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上也涌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中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学学者的关注。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初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往往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外出的实地地理知识的时间考察,对本地的乡土地理特色知识运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本身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本体资源,将乡土地理的知识和资源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当中。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利用乡土地理实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初中地理概念知识点。这类型的知识由于往往缺乏实际的实验素材和学生可观察到的对象,学生对其的理解较为困难。这是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和实例进行讲解。学生了解本土当中乡土地理知识和实例,也就能够对初中地理中的抽象知识概念较好的把握。例如在传统的初中地理天气特征教学当中,学生在教室中往往难以观测到教师所讲述的天气特征,或者当天的天气特征不符合教学的内容。这时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引进乡土地理关于天气特征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某某时间段出现的寒潮和冷锋现象,学生对于这些抽象概念本身是较难理解的,但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实际的天气特征,就能够很快理解知识点中需要记忆和学习的部分。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等知识进行学习内容上的补充,用实例来把握诸如寒潮和冷锋方面的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利用乡土地理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由于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所需求的教学效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考试成绩方面,学生对于学习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要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实际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努力将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和地理信息资源进行融合和整理,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其中。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并且将这些问题纳入到平常的地理知识学习当中。从这一特点来说。初中地理教师要反过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改良,为了让学生把平时教授的初中地理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教师也要学会用乡土地理知识来完成初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安排更多的实地学习环节,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活动当中亲身体会到乡土地理的知识和特点,进而对教学的地理知识充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初中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理气候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学校周边进行地理知识的收纳和采集。让学生对周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周边环境的气温、降水量、温差变化等。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这部分地理知识的记忆。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的观察体会结合在一起,与书本中的知识相吻合,达到了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效果。

3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

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展开地理教学,首先要确定专门的研究学习内容、适当的时机、科学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场所。在具体活动中,要把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刻苦钻研精神。另外,还要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举例来讲,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为各个小组拟定不同的研究课题,也可由小组自行决定研究课题,让小组当中的学生根据设置的课题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将乡土地理带来的便利运用在初中地理的学习当中,进而达到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4结论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性资源实效性有效途径

一、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存在的怪现象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 ” 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还有现在乡镇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些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知识越来越陌生了。

二、 当前农村地理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 城市与农村素质差异决定对地理等非会考学科的定位

由于城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城市或城镇人员普遍经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相对而言,对比学历普遍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学历的获得的层面的农村人员,他们对一些非会考学科的态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同步受到相关影响,城市的学校对非会考学科教学质量都有明确的富有激励的考核内容,但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 农村学校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的不作为决定地理学科是游击队体制

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农村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再一次拉大与城镇的差距。有些乡镇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础,很多教师对一些地理问题不敢深究,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只讲分布不讲成因。还有现在农村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追求片面升学的恶果

当前社会、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最直接莫过于成绩排第几,省重点有多少,在种种不该有的原因下,家长、学校和学生都只学好会考学科,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是用心去学习地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识,出现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高中老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应试生。

三、 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会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跟从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推动各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 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

除了主管部门的改革外,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从而盘活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也中提到: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盘活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在对身边的地方性资源进行考察后,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莲花山旅游区的教学资源丰富,于是,把课本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并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探究实践,用身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教授地质、岩层、交通、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莲花山旅游区内进行实地学习,对一些岩石的纹理进行解释,对风蚀效果进行说明等,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能够活用,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还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让学生不但学以致用,而且更热爱自然,增进爱国情感。地理教学的堂上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 思考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因此,在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下,充分发掘区域性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有力支撑,盘活地理学习的实质,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3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为什么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展开研究性学习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

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以假当真,是非难辨。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寻找问题创新的切入点。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74-01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分强调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所以地理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对于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则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便有的地理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定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管理比较粗放,所以并没有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增强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加强教材内容与乡土资源的整合,构建更具地域特色的教育内容,进而为初中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初中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整合乡土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基于初中地理课程的学科特征以及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意识。顺德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位于广东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由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广佛同城的西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南部,是佛山市与广州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地势上西北偏高,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鼎盛,是“世界美食之都”。所以说,顺德区的乡土地理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地理教师善于发掘、善于整理,完全都可以服务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实践。例如,在“乡村和城市”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不要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在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完全可以结合顺德区的城市环境和乡村实际,开展一些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加具体、更加生动、也更加熟悉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搜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美食特产,表达一些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地理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所获得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善用乡土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更是初中地理教学和中考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读图、识图的能力,对初中生日后的地理学习和自主自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地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在读图、识图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初中地理教师要优先让学生学会使用乡土地图,让学生结合当地的一些地理特征来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技能,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地理学习将会大有帮助。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佛山市地图、顺德区地图讲解比例尺、地图信息获取等知识,然后让教师可以按照地图设计一些社会实践任务,如让学生利用地图判断某条河流的长度,寻找两地之间的最短路径,搞清某一地点的周边地理环境等,这些实实在在的读图任务,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课程学习的真实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出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

三、合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科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还承担着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合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当地一些地理问题、环境问题的导入,来培养学生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水资源”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将顺德区的“河流纵横,水网交织”的水文特征进行讲解,点出顺德区水资源丰富的特征,但同时也可以导入顺德区西江干流、平洲水道、眉焦河、南沙河等河流的水污染问题,引出“保护水资源”这一生态课题,并在课下组织一些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结合所学知识寻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这样更能实现多元化的地理教育目标。

四、结合乡土地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内容丰富,与乡土地理教学有关的实践内容就有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还可以有效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组织“治理雾霾”的社会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就在生活周边看到的大气污染现象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求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应对策略,共同思考如何让顺德的空气变干净,让顺德的天空变得更蓝,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消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培育和树立,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对于初中地理而言,积极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活动能够对初中地理教学形成有效的促进,不仅可以实现抽闲化地理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避免课堂教学的空洞乏味,还可以有效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更好的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高初中地理课程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 晶.延边地区初中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研究[D]. 延边大学, 2011.

[2] 罗 莉.研究性学习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文教资料, 2009(12):133-134.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本文从“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动起来”“创设新颖的情境”“充分利用地图”“ 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条件下初中地理教学应如何改进和加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6篇

1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1 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1.2 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1.3 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2.1 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2.1.1 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1.2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2.2.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2.2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7篇

一、研究目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世界地理部分认识区域的具体要求为: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应用“3W1H”建构方法认识区域地理进行研究,充分发挥Google Earth平台及“3W1H”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认识区域地理的优势。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应用“3W1H” 建构方法认识区域地理进行研究,一方面丰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其提供良好的实践论证;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在Google Earth平台运用“3W1H”法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及指导。同时,本研究也符合国家课改精神,有利于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有助于拓展地理教学理论和地理学习理论;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认识区域的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及发展地理创新的能力。

三、研究设计

1.创新点

一是以Google Earth平台为基础,结合多种多媒体构建基于Google Earth平台的“3W1H”认识区域地理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并应用于区域地理教学,是目前区域地理教学中比较新颖和实用的课题。二是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对前人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在发展和继承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总结出中学区域地理教学“3W1H”法。

2.设计思路

(1)1“W”―Where。学生在认识区域时,首先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范围及海陆位置,即Where:在Google Earth平台上结合地图,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找出该区域的范围和位置,让学生明晰其地理位置。

例如,讲解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时,教师首先在Google Earth上利用添加路径的工具(如图1)描绘出“中东”在遥感影像中的位置,让学生对“中东”的范围和轮廓有初步了解(如图2);在Google Earth上利用添加照片工具(通过设置照相机位置,即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改变所加地图的位置,设置“视野”――“水平、垂直”度数改变图片大小,如图3)加入世界地图(如图4),让学生从空间尺度上了解“中东”在地球上的海陆位置。

(2)2“W”―What。当学生了解了区域的位置后,下一步就要学习这个区域里有什么,即第二个“W”―What:在Google Earth上,结合文字描述,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等要素。

在Google Earth上,通过“添加地标”将复制的视频html代码粘贴到说明栏内,完善名称、视频标题等(在样式、颜色中可以设置文字颜色和大小);视频的宽度和高度在视频html代码中进行调整(width=“视频宽度”height= “视频高度”)单位是像素(px),从而插入新闻视频(如图5),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激发学习兴趣,再插入“中东”地区行政区划图,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所包括的国家(如图6)。

(3)3“W”―Why。通过What环节的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区域会有这些要素、事物,即第三个“W”―Why:在Google Earth上结合文字及其它媒体资源进一步分析该区域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此环节应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深入挖掘,而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如引导学生去学习掌握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等。在Google Earth上,结合文字,利用遥感影像、图片等(方法与前两个环节相同)引导学生分析“中东”地区战乱的如下原因。

争地:“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又环绕波斯湾,被称为“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境内还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以及霍尔木兹海峡,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争油:“中东”地区是世界“油库”。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都是世界之首。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如图7),油田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且油质好,对石油的争夺也成为其常年战乱的原因之一。

争水:“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中东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沙漠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中东水资源日趋匮乏,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成为中东战乱的原因之一(如图8)。

争信:“中东”地区是多种宗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都发源于此,民族文化差异大,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4)1“H”―How。通过“3W”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一般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掌握,但是对地理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地理现象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也面临着严峻问题,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应用各种媒体资源,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其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培养环境意识,改变环境习惯,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即对学生进行1“H”―How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6.

[2]胡文会.基于Google Earth的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60-61.

[3]张鹏.基于Google Earth的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兵团教育学院学报[J].2013(1):79-81.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地理

一、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