强基础护理 入院后对病人进行Braden评分,每2小时进行翻身、叩背一次,每次叩背10分钟左右,刺激咳嗽,及时排痰。对不能自主翻身的病人必要时垫气垫床。有鼻饲管的患者每日要进行口腔护理二次,定期更换胃管。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少,肠蠕动慢,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多吃粗纤维食物。脑梗死的患者严重时容易合并胃脑综合症,引起消化道出血,所以要注意观察病人大便的颜色是否是黑色。有鼻饲管的患者喂食前先抽吸胃内容物是否为咖啡样。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用软毛巾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2.4饮食方面护理 有些患者脑梗死后,吞咽神经瘫痪,造成了吞咽困难。在吃饭时,尤其在喝水时,极易呛咳,甚至从口鼻处喷出。对症状较轻的患者,我们可以让其进食粘稠样食物,将蔬菜、肉沫等副食煮熟后切碎拌在稀粥里,这样容易吃下去。对症状较重的患者,我们要给其进行鼻饲饮食,如果有些病人和家属不能接受,我们要耐心地做好工作。告诉他们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一种治疗手段,如果勉强吞咽,食物会误入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甚至窒息死亡。通过胃管将用搅拌器搅拌后的稀稠样无颗粒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内,用50ml温水前后冲管以免堵塞。

3 用药的观察

脑梗死主要治疗原则是急性期进行溶栓。发病6-24小时内,无脑出血、无凝血机制障碍,符合规定年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收缩压<185mmkg,舒张压为<110mmkg,血糖>2.8mmov/L,

4 康复护理

4.1 尽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发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稳,就可以开始进行患肢被动运动,即帮助患者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患者的瘫痪肢体处于功能。如患侧上肢放在一枕头上,使之稍成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为防止足下垂,使踝关节保持90°,膝关节屈曲。

4.2 语言功能的功能训练 向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训练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耐心体贴病人,诱导和鼓励病人要大声说话,纠正发音,由浅入深,如:“e”、“啊”、“歌”,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5 心理护理

患者生理功能上的障碍往往其陷入绝望状态中,对生活悲观失望、自卑、焦虑不安,容易发脾气。这时我们医护人员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安慰,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同时也要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工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激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6 做好出院指导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 脑梗塞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14-01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的符合最新指南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年龄在40~70岁之间,发病在24 h内,有肢体活动障碍,肌力在0~IV级的非昏迷患者,排除出血性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及TIA发作,无感觉性失语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肝肾心功能不全、精神障碍疾病史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共80例,其中男53例,女28例;右侧梗死23例,左侧梗死57例;额、颞、顶及皮层部位的梗死52例,基底节区梗死38例。入院时发病时间均已超过6 h时间窗,不适合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基础用药和康复治疗等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48 h病情平稳即接受由护士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计划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改善住院环境

实现病人康复,一个安静、清洁的住院环境极为重要。在病房内,建议病人保持不少于1小时的光线照射,同时保养好房内的清洁,力求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和光线适宜。定期对病房进行灭菌处理,时刻关注病房的卫生情况,患者在康复期免疫力尚处于恢复状态,此时要做好卫生工作,不要给病菌可乘之机。

2.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瞳孔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和呕吐量,患者在急救期间取侧卧位,防治呕吐物堵塞气管,可以采用引流的方式进行气道引流。

3.心理护理

从提供信息支持、心理辅导、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建立自助团体四个方面在患者发病后早期就开始给予系统量化的心理干预措施[1],具体:(1)对每位患者每天进行25 min健康知识的宣教;(2)对每位患者每周进行3次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端正对疾病及其他困难和挫折的认识,调节和改善心理状态;(3)与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沟通,让患者的家人和朋友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4)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集体参加疾病知识的学习,并一起讨论,增强团队意识,共同战胜疾病。

4.功能康复训练

1)感觉功能训练 利用坐位时患侧上肢支撑体重的方法,达到同时训练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目的。在支撑手掌的下面,可以替换放置一些手感、质地不同的材料。患侧手指伸展平放在桌面上,向各方面滑动,对手掌产生摩擦刺激;2)手功能恢复 可以通过训练手指抓握和精细动作的活动来进行,选择各种规格的木钉或铅笔等,拿在手中并将其上下或前后翻转,提高手的灵巧性;3)其他功能恢复锻炼 脑梗塞急性期过后,因脑出血形成的软化灶(或血栓)压迫颅内神经、导致瘫痪或偏瘫。要在有人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每天坚持手和足的运动训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理疗、针灸等,以改善患肢的功能,可针刺百会、上星、四神聪、完骨、曲池、手三里、内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情况及功能独立性得分情况。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4 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情况:经过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得分情况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功能独立性得分情况: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得分情况见表2。治疗前后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得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功能独立性得分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侯彩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7)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方法:对30例住院患者严密观察神志、语言、肢体功能,尤其是心脏的监护及肢体血供及全身皮肤色泽情况。

结果:30例患者平均治疗23d,存活29例,其中日常生活能自理18例,死亡1例。

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护理,注意溶栓药物在一小时内的药效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各种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心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阿替普酶 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7-02

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临床预后。而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前途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科对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8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9例, 高脂血症史5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 17例;偏瘫并失语11例;意识障碍2例。瘫痪肢体肌力在三级以下,时间在4.5小时以内。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及肢体功能活动情况来判断溶栓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说明溶栓出现颅内出血的迹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急性脑梗塞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塞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全程心电监护,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内,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溶栓治疗时一小时以内应床旁专护,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3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 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体功能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尽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瘫痪侧)静脉输液。可联合加压治疗(长筒袜或交替式压迫装置)和药物预防DVA的形成。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右下肢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治疗35天后死亡。

2.4 并发症观察。蜘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出血;血尿、牙龈、粘膜、胃肠道出血等全身出血;再次卒中(包括血管壁斑块脱落形成栓塞)。一旦发现有出血迹象,立即停止溶栓治疗。

2.5 药物治疗护理。①应用药物时,应在发病4.5h以内(rtPA),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1]。②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在1h内用微量泵持续泵入[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③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40滴,并注意血压的变化。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④患侧肢体肌力达3度肌力时,应停止溶栓治疗,并通知医生。

2.6 基础护理要点。①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安静、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观察皮下有无出血情况,偏瘫患者预防褥疮。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呼吸不畅、激动、用力、发热、癫痫等引起颅内高压的因素。避免用力咳嗽、拍背,防止栓子再次脱落。③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④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7 心理护理。大多患者急性起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最大的关注、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写字、指图画等,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和改善脑血流循环的重要措施,在选择rtPA溶栓时,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医护人员应同力协作,从根本上消除对病人最有利的抢救时机的延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95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组织型纤溶酶活剂(rt-PA)可用于3h内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结果后,对脑梗死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时间就是大脑”的新时代[3]。在救治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建立卒中单元,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成一种综合治疗系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