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1篇

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经济法保障的必要性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合理分配经济资源;保障社会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相适应的,经济法可以用来调节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法为其进行保障和规范。在社会企业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盲目进行高碳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低碳经济的理念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法为其提供保障。

2.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外借鉴

西方一些国家早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开始对相关的碳排放问题征税,比如丹麦、瑞典、挪威征收的二氧化碳税,荷兰征收的燃料税、石油产品税等。

英国于2001 年4 月开始实施征收气候变化税,属于英国气候总体战略核心,是英国“气候变化计划”中一项实质性政策手段,实质是一种“能源使用税”,根据企业使用化石燃料与用电所产生的数量调节税值,如果使用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则可减免此费用。

英国于2001 年成立了碳基金,它利用征收上来的气候变化税、垃圾填埋税以及英国贸易工业部提供的少量资金用以低碳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英国政府还推出了一项针对能源密集产业的政策——气候变化协议制度。该协议规定如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并在最终能够达到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那么政府将给予免除其应征得的80%的气候变化税;假如企业不能实现约定的目标,政府也允许这些企业参加排放贸易机制,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买卖其他公司排放配额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在气候协议中的承诺。

英国的碳排放贸易机制,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排放能力去购买这种排放许可证,这是一种“基于市场的方法”对温室气体进行定价。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法思考

从外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来看,主要是通过税收的手段经济调节,规范经济朝着低碳方向发展。就我国而言,低碳经济作为新鲜事物,首先赢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再通过法律手段逐步引导企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并不完善,并且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立法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法领域对其加以规制,而在对经济关系起调节作用的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方面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对经济法方面的探究很有必要。

首先,从产业法方面来说,要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各类企业设定一定的排放标准。逐步淘汰一些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发展低排放、低能耗的产业,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改进,发展低能耗的产品,促进产品的升级,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从市场规制法方面来说,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阻碍,所以就需要国家从市场规制法方面,使低碳行业免受垄断、不正当竞争的危害,对低碳产业进行保护。

第三,从银行信贷方面来说,要通过对低碳产业提供信贷优惠达到扶持目的,比如降低低碳产业或低碳产品的贷款门槛,或者为其提供贷款利率的优惠,为低碳产业优先提供融资环境,与此同时,严格进行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的融资,这样能有效地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

第四,从税法方面来说,要充分发挥收税这一经济法特别的经济职能,增添税收法的内容,开征碳排放量限定税来限制资源的浪费,加大低能耗和高能耗企业间的税收差距,还要对低碳技术创新提供税收优惠,以此引导企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法制与经济,2006.10

[2]贺汉魂.资本论.经济伦理视阈下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发展,2010.3

[3]王立宽,谢军安.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对策.科教文汇,2010.5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2篇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重视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作用。既要杜绝产业转移掩护下的“污染转移”,也要避免发展低碳、淘汰过剩产能可能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而放慢低碳经济发展的思想。企业也要认识到低碳经济是未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加大低碳投入,狠抓低碳生产技术、原材料采购、节能环保设施等环节,切实把好低碳生产准人关;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发挥高新技术在低碳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切实把好低碳生产技术关。

(二)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

一是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增加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逐步提高森林面积。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应放在产业经济部门,在培育新兴产业的的同时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和提升。

(三)突破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目前尤其要突破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低碳产品的使用瓶颈,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和研发,政府实行低碳产品的优先采购,引导推广低碳产品;突破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的瓶颈,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突破政府管制、扶持和经济刺激政策出台的瓶颈,加大低碳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和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在工业低碳化发展(节能减排、低碳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区低碳化工程等)、城市低碳化运营(城市交通、建筑节能等)、农村低碳化建设(森林碳汇、沼气技术等)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宜昌低碳经济SWOT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共识,也是中国、湖北省乃至宜昌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的条件下,宜昌市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消费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低碳经济是宜昌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目前,宜昌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阶段,面临着经济发展转变和构筑新型城市化的双重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了满足温饱型社会需求,我国选择了一条粗放型、高增长、重数量的发展路径,环境因素的短边效应与日俱增。应该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宜昌市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粗放程度较高,在外部发展环境急剧变化的压力下,按既有模式发展的成本将快速上升,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在这样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不仅必要,而且形势紧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宜昌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选择。宜昌是全国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水质和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拥有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老岭等6个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55.3%。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要实现节能降耗,就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十一五”期间,宜昌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4.0∶51.0∶35.0调整为2009年的12.1∶55.1∶32.8,但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也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在明确宜昌市目前低碳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可总结出目前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结合自身优势加以解决和改善。

(一)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宜昌地处三峡,山水环绕、生态优美、地造天成、资源富集。进入新世纪后实施大开放的主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发展环境,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1、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宜昌立足水电等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化工、食品医药和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基础雄厚,配套能力强,为加快我市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具有完善的发展平台

多年来,宜昌市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产业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之一,是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园、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平台优势进一步凸显。

3、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水质和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拥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55.3%。

4、具有突出的后发优势

宜昌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和成熟,产业向低碳经济进行调整和转型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动作快的后发优势。

(二)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

1、社会经济发展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无论是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宜昌市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在经济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差距,面临着振兴区域经济、改善民生的巨大挑战。同时,宜昌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产业的低端化、高能耗化等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2、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资金和制度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能源利用技术的整体水平落后,技术研发力量有限,能源利用率在世界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国家能源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创造100万美元GDP,中国能耗目前是美国的2.5倍、欧盟的5倍、日本的9倍。目前,中国能源平均利用率为32%,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0%,可再生能源的商品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风电资源的利用率仅有0.05%。宜昌市地处欠发达地区,能源利用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目前,宜昌市的节能减排的技术还不发达,循环经济水平低,缺乏在区域之内不同行业、不同过程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限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3、节能减排意识薄弱

目前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较为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加之节能成本高,节能手段运用不便捷,宣传力度不够,低碳观念要真正融入到广大市民的生活中去还存在不小的困难。

(三)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1、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供了政策机遇

湖北省是全国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之一,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意见》,在政策上引导企业和居民发展低碳经济。

2、国际大环境有利于宜昌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政府基于低碳的态度和行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开展CDM项目的主要国家,中国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CDM项目的开发。积极的国际大环境有利于宜昌市吸引发达国家投资减排技术,既能快速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也能吸引大量资金,为宜昌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宜昌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

1、现有产业结构不适应发展低碳经济

从产业结构看,宜昌市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需要增加大量的基础设施和第二产业,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换句话说,宜昌市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较大的能源供应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空间。

2、国际社会的压力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到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以及每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国际社会不约而同的将焦点集中在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议题上。可见,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三、宜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以观念更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利国利民。为使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实现由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向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宜昌市要充分利用水电名城的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把握低碳经济的先行主动权,构建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兴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产业,使之成为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逐步探索出一个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

(三)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能源科技,要早谋划、早安排,建立能源科技储备。当前要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

(四)以制度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政府规划,制定低碳经济的“宜昌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形成具有政府意志的可操作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积极构建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王红曼,张方译.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刘云.怀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政金融;低碳经济;基本阐述;现状;问题;策略

目前我国面临的最大的矛盾就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的发展工业,忽略了环境以及资源的可承受能力,继而导致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随后我国便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的矛盾问题,同时还能够解决金融危机,为金融行业探索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低碳经济在财政金融的支撑下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因此加强对其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有必要。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阐述

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都出现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问题。因为时间的逐步积累,导致了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灾害天气在逐步增加。基于此原因,各个国家都开始提出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实际上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涉及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生产模式以及观念。低碳经济属于全球性的一次革命。所谓的低碳经济,即是从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转变为当下的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等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优化石油、煤炭等高碳资源所消耗的能力,进一步减少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笔者总结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特性。第一个特性经济性,低碳经济是反对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其要求通过更加高效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二个特性创新性,在发展低碳经济时,是离不开技术的,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创新来提高生产的效率,进而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绿色发展。第三个特性可持续性,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技术来控制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耗能产业,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1]。

二、财政金融支撑下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

我国虽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财政金融的支撑,但是内部仍然缺乏完善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比如能源等一些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的贷款方面就缺乏相应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不具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理念。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在支持低碳企业发展时,缺乏对创新力度。同时对资金的管理能力也有待进一步的优化,这些也都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金融支持能力不足

首先从我国在公开渠道中所公布的政府预算中可以发现,我国用于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较少,和英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从政府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中可以判断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极度缺乏资金,这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原因。其次我国财政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时缺乏完善的手段,一般低碳经济中的财政金融支持主要包含财政补贴以及财政支出,其他一些间接性税收优惠政策较少,这也导致我国财政金融支持缺乏支持力度[2],影响了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

(三)财政金融支撑下的碳交易市场并不成熟

笔者在上文简单介绍过我国是建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最多的一个国家,在全球都占据着重要的比重。虽然数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和西方国家相比仍然缺乏成熟度,这也是我国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仍然无法占据首要地位的根本性原因。我国碳交易市场是从2017年开启的,随后便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和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原因有两点,第一起步比较晚,第二内部缺乏完善以及先进的金融体系,缺乏对碳金融的全面认知,继而在交易价格方面的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除此之外,在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中还表现出缺乏碳金融的衍生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等情况,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财政金融支撑下仍然缺乏健全的环境税收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們逐步意识到资源的消耗以及过度浪费,给人类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重大阻碍,也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因此为了更好的遏制这种不良经济发展行为,于是我国建立了环境税制。例如资源税、消费税以及增值税,这些环境税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调节性作用,但是在对能源消耗补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负外部性的成本,使得节能以及环保的最终效果并未展现,和发达国家在标准问题上仍然相差较大。综合各个国家的环境税收体系,可以发现像西方国家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税收体系比较健全,不仅能够遏制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成本,通过税收的模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的创新,在内部融入一些新的节能型技术。我国在此方面应该向西方国家多学习。

三、财政金融支撑下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融入绿色金融的理念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在财政金融机构内部要积极的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比如风险投资机制、绿色信贷等等,不断的完善与之相匹配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环境评级标准等,进一步发挥出财政金融支持的作用。除此之外,应该对金融机构内部的相关贷款业务进行绩效方面的追踪,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根据当地融资政策合理的引导企业能源审计的相关活动,加强财政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促进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加强碳金融衍生品的研发,完善碳交易市场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并不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以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融入绿色金融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例如在内部融入风险投资基金。其次我国要积极的像国外先进的发达国家学习经验,加大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比如碳期货、碳基金等,拓展内部的投资渠道,通过不断的完善内部的机制,来降低碳交易市场的风险。除此之外像一些低碳型的企业,政府要给予支持,比如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为这些企业在内部建设通道,帮助企业的发展以及上市,以此来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技术,将低碳概念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3]。

(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丰富财政金融支持手段

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应该合理配置政府的预算,在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治理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支持,通过进一步的完善资金管理的配套性措施以及整合资金来加大对节能以及环保技术的支持。与此同时,也应该不断的丰富财政支持的手段,例如通过财政贴息、财政补贴、对税收给予优惠等形式,来对低碳经济进行支持,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技术的积极性,保证资源能够被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了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引入相关先进设备来提高内部的生产效率时,财政金融应该给予相应的优惠,便于企业更好的实施低碳经济。

(四)财政金融支持状态下,进一步完善环境税收体系

我国的资源税以及环保税都在面临着改革,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并落实环境税收,保证环境税收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比如加大对产能低、耗能高的一些企业的税收,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企业发展时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创新,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的转型,以进一步发挥出环境税收体系的调节以及引导作用。其次在内部建立负外部性成本的补偿,将这类资金主要用于环保类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绿色金融的监管机构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能源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内涵:

第一,低碳经济主要是与传统的高碳经济相对而论的。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减少单位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再对碳进行捕捉、封存和蓄积等方法,以控制能源消费的强度,最终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进行良好的控制。

第二,同时,低碳经济还是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而言的。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时,最主要是解决碳排放错位和经济增长的矛盾,在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能源消费同时,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使用无碳能源、能源替代以及发展低碳能源等方法来弥补现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脱钩的现象。

第三,除以上两点之外,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还是一种人类的自救方法,人类因人为碳能量过渡消耗造成地球生态圈中的碳失衡,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人类必须关注并控制碳排放。在这个内涵中,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为了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达到低碳生存的目的,从而改变消费者的碳偏好。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构架

无论哪个国家怎样选择经济发展的模式,最后都会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作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三低”和“三高”的基础之上,又以节能减排的方法,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三低”和“三高”分别是指低能源、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高效能、高效率。其构成的要素和构架主要如下图所示: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构架图

(一)价值取向

低碳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在低碳的基础之上,创建一种具有竞争力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其价值取向是在确保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进行最大化的控制。所以其价值取向是指为了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使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实现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知程度、态度和行为的取向。此外,几乎每个区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时,都选择同样的价值取向模式。

(二)发展组织的形式

低碳经济发展组织形式主要是在现有组织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形式三者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分工合作、责任制度和不同层次的权利构成等表现形式,来进一步达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控制煤在能源使用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的比例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科技较为先进且工业非常雄厚的发达国家,对矿物燃料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与煤炭相比较,天然气和石油在单位热量消耗时所排放的碳量,最少也能低于煤炭的10%,最高可低于30%。所以,现代以天然气和石油为主的矿种结构是加速国家能源消费的必然趋势,这不仅能有效的帮助减少碳排放量,同时,也成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与我国使用扩大进口来减少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相比,煤炭的使用风险相对要小了很多。作为能源矿种的大国,我们还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煤炭能源消费,所以,加强煤炭净化技术和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我们以后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任务。

(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主要是提高城市的能源消费效率和改善消费结构,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最多的物质财富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终目标。由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源供给的保障以及技术进步的推进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应对气候变化是现阶段很多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我国目前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关注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注重风能、清洁煤、太阳能以及核能等相关先进发电技术,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开发了先进节能技术,例如:碳的捕获和贮存,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相关能源新技术。

(三)全面发挥提高碳吸收能力

提高碳的吸收能力,可以借用土地的利用和调整以及林业等相关措施,把大气温室气体储存在生物碳库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加森林的碳吸收能力,主要可以通过改进森林管理方式,扩大造林面积以及提高单位面积生物的产量等方法。据相关研究的数据证明,如果每年的森林覆盖率增加1%,从大气中便可以吸收7.2亿吨的碳。但受到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若想快速的通过增加森林面积来提高碳吸收能力将会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过去,我们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进行植树造林,但最后只取得4%的森林覆盖率。虽然我国土地辽阔,却被高原和沙漠占据了2/3,由此看来,我国要大面积的提高森林覆盖率将会面临很大困难。

(四)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并加强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越来越依赖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环境技术的竞争也表现得越来越激烈,碳减排也将涉及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所以,很多国家都比较注重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中的巨大潜力。为了能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同时,还提供技术转让。发展中国家取得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就是得到国际低碳相关的技术交流。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的市场活动,并使用多种激励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还要在低碳产品和技术的出口中,采取一些相关的激励措施。

三、我省推动低碳经济的措施

(一)大力提倡生态保护

作为国家首批低碳经济发展试点省,云南把实现绿色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了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上。为实现七彩云南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民更富目标而努力。云南拥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拥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我们要发挥这一优势,保持并不断扩大我省的森林覆盖率,保护好我省的生态环境。我省地处云贵高原,我国许多的大江大河的上游都经我省流向下游的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构建好水域的生态屏障,不仅对我省乃至对我国都起到生态保护作用。

(二)发展水力发电

我省水资源丰富,地形落差大,为我省发展水力发电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水力发电不仅没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水源和环境,还不消耗煤炭等能源,完全符合低碳的发展模式。

(三)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后旅游产业更突显出其绿色经济的特点。我省拥有二十六个民族,有着各种各样的民族风情,这在旅游市场上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优势;我省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热资源,为我省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旅游业,将带动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增加旅游地区的人民收入,富裕一方百姓,同时,由于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长期吸引更多的游客,所以保护环境将成为当地百姓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完全符合我国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GDP增长,这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因此,要想快速、高效、健康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史培军.刘学敏.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J].北京:2009(8)45-65

[2]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8).

[3]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10.06.No.2:78-89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河北;低碳经济;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与决定因素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二)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

1、技术进步。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技术进步。碳生产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比如说发电技术方面,十几二十年前,发一度电至少要400克标煤;现在中国的平均水平大约需要330克标煤,最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机组只要290克标煤。

2、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氧化碳主要是在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化石能源是指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消费得越多,则碳排放量越高。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商品能源中化石能源的市场成本最低,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越高,发展的成本就越低。

3、消费者行为。低碳经济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消费者行为。没有人的消费,就没有碳的排放。美国的生活质量、收入水平与欧洲国家差不多,但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比欧洲要高出1倍。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因为美国是高消费、高排放的浪费型生活模式,其建筑节能标准还没有中国高;而欧洲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建筑节能标准也非常高。生活方式不改变,碳排放就降不下来,所以消费者行为非常关键。

二、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河北省乃至全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河北省带来重要商机。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河北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河北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河北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第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第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河北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势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4.21.

[2]崔大鹏.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7.5.

[3]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7A.

[4]蒋益民.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环境友好[J].新湘评论,2008.6.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低碳;工业能耗;高端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2

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三大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低污染、低排放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二是能源结构转变,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向多种能源共同使用转变,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三是产业结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提高其贡献率。

低碳经济是沈阳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处于工业化阶段,特有的“二三一”产业结构是造成我市能源强度较高的根本原因。结合天气条件,目前沈阳的排碳大户是第二产业的重化工业和冬季采暖。

一、低碳经济理论

(一)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于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以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1.推行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目前世界通用的能源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3.实行低碳经济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百姓生活质量。4.低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沈阳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压力

(一)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决定实现低碳需较长时期。按照经济产业发展的规律,沈阳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经济中的比例在相当长时期里将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居主导地位的发展是建立在充分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充分工业化的实现离不开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而重化工产业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

2013年,沈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8.6亿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7%、10.1%和7.6%,三产比重为4.7:51.8:43.5,工业仍是沈阳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从内部构成来看,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例为74.7%,持续增高。这种重工业比重高的情况将持续较长时间,导致我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无法迅速加快。

(二)发展低碳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不明显,缺乏有效生产激励机制。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发展高端服务业来实现低碳发展,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完善。高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智、高效、高资本、高收益和高时尚的特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通常比一般商业服务业高10-30倍。

高端服务业通常包括科技、教育、总部经济、金融、三四方物流、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节庆展会等十几大类。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特大城市可达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占20%左右。中国的高端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不断上升,但收益仅占服务业收益的20%,低于国际比例的70%,整体水平低、占用资源大,却没有实现高效、高收益。

从沈阳市经济发展重点来看,实现低碳发展所需要的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冶金、化工、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等虽然进步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涉及核心竞争力的低碳技术,国际转让存在很大困难,依靠自身研发则有很长的路要走。激励机制方面,对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优惠鼓励政策力度不够,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尤其是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引入、留住,以及现有人才的知识技能升级方面,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

另外,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捐款和贷款,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已有资金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三)国际高能耗、高排放产业转移的压力。发达国家为获得低成本的减排量,更倾向于到减排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得到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看起来是“双赢”的合作,但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基地,是以不断飙升的资源使用量、污染排放量为交换的。直到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的义务时,才会将这些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再次转移出去。

低碳技术的推行还面临另一个阻碍,即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的大量投入,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均在15年甚至50年以上,若为了应用新技术而使用期未满就更换,将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沈阳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超前规划有助于大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优惠政策举措的制定和实施,为低碳发展营造长期的有利环境,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和企业减排挖潜。对于沈阳而言,GDP能源消耗、人均能源消费量和能源消费平均水平等能源指标必须列入考核。基于我市工业比重大、企业规模大的实际情况,针对碳排放集中的优势产业,需要根据以往及现有的碳排放数据,有的放矢建立沈阳的低碳指标体系。

一个完整的低碳规划和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如:低碳法规、低碳工业、低碳城市建设、低碳交通与物流、低碳生活与文化等相关规划和体系,涉及的具体指标包括农业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工业碳排放强度、项目节能评估率、可再生能源比重、人均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建筑业GDP能耗等。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同等总量的经济,如果产业结构不同,碳排放量也相差甚远。农业生产中,土地、光、热等自然因素对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起主要决定作用,农药、化肥的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忽略不计。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以服务为主,期间消耗的商品能源和产生的碳排放在单位产值的比重极为有限。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则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随着生产规模和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这种消耗和排放还在持续增加。

2010至2013年沈阳市单位GDP能耗分别为0.82、0.69、0.66和0.64(吨标准煤/万元)。产业结构方面,由于沈阳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6:50.7:44.7发展至2013年的4.7:51.8:43.5,这是客观规律的结果,只有在工业充分发展基础上,高端服务业才有可能实现实质的发展。

针对我市现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行业,一要通过技术更新、产品升级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量;二要通过有关奖惩制度,鼓励企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三要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大力投资采用新技术、新能源的低碳产业,严格控制“三高”产业的投资和扩大生产。四要重视排放量小,但危害大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物,如全氟化碳。

(三)加速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低碳经济,服务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2013沈阳市的服务业比重仅为43.5%,发展空间很大,而且服务业的能源、资源占用少、消耗低,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产值。

金融:“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2014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5亿美元。

总部经济:随着东北总部基地项目的开工建设,沈阳经济将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高效衔接与融合,最终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的新型区域发展要求。

物流:低碳、绿色物流提倡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多选择大运量、低排放的铁路、尤其是电力驱动的高铁运输,物流园区多运用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增值服务,采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布局、成本节约实现低碳发展。

展会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沈阳市会展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呈现出展会多、规模大、亮点新、水平高的特点。2013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66项,会展经济意向交易额2000亿元。宾馆入住率、餐饮营业额、百货业收入和本地游均实现快速发展。

休闲旅游:目前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旅游形式,包括工业文化游、农业观光采摘、关东民俗文化游、时尚购物节、低碳踏青游等等,均是旅游与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完美体现,更迎合了现代旅游业的回归自然、低碳环保的需要。

(四)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从能源结构看,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碳含量的60%。其他形式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以2012年一季度数据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以煤炭、原油、电力为主,三种常规能源合计消费量为606.25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为76.12%。

表1:2012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构成

从居民生活用能来看,沈阳市近八成用能集中在城镇,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发展。城镇生活用能中煤炭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21%下降到2012年0.4%,热力、电力、天然气占80%以上。而农村居民以煤为主的消费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

表2:2005、2012年沈阳市人均生活用能情况

我市采暖期长达5个月,供暖用煤炭消耗比重占终端能源消耗量较高。通过拆小建大,沈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率由2005年的73%提高到2013年的91%,并大力推广基本不产生碳排放的地源热泵技术,不仅减少了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也节约了大量煤炭使用量。从气候条件来看,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对供热的能耗影响在40%左右。沈阳市已从居住节能建筑扩展到公共节能建筑,从北方住宅节能30%、50%向65%发展,以新建节能建筑带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而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四、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英国。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初步建成低碳经济社会。2007年6月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法案》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碳排放立法的国家。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征气候变化税、成立碳基金和启动气体排放贸易计划等。

(二)欧盟。欧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倡导者,视低碳经济为新的工业革命,引导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2008年,欧盟制定了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政策,还批准实施了《关于实施新的汽车CO2排放标准的规定》等法规,实施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ICT)应对能源效率的挑战等行动。

(三)美国。美国主要采取三大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1.鼓励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思路是:重视新技术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利用技术创新来不断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从而快速推广使用。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出资资助研发,并建立技术商品化示范项目。

低碳经济的发展范文第8篇

一、要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虽然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但是建设“低碳中国”是战略选择和长远目标。建设“低碳中国”,应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和政府应该反映敏捷,超前认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行动适时,特别是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低碳模式制度化――低碳参与公众化――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我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三、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四、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

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也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

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热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

发展碳金融不仅有利于中国降低减排成本、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减缓碳风险,拓展金融创新的领域,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以国际价格计算,预计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中国碳排放市场备受瞩目。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因此,要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气候变化、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要尽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上的基础作用。利用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在专业服务能力、市场基础设施、交易结算系统上的互补性,开展碳交易和气候衍生品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流动性,实现交易的规模效应。要建立为碳管理服务和低碳技术投资的碳基金,支持节能减排企业和环保项目发行债券,建立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产业投资基金,开发绿色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等信贷业务和保险产品。通过协同银行、保险机构以及机构投资者等机构,共同努力,实现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

七、建立有关法制保障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法》已经审议通过,成为中国发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基本的法制保障。要制定《低碳经济法》,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已修订)配套规范性文件,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并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八、加强国际合作,研发形成低碳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