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层次分析法;评价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 协调性原则

每个城市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时不仅要突出城市的特色,还要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以山水之城吉林市为例,就是要突出“山水” 的特色。由于有蜿蜒而过的松花江以及四面环绕的大山使得吉林市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整体与局部、共性与特色、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等的关系, 已完成的“清水绿带工程”正是这种设计原则的集中体现,该工程就是把主城区江段堤防按复式断面设计, 增设平台,并开发沿江景观带,实行立体绿化,整治堤防滩地,改善整体环境,建成带状公园。

1.2 生态性原则

为了使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周围及内部空间的微观气候的目的,实现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与协调,园林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寻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以科学的手段,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种群,创造一个人与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以提高该区域的生态价值。

1.3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沿革与现代文化。每一个城市都是在各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即使是新建城市也同样与其新兴产业、政治经济的需要密不可分。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每个城市的景观应该是各具特色互不相同的。

现代文化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使得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技术化、市场化以及多元化的特点。我国的首都北京的设计特色就是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各国游客来到这里都仿佛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徜徉。

1.4 宜人原则

园林景观是为人们的休闲、放松、娱乐而建设的,因此,它的设计必须遵循宜人原则。当人们暂时抛开俗世事务,信步来到园林里放松紧张的心情时,园林景观作为一个供人游玩的场所,应该提供给人们轻松、惬意、安全的氛围。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者应该考虑应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物与植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与人的关系,可以通过一系列物与人的关系设计来充分发挥这一景观设置对人的身心、性情的陶冶。城市园林景观可以为互不相识的人们提供共同享受的公共空间,广阔的草坪、舒适的座椅带给不同人们相同的轻松感受。在匆匆忙忙、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繁华的大都市中,人类同时也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因此在城市园林这一公共空间里也应该力求满足各种人的不同需求,比如可以通过植物种植等设置来达到这个要求,从而可以使人们可以静坐其中,或者读书,或者交谈,或者私语,但彼此不会互相搅扰。

二、层次分析法在园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因子权重的科学方法。该方法的评价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指标因子,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计算判别矩阵。

(2)确定底层指标对高层指标的权系数。

(3)按照下述评价公式进行排序:

2.2 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一城市的园林景观评价为例,来阐述该方法的应用。首先,确定评价指标因子 分别为:植物的配置形式、植物的观赏性、景观设施满意度、绿化维护满意度。

图1 层次结构图

令为判别矩阵,(植物的观赏性比植物的配置形式较重要);;,则判别矩阵为:

利用公式:

计算权向量,然后得到权重:,,,。因此,景观设施满意度所占权重最大,它对居民的影响最大。

三、结论

现在的园林景观评价的方法很多,但多数只能对景观的单一性状进行描述不能全面的反映景观质量,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定量的评价景观质量,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崔巍. 城市园林景观风格比较―以杭州西湖与苏州金鸡湖景观为例[J]. 绿色科技, 2010, (7): 1-3.

[2] 刘卫星. 城市园林景观中场地设计研究―以邵阳市城南公园改造方案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 (5): 60-64.

[3] 李岚.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J]. 中国园林, 2002, (5): 91-94.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视觉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从目前情况看,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它不仅体现在空间分布上的艺术性,而且在视觉上也反映出了它的艺术性,让人们可以通过视觉肯定空间环境的艺术价值。因此视觉艺术已被大范围用于景观设计中。

1视觉艺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景观设计时,基本上所有的景物图像都是通过视觉元素反馈给人类大脑的,这样人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感知到景观的具体呈现方式。同时,人们对园林景观的满意程度,视觉元素导致第一印象十分关键,所以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视觉艺术,以便可以更有效地感染观看者的情绪,使人们的心情都会变得很好,所以要格外重视园林景观的视觉艺术设计,提高其艺术价值。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园林景观设计的观赏性,合理利用视觉元素绝对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给人们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同,能够全面反映它的特有属性,因此,合理运用视觉元素可以有效保证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

2视觉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环境艺术里面有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元素,就是园林艺术,人们希望在良好的园林环境中完全释放自己,缓解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压力,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园林环境中的一些视觉符号就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部分,充分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2.1巧妙运用“点”,使画中有诗

每一个园林景观的设计都不同,一般情况下,苍劲挺拔的松柏、婀娜多姿的杨柳等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必备的视觉符号,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带给人放松美好的视觉体验。但是,在一些景观的观赏过程中还是有一种缺乏美的心情,就可以自主添加点缀物。比如,在一片杨柳树荫中建造一个古色古香的小亭子,“万绿从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诗情画意便会扑面而来,在流水潺潺的小溪边装饰一个竹筒水车,水里面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鱼游来游去,水面上各种飞禽走兽玩耍嬉戏,整个园林景观就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仿佛身处陶渊明诗中所描述的画面里。

2.2多角度增“面”,使园林生趣

景观设计通常范围很大,不仅包括自然而生的小溪流,而且还有人类建造的小桥、假山,但我们并不只注重有山有水的环境,力争美妙的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同时也需一些“天然画卷”来为园林景观增添魅力,所以保持一定的自然园林植物配置,使园林景观看起来带有大自然的气息。

3视觉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时,视觉元素是其最基本的,因此在空间中,当环境中只有1个点时,视觉就会将所有的感知聚集在这一点上。与此同时,可以利用点这个特性,充分补充园林景观的内涵,因此,点可以作为视觉上的装饰品向外界进行信息传输。众所周知,点十分小,在花园的设计中,可以设想将点与其他因素进行有效结合,使得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生动有特色。

3.2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对园林进行线因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工线,比如弧线、二次曲线等,与自然线,比如路面与墙角之间的构成的线条等之间的区别,通过加工大自然中本来存在的线条,就形成了特殊的人工线,所以,当把线运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时,要注意体现出它的特殊性。大自然里面本身存在的线,或者人们依据许多点的排列进行依次描绘所得到的线就是自然的线,一般来说,一种数学线只对应一个功能,但是自然线不同,不仅可以对应多个功能,而且形式十分多样,人们通过自然线的排列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活力,获得美的体验。

3.3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格外重视色彩的作用和合理搭配。对色彩的设计和搭配必须要谨慎,因为这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的高低,随着四季更替和时间的变化,色彩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园林中各种植物的生理特征进行色彩的编排,使各种色彩之间更加协调。

3.4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的因素不仅包括三维立体的视觉空间,而且二维空间、模式空间也都包含在内。同时,处理视觉空间时,景观设计要采用形状不同的视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加和谐,从而创建一种不一样的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要立足于不同的空间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这个观点,从而使得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通过对视觉景观因素地深入了解和分析不难发现,景观设计时可以合理利用点、线、面、色彩等视觉元素。有关部门应立足于园林景观的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视觉元素,用最合理的视觉艺术为人们呈现不一样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余玲.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艺术的应用探讨[J].艺术品鉴,2016(1)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环境理念;意境

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外部环境。有人会觉得园林和我们通常说的花园很类似,更像是被艺术了的花园。更准确地来讲,园林空间应该是一种提供愉快环境,一种具有环境设计的艺术,是在人们休闲时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活动场所。园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则是人们把自己的观念、情趣、投入到改造山水地貌和外部环境的建设中,使之升华为高雅的、有韵味的艺术品,既有生态作用,又具游憩、欣赏、审美的情趣。

在中国,园林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活动空间。在古代神话中就有“瑶池仙境”,它是向往美好空间的人们的一个想象。基于这种美好的向往,从古至今,古代中国建筑中的园林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和想象的仙境有别,但是其景与境也令人心旷神怡。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早期是帝王们狩猎活动用的“苑”“圃”。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玄等诸家争鸣,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这个时期,士大夫逃避世事而寄情于山水,他们的诗歌、散文、游记对田园山水的细致刻画、对造园的手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经隋唐时代文人墨客和官商士僚的进一步推动,从宋代到清代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繁盛时期。造园活动逐步普及到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中国古代上至辉煌大气的皇家园林,下到小巧雅致的私家官商园林,可以说都非常热衷于园林的建造。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师于自然、高于自然;第二,融物于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第三,富于诗情画意;第四,园林体现出的意境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四个特点,使中国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同时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与审美意蕴。本文对中国园林艺术中的景观进行了界定,对景观的特点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划分。

一、景观的含义

1.景观

什么是景观?景观,原是地理名词。作为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作为特定区域的概念,是指发生学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景观与风景、园林有本质的区别。风景、园林、建筑之类只是对象物,景观则是“景”与“观”结合起来,成了视觉对象物 ,所以并不是纯客观的。从美学角度来看,“景观”就可以理解为供人观赏、游玩的风景。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文化现象。其中多数的文化现象可以构成我们所说的景观,但并非所有人类文明都能构成景观。例如文学艺术,音乐等等都属于精神文明,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用文章或是符号表达出来,它所描绘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虽然可以欣赏,却不呈现具象的直观形态,所以就不是景观。因此,景观一定是直观的对象,可以看到的具体的形体。本文提到的园林景观即是景观中的一种。

2.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是人工构造出来的。英国的纽拜说:“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风景一直发生着可观的人为变化,因而现在基本上都是人造的了。”1这话当然不完全正确,因为纯粹的自然风景的确还存在着。至于园林,则显然基本上属于人造风景,所以,建设园林景观称为“造园”或“造景”。

二、园林景观的构造原则

园林景观是根据审美原则进行构造的呢。

1.求真性

造园,必须求真。真与假是一对矛盾,若能从假中见真,就能给人无限的美感。所以,造园要求“做假成真”。明明是叠的假山,但要使人看上去就像真山一样。如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最重要的就是贵乎自然。叶燮说:“吾之为山也,非能学天地之山也,学夫天地之山之自然之理也。” 2也就是说假山的建造应该符合真山的自然规律,这就叫做师于自然。而后者提到的高于自然,则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去掉劣势,添加或者组合更多优势进来,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正如我国明代造园学家记成所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

2.宜人性

我们知道早期的园林是由一种简单的生活设施逐渐演变到审美娱乐的需要。因此,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不是建造园林的主要目的;休闲游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才是人们建造园林的主要原因。因此,园林的建设一定要服从宜人性原则,要让人们在园林欣赏中获得美感。所以,我们看到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住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让人居住,它还必须可以游、可以行、可以望。例如颐和园的长廊,它不但领导我们“游”,也引导我们“望”。因而,园林景观就是供人欣赏、游乐、审美。园林中的一切布置都应当具有宜人性,从中也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第二个特点: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

3.合理组织,构园得体

任何园林的构造,首先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这个规划的首要根据,就是现实的地理条件和一些具体的实际因素。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例如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周围的虎皮石墙,就是随山势起伏而建的,长达10公里。园内北部的宫殿区内,主殿为:“万壑松风”,是清帝读书、批阅奏章、接见官员的地方,就建在地势较高处。这种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做法,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这样的园子,就是构造得体了。

4.情景交融与文化韵味

园林景观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意、配景意与“天人合一”的环境创作理念。也就是在园林景观的创作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通过不同的载体,讲这种虚化的物质实体化,传达给他人,启发或感悟他人。这是一种将自然环境和谐之外的人文思想、情感、生活感悟与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是人情化了的自然环境。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待霜亭”,四周遍植桔树。取唐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命名,充满诗情画,即使树上无桔,但看到匾额和四周的桔树,大概也会使人感到桔红时那种鲜艳的色泽和芬芳的清香,使人由视觉的欣赏,变为情感的交流。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是构成人们生活环境、心理需求、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的改造活动,又促进了园林景观艺术的变迁与演化、丰富与发展。而我国园林景观艺术发展中体现出的这几种构造原则,也是其主要的美学特征,成为了现今园林景观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需把握的尺度和依据。

参考文献

1.纽拜.《对于风景的一种理解》,《美学译文》(2)第1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照明;定义;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定义解析

夜间景观照明(landscape lighting),泛指除体育场、工地和室外安全照明外的室外活动空间或景观的夜间景观照明,是整个城市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称夜景照明为“夜间室外城市景观装饰照明”(exterior lighting for the decoration of the night time urban landscape)。根据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特点的认知,同时考虑到居民的安全和使用,在此之上进行的夜景的规划和设计,其主要对象有建筑(或构筑物)、广场、机场、车站、码头、名胜古迹、园林绿地、道路和桥梁、商业街和广告标志以及城市市政设施等。目的就是利用灯光和照明手法,将上述照明对象的景观加以重塑,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协调、富有特色的夜景图画,以此来表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夜间形象。

2.园林景观照明的设计原则分析

2.1吻合城市夜景的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规划和设计确定了由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等因素决定下的城市夜间环境形态,确立了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照明建设发展的目标、发展途径与发展顺序,是城市夜间环境合理建设发展的前提。如《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照明规划》在参考和结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的基础上,通过杭州市夜景观空间结构的六大系统:城市肌理、开放空间、建筑体系、滨水空间、绿化系统和景观视廊,建立杭州市夜景观形象。

2.2符合一定的地域性

景观地域性不仅能反映某特定地区的文化特色,而且是某特定地区的景观形式、空间组织美学与当地历史背景的有机整合。在园林景观照明中要考虑所处的地域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所带来的技术要求,例如,根据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进行寒地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改善中心城区单调的夜景观,活跃城市气氛,适宜的灯光效果为人带来温暖、舒适的心理感受,提升人在夜晚对城市的认知程度。

2.3安全绿色节能

由于园林夜景空间中人流动量较多,且园林中所布置的照明灯具不少是人手可以直接触及的,尤其是休憩绿地中的低矮照明灯具和一些主景植物照明和主题雕塑所使用的地面投射照明灯具。因此,设计时选用保护人们在园林夜景环境中不受到伤害的照明系统,使人们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认知周围环境。

在安全照明的前提下,绿色节能照明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方面。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光源的发光效率、寿命、显色性能均在不断提高,节能电光源不断涌现。LED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新型光源,无频闪、无辐射污染、显色性高、具有很强的发光方向性,冷光源发热量低,可以安全触摸。LED既能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空间,又能很好地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是环保的健康光源。作为园林景观夜景照明的主角,LED对人类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等,均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照明产品。

3.园林景观照明的营造原则

园林夜景活动空间的形式和效果的不尽相同,通过园林道路的形态和功能形成线索,引导公众欣赏园林夜景,体现主次、突出重点,使园林夜景在统一的规划中显现出秩序感和本身的特色。因而园林景观照明营造可以相应的分为由底到高的三个层次。

3.1“亮”—使用功能的实现

作为居民生活所必须涉及的户外空间,“亮”是必须而且必要的。这是因为园林景观的照明设计,随着人们夜间户外活动和行为活动逐渐增加,夜间环境与城市的大多数人群都产生了联系,人与灯光环境的互动和对空间的使用造就了非单纯观赏性的意境空间。这种功能性的意境设计是以城市居民与园林照明环境的互动性为实现基础的。作为居民生活所必须涉及的户外空间,园林照明设计的技术支持与观赏性并存,不能以城市形象的单纯美化为出发点对其进行设计和规划。对于空间的使用者而言,意境是功能与景点美化共同形成的,脱离了功能的园林灯光环境,无法与人的愉悦性感知构成呼应,也就无法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意境设计。

3.2“景”—景观环境的营造

城市园林是具有一定参与性的空间,它通过环境空间与参与者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组织序列的意境,需要塑造这个空间在夜间的灯光环境表现,对人们的参与和欣赏提供一个交互的环境,这就是环境评价。这涉及到人们环境感受的诸多方面,譬如满意、描述、喜欢和情绪等,都在与坏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空间秩序、私密性、大小、照明系统以及照明色彩等环境特征均对环境感受有影响和作用。从这个层面看,环境评价需要建立一种便于人将环境联系在一起的秩序。考虑参与者的共性和差异性,这种有助于联系的秩序对市民来讲最好是多触发点的,以使人们能够通过多种的提示得到自己习惯的联系思路。同时重视夜景指向意象世界的独特符号的照明设计,如光的色彩、亮度、动静变化、光塑造的公共交流空间和对其场所感的强调。

城市园林照明设计应该尊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在提供足够的照明以满足夜间活动和创造开敞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灯光色彩及尺度上对个人空间的暗示。合理的营造私密空间和半开敞空间不同于城市商业空间的照明,做到有明有暗,从心理满足不同人群对城市园林的夜间个人空间的使用需求,感受园林空间带来的一种安全而舒适的意境。

3.3“意”—意境的塑造和体验

由于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不是对夜间园林景观的重建,而是强调其自身的另一种体验,所以优秀的园林景观照明应当是清晰的,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夜间对园林景观的意象。清晰意味着让人更方便、更有深度的去理解和把握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对全局的联系,园林景观照明的设计应对人群具有一定的意义才能形成意象,同时便于人们把握全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形式的保存或创造,以维护园林特色,展现审美经验,也是园林照明设计所追求的审美表达。

4.结语

园林景观照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领域,同时其本身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各照明要素对园林景观照明的质量影响,结合照明的相关资料对照明的技术指标作进一步研究,对园林景观照明的构成元素进行重点探讨和研究,得到更加精确、有力的结论,以为园林照明设计的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标准DBJ01-607-2001.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范[M].2001.

[2]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第94号出版物.投光照明指南[M].1994.

[3]霍小平.城市照明规划浅思[J].城市问题,2006.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细部处理;特性;

1 园林景观工程细部的基本特性

1.1 细部的艺术性和多样性

园林是由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园林美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在我们的园林美学中,细部构造的作用并不只是附加在园林建筑表面的装饰成分,它其实与园林建筑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园林景观的美是其全部意义的感性表述,而景观的设计却是通过艺术和美感的创造,为人们提供身心愉悦的环境,进一步提高环境的舒适度。细部的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充分的体现出它的艺术性,追求最大的美感,为求达到高品位的要求。

同时细部也具有多样性,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园林景观工程中,为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园林中布置了不同的设施,从而形成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满足游乐、健身、休闲、科普教育的等要求,但在地面处理上必须要平坦防滑,在空间布局上,应分别布置在私密空间与开放空间,达到动静结合、虚实对比,能达到人们在不同程度上的需求;而静态活动区,却让人们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应考虑设置一些树荫、户外遮顶、开敞的空间、廊道等作为休息空间。

1.2 细部的综合性和再创性

园林景观工程综合性强,涉及植物、建筑、艺术、水电等多个领域,与实践工作关系密切,对设计实践、施工技术等有着很高的要求。景观行业在高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在很多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细部处理问题,如设计人员不了解施工工序与内容,导致设计方案难以落实;景观设计与施工的脱节,导致设计不切实际;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设计人员配合,随意变更设计方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园林景观施工品质,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景观设计创作过程中,它本身就经过多次反复的推敲和处理细部环节。然而一幅完美的景观作品,都会包含着许多的细部。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施工者按图施工,还需他们二次创作。因为设计图纸上所表达的理念,往往难以表述清晰,基本上都只是示意描述,同时在景观细部设计过程中,根据提供原始的环境条件,来营造景观满足不同需求。但在工程实施中,由于施工者们在选材、施工工艺难度等方面,产生许多细节处理的问题,这时就须由二次创作来解决。

1.3 细部的地域性和交叉性

园林景观工程的地域性比较强,应该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来设计。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等,无不根据光照、气候、地理条件等影响因素,营造舒适宜人的理想环境。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变化与当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条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选择适合当地市场情况的石材,降低工程造价,而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降低成本与种植难度,也便于后期养护管理。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工程,它会涉及到每项工程内部间与分项间细部的处理工作,这就需要完美的细部处理配合计划的每一道工序来进行施工。园林建筑、假山、水景、小品和植物配置等分项工程之间,既要独自成景,又要互相映衬,构成最完整的园林景观体系。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极为繁杂,交叉作业影响很大,往往难以全局统筹,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我们交叉作业的时候,成品的保护也是比较困难的,细部比较容易受损,作品艺术的完美性就比较难以保证。

1.4 细部的功能性

细部功能性的最高标准是从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设计。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休闲娱乐和参加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它除了要把握好环境空间要素之外,同时还需要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出入口、坡道、台阶)等细部的构造要考虑得细致入微。比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无障碍坡道等等。

2 园林景观工程细部处理的具体措施

2.1 土壤的改良及地形地势的处理

良好的土质能保证植物最基本的生长要求,是园林景观效果保持长效的基础。但是不同的土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如果忽视了这一细节,将会增加养护管理工作的难度,这就有可能会影响景观效果。在一般的情况下,表层土壤它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植物的生长。而通常在地形改造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省事,就直接用外购的土壤覆盖在原来的表土上,同时机械的碾压让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受到破坏,从而直接影响了植物的成活率和植物的正常生长。

地形地势的处理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地形地势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园林的空间感受,更影响着园林的整体布局、排水、管道设施等要素。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其各组成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形处理都会有说明与标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发生。然而在对较小区域地形抬高的时候,通常会忽视坡脚和四周的地形、地貌,对土壤的自然沉降的幅度不能准确的把握,填土的过少或过多,都有可能造成植后土壤的明显下沉,从而容易积水;或者填土量过多的时候,浇水时土壤就随水外溢,污染周边的环境,有碍观瞻。因此,地形的处理既要满足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2.2 绿化植物的细部处理

对每项园林景观工程来说,植物的造景贯穿于全园,有的独自成景,有的与山石和水体相配成景。因此,植物的配置决定了园林作品是否优秀。植物配置除了考虑不同功能区的条件外,还要考虑植物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力、阴阳性、观赏性、生长习性等影响因素。植物有成千上万种,它们各自的形态、色彩和香味都可衬托出不同的意境和风韵。在绿化种植工艺上,首先绿化地清理、平整并进行地形处理,既满足景观要求,也应利于排水;其次在定点放线方面,应严格按图定点定位,撒上白灰标明,方可挖穴;在种植苗木前,根据不同树种,应当适度修剪、断根。在绿化种植的细部处理的时候,它主要包括了处理植物与景观建筑、排水、照明之间的的协调和衔接关系,因此,合理的选择植物所特有的色彩、质感、层次的变化等等,让园林景观达到更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园林景观工程的营造,细部的处理将决定全局完美性的关键。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但要领会设计的意图,还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将园林景观的尽可能充分和完美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向日群,杨晓琴.论园林景观工程的细部处理[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6): 78-80.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细部处理;材质肌理;色彩

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曾这样描述过园林景观工程中的细部处理:一个好的设计不仅有好的构思,而且细部要到位。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与追求,不仅仅需要有一个优秀的设计理念,还需要对景观的细部进行严谨的考究,这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文化背景,比如说一定的经济、地狱、文化、生态等背景。但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细部设计,将园林与景观完美的结合,使景观不仅仅是园林的一部分点缀,而是园林中最具有亮点的一部分。

在园林景观中的细部处理包括很多方面,几乎涉及到景观设计中的方方面面,并且每一个细部中还牵扯到更小的细部处理。细节决定成败,在纷繁复杂的细部处理中,主要以材质肌理处理、色彩处理、形态处理、施工工艺处理等。

1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材质肌理处理

园林景观中的材质肌理处理主要是指景观外表面的一种纹路、花纹。根据使用不同肌理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营造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说时代感、新旧感、光滑感、软硬感。在观赏者近距离触摸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触感赋予其鲜明的心理感受。因此,景观在设计时,设计师需考虑到当地的人文背景、地域地点,再结合具体的需求设计出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可以采用大量未被加工的天然材质本身具有的纹理,将树木本身具有的纹理与园林景观放在一起,展现给观赏者一种原生态、亲近大自然的感受,使得忙碌了一天工作的人们,走进园林中观赏时,有种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感觉,通过未经雕琢的天然肌理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色彩处理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色彩给人最直观的感受,目前,我国在设计景观时都将绚烂的色彩滥用,造成了人们的视觉审美疲劳。我们生活在一个灯红酒绿、红霞紫烟的年代,但人们更希望看到一个清新的色系,放松一天的劳累。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其相应的颜色,或传递出喜悦、或传递出冷艳、或传递出安静的氛围。设计时应尽量严格遵照色彩搭配原则,打破结构上的单一局限,使点与面相重合,构建出一个景观的真实色调,重视实际的施工效果,把绘画的元素加入设计中,原则上先渲染主色调,在根据必要对其它部分进行点缀与渲染。

3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形态处理

在园林中,不同景观所呈现的形态都有着其固定的形态,在设计时不能超出其形态,以免给人造成惊愕的感觉,并在设计中将不同的形态造型的景观相互结合。在各个关键节点上,大力挖掘不同形态组合的潜力,打破原来固有的三维形态,将每个立面的动静、光影效果展现在观赏者面前,全方位感受园林景观的底蕴。比如说在动态雕塑景观建筑中,设计师不仅仅需要注意其运动姿态,还应当考虑到景观的运动轨迹及静态效果。这一点可以参考日著名雕塑大师伊藤隆道的光·动雕塑,作品中较多是利用电动马达来产生旋转的动态线条,用不锈钢的镜面状金属制作螺旋状等的曲线,利用这些回转运动能使作品更添加许多表情与表达的方式,使观看的人能停下脚步去享受创作的时间。而反射在镜面状的作品线条上的光线,也是使作品可以更有表现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午是太阳光,夜晚则是利用人工照明来使周围环境更有色彩,使得人们可以感受作品的各种表情变化。

4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处理

有了好的设计的同时,也需要相应高水准的施工团队,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将一个好的设计构思通过完善的施工工艺表达出来,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工艺良好的施工方就好比心灵手巧的妇人,只有高超的厨艺,才能将普通的材料变出美妙的菜肴。在大多数景观工程中,往往局限于现在的施工水平和技术,导致许多图纸上的构想跟实际效果偏差很远。当我们惊叹于中国古建筑上细腻繁复的砖雕图案,绚丽、精致的梁栋彩画,蜀锦般的地面铺设,精巧别致的门框窗格时,有没有由衷地对古代工匠们发出赞许,是他们精湛的工艺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如瑰宝般展现给了我们后人。所以,在现在的景观建设中,不但要注重方案的设计,更应该注重方案的实现问题,是施工将各景观要素完整地统一在施工客体中间来,尤其是细部方面。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丁山.建筑景观细部[M].创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黄世孟.地景设施[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基本园林;设计程序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众多、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将生态主义理念融入到行业的建设当中,特别是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目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工作是园林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焦点,一个好的园林生态景观,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而且还能够陶冶居民的艺术情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园林设计人员应加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力度,使生态主义理念更高地融入到园林景观项目的建设当中,从而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环境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2 生态设计的特征

2.1 节约资源

生态设计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资源和能源。4R原则便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预案设计也是值得推广的设计方式,通过景观预案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费。

2.2 加长寿命

现阶段的许多景观作品花费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生态设计有4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

2.3 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设计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每个地域都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许多景观作品全然不顾当地的文脉,一味追求“新、奇、异”;不顾当地的气候盲目引进外来的植物;不顾当地文脉盲目引入外来的文化。

2.4 尊重土地

园林景观是关于土地的科学和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事物,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2.5 尊重生命

生态设计认为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睦相处,应该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使其他生命重新在城市中定居。

2.6 尊重过程

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着大量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将河流拆弯取直,再用水泥硬化,使河流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消失,自然景观被破坏;城市中动物的食物链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渐少;任意引进所谓稀奇物种造成生物入侵等。

2.7 遵循生态学原理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就产生了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

3.2 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3.2.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麦克哈格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2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2.3 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例如,在做一个居住区或一个公园的景观设计时,把这个居住区或公园视为一个景观生态系统,其内部设计有一个小湖泊,在其相邻区营造一座栽植各种植物的森林小山体。那么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是,既要使小湖泊和小森林符合各自的生态系统原则,又要使两者达到有机的联系。具体到设计的手法上,如在城市中,一个水体的四周用宽阔的硬质铺装围合封闭,称为湖边休闲游步道。这种全封闭硬质道路布局就会切断“湖泊生态系统”与其相邻的“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两者的能流就会中断,这样的设计就不符合生态原则。

3.2.4 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2.5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实质上,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4.1 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

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4.2 确立规划设计目标

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4.3 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

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4 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4.5 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

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4.6 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7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生态主义设计理念园林景观工程项目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园林事业的重要动力。因此,设计人员应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并逐步完善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以发挥出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对园林景观的描述范文第8篇

1.空间的基本概念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用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说明不管是器皿还是房子,人们用的都是它的空间。人们会有这些心理感受:空间是容积,和实体相对存在;空间的封闭与开场也是相对的。在园林景观中,空间的构成分为空间单元与空间系统。任何一个丰富多样的场所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空间单元,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起一个空间系统。生机勃勃的空间是园林景观的内涵。园林景观期望创造空间。

2.空间界面

园林景观中是通过塑造界面来塑造我们要的空间。按照界面的位置分为三种:底界面(地),顶界面(顶),侧界面(墙),园林景观中底界面是空间的起点、基础,形式多样化,不仅仅表现在材质和质感上,还会结合地形产生变化。侧界面因地而立,是空间的边界,能划分空间、围合空间,具有限定视觉空间作用。顶界面是为了遮挡而设,一般是乔木的树冠、建筑的顶、构筑物的顶,天空是自然存在的顶界面。

以平地和天空构成的空间,有旷达感,心旷神怡;以峭壁或高树夹持,高宽比大约在6:1~8:1的空间有峡谷或夹景感。由六面山石围合的空间,有洞府感。以树丛和草坪构成的大于1:3空间,有明亮亲切感受。以大片高乔木和矮地被组成的空间,给人以荫浓景深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大环境中的园中园,给人以大见小(巧)的感觉。巧妙的运用不同的界面,会给园林景观空间造景形成多种魅力。

3.空间形态:

(1)空间首先是个有方向性的概念:它是我们漫步世界的自始至终的追随者,它帮我们确定自己的位置。没有人就不存在空间,我们创造它又“演绎它”

空间的形态塑造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空间形态的塑造依赖于围合空间的界面,界面的形状、材质、肌理、尺度决定空间的特征,在空间布局时应当注意不同空间形态的结合,避免单调或结构散乱。

“纯净”的空间是自足的,有内在结构的,由均匀、连续闭合的侧界面墙围合而成,还有一个均衡、水平的底界面。景观意味着设计空间界面和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改变或变形“纯净”空间闭合的侧界面,是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寻找及提供更广泛联系的方法。“纯净”空间的边界打破得越彻底,它与环境得联系越密切,空间的整体感和独立感越弱。

(2)图底理论。对“形”的认识是依赖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产生的。人们在观察一定范围时候,会把部分要素突出作为图形而把其余部分作为背景。“图”就是我们看到的“形”,“底”就是“图”的背景。分辨形是图还是底,主要看形所占面积的大小。画面中所占面积大的形容易成为底,反之,面积小的容易成为图。另外,颜色浅的如白色,容易成为底,反之,颜色深的容易成为图。图底关系对于强调主体、重点有重要意义。在做设计图中,通常颜色较深的部分表示的是实体,可能是建筑或构筑物或植物等实体,而外部空间就是“空空的部分”,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实体要素的把握,但往往忽略了外部空间。那么我们把实体要素留白,而将外部空间填色,看作图形,空间就成了积极的图形,就可以更好地设计空间。

4. 空间尺度

尺度地处理关键是以人地感受为标尺看空间地尺度。当围合物界面高度与人与界面地距离比不同时,人地感受不同。

(1)最宜视距。正常人地清晰视距为25~30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为150~270m,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为1200~2000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观赏效果。

(2)最佳视阈。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度,水平视角为160度。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度,水平视角小于45度,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或宽度的1.2倍,按照这样设计效果最佳。可是,即使在静态的空间中,也要让游人在不同的位置观景,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垂直视角为18度(景物高的三倍距离)、27度(景物高的2倍距离)、45度(景物高的1倍距离)。尤其是雕塑类,可以在这三个视点位置上设置平坦的休息欣赏的场地。

5.空间系统

对于区域范围较大、内容多样的场所,只靠对环境元素的认识是不能清楚的描述环境的总体特点。任何一个功能多样的场所都要有不同的空间单元,空间单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空间系统。

(1)相邻空间的相互关系。相邻接的两个空间之间的基本关系主要有:包含关系、穿插关系、邻接关系、公共空间连接的关系。

(2)空间组合。多个空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块场地的空间系统。《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把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分为:集中式、线式、。辐射式、组团式和网格式。这些同样可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