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一 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自卑的心理,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同年级同班中既有尖子生,又有中等生,还有差生。针对三类学生,教师应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差生文不如人、技不如人、前途渺茫等自卑心理。教师应尊重他们发展的实际,按他们心理个性的发展规律及需求,加强指导教育,挖掘他们身上存在的优势和强大的一面,给他们信心和勇气。努力做到弃其不足扬其之长,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必将出类拔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容易获得掌握知识的手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让他们在兴趣中获得知识。同时对尖子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和激发中等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继续努力就会更上一层楼,这样优、中、差三方面学生共同得到发展,共同进步,因而素质教育的质量得以提高。

二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当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识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作用,并促使学生在读书中动情读、动口议;在教师讲课中动耳听、动笔写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探索者、研究者,逐步培养如何开动脑筋、善于思维、正确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转化,做到思维有条理、表达有顺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学生内部的东西、主体的东西,对学生自己独创的见解给予肯定,敏锐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 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产生质疑,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创新智能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教师只有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思中生疑,有了质疑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是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是孕育创造与革新的温床。因此教师应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有价值的创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求学生敢于假设,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意、创新能力。教师的数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唤起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开发他们潜藏的创新智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达到多类型、多层次创新能力开发的目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多年来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点,也是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医学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修养、业务能力、身体心理等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21世纪人才质量观的标志,是求学网思想、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在新时代下的一种补充与深化。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表现在知识的增长,又表现在能力的提高,更体现于这二者的统一和升华。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再到全面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上的重大发展,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在人才培养问题中有了新的突破。人才培养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特别是更加注重素质提高,在提高素质中又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视让医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的统一,但单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提高素质则会更多的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让医学生学会做事,又要让医学生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因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基础医学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医德高尚的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始终围绕提高人的素质这个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和服务于社会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教育不断将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人的素质,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江苏省上党中学校长 蔡鹏

中国青少年通讯社向全国中小学捐建圆梦书库

关于“提高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思考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农村区域性教育均衡的思考

现代校长培训十大策略

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育不发达地区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实践与反思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研究

高职校园亚文化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浅谈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深入现代素质教育研究 实施人性教育工程

为素质教育有效助跑——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文明创建纪实

科研型校长的成长之路

两种年度考核方案的实践比较

课改吹绿千竿竹——在常态中推动高中课改革一轮工作的回顾

让美好品德为学生的人生奠基——镇江市实验小学学生德育特色工作介绍

树和谐发展观 走特色教育路

由“袋鼠出逃”想到的

副校长的“位”与“为”

提高办学效益 建设节约型学校

浅谈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几个因素

学校管理中制度与文化的对话

以人为本,依托人文化管理

在情趣中享受教育的快乐——记青年校长杨屹

开展校本培训 提升教师素质

创新管理强素质 全面育人树品牌

在德育活动中实施“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论学校管理质量观的转型

和谐校园的管理呼唤

求实抓管理 潜心谋发展——湖北省沙洋县高阳镇烽火台中学学校管理方略

用“教师发展手册”管理校本培训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班主任威信的树立

班主任工作探微

班主任工作需要几“心”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策略探寻

打造教学“助推器” 垒筑教师“新舞台”——荆门市麻城中学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中的开放性作文教学

校长的智慧从何而来

认知·心态·举措——校长应如何对待督导检查评估

强化村小系统管理 促使农村教育新突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思考

教师的休息权:施舍还是权利

做创新校长 走开拓之路

分层评价 整体推进——关于分层次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的实践探索

学校管理的“热炉效应”与以人为本

“主辅分离”态势下华北石油中小学校现状分析

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

创办阳光·智慧·和谐的教育

开放式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中小学校长如何实施财务管理(五)——中小学校资产管理

若干社会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校长的人格形象:锐气·大气·骨气

析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法律适用——从一学校被判替绑架杀人犯“买单”案谈起

“大全”不全 “新编”不新——谨防教育管理书籍中的“李鬼”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事业10 年的普通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是商洛地区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很缺乏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或与数学相联系的生活例子也不少,只不过没引起教师和学生们的注意,今天我就谈谈从这些生活中提炼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学生要很好的学习数学,就必须要对它产生兴趣,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发展、持续起来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气氛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呢?通过业务学习并结合平时的课堂实践,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新课的导入中创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学习就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从学生身边的事情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数学知识,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例如:本书第七章的《三角形》一节中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到三角形入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工程建筑、机械制造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求知的欲望。而且上课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学具自己制作一些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1.2 利用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培养主动学习的愿望,体会到身边有数学。利用常见的实物进行教学,数学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美丽的校园如诗如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中充满着数学知识。让学生注意多观察学校及周围的一些事物,观察它们的形状及用途。然后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是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转变教学态度,提高素质教育

2.1 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她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她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我则尽可能教给他们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滿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汉语教学

一、汉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现在的教育体制下,民族的素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智慧潜能的开发教育,还有一个是心里素质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技能等方面,最后一个是文化素质的教育,即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汉语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现在各个民族的联系和交流都加强,而语言是交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学好汉语也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汉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科技水平,同时也缩小了民族差距,丰富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积极作用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效果。

二、少数名族汉语教学的现状

1、培养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哦落实在汉语学习上。我国一直遵循少数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学好汉语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汉语,同时要培养他们对于汉语的兴趣。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学汉语,加强汉语的练习,同时在课后也加强了辅导。在这一方面,教师就借鉴了科学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制定学习计划,因为每个人的基础都不一样,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哟不同的方式来加强练习。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的知识,那样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安排大量的训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建立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计划,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分解的练习到复杂的练习。汉语的学习不在一朝一夕,学生要学好汉语就要坚持训练。

2、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训练

语言不是一门普通的学科,它需要大量的训练。在提高汉语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从造句到改写作文,从课堂上的讨论到自由地组合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学生对汉语学习感兴趣,那么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去说,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可以和同学交流训练自己的汉语口语,也可以做大量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汉语的学习很重要,因为学好了汉语对以后的就业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而汉语的学习和素质教育也密不可分。在全国都推行素质教育的环境之下,学好汉语,也是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

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注意到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训练。语言实践也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可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创造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汉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让少数民族学生可以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汉语口语能力。当然,老师的指导比不可少。教师不能让学生去自由地学习,而是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提高素质教育下的汉语教学水平

1、优化知识结构

教师是汉语教学工作的引导者,要提升汉语教学的水平,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能力。所以,汉语教师首先就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还要熟悉教材知识,了解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还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教师还要了解其他教材的特点,整合知识,让学生更易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准确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汉语的魅力。素质教育强调的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能力的培养,所以,汉语教学也要贯彻这一思想。教师可以关注一些时事动态,向学生介绍汉语的魅力所在。少数民族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能够从不同的途径了解知识。语言是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就要用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汉语,并且对汉语产生兴趣。此外,教师也要做好课前工作,保持对汉语语言的敏感度,不断接受和吸收新的语言文化,让课堂时刻保持魅力。

2、转变汉语教学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上的更新,还要有理念上的更新。教师要做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时刻牢记素质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理念融合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比较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向传统教育发起的一项挑战,贯彻好素质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同水平,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知识,以适应每个学生的要求。教师还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汉语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侧重学生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好汉语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将汉语知识进行整合,整理出知识框架,按知识结构来教学,让学生明确知识层次。

3、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前面的工作都做到位之后,教师就要加强课堂的利用。汉语语言的学习贵在实践和运用,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时不会又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转变方法,摒弃传统的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同时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加强练习,设置一些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且运用知识。学习汉语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汉语,多说才有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学的主题,做好素质教育工作,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是时展的要求。而在汉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既是一个创新,同时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客观知识结构如何通过学习主体及其主体间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其同化一顺应一平衡的三阶段知识构建模式为人才培养规划了蓝图,目前逐渐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间存在传授知识与同化知识互相嵌入的关系、提高素质与顺应素质互相嵌入的关系、培养能力与平衡能力互相嵌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嵌入的原则,以期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被将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所取代。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高等学校开始关注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并逐渐将其应用于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立了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传授知识主导的教学思想。该理论是在皮亚杰(PiagetJ.)“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经科恩伯格(Kernberg0.)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及斯滕伯格(SternbergR.J.)和卡茨(KatzD.)对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关键作用的认真探索,最后成就了维果斯基(Vogotsgy)以研究高级心理机能对学习主体重要作用而闻名的“最新发展区”理论。这一系列对人认知行为的探索性研究构筑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石,其理论核心是: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的建构主要表现在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上,其知识建构过程经历同化(Assim—ilation)一顺应(Accommodation)一平衡(Equilibra—tion)三个阶段。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其知识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动态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PiagetJ.,1952)。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

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嵌入关系

在知识建构方面,教育主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尽可能地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第二个目标是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把大脑中积累和沉淀的知识清零,使其回到原始状态和空灵状态,让大脑有足够的空间发展新智慧。理论教学重在向学生“输入”知识,使学生处于吸收社会所需知识的持续积累过程,实现了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学生大脑接受新知识的容量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终究是有限度的。

因此,积累的知识如果没有得到“释放”,新的知识就难以进入大脑,这就是为什么“填鸭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实验教学重在将知识转变或内化为能力,就是将积累和沉淀的综合知识经过体验、感知和实践得以“释放”,这种“释放”并不是知识的减少,而是转化为学习主体的某种素质或某种能力,从而实现了教育的第二个目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其对立性表现在理论教学向大脑“输入”知识,使知识不断增加,而实验教学将知识不断“释放”出大脑,使大脑原有储存和积累的知识不断减少;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学习主体知识传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这个循环体中,学生进入使用知识的状态时,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相关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转化的能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两个分系统,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又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若两种教学形式各行其道,互不联系,就违背了教学规律。所以,必须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其有机的融合起来,使教学活动成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整体。

(一)传授知识与同化知识相互嵌入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理论教学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同一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而不是偶然得到的知识,才能具有逻辑的使用价值(郅庭瑾,2007)。个体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这就是实验教学对知识接受者的同化过程。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陈述性知识,侧重于基础理论、基本规律等知识的传授,从理性角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科学性;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性知识,侧重于拓展和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把抽象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质,从感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者)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这种知识的获得仅通过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实验教学,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协作才能实现。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相嵌入、相得益彰,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领悟知识。

(二)提高素质与顺应素质相互嵌入

人的素质是指构成人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的各种属性在现实人身上的具体实现以及它们所达到的质量和水准,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具备的主体条件。素质是主体内在的,具有不可测量性,人的素质决定了知识加工和创造的结果。

从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贯穿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目前,高等院校理论课程体系中渗透了很多素质型知识。由于高等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所限,教师只能进行“批量化的套餐式”教育,素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仅靠理论教学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和仿真现实经济环境,学生根据自身的感知和理解,会发现理论教学框架下建构的知识与现实经济环境不一致的地方,不得不按照新的图式重新建构,这种重新建构的图式将因个人素质不同而相异,是一种“个性化自助式”的顺应素质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素质一顺应素质一再提高素质一再顺应素质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起点和终点间存在着难以辨识的因果关系。从教学体系看,只有理论教学提供了顺应素质的素材,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实现顺应素质的功能。提高素质和顺应素质必须相互嵌入,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将提高素质和顺应素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效用。

(三)培养能力与平衡能力相互嵌入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通过能力来加以衡量。建构主义认为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已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理能量,通过学习与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心理潜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是各种能力展现的可能性,只有在遗传与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可能转化为能力。能力很难衡量,但却有高低之分。

其中,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低级能力向高级能力逐级实现的,当一种低级别的能力实现后,学生将向高一级别的能力进行探索和追求,学生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能力状态向另一个能力状态过渡,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平衡状态。理论教学为培养学生能力嵌入能力型知识,获取知识后,形成能力;实验教学通过“干中学”引导学生由一种能力状态向高级别能力状态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需要理论教学的支持。创新能力就是在这种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过程中催生出来的。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嵌入原则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嵌入模式的设计应注重社会需求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坚持这一原则基础上,根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嵌入关系,还要坚持实验教学体系嵌入理论教学体系这一原则。此外,能力培养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还要坚持知识传授、素质提高嵌入能力培养这一原则。

(一)社会需求嵌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学理论研究专家潘懋元指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潘懋元,1990)不仅如此,潘懋元还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潘懋元,199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另一种是学校内部评价尺度。高等学校对其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是否相符。教育的外部规律制约着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必须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潘懋元,1988)。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考证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教育外部关系的规律与教育内部关系的规律。他们就如同马车的两个轮子,任何一个轮子不动,不但势必影响行驶的速度,而且还会致使马车脱离正确的轨道。ColemanJ.S.在研究新经济社会学问题时指出:经济行为者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密度越大,复杂程度越高,越有助于行动者间信任机制的形成和协作关系的维系(ColemanJ.S.,1988)。高等教育同样如此,内部与外部相互嵌人越深,表现为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嵌入越深,越有助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合作与协调发展。杰洛姆·

布鲁纳(BrunerJ.S.)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BrunerJ.S.,1970)。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优质量——高等教育实现内部评价尺度与外部评价尺度的耦合,以外部评价尺度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内部教学活动围绕培养目标而设定,找到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最佳切合点。

(二)实验教学体系嵌入理论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系统,只有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课程类型和内容等在内的各个要素统筹兼顾,才能达到整体最优化的效果。把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分为彼此依托、互相支撑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让课堂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吸收和升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验教学目标的形成机制和规律,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时,必须注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系与配套,同时兼顾实验教学本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衍生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和实验课程教学目标,根据社会需

求嵌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产生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联合产生专业教学计划,以满足学习主体岗位选择需要、行业选择需要和个性化选择需要,其构建思路见图1: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7篇

一、职业中专音乐课践行创新教学的背景

近年来,新课改对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中专学校音乐创新教育成了音乐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职业中专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听觉、想象、感受和创造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创新的时代,更是高素质创新人才涌现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进行创新教育,但现行教育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是严重束缚、抑制甚至严重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学生培养创新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渠道即职业中专音乐教育。所以,职业中专音乐教育应在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发挥音乐在提高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职业中专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1.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非常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收体。音乐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有很大不同,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因此,音乐教学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开展音乐实践和社团活动

音乐教学应该是阳光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活动。但是部分职业中专学校并未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存在音乐教学只是学习音乐技能,对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说没有用的传统观念。所以,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积极开展与音乐相关的实践和社团活动,使学生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音乐意识和团队意识逐渐增强。这些活动使学生变得快乐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青春向上、活力四射的一面,起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及培养自信的作用。

3.互动式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都没有统一的教学规范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更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个人魅力,充分搞活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互动方式比如音乐PK、游戏等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4.充分利用设施资源的多样性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范文第8篇

所谓的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产劳动素质等等.身体素质是本钱,思想道德是方向,科学文化是主体,心理素质是保障.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儿童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参加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金牌的大多数是中国学生,在中国留学生中,计算问题是领先的,但在提出问题的这方面,中国留学生和美国留学生相比就逊色的多了.这关键是中国在发展学生素质方面和美国差距.再如:中国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相当于美国的初二学生,但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当强.据中国赴美考察教育的专家说,他们去美国的中小学进行参观,美国的小学生围着他们问,你对我们学校的印象如何?专家问美国的小学生,你对中国了解些什么,美国小学生说,中国有万里长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这些都是三,四年级的小学,可见人家的素质如何!这些专家们又说,他们也是各省级以及农村学校视察工作,我们的学生见了来人就跑,哪敢靠近,这就是说,我们小学生和美国的小学生相比,关键是素质教育的缺陷。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它的全员性和全体性,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儿童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开足课程,也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抓好常规教学,要向课分钟要质量.老师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施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把自己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应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听,说,读,写,想,算,做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校办学的宗旨主要是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上不去,就会导致生源枯竭,试想学校没学生,老师还有什么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我们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危害,它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忽视了基础教育,违背了和的原则,是一种走向一个极端的教育倾向,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摆脱这种教育思想的束薄,转变观念.

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校长是主导,所以选拔和培养一大批能积极主动,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校长队伍非常重要.只要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思想的学校领导,才能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作出具体详实可行的规划及其实施办法,从而对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得及时的解决,对教育结果作出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扬长避短,使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三、学校要制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划和实施办法

培养跨世纪的四有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定制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规划及其具体实施办法.规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实施办法有监控措施,教育结果评价等,切不能无目标无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否则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有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学校工作才会任务明确,有章可循,操作方便,结果是非分明,不至于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只有这样,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才能不断走进正规化,科学化,使素质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课堂上各种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学生只掌握了书本知识,有课堂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也是制约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中小学教育必须重视这一点.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已达到的能力积极地去参加劳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在实践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与可学性,激发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五、要注重对中小学坚强意志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