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经济效益

林业经济效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业经济效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企业 经济效益 影响因素

林业企业包括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生产、加工等多行业,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等多个产业,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其不仅肩负着企业自身生产发展的任务,还肩负着地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责任,所以林业企业既要完成它本身的经济任务,又要履行它的社会职能和生态职能。国有林业企业作为市场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盈利性组织,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约束条件下,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并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因此,保障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下对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供交流和探讨。

一、林区自然环境

林区的自然环境如地质地况、水文水质、土壤肥瘠程度、所含矿物质成分、气候条件等,都是影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林业企业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林区植被生长的优劣。因此在企业选址时应提前进行实地勘探和考察,了解相关自然条件,并根据附近地区和已有植株进行合理的分析,确保自然环境与生态种植相匹配,从而实现林木生长的保质保量。河北省木兰国有林场管理局自建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林地面积由2万hm2发展到9万hm2,树木蓄积面积由62万m3增加到556万m3,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5.5%提高到85.15%,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林业市场环境

林业企业的建立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林木买卖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环境一方面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与行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要全面了解市场大环境。我国作为林产工业制造大国,对林木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非常大,市场辐射面较广,同时对外出口原木需求量也较大,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因此市场对林木种类和档次的需求以及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林木的价格和价值,从而成为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林业企业在考虑到自然环境适宜种植林木品种的前提下,还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市场的需求和导向、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并根据树种的生长周期进行规划,从而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三、林业企业长远与近期、全面与局部规划

一般的林业企业在企业定位的过程中,经常以原木生产为主要目标,导致利润较低,资源利用率也偏低,企业发展道路较为狭窄,林业产业在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所以对于林业企业来说,在企业建立的初期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有近期规划、长远规划以及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等,从而实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的发展,同时提高林区形象,实现林区改造与升级。近期规划是以5年内林区的更新改造为主,长期规划是要在林业企业建立初始就对其长远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影响着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动态,因此也是决定林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林业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规划需要根据各项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林区植物生长状况、市场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时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全面规划不仅包括因时因地因林种植和养护、还包括林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以及多种项目的经营与发展,特别是在企业建立初期对树种的选择、树木品质的定位以及中期对林区的更新与调整等方面内容,都是直接影响着的企业利润和利润率的大小。局部规划则是实现整体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逐步落实各项规划的重要环节。只有将林业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搭配,才能实现长远目标和全面发展。

四、林业企业技术管理

林业企业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植株的栽种、抚育与更新、病虫害防治、保护、修剪、适度伐补、土壤施肥翻耕、森林覆盖率、林木的加工、储存等技术的管理。林业在抚育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方式外,还要不断引进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林业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对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林业企业可以利用生物学方法,研究林区造林树种的遗传变异特点,掌握造林树种的遗传规律,从而培育出速生丰产树种,提高树种质量,缩短生长周期,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还有可以通过研究森林生物灾害发生与生态调控机制,减少林区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林区损失,保障经济效益。在林木加工等环节,通过引进或研究新技术,减少对林木使用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

五、林业企业运营管理

林业企业运营管理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和企业从采购、销售、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的管理,包括成本的控制、质量的把关、产品的产量、设备的购买与维修、品牌建设、加工工艺、采伐分配、销售利益的合理化、林木生长量和木材利用率、劳动者素质以及经营方针、经营管理水平、经济管理体制、利益分配和产权制度等多个环节。林业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生态和经济效益供应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林业企业的运营中,由于林业企业的生产特殊性,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偏远地区,因此在林木销售过程中,运输费用也是较大的开支,所以在各个环节对成本的合理控制都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木材专业运输力,加强车辆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工作效率低下、财资物资利用率较低也都是林业企业出现的重要问题。可以应定期进行职工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对林区抚育技能的培养,加强员工对高新技术手段的管理、使用、维修的掌握,提高机械化作业,从而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计划、财务管理,通过对制订木材产品的数量、质量、供销、加工、运输以及原材料、燃料的消耗,职工出勤率,机械设备状态、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考核,使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全员参与绩效考核实行规定质量标准、考核措施、奖惩办法三位一体的岗位责任制。还要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制订严格的奖罚制度,确保企业安全运行。

六、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宏观调控

为了进一步施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部关于林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我国林业相关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打开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内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林业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企业发展思路,从而找到新市场的突破口,减少能源和资源耗费,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较容易出现林价不合理、供需不平衡等现象,这些都需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进行解决的,因此,国家对林业企业的宏观调控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巴月云.探析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J].现代商业,2014

[2]庄莉.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3]白睿洁.基于三重底线的林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孟繁.林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2篇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于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认知愈发清晰,同时对于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林业经济增长可促进林业发展及林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因此,加强林业经济增长效应对于林业来说具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1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林业经济与低碳经济相对应,通过对林业的技术、制度等的创新,可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随着林业市场化的出现及发展,林业经济增长成为必然,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生活方面。林业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方便利,如能源、住房、健康、粮食安全等,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部分发达国家也会利用林业来满足其基础需要,如粮食安全方面,很多可食用非木质林产品有利于营养功效的加强。另,林业还有利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被称为是地球呼吸的“肺”。第二,经济方面。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林业的发展更应量力而行。但现实却因利益驱使,致多数地区都出现了滥砍滥伐、林业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使得林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也面临巨大困难。第三,社会方面。纵观历史发展,工业革命虽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污染。林业市场化可促进绿色经济的实现与发展,现世界各国都努力采取不同方式以维持自身林业市场化进程,目的就是实现绿色经济。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更应重视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林业。第四,生态保护方面。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当中碳源含量最大的部分,其可吸收CO2,同时释放O2,相比于人为的减排法,林业减排具投资少、效益高等优势。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还可起到调节气候变化、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蓄积水源等作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林业的发展还可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加强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的措施

2.1加强林业经济各方面要素的投入

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投资、劳动力、土地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等,同时林业经济的增长也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密切联系。基础设施的建设须大量资金的支持,若能投入足够资金,林业经济就可获得快速发展,为此,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对于林业经济的增长来说非常重要。我国林业面积虽大,但多数处偏远地区,很多林业人才都不愿前往,致林业劳动力极少,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为能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国家应大力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同时提高林业劳动人员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生活待遇、精神待遇等,以吸引更多林业人才参与林业活动,从而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另,林业的生产是基础土地而开展的,只有充足的土地资源,林业经济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应大力提倡退耕还林,同时加强宣传,使林业经济发展深入人心,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土地资源。而但凡有国家扶持的产业基本都可获得较大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同时培养更多林业专业人才,以为林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

2.2促进科学技术与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对于任何行业的发展而言,科技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科技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于林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当中,应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利用高新技术,一方面加强培养具强耐受性的优良树种,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比如一般面积超过50000hm2的林区,若利用人工进行防火监测,所需人员为20-40人,但若利用电脑配合摄像头实现智能化管理,则只需1人就足够,这种监控方法既省时又省力,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对于林业管理而言,防火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若单纯利用人力进行监测和管理,极易出现疏忽,致诸多安全隐患无法发现并解决,而通过利用远程监控及智能监测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提高了林业管理的工作效益,而且也节约了管理成本,,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增长。

2.3加强产业能源与林业经济的结合

林业的基础作用是保护和培育木材,实现生态效益,但不可忽视的是,林业资源还可产生巨大能源,有效缓解我国当前能源紧张状况,这也是能源危机背景下给予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为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有必要加强产业能源与林业经济的结合。如林业“三剩物”及灌木类可当作发电的原料、油料能源类林业资源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替代部分柴油使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林业市场化进程中,加强产业能源与林业经济的结合,不但可实现林业发展的产业化,而且还可实现林业发展的多元化,使林业资源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促进林业经济增长效应来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大力发展观光林业

大力发展观光林业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世界发展史,不管是工程、项目还是地方,只要与旅游相互结合,其发展都可获得质的飞跃。再者,伴随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现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当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旅游可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森林本身具很强的观赏性,在进行森林资源建设时,若能将其与旅游业相互结合,通过开发林业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等,将森林资源用于旅游观光,可迅速带动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模式不但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获取较高的生态效益,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实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3结语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现状

现代林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生态林业的经营模式,这样在发展林业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保护,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林业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林业经营活动评价体系,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态林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对人们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

1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研究现状

现在,林业经营的综合效益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在不同的国家在对其进行研究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不同角度,同时在形式上也存在着很多的变化,因此,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更好的分析能够促进林业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1 如何认识林业经营综合效益

现在,人们对生态经济是非常重视的,这样也使得林业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更好的让人们接受综合效益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的研究人员将社会效益同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的考虑,但是,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对林业经营的综合效益内涵进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内部的层次进行掌握,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整体的结构进行分析,更加深入的对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进行理论研究。

1.2 如何计量林业经营综合效益

在对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进行计量的时候,很多的国家都是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这样就使得理论方面根本就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因此,不管林业经营效益对林业发展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多原因共同作用下,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理论还是停留在研究的阶段,在理论方面正确性探讨和实践方面可行性探讨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

林业经营过程中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较就是林业经营的综合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很多的人认为这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数据,但是,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存在着再生产过程的,这样也导致出现了生态系统功能发生转变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情况。

林业综合效益包含着林业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着林业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因此,对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进行计算的时候要对将其与传统的经济效益进行区别。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进行计量和评价,在计量方面更加的准确和不出现交叉的情况,可以对出现的争议部分进行研究,这样能够更好地的对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比较,同时也能更好的对三大效益的实质进行研究。林业经济效益是林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用货币计量来进行反映,同时,也是林业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获得的直接受益。林业的社会效益是不能用货币计量来进行反映的,是一种非货币的社会效益反映,主要体现的是人们在身心方面的满足,因此,在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精神文明建设。林业的生态效益反映的是人们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环境方面获得的效益,要更好的保证林业结构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不会受到影响。在对林业经营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要实现分类计量的模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计量效果。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要进行重视,同时对其特点要进行更好的分析。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大效益在需求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不同的区域和空间出现了不同的组合,在计量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林业经济得到发展。

3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认识基础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复杂的,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环境社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对林业经营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也要对其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经营过程中综合效益得到更好的解释,同时综合效益的特点也能更好的掌握。

在环境社会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林业经营系统是一个以自然环境系统提供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劳动对象,以社会系统提供一定比例的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所形成的林业社会系统为基本依托的复合系统。它与环境社会大系统之间形成一种开放式、远离平衡状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它接受环境社会系统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大效益经营成果;向环境、社会系统输出。

林业经营是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力量,特别是林业经营的生态效益,是社会环境良性循环不可缺少、取代不了的基本因素;林业经营依赖于环境社会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蓄积量、人口数量和质量、生产要素对林业的投入和结合状态和相应社会运行机制,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高低;森林的多功能属性是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形成基础,人类的劳动参与是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形成中介,社会需求程度是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形成条件,而林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则是林业经营综合效益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4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理论的应用

林业生产具有三大效益,尽管在其排列次序、评价方法和经营重点上还有许多争议,但是,在重视林业经营特殊性这一点上,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已取得共识。深入探讨林业经营综合效益问题,将对我国林业建设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社会观念更新,树立起现代效益观,提高人们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林业经营在国土保安、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创造一个社会办林业的气氛,这将是林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利于深化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定量研究,确立林业在社会环境系统中的应有地位,为林业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林业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已被证明是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理论可为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案。有利于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林业经营模式有多种形式,各有利弊,各有特色,不可随意搬用。

5 结束语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要实现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对传统的成本计量进行取代,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综合效益计量。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对国家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会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发展林业经济的时候对生态效益要非常重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这样在以后会面临更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珍,王福才,周怀钧,黄选瑞.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河北林果研究,1999(1).

[2]张三,吴志庄,王建武.工业人工林经营理论与实践──进展与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1999(2).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养护;复合经济;经济发展

我国的林业经过了初期发展(1949~1978)和中期探索(1978~1992)两个阶段后,从1992年开始步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受国际社会关于林业转轨态势的影响,结合当前环境恶化的实际,我国林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林业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破坏,这就要求新时期林业发展必须走一条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

一、现实要求新时期林业发展必须走一条复合式新道路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走新型林业复合经济发展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生态工程建设要求林业走复合发展的道路。越是那些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地区,生态环境往往越恶劣,这是因为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导致的直接后果,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考虑,才能统筹好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林业发展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次,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林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这是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会少得可怜,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二、林业养护与发展林业复合经济的关系

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新条件,但如何利用好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首先要对林业养护与发展复合式的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林业养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那种只知道开采和利用地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毁灭式的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必须把林业养护作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林业的生态效益,养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对于这一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复合式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养护,林业经济要持续发展,林业产品是基础,对于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这些都要依靠林业养护来保证,没有良好的林业养护做前提,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如何养护

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把养护做好、做扎实、做深入,应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科学调整林业结构。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

四、小结

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复合式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要重视林业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加强林业养护,加快林业发展,是实现林业经济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林业养护的分析和探索,不仅能为广大林地覆盖地区的居民带来现实的经济实惠,也能为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在不断开拓新林地的同时,更要注重旧林地的养护,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建设的综合效应,走出一条林业经济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徐薇玉徐良才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探索[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6)

[2] 李铁民赵江平林业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型复合体系[J]山西林业科技, 2007,12(4)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会计;缺陷;完善;措施

1 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支持经济发展战略。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必须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林业陷入“两危一困”境地。林业会计核算也围绕“木材利用为中心”进行,没有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入木材成本,被摒弃于经济循环之外,却用循环外的育林基金进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残缺的补偿。第二,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收益部分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社会效益部分,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方面均未得到反映,导致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第三,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中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这种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消耗的森林资源价值不计入木材成本,一方面由于资源无价使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成本虚低,利润虚增;另一方面,用于弥补森林资源消耗的客观性成本补偿却要向国家寻求财政扶助得以解决。(2)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不作为收益,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不计成本。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须只着眼于木材利用为中心的物质财富的生产,而忽视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自然力的更广泛生产,从而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必然对经济效益低而生态社会效益等的营材生产活动以及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负效益问题无意顾及,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枯竭,一系列环境生态灾害的出现,导致社会——环境系统的不协调运转,并最终导致林业经济效益下降,危及林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 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生态林业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如果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森林采伐过量,那么迟早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只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刺激,这种保护也不能持久,因此,在“生态利用”原则指导下,客观上要求林业生产者(单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林业会计作为林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与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不仅要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同时把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的贡献和损害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记录有关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资源成本,以完全成本替代传统的成本,以综合收益替代传统的货币收益,真正使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有效地协调林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经营的目的只能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林业不仅为国家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而且还承担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社会功能。而林业生产又必然会消耗一定的森林资源;为维护并提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产者(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投资;同时林业生产经营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从而给社会带来损失,所有的这些都应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不论是林业生产提供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还是林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林业会计都应对其进行计量、反映,并对外报告,向本地区、居民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社会各界都能真正认识林业、关心林业,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提供依据,也为林业生产经营者(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以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林业会计;缺陷;完善;措施

        1  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支持经济发展战略。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必须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林业陷入“两危一困”境地。林业会计核算也围绕“木材利用为中心”进行,没有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入木材成本,被摒弃于经济循环之外,却用循环外的育林基金进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残缺的补偿。第二,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收益部分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社会效益部分,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方面均未得到反映,导致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第三,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中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这种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消耗的森林资源价值不计入木材成本,一方面由于资源无价使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成本虚低,利润虚增;另一方面,用于弥补森林资源消耗的客观性成本补偿却要向国家寻求财政扶助得以解决。(2)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不作为收益,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不计成本。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须只着眼于木材利用为中心的物质财富的生产,而忽视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自然力的更广泛生产,从而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必然对经济效益低而生态社会效益等的营材生产活动以及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负效益问题无意顾及,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枯竭,一系列环境生态灾害的出现,导致社会——环境系统的不协调运转,并最终导致林业经济效益下降,危及林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  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生态林业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如果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森林采伐过量,那么迟早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只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刺激,这种保护也不能持久,因此,在“生态利用”原则指导下,客观上要求林业生产者(单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林业会计作为林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与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不仅要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同时把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的贡献和损害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记录有关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资源成本,以完全成本替代传统的成本,以综合收益替代传统的货币收益,真正使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有效地协调林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经营的目的只能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林业不仅为国家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而且还承担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社会功能。而林业生产又必然会消耗一定的森林资源;为维护并提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产者(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投资;同时林业生产经营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从而给社会带来损失,所有的这些都应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不论是林业生产提供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还是林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林业会计都应对其进行计量、反映,并对外报告,向本地区、居民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社会各界都能真正认识林业、关心林业,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提供依据,也为林业生产经营者(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以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7篇

摘要: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是确保林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提高林业经济发展价值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对林业经济结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革新是确保林业经济系统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就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林业经济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与方案。

关键词:林业;经济结构;优化

近年来,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林业发展不断受到重视,但由于林业规划范围的巨大,导致林业维护与管理所需的经济支出过高,需要林业能够以自给自足的方式,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而今虽然林业经济结构体系已经形成,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待解决,进一步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与梳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对于建立完善的林业基础经济结构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效益评价分析

1.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三、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科技兴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不仅适用于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同样适用于推动林业的迅速发展。现阶段的林业科技相对完善,以林业发展的科技应用不仅包含线下的生产与管理,互联网的线上林业管理模式也已逐渐形成,大部分的林区也均实现了林业区域的全面现代化网络覆盖,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应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是林业技术方面,应采用符合林业发展的需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林业管理及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其次要在林业现代化设备方面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采用先进的林区病害防治与监控设备,升级现有的林区基础设施,使其能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最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及时的做好相关的强化措施,将林区的信息管理技术深入基层,进而构建完备的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2.建立林业科技体制创新制度

林业经济结构较为特殊,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导致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因而需要相关部门根据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林业管理体制与林业规划制度进行创新,使其做到与时俱进,进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林业发展时刻需要向规范化与标准化迈进,而维护规范化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改革,通过不断的创新,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对林业体制进行优化,以科学合理的眼光看待林业体制中的问题,从而建立可靠的林业体制创新制度。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林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根据林业分布的实际情况,对区域的林业发展做专项的基础研究,不应以一窝端的模式,统一的进行规划,以便基础研究能够在林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林业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主要从三个方向抓起。第一是生态系统方向,应以构建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为基础,进行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管理研究,进一步解决生态系统维护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第二是苗木种植方向,要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将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培养水平。第三是生产加工系统方向,要对现有的木材加工系统进行优化,从加工与制造方面出发,对工艺与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使其木材的经济价值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林业产品出口与销售额度,提升林产品的基本层次。

四、林业生态效益的实践

1.林农结合式

加强林农合作,采用林农一家的方式,将农业与林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农业发展与林业发展做到互利共赢。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与林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使用林农结合的方式,则有效的解决了该问题,并大大的提高了农业产值,同时确保了林业发展的稳定,为基础的林业管理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使农业发展与林业发展均能从中受益。

2.造林规模化

林业造林不应以区别对待的眼光看问题,要从经济适用的角度解决造林面临的难题,将小规模的林区造林进行集中化管理,以此构建经济型林业发展体系。

3.造林多样化

采用多踊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森林法》的立法目的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宗旨是: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运用法律体系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五、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经济结构的核心要素,以科学合理的基本理念,提高林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对于确保林业经济结构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主体的林业结构体系逐步形成,标志着林业发展不再以维护与管理为主体,而是以经济结构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而在该背景下,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与优化,对于保障林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林业经济效益范文第8篇

传统的林业核算体系中的,只体现商品林的成本、收益部分进入了核算系统,而森林资源所引起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投入和产出却没有在核算体系中体现出来,所以林业部分生产经营者个别收益高于社会效益或个别收益低于社会效益的情况。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中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林业的发展又开始有了新的起色,林业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起来。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林业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所以对于林业企业的会计来讲,更应加强林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内容的会计控制体系,并完善其会计核算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林业从简单的角度来看,感觉是主要供应木材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家从根本上都忽视了林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林业的商品林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林木,但在开采前也同样具有生态功能,开采时也应该考虑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进行林木的采伐。所以在林业的会计核算上,不仅要计量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林木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对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发展和林木的维护成本进行计量。

现在随着林业的改革,生态林业已逐渐渗入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所以现在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以生态林业的客观环境与林业的整体财会实践活动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从特定的林业现状出发,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激发出我国林业经济的生态和社在林业会计核算当中,森林资源的消耗都忽略不计入木材的成本之内,这就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消耗被排除在了经济循环之外,但森林资源消耗过后的再生产过程,却需要育林基金来进行补偿。这就导致了核算成本和育林基金的冲突。

传统的林业核算体系中的,只体现商品林的成本、收益部分进入了核算系统,而森林资源所引起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投入和产出却没有在核算体系中体现出来,所以林业部分生产经营者个别收益高于社会效益或个别收益低于社会效益的情况。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中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林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林业的发展又开始有了新的起色,林业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起来。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林业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所以对于林业企业的会计来讲,更应加强林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内容的会计控制体系,并完善其会计核算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利用生态观来指导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