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2篇

在各类高中学科的教学模式改变及在课堂中增加教学环节的实践进程中,教学效率、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及学生对学科的感兴趣程度等一系列现实因素都受到了教学改革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尝试在课堂中增加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这一活动在课堂开始施行的时候,受到了许多学生的青睐,但是各种问题随之出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握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成绩的影响,并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将之运用到高中语文课堂中,尽量转化成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这样一个集聚了许多感情教学的学科中,学生的活跃性会随着学科中所学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在高中语文中某一部分的内容涉及了学生很感兴趣的情感教学,学生就会表现出不同于一般课本内容教学时的兴奋和对课堂的注意力。但是貌似一些教师并不会对学生的这种课堂中的不同表现产生重视,反而是继续用自己认为不错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中开展学习的相关活动,可以极大地缓解这种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并不了解,或者说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很陌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就更不用说使用了。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坚持一些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而改变教学方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是一味地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本来就是一些文字知识的记忆,没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改善。教师的这种想法就阻碍了对于课堂活动的认知,这就使得学生接触课堂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一些学生对于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也表示很陌生,部分学生对于在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表示厌恶,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毕竟高中步入大学之前是最重要的学习期间,大部分学生会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稳定,在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部分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学习时间,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节奏,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的前景并不是很明朗。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活动的理解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是一个很有创新性但同时很大胆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反应在课堂生开展学生活动对他们实际学习效果的影响都会体现出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

所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就是抓住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它并不是一门知识非常有顺序性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对轻松一些,学生活动就是抓住了学生学习的轻松性,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并且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活动,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课本内容的生动性,让他们有机会扮演课本内容中的角色,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教师所讲知识的主旨,这种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高中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的影响

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会产生很多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相对来说,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会激发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毕竟学生大多数还处于青春期,对活动之类的课堂环节会比较感兴趣,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就会使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得到学生更多的吸收,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会帮助很多学生更有效率地听课和接受知识。

2.消极影响。既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会产生积极影响,当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消极影响,但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是相对来讲的,没有绝对的影响,只是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部分学生只是适应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适应自己的学习节奏,对其他的课堂相关活动都会很敏感并且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是不适合这部分学生的。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积极地采取现代信息技术,能提升其新思维。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方面语文老师的较稳,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听课兴趣。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以为培养学生新思维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哪些具体措施将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并合理运用,是每一个高中语文工作者用当思考的现实问题。

1.信息技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新思维的重要性

1.1合理的采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活泼性、具体性等等众多优势,语文老师可以依照大纲的需要以及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直观、具体地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资料、图片、录像等等,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把沉闷的课文知识与动态的信息技术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经过感官的刺激之后,能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1.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高中语文自身而言,是一门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学科,可是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老师只是简单地采用语言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描述,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很难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但是如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就能够避免这一问题,可以说信息技术就是沟通学生与语文教学的一道有利桥梁,经过图文就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还深刻直观地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当中的语言魅力以及情景美等等,这种教学手段在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语文的美与文化内涵。

1.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水平

随着科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要具有信息水平,已经成为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水平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进社会,更是社会及国家想要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早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当中教师有意识地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是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选择与收集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沟通以及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信息水平以及信息的分析能力等等。

2.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提升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2.1采用信息技术提升课文的教授质量

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老师讲解课文知识,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讲解中,老师可以先采用多媒体搜集一些月色下的荷塘图片与视频,在授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真实、形象的精彩图片,可以给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月色下荷塘的美丽,再结合朱自清的生动描写,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者认为这比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效果会更显著[1]。

2.2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建议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一些优秀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网络形式发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以后,积极地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采用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逐渐地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提高[2]。

2.3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的教学水平

作文一直是众多学生和老师的难点,许多学生一说到写作就十分害怕,采取信息技术帮助作文教学,能够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发作文题目以及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要求展开写作,教师可以给学生传发一些经典范文,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写作的困境,并根据学生的困境,有针对性的一一解决,教师最后可以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与总结,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以此让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与学习[3]。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新思维的众多好处,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条件这一优势,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尽可能避免掉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实现科学手段和语文教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郭蕊.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27(36);43-44.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 语文知识 教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26-01

一、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知识的局限性

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高中语文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老师的教学方面。由于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比较死板,主要是讲课本知识,没有跟实际联系,教学没有生动性、创新性;二是表现在教育局方面。教育局在编写课本时主要是针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般一个课本能够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轨,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知识和总结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都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能找到的;三是表现在学生方面。由于高中生受到高考的压力很大,主要是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学生机械性的学习,这样下去学生对语文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感觉。因此,现在的高中语文知识严重跟现实断轨,影响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也影响了语文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差。

(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主要是针对高考而教学,教学的方法比较传统、落后,没有什么创新性。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老师在讲课时基本上就是一块黑板、粉笔,一本语文课本从开始讲到最后,就是那种非常机械性的教学,老师在讲课时起到主要地位,而且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完全是课本上的知识,甚至有些高中只讲高考所需要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所运用到的语文知识根本不涉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在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指导思想严重不相符,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纯粹是应试性的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根本无法将语文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淡。

二、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融于生活的措施

(一)拓宽语文教学的资源

我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能学到最真实的东西,而且有研究表明,一个高中学生两个学期在课堂上说的所有话才跟他在生活中一天说的话一样多,可见生活中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由此可见,将语文教学知识融于生活是多么的重要。生活是一片无限大的“肥土”,只要我们能够将高中语文教学知识充分融于其中,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知识茁壮生长,充分发挥它的真正价值,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就会兴趣大增,语文知识也就会越来越多。

语文教学的资源不能只存在课本上,它的资源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说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像我们生活中周围环境、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时事要闻等等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资源。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将语文知识融于日常生活,教会学生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语文知识中,在生活中学会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游览名山古迹、访问名人雅士来将自己的胸怀彻底的抒发出来,可以观察现实的人生百态、生活习惯来加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从黄岩岛、问题中,思考中菲、中日之间的关系,从北方四岛问题中可以看出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国际复杂关系,等等这些都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的,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将高中语文教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一定能够提高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改变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听课的地位,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授课方式,使老师跟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不平等关系,而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价值观,使老师跟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存在一种朋友的关系在里面,甚至是亲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老师跟学生之间还要学会相互尊重,学生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辛勤汗水,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想法、创新等等,使老师和学生真正做到相互尊重,只要这样才能使老师跟学生之间产生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说出来,认真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中,然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将语文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将生活中的元素引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可以说生活的边界跟教育的边界是一样的,生活在什么样的范围你所学的课程也就在什么样的范围。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知识中,一定要有生活中的元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设立生活中情景,将实际生活跟高中的语文教学知识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高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语文的真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将生活中元素引用进来,使学生的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死板课堂,而是跟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使教学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真正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质量以体现生活化为最终评价标准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不应再是单纯一节课讲多少语文知识作为评价这节课堂质量的标准,而是将这节课堂所运用的生活化比率作为评价标准,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能力有很大帮助。因为,生活化在评价课堂质量时是站在最实际的角度去评价的,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利因素。在实际评价中它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目标具有统一性,评价非常公平;.二是评价标准多元化,注重人性的的发展。

三、结论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将高中语文进行生活化,使学生们在生活中能够很好的学到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文诗词 教学模式 创新

语文中的古文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自身具有很深的意义。学习古文诗词既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的途径。由于古文诗词博大精深,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这些现象会极大影响正常的古文诗词教学质量。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现有的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一、现阶段语文古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的主要参与者,这是新课改的理念,但是目前存在的现象却是学生作为了授课的客体,学生完全在教师给设置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听课效率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缺乏对古文诗词的兴趣,使得学生感觉知识很难学会,逐渐丧失了学习古文诗词的动力。

学生的自律性差,上课不认真也是造成教学质量差的又一因素,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又由于古文诗词需要学生认真听讲,逐渐融入其中,一旦走神就很难在跟上老师的步伐,从而失去了听课的积极性。

2.教师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担任引导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在课堂上逐渐引导学生去探索,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引导学生跟随自身所讲内容,使学生融入古文和诗词的环境中去。然而现在的情况却相反,教师只注重自身课堂的讲授,不注重学生的理解,或者是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反映,经常导致情绪失控,影响课堂发挥,打乱课堂教学规划。

同时,古文和诗词与现在的白话文相比有一定的不同,学生在理解时会遇到一定的麻烦,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缺乏相应理解,而和课堂脱节。部分教师则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进行全文翻译,这样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很大的依赖性,和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的理念相悖,同样也不合适。

二、新教学模式对古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从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质量差和学生、教师都有关系,而这种弊端的存在,则和现有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联系,传统的“教”“授”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创新,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于古文诗词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古文诗词学习中能够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

新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环境下的一个必然要求,要想适应现阶段对教育水平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语文古文诗词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三、语文诗词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1.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同传统的师生尊卑的教学观念不同,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把握住学生的内省活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古文诗词授课是,要担任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文的背景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同时要摆脱传统的教学中的偏激教学,保持一个愉悦的课堂气氛,彻底改变课堂上学生怕教师的现象,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中,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课本内容的掌握,一步步将学生带入到古文诗词的意境中去,真正理解到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这才是学好古文诗词的关键。

3.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古文诗词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将就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所以阅读古文和诗词能够增加对其美的感受。快乐诵读是一种新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大声诵读、反复诵读,自身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要求学生摆脱各种参考资料的干扰,采取封闭式阅读的方式,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测古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这样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待揣摩完后再去看课下注释或者相关参考资料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在诗词的的朗诵的过程中,还可以配以相关背景音乐做陪衬,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比赛的形式,彻底激发学生对于古文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文诗词中学习的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好的例子,同时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学生可以先模仿,模仿所学课文的形式,逐渐的进行创新,应用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去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古文诗词的学习。

四、总结

古文诗词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低,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变现有的状态,提升学生对古文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教学状态,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秋云.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现代语文,2014,(12):101-102.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参辅;高中语文;高效教学;对策

高中可以说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所以不单单是学校重视,家长、社会也给予了高中生更多的照顾。辅导书市场也看准了市场需求,推出了全面细致的语文教学参辅书。甚至包括了课程引言、课文中生僻字注音、重点段落逐字逐句讲解等,可以说参辅书你想到的内容都有,你想不到的也有。有如此详尽资料,有的学生甚至不再认真听课,全依仗参考书了。语文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一、教辅书对现代语文教学冲击

(一)学生表现

首先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教学参辅书深受学生欢迎,几乎人手一本,甚至有的学生还拥有多本语文教学参辅书。语文参辅书的出现以及普及,威胁到了老师手中的教案。以往只有教师掌握核心重点资料,学生方面掌握较少。而现如今,学生有可能通过多本教学参辅汇总,掌握的知识甚至比老师还要全面。第二,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点就是好多学生不再认真听语文课。学生们认为,自己该学的知识已经在教学参辅中学习过,所以认为上课不重要。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对高中语文教学十分不利。

(二)语文教师的表现

对待教学参辅的冲击,不同的语文教师也存着着不同的表现,大体总结下来的话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种表现为厌恶教学参辅。这类教师一般有着较高的资历与较深的教学经验。他们并不把教学参辅放在眼里,并把自己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奉为真经。他们觉得教学参辅只是小儿科,也不会从教学参辅上学习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这类教师由于过于固守陈规,因此课堂的内容也比较刻板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会差些。

第二种表现为过分相信教学参辅。这类教师一般年龄比较小,缺乏教学经验与自信心。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所以他们更愿意学习、⒖急鹑说木验。因为现在的教学参辅内容全而且细,教师完全不用自己设计教学流程与思路,直接照搬参辅书就可以了。这类老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对工作缺乏热情而且较为懒惰。就算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很好,但是学生分明就能觉察出老师实则照本宣科,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第三种表现为选择性运用教学参辅。这类教师一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又渴望在教学工作中自我提升。他们会自己撰写教案,同时也会参考教学参辅,将二者结合起来,将教学参辅中有用信息为自己所用,没有用的给予删除。这样既可以使课堂内容丰富,也规避了照抄教学参辅的无聊状况。

二、高中语文实现高效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看待教学参辅的存在并为我所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存储量与传输量也很迅速,所以学生获得更多关于教学的知识成为必然。我们无法将已经普及的教学参辅驱逐出市场,也无法无权限制学生的购买。所以教师能做的不是向教学参辅低头,而是更好地利用教学参辅,让这些书为教师的课堂服务。

教学参辅虽然多而全,但是高中学生的学习精力与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只靠教学参辅学习,学习的时间长不说,以他们现在的水平也很难快速把握课文重点,所以说学生只看参辅不听课的结果会是事倍功半。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否定教学参辅,教师可能将自己的教案与参辅作比较,看看参辅有哪些好的内容可以补充到自己的教案当中,从而引起同学的注意,以便教师能够更好传授知识。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的氛围好坏对老师的授课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起着巨大的作用。课堂氛围融洽和谐,能够使教师享受其中,课堂讲授变得更富表现力,学生也更加热衷于听课,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自觉学到知识。所以说,要实现高效教学的课堂,必然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果老师心中带着怒火,学生面露怨气,这样的气氛下,别说学习了不打架就很不错了。那么该如何营造和谐的氛围呢?

首先,教师自己站在课堂时就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因为他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以后。都说快乐是会被传染的,如果教师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的快乐,这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的学生,从而把学生带到一个很快学习东西的环境。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课堂氛围。比如在讲述鲁迅的《祝福》时,这是一个带有悲剧性的故事。为了让学生进入到故事当中,真实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教师可以适当搜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小故事,在讲背景的时候,适当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探求文章的中心。

(三)利用影视资源提高课堂感染力

高中语文涵盖的内容很多,人文色彩浓厚,有些课文思想深邃,甚至会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在所有教学辅助设备中,影视资源可以说是十分有效,学生十分乐于接受的形式。

比如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如果教师单独讲课的话,就会显得很枯燥。因为文章中对林黛玉的内心刻画比较多,还有林黛玉初进贾府对所有人的印象,曹雪芹的描写十分精妙。在单纯的教学讲义中,教师其实对于林黛玉的感受以及贾府的各个人物特点只能用语言概括,感染力欠缺。其实,高中好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已经被翻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和讲课内容相关的剧集,帮助大家学习。

再比如,高中课本中的名篇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是一个让人热血喷张的演讲稿,如果单纯让教师用嘴去介绍,教师很难精确描述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状态与演讲激情。由于现代教学条件改进,教师完全可以从网上拷贝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英文演讲现场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接、生动感受马丁・路德・金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不满,感受他的希冀。这样的课堂震撼力与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肯定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四)充分落实因材施教

教师教学之所以能够优于冷冰冰的教学参辅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是有感情有温度的,而参辅书没有情感。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于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因为学生是不同的,老师的方法就应该有所不同。而参辅书对待所有同学,所呈现的内容是一样的。这是教师所拥有的一个绝对优势。

比如对于不喜欢语文的学生,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教好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爱上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像可以推荐一些名著让他们读,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而对于十分喜欢语文的同学,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他教授的重点内容与章节全部领会。对于爱自我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多鼓励,多让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学会挖掘他们的长处,多在课下指导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克服腼腆,勇于表现自我。

三、结语

虽然教学参辅十分流行,但是它们还是无法取代教师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教师既要认识到教辅所带来的冲击,又要不断完善提高自我,最终才能实现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谈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22- 13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7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笛卡尔曾经说过:“影响我们最深的是风俗和习惯,而不是任何确定的知识”。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对于学习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尤其适用。语文课,内容多,时间少,密度大,任务重。这样,学生就务必要有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自己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学会质疑,抓住疑点进行听课。这样既解了疑问又容易消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的空间扩大了,易于思想深度的加强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如我国教育家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预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工具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属字音、字形方面的疑惑,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解决,相关的基础知识可查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查询其他语文知识。

3 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适用。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及相关成语勾画出来,比较显眼,易于在翻看课本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记住了,又不需花太多时间。对于难句或深有感触的句子,可以批注阅读感悟,批心得体会,瞬间感想,乃至即兴点评。

二、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尽管我们一再贯彻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但教师的点拨、启发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启发会让学生浮想联翩,茅塞顿开。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比如,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听老师讲课的关键内容,重视老师的课堂小结等,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使听课效率最优化。

三、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及反思的习惯

总结是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应学会一日总结,一周总结,一月总结乃至一个学期或一年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方法,加以充实、丰富。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尽快掌握老师上课的方法、规律的意识,珍惜时问,完成老师当堂布置的任务,学会知识、方法、规律的迁移。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正确的纠错意识。

高中语文听课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无论是当今的高考考察点,还是日后的社会生活,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语文的阅读教学就为学生掌握这些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社会热点问题,进而用怀疑的态度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逐步学会在某一问题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与文本展开对话,进一步领悟文本中的丰富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

2.陶冶情操,感悟人生

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多年,就是因为其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高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理解作者对于社会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进而使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滋养,陶冶情操,产生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这对于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累知识,丰富语言

语文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最大的作用在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所占比例较大,这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了取得高分的关键。古今中外的名家名典是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语言基础,是学生培养良好语感和提高作文成绩的重要手段。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中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依据学习要求以及提示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划出来,养成作批注,做笔记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

在课堂上,笔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采取展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4.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5.重视课堂互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其次,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同时,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宜采用问题式阅读、体悟式阅读和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此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意识,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感悟。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互相影响导致的同化力量,能使环境和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让置身于该群体的个人通过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感染上这个群体共同的风尚与气质。因此,有意识培养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慧军.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J].文理导航旬刊,20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