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9—0072—01

初中地理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中考前的有限时间内使学生全面掌握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使复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广大初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中考地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注重复习进度,忽视复习反馈。中考地理复习一般一周只有两课时,但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复习时间比较紧张。部分教师急于赶进度,一味加大单课时内的知识容量,对学生的复习反馈重视不够。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难以让他们在能力上有所提高,虽然表面上完成了复习任务,但质量不高,效果较差。

2.注重教辅资料,忽视教材内容。部分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未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题、编题,而是盲目使用一些教辅资料,导致复习本末倒置,针对性不强,教师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使学生陷入了题海战术,其负担加重了,能力却得不到提高。

3.注重面面俱到,忽视重点内容。中考地理试题虽然知识覆盖面较广,但是气候、山脉与地形、工业与矿产分布等知识点依然是考点。这些考查内容分值较高,且对相关知识点具有支撑作用。复习时,如果不能重点突破,重点练习,不仅重点内容难以得到有效复习,而且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混乱,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复习中,部分教师注重面面俱到,忽视了对重点内容的深入讲解和分析。

4.注重知识性,忽视趣味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复习安排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一上来就讲授一些知识性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使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复习时提出的问题、引入的内容要有趣味性,以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

二、对策

1.思想高度重视,时间充分保证。学生从学习、理解、记忆课本知识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有一个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在中考地理复习中,教师要对复习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合理安排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2.紧扣《中考指导》,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中考指导》地理部分明确了考试中的考点,教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学生交代清楚,引导学生掌握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 复习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在学生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应设法让学生把握《中考指导》所展示的考试方向,通过练习来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与综合能力。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学总论 教学效果 问题 对策

1、引言

《土地管理学》是介于土地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土地科学及土地管理教育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1]。在土地管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以培养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能力。同时土地管理学还是一门受政策性影响极大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因此,及时的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必要的。国内不少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敖登高娃就土地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图表”教学方式、“主题引导”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方式和“框图”教学方式等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2] ;魏凤秀就土地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表明教学内容要统筹安排,形式灵活多样,社会热点要正面引导[3];刘庆等对土地管理学课程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启发式教学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4];冯新伟结合土地管理实践进行《土地管理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土地管理的新知识[5];齐艳红等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从土地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等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及优化分析[6]。刘志玲等对问答法、讨论法、案例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的一般方法在土地管理学中的综合运用进行了研究[7]。而笔者在一学期的实践教学中,结合土地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对《土地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2、土地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太广泛,没有重点。

在经过一学期的土地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后,总结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管理学该门课程本身内容就多而广泛,加之讲授课时比较少,造成了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对所有的内容都只是泛泛而讲,没有深入,以至于学生们在学期结束时对该门课程仍没有详细的理解,也不清楚课程的重点在哪里。

2.2 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于此同时,在讲解理论的过程中,也并没有灵活的教学形式,这往往使学生们感到无聊,失去听课的兴趣,从而不利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2.3 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与国家政策相联系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受政策性影响极强的学科,它与国家政策联系及其紧密。在实际进行土地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服务。因此,新时期下的国家政策对学生们来说是必要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

2. 4 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析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与社会联系密切的学科,其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是为社会所服务的,但对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有些看法过于偏激,而学生们正处于养成思想观的时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如果此时不加以引导,容易导致学生们产生思想上的错误。

3、土地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教学内容力求完整,重难点突出,统筹安排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列出教学大纲,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主线,但因为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要有取舍,重难点要突出。《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因此,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课程讲授的内容要有所侧重。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讲授应尽量详细,使同学们清楚的明白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信息管理、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等。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对太专业的内容只需大致介绍,专业化太强的东西,一方面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中用到的也不会太多。这些就要求老师对土地管理学这门课程极其熟练。

3.2 增加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时常进行实践活动的讨论

目前在土地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们被动的吸收知识,一方面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们参与度不高,在课堂上感觉不到存在的价值,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土地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土地管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改变其教学形式。

将案例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应该选择与该部分理论内容紧密联系的案例,让学生们根据已学习的理论知识,独立地就案例中的优缺点、不足之处如何改正等进行讨论,然后由每组派一代表就讨论的结果进行简要说明,最后由老师总结发言。这一过程,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选择的案例不应太难,最好与理论知识能够紧密切合。

3.3 时常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及时更新政策信息

土地管理学的教程往往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而土地管理却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及时的对课本上的信息进行更新,向学生们传达出最新的政策消息。对于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该自觉的去了解土地管理方面的最新政策以及研究趋势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经常关注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网上的信息,为今后在这方面的继续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4 社会热点的解析,应正面引导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增强了人们对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的强度,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也使人与地之间的矛盾显得越发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定不移的坚持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份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但社会上不乏有一些思想偏激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环境的破环仍肆意的破坏土地,对于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加以正确的指引,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观点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观点的正确与错误,从而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不至于被社会上错误的舆论导向所带偏。

4、结束语

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土地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土地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是必须的。只有通过对土地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使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强的实际运用能力;才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敖登高娃. “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8(2):135-137.

[3] 魏凤秀.《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2014,37(11):170-171.

[4] 刘庆,张坤,何长元. 关于高校土地管理学课程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与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53.

[5] 冯新伟. 结合管理实践的《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重点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2:113-114.

[6] 齐艳红,王兰霞. 面向社会需求的《土地管理学》教学内容改革[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6):140-141.

[7] 刘志玲,李江凤,方世明. 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87-88.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导学案 ; 合作探究; 参与度

在学校学习“271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大背景下,“导学案”课堂教学应用而出。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诚然优秀的导学案确实能起到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诸多作用,但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发现,导学案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值得我们改进和完善。

问题一: 导学案的预习和学生时间紧张之间的矛盾

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既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则自然需要课前花时间去准备,去思考,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很难有时间保障这项作业的完成,笔者所教的地方,目前只需要会考过关,绝大多数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主要科目上,没有时间完成这看似“可有可无”的作业。

解决方案: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放在课前十分钟或者是刚上课的一段时间这样既有时间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早一点进入课堂的教学气氛中。如果允许最好把导学案当成是预习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

问题二:导学案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少数人在学习,而多数人在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观众”,坐在那里静听或做小动作,让小组代表作总结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解决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学习更加优秀,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习困难学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第五,注意组与组之间尽可能达到平衡。

问题三:导学案设置与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导学案的设置基于不同教师对教材和学生了解的基础之上是对教材的个人理解和对学生基础的整体把握的总结和提炼,正因为如此,导学案往往受教师个人水平的制约,是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局限性。如果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了解,必然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往往使用同一份学案而出现“吃不饱”“吃不下”的问题。

解决方案:教师在设置导学案过程中,在深入钻研,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的环节,设置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难度。例如自主学习部分为所有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内容找到答案的,而合作探究的小问题就可以分层次、分难度设计,并且根据难易度不同布置给不同的小组,这样以好学生带教,完成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四:学生看书过程的缺失

学生仅仅看“导学案”而忽视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如果学生不预习教材,课堂上也不去阅读教材,只是将教材作为寻找答案的工具,就失去了教材的意义。“导学案”的实施只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可能是认为学案就代表课本,就是考试试题的所有,为学案为唯一秘诀;当然也可能是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看去;还有可能自主学习的预习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突击抄作业完成,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就和设置导学案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解决方案:在上课操作中,由学生读出自主学习部分并完成填空后,告诉其他学生在书哪一页哪里找到答案,以引到其他学生的注意,教育学生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在合作探究时同样不忘让学生联系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教师也应不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课本,处理好课本与导学案的关系。

问题五: 学生课本知识提炼能力和问题意识的缺失

导学案具体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以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突出的分析和讲解,如果知识的获取缺少对书本的阅读,对课本的感悟和提炼,这样的知识其实仅仅是没有血肉的。如果导学案设计让学生去按既定目标去填空,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轻松顺畅,但对学生来说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是即使现在记住,不久就会遗忘的“假知识”。导学案问题的设置对学生思维训练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却有个缺点,那就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被老师代替了。同时笔者发现导学案编写的问题越细致、全面,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差,问题意识就越淡薄。

解决方案:导学案的编写分层次递进式设计问题;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点评完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切忌不能全部设计为填空形式。教师要在课堂导学案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钻研问题,应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获课本信息能力的训练。

问题六: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能力缺失

每个课题都有其知识框架,而导学案教学可以说为教师提供了最好的笔记,只需记住导学案和实施步骤就可以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将点状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最终也无法将知识内化。违背地理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地理的整体性原则。

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小结部分不能省略,教师找学生对一节课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学生需要做笔记记录,整理知识达到复重、理解、消化、总结和升华作用,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总之,导学案本身的优点很多,但在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深入教材,深入学生。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导学案的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而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的学习时,更应该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书本,在全面消化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 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1 课时少、进度慢,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新生刚刚脱离初中的学习,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再加上地理跨度大、难度大、课时少,他们更觉得地理就是一部“天书”,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教师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各班教学进度存在差异。

(1)我校正在发展之中,学生数量多、层次不一。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教学进度快。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弱,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

(2)有些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师紧缺,任课教师要跨年级教学,班级层次又各不相同,导致教师所带班的教学进度有所不同。

3 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他们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如地理知识点多而散,地理计算、图像判读、空间定位难度大等),觉得学习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恐地症”。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大多采用自己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到最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当前地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对策

1 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每周的教研活动我们地理组的教师都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确定每节内容如何上、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注重教法的转变、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可这样提问:我们一天当中影子最短的时刻在中午,那么一年当中影子最短的是哪一天呢?问题一出,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议论纷纷。通过设计这一问题,不但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讲“季风气候”内容时,我会先讲“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提出两个有启发性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信心可以借到箭?他利用了什么天气条件?提出这类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展对这方面问题的课堂讨论,这就为接下来的知识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在每节课中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其参与地理互动教学,有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简单可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我们不能让课本和作业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和家里,要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的认知能力。中小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为国家不断培育具有活学活用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为全面实现国家人才战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是应用性或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13-02

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1 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 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 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 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学,地位,作用,存在问题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满足企业对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甚至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将财务管理置于会计专业中更为普遍,这是由于财务管理与会计二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财务管理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强调对资金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分配活动中的运用。但无论是财务管理专业还是会计专业,都将《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作为重要课程之一加以教学。下面,本文将对《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二、《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首先,《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会计专业的基本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这是由于该课程以企业的财务活动为基础,研究企业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和分配活动等。这些基本内容,都可以在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从企业实际的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论文,这一中心地位是由财务管理的作用所决定的,准确把握和应用其作用,是管理者管理企业事务的必要手段和方式[2]。学生通过学习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理财和资本运营的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学》作为核心课程,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决定和引领作用。《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中国论文网。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能力也在企业核心能力中具有重要性[3],因而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决定作用。

最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离不开财务制度,财务制度健全又离不开掌握财务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因此《财务管理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会计、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等专业课程设置中,《财务管理学》已经成为必修课,已经显示出其自身的地位,只有掌握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才能够向实现财务管理的高层次人才迈进。

三、《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完善学科建设。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财务管理专业,甚至是金融专业,《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都是必修课,其研究的核心内容都需要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并加以研究。学科建设需要完善学科课程教学,如果没有《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之间的纽带将变得十分脆弱,不利于学科之间的建设及未来交叉发展。

其次,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的兴趣,活学活用。《财务管理学》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非常明确,其理论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加上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方法实现,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调查研究等,弥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将学生融入教学之中,教与学并重,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的兴趣。此外,学生通过对企业的研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这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教育论文,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再次,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财务管理学》,为将来从事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从事财务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会计知识,也需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财务管理,是由企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企业,其实现是以良好的财务管理为基础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求企业不仅重视资本的盈利性,即尽可能多地获得长期、稳定、实在的利润,而且要重视资本的流动性,即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利用率和资本利润率[4]。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财务管理学》,可以说已经初步对财务管理工作入门,再加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必定能够为将来顺利从事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众所周知,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也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达到如火纯清的境界。在专业知识方面,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学》知识,而且也需要掌握其它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模式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就这个问题,不同高校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其中都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到企业中进行实习等手段。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部分高校走国际化、区域化和民族化特色,对会计专业以及金融专业的学生采用“3+1”教学模式(即对全日制本科生3年在国内教学,1年到东盟国家语言对象国学习),这种模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国内国际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面向东盟国家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

四、《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明显,但在具体的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具体如下:

首先,《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现今,尽管大量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并开设《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但对这门课程的研究不够教育论文,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体现,这不仅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忽视教学质量,没有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就需要特别强调《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在未来从事相关工作以及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通过提问知识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在现代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中,教师通过不断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导致学生不仅厌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甚至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保持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如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讨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学习到知识,在上课的时候不至于对知识的不理解而厌倦课堂,甚至逃课。

再次,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学》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在黑板上板书讲授,学生则记录下教师的板书笔记中国论文网。在知识化时代,知识的信息量大,各种体现财务管理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日益增加,这就需要将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教师在互联网上寻找到相关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可以及时通过电子邮件传达给学生。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量大,导致无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信息“传达”与学生的信息“接收”之间的矛盾。因此,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解决由于教学模式带来的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5]。

最后,高校培养高层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一方面,我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大体上保持雷同并且过于陈旧,加上任课教师等自身的原因,往往忽视国际上的先进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教学内容需要修改,教学案例也需要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教育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开展业务活动,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难以立即进入到我国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中。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高校高层次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的实现。

五、主要结论及启示

本文研究表明,《财务管理学》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决定着专业中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然而,当前《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方面,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加以看待。另一方面,需要解决《财务管理学》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营造能刺激学生参与实践的思维环境。财务管理的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方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培养高层次人才做好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于学生而言,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分析,并尽可能通过实践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积累自己更多的知识,力争成为高层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红梅.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企业导报,2011(03):85-86.

[2]彭贤玲.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2010(06):63-64.

[3]李文军.浅谈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核心能力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231.

[4]赵路春.试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东北煤炭技术,2000(01):45-48.

[5]刘志雄.财务管理教学的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J].才智,2009(32):248-249.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语 物理教学 思维 语言

新疆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教学上与内地存在很多差异。尤其在双语教学方面,与内地的教学差异明显。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一是部分课程( 理科各科) 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授课;二是除民语文外,音乐等涉及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用民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 三是从幼儿园开始学汉语,从小学开始所有的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一门民语文课的模式。本文以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高中部物理课堂教学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希望为新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一、阿勒泰地区双语教学的方式及特点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哈萨克民族聚集的地区,民语教学为哈萨克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民族学生同时要进行三种语言学习:汉语、民族语言以及外语(多为英语)。不但增加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种类,同时也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参差不齐增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难度。双语教学模式虽然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人教版课程教材,但由于目前学校在汉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对双语班的物理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定位都不太一致,对物理课程的定位也不太统一,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双语学生的物理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双语教学中物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类科目,在学生高中学习的阶段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接受双语教育的高中生来说,物理学习的难度更大,不但要接受汉语授课,同时要接受采用汉语命题的高考题目,再加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物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成绩普遍偏低。

1.学生汉语水平严重影响物理教学质量

双语班物理教学属于汉语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授课全部采用汉语。物理中专业词汇较多,这也要求学生汉语必须达到一定水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偏低,对于教师描述的物理过程不理解。比如,双语教学班的学生学习汉语实用性不强,多以应试为主,因此,对于物理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词语难于理解,教学中本人针对授课班级122名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了统计比较:对于教师课堂上使用物理语言能够完全理解的学生人数为53人,所占比重不足50%;能部分听懂的学生人数为50人,所占比重为40 %左右;表示一点也听不懂的学生人数为19人,所占比重为6.4%。这样的汉语水平为学生使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专有名词及符号字母偏多的物理知识而言存在很大困难。

2.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教学过程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哈萨克族学生,除一部分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好,思维过程中能够把接触到的物理知识直接通过汉语信息传递给大脑外,还有一部分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思维方式上仍然是要将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将接触到的物理概念及信息完全转化成哈萨克语再传递给大脑。这样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3.“双语”教学加大了双语教师的负担和工作量

“双语”教师对于汉语的学习,就像中学生学习英语一样,分为听、说、读、写,也是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学期自治区都会组织物理“双语”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不止一次地参加汉语的培训。相比之下,他们要比普通物理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汉语,因为他们必须会用并且熟练应用两种语言来进行教学,同时他们也要探究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加大了“双语”教师的工作量。

三、双语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1.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困难,化抽象表述为明了图像。物理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多用图形图像创设物理情境,这样可以让双语教学班的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图像描述理解题意,降低语言理解程度到来的学习障碍。同时,教师应注意放慢教学语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经过长期的图形与情境描述等训练后再提高教学速度,循序渐进进行双语物理教学。

2.强化基础,激发兴趣。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自己体会物理知识的运用乐趣。同时,也要运用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深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物理教师可以首先多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境为例,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然后再利用强化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概念使得物理的学习更深入化。

3.提高“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要正视并推广“双语”教师培训的意义。例如“双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设置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如何实施、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语言上课、如何进行学业的评价等都有待于进一步认真研究。另外目前新疆针对“双语”教师培训后的奖励机制有很多,例如发证书、公费学习等,应寻找新的激励政策,提高“双语”教师再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与职称挂钩、与工资挂钩等物质奖励。

“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新疆教育厅的有关人士指出“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在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时,一定要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明确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文雪. 要给高中学生以“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J]. 物理教学,2012,(12)

[2] 洪庆平.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4,(26)

[3] 石心. 多元文化视域下内地新疆高中预科班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3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信息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24-02

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管理是体现院校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点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管理水平则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且高职院校的教学师资水平与思想观念等均较为落后,这样一来也为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致力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管理,是近年来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本文试分析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课堂教学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阶段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技术化发展,全面实现教学信息化是适应当前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中,推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管理,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然而因为欠发达地区在经济上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差距也间接影响了该地区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经济方面,欠发达地区仍需有力的产业作为支持;在教学方面,因为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作为限制,这无疑也限制了欠发达地区中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了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根源上实现教学信息化,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是当前阶段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高职院校中的教学主要以实践型为主,对于学生的管理也需要更为有效率的方式,为此,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若无法突破传统方式的局限性,便无法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欠发达地区中,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是影响教学管理信息化实现的一项重要因素。管理人员应突破自身思想观念的局限性,在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以此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信息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教师方面。教师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目标,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管理目标不明确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缺乏对于科目教学的具体目标,缺乏课时教学目标的深入认识,体现了教学管理的随意性;(2)教师在制定管理目标方面缺乏明确的方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3)在课堂教学管理进程规划上缺乏明确性,教师并没有将课堂管理目标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无法有效配合教师管理工作,在学习上缺乏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与教材内容脱离,使课堂教学过于架空。出现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味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不善于运用实例。学生在此教学方式下也无法有效掌握教学知识,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失去基本的意义。

(二)学生方面。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之间对于专业技术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生源更为多样化,不仅有来自参加高考的学生,同时也包含来自中职、技术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等院校的三校生,学生在学习基础上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专业技术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也不尽相同。当前阶段,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支撑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务必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中,欠发达地区本身受经济水平以及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加之学生自身的因素,便会进一步降低高职院校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对于自己的约束能力,在制定学习规划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较为容易形成从众心理。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端正的态度以及明确的学习目标,总是抱有“及格万岁”的心理,缺乏责任感以及对于社会的了解。在信息管理方面因为缺乏专业且深入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等方面均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而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带来了极大的限制。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管理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课堂行为规范的深入认识。学生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主体,全面强化学生自身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以此强化高职课堂教学信息管理。是学生在集体中体会学习的真谛,务必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自律,进而做到他律。实现他律的主要前提便是自律,学生无法真正做到自律,课堂的学习的纪律无法保证,更加无法实现他律。使学生真正做到自律,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教学中自律的重要性,进而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课堂的有效管理。除此之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行为规范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将行为规范信息化,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在无形中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这样一来不仅全面提升了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使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信息管理的了解。在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课堂教学管理一般是班主任或是干部的份内工作,并不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与任务。然而在当前阶段,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高职院校中的课堂教学管理,如何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是当前阶段欠发达地区中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项主要问题。在教师方面,一般任课教师均认为课堂教学管理与自己无关,为此则不会投放精力在其中。相反,教师有权利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管理。具体说来,要加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管理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加深对于班级管理的认识。在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可进一步结合和深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可以通过教学网页与电子邮件的形式,加深教师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进而迅速传播教学的相关动态与教改信息。可以创办实用且动态形式的教学网页,进行教学网页的制作时,相关人员可以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管理内容,在网页中增设特色项目,如教师的教研成果、教学通知与动态、精品课程以及教师之间的教案交流等内容,将信息以网络的形式直接公布,更加体现教学信息传播的快捷与效率。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电子邮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信息管理。以邮件的形式,将图片、文字、声音等因素进行结合,发送至计算机中的邮件箱站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在教学网页和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强专业课程设计水平。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是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然而这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并不足以支撑其发展。任课教师还要进行除专业课程之外的培训,增加教师专业素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水平,进而实现将教育对象、专业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的教学设计强化,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最佳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本节课程内容的重点内容,结合信息化管理方式,例如网页教学等,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与内容相关的文字与影像,以此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除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相关内容的讲座等形式,加深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信息管理的认知,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教学以及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的重点,使学生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原因,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四、结束语

当前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以普及,人们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也加快了工作效率。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却一直无法得以普及,这也无疑限制了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中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的管理手段过于落后,无法体现管理的效果,进而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结合信息技术,则成为当前阶段相关教学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信息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森焕,李卫东.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党课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2]王磊.浅谈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科学中国人,2016(18)

[3]宋宝瑞.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2

[4]刘珍芳.对高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初梅.关于加强高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15)

[6]雷巍娥.论当前生源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