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1篇

1 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案例教学是管理学课程中经常使用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选择跟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案例,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的现实状况

2.1 学生基本情况

管理学属于平台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之前。课题组授课的对象通常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大衣新生。大一新生的特点是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多课程大多充满期待,但还没有自我学习和理性分析的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针对这一的特点,光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2.2 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管理学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掌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及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主要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运用管理的理论和现代管理技术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获得一定的实际管理技能。

鉴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管理学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今后融入社会,进行自我管理奠定基础,并善于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分析企业环境,了解所处的竞争态势。还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创业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学课程目标设置中,要求学生能基于管理学的知识,学会写创业计划书。

2.3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对师资、教学设备和教学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优势

3.1 营造轻松氛围

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发言就给分,效果很明显。其次,要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很多学生坐着愿意讲,起来就没声音,主要的顾虑是担心说错被人笑,要帮助学生卸下这个心理负担,积极营造一种只要发言就会得到尊重,所有的意见都会被倾听和记录。

3.2 头脑风暴法

善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无论对错鼓励学生多多提点子。通常的做法就是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到黑板上,不断增加新的点子,直到黑板写不下为止。然后再开始归类并逐条开始讨论。经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参与这样的讨论,并为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而倍受鼓舞。

3.3 不设标准

不要在案例讨论一开始就设定标准答案和条条框框,这样一来很容易扼杀一些新颖的创意和好的想法。当然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胡乱讨论,这就需要老师在中间起到引导的作用,适当对主题和重点做提醒。

3.4 小组竞赛

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案例讨论,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每次的案例讨论都会被记录,并作为打分的依据,参与讨论的同学也都会被关注,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吸引学生加入到案例讨论的氛围中。

3.5 鼓励独到见解

创意无价。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应该更受人鼓励,提倡创新与开拓性地解决问题。

4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三部曲”

4.1 案例的分类和筛选

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结合知识点进行思考,参与团队的讨论,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前期对案例的选择很重要,通常案例可分为三个类型:(1)简短型案例。篇幅段,内容少,这类案例可以不进行讨论,道理简单明了,只是为了说明某一个理论或观点。(2)综合型案例。篇幅常,内容多,一般是对某个章节的知识点的概况,往往带有很多嵌入性的问题。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事先以电子稿或纸质稿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阅读节约课堂时间,等相关知识点讲授完后进行小组讨论或在课堂上集体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3)时事型案例。选择比较贴近时事的最新案例,作为重点内容课后练习或考试。

4.2 独立分析和团队讨论

首先,老师清楚的传递案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案例的真实情况;其次,将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一遍;最后通过头脑风暴法挑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再一一挑选删减,最后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和控制,并上台发言。

4.3 归纳总结

这个阶段教师要发挥作用了,前面的环节教师不要干涉学生的讨论,只是负责组织课堂避免跑题。这个阶段就要对前面的讨论环节进行深入的总结,尤其要大胆表扬在团队讨论中有出色表现的同学,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案例点评结束后,还有对相关知识点再次梳理一般,这样效果非常好。

5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的保障

5.1 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式

任何教学模式的选择,出发点都是来自教学目标。只有围绕知识点来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比如《管理学和管理者》的内容就适合采用故事导入法,结合企业家的特定和故事来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但主线还是要围绕角色理论展开;《沟通》《激励》的章节采用的方法就可以比较灵活,可以采用电影情景法、角色模拟法、游戏教学法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生动的理解相关的内容。当《控制》的内容就不能采用太多负责的教学方式,容易喧宾夺主。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2篇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影视案例教学法作为书面案例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具有直观生动、趣味性强、能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刺激等诸多优点。将其运用于管理学教学中时,教师应关注影视案例的选择与剪辑、影视案例的课堂使用与评估以及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的联合使用等方面的实施策略问题。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影视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影视素材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23

收稿日期:2014-11-28

0 引言

早在苏格拉底时期就有了案例教学法的雏形,现代案例教学法首先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之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等领域。

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鲜活、将单向的信息灌输变为多向的交流与沟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懈怠和思维停顿的状况。

但在经过了几年的《管理学》实际教学之后,笔者发现在运用传统的书面案例进行教学时存在诸多不足:阅读和理解案例比较费时;对于存在阅读或理解障碍的学生无法使用;案例的情景性不强,内容不直观,缺乏趣味性……。

为了克服书面案例的不足, 笔者尝试使用影视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摸索和检验,效果良好。与书面案例相比,影视案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影视作品案例内容直观、生动、趣味性强。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书面案例的描述一般采用文字方式描述,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发生的问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形式呆板,不直观,趣味性差。而视频案例特别是选用影视作品的影视案例,将故事转换为可视听的文字、图形和图像,学生对案例故事的了解可以通过观看、听及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感受故事,生动直观、趣味性强,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2)影视案例能更有效地反映案例所聚焦的管理问题及其环境。通过演员的表演、故事情节的安排,可以有效地表现出案例的故事情景,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3)影视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特定教学情境下对学生的全方位刺激。在影视教学法中,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是集想、听、看、评于一体的综合刺激过程,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将影视案例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种重要的实现形式来加以研究和推广对于管理学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影视教学法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教学法的作用与意义。焦慧慧认为影视教学法以鲜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习动机和创造力,实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夏红认为多媒体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充分发挥和挖掘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潜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

(2)影视案例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策略。罗光华认为影视案例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余国新探讨了影视作品案例的特点及作用, 提出了案例教学中的关注点。

(3)影视教学法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风华对影视教学法在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尧国靖研究了影视教学法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游春梅对影视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邓烈研究了影视教学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运用。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影视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兴起与发展阶段,研究影视教学法的时间相对较短,研究还相对不成熟。其中,对影视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则极少,对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更少了。但目前,国内对影视教学法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已日益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势之一。

因此,开展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仅符合目前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管理学在案例教学方面的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对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2 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 影视案例的选择与剪辑

教师应在完成整体教案的基础之上,根据所授知识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来选择合适的影视案例,以确保所选用的影视案例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且与其它教学内容能实现自然和谐的过渡与衔接。

在此略举几例,在讲解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时,我们可以选择以海尔集团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加深学生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分类及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知;在介绍管理理论的演进时,可以选择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的前20分钟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形象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早期实行阶段的利与弊;在讲解决策的信息原则时,可以节选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刘邦决定入蜀的片段作为案例;在诠释领导的本质时,可以选择央视《对话》节目《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学完相关理论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评析,加深对领导本质的认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感;在讲授情景领导理论时,可以节选《亮剑》中李云龙指导张大彪训练拼刺刀和李云龙与赵刚视察骑兵连的片段作为对比案例,根据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步评析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加深对情景领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其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除了确保所选择的影视案例应与所授知识点高度相关之外,在影视案例的节选与剪辑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与管理学知识点相关的情节。节选剪辑时,应以能充分展示相关管理情景、突出相关知识点为原则,剪去与知识点无关的内容以增强案例的针对性。

(2)注重影视案例的背景陈述。节选出来的影视案例应具有较完整的情景,能较好地诠释相关理论,或者能很好地展现现实的管理情境。

(3)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应适宜。未经剪辑的原始影视资料一般时间较长,短则50分钟左右,长则近2个小时,是不适合在课堂上直接播放的,否则教学活动就变成影视欣赏了。根据笔者的经验,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比较合适,短的案例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样不管是使用一节课还是两节课来开展案例教学,师生双方的时间分配都比较好安排。

(4)兼顾趣味性。与同一个知识点相关的影视案例可能有很多,在满足上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案例,以活跃课堂讨论的氛围。此外,影视案例是否符合现今的时代特性、是否容易被学生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2.2 影视案例的使用与评估

(1)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前准备。对于一些点缀型的较小的影视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学生提前做准备。但对于那些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影视案例,教师应该提前将案例讨论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各案例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观看并做好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

(2)影视案例的展示与讨论。不论学生是否提前观看过影视案例,在正式的案例分析课上教师都应该完整地播放影视案例,以唤起学生对案例内容的记忆。教师在正式展示影视案例之前,还应该简要介绍所节选的影视案例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等播放工具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重复观看案例材料,以增强对案例细节的分析与理解。

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基本相同,教师可以视情况采用小组发言、自由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3)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也基本类似,只是教师在运用管理学知识点对案例细节进行评析时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案例的具体细节分析上,教师应该结合影视截图或情节回放一对一地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管理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对案例所展示的管理实践的体验感。

2.3 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的联合使用

目前,相比书面案例而言,可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影视案例的数量还是相当稀缺的,主要依靠教师自己去收集和加工。而选取与制作影视案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具备一定的视频处理技术。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案例教学还得依靠传统的书面案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联合使用来展开教学。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避免过于频繁地使用影视案例,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上课就是去欣赏影视素材的感觉,进而失去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作用,从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该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视案例教学与书面案例教学的优缺点、资源的可得性、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的选择。

3 结语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是无法使学生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的,这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解决。与传统的书面案例相比,影视案例具有丰富的叙事性和表达力,更具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刺激学生发挥右脑的功用。影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学习方法,呈现的是一种快乐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影视案例教学,我们可以将大量文字信息转换成影像视觉信息,而相同条件下,人们通过影像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更大,印象更深刻,体验感也更强。

因此,对于管理学教学来讲,影视案例教学法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讨与研究,而其应用前景也势必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 余国新.浅谈管理学影视作品案例[J].科教文汇,2007(3)

2 罗光华.影视案例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2)

3 夏红.影视教学法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5(1)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 管理学 教学方式

案例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明显成效激励了工商管理教育领域,1908年,哈佛工商学院正式成立,案例法开始被引入工商管理教育领域。1921年,科普兰(Copeland,D.)博士出版了一本案例集,并推动全院教师都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此后案例教学法日益推广开来。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学科,是大学教育中经济管理类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管理学教学中,传统的单纯黑板粉笔式抽象理论教学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新型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基于管理学教学的现状,结合多年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经验,通过探索、实践,对管理学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提出了实用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看似简单,真正掌握起来却很难的学科,且不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即使有多年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也不敢说自己的管理技能技巧已经足够。因此,在本科生教学中,大一就学习管理学且要学好确实是一项挑战。经过观察、分析和调查,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选择的随意性强。

案例是与教学有关的事例、实例、范例等,但并非所有与教学单元有关的事例都可以成为该教学单元的案例。选择案例时,要避免随意性。有人认为上课时随便拿个案例,只要能与教学内容沾得上边就行。其实,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误解。选择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难易得当、繁简相宜的案例。一方面,不能太简单、太明了。假若案例内容太简单,理论含量不多,学生一看就懂,那么案例教学就会变成实例阅读课,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实际能力的目的。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难度,多包含一些必须运用新知识才能解决的困惑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使他们勤于用脑。另一方面,不能太难、太复杂。案例的难度太大,超越学生的实际可接受性,绝大多数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分析讨论便无从进行,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

(二)基础设施薄弱。

为顺利进行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外,大多数学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充足的信息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规模过大。

目前,在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已很普遍,但由于人数过多,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实际上,这种教学环境不适于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们从事案例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来看,当前适宜于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人数规模应为20—40人,人数太少(15人以下),可能会因为缺乏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意见的充分交流而使案例讨论分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若人数太多(40人以上),可能使部分学生因没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而成为案例教学的旁观者,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师资力量薄弱。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不是所有教师能适应。教师要负责提供教学案例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水平的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然而,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局限于举例讲解,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案例教学。另外,案例教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状态,力度和深度不足,再加上传统讲授法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更习惯于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针对以上管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通过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具有一定特色且实用的案例式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中应用,显现了可喜的成效。

(一)改革案例素材。

现有管理学国内外的案例大多陈旧过时,而现实商业世界日新月异,变幻莫测。同时,国外案例对于大一本科生而言往往过于冗长,背景与中国实际脱节;国内案例又大多流于宣传性的表面文章。所以学生目前做案例分析往往流于形式,总是某企业如何创新如何改革,分析套路都差不多,追求面面俱到,做表面文章,像是文章中心思想分析,不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解决方法是将案例分解开,场景化,聚焦化,不拍“电影”只做“小品”,与知识点紧密结合,每次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剖析、思考,为当事人出谋划策,让他们无法回避,无法“抽象化”、“空洞化”。例如:讲到以人为本,引入案例:人力资源总监在向董事会汇报时有一名员工说有重要的个人私事坚持要马上见到他谈心,如果你是人力资源总监,你打算怎么办?为什么?讲到报酬,问学生如果你开一个公司,那么你是给员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并因此提高“成本”,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面临找不到好的员工的局面呢?还是有第三种选择,为什么?讲到沟通、协调,问学生如果你是车间主任,车间这段时间已经超负荷工作,员工怨声载道,可是厂里又要加任务,你打算如何与下面的人沟通?一次案例针对知识点给一个小的场景,解决一个问题,非常奏效。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为使课堂生动化,增强体验式教学和互动的效果。

(二)改革知识点的讲授方式。

以往教学中每一个重要的新知识点,都是由教师仔细讲授,用填鸭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无法保证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即使暂时生硬地记住,很快也就忘了。在知识点讲授方式上我们大胆创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尽量在讲授之前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再与最终结论对比。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且能使学生从更深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去理解新的知识,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训练,最终使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决策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必然提高,也使他们真切体会到管理企业需要融会贯通。

例如在讲授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之前先问学生:泰勒是如何解决当时员工磨洋工的问题,如果你开个工厂,大部分员工在磨洋工,那么你认为会有哪些原因导致?有学生说因为工作没有标准化,又可以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标准化?标准化都有哪些好处?如此这般一层层揭开管理神秘的面纱,最终打通各环节,使学生脑海中最终勾勒出企业经营思想的整个轮廓。

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有较深厚的企业经营的实践功底,能不断追问,对于学生的一些理想化的想法能一针见血地进行点评。

(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为使课堂生动化,加深体验式教学和互动的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1.分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大部分作业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体验团队合作,组长轮流当,练习沟通能力和领导力。

2.角色演练:沟通、谈判等环节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演练,真正体会管理者沟通的难度。

3.商业模拟:竞赛一个小组组成一个公司,分配不同的职务,进行创业计划的竞赛。

4.演讲训练:部分章节让学生先预习,自愿到讲台上向班里同学讲解,锻炼演讲能力。

5.实战问题:将一些咨询公司所做项目拿来让学生分析解决做报告,大大增强实战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平时发言按完善程度、创新程度、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流畅等维度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同时小组成绩、小组发言人、小组组织人等都会影响平时和期中的成绩。不仅老师打分,而且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学期最终还评出明星小组、明星组长、创新奖、勇气奖等单项奖,以资鼓励。

三、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要求每学期假期期间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并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撰写一个案例,使教师逐步成为“上台能讲课、下台能咨询”的管理专家。针对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有理论没有实践的现状,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深入社会,进行与管理活动有关的调查和咨询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送教师去有关企业兼职或实习等。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切身体验,丰富管理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二)校企共建基地。

企业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实体。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践基地,定期不定期地让学生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去参观、实习,了解企业管理活动全过程,调研企业管理现状,以便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的实践能力。

(三)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老总来做专题报告。

邀请有知名度的管理专家和有成功经验的老总、经理来做专题报告或担任兼职教授。这种方式是目前学生了解管理实践、接触社会、提升管理技能的一条有效途径,特别是选择一些在企业界做得比较成功的校友或关系企业的老总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或演讲,效果更好。这些专题报告或演讲可以让学生了解管理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管理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做出最终决策的,这种“请进来”的形式往往是使气氛活跃,互动性强,学生比较喜欢。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

强化案例教学特点和作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和过程。学生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取决于学生自身,还取决于案例教学效果,如果案例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对“冥顽不化”的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触动,促使他们反思、醒悟。

教师应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对每一个发言的同学应带头鼓掌予以鼓励,其发言的精彩之处当众予以赞赏,增强其自信;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可以采取点名发言的方式,以“我很想听听你的观点”、“你的观点对我很重要、很有启发”等类似的语言予以鼓励。在最后总结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精彩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对值得商榷的观点绝不能武断地否定,而以商榷方式留给学生课下探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他们产生奇思妙想。

(五)建立规范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

哈佛商学院的管理案例教学规定学生成绩一半取决于课堂上的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极少有书面作业。对于接受管理学教育的学生,必须规范学习成绩评定与考试。案例教学课的评分结构一般为:课堂讨论质量占总分20%,书面报告质量占20%,期终考试成绩占60%。案例分析成绩依照三个指标评定:分析能力,指分析问题全面与深入,逻辑严密完整等;决策能力,指决策依据是否有说服力,考虑因素是否周全,采取方案是否现实可行等;创新能力,这是最重要因素,见解与主张的精辟独创,洞察力深邃。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见解相左,却言之成理,有凭有据,这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实施案例式互动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每个知识点先分析,后检验,再利用场景深化,最后小组讨论,层层深入渗透,将管理学知识点各个层面吃透、提升,学生都感受通过这样的学习完全改变了看待商业社会的视角,大大增强了走向社会的信心。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通过学习管理学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去面对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肖冬平.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33):202-203.

[2]霍圣年.实践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途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102-104.

[3]刘云芬.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途径[J].考试周刊,2010(24)204-205:.

[4]周雯.《管理学》案例式启发式教学的探索[J].管理观察,2008(21):123-124.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新方法

根据教育部2013年5月的统计数据,2011年的教育统计数据中独立学院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为542638人,占当年660万毕业生总数的8.22%,而当年的独立学院招生人数为746028人,在校生总人数达2674448人。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增加,到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了749万人。在办学过程中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在这样一个新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在学生培养上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重视其通用技能,而管理能力正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应需而生的一种重要的通用技能。《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教授学生基本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如何推进《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和一般原理能够让这些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掌握,并能够结合实际的运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也由此决定了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

一、《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剖析

1.《管理学》教学中的“知识割裂”问题[1]。(1)从教材的内容上来看。一般高校选用的教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国外的经典管理学著作,第二种是国内的知名度高、有影响力的教材,第三种是学校的自编教材。第一种教材在一般高校中使用较少,主要推荐为参考书。后两种是主要的选择,但不论哪一种,教材的主体框架都是从管理学概论、管理的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等方面进行编著,分别从不同的管理职能角度进行论述,各篇章都论述详细,但各篇章之间的联系却论述甚少,且主要是对前人的理论成果的综述,而对于现代结合实际的理论演进的研究部分论述却略显不足。因此,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分别看到了管理的不同方面,对他们的相互联系仍不清楚,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科学体系,这就妨碍了学生对管理科学的系统理解和综合运用。(2)从教学的过程上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讲授《管理学》时,基础理论的讲授占据了教学课时的大部分,在讲授时也主要是从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的发展史、管理的四大职能的角度分别进行讲授,各篇章都有对应的案例分析,对于管理学的理论性、应用性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但各篇章之间如何关联,如何更好地体现知识的实践性却仍然存在着割裂。

2.《管理学》教学中内容的滞后性问题。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管理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管理实践中,同时也应体现在管理理论上。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在管理学著作的编写时总是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对于现代管理伦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虚拟组织理论和组织再造理论等管理学上的最新发展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探析等在管理学著作中鲜有详述。这一块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较普遍的管理现象,以前的管理理论不再能够清楚地解释相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前沿性问题进行补充,因此,也对教师在管理学上的知识储备、研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管理学》教学中实践性欠缺问题。《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课堂讲授为主,因受学时、场地所限,学生学习后没有具体实践环节的安排,也难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性的认知。部分高校的沙盘模拟实践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模拟实践的效果,但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也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管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4.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力影响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学教师学术性普遍较强,理论研究造诣也要强于其实际的管理能力,主要是许多大学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从业经历,没有实际的管理经验,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很多来自于对资料、对知名企业管理活动的分析,因此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传授管理实践相关技能,使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真正的结合。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的个人能力确实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二、《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1.重组教材,改革教学方法。(1)对于既定的教材内容,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可重组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理论篇,一块是实践篇。在理论篇中,把《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沿革、基本原理等基础理论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对什么是管理学在理论上有个基本的认识。在教学之初,可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刚入校军训时以班组方式的严格管理,加入学生会组织的遴选过程,一个宿舍为什么要选一位寝室长等),让学生感受身边处处都有管理学,用身边的事学习什么是管理学。一般一门学科的发展史是既重要又枯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用案例将早期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结合讲解让学生明白理论的传承性,同时明白早期理论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演进。课下要求学生研究一所熟悉的企业,分析现实企业管理中理论应用的效力。(2)在课程教学的中,可以运用课堂综合案例分析,引入最新发生的企业现实案例,让学生深入其中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并掌握各管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请学生把学习、工作中的故事讲出来,分析其中管理的作用,通过《管理学》的学习有没有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3)邀请企业或教育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课堂讲学,让学生与管理人面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管理有一个现实的认识。通过对湖北商贸学院2012级国际贸易本科班9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9份)分析得知,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要求,难以达到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等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主题课教学已成为现代《管理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也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在互动教学上,还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在模块教学上,还需加强各模块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上明确管理各部分知识间的关联性。所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补充社会问题探讨。现在的《管理学》教材中,现代管理伦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虚拟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的阐述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专题讨论。例如,在每年的315晚会中都会有很多的实际案例,通过视频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现代企业管理伦理问题,着意培养学生的管理之“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虚拟组织也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样的组织是虚拟组织?这种组织如何存在?目前我国较大的虚拟组织如阿里巴巴,它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它的管理者是如何对组织实施有效管理的?这些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的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需要授课教师充分准备、深入分析,让学生对这些产物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社会的发展有正确的分析。

3.课题教学即“任务驱动法”[2]。课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出一个与管理有关的命题,让学生课下进行研究并在课堂进行讨论,通过课下自学、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最后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布置这样一个命题“:通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你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其研究成果,同时课上请学生阐述其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补充,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对该命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理论梳理。另一种是布置情境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体会该情境中的管理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管理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完成的结果写成课题实践报告,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课堂点评,并对任务中的管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加深学生对管理知识的认识。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管理学》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与认识。《管理学》课程教学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过程中才能逐步加以完善,而对于教学改革中的新思路的具体形式也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补充、完善,以寻找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基础理论与管理技能结合能力的,能促进大学生管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作者:王亚丹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引言

财务管理学科的出现非常晚,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学都是一门分支学科,从属于其他学科。直到二十世纪之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财务管理学才逐渐的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效率成为了最大的衡量因素,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掌握消化更多的知识是每位老师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学这种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的学科,在教学模式和对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上有更多值得探索、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翻转课堂因为其开放、积极的特点成为了教学手段的首要选项。本文就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浅谈几点看法。

2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简述

微课程即微型视频课程,狭义的理解来说就是一种时间较短的包含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小视频,视频一般为5到15分钟左右,针对性的聚焦于某个知识点的详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例如:知识点讲解的视频,在学习风险价值这节知识点时,除了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风险价值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在未来待定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还要可以选择利用小视频的演示,构建内部模型向学生们展示它的计量方法和计算步骤。翻转课堂简单的理解就是老师和学生身份的呼唤,以此来进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老师分享的教学资料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了解财务管理知识点的定义和其适用范围。在课堂上学生继承老师的身份,参与和同学的互动,包括对知识点的解释、探究、提问等。在翻转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颠覆,知识的传授从课上转移到了课前,且由学生自己查询获得。教学过程由传统的“老师讲课,课后练习”的模式转变为学生和老师平等交流,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模式。由于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答疑,所以会督促他们在课前对不懂的地方研究钻研,这样使得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的增强,在课堂中知识得到了延伸,效率得到了提高,也拓展了学生思维。这一点和新时代的财务管理教学理念是相符合的,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需要网络环境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支撑。随着教育行业的洗牌,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得势不可挡,就财务管理学科而言,给予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给课堂带来颠覆性的改革。根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微型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在多个试点学校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微课程模式最大程度的解决了目前国内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将优秀教师的教育内容向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输送,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有的接受知识的机会。但由于微课程模式起步较晚,对于微课程教学方法和应用缺乏理论支持,为了保证在微课程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发展顺利,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其应用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上。

3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财务管理是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T型人才。使他们能够在财务、金融管理、科研教学方面从事工作。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同理论需要密切联系的学科,而目前国内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仍然是高校,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手段,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的教育存在先天缺陷,因为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堂教学对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以起到基础作用,但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微乎其微,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在动态的金融环境和不同的财务情境中才能锻炼出学生的资金管理能力、对各种金融情况的敏感度以及资本运作能力。但是动态的财务情境在高校的环境中难以搭建,真正的实践课程应该在丰富多样的财务实践活动中完成,这也是为了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才。目前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的任务中,逐渐的打开校门贴近生活,寻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但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当大学生开始实践之时,仅仅是一个只具备书本知识的新人,这样在实践单位工作的层次和深度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实现联合培养的目的,这样培养的结果也只是学生空有工作经验但是对专业金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在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的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见的协同,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教育资源共享协同、管机制协同,加强高校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双向交流。”财务管理专业不同于其他课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但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高校对带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得到大幅度的强化。其次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与实际的实施匹配性差,财务管理专业会受到当前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的实时影响,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但是很多时候所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却出现明显的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偏差,影响到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再者是管理机制的不足,扁平的学校机制或许以及难以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就算学校培养出了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人员,但他是否有足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综合金融环境的分析能力、对于过去金融环境的总结能力和对于未来金融环境的预测能力,以及他本身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当行业出现新问题需要交叉人才时他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衡量因素,因此,如果扁平化的实践教育体系得不到优化,那么很难适应如今的就业局势。

4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将微课、翻转课堂以及财务管理教学结合,首先在于创新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财务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混合型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严密逻辑。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模式,避免在课堂中照本宣科的诵读课本,比如在学习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时,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之后,学生要学会运用微课程来对知识进行扩充,观看网络微课程,进一步总结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强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让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其次,不单纯依靠课本知识,采用多媒体设备、借助教具、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管理实例或者进行试验等方法来辅助翻转课堂。比如在学习证券投资时,可以同计算机进行结合,通过专业模拟软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虚拟投资,熟悉证券投资的流程和环境,感受投资的风险与收益问题。之后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相互交流学习的成果,并且进行讨论,交流自己所学到的,这样可以对知识有深化的理解,并且通过不同思路的信息交流,可以让学生养成以多种角度看待金融问题的良好习惯,这在他们今后从事金融工作有裨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与生活实践相连,财务管理课程从生活中来,又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只有将生活实践和课程本身紧紧相连,这门课程才有意义。比如在学习资金管理时,可以有学生自发的联系与学校有合作的金融企业,在学校的组织下进入公司学习关于资金管理、资金运营、收益的提升以及风险的规避等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6篇

(一)对实践教学法认识不足在管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他们认为,实践教学“劳民伤财”,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去引导,但实际意义不明显,因此不愿改变现状。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难以评估,因此也不愿尝试。另外,许多高校领导也没有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对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的支持,经费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教师不愿主动从事实践教学的研究。

(二)缺乏从事实践教学的技能和经验随着实践教学在各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管理学教师进行了实践教学的课堂尝试,但由于很多教师缺乏从事实践教学的必要技能和经验,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效果还不太理想。其一,很多管理学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课前准备。很多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全在课堂的发挥,准备不准备都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没有周密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详细的实践授课计划,这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其二,有的管理学教师的课堂控制力不强。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有的教师的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觉得实践教学无从下手,使学生的整个实践活动缺乏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兴趣不高。其三,大多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本身的感性认识不够深入,难以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在管理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与情境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教学中,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深刻认知,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实习混淆起来,认为学生实习就是实践教学。而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案例分析。事实上,管理学实践教学有很多模式,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团队游戏、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其中有很多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未达到预期效果。有的教师在实践教学后不善于分析和总结,从而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这些因素均影响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探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管理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管理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去探究和体验,从而完成各种教学活动。

(一)实践教学准备阶段:妙在设计实践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选用的实践教学方式要符合教学目的,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与一定的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更准确地把握现实。我们可以根据管理理论的不同知识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升管理能力。作为一名管理学教师,应该对管理学的整体知识有全盘的把握和精准的剖析,这样才能为不同的管理知识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方式。当然,从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来看,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还远远不够。为了使课堂实践教学能更好地推行,我们还必须对每一项实践教学的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知识点的链接、时间的分配、道具的选择、进度的安排、问题的置入等等,都应一一设计到位,以避免课堂实践教学秩序的混乱。

(二)实践教学实施阶段:贵在引导实践教学实施阶段是实践教学的核心阶段,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淡化自己的权威主体特征,将“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导整项活动;但同时教师也要在全局上对教学节奏做出有效控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1.破冰。在管理学的实践教学的开始阶段,有时会因学生的拘谨而出现冷场的现象,有些同学处于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望态度。在此阶段,教师应该与学生就实践教学的目标达成共识,不仅让学生了解实践教学的内容,还应让他们认识到实践教学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增强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意愿。如果此时教师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对学生积极情绪的调动、注意力的吸引和保持等,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可采取一些“破冰”的方法,有效打破沉寂,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提升心理兴奋度,激励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2.纠偏。在“舞台”上主导的学生,有时会因对管理知识或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有误,而出现“跑题”的现象。这时管理学教师应先静观其变,看是否会有学生主动出来纠偏。若在一定的时间内,“跑题”的实践活动仍没有导入正题,管理学教师应及时出面点拨,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纠偏的能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化繁为简,解决问题。3.催化。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帮助和加速物质转化的中间媒体,它本身不发生变化,但物质的转化过程却离不开它。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像催化剂,促进着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离开了教师的催化,学生的实践活动就难以深入和取得预期效果。教师的催化角色就是通过一些促进相互沟通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支持的心理氛围,推动他们不断思考,促使各种思想的撞击和融合。这种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链接起来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及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房地产;物业管理;教学;改革;发展

一、物业管理行业限制房地产发展的原因

房地产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企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且各领域间相互联系性也比较紧密。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在经济效益增长同时,也出现了多种问题,比如在城镇化不断推进使得房地产业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而同期与房地产行业相配套的物业管理、经营、维护等服务产业并没有以相同的速度配套发展。这就使得房地产业硬件与服务型软件不兼容,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房地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同时在房地产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应规定的不完善导致行业秩序并不能按照一个合理稳定的区间进行发展。由于行业规定没有一个良好的限制与规定的作用,使得在后续配套服务建设期间并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物业服务。进而物业管理服务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降低业主入住体验,从侧面限制了房地产的发展。

二、物业管理教学对于房地产业的意义

由于房地产涉及的领域和专业十分广泛,从而使得评价房地产企业业务素质的方面有很多。业主不仅会从房地产主要商品住房的建筑质量、选址、环境设计等硬件因素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评价,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具体住房环境维护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业主评判房地产企业资质的最直接体现。物业管理行业的工作主体是物业,包括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相关场地进行维护、管理等具体工作。物业管理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这也要求了物业能够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形象来和业主进行相关的沟工作。物业管理与房地产业首先从业务范围来看属于上下级的关系,房地产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建设配套的物业管理服务,而科学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也会进一步从软环境建设方面优化房地产,推动房地产的发展。在基本的依存关系直上,物业管理行业可以成为提升房地产业项目价值的最重要手段。作为硬件主体,房地产业中相关住房的价值是一定的,而通过积极有效地物业管理等软环境的综合建设,可以及大地提升业主的入住质量。物业管理如果科学合理就会极大地提升整个项目的综合价值。物业管理可以通过对基础能源、停车产地、室外公共设施的维护,形成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管理使得整个项目升值。

三、物业管理学科改革的具体策略

由上文可知,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对提升房地产项目价值、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进行物业管理教学方面也需要将学科积极融入到房地产业版图之中,通过对于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合理的进行教学安排,有计划、有侧重性地对学生相关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大体上物业管理学科改革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开展:

1.教学目标:首先在物业管理教学的目标设定上,教师需要将物业管理学科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积极适应。以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物业管理工作帮助房地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这种实际效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工作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以追求结果作为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指导,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思想:在进行物业管理教学思想的选择上,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积极选取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于物业管理学科体现出的实际应用性较强,所以对于学生在进行学期期间实践过程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思想在教学环节中的运用,学生可以做到从实际出发,面向物业管理学科要求的各个领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各种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思想的贯彻保障学生真正学习到能力与素养。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物业管理的课程目标制定与实践教学思想的全面贯彻,教师可以根据物业管理学科中的各项内容与房地产业发展期间对于软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适时,丰富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摒弃固有的教师单向授课模式,积极通过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探究、演练、模拟、实习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物业管理学科的学习。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现实生活中物业管理的案例、规则、技巧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演练。让学生在实践练习的环境中加深对于知识点和实际能力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积极组织多种丰富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入房地产企业,通过相关实习工作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浅议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内容与发展[J].莫月冰.现代经济信息.2006(06)

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第8篇

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MindManager)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又称为心智图,其创始人是TonyBuzan。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式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往往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助于思考、理清思维思路,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的教学功能

(1)教学设计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课程体系重新分析,重新整理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更符合逻辑思维的教学顺序,还可以对课程单元重难点分析,并将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可视化的表现出来,有助于教师更高效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实施环节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这就好比在你旅游的过程中先得到一张地图,导游明确告知你所在的位置以及前进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会迷失学习的方向及意义。在教学复结时,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制作思维导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

(3)教学评价环节

在教学评价中,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发现学习漏洞及不足,自觉进行学习反思、修正,并展开有目的、有重点的学习,从而快速、高效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观察学生的结构图,教师能有效的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给出相应的学习意见。

二、思维导图在仓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来展示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简约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重难点。学生透过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看到教师教学的思维过程,从而轻松掌握仓储管理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入库作业,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入库作业的接运、上架、登记等,还介绍了商品的检验,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是分散记忆的。因此,教师按接运、验收、堆码、办理入库手续等入库作业流程进行讲解,反复强调各知识点的关系,学生在反复强调中不仅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反而会产生厌烦心理,收效甚微。如果利用思维导图,就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就能集中更多精力解决重难点,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对整章内容制作思维导图,通过线条、符号等串联起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可视化,让他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结构认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出思维导图,不仅强化了记忆,理清了学习思路,而且还帮助教师及时判断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思维导图在仓储管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