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 基本路径

一、美育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一种通过升华人们的感性来引导人们的兴趣,进而促进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培养、提高学生感受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和劳技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德育是行为规范,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智育主要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和训练,使人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侧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知”的开发与教育。体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促使人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情绪,侧重的是人与身体的关系。劳技教育主要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侧重的是人与社会就业的关系。而美育则是通过对美的鉴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培养和锻炼人们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侧重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技素质不能代替审美素质一样,德育、智育、体育和劳技教育也不能代替美育,美育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美育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首先,美育能以美辅德,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德育来实现的,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必须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通过渐进的方式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动之以情,以美引善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美育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受到教育。通过美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五爱”为美,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美。例如,健康的、激奋人心、催人积极向上的歌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点燃了学生的生命火花,净化了青少年的心灵,激发了青少年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提高做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自觉性,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

三、美术教育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我们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由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其次,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美育的规律,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五、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价值;小学数学;要求;美育

一、深入认识美育的价值

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引导人们平衡物质和精神生活,追求人性的完满,同时达到促进其他教育的良好效果,如有助于德育塑造人的内在品质和外部言行,有助于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的冲动,培养和发展创新人才等。古今中外有关美学价值的理念大概如此。虽然美育的价值深入人心,但是美育的实施却并没有真正到位。

学校是人类文化摇篮,肩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更是美育的重要基地,然而美育在教育中的缺失现象非常普遍。学生普遍存在审美能力不足、审美趣味低下等问题,原因多为学校美育实践中存在领导体制缺失、课程建设落后、师资匮乏等。这首先反映出人们对于学校美育观的认识偏差,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能够认识到美育的价值,但是往往对美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很多不足和误区,要么将美育视作德育或情感教育,要么把美育等同于美学理论的教育或艺术教育。美育与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等范畴之间的关系一直纠缠不清。1987年,教育理论家滕纯先生正式提出“大美育”这一术语,他认为在所有的课程中,在一切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都有美育的因素,可以说美育是无时、无处不在。所谓“大美育”,是指着眼于教育整体的美育化,这种大美育观将美育视为整个教育的一种境界,把美育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终使教育达到一种自由创造的境界。

“大美育观”是在美育概念经历了“艺术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和“全面育人的教育”等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美育观念,具有新的特征。以前一提到美育,就以为是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事情,“大美育观”主张把美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美育普及的效果。树立“大美育观”,以新的理念指导美育实践,必将推动学校美育的创新和发展。

二、将美育与小学数学结合

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还很基础,在打好基础的过程中将美育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都用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及发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地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

但是作为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展示它的简单过程和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为追求真理而勇于探索的精神。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效结合点,明确每个数学知识应渗透那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时,应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展开主动探索活动,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数学修养,掌握数学方法论、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教学,也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完成数学美育教育。

相信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小学数学美育教育的提出会使其教学有所改善,是教学质量从根本我所改变。

三、 加强美育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

20世纪最后的20、30年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要求国家的经济、政府人员不仅要有经济政治的眼光,还要具有美学的眼光和文化的头脑。

(1) 60年代以来,商品的文化、审美价值逐渐超过其使用、交换价值。

(2) 21世纪最大的产业有两个:信息产业(高科技)和艺术产业。

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是一个极好的契机。21世纪中国的复兴,要使人民发挥原创性和智慧;而哲学、史学、艺术的教育,正是可以激发人的原创性的教育。美育可以使我们民族在新的世纪为世界贡献一批大师。为在高科技、数字化社会中保持精神的平衡和社会安定,为使经济持续增长,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先生,提倡美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

四、学校教育应加强美育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对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学校师范教育,对美育更有着特殊的要求,因为它是“教师的摇篮”。

(一)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基础教育者的素质。目前在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等功利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给广大未成年受教育者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其中有体制缺陷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基层教育者自身素质低下的原因。

学校教育的美育研究和实践能够提高师范生的审美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他们将大多从事中、低等教育或其他教育工作,从而直接影响更多的收中、低等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二)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

很多学校教育者有着这样的感慨:如今的学生不好教了,因为他们在踏进大学校门之前,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气,突出表现在审美趣味低下和审美功利化不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这与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很好的美育有很大关系。基础教育阶段是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人的一生发展中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模仿能力强,极易习久成性,如果教育不当,则会荒废一生。

总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美育的任务就是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这与教育、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教育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德、智、体。美等教育并列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美育;美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05-02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资料文献里明确表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的素质是一个概括的概念,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审美素质等。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作用是无法替补的,它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塑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切实的意义。

美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审美素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就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美育与德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美与善的关系。善是美的前提和基础,而没事善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在德育中运用美育的方式,使枯燥的理论表现方式表现的生动有趣,使道德说教转化为情感传递,使人的思想品德在美的感召下得到净化和升华。当然,德育对美育同样具有相同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说,善是美的灵魂,美是善的光辉。美育与智育实质上追溯到底就是美与真的渊源。美以真为依附,真以美为表述。二者同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育以美启真,使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探寻自然真奥妙。美育与体育的关系,同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古以来,健壮之美、力量之美是人之为美的最直接认知,体育中包含了许多美育的因素,美育也为体育融入了美感和柔情。当代教育中,身心健康也包含着心理健康;美育可以以美怡情,使人心旷神怡,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健康发展。总之,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智力能力、生理心理、情感心灵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中美育改变了我们的对心灵、对人格和对性情的认知。美育以审美活动为核心来培养和拓展人对美的鉴赏和认知。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活动的灵魂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艺术教育”有着不同的概念和表述。狭义讲,艺术教育顾名思义是专门培育艺术家和艺术人才的教育行为。从广义上说,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美育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由于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和重要策略。因此,广义上的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和普及大众的,它主张在现实生活中使艺术的基本知识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使广大群众通过对好的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再现,来提升和丰富人们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艺术教育能可以提升人对艺术的敏感度,开阔人的想象空间,加强人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力度和创新能力。对人们素质的拓展和能力的开发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广义上的艺术教育是当下我们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有和舒适。另一方面,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竞争变的更加激烈,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使人们精神焦虑,感情冷漠。消费社会中的物欲诱惑使人们经常处在现实与欲望的割裂之中,思想颓废、精神空虚在当代社会中变得更加尖锐突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艺术展现了它特有的文艺情怀。人们需要在艺术中依附心灵归宿,寻找精神的栖“安乐窝”。源于对艺术和美的不懈追求,从而达到了创新性的演变和对人性的查漏补缺。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补课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学教育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由于广大莘莘学子在知识储备、心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基本上都处于大学阶段,因此,此时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和定位的关键时期。大学时期的德、智、体、美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正是因为它们的整体性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从而使大学生活在和谐、平衡的氛围中健康发展。大学美育在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根据学校的总体状况、教学特色和学生对美育的理解能力展开的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美育课程作为大学美育的灵魂,诠释了学校美育的实施方案。形式多样、内容翔实的艺术教学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姿、多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在鉴赏中得到提高,在感悟中得到净化。

大学美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得到普及和推广,从而使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对高水平和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在悄无声息中慢慢的改变着,为与之适应并共同发展,人必须要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为了集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于一身,我们必须完全掌握并熟悉艺术的基本框架结构和脉络,了解与把握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在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中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特殊效果,是源于它把人们对美的认知提到了一个新起点,培养了人们敏感的创造力、大胆的创新力和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因此,大学美育课程对健全学生的思维结构,促使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我们翻阅人类艺术发展史的时候,无论是画家、音乐家还是雕塑家、建筑家,我们无不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奇幻的创造所折服;可以说,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创造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把知识与技术的革新放在首位,强调社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灵魂,而创新的基础是认知能力、革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担负着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的亘古不变的历史主题。通过艺术课程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感性思维,拓展自己的创造意识。著名物理学家陈望道先生把毕生的心血倾注于艺术教育,指出音乐艺术在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性思维时起了重要作用,他晚年也不忘把大量的黄金时间投入到对艺术美学和科学的研究上。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在谈到21世纪全世界高等教育面临亟待解决问题和严峻的挑战时,首先强调“人文艺术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文艺术”既有助于科学家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助于艺术家了解科学。“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联。”而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在枯燥的数字运算中发现了美,他说:数学是美的科学。

艺术的表达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艺术的现实意义同样是对人的情感的造塑。艺术教育把美育的核心通过对文字的演绎达到了人们对美育的认知和感悟,通过情景交融的再现形式,开阔了人的视野,净化了人的灵魂。历朝历代的艺术名流和思想家们都希望能通过艺术教育这个方式来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讴歌,对艺术的追求和熏陶。大学美育课程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当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化、多元化和共存化的前进。科技创新、文化昌明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的干扰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高精尖科技的充分利用。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下,各种方式、观点和理念的不断抨击影响了我们对于艺术常规发展的认识。对于年轻活跃、身体力壮、精力充沛和爱好广泛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处在思想意识不成熟但容易感知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最佳阶段。大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认知并接受新事物是值得庆幸的事,但我们要强调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新事物”的种种思潮在毫无戒备的状况下全盘吸收,没有顾忌,没有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的流失使的他们在自己的价值观方面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近几年来,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不断涌入,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形形的怪诞艺术形式陆陆续续的走出幕后,进入大众的视野,频繁的上演在现代艺术的舞台上。不论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是人们对美的审美态势似乎都超越了美的范畴,它与艺术的发展规律分道扬镳的同时也暗示着它与人们的审美已经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那些所谓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家只不过是利用自身和外界进行超出人们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的接受范围的带有血腥和邪恶的表演,他们殊不知这种极端的方式在让我们过目不忘的同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难以抹去的残暴烙印,但是他们一如既往的推崇着自己的艺术行为近乎痴迷的叫嚣着,却被一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信奉为“潮流”、“前卫”等等。由此可见,大学美育课程就是要在大学校园中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鞭挞邪恶的前卫残暴艺术和冠名为“现代”“另类”的极端艺术行为。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接班人。

作为中国民族未来的主力军和顶梁柱的当代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人才的聚集地,他们是劳动者、创造者的后备力量。他们接受怎样的美育方式,培养和造就怎样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理想,不但对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健康、文明进步的现实问题。大学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品格和人文情怀。因而,在大学教育中,选用适当的方式有选择、有目的的开设美育课程,不但具有承传与传播人类艺术文明的历史意义同时具有广泛而必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李勇,李滔编著.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3]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活动通过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等审美活动,来使学生体验、理解和热爱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罗丹说:“艺术即情感”,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抒发和激发人的情感。它能对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完善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而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就要通过音乐本身来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音乐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的教育实践相联系。

1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音乐的美育作用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接受音乐教育才能最终完善高尚的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他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在我国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既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在音乐教育中也应该重视美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对美的感觉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2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②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③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发展。

3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实施的主要措施

3.1开设有目的的音乐欣赏课,陶冶学生情操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新的世纪里面,在人才的概念上的两种声音值得我们留意:①人才已由专门型向复合型转变;②对人才的人文要求更加强烈,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有创新精神、有兼容并蓄的思想,还要有对人文的关怀,对社会价值历史遗产的尊重。音乐欣赏作为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拓展思维,启发灵感,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思想水平作用已得出定论。因此在新的世纪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列人教学内容,其重要意义一定会得到凸现。

3.2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体现美

声乐是用人的嗓音来演唱的音乐。一副好嗓子唱出来的音乐,给人的自然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想要唱好歌,光有好嗓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发声技巧训练,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同时还须具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良好的音乐感,才能感受并表现音乐作品具有的各种情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转贴于

3.3音乐教师必备的审美规范

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劳动形态应具有审美性。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而且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①教学仪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既要潇洒、活泼,又应稳重、端庄,表情、姿态应亲切、自然,手势准确、自如,充分展示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②教学语言。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尽力使用美的语言。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③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学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美好的情感,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见解与体验,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充满爱心——爱学生,爱音乐,爱教学工作;具有童心——纯洁、真挚、心灵年轻;兴趣广泛——视野宽阔,知识丰富。

3.4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际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学生往往是在不断地感染和培养中受到启发,产生兴趣的。那么平日教学时,应时时刻刻注意从美的音乐、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等方面提高学习情趣,从而去感受美;①感受美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可分的统一体,从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人们如不能很好地感知旋律,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享受;②感受美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如果没有了节奏的依托,便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节奏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③感受美的音乐。一位美国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干练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们教育学生,如同琴师一样,触动着人类灵魂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安慰之;④联系实际,让学生鉴赏美。音乐能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鉴赏美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启发”和“对比”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评审美,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让世界充满爱》,学生不仅被优美的旋律深深陶醉,更被深沉的命题、博大的情怀和时代的朝气所感染,激发对世界和平使其的憧憬。通过鉴别《长城组歌》、《黄河大合唱》的内在美丽,并且互相讨论和陈述,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使其更加热爱祖国,激发了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激情。我们的每周升国旗、唱国歌,使学生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美育渗透。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其教学过程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愉悦。康德曾说:“非功利而生愉快。”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认识真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

参考文献

1 许玉兰.音乐美育与南京体院附校部学生的素质教育.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朱 波.音乐教学在美育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及其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育;中小学德育;功能;实施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着诸多困难。从美育的本质和德育功能角度揭示美育工作的道德教育价值,既有助于为学校德育探寻到新的出路,也有利于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使美育在现代社会发挥其作用。并就如何关注学校美育,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提出一些建议。

一、当前美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的美育工作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受应试教育的挤压导致美育被边缘化,二是美育功能的功利化导致美育的育人目标被忽视。一些中小学校往往因师资缺乏,而难以进行应有的审美教育,学校社会都比较重视智育,智育被强化了,德育、美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出现了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样、衣冠不整、乱丢杂物、举止粗野、不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懂得宽容谦让……这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我们有些学生素质偏低,审美意识淡薄,审美修养缺乏,他们非常需要引导和教育。然而多数学校对审美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美育的探讨研究相当缺乏:有些学校将美育课上成单纯的一两门艺术选修课,或把美育降低到简单的课外文娱活动的地位,美育实际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审美教育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和解决。这将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美育的道德教育功能

1.弘扬人文精神,促成人们选择和成就道德信念。

弘扬人文精神,使道德教育出自于道德本身的魅力,这会为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带来新的生机。美育作为一种生命教育,它一方面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复杂关系中,给了人们充分的探寻道德价值信念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另一方面,美育以特殊的非强制性的方式引导和开发人性中善的、美的素质,使人们追求美,趋向善。这样,道德教育目标自然可成。

2.通过审美活动的自我观照,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现代人最基本、最主要的素质。人生态度集中反映人们对待自己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和环境的关系的原则。

美育以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为中介,通过审美活动引导人们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审美活动过程不仅是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也是自我观照的过程。在对自然美景、天然奇观的审美活动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在对社会生活美的欣赏中,为人的“善”和崇高而赞叹;在对艺术作品提炼和升华的“美”与“丑”的对比鉴赏中,心灵为之震撼,美丑、善恶自然可辨。在审美活动中观照自我,让美的事物以无声的方式传递给人们“美”的规律和“善”的法则,以这种方式获得的道德是永恒的。

三、美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思想,把审美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

美育虽然不直接追求知识的目标,但可以提高人的观察能力,丰富想象力,开发人的大脑(主要是右脑),促进智能的发展;美育与德育不同,但能以长补短;美育还能让人们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美的享受,促进身心健康;美育也能让人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劳动中的美。总之,美育应立足于人与自然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使学生在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同时,净化人的心灵,增进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发展人的潜能,使之在素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往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不突出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束缚的结果,如今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应该突出美育的地位,强化美育的功能,把审美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

2.将美育落实到学校教育全过程,构筑一个美的校园生态环境。

(1)应注重校园自然环境的建设。校园自然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能对人的思想产生潜在的影响。构筑美丽的校园,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心情的释放和轻松,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与联系,从而由心底涌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这是任何单一的说教难以达到的境界。

(2)课程设置中增加美育课程与美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打破以往音乐、舞蹈、绘画的传统的范围,也要包括手工、建筑等,形式要多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或组建各类艺术团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适当引导。同时重要的是要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正确的“美”的理念和对待“美”的态度。

(3)将“美”的理念引进学校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中。教师要做到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做好榜样;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每个生命个体,体现人人平等;在后勤服务中体验人性的善良,感受人情的温暖。

通过对美育本质及其德育功能的探寻,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功能的正确发挥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令人惊喜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关注学校美育的开展,以促使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百灵;如何才能把美育落到实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发展;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现在很多人认为美术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艺术教育,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还对其他各育起促进作用。但是有的地方美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可谓以美感人、以美益德,它在涵养人的性情,制约一些不良习惯,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教学环境设计的科学性是直接反映出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学环境设计不光要考虑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评价能力等都要做到相近的了解,难度太大学生兴趣会逐渐降低,太容易学生又学不到新知识、新技能,同样是无效学习。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判断,表达独特见解,课上积极发言,热烈的讨论,增强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及时表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首先要做好教学时间上的准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宝贵的45分钟里,教师课堂实际教学引导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这样才能确保教与学的有效时间,松弛有度的教学节奏是美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用情感感染学生,用心灵打动学生,用知识吸引学生。教师要欣赏学生,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不再是一个消极的听众,而是一个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并能使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知道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地责任分工,互助学习。合作学习要有积极的互相帮助支持相互配合,小组成员有积极的沟通,互相信任,对个人完成的作品进行加工,以及对共同活动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估等等。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有些教育家提出一个“重基础、重自学、重方法”的教育理论,我认为是非常贴切实际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创新,艺术才会有生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切不可“死记硬背”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学习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美术教育在孩子的终身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现在很多人认为美术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艺术教育,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还对其他各育起促进作用。但是有的地方美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7篇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智能,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为根本的教育活动。足球运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本文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切实为大学生的现代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足球运动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体制和教育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发展青少年潜能,训练和开发生理、心理素质,以促进学生多种素质核心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要从全面育人的目标出发,通过体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足球运动发展的特点是攻守双方围绕着争夺控球权为焦点,以射门得分为目标而展开的技术、战术、体能与智能的较量,它完全拥有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充分发展的内容和条件。

一、足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状况

足球运动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也深受高校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高校开展的足球选项课一贯是热门项目。作为热门选修课程,足球课的教学便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人数多,学习积极性高;2.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大;3.运动水平参差不齐。足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状态,足球运动在素质教育中具备明显的优越性。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从思想、文化、身体、美育等方面进行发展。把足球运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对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足球运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对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的促进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非常激烈的体育运动。它不仅仅是比技能、比智能、比体能和比心理的竞争,而且也是比思想、比作风的竞争。在教学中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足球运动又是一项集体性的项目,团队精神、集体合作、和全局观念在足球运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竞赛还是教学都能通过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同时,足球运动有赢有输,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妥的良好作风,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勇敢果断、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中的“德”的目的。

(二)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

通过足球运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足球运动基本战术的应用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足球运动基本战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发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由于足球战术、技术的应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提高学生各感觉器官的功能,对于神经中枢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对于提高大脑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通过足球运动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意识 、文化品位,人文素质,从而达到促进素质教育中的“智”的目的。

(三)促进身心素质的教育

足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跑、跳、踢等基本技能所组成,对于促进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有者良好的作用。大学生身体肌肉骨骼系统,内脏器官的功能均已发育成熟。通过足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使学生的各个系统得到锻炼,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改善内脏器官功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足球运动是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进行的,它要求学生在瞬间万变的环境中运用复杂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和对手强烈的争夺。通过这种磨练可以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在比赛中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教学、训练和比赛,把心理压力通过教学、比赛和训练来化解,保持心里控制的最佳状态。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的“体”的目的。

(四)对美育素质的促进作用

足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竞赛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具有科学的艺术美。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球运动作为体育教育中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的教育过程,也是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足球运动过程中的美育,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手段,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通过足球运动首先表现在培养人们的健美匀称的身体形态,使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发展。足球运动还有鲜明的艺术内容,精悍的个人技术,娴熟的技术战术的配合,令人眼花缭乱的传接球技术。所表现出来的技艺,不仅使参与者、还是观赏者都得到熏陶和感染,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并在这一过程培养审美观和审美能力,这是足球运动中贯彻美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追求“美”的目的。

三、小结

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以下独特的作用。一是对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的促进;二是对文化素质教育的促进;三是对身心素质教育的促进;四是对美育素质教育的促进。足球运动对此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要我门能够重视引导学生,使学生热爱足球运动,主动学习和掌握足球运动技巧,使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中培养竞争能力,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和培养欣赏能力。通过足球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足球运动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艺术课程;美育;审美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64-02

当今时代被称之为“信息时代”,信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对政治、经济等有巨大影响,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作用。信息影响着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其中自然包括对教育业的影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提出给教育行业带来的春风,教育这项担负着培养国之栋梁重任的重要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在此,笔者先对教育信息化做出简单解释。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具体实践中是依靠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其目的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即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为要求,培养全面人才,艺术课程方面的培养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就中学而言,艺术课程主要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以往在艺术课教学中常常会面临教学材料单一的问题,比如音乐课所必须的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源非常有限,美术课所能展示的美术作品也少之又少,这就造成艺术课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艺术也缺乏兴趣。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投入更多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艺术课更加丰富多彩,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可否认,教育信息化给艺术课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如何做到“标本兼治”才是教育者应该更多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教育者依然按照过去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那么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难以改变某些现状。

首先,艺术课程的意义是什么?培养学生学会唱歌、画画等艺术形式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美育与艺术有着密切联系。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其出发点就是审美,尤其是当人们在探讨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时更容易忽略艺术的基础是审美。因此,笔者认为,美育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教人们如何对艺术进行审美。诚然,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美育的内容,但在中学教育里,美育更侧重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审美体验和学习,这才是艺术课程的真正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鲜有体现。这种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应试教育限制美育的发展。中国历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虽然近几年呼吁素质教育,但应试入学的教育政策不改变也只能徒劳无功。素质教育意在全面地培养学生,其中自然包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也是美育的目的之一,但美育不能以应试的方式教学,因此难以立足。可见,应试考试的科目才是中学教育的中心,这些科目中绝大多数是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主的知识性学科教育,而与美育有关的音乐课、美术课等则与应试考试及升学关系不大。艺术类课程本身就得不到重视,更以何来谈美育呢?

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偏向实用知识的学习,所学所用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些知识的地位之重显而易见,但过度地强调便容易走向极端,渐而变得功利,这正是应试教育的缺陷。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是对应试教育的“挑战”,学生的主动性被更好地带动起来,可以自觉、主动地吸取所需知识。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美育只有在独立的审美经验基础上才能得到体现,因此,教育信息化能从根本上改变美育不受重视的现状。

2)教学过程中的美育误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某些美育方面的误区。美育的教学是一个感性理解和理性思考共同作用的过程。当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或者一幅画的时候,通过感官传达给人的是感性的理解,即好不好听或者好不好看,这是审美和美育的基础,并非艺术作品的内涵或者意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对艺术的理解、对美的理解,这是美育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才应该探讨艺术作品的功能性或者现实意义等。在实际操作中,教学过程常常本末倒置,先告诉学生艺术作品多么伟大,似乎每一种颜色、每一个音符都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介绍之后再来欣赏,学生也就迷失了欣赏的出发点。

可见,在中学里,美育的教学过程存在误区,美育不应该与传授知识的方式相同,由于美育的特性,在教学中应当因材施教,运用更多有针对性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队伍对美育的正确理解,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也有了保障,但目前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青少年会不会欣赏美,能不能发现美、创造美,是不是缺乏审美能力,似乎并不重要,中学教育者对此应有所启示。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更多艺术方面的信息和资源,通过更多的审美实践达到美育的要求。便捷的资源有利于提高上课的质量,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视频观看到表演者的整体表演,更便于学生理解音乐里的情绪,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领域的变革具有实际、具体的功用,尤其是对艺术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本就存在问题,新技术和新思想的融入定能使艺术课的作用更大,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3)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环境才是影响美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笔者认为,美育不被重视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利益变成了生活追求的最重要目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成为精神生活的变异形式,有钱便拥有快乐。这种价值观“风靡”全国,渐渐地被一些人奉为真理,于是,美育、审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价值观的根本扭曲是美育举步维艰的根本所在。这些畸形的论断充斥一些国人的信仰,青少年的人格还不完全成熟,因此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在几十年后,这些青少年就是国家的主体,也决定了国家人格,其后果不言而喻。社会和教育界的疏忽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不得不引发全体国人的思考。

美育是意识层面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是丰富和提高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青少年在成长期缺少美育,必然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教育信息化带给业内的绝不是单纯的教学方面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方式背后是新的教学理念,从根本入手才能改变目前教育界存在的“阴暗面”,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实现。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素质全面的人才必将成为中流砥柱。教育界改革势在必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力深化教育信息化,定能走向素质教育、全面培养的新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