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123-02

所谓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管理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它主要存在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科教文卫、体育、军队、警察等公共部门。

随着中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存量规模的不断增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加强对其的管理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1.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往往只偏重于国有企业等经营性资产,而对行政、事业非经营性资产关注不够。

2.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其在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方面的物质基础作用,以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降低事业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非经营性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结合存量资产使用状况,合理安排预算,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从而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建设。

4.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化对非经营性单位的监管,可以切实推进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和工资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

基于以上的意义,政府在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非营利性的特点,且受管理体制、政策、理念等方面的影响,给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配置和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进而导致其使用效率偏低,闲置、浪费和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管理中尚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各级地方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但是在具体实施上,由于各地具体条件与改革的进程的不同,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1)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即由各级政府国资部门对同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这种模式。但随着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局撤销,地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划归财政部,这种模式逐渐让位于财政管理模式。(2)财政管理模式。即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同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自身属性加大管理难度。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讲是由其自身属性造成的。其一,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形成来源多样。其二,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不用于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追求保值增值。其三,消耗的补偿只能来源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转移和财政预算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这类资产时,也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占用费。经济学中的“开支偏好理论”,证明了在使用者拥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会追求自身开支的最大化,从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就会造成国家利益的部门化。

2.缺乏科学合理的财政制度。中国现有的非经营性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①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账面上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单位所拥有的资产,由此造成家底不清,无法反映所占有的资产总量和资产的损耗情况,更无从反映资产的管理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在制度上需要予以完善。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存量资产、财政资金购建资产收入、国有资产租赁、变现处理收入、事业单位“非转经”①收益以及基建、修缮等支出等。目前虽然有财务、基建和修缮等预算,但距离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仍有很大差距。

3.缺乏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体制。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专门的资产预算体系,大多用财务预算代替资产预算,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对单位资产状况的充分了解,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不考虑原有资产的存量和使用情况,导致预算安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资产闲置、浪费与资产的重复配置并存,降低了资产的配置效率,致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没有得到最有效利用。

4.缺乏健全的监管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就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出台过专门的法律,只是相关管理部门颁布过少量的部门法规和规章,层级不高,效力相对有限。在对使用单位责任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方面规定不够细致,容易使管理责任落实不清;对资产流失现象没有相对完整的审计、纪检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惩处办法等。管理的混乱必然带来资产的流失,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非民主化,容易助长与民主法制相悖的人治思想,进而排斥法治,其结果是保留传统的工作方式和陈旧的管理理念,影响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使问题不断延续。

5.缺乏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政府对由预算资金所形成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缺乏相应的责任考核要求,对资产的完整性和使用效率性、效益型和公平性等缺少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的缺失,也导致资产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成本意识的淡薄和管理缺位。

三、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思考

2006年下半年先后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两个办法”是规范和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两个办法”明确规定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根据“两个办法”,应在考察当前国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1.在公共财政模式下,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转变过去将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终极目标的传统观念。对于这部分资产,根据其自身属性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其管理目标应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唯有如此才符合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

2.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随着改革的推进,各级部门应围绕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和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制定:一是根据单位资产的存量状况制定。在分析资产结构的基础上,对可以标准化配置的资产,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制定该类资产配置的数量及价格标准;二是根据资产的使用及绩效考评情况制定;三是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对资产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配置标准;四是参考国际惯例和行业标准来制定配置标准。具备了完善的资配置标准体系,就能更好地为预算的精细化服务,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提供制度基础。

3.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在资产配置的具体方式上应引入市场机制下规范的做法,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预算,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费预算,避免资金浪费现象。

4.建章立制,创建完善的法律环境。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国资委、各使用单位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责、权、利,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造成资产人为损失和流失的责任者的处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准确、清晰的界定,使监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此外,有关资产配置、处置、资产评估、统计报告等具体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确保在实际工作中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有法可依,并做好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这是切实改变目前监管现状的治本之策。

5.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评价体系中,主要评价内容就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但这些指标有些是相对的概念,无法直接量化、需要寻找和其相关的间接性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可以从投入、产出、效果及公众满意度方面入手。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绩效考核部门,如国有资产监察验收站等,且独立于国资委之外。同时完善绩效评价指标,细化具体评价条例,兼顾地方利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平.国有资产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玉平,牛晓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6).

[3]财政所课题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及改革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2006,(2).

[4]刘素香.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J].产权导刊,2007,(9).

[5]曹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由之路[J].财会研究,2009,(9).

[6]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6).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一、组织学习活动,宣传贯彻党有关国资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

年初以来,为了让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和工作动态,扩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会想尽一切办法,不错过任何宣传机会。一是借助各类刊物刊登一些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研讨文章,着力介绍了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三是组织会员学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

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深入发展,全力促进10个国有资产流动项目,实现国有资产有效流动。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框架。

按照《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专项推进工作方案》要求,积极配合市编办、研究室完成市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时组建鞍山市国有资产监管管理委员会工作,构建起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框架。研究设计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起草《鞍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方面汇报稿,完善国资委人员构成,履行出资人职能,力争做到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统一,以出资人的身份继续调整我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通过存量吸引增量,存量融资、存量收益、存量置换等手段,对城市资源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

2、围绕政府经济工作中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有效流动,促进我市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

年初,为遵循这一原则,研究会组织全体会员,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资产不流动,必然失去生命力。利用市场经济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对城市资源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的新思路,通过以存量吸引增量,存量融资、存量收益、存量置换方式盘活市政设施、公益设施的国有资产,为城市发展获取资金的建议。市国资办通过多方论证,起草了《鞍山市国有资产流动项目实施方案》,经市重大专项推进组审议后报市政府批准印发《关于印发鞍山市2005年国有资产流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明确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国有资产有效流动。国有资产流动工作被确定为政府重点经济工作之一。市委、市政府提出,引进市场机制,推动国有资产流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城市发展规模,这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市国有资产管理的创造性实践。无论是国有独资的企业,还是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从大的方向、目标和战略上讲,国有资产都要有效的流动和逐渐地退出。

3、制定政策,完善措施,确保国有资产流动、退出有序进行。

按照《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专项推进工作方案》要求,在3月底前完成了《国有资产在改制过程中保值增值若干意见》或《市财政局、国资办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

起草了《鞍山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效绩评价办法》。

依据国家《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等法规政策,与市改制办、研究室重新研究调整和规范我市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转让的工作程序,将规范和调整的重点放在改制方案的制定、批准、中介机构的委托、决定价格、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等几个方面。

三、组织参与有关学会举办的论文征集、研讨活动

年初以来,研究会始终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研究重点,号召广大会员围绕工作中的难点和棘手问题开展研究,力求研究内容有针对性,研究成果有实际意义,撰写文章对推动我市企业转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研究会先后2次参加上级或同级学会组织的论文征集、研讨活动,推荐10余篇文章参加,有10篇获奖,4篇文章被有关刊物刊发。

半年来,在上级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学会建设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省、市社科部门的认可和肯定,为研究会做好今后的工作增加了百倍的信心。

四、下半年研究会工作打算

研究会将继续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紧紧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的中心工作、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多下功夫。

1、加快研究会的组织建设步伐,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会员队伍。研究会是社团组织,会员来自四面八方,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热衷于国有资产管理人士的支持与关注,才能越办越红火。因此我们今后要加大工作力度和辐射面,把研究会的工作延伸到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同他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2、扩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范围。今年国资办被授予社会科学院公共资产管理研究所,又给我们研究课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理论研究在不断加宽加深,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3、结合实际在更宽的领域探索国有资产流动方式。基本思路是以鞍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为主线,在管好国有资产投资方面,将研究重点放在国有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上,扩大企业法人投资决策权,完善咨询论证制度,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建立完备的投资责任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在管好国有资产产权方面。将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同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相结合,研究制定国有产权代表的受托权利与责任,使国有产权管理同私有产权管理处于同一市场经济规则之下,发挥产权人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促使现有企业健康发展。在转好国有资产方面。认真研究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如何以平等的产权主体身份,搞好国有资产的有效流动,通过国有资产的产权转让,获得源源不断的国有资产投资来源。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效能提升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高校通过多渠道筹措的资金不断地转化为教育资产,特别是高校固定资产的存量逐年增大。国家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校的资产管理,逐年加大监管力度,监管范围涉及高校资产的清查、评估、收益、处置、分配等方方面面,通过理顺体制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审批管理和规范运行程序等加强对高校资产的监督,促使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高校来说,无论资产管理的环节和程序有多复杂,最终目的都是要在确保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资产使用效能则成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关注点。由于高校实验实训设备仪器复杂多样,其资源配置和使用管理的难度较大,信息系统的应用将成为实现资产效能提升目标的重要手段。因而,找出影响资产效能的因素,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资产从购置、使用到报废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与评价则成为促进资产有效使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和提升高校资产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信息化提升资产效能的构建思路

财政部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中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尽管该指引主要针对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但其管理思路存在较大的共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全值得借鉴和参考。因而,高校资产管理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影响资产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风险,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处于最优化状态。由于高校资产的构成中固定资产约占80%左右,所以,本文对资产效能提升的研究重心侧重于固定资产,并针对其促进效能提升的实施策略提出以下构建思路:

(一)提升资产效能的切入点应始于资产配置环节

高校资产能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效能,首先取决于其配置方案的可行性,也就是说资产效能管理系统的构建要重视资产配置环节的功能设计,要能够通过系统功能来分析其用于教学、科研或其他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中,硬件条件应涉及现有同类设备利用率情况,拟购仪器的先进性、适用性、性能价格比以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以及配套的硬件条件和安装使用的环境、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等;软件条件应涉及使用人员配备及技术力量,日常运行、维修保养费用的投入及落实方案、使用保管责任、使用操作规范、维护保养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投入使用后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以及配置使用后的校内、外共享共用方案,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应产生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等等。

(二)完善资产监控与评价机制是促进资产效能提升的关键控制点

资产的效能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资产本能所具备的效力,其二是指在应用中的利用效率,其三是指在应用中发挥的功效。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高校大都在理顺体制、规范程序、完善记录、保证安全上做了大量工作,管理重心主要放在保证资产效能的第一层含义上,而对资产的实际利用效率和功效发挥方面的管控还不够深入。因而,实现高校资产效能最大化的关键控制点,必须实现对资产效能的监控,并以此作为衡量资产效能发挥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办法,从而促进资产效能不断提升。

(三)实现资产使用过程的动态管理是资产效能监控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校对资产的监控侧重于资产自身状态和信息变化情况的管理,如资产验收登记、分配使用状态、转移处置状况等,但对资产使用过程和利用程度的动态监控尚属于空缺。因而,通过对资产使用过程的管控来构建资产效能监控系统,通过系统功能获取资产实际使用的基础资料,实现对资产使用效率的常态化评价与分析,从而积累足够可靠的管理经验数据,这不失为对资产使用效能监控的有效方法。

(四)建立资产效能评价标准体系是衡量资产效能的重要依据

资产效能的发挥受资产配置效果、资产利用效果以及资产维护管理效率等共同因素的影响,而判定这些影响因素好坏的依据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套衡量资产效能的评价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应当包括采购配置标准、使用运行标准和维护管理标准,每类标准可设定相应的权重系数,以实现分类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功能。由于各高校因学科和专业不同而资产的类别有所不同,且同类资产也可能因使用方向不同而配备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应结合高校各自资源状况与学科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其中,采购配置标准以定量标准为主,确定单个类别资产允许配置的型号、档级、价格、定向用途及人均配备数量等标准;使用运行标准应以实际工作量为主,按资产群组明确相应的定额人机时数,以及按类别资产确定定额使用寿命等标准;维护管理标准可采取定量与定性标准相结合的办法,明确类别资产的定期保养维护时限,制定保管制度、操作规范等制度建设标准,以及责任落实、资产清查、资产考核等管理规范标准等。

(五)以强化管理提升资产效能依赖于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从高校资产使用现状来看,以强化管理手段促进资产效能提升是较为现实的选择。通过对管理运行机制和程序的优化,发挥资产管理部门统筹、引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来促进资产使用效能全面提升,而这一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息化手段的支撑。本文构建基于信息化提升资产效能的出发点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产效能管理系统。

二、资产效能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根据基于信息化提升资产效能的构建思路,要通过规范化的程序管理来推动资产管理的科学化,促进资产效能充分发挥,应该搭建一个集资产过程管理、使用效率监测和效能评价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即构建高校资产效能监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效能管理功能需求构建的该系统框架,可实现的功能有:资产基本状态信息、资产配置与采购、资产使用状态监控、资产共享共用、资产效能评价五大功能。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一)资产基本状态信息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落实保管责任到人,随时了解保管或使用人员变动情况、资产存放场地的条件以及资产自身的资料信息等,为统计分析资产基本情况及其他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数据。其设计构想是以使用部门为主体,以存放场地为单位,详细反映资产组群的管理责任人、保管人、使用人或借用人的身份、学历、职别、职称及其他兼职身份,资产存放场地的详细位置、使用面积、管网装配、用电负荷、室内布局及场地使用功能,资产的数量、型号、价值、功能、用途、使用年限、购置时间等基本信息。

(二)资产配置与采购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实现资产配置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实现资产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和公开化,加强资产配置的可行性,提高采购效率。其设计构想是以资产配置职能部门为主体,以采购项目为单元,通过预设配置和采购标准来实现对超标资产的预警,从而达到对配置与采购过程的控制。申请部门要对超过一定限额的项目从申购原因、选型理由、运行条件、经费保障、管理措施,使用效率、资源共享和效益预测八个方面提置申请,资产配置职能部门可组织由国资、财务、审计等部门参与的论证小组进行现场考证和可行性论证后,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确认,该配置申请方可生效。经过会议批准的配置项目可据会议纪要等文件向采购部门提置方案,采购部门则按照采购方式审批、市场考察、招标组织、中标公示、签订合同、验收安装、交付使用、款项支付、追加评价、质保金支付等流程予以执行,这一流程每一环节的状态信息可以即使更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和跟踪资产的配置与采购的全过程。

(三)资产使用状态监控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对资产组群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掌握资产利用、闲置、毁损、维护、报废,了解利用率低下的真实状态,为加强使用部门的管理和进一步分析资产使用效率提供基础数据。该功能的设计构想是以使用部门为主体,结合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检测办学条件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划分资产管理类别和使用监控范围,对资产组群的使用目的、对象和人次,使用的时间、机时和操作步骤,设备明细、频次、损坏及维护检修,消耗材料的名称、用量以及维护成本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从而获取资产使用的动态信息,使用部门据此可及时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资部门可据以对资产使用效能分析评价,通过管控结合促进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按照重要性原则,该功能将监控点放在公共用房和教学仪器设备两个方面,其中公共用房包括教学行政用房和公寓宿舍,教学仪器设备包括计算机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等。

(四)资产共享共用功能

该功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搭建学校层面的资产共享平台,促进利用能力不足的公共房屋和处于闲置期的教学仪器设备在校内不同的部门、二级学院和系部之间的进行合理流动使用,在有关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也可将资产剩余使用能力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同时,基于无界化的组织文化理念,促进校内外资源的充分共享共用,提高资产的综合效能。该功能的设计构想是以使用部门为主体,利用资产使用状态监控的统计分析结果,向校内师生提供空闲资源或设备的查询、预定等服务,并对共享共用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五)资产效能评价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对资产配置、使用、管理效能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实现评价结果的透明化,为资产统筹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积累管理经验、完善改进措施和办法提供依据,促进资产效能不断提升。该功能的设计构想是以资产统筹管理部门为主体,对资产基本状态信息、配置与采购、使用状态监控及共享共用结果的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所设定的评价指标的计算和比对,对资产配置绩效、管理效果、使用效率、共享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获得资产实际效能情况的反馈信息,以此衡量高校内部资产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成为制定下一阶段资产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基于信息化提升效能的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对高等院校来说,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模式,在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管理流程等方面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体系框架,但多数高校注重对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对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标的基于信息化的资产管理体系研究还不够深入,因而,构建完善的高校资产管理保障体系十分必要。无论信息化手段如何先进,要实现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仍然要以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为前提。本文认为应构建以内控体系为主线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资产管理体系,遵照系统系、协调性、整体性、效率性和制约性的原则,借助信息化手段覆盖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前提下,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决策体系、论证体系、评估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八个方面来搭建高校资产管理体系框架,并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完善相应体系的构成内容。

综上所述,促进资产效能的提升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目标,涉及到高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强化资产的统筹管理是根本出发点,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是基本思路,探索研究资产使用监控与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深入思考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资产监控管理的新思路,以此促进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对创新高校资产管理新方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S],2010

[2]李杨.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变革[A].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08109

[3]陈丽辉.如何挖掘高校资产管理潜在效益[J].时代金融,2013,(505):82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容比较单一,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资产管理时一般直接套用以前的模式,在资产管理内容发生变化时,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又缺乏相关经验,只能继续沿袭旧的模式,而不采取相应措施和处理办法,使得风险恶化,国家资产受到损害。

第二、资产管理分工片面、不合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主要由三个部门负责,即: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监管单位所有资产,审计部门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财务部门对资产账目进行记录与核实。这样的分工看似合理、明确,实则存在很大的问题。各部门只负责自己部分的内容,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使资产管理变得碎片化,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第三、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系统的前身是企业内控系统,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性,必然不能全盘借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内控系统。但许多单位,在引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时候,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导致内控系统在运行时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内控系统主要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并不重视财务的控制。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使得许多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四、资产管理系统不全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了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后,就不进一步建立资产管理系统,而将简单的资产管理内容直接纳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但会计信息系统并不能对资产的实际用途与流向进行记录与管理,这就导致了单位资产流向不明或部分资产长期闲置的问题,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系统。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应该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方面。由于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资产管理风险也在随时变化,这就要求风险管理系统要能够及时识别出单位运营过程中的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类风险,包括新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识别出风险后,要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补救。此外,要定期对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总结,评估,将经验落实到下一步的资产管理工作中。

第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需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评主体,二是绩效考评标准。首先,就考评主体而言,由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会将部分管理任务与责任下划给其他部门,因此,绩效考核部门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要根据考评内容确定具体的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考评主体。其次,在绩效考核标准的设置方面,一方面要确保考核指标设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公正、公平。考评指标的构建应在充分考虑资产的共性和考评主体管理资产的特殊性的前提下,分为适用于所有考评主体的通用指标和针对各考评主体而设立的专用指标两类。两类指标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得绩效考核更全面,从而提升考评结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绩效考核标准的确立要区分不同的资产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资产能够使单位获得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收入,而非经营性资产则是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而投资的,不具有增值性,在考评时不引入营利性财务指标,因而要对不同资产类型进行分别考核。

第三、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收支控制、采购控制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最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手段,能够从源头上规范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参与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与预算部门共同决定资产分配,以实现单位资金的优化配置。其次,收支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入与支出应该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以避免资产收支管理过程中的现象,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资金支付审批制度,根据管理人员的职能层次设立审批权限,禁止越权审批,以确保资金支出的规范、合理。第三,采购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在安排各部门的资产采购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其预算与资产需求;在进行采购工作时,应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与单位的资金情况选择最优方案,大型的采购项目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这不仅能保证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还能提升采购效率,有效节约单位资金。此外,要做好采购工作的后续工作,即采购资产的检测、验收等,以保证整个采购过程的监管到位。

第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作用还停留在存储与统计数据上,没有运用到资产管理领域。但实际上,只要经过相关改进,在信息系统中增设资产存量统计模块,信息系统就能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通过系统自动统计出当前的资产存量,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还能提升统计数据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季平.必须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J].江苏农村经济.2006(07)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2月21―24日,正值中国农历新年正月期间。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各大酒店破天荒地张灯结彩迎财神,一派浓郁的春节气氛。IBM Tivoli软件大会――Pulse 2010按照上届大会结束时IBM Tivoli软件集团总经理Al Zolar宣布的那样,在此如期举行。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约4000名软件工程师、用户信息主管前来参加这一服务管理的盛会。

相同的地点,不同的Pulse主题:Pulse 2009 ,人们记住了“智慧的地球”、“动态架构”;Pulse 2010则换成了“整合服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在于,它不仅创新技术,而且创新思考。只有清晰的思考,才能带给你行动方向。Pulse就是提供这样一种思考的地方。

因为危机,所以“优化”

本届大会现场既没有像Pulse 2008那样的摇滚乐队助兴,也没有像Pulse 2009那样邀请电视名主播串场互动。在Al Zolar的带领下,IBM Tivoli软件集团高层和合作伙伴们轮番上场,巧妙地将全部议程穿珠成串。

Al Zolar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的主要挑战依然经济紧缩、预算紧张和环境保护等。为此,Pulse 2010将主题确定为“优化世界的基础设施”,就是要通过整合服务管理提高资产效益,降低成本,管控风险。

Al Zolar说:“整合服务管理意味着为行业、设计和传输、数据中心提供全面的服务管理,其范畴涵盖了行业服务结构、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统一的服务请求和事件管理、资产管理、自动化管理等,IBM将帮助用户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拥有300多种产品的Tivoli提供了7条产品线:服务管理、资产管理、存储管理、安全管理、应用管理、网络管理和能源管理。每年Pulse大会,IBM都会新的软件,同时有大批合作伙伴展示与Tivoli相关的解决方案,更有不同行业的用户分享其经验。

整合服务管理就是“操作系统”

IBM认为,整合服务管理是“智慧地球”的“操作系统”。

整合服务管理的概念于2009年下半年被IBM提出。这显然与IBM在去年提出的动态架构一脉相承。动态基础设施智能地连接起业务资产和IT资产,数据中心成为智慧地球的“大脑”,全面集合各种技术与行业知识,而整合服务管理则为此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IBM Tivoli战略与产品管理副总裁Wing To说:“动态基础设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外部的变化,而服务管理则是其核心。整合服务管理的重点,不仅是将业务和IT资产进行融合,同时还要将服务在不同层次进行整合,以期达到用户所需要的SLA(服务水平协议)。这就需要从主机硬件、存储和网络管理这三个层次上都要有相应的管理工具。”

Tivoli提供了这样的管理工具,并且仍在开发先进的技术以应对新的需求变化。自治计算(Autonomic Computing)就是其中之一。IBM Tivoli负责自治计算的副总裁Matt Ellis介绍,该技术最初于2001年提出,针对的问题是日益增加的IT系统复杂性。这是与整合服务管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因为自治计算可以帮助同时管理大量的软件、硬件和服务。其研究的重点有二:一是将多个网络集中到一个界面显示;二是将很多信息集中到一张报表。不仅如此,实际上它的研究范畴还包括借助以SOA架构进行软件的相对独立部署、诊断和优化等,缩短软件故障的修复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合服务管理策略下,IBM更加强调内部资源的整合。“Tivoli将与Rational紧密结合,这是IBM Tivoli发展策略的一大变化。” IBM Rational副总裁Scott Hebner说,“二者在满足用户的需求方面共通和互补,比如服务水平提供、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开发等。Rational可以将针对开发者的敏捷开发、迭代方式,为其提供更加真实的测试开发环境。而Rational与Maximo的结合,可以提升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大管家”

过去的一年中,IBM智慧地球战略在多个城市取得重大进展,建立了沈阳等一批智慧城市范本。在此基础上,IBM又将研究重心放到了“智慧建筑”。因为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基本细胞。在智慧建筑的管理中,IBM不仅帮助用户管理IT资产,而且通过与行业知识的紧密结合,Tivoli将全面担当起资产“大管家”的角色。

IBM Maximo 资产管理产品副总裁Bill Cheng说,驾驭资产管理并非易事,更何况要将传统意义的设备资产和IT资产加以融合管理。IBM通过不断充实Maximo,帮助用户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同时,IBM坚持技术开放路线,鼓励第三方合作研发。Maximo将重点应用于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比如通过增加电表的“智能”,可以改变以往的人工抄表方式,实现远程监控,提升预警反应能力。

在现场展区,有多家公司提供了与Maximo结合的应用方案。比如在GIS领域,ESRI等公司就提供了如何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与资产管理思想相融合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特定建筑物的面积、层高、管线分布等。

IBM硬件集团存储系统市场与战略副总裁Dan Gavan说,目前全球每年数据增长率为20%,但存储的投资增幅只有5%。为此,一方面要运用好虚拟化、重复数据删除等技术;另一方面,还要给数据管理留有余地,即在有限的投资下保障数据的增长,还要尽可能地降低复杂度。降低复杂度的经验,恰恰是中国客户所缺乏的。IBM在2008年1月收购了一家叫XIV的公司,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盒子,帮助部署虚拟化,比如,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机房有多少台服务器需要虚拟化。

与美欧市场增速放缓不同的是,中国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对于美欧市场,主要是管理成本;对于中国市场,则主要是管理成长。Dan Gavan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Better Life)。智慧的城市所追求的目标,其实与此完全一致。”

采访手记

Pulse三部曲

自2008年首度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首度亮相,Pulse大会已连续举办了3届。每一次,数千名Tivoli软件工程师、信息主管,都会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聚首这个IT服务管理的顶级盛会。不仅有IT服务管理的新思潮、新方案,还有现场“惊奇”:从黄色领骑衫运动员、NBA球星到美国前副总统,明星轮番现身。你甚至会想,下一次亮相Pulse的明星会是谁?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6篇

一、当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分离,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分离,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导致部分单位普遍存在账外资产现象。如果资产管理脱离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不问资金去向与资产来源,管理将是“空中楼阁”很难落到实处。各单位之间借用、调用资产频繁,如办公电脑、车辆在上下级、部门单位之间,随意调换这种资产的随意流动,使资产的占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造成有些单位无法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并缺乏对资产的有效监督,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出现“不对称”状况。

2.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和经费管理体制适应能力不强

实现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必然要求军队预算管理体制由过去的单一经费管理转变为钱物并重的管理模式,但是当前各单位对于如何适应预算管理对象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资产经费管理制度和方式的调整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体制方法上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其中主要涉及的有:各级统筹规划资产与经费整体预算安排的经验欠缺,预算编制方式不能适应其管理职能扩展的需要;资产配置审批权限不够明确,资产调拨周转渠道不够畅通等等。各单位应将预算管理和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结合起来,就可以对本单位一定时期存量资产的实际价值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将本单位的财力资源进行分配。

3.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不够清晰完善

资产与经费管理的割裂及与预算管理体系的分离,成为导致各单位经济资源投入使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没有规范可行的资产价值量化机制和对经费物资相互转化结果的跟踪监测,也造成了各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片面性与不可控性。军队资产构成复杂,各种性质的资产价值衡量依据各不相同,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但是目前无论是依靠市场定价还是进行内部评估,各单位资产价值界定都没有完整可循的制度规范和统一的衡量标准,造成数据统计的模糊与混乱,阻碍了资产信息数字化、电算化管理的进程。

4.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中,监督检查不力

目前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没有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目标责任制,也没有认真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的任职、调离,只进行财务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审计,客观上也导致部门、单位领导对资产与财务管理不重视,不问资产存量、不问资产质量、不问资产效率。再加上一些单位领导和主管人员“重进、轻出”,“重资金、轻实物”等问题存在,导致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松懈,家底不清。

二、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措施

1. 认真核实财产清查登记数据和增减变动情况,打牢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基础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抓好军队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在新形势下对推动资产合理、有效使用,逐步实现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接轨,提高军费使用效益,促进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关的各级部门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掌握好政策规定,正确处理好资产管理工作中人少事多的矛盾,提高办事效率,从组织指导上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切实把财产清查登记数据和增减变动情况查实、查清、查准。

2. 结合预算编制改革要求,完善军队实物资产计价核算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资产价值报批制度,以维护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一是要切实把军队实物资产纳入会计核算,逐步实现军队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接轨,促进预算管理新机制的有效运转;二是要根据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国有资产法规、制度,以提高和促进军队财务改革工作,保证年度预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总队应进一步完善军队国有资产实物计价核算制度,制订有关标准,为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配套衔接、充分挖掘实物资产潜力、盘活军事存量资源和提高经费使用的整体效益等打牢基础;三是要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统一结算报销。综合计划部门、有关业务部门要根据各部门的采购计划、规模改革物资筹供方式,建立军队采购制度,并及时组织物资供应。财务部门要根据各单位物资采购清单和购货票据进行审核结算,并根据各单位按实物资产计价挂账要求填制的“物资增减变动表”对采购物资进行计价挂账。

3. 严格预算编制程序,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分配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是要及时转变预算编制方式,把一年中要办的事,要花的钱,都在预算中安排好,经费分配明确具体使用单位和项目,库存物资的实物资产价值要纳入预算,对实物分配的标准、品名、数量、价格等要准确;二是对下分配的经费、实物资产,在预算中要明确使用单位和项目,上一级不能细化的由下一级细化。部门直接开支的经费和实物资产,要详细列出开支项目和实物资产、经费数额,以增强预算管理的自觉性和提高经费物资的保障效益;三是财务部门要发挥为党委理财的参谋作用,对所有预算建议方案或预算方案要认真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批,以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4. 狠抓预算执行管理,严格预算监管机制

财务部门和各事业部门应坚决按照批准的预算办事,对经批准的事业部门经费预算按编制预算开支。对预算中安排的直接支出,如公共设施建设、办公用品采购等,实行军队采购制度,要从预算上严格控制办公消耗性用品开支。各级党委要加强对财经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发挥对经费物资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制约作用,切实抓好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后勤财务改革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警广东总队后勤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知识手册,2009年1月

[2]杨建春: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辽宁师专学报,2007年第5期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7篇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为,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资产集约高效使用和保值增值。刚才,市财政局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后面,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的紧迫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各级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发展的重要保障。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于加强政权基础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廉洁高效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日益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正逐步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转变,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准确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和使用情况,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制定公正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实现从只注重资金分配向既注重资金分配又注重实物管理转变、从只注重单一的当期增量向当期增量和累积存量并重过渡,有利于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的分配和调控能力。

(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解决资金紧缺矛盾的现实需要。据初步统计,全市仅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就有国有资产17.15亿元,负债总额7.06亿元,净资产10.09亿元,固定资产10.04亿元,其中房屋建筑物6.53亿元。这是政府多年来持续投入而积累留存下来的,过去一直按照“单位自配、自用、自管”的方式,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占有不均,产权不清。有的单位工作量不大,事务单纯,人员较少,但占有较多的优质资产;而一些人多事繁的单位人均占用的资产很少,个别单位甚至完全靠租用场地办公。未办理产权“两证”的达60%以上,车库、门市、绿地、公用设施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公私难分。二是管理混乱,效益低下。许多部门国有资产存量不清、帐实不符、管理混乱,公房出租占总面积的16%以上,个别单位将公房廉价出租,甚至一租几十年,国有资产收益大量流失。个别单位的建设项目迟迟无法开工,有的建设进度缓慢,有的土地长期闲置,导致资产利用率不高,使用效益较低。三是办公分散,衔接不便。部分单位办公地点过于分散,给工作衔接、后勤保障和群众办事带来了诸多不便,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了政府形象。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既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又有利于盘活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解决经济发展和公共公益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

(三)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当前,由于各部门、各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和收益的不均衡,致使有些部门和单位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了争资金、比福利、搞创收上,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和职能职责发挥。个别部门和单位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行政资源,谋取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影响了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推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改变行政事业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错位行为,可以有效防止行政资源利益化、公共资源部门化,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同时也有利于避免部门滥用资源配置权与民争利,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总之,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是为了收回和削弱部门的权利,而是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总的要求是:按照“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明晰产权,理顺关系,逐步建立“国家所有、政府统管、单位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办公用房等非经营性实物资产的调剂整合力度,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公,达到优化配置、集约高效目的。按照“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市场运作、保值增值”的原则,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有效经营。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市政府出台了《巴中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令第31号),下发了《关于印发〈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办31号),市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令和《通知》要求,扎实有效推进,确保从12月起按照新的《办法》规范运行。各县(区)要参照市上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尽快启动实施。

(一)认真抓好资产清理核实和移交。凡是纳入范围的市级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统一的时间安排和规定,认真负责地搞好相关资产清查,准确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和经营情况,如实填报《资产清理登记表》,积极主动做好占有、使用国有资产产权办理、变更登记,做到不拖延时间、不隐匿手续、不消极对待。财政、国土、住建等部门要认真审查核实并搞好业务手续移交,及时核发《产权登记证》,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产权办理上,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积极协助各部门妥善解决有纠纷、有争议的问题,不留后遗症。对改革过程中涉及到的国有资产实行临时管制措施,暂停办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出租、调拨、转让和对外投资等事宜。对清查核实的债权、债务,暂时维持原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仍由原单位负责;原始档案资料由各单位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和销毁。

(二)统一市场运营和收益管理。按照“资产市场运营一个主体,收益形成和解缴一个环节”的原则,严格落实“三集中、五统一”管理机制,由国资经营机构统一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市场经营活动,经营性收入及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必须全额上缴市级财政专户,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财政部门要对市政公共设施、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特许经营权收益,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入加强监管,防止公共收益流失或被部门利益化、福利化,杜绝非法侵占行为,确保资产运营和收益管理规范有序。

(三)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行为。一是规范资产配置行为。各单位必须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产,调剂使用闲置资源,尽量减少新购,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购置资产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购置,不得超标准或举债购置。今后财政预算部门资产购置经费,要充分考虑到各单位国有资产实际情况,强化预算约束。机关事务管理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调剂办法,对闲置的、超标准占用的非经营性资产,及时进行统一调剂,切实解决单位之间资产占用不均的问题。当前重点是通过调剂整合,规划引领,有步骤地推进集中办公,以降低行政成本。二是规范资产使用行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虽然来源渠道不一,但都属于国有资产,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爱护,规范使用,合理运用,充分利用。要建立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重,实现管钱与管物相结合。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不得擅自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使用。对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抵押、担保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报经财政审核、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三是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每一宗资产的处置,都要由财政部门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申报、政府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处置。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调剂可用行政手段外,其他经营性资产的处置,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走招标、拍卖之路,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的保障措施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打造阳光政府的一件大事,也是触动部门利益的一件难事,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将任务细分到时段,把责任明确到人头,真正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财政、住建、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相关责任。财政部门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做好国有资产清查、管理和处置等日常工作。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工作的监督。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

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传统模式;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的形成,物业管理行业也搭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在产权私有化的背景下,物业业主对物业资产的管理需求也从传统的“四保”(保养、保洁、保绿、保安)提升到资产投资运营管理以及对资产保值增值的期望,对物业管理内容、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传统物业管理与物业资产管理

传统物业管理一般包括公共设施维护、小区环境卫生维护、小区绿化管理、小区公共秩序维护等基本服务,是房地产资产管理中最为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是这样界定的:“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务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在我国物业管理实践中,突出反映了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性、服务性及市场化特征。物业资产管理则是对传统物业管理模式的提升,是传统模式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呈现的一种高级形态。其业务范围从基本的物业管理活动向外拓展,纵向延伸,涉及了产品定位、市场推广、租赁销售等环节,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房产价值评估、增值运作、组合投资等资产管理业务的全流程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商业化运营,达到资产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2两种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2.1运营对象及利润来源不同

传统物业管理的利润来源以物业服务人员的劳务付出为主,物业服务以“四保”(保养、保洁、保绿、保安)为工作重心。物业资产管理则是围绕着物业资产为重心开展工作,不仅进行传统物业服务,还多方位开展运营,通过完成物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同时获取经营利润。

2.2经营目标不同

传统物业管理的经营目标往往是清扫、保洁、消防、保安,以简单的劳务服务即可完成,核算方式和管理模式单一。而物业资产管理的经营目标增加了对物业资产运营效率的追求,在进行资产风险管理和保证经营稳定性的同时,对物业资产增值空间和利润提出了更高要求。

2.3运营发展模式不同

传统物业管理的经营模式单一,行业间各企业运营同质化严重,基本以简单的复制粘贴模式完成企业的发展扩张,没有突出的竞争实力。而物业资产管理对于每一个物业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综合运用各种运营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盘活资产存量,实现物业资产的最大增值。

2.4盈利能力不同

在传统的盈利模式下,由于各企业的经营战略趋同、客户定位趋同、服务业务趋同、组织管理体系趋同,盈利渠道单一,导致物业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传统物业服务本身创造的价值和利润已逐渐萎缩;而物业资产管理涉及房地产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在收取物业管理费之外能够有效增加收益点,在进行资源整合和丰富业务内涵的同时,扩展物业管理公司的盈利渠道,为业主和投资者实现物业资产增值。但是,传统物业管理对于物业资产管理并非毫无用处。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传统物业管理为物业资产管理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及物质基础,物业资产管理的发展也为传统物业管理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传统物业管理作为物业资产管理的一部分,更是物业资产管理开展的基石。开展物业资产管理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业务,而是为了提升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摆脱单一模式,实现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增长。

3如何做好传统物业管理向物业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3.1做好传统物业管理服务,为开展物业资产管理夯实基础

传统物业管理作为开展物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基础的服务性工作,才能得到广大业主和投资者的认可,才能为开拓物业资产管理业务夯实基础,赢得先机。做好传统物业管理服务,不仅要从“四保”(保养、保洁、保绿、保安)工作入手,还要从业主心理需求出发,贴心服务,做好业主的“管家”,加强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客户关系,为后续开展物业资产管理提供坚实的后盾。3.2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拓展物业资产管理思路物业管理行业经过三十余年不断的探索和快速发展,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作用日益显著。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的物业管理实践中,仅仅展示出了其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一面,发展模式受到传统物业服务观念的束缚,并未展现出新兴的、全方位、多元化的不动产管理模式和观念。在实践中,物业管理企业可以采用更加开放、创新的观念去经营,树立物业资产管理的意识,以资产管理为目标展开思路。

3.3完善人才选用培养机制,优化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开展物业资产管理,要求企业具备比传统物业管理更高的人才条件。完善人才选用培养机制,是为物业企业提供多元化专业人才的基础,对物业从业人员从传统物业管理业务到物业资产管理业务全链条的知识要求更为丰富。对人才培养需要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优化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物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3.4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物业资产管理实践中探索和积累

相较于传统物业管理服务,物业资产管理的业务范畴广泛,涉及了包括房地产开发咨询、投资顾问、物业定位、营销策划、租赁管理、设施设备维护、运营管理、财务规划、风险管理等较长的业务链条。在市场竞争中,各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优势,寻找参与物业资产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现有客户和物业管理项目出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寻求更好的发展。

4结语

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着盈利能力较低、业务内容单一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由于服务技术、人才储备、资金实力等方面的束缚,暂时还不具备开展物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扎实传统物业管理服务,练好内功,提升服务品质,在进行企业规模扩张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开拓附加增值商业模式是更为现实的选择。对于一些有基础的、拥有人才、技术、资金优势的企业,可以鼓励并创造条件开拓资产经营服务,通过延伸扩展产业链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创新服务产品,通过多元化经营让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李琼华 单位:厦门市万家合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萌.物业管理与资产管理———访第一太平融科物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物业管理,2008,(7).

[2]周敏.物管企业的市场选择———物业资产管理.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