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教学 事项 经验

一、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二、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努力做好教学优化工作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总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2篇

近年来,新教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理论工作者和第一线的老师,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开辟了新途径,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突出工具性,注重能力性,渗透思想性,着眼发展性。

一、不搞死板练习,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

语言文字历来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工具性。工具怎么去掌握,唯一的途径那就是训练,舍此没有他法。针对现在语文教学“读的少,讲得多,练得杂”的现象,应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读得多些,讲得少些,练得精些”的办法。老师可讲可不讲的则应不讲,可问可不问的则应不问,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动眼、动口、动手,朗读课文,两耳听读,课文语言一次次输入大脑记忆的仓库中,至于练,绝不是死板的练习。让学生多读、读写。“多读、多写”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既是精华,就应继承、发展。总之,语言文字的训练应从应用出发,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二、舍弃满堂灌的分析,注重感受熏陶

要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教育性,必须摒弃流行已久的满堂灌的分析。这种分析无端的耗去了老师的大量时间,也耗去学生的大量时间,挨累不落好。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阅读课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似乎老师不灌、不分析,学生就不学进去,就没法进行教学过程。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无动于衷。满堂灌的分析,已陷入了教育教学的尴尬境地,严重导致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可以说一味“分析讲解”已经成为初中语文的一大“公害”。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一朴素的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同样适应于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握教材及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地方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激起热烈的情绪,体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受到熏陶。天长日久,必将影响学生高尚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形成。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还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几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订好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初中语文教材特点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音乐教学、故事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爱莲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师生换位,让学生来组织教学,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黄河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播放的方法,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等音乐让学生感知豪迈的气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仅可以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起到道德培养、情操陶冶、审美能力提高等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教育的优势发挥起来,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应该保持饱满的激情,用浓厚的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知识,得到情感的熏陶。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融入美的教育,结合录音、视频、作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领悟美,从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展开教学训练,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运用此种方法延伸到其他学科和知识中去,并能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例如,在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摘录名言名篇、弄清文言语法规则、背诵特殊词含义等等方法,长此以往的积累和训练,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和理解能力就能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4篇

首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难逃其咎。静心细思顿悟,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大潮中,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改往年以文体来编结单元的样式,大都以主题来编结单元。无论是现行的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是遵循这一教改精神的,并且在教材中也少有关于文体知识的介绍。由于教材对教学有着特殊的导向作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就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常常遗失了或忽略了文体教学。二是尽管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文体知识,但不会深入,更不会作为重点强调。甚至还出现同一项文体知识重复介绍的现象,造成师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初中三年中,很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同一班级要更换语文教师。)

其次,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主观地忽略了文体教学。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改革曾一度大举语文的人文性大旗,语文的工具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乎,一些自以为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武装的语文教师,为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课堂上没有了识字、释义的训练,没有了文体知识的介绍,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朗读、精美语言的品味,以及与文章相关或是无关紧要的“拓展延伸”。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一堂符合教改精神的高品质的语文课。

再次,是受前几年“创新作文”的影响。由于教育界对创新作文的过分吹捧,一些爱好写作的中学生们在没有领会“创新作文”实质的前提下,就东施效颦,比如在作文中加入题记、后记,文章样式滥用书信体、说明书、开药方,等等。只注重文章形式上的创新,不重视写作能力的真正提升。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教学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我并不反对教材编写要多角度、多层次地选择文章,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但是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没有多少写作经验的初中生来说,教材中的课文就是范文,就是写作的模板。因此,我建议初中语文教材要适当地选择一些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并在其后附上与之相关的文体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解读,而且对手学生写作该文体的文章具有指导意义。例如教材选用先生的《谈骨气》,并在其后附上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该文开篇即点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既而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论述骨气的含义,然后紧承上文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这样,学习完本文,并了解了议论文常识的初中生们至少可以“依葫芦画瓢”地进行议论文写作了。可能写出来的文章会显得有些稚嫩,但至少做到了“形似”,只要假以时日,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做到“神似”也就水到渠成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明白了“规矩”之后,活学活用,并逐步从“写作有法”过渡到“写作无法,贵在得法”的美妙境界。

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荽有文体意识。一是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体特征鲜明的文本时,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讲解与之相关的文体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会让学生对该文体有更加具体直观的认识。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引领学生认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二是在作文讲评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点拨文体规范。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若能面批作文,结合学生的文章,给予文体方面的具体指导,然后学生再修改完善,一反复几次,定会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与时俱进地吸收借鉴各种教学经验,转变为推动自身工作前进的动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环节前置,促进教学针对性提升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学的起步环节是课堂,这是不科学的,将所有的教学活动全部放在课堂之中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低,必须要将教学环节向前进行有效延伸,通过指导学生科学开展预习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应当向学生灌输科学预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前针对教学要求进行提前学习,在提前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查找不足、筛选难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科学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各种先进的预习方法经验,同时安排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全班进行预习经验的交流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提高预习效率。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成效显著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谈及成功经验的时候,大都都谈到了学生预习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在长期的预习活动中,还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信息反馈,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要依照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自己设计理念的方向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听取教学对象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都是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效这一重点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获得最真实的反馈资料,以此来完善和改进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许多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听听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建议,在教学设计中予以优化。同时,教师还应当利用当堂检测形式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目标达成度进行直接分析,确定下一步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导向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手段优化,促进教学生动性提升

教学手段是教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长期以来,教学手段的优化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推广为初中语文教学手段提升提供了必要基础。当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这一手段的运用上,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习,强化实践,迅速掌握,有效运用,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要对科学有效运用具有正确的认识。在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频率适中,频率过低过高都不适宜,特别是频率过高,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在使用的时机上,应当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或者问题属于共性的状态下,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外,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一定要走出单纯的“拿来主义”,要变“拿来主义”为分析运用、自主设计,通过设计制作针对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生动性。

四、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促进教学自主性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直接进行满堂灌输,学生很少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师生互动性相对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可以通过将教学目标、重难点浓缩成探究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分析研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补充完善。教师不仅要善于提炼重点,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要做好配套性工作,如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平均编排在各个小组,既要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要体现实力均衡。教师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有机融入其中,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方面发挥思维引领作用,通过引导启发、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梳理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自主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五、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形式转变,促进教学综合性提升

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有些片面,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因地制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者适应教学工作实际的形式,形成课内外相结合拓展的综合性成效。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如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续写等等,深化学生的理解效果。教师也可以将各种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如进行分组竞赛活动,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枯燥的记忆转变为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各种兴趣小组的形式,将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充足的空间。

六、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资源利用,促进教学立体性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6篇

一、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分析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在目前的工作中,依然走的是传统的教学路线,不仅没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较多的帮助,甚至是造成了较大的阻力。通过对学生开展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较好的缓解目前的教学压力,同时还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强与学生各方面的沟通,这样一来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在此,本文主要对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展开分析。第一,初中语文利用多元化方法开展教学,能够促使教师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的进行开拓教学。在以往的工作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开展工作,这本身并没有错误,但由于我国对语文教学投入的力度较大,很多方面都趋向于规范化、多元化,因此经验教学应尽量的减少。第二,利用多元化方法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在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方面,也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的促使学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在加深思维的深度方面,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具有较多的特色,其可行性较高,日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表演教学方法的实施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瑰宝,因而得以编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篇章均属万中无一的经典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中可以采取表演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表演不但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情感以及素养,更有利于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对此,教师在某一文章的教学结束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课本内容改编成表演的剧本,要求小组内讨论将课文中的重点找出来,在这基础上谈论采取如何的形式表演来把课文中的情节以及人员角色的扮演分工等,其后教师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比赛。通过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学生自行对课文内容进行良好的归纳总结,从而使得他们对于该课文的知识掌握更深刻,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改编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语文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二)主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主题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在备课阶段构建一个中心主题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主题,同时更利于他们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雷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先将文章的中心主题抛出,紧接着提出几个围绕主题的问题,随后让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中自行寻找答案来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情况下,实现学生教学主题的准确把握以及分析能力的良好培养。

(三)现代教学手段的实施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思路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30-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三者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

1.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一些初中因地域、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理念难以深入人心,使语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1.2没有一套合适的有效教学改革策略。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1.3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切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综合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一些中学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时往往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教育改革目标,改革的成果也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对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比较重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往往容易忽视对教学新理念的指导或提炼,缺乏新意和创意,因而收效甚微。

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策略

3.1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老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要按照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使其难易程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3.2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有效性。

3.3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教材是语文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理论高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逻辑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教材,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景森.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进研究[J]. 新课程(教师). 2010(05):120-122.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是学生认识、体悟知识,提升语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他们的语感也得到的锻炼,思维得到了发展,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古至今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与主要的教学模式。但是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重视课堂集中教学知识的讲授,多采用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忽视学生自主体验与语言的内化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同时语感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课内阅读是有限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更多是阅读方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因为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选择阅读教材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只要是正面的一些书籍都可以,将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养成有计划、有目标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将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好词汇、优美句子摘抄下来,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其次,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是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只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落实,那么学生就可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课堂实效

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应该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自己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阅读内容的讲解更深刻、具体,做到游刃有余,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应该恰当的选择教材以外的读物。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典型性、可分析性的读物是较好的选择。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准确,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准确的导向。最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启迪他们的智慧,将重难点及时消化、理解。我们应该舍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多鼓励学生提问,与学生一同探讨难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反思教学

很多教师可能会忽略反思教学这一行为,其实这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反思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我们应该改变教与学脱节的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效,征求他们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更新自己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时,我们还可以主动与同行沟通,探讨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需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知识贵在积累,阅读在于坚持不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2]陈永忠.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