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地心引力》(Gravity)无疑是2013年最为成功的好莱坞大片之一。这是部今年北美媒体评论最高的电影,全球票房大卖。该片3D版首周末的票房超过了脍炙人口的《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大片的3D版。美国媒体欢呼说,《地心引力》的成功给3D影片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因为自《阿凡达》开创3D电影的成功之后,不少电影公司也蜂拥而至,以致于有评论说80%的3D影片只让人感到头晕脑胀,就拿去年电影市场上的3D影片来说,象《极速蜗牛》、《神偷奶爸2》等家庭电影3D版的票房只占其总票房的三成还不到,但是《地心引力》80%的票房来自3D版。所以3D的拥趸们称,《地心引力》的成功与3D技术所创造的震撼视觉效果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更是称《地心引力》的成功标志着3D电影的一个转折点。

就像IMAX的宣传语“是看电影还是进入电影”,《地心引力》完全将观众置于浩渺的太空之中和女主角瑞恩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故事讲述了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马特・科沃斯基(乔治・克鲁尼饰)以及航空新手赖安・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饰)在出舱工作时,飞船与空间站发生爆炸,同行丧生,两个人是如何在缺氧、失重、与外界丧失联系的情况下回到地球的故事。

阿方索此次将题材瞄准太空硬科幻,镜头逼真写实,不管是宇航员失重下的状态动作表现,还是空间站爆炸后飞溅的碎片都显得精确可信。而基于CGI技术的特效视觉效果呈现也堪称完美,站在外太空看地球日出,几万尺高空俯视地球全貌,场景不可谓不旖旎。技术推动了电影的发展,同时电影的语言艺术也在不断地丰富,电影创作人员很难在题材或者剧情上创造点新意的时候,电影语言艺术的创新成为了实验的最好对象。《地心引力》就很好的印证了这点,90分钟不到的剧情很难再把它做得多么复杂或者多么庞大,也不可能出现多么跳跃性的场景。也就是说这90分钟充满限制的情况下必须要给观众一个交代,于是观影体验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最大目标。这90分钟要彻彻底底让观众沉浸其中,为了这一目标,导演玩转了镜头语言,每一个镜头都是那么恰到好处而不多余,再配上宏伟的背景音乐,就是一出精彩的太空歌剧。也许很多人会纠结影片的深度,我觉得本片的唯一不足就是某些地方有点刻意挖掘深度。当观众真的沉浸并且思考这部电影中时,其实深度就已经有了,没有谁会看完之后还会去回味一部烂俗的爆米花电影。电影的深度在于人们对于作品的思考,而不是你告诉别人这个是什么道理。

自从卡梅隆改变了整个3D产业之后,3D镜头语言便不断地被丰富,正如李安导演和卡梅隆导演所说的那样,3D只是一门新的艺术语言,电影的好坏还取决于电影的创作者。从《阿凡达》,《雨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现在的《地球引力》,3D的语言艺术在一点点地被扩充,而想要体验到这一切就必须得亲自跑到电影院,而不是租盘光碟就能搞定的,这必然是对电影产业的强有力支持。放眼于现在的3D电影,不乏一些无聊的圈钱之作,若是某一天3D变成单纯的捞钱技术,或者纯粹满足一下感官刺激,那才真正是电影界的悲哀,这种悲哀在国内已经蔓延得很明显了。《地心引力》带来得不仅是我们对于这部电影本身的的思考,还有就是我们对于电影未来的思考。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舶来品”的尴尬

《2014-2015中国商业演出票房报告》数据显示,音乐剧观众人数在各类型演出观众中占比为4%,是各演出类型中占比最少的种类。对于这样一个数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分析报告称,这一定程度显示出音乐剧市场的培育不成熟、观众消费习惯还未养成。

北京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CEO杨嘉敏解释说,“这实际上是‘舶来品’最初的尴尬。”如同咖啡刚进入中国一样,当你问想喝咖啡还是豆浆时,很多人会选择豆浆。然而,现在咖啡已经成为很多白领人士不可缺少的饮品之一。“所以音乐剧也是如此,它并非没有市场,而是人们还没有习惯。”

音乐剧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并通过三者的不断整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娱乐产品。与电影相比,音乐剧有真实的现场感;与戏剧相比,音乐剧有舞台、灯光、音乐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歌剧相比,音乐剧更加大众化、通俗易懂。

从专业角度来说,杨嘉敏认为,在音乐风格上,歌剧偏美声的唱法,语言多数是意大利语,很多人听不懂,而音乐剧在各国都有本地化的版本,进一步拉近了剧本身与观众的距离;在角色扮演上,歌剧并不追求演员外形和角色的贴合度,比如,在歌剧中扮演一个小生或者扮演年轻男子,扮演者可能是个很老的大叔,音乐剧却并非如此,音乐剧的角色扮演和电影的角色扮演有着一样的要求,非常符合角色定位。“通俗来说,歌剧和音乐剧的差别,就如同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

实际上,在中国,音乐剧还尚显年轻。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作为一种新鲜的艺术形式进入中国。“说到真正的发展,近几年比较迅猛。”有20年音乐剧研究经验的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傅显舟说道。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经理向《经济》记者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出这种变化,从2011年到2013年,全国音乐剧票房收入从1.79亿元增长到2.34亿元。

但2014年中国音乐剧演出票房为1.5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3%,结束了连续两年增长的局面。对此,傅显舟认为,我国音乐剧市场规模还很小,行业内稍微一点变动,就会对数据产生很大影响,比如,政策对引进音乐剧的限制、每年音乐剧产出的数量等。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表明新事物在新市场发展中的不稳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音乐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是否会带动新一轮的文化消费?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多迹象表明音乐剧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2月,致力于做汉化版音乐剧的北京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黎瑞刚掌舵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CMC)3000万元的A轮融资。当时黎瑞刚坦言,投资音乐剧公司的战略意义远大于短期获利,其出发点在于吸引更多的青年消费群体,实现国内一二线城市演艺市场的转型提升。

在音乐剧的原创领域,这几年也纷纷出现原创音乐剧的创作,比如《聂小倩与宁采臣》、《钢的琴》等。“音乐剧虽然还没有出现精品,但开始有卖相,有市场了,这是个好的势头。”傅显舟说。

从历史维度来看,音乐剧比电影有着更好的票房。电影最高的票房是《阿凡达》,全球共达到27亿美元。而音乐剧中超过50亿美元的剧有好几部,比如,截止到2014年,《狮子王》总票房达62亿美元、《歌剧魅影》总票房达60亿美元等。

而且,以电影行业和音乐剧行业来做对比分析,在国外,音乐剧占电影的比例能达到30%以上。日本音乐剧占比更高,其电影市场如果是100亿人民币,那么其音乐剧的市场能达到50亿人民币的规模。从目前我国音乐剧的占比来看,还不足电影票房的2%,因此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音乐剧的市场增长空间还很大。

细化到具体的音乐剧公司,杨嘉敏也认为目前音乐剧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几年来,从音乐剧的需求方面来观察,“七幕人生的观众对音乐剧的需求正以3-4倍的速度在增加。”

此外,根据七幕人生进行观众回访的数据显示,2013年,70%的观众表示是第一次看音乐剧,在这些观众中,有98%的观众表示很喜欢,并愿意继续看。2014年,60%的观众表示第一次看音乐剧。“这说明看过音乐剧的人数在增多,市场在变化,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到了这种形式,并愿意为其消费。”杨嘉敏说。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影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深化多元影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或各个时代的艺术,都打上了它们所属的那个国家、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印记。影视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自然也饱含着民族文化的内在意蕴。而电影、电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传达着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时代观念的更迭和社会意识的变化”。①世界各国许多影视作品,展现了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精神气质,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格。这些作品兼具内在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民族文化与外在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作品饱含着民族成长历史与民族文化积淀。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各国、各地区在文化传播上必然有所差异,这也说明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存在多元性、多样性。不同民族的人,由于不同的社会生活、地域环境和种族,心理结构和文化意识必然有独特性。民族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文化折扣”现象。“一带一路”战略强调“三共”理念,指的是共享、共建、共赢,其原则是开放、包容。这要求我们依托地缘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流更加频繁与密切,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实现各国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例如,第二届“丝绸之路”电影节于2015年9月22日在福州举行,较第一届电影节,此次的规模和参与国家都有所增多,组委会共征集到76个丝路及周边国家及地区的950部影片,其中外国影片910部。在此之前,中印合拍的电影《功夫瑜伽》在“丝绸之路”电影节上签约。导演唐季礼说:“这部电影包含各种当下观众喜爱的元素,诸如寻宝、探险、动作等。它将会是一部跨越文化、语言,让世界观众都容易理解、喜欢的电影,这部电影,也可以反映出中、印两大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及其中传奇的故事和人文景观。”②像中国电影中的武侠与江湖文化、印度电影中的载歌载舞、韩国电影的温婉柔美,均显示出各自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具有地缘优势、文化认同和民意相通的“一带一路”区域,为各国的影视文化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民族影视作品“走出去”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增进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我们必须从各国的历史现状和文化生活着手,深入分析沿线各国的风土人情、风俗民俗、审美情趣等因素,也要考虑到各国对于影视作品中影视文化的接受能力。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策略,关注其接受心理,寻找他们所关注的“兴趣点”,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兴趣点”对症下药,创作适用于更多受众、多元的影视文化影片。立足于少数民族的本土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在这个层面上,要把握各国叙事伦理的角度,将民族元素有机融合到影视作品中,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2.推进民族影视贸易的往来与传播在全球化语境下,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村”已逐渐实现,人们对传播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影视作品因为其强大的表意系统而被各国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人们所认同。根据《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15年全年电影总票房超过440亿元,同比增长48.7%。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17.7%,稳居世界第二。2015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比2014年增长48.13%。③从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所增加,但收入在年度票房总收入中占比较少,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在国产影片中,优秀的民族影视作品创作和“走出去”均成了难题。欧美国家的影视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影视生产能力较强,加之各国均有自己的影视文化偏好,使我国的民族影视作品很难进入他国。而在“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沿线国家的人口有44亿、经济总量有21亿美元,这在全球都占有较高的比重。同时其互联互通的核心价值,也会为我国的民族影视贸易提供新的契机。未来,根据“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的发展状况,我国民族影视文化对外传播应制定较为合理的传播规则和体系,在注重政府性文化输出的同时,兼顾市场方法的输出,逐步调整传播区域,确定突破口。例如,采取合办国际电影节,合作拍摄影片,亦可合作开展民族影视人才培养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提高我国民族影视作品的原创力与输出力,从而真正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全新格局。

增强民族影视文化传播竞争力的路径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这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院(UIS)所做的题为《文化贸易全球化:文化消费的转变―2004至2013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的报告分析指出,中国成为文化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其次是美国――2013年,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60.1亿美元,比美国的27.9亿美元高出一倍多。

中国成为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

吴其山注意到报告这样的提法,艺术和工艺品正在上升进入贸易额最大的10大文化产品之列,“这主要是受到黄金饰品的影响和得益于它的畅销。”2013年,全球黄金饰品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美国作为黄金饰品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额分别为320亿美元和107亿美元。

从产业门类上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主要包括新闻出版类(实物产品、数字产品、版权输出等)、广播影视类(影、视等)、文化艺术类(杂技、戏曲、歌舞、武术等演艺项目)、视觉艺术品(工艺品等)、新型媒介(游戏机等)、乐器和综合服务类,后者包括网络文化、文化相关会展、广告宣传等服务内容,是文化产业中增速最快的部分,也是目前中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领头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也显示,尽管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且大批电影和音乐消费者转向网络相关服务,但2004至2013年间文化产品的贸易额还是翻了一番。报告说,音乐、电影和报纸等产品正在逐渐成为文化服务的一部分,但受到数字化制作程序的巨大冲击,这些产品的销售通常以网络订阅的形式为主。音乐和电影的录制品贸易在10年中分别下降27%和88%。尽管包括报纸在内的印刷制品贸易也出现下降,但书籍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在一些地区同期增长了20%。

吴其山曾因黄金与饰品而与图书出版界打过交道,2016年2月他到西班牙出差,恰逢首届“中国图书展”在马德里举行。“《金瓶梅》等西班牙文版本的中国文学著作吸引了很多当地读者。还有新版本的《易经》。”吴其山了解到,此次书展售出了不少中国的古典、现代小说。他查阅资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份报告所截止的2013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京《2013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出版物出口已突破1亿美元,版权输出品种比例继续提升。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国的吴其山明显感到,“走出去”的中国文化项目正日益增多,“国内资本‘走出去’的现象时有发生。”喜爱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他发现,在影视、体育均有涉猎的中国万达集团,将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纳入囊中,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投资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

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来有为研究员、张晓路助理研究员的文章,中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从2007年的510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31085万美元,增幅达到61倍。“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走出去’不仅可以改善本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同时对于提升本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来研究员表示。

国家扶持

文化贸易曾是中国海外贸易的短板。大量的国际文化交流是以友好活动而非商业行为而存在的。有关方面甚至长期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强调意识形态属性和民族性,却忽视其商品性。到了2003年,国家文化部设立专职机构,以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商业途径“走出去”。近年来,中国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2006年,文化部、商务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之后还通过中央财政向出口业绩优秀的文化单位提供资金支持。2009年,文化部正式成立了对外文化贸易处

这些年,文化体制改革渐趋深化。2013年,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完成,重塑了一大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一大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实现了从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与此同时,非公有制文化市场主体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也走上了“快车道”。相关部委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对文化出口企业给予了支持。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积极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或“试验田”,完善对外文化贸易体系。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被认为“标志着对外文化贸易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今年3月17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化贸易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规划。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一章中,这个《纲要》明确提出“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开辟新节点,提供新动能。

文化对话

虽说“做生意”,但很多行业人士更愿意把对外文化贸易的主要目的目标看作是文明共享与文化对话。

“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实现对话。”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认为,只有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到国际亮相,才会产生对话。“我们要有这个自信,通过创造中国独有的文化作品,到世界上进行展示,最终实现文化的对话。”

文化产品的出口并不像一般货物出口那样“物美价廉”即可。不少人很想让自己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却往往“走不进去”,如很多电影,“出去”后往往仅被猎奇几天,也就“出海几日游”,虽然其中有国内票房“过亿”的,却常常在国外“失意”。

“‘走出去’并非机械移植的行为,而是一个交流与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顺利展开的前提是价值观之中存有的共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和根表示,应该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寻求共识,建立起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经济日报》金晶则认为,尊重市场和观众的选择,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条“铁律”,“把脉市场的关键,在于观众对内容和故事了解与认同的程度。”

一个例子被津津乐道:知名的上海芭蕾舞团在美国巡演时,推出欧洲古典芭蕾《仙女》和中国民族芭蕾《梁祝》这两部戏,原以为古典芭蕾更容易被当地市场所接受,结果,没想到在最终售出的32场演出中,《梁祝》占到28场。

《梁祝》讲述的故事类似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体现的又是人类共同美好的情感、爱情,尽管土生土长在中国,但“芭蕾化”后能够让国外观众理解与接受。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铺路架桥的“国家队”―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张宇认为,这样“叫好又叫座”、负载着中国人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正是当下文化贸易和市场所需要的。

“把国外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这是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也会坚持做下去。但现在更难的是,如何把我们优秀的文化推出去,让全世界的人认可它,接受它,进而热爱它,这是我自觉身负的重任和使命。”张宇说。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眼里,文化“走出去”涉及到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交流,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资本走出去可以为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去探路。”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了多项刺激内地生报考香港高校的政策。以往没有获得香港入境事务处处长批准的非本地学生,是不可以在港兼职工作的。而现在,全日制的非本地学生只要在港就读时间不少于1学年,便可在院校的安排下,从事与学科有关的实习工作;就学期间还可在校内兼职打工,但每星期不超过20小时;暑假期间打工时间不受限制。特区政府还延长了毕业生找工作的期限,以前允许内地生毕业后3个月内可在香港找工作,而从2008届毕业生开始,即使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也可留港一年时间。

金融危机下,今年大部分香港高校将给予内地学生“学费不涨”等多项优惠政策。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入学的内地生学费与去年一样。为每年8万港元。香港城市大学学费为每年8万港元,四年不变。香港大学的学费标准也维持在10万港元不变。

香港大学今年总额900万港元、每年最高额为14万港元的奖学金计划未变。此外,入学后有1000项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可供申请。但该校招生负责人表示,2010年奖学金能否维持这个额度很难说,受金融危机影响或许会缩减。同、时,今年港大新增药剂学、通识教育和计量财务3个专业。它们都是适应香港经济发展需求而新设的较为本土化的专业,毕业生大多有望留在香港就业。

自主招生高校又增8所

经教育部批准,2009年全国新增8所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分别为: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目前全国共有76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在湘高校仍然为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

今年教育部首次明确: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3年的“985”工程高校,对少数特别优秀的考生可自行确定高考成绩要求。以往自主招生的加分额度一般在1O至20分,而今年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有30分之内的加分优惠,优惠分数级别也实现了多元化。

湖南大学自主招生简报

“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是什么?阿Q精神胜利法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一项研究表明,对生活持乐观态度的老年人比那些持悲观态度的老年人,患脑血栓的可能性少70%。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这些与平时考试截然不同的题目,让参加湖南大学2009年高考自主招生面试的考生耳目一新。

湖南大学2009年通过自主招生招收200名新生,共接受网上报名近5000人,经过筛选后确定了26个省市的1247名优秀考生参加复试。考生除参加统一笔试外,还接受了面试。该校将自主招生优惠分成四类,分别有10至20分不等的优惠;对那些在选拔过程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则给予更多优惠加分。

湖大面试环节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特长,包括不超过2分钟的自我介绍、5分钟的标准试题作答、3分钟的评委随机测试及考生特长展示三个环节。自我介绍环节中不得透露姓名、毕业中学等与考生身份相关的信息,只能介绍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奖、兴趣爱好、特长等情况。

湖南省十大热门职业

湖南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高职生达到历史最高人数30万人左右,而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11万。

“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课题组最近了《2008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就业暨重点产业人才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近年对湖南应届大学毕业生需求量最大、最热门的职业主要有会计师、高中教师、初中教师、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销售经理、出纳员、文书人员、机械工程师、建筑技术员、电气工程师等,其中销售经理职业的平均月薪最高,达到3347元,而初、高中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1533元和1842元;需求量最小的职业则包括小学教师、机械技术员、记者等。

湖南省在软件、食品、建材、超级杂交稻、生物制药、工程机械、电动汽车等重点产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高于其他省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在钢铁和林纸行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则低于其他省平均水平。本科毕业生流出湖南省最多的前5个专业分别是英语、计算机、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本科增招

为了将教育资源和师贤力量集中投入到本科生教育上,做中国电影的精英教育,北京电影学院今年在全国招本科生440人,与去年相比增加95名,其中最受关注的表演学院从去年的30名本科计划增加到今年的75名,高职招生则暂停一年。

北京电影学院大幅度扩招表演本科生,是因为随着近年电影的大繁荣,市场对高质量的青年演员需求有所增加。近两年,该校表演本科班实习期内学生的上片率达到97%,有的班级甚至是100%。被认为是北影最难考的表演学院虽然今年增招,但考试难度依然没有降低,因为淘汰率仍高达98%。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影艺术;武侠类型;文化价值;传播魅力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持的课题项目《2011中国电影银皮书》①开拓了国内电影研究的新领域,该研究发表了《2011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分析报告》②,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思考与对策。其中,调研数据揭示,以武侠电影(包括动作片、功夫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类型片继续成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主流,2011年武侠电影类型片取得了3亿多元的海外票房,占全年海外票房的一半。但是,2011年以《新少林寺》、《关云长》、《武侠》、《白蛇传说》、《大武生》、《战国》、《鸿门宴传奇》、《龙门飞甲》等为代表的国内武侠类型影片的国际传播之路却不是很顺利,这些影片均没有进入欧美电影市场。反观国内电影市场,以上武侠类型片除《龙门飞甲》借助3D效果获得一定成功外,大都不尽如人意。由此,国内业界、学界和社会舆论对武侠类型产生了多方位的质疑,这表明,武侠类型片正面临一个困境,一方面这仍然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要资源,另一方面武侠类型如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国内需求和国际传播已经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中国电影在内容和产业方面的根本性问题,所以,提出和回答中国电影是否可以“打”下去便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议题之一:中国电影“打”不下去了

其实,中国电影史上的类型概念成型较早,即使与当时国际上的电影先进国家相比也并不十分落伍。美国成熟的类型片样式是随着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而逐渐完善的,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尽管产业规模和基础都很弱小,但作为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面对来自好莱坞和国际的竞争压力,中国电影从自身文化根基寻找资源并结合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发掘出了武侠类型、伦理叙事等核心模式。这首先是一种自发的商业竞争行为,但由于这些类型自觉地依托与借鉴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尽管在之后的发展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其类型的形式与内涵仍然有着恒定的观赏与审美价值。这正是经典类型片的魅力所在。

武侠类型分别在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早期电影和60至70年代的港台地区形成创作,80年代之后中国内地随着电影类型观念的自觉恢复逐渐成为发展的主体,新世纪以来,更是随着电影市场和资源的共享,中国内地成为武侠类型的主导区域,汇聚了乃至全球最优势的电影资本与资源,如前所述,武侠类型迄今仍然是最主要的市场支撑的类型样式。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打”不下去的现象呢?

制约国内电影市场和国际传播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电影的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改变,观众的喜好程度与趣味变化,市场运作的策略与途径等,这些都会影响“打”的接受状况,但以上这些都是被动性因素,对于电影来说,“打”什么?为什么“打”,“打”的意义何在?则是需要深虑的。中国武侠电影其实越来越“打”的好看,当代电影技术正以匪夷所思的可能性给动作见长的武侠类型提供表现空间,只要是想象所及的场景几乎都可以实现,但缺少的是什么呢?

例证之一:《夜宴》

《夜宴》(2006)是冯小刚导演在武侠类型片中的华丽现身,视听效果精雕细琢,美轮美奂。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中国古代故事承袭了原著的悲剧性阴郁,但人性黑暗的调子无疑更为沉重。仅以影片中竹林打斗为例。“竹林大战”“已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场景”③,胡金铨的《侠女》(1975)、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张艺谋的《十面埋伏》(2004)等都分别呈现了极致的表现,冯小刚的竹林场面也达到了唯美和惨烈的极限。作曲家谭盾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音乐论坛”上详细演示和解说了这震撼人心的六分钟,音乐与竹林环境和人物动作如此地完美协调,舞蹈化的打斗姿势引人入胜。但这种美的境界却是用来展示杀人的情景,这或许是电影史上最优美的杀人段落:慢动作诗意地展示刀剑刺入人的身体,殷红的鲜血点缀了洁白的绫缎,人的身体被利刃切分开,人的头颅以优美曼妙的姿态落入水中,面具洇着血痕慢慢漂浮水面。在这个段落中,杀人动作演化成了优雅的舞蹈,竹林的意境也成为屠戮的诗意载体。

例证之二:《满城尽带黄金甲》

新世纪以来,张艺谋开拓和创作了一系列武侠类型片,《英雄》是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后创造中国武侠类型境界的作品,在这部影片中,还可以看到第五代式的“意义”执着,影片不局限在武侠类型常规的个人复仇、江湖义气或者家国情仇,而是带有一定抽象和超越意义的“天下”理念。《满城尽带黄金甲》(2008)同样来自名著改编,《雷雨》中压抑无奈的命运悲剧扩展成了帝王家的阴鸷杀戮。影片里同样会有经典桥段的营造,二王子为了母亲不惜与强大的父亲为敌,挥动大刀像割草一样凶悍进攻。这个场景被精心设计,反复渲染,以足够的时长、强度和烈度刺激人的感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宽银幕的巨幅画面中,人密集如蝼蚁,被斩杀亦如蝼蚁……

以上两个例证或许会被看为武侠类型所必须的桥段和场景,《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被西方媒体引为“视觉上灿烂至极”、“超越时空的史诗之作”、“古装电影的一次狂野之旅,让武侠电影有了新趣味”。可这所谓的“新趣味”又是什么呢?不过是暴力的极端升级和刻意美化而已。引用武侠电影专家贾磊磊研究员的判断:“电影中的暴力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消费性质’的视觉文化产品的原料。进而使观众在无形中认可了影像暴力的合理性。……但是……如何处理暴力的内容,如何选择暴力的表现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电影对暴力的表现方式――是强化了暴力的恐怖和惊悚,还是消解了暴力的血腥和残酷,便成为我们判断一部影片艺术品位的重要尺度”④。在此,也可以增加质询,如果是刻意地展示和有意地渲染和玩味暴力场面,我们又该怎样判断呢?

如果杀戮场景脱离意义的旨归、抽离了伦理的制约,或者不去顾及伦理层面的影响,而成为一个仅具形式感的场景,那么这种类型怎么会不被抽空了内涵,而徒然追求影像的惊人效果呢?一旦一种类型被抽离了意义和价值,就很可能谋求形式上的求新求异,甚至登峰造极了。很难想象,《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武侠类型片中还会有什么更诗意或更壮阔的杀人场景?但是,结果是可以想象的,还会有更出奇制胜的美妙“杀法”和“死法”出场。武侠类型的市场大片在一定程度上是沿着这个逻辑“走下来”的,武侠类型的“打”不下去或许症结的原因就在这里。

议题之二:中国武侠类型的问题不纯是电影的

《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并不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两部原著作为经典有着永恒的阐释空间,都分别触及到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层面,其结构形式(包括人物构成、戏剧情境等)也成为极具超越和涵盖性的世界隐喻;两部改编电影都试图凭借以上完美的戏剧框架演绎“有意味”的故事,都不约而同地以古代封建宫闱内部的权势之争、尔虞我诈,挖掘人性的幽深阴暗层面,这自然是传统武侠类型片所不曾具有的深度,一些评论者进而认为这两部影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武侠类型,只是采用了部分武侠表现元素而已。

提出以上两部影片的价值问题,思考点是基于这两部影片在涉及到基本伦理层面时无所顾忌的姿态和过于放纵地演绎,如果只是纯粹个人化的实验作品,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部公共性的、谋求最大受众和市场的影片,基本的人性和道德原则是必须考虑的。如果依然把这两部影片视为宽泛意义上的武侠类型电影,也必然要考虑到,类型自身也是有所约束的,除了基本的外在形式需要保留外,更重要的是类型背后的文化价值,而这一点恰恰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类型电影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由此观之,以上两部影片对于中国当代电影文化来说有着普遍性的意义,价值判断标准的缺失或者失衡,导致内容和形式的脱节,甚至悖谬,但这并不能简单归结到电影本身。电影作品中的价值错乱与中国当代文化中的价值迷惑和迷失密切相关。

由此,也引出了关于中国电影带有普遍意义的思考:中国电影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哪里?

随着政府层面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民营资本和各界资源的踊跃参与,中国电影被认为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但是,各界对中国电影的现状仍然不满,国内市场和国际传播都差强人意。为此,人们试图从电影产业、电影体制和电影制作本身寻找原因,这些工作很有意义,但并不解决根本问题。

首先,从电影产业层面看,美国影片《阿凡达》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震撼性成功,形成了一个高不可及的技术与资金高位,确立了一个电影产业的新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中国内地,正在试图沿着阿凡达的方向发展和建设电影体系,中国电影产业在进行一系列布局。或许这些努力是必要的,特别是正在试图建设电影强国的中国内地更是如此,但是,这显然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中国电影在叙事方面被诟病最多,也被视为制约电影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这方面,很多人过于神化好莱坞的叙事能力,其实,按照美国学者大卫・波德维尔的观点,美国主流电影只不过是始终恪守所谓的“经典叙事”规范,这是一套包括美国好莱坞在内都遵循的,且被各国的主流商业电影都在运用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其实就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期待,是一种理性的世界观,体现了人类最基层的秩序感的需要。而好莱坞的基本叙事主题,爱、正义、家庭、亲情,等等,通常都是通过一个可以逻辑推演、因果关联的叙事结构实现。美国电影对完整叙事结构的肯定,体现出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美国电影娴熟地运用这种叙事模式,借助美国无与伦比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商业上的优势,使其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起强大的好莱坞叙事霸权。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经典叙事似乎与好莱坞等同起来。因而,叙事应该不是中国电影的决定性问题。在叙事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反而是很多电视剧和电影的制作者还有保有过多的艺术家个人气质,如同《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虽然采用武侠类型样式,但电影导演和制作者的个人因素和影片的主题性更为突出,而不像美国电影一直恪守和尊重叙事中的基本人性需求和秩序感的满足。

他山之石,可以为例。美国电影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长盛不衰,是与其稳定的主流文化支撑密不可分的。美国电影与美国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其最典型特征――类型片说起。美国有两次明显的类型片高涨期,一次是所谓的经典好莱坞时期,时间大致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后期,另一次大约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始,一直延续至今;中间的大约15至20年的时间,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类型片暗淡低靡,美国的主流电影甚至失去了方向。究其原因,除了电影工业自身体制转变外,最主要的是类型电影所寄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观众层面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美国文化出现了问题。在美国电影的经典时期,主流价值稳定且保守,电影类型明确而稳定,形成了好莱坞的所谓“黄金时代”;美国电影低谷期,20世纪50至70年代中期,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中产阶级文化被质疑,主流价值模糊,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反类型、反文化的影片,如《毕业生》、《逍遥骑士》等;美国电影的巅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经历近20年的文化混乱和价值迷惘,美国主流文化强势回归,电影类型片也清晰再现,这一阶段电影中的美国文化意识在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代达到顶峰,集中代表就是出现了新一轮以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为特征的科幻电影,将世界上其他区域的电影制作远远抛在身后,其无可仿效的电影特性与当时无可匹敌的强大的美国文化相匹配,这也是文化造势的结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2001年“911”事件为转折,美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多元化是其特点,这也因应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美国文化也进入了比较多元化价值的阶段。

由此可以引证,主流电影发展的基础是主流文化所固有的稳定价值,主流电影需要主流的文化价值作为支撑,这并不是电影自身可以解决的,这也正是中国电影所面对的问题与困境,我们该怎样找到和确立中国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具体到武侠类型片,中国电影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可不可以“打”,而在于“打”得是否有“理”,而这个“理”并不是电影自身可以解决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当下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缺失的问题。而价值理念的缺失,将会导致《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华丽唯美却内涵空洞,甚至价值偏失的作品存在。中国主流电影需要共识的、稳定的、延续的和开放的文化价值作为支撑,而这正是中华文明当下发展中所面对的挑战和使命。

议题之三:中国电影还要继续“打”下去

如前所述,电影的主流产业是依托在稳定的文化价值之上的,中国电影的发展必须有自觉的文化发展思维和战略,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自己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但是,电影也并不是完全被动地等待文化价值的出现,其本身就是塑造文化价值的影响力量,对于有着深厚积淀传统的武侠类型来说,更是一个可待继续挖掘的资源。

武侠类型是中国原生的最早形成的电影样式,极具生命力,其本身不断生发延续,同时衍生出众多的分支和流脉,可视为电影理论中一个“高概念”,其特点:内涵的包容性,外延的延展性和传播及影响的巨大可能性。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今年9月份各地高校在迎来新生的同时,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宣传单也漫天飞舞起来。两家为了占得市场,各种力度极大的优惠政策让叫外卖一度成为高校学生的新宠,“土豪才去食堂吃饭”成了高校学生间互相开玩笑的新语。

一、o2o商业模式综述

(一)O2O定义

不管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外购,都采取了O2O电子商务模式。02O是Online线上网店Offline线下消费的简称,主要是在平台上帮助商家开店,商家将线下的商店信息和商品信息直接推送给互联网用户,消费者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最后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在O2O模式下,消费者可线上交流询问和反馈,线下自己体验比较,有选择性地消费。

(二)O2O的特点

现阶段运用最广的电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即一切的商品和信息都直接从企业到消费者;另一种是C2C(customer to customer),即商品和信息直接到从消费者到消费者。我们不难发现B2C和c2c主要是侧重于购物一些电器服饰等,库存的主要是货物,而O2O瞄准的是服务业,类似于餐饮、电影、租房等,库存的主要是服务。相比较于B2C/c2c的足不出户等货上门,O2O模式下的的消费者则需到现场获得服务,自然O2O模式下的服务一定是本地化的。

(三)O2O模式优劣势分析

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O2O的模式有很多优势,第一, O2O模式下,你所点开的网站只提供一种商品或服务,消费者直奔自己想要的服务的平台,再运用条件筛选和搜索服务,即刻查看符合条件商家的信息,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这大大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耗费。第二,平台通过与线下实体商家保持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团购”的和长效性和及时性。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实惠。第三,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比较权利,而且,消费者可与商家线上进行时时的咨询和沟通,这也将帮助消费者更易获得他们想要的服务。第四,O2O模式下,消费者可以直接从以往的消费者的评价反馈记录里对商家有一个直接真实的印象,这挤走了广告里的水分,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由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伤害。但O2O仍会和传统的电商模式一样,在解决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上存在弊端。

从商家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下,商家的目标受众明确无需过多的进行广撒网式的宣传,这种高效益的营销模式自然受到商家青睐。其次,商家可直接跟踪每笔交易,推广效益可用销售数据准确地量化。最后,他们可通过线上的交流和消费者评价反馈,了解顾客需求,帮助改善服务。当然将所有同类服务和产品放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再者,因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多了,他们的忠诚度自然会下降,这对期待有回头客的商家来说也是个问题。

最后,我们从O2O平台来看,消费者一旦有了强大的依赖性,强大的客流量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加入其中,这就将带来更多的现金流,随之强大的广告空间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盈利空间。但问题是因为平台门槛低直接导致的商家信息良莠不齐,这势必会影响平台的形象和声誉。所以我们在深知O2O的巨大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明白,O2O绝对不是一种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的商业模式。[3]

二、我国O2O商业模式分析

(一)我国O2O发展状况

其实,O2O模式最早出现是因为团购的兴起,接着这种模式就在旅游业被广泛使用,例如我们熟知的携程、艺龙。年初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亏本血拼仿佛还历历在目,几个月后的外卖行业又让历史重演,O2O模式下的各个部门和行业因信息门户服务的细分导致的各种大战,在2014年吸足了人们的关注度。

我们在《 2014第三季度O2O市场分析报告》中可以发现,在2011年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用户人数仅有0.82亿,而到2014年,用户人数增长到了2.8亿,同比增长了241.5%。同时结合中国网民总数的增长情况,2011年时使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网民占当年网民总数的16.0%,而在2014年,比例已达43.3%。显而易见,O2O正慢慢地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并使用[1]。

(二)我国O2O未来前景

放眼纵观国际,成立于2008年的Groupon作为早期的O2O试水者,美国 Groupon 席卷了美国、欧洲市场,尤其是Groupon的公开上市让大家深信O2O的无限活力。2011年Groupon更是与腾讯携手投资,以“高朋团购”的形象走进中国市场,虽然近几年高层频换,财务状况遭质疑,假冒商品遭批,但是没有人出来否认过O2O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在我国现阶段,O2O在市场细分后发展越发的迅猛,短期内O2O依旧会以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各个领域。在2014年国内的O2O市场中,餐饮行业市场份额高达43%,休闲娱乐类市场酒店服务市场等行业也是表现不俗。而且我们发现服装百货甚至是医疗健康等等都纷纷参与到其中[1],所以市场和服务细分后的O2O市场将会百花齐放。

报告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在O2O的现有的使用者中,移动端的用户占到了七成而PC端的用只是接近三成[1]。近些年通信行业迅猛发展,4G 网络大幅推广,wifi大范围覆盖,O2O的发展前景自然不容小觑。再加上不少O2O商家和平台给消费者提供手机支付、微信支付、扫码支付等方式来满足移动用户端的消费习惯,这在让消费者享受优质且低价的同时,还保持了自己的消费习惯。

三、结语

O2O作为新兴且具有活力的电子商务模式,各个领域的成功运用以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相信,不管是打车APP 之争还是外卖之争,这些腥风血雨也只是个开始。O2O必将在更多的领域施展它更多的活力,也一定会给整个互联网企业带来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速途研究院《2014第三季度O2O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11月26日http:///content/533217.shtml

[2]陈永东 《深度理解O2O商业模式及策略》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14

[3]卢益清; 李忱;《O2O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研究》 企业经济 2013.11

电影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杜拉拉 受众心理 价值取向 文化研究

2007年9月,一本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标榜了“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更值得参考”的职场白领小说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而它的诞生可以说是偶然的。2007年8月,民营出版公司博集天卷副总王勇无意间在和讯博客中看到一个转帖,只有2000多字,却把一个办公室题材的故事讲得很生动。“有情节,有个性,有生活,能想象出一部小说”。随后他立即与帖子的作者李可取得联系,邀请她写一本职场小说[1]。当年9月,《杜拉拉升职记》就上市了。

2007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60万册时,上海文厂以高价买走了其电视剧版权,2011年6月,30集同名电视剧陆续在全国播出,并且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2008年11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取得了《杜拉拉升职记》的话剧改编权,并于2009年4月将其搬上话剧舞台,作为全国第一部“杜拉拉”衍生文化产品,话剧《杜拉拉》在全国巡演几十场,票房突破3000万元。2008年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60万册时,成功地卖掉了电影版权。2008年4月,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上映,这部投资1500万元的电影,票房超过了1.2亿元。此外,2009年1月,《杜拉拉2:华年似水》出版,2010年5月,《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出版,2011年10月1日,《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出版。

据统计,“杜拉拉”系列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突破3亿元。从2007年9月到2011年10月,在历时超过4年的时间里,在图书出版物大肆充斥市场的环境下, “杜拉拉”及其一系列衍生品能够“存活”并且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同时《杜拉拉升职记》的跑火也带动了同时期职场小说的风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奇迹背后的原因,除了出版商主观宣传营销手段之外,受众群体的文化心理和社会价值取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现实所迫,寻求动力

在一份“200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社会与观念)”上这样写道:“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带来的压力使得就业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中,近一半的专家认为07年中国社会的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而近40%的专家则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对于专家的看法,网络调查中大众的观点较为悲观。有95%的人为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而专家和大众对就业压力将对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观点基本一致,近8成的专家和大众都认为就业压力会加重社会负担,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而针对就业压力来源的调查中,专家们和大众都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口过剩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但专家们认为最重要的压力来自于大量大学生毕业,大众则认为是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2007年以来,就业压力这一话题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线,当下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人们的思想也开始挣扎,开始寻求出路与动力[2]。

在此社会基础上产生的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就迎合了人们这一口味。《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有着十余年外企生涯经历,她是职业经理人,并且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对于职场生活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在书中她使用了大量的职场术语,展示了宝贵的职场人际关系经验。书中的杜拉拉不仅能干、有一技之长,而且懂得做人,懂得交往、沟通、协调、合作,懂得拿捏职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巧妙平衡,这使得白领读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3]。

白领是中国社会结构类型中异军突起而又不大肆张扬的簇新一族,他们的社会地位特殊而又暧昧。他们靠知识谋生,领取高额而稳定的薪水。因此他们并不过多关心政治和身外的其他事物,他们只注意如何开辟市场和以骄人的商业成绩来讨得老板的欢心,并换取更高的薪水和奖金[4]。白领的这一特征使《杜拉拉升职记》的风靡也就有了肥沃的社会土壤,职场新人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找到下一步可以努力学习、改进的方向,而对于那些与杜拉拉经历类似的中层骨干,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为更高的目标奋斗。甚至《杜拉拉升职记》成为白领阶层办公室中火热的讨论话题,而显然没有读过该书的白领必定不能融入讨论的圈子,所以必定也会找时间读《杜拉拉升职记》。所以说时势造英雄,假设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如此庞大的白领群体——潜在的中产阶级,这些天天身处在现代职场中的年轻人,既没有遭遇各种纵横交错的职场竞争、生活压力、人生困惑,也没有撞上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就很难有“杜拉拉”今天的“火”。

不能忽视的另一个受众群体是大学生群体。《杜拉拉升职记》书中的杜拉拉,曾经是民营企业职员,跳槽去了外资企业成为时尚白领,才有了书中的一系列升职励志故事。这同样也暗示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国际化、时尚化的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盛行,白领阶层成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目标,这为《杜拉拉升职记》的畅销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而成为白领一族是女大学生当今越来越追求的职业目标,因为在女大学生看来,白领阶层工资高、工作体面、具有时代感和时尚感。《杜拉拉升职记》的问世与女大学生的目标吻合,“杜拉拉”的背景、生活、经历对女大学生起了激励作用,是女大学生职业目标的动力。

因此,从《杜拉拉升职记》的两个主要受众群体来看,该书的励志作用,契合白领阶层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是抚慰白领阶层和大学生群体人生困惑、职场困惑的良药和动力。

二、共鸣?还是想成为另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