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 技能大赛 景观设计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36-02

我国的园林教育行业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园林设计人才的巨大市场需求,其发展呈现出了花开遍地的惊人态势。总体看来,虽然教学发展态势良好,但我国职业院校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经验匮乏,教师知识更新缓慢,因而培养出的学生很难与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所匹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国家和各省市都在有计划地举办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来推动培养偏重职业兴趣、动脑能力强、适应未来市场需求、设计经验丰富的学生,进而完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主要依托近几年园林景观职业技能大赛,所反应出的问题,查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不足,参考园林行业的发展经验,从而探索有效的、可行的改革途径。

1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查找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现存的劣势

虽然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在前辈的努力下已经总结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通过近几年园林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的作品发现,现有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劣势:(1)由于受国内景观行业与专业教学起步较晚的影响,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践动手环节较弱,设计笔法生硬;(2)由于现有视域和教学框架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设计作品与命题背景结合不够紧密,设计作品经不起推敲;(3)职业院校中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教学模式、方法比较单一,通过绝大多数参赛选手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出,有很强的硬背、拼凑迹象,缺乏自己的主观创意。

2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结构设想

园林职业技能大赛是对学生动手技能、专业内涵、专业素养的综合检验,在其背景的映射下,我们应看出高职培养的园林设计人才定位,不应仅限于初次就业的动手能力、职业爱好,还应加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考虑未来的晋升空间,但现有的教学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要从全局、开放处着手,找出问题的本质建立全新的教学框架。

原有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课、核心专业课、设计实践课三部分,由于开设内容的不完整导致当下的园林设计人才与现实行业需求脱节。通过对课程体系定位推敲,建议应将课程体系调整为基础理论课、核心专业课、设计综合实训课和研讨讲座四个基本部分(如图1)。将设计实践课改为设计综合实训课,课程案例从园林的真实项目入手,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按照设计流程,逐步完成设计内容,最后以组为单位完成方案汇报,检验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表达的能力,使之成为基础理论和核心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载体,更具贯穿性。研讨讲座可以从学生入学初期开始增设,主讲人最好是本专业的优秀毕业学生、企业优秀设计人员、外校资深教授等,既可以弥补学校内部教师专业的局限性,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域;讲座内容应由宏观逐步到微观,使学生一入校就对园林设计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加大自身对园林艺术的敏感性和生活中细腻观察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不同的园林文化,使掌握的园林技能更为灵活,设计作品更具内涵、创意,形成认识专业到掌握技能递进式的专业教育。教学框架的重新组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定位。这个课程框架的设立更加具有弹性的可适应性,使之具有动态活力。

3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大赛命题的拟定与社会现代背景结合越来越密切,要求学生具有很快的应变能力,原有的“万能方案”备赛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命题的灵活变化。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运用现代教学法的理论来挑选阅读材料,制定教学和指导的计划,选择设计课题的地点与范围,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创建学生与其将来的客户、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类型。这些举措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其中实训课的教学方法尤为突出:

(1)案例分析法:这种教学方法是1880年由哈佛大学开发完成的,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方法。起初用于培育初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后来由于其教学效果反应良好,被一些专业采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以培养设计人员的动手能力为主,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都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即给出任务―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完成任务。虽然这一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如将案例分析法与之有机结合其结果会更加喜人。

教师可以选取2~3个与既定任务相似的绿地案例,第一个案例可以以教师分析、讲解、评价为主,引导学生如何找寻切入点与分析方法;第二、三个案例以学生为中心,以组为单位,每组选2~3名学生汇报案例的分析、评价结果,要给出分析理由,其它学生以书面形式上交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切实有效的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难题并完善自身方案的修改与深入,增加学生设计作品的可行性。

(2)实践指导法:在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实训课程中,要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按照项目的实施过程分环节进行指导,最终完成整套设计方案。打破以往单一教师指导实践课的现象,因为无论哪一类型的绿地项目,面积大小,都会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团队组合,可以互补,同时每个人的讲课风格也不同,更有利于组织教学,避免单一乏味。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经验、社会经验,通过项目载体激发、调动学生固有的人生经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这将会是学生今后自己设计风格形成的源泉。

学生自身也需要通过项目的实践,找到园林景观设计与真实世界关联的有效途径,增强自己对设计应对的灵活性。在实践课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不断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图纸以外的沟通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逐个环节查找不足,完善自身缺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使学生介入到项目现实性的过程中去。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再记忆的有效方法。

(3)分组教学法:在真实的企业工作过程中,很少有一个设计人员单打独斗,独自完成任务,往往都是几个设计人员组成一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设计工作。教师可以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实行组长负责、轮换制,选定学校周边的一真实案例,按照项目实际流程,运用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任务环节,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锻炼了组员间协作的能力,还增强了设计思维的缜密性。

4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考核方法

近几年,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感到大赛的评定标准融入了更多的行业规范、标准,越来越侧重于方案的合理性、创意性与可行性。此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设计作品有良好的导向性,因此,职业院校的考核方式也应有所突破,改变以往的单一评价方式。其一,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评、教学产品考评、期末考试三部分(如表1),其中每一部分的考核比例,可以由不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根据实际酌情决定。此种方式考核内容全面,做到了课堂、结果的全程监控,有效的避免了考核的片面性,考核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其二,将设计教师组成考评组,可以2~3人为一组,评价学生的教学产品――设计方案。因为设计方案没有固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由于每个人欣赏角度等的不同,会造成评价的偏颇,所以由考评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分别评价,最终取平均分,考核结果会更加合理。

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动向是帮助我们教师了解、掌握现代行业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诚然,一次甚至几次的课程体系改革不能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逐渐摒弃固有的模式和偏见,创造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艳.艺术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特色定位――弹性的跨界探索[J].LA景观设计学,2012(5).

[2] 郭丽.项目化教学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及成效[J].安徽农学通报,2013(11):130-13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发展

民族文化多种多样,其中包含了居民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等元素,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中,能够彰显自身的地域与文化特色,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景观效果,同时,还能让园林设计者的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1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意义及价值精神层面的物质,并且是加入一些艺术元素后得以升华的结果。园林设计者在对项目地域民族文化全面了解后,并融入相关元素,不但可以在设计园林景观过程中提升其外观气质,也能够使设计本身更具艺术底蕴。通过引入民族文化因素,园林景观的“美”将得到极大程度地延伸。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一些意象符号就能够代表的,也不能将其简单地认为,某个民族内部产生的文化指的是民族文化。实际上,在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要经历许多变化、糅合以及创新的过程:某些民族文化元素的特征会逐渐削弱,但并不是消亡,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承载形式,亦或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民族文化尽管最初是从国外传入进来,但却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而这些都说明了一点,即民族文化元素不仅是局限在某些特定符号、人物亦或是工具中,而是将其从宏观层面进行把握。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而其中一些民族文化要素会逐渐被吞噬甚至消亡。

2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2.1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物即民族元素

要想直观地概括与体现民族元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展现其文化性,不是将诸多民族文化元素累积起来就是好的,亦或是到处都有民族元素的存在,就能够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核,这些数量堆积的简单符号只会让观赏者产生视觉疲劳,毫无美感可言。因此,我们需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从政治环境、文化名人、传统文化等角度着手找到代表民族文化的要素,并合理地融入园林景观中。

2.2地域性和民族的多样性

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国家,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区域,广大的领土和各民族地域文化,让民族文化展现出浓郁的地域性与多元化特征,并且其在长时间的积累发展中,成为具有民族特质各种样式的符号,如傣家竹屋、侗族鼓楼、蒙古图腾等。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者来说,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借鉴各地区文化提升园林形象,通过融合这些民族因素,让园林景观彰显自身特色及审美价值。

3某园景观设计方案分析

某案例地位于贵州市,设计区域面积约3000m2。为了庆祝民族运动会在贵州举办,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将以“多姿多彩、多民族的文化”为主题,并且通过植物、铺装等园林要素,充分展现少数民族欢欣鼓舞的热闹景象(图1所示),从而表达出园林景观设计和民族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的结合,设计出最好的风景展现给人们。同时,也呈现出两者的完美结合,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在社会中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4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精神文明。若能在营造良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好地将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积淀,其对进一步创新与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及促进园林景观事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尧 单位:深圳市东华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劲草.论包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传承[J].枣庄学院学报,2007(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立意

1引言

园林景观具体而言是指在设计前,设计人员对景观设计周围环境、功能需求和艺术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后而确定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设计需求、出发点和根据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意是文化、艺术、时代审美和思想的外在表现,能够反应当代的价值观。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对立意内涵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挖掘,才能够创造出独特、有韵味的园林景观。

2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的作用

与作画、写作一样,设计师在对一个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前,需要构思立意,分析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创作。每个园林景观的设计都要围绕造园主题进行,而这个主题则控制着园林全局景观。在园林景观的施工过程中,均需要以置景以及构思立意为基础,实现景观的有机统一和情景交融,既能够表现园林的共性,又能够显示每个设计的的特性,从而实现大中有小,小中见大,展现景观的独特韵味。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立意关系着设计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也影响着设计师在景观设计时所采用的具体构图方法与手段,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景观最终所呈现的效果和设计的成败。

3立意的相关理论

古代文人在书画设计中均强调立意的重要性,苏轼认为士人画之前已经有了士体的概念,而郭沫若、石涛等学者画家也提出“画者,从于心者”等理论,说明了创作必然离不开创作前的立意设想,而立意设想也决定着创作后期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与书画创作一样,若设计师心中无立意则无法进一步实施园林创作,若立意不明确,仅是胡思乱想,胡乱拼凑同样无法完成创作。设计师在确定立意前,需要对园林景观周边环境进行实际考察,同时掌握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园林设计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呈现的结果等,综合考虑后组织园林景观艺术形象,在创作时设计者需要对园林功能和任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自身喜好来设计园林立意。

4园林景观设计中立意选择角度

4.1从生态角度立意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热点,尤其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更加向往“生态”这一生活状态,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从生态角度立意顺应时展需要,表达民众的心声,同时“生态”立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域生态的重建和再生。以生态角度立意的园林景观以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观和长远发展来设计景观,从而更好的将生态这一立意主题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要实现生态立意,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就需要以节能、健康和环保等作为设计方向,体现舒展大气的自然气息,形成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1]。如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在对水园进行设计时,将节约水资源作为主题,充分自然中的雨水,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多个地下储水箱,充分利用水资源,之后经植物净化系统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2模仿相似项目立意

模仿是人类生来就会的技能,人们通过模仿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创新。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许多成功案例,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每个园林景观表达的主题不同,立意也不同。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对于好的事物学习、模拟并产生联想,潜移默化中设计到的作品会呈现出与外界事物所类似的形式或形态,这一模仿特性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是模仿。园林景观的模仿就是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以自己的创作意图、立意方向等来对一些相似设计作品中的构成方式或形态进行模仿,而这些形体或构成方式就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比如在设计中,若其他的景观里以雕塑为表现形态,那么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就可以将其转化喷泉,若其他设计景观里形态是花坛,那么就可以将其转化为喷泉或雕塑,如波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就是在雕塑家安德拉“石之田野”的雕塑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模仿,通过雕塑中的石阵来表现喷泉的自然和谜一样的特质,这一作品也成为了沃克获成就最高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之一。人类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而非死板硬套,简单重复,园林景观立意的模仿指的是对其他景观的立意、精髓和表现方式等彻底了解后,提炼、充实自己的见解与观念,通过吸收学习他人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加入自己创新的立意,以创作出好的作用。

4.3从“诗情画意”立意

“诗情画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园林设计中融入“诗情画意”不仅能够反映造园艺术的高超与精湛,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景观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园林设计体现的诗情画意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面,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使景观设计富有诗意。在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以山、水、建筑或植物等为主景,通过他们的象征意义、特征、色彩和姿态等引起联想,同时辅助壁面、碑刻和雕塑等与之呼应,创造意境,衬托园林主题。如苏州园林将石作为立意的线索,从四季景色变化中寻求不同的意境,不落俗套独树一帜。园林中融入“诗情画意:讲究“景生于象外”,是情与景的结合,通过园林的“诗情画意”能够使观景者享受到诗、画的美感。

4.4“历史文化”立意

选择历史文化作为园林景观的立意能够满足人们的怀旧情怀,增加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可依据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和历史名人等进行创作,采用继承、借鉴、转化、保留、隐喻和象征等多方法立意,并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结合,从而设计出美感与内涵兼具的园林作品,给人以心灵的碰撞。

4.5地方风情“立意

以“地方风情”出发来立意园林设计能够反应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性和风格特点,有助于弘扬地方文化和彰显地方内涵。不同地方,民俗风情也存在显著地区别,因此设计师要从“地方风情”立意,就需要实地考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充分掌握。如园林若要体现热带风情,就需要对热带的景观元素、植被、建筑特点和色彩应用等充分了解;若要体现少数民族的特征,就要掌握当地少数民族的特征、图案、建筑元素和色彩等[3],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运用,充分反映民族特色文化和时代特色。

4.6从设计理念和生活立意

设计师在园林设计的立意选择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们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感受,因人为异的构思立意。园林中的娱乐设施、休憩等均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兼顾美观和功能。

4.7从材料、技术立意

材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来源,而设计技术直接制约着园林设计的水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断演变,水平不断提高,新材料不断出现,声光电技术、GRC人工假山制作、园林铺装、LED灯等新技术和材料在园林设计中广泛使用,使园林景观设计内容不断丰富,主题表达更加方便,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原理景观立意时可充分考虑可用到的技术和材料,更好的设计园林。

4.8从功能立意

园林功能是园林绿地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园林价值的体现,由于用地性质的不同,园林的性质、组成内容也不相同。从功能出发立意是对园林功能的主次、序列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分枝、串联、中心、环绕、混合等方法来划分功能分区,从而确立方案。这一角度立意适合初学者,然而这一立意角度容易制约园林创意设计。

5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师要从整体大局才出发,掌握全局,胸有成竹,综合考虑环境、人文、历史等多因素,善于观察与思考,提高审美能力,选择最佳的设计立意完成园林创作。

参考文献:

[1]侯艳.园林景观的立意与意境表达[J].科技信息,2009(9):25~26.

[2]杨滨章.昔日旧码头,今朝滨水园——丹麦哥本哈根市港口公园设计艺术探析[J].中国园林,2010(1):62~6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并且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在生态学视域下,健康舒适的自然环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活动场所,让人们在愉悦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这样能够最大化的激发人们的潜能以及内在的创造力。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对打造城市的良好面貌以及改善城市的绿化景观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

一、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1、园林景观建设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可以美化城市,小区,同时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环境。从精神生活需求来说,园林景观可以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角色。

2、园林景观建设从现实角度来说,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提高环境质量。植物的合理配置也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小气候,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等。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3、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强调景观园林的设计与服务意识间的互动,注重地域以及人文自然的结合,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承担着宣扬优秀文化的责任。同时,现在园林设计中,要注重从人和环境的需求出发,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景观园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差异,然后组合,创新。

只有在城市规划统筹下的城市园林设计,才能够不断的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显著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园林设计的品位与层次,才能够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才能够和城市的未来发展以及规划方向相一致,才能符合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要求。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中城市园林设计的出发点是发挥城市绿化的环保和生态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居民能够在城市中平安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这对城市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有些城市的景观设计单一性现象比较严重,一味重视保护城市草坪的设计,在城市的不同部分的大面积种植草植被,尽管草坪景观设计属于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且它的观赏性特别强,如果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一方面使得景观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景观的实用性减少。

2、违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编制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一般情况下,在接到设计任务后,需要针对其设计风格,技术和设计形式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设计功能充分考虑在内,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编制的设计方案具有合理性。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大量的设计案例对于设计方案的满意度函数分析不到位,重视度也不够,而是过于重视形式的美感或功能定位有限的一些设计,对于现代景观建筑的功能需求却忽视了。

3、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当前,许多景观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环节中,脱节现象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更关注园林景观的形式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现实性没有完全考虑到位,某些设计环节不能完成。这主要在于景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较少,一方面,设计人员对于施工的难度和工程实际环境未能考虑再为,另一方面,因为专业的不同,对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施工人员无法做到充分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无法实现景观工程建设预期目标效果。有时会有很大的偏差,一方面会造成园林工程的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还会促使工程造价的成本提高。

4、缺乏实用性

目前,许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只是单方面的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从而实现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求,但是景观本身的实用性与耐用性不佳,城市的景观绿化设计只具有绿化功能,不能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还有一些城市实施的是面子工程,在繁华城市的中心或多个区域进行景观设计,市民居住区却比较缺乏景观绿化设计。

三、加强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的有效对策

1、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城市内部的绿地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的植物群以及绿地使得城市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设计人员应该按照景观城市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绿地类型和植物,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景观,使得景观和城市的自然环境能够协调,构建一个完整的、美丽的城市景观系统。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公民使用需求与精神需求充分考虑在内,还要将人们活动的习惯以及不同年龄人的活动方式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的需求格局,使每个年龄段的人拥有舒适的活动空间,园林景观应该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促进城市发展走向自然生态化。

2、尊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当前,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这要求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散步等物质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人们欣赏风景,得求舒适的心情等精神的需求,确保人们能够在这个嘈杂的城市找一个安静悠闲和舒适的地方。所以,景观设计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设计中需要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考虑在内,不仅要创造一个舒适、自然景观空间,还必须设计一个舒适、优美的景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并能让人释放灵魂,提高生活质量。

3、选用多元化设计风格和手法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景观设计应该个性化,多元化,这是园林景观的设计趋势,如此一来就可以尽可能创造一个适合各种各样的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和空间,并通过丰富的设计风格来反映设计区域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要。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景观与自然环境,确保设计的和谐性与地域性,而且还能够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4、注重园林景观的实用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尽量把城市居民生活习惯与城市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在内,科学进行位置的选择,统筹规划,为居民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而设计出适合娱乐的景观环境。便民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按照不同年龄的人们休闲娱乐方式进行景观规划的改进于优化,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花园环境,让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景观设计,重视景观的实用性,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5、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的绿色生态

在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设计人员将充分结合现代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从景观设计的各种细节入手,充分考虑绿色生态的景观设计问题,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设计理念,最大程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设计实用、美观、舒适的景观。与此同时,设计者应把城市的气候条件与地理景观充分考虑在内,并进一步进行分析与研究,按照城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地理景观结构,设计城市景观的特点,尽量促进景观与城市生态环境完美的结合,提高城市的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并使得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如城市建设、灰尘、噪音等问题对景观的影响很大,所以,设计者应注意及时修正和调整景观设计,使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结合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绿色植被,调整城市环境,确保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发展能够协调一致。

6、注重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注重设计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和施工的脱节现象。通过有效的沟通,施工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概念和设计意图,根据设计图纸,可以顺利施工,特别是在塑造多维景观空间,植物物种,姿态取向和颜色搭配等,施工人员与设计师应该加强沟通力度。而且,设计者也应该对于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与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便减少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

结束语

一个高质量的园林工程项目,必须有富有创造性的园林设计方案以及准确的施工、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协调管理。在设计时需要进行实地勘察,结合施工的具体环境进行设计,保障施工的可行性。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将设计意图传达给施工人员。目前园林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联系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未来园林设计与施工会更加协调的发展,各项机制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伍胜华.浅谈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协调管理[J].现代园艺,2014(05):107-109.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综合应用

1 景观园林水景运用的重要性

1.1 系带衬托作用

水景的合理设计与运用,在景观园林中起衬托作用,水景的至柔与山石的至刚形成强烈反差,在构成园林景观3要素的同时,通过水景与山石的统一结合设计,合理利用水来衬托自然明如镜的意境美,能有效伸展水景空间,并创造开拓化的视野。通过水景应用与水景设计,构建亭台楼阁、观景台和临水台等临水设施,以水为基本依托,将风景区水表建筑与风景,通过水景展现其镜面效果和水景独特意境美,起到风景区景观衬托作用。在实际园林景观中,水面可连接不通且散落分布的景观结构和景观特点,并产生系带整体作用,形成“项链式”多景点效果。再者,通过静水、流水、落水等作用,使各园林景观形成独特统一的整体水景。

1.2 焦点作用

通过园林式喷泉、瀑布等可让游客体验不同旅游心境与旅游感受;通过水面如镜、波纹皱起等让游客在充分领略大自然静水美的同时,注重人工水景的兴建与观赏性。在具体设计实施中,可将大型人工水景置于园林中心地带,并以多变的色彩与水流喷射速率营造不同园林水景景观,起到吸引游客焦点的作用,丰富园林景区配置多样性。水景通过视觉和听觉可满足民众观赏性与趣味性,因此,水景设计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

2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应用

2.1 光影艺术的应用

光影艺术即通过人造光或自然光的特征,借助水面将水面上的建筑与景观透过水面形成倒影。首先,水面的静水倒映与流水的款款流动和激水的波纹涤荡等不同水面形式可营造出不同水面的光影效果,结合湖光帆影与水面效果,让景色呈现潇洒飘逸之势,并且由于角度不同,波纹变化速率不同,以及景物不同,可扩大景观倒影与立体空间感。其次,波光发射形成的光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可利用阳光反射角度的不同,以及景观园区采光点的不同,通过结合水面和阳光的特性,充分利用阳光的直射性以及水面的反射性将日光形成湖光山影、天光云影等景观特效,水景合理设计对自然光影艺术的充分体现恰到好处,满足游客水景质感美。最后,光影艺术还体现在月影上。

案例:众所周知,西湖“三潭映月”即是将烛光倒映于水面,从远处观看犹如小月亮,可将天空月亮与水中月影相映成趣。将光影艺术与水景完美统一,是水景设计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水景与光影的合理调配,借助“光”的奇妙性与水的神秘性,共同打造水景的诗意性,更加注重游客园林体验。

2.2 水景形态设计

水景从形态设计上可分为静水、流水、落水和喷水,不同形态的水构造的水景形态不同,导致最终园林景观体验度不同。

2.2.1 静水形态设计。静水形态在我国传统园林中随处可见,例如,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即以静水形态著称。静水形态需以山石或建筑物作为载体,在实现形式上可结合荷叶,观赏鱼或造影等特色进行动静结合。即在静水基础上增设如荷叶、观赏鱼或垂柳倒影等静水形态设计手法,充分展示园林观赏性和文化性,静水以其独特特征,营造深层次、多角度的文化景观意识。

2.2.2 流水形态设计。流水形态设计体现为多样性和流动性,因此,时常会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形态的水景景观。在具体设计实现方式上,可通过设计于较平缓的斜坡处,以其流动性和变化独特的波光性质给园林景观带来波光荡影的意境美,形成独特水景景观。

2.3 落水形态设计

水景落水指水源从高处至低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水景景观。落水大多体现于风景区瀑布中,在景区园林设计中,可根据现实园林自然条件,合理对岩石,山石进行统一布局,有利于瀑布的形成,并通过不用下落形态造成的不同落水感受设置多层跌落式的园林景观。

2.4 喷水形态设计

由于喷水的集中性和焦点作用,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中,喷水设计最为常见。在设计形态上,可通过喷水水花配以动听音乐,以及层层水柱衬托出扣人心弦的水景动态美和激动人心的水景场面。

3 结语

在园林景观水景应用上,应注重园林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设计规划和设计方案,将水景独特美感呈现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景观细部;细部品质;细部的精确性;细部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TL372+.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上海的新建楼盘中,有数不清的以Art Deco风格为特色的项目。上海知名的标杆豪宅翠湖天地便是Art Deco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Art Deco之所以在房地产业界盛行,主要是由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让人觉得苍白,古典主义的风格又让人觉得繁琐,具有Art Deco元素的建筑既有装饰效果又不失简洁明朗的线条,比起单纯的现代主义的房子只用涂料来修饰外立面显得有价值感,而相对于传统古典主义的大量花式又来得清爽。

与此同时,Art Deco风格建筑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在通过园林景观的布局、风景园林的各个设计要素包括植物材料、铺装材料、水体设计,尤其是园林小品设计的细部应用,以此表现该风格楼盘的古典而又简洁、尊贵而又摩登的气质。

Art Deco 风格的发展及景观细部设计理论

(一)Art Deco 风格建筑的发展与特征

Art Deco 风格,也称为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等,其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迅速传遍欧美以及世界各地。Art Deco 被确定为一种艺术风格的低位,其起点应追溯到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 des Arts Decorati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Art Deco 一词,即起源于这次博览会的法文名称” Arts Decoratiifs”的缩写。Art Deco 一词确切地描述了这一艺术风格,它一方面暗指装饰艺术派的历史根源(1925年巴黎博览会),另一方面,其概括了这一风格的特点:装饰,而且是艺术的装饰。其风格作品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尺度,但是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 (图1)

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

7.古老文化的形式:对埃及与中美洲等古老文明的想象。

8.明亮对比的色彩。

上海地区Art Deco风格的建筑及其与园林景观的关系

1、上海地区的Art Deco风格建筑

上海在近代崛起为工商型大都市,因此它在文化上不仅带有传统文化的特征,更领先于全国感受到了西方工业化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影响,显现和展露出充满张力的、开放的现代性。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深受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28年,由克明洋行设计的德义公寓已经是明显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这座九层楼的公寓,在建筑立面上有精美的V型和卷涡组合而成的几何形石头雕塑,非常摩登,墙面采用褐色面砖组成的菱形图案,顶部有竖向线条装饰。它是上海最早建成的Art Deco风格建筑。1929年9月落成的沙逊大厦,标志着上海建筑开始全面走向装饰艺术派时期。

如今,Art Deco有一种回归之势,这与其风格本身的特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上海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把Art Deco风格的建筑放在上海总让人觉得比较稳妥。

2、住区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建筑本身应像土里面生出来的一样”,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也是如此。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筑的设计目的是一致的,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适合这块场地,适合这块土地的,契合这里的历史文化,展现这里的人文景观。因此,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

园林景观在住区建筑的体现最为丰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住区建筑,可以产生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园林景观。建筑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尤其是风格明显的建筑形式,我们在做园林景观时,需要从建筑中寻找依据,比如景墙的花纹线条,可以从建筑的装饰外立面寻找呼应,;植物群落的设计组合,需要参考建筑的风格,中式建筑采取的植物配置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典建筑风格的住区,则可以适当做些整形修剪的植物或是模纹花坛等种植手法。

景观细部的理论

1、景观细部的概念

景观细部的概念: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实际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尼克•科克伍德著),这一过程具有相当可观的艺术性,源于景观建筑细部的本质——既具有个性又是总体景观形式和设计概念的一部分的本质。

2、景观细部的设计方法和主题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景观细部的概念来源:美学上的更新、业主的项目和基地的具体情况、政府关于公共环境和户外场所的法规、遵从或区分文化价值的设计概念——例如自然风景或城市当地特色现象的解释。对景观细部来说,它们带来了艺术上无限的努力、创造和概念,这是在人的尺度上进行景观设计的特殊领域。

上海品尊国际的景观细部设计应用

(一)项目介绍

品尊国际项目是一座位于上海普陀区,集际公寓、酒店、酒店公寓、甲级写字楼、大型商业于一体的多业态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由巴马丹拿集团(P&T)担纲,建筑风格装饰采用简单的竖向线条,整体感挺拔向上,为典型的现代简约Art Deco风格。园林设计采用点、线、面造景手法,小品、堆坡多重景观一应俱全,将小区绿化从集中绿地到组团花园,邻里生活接触空间增大,家园的氛围更为浓厚。(图2)

Art Deco风格景观设计要素的表达

1、植物材料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与设计中,植物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的一个素材。在设计时,景观设计主要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来组织空间和解决问题。植物不仅是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并且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品尊国际项目住区花园内在重要景观轴线上,采用了棕榈科植物作为特色景观树,同时,海枣作为高级景观观赏树种,也提升了该楼盘的整体品位。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枣植物特有的羽状叶投射出独特的光影效果,犹如一个个“V“字,与Art Deco风格的整体相契合。(图3)

在植物的色彩配置上,花园内种植了大量的香柚、银杏等乔木,在秋天的表现为金灿灿温暖的色彩效果,配合物业更换的草花,修剪整齐的灌木与色叶乔木形成明亮的色彩对比。(图4)

2、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是指景观中那些具有三维空间的构筑要素,这些构筑物能在由地形、植物以及建筑物等共同构成的较大空间范围内,完成特殊的功能。园林构筑物包括台阶、坡道、墙、栅栏以及公共休息设施。

品尊国际住区花园内园林构筑物形式丰富多样,但依然可以从各式的园林构筑上找到统一的元素,这个元素也是我们所知的Art Deco风格的经典图案元素,“V”字型的图案。例如拱形花架的基座,特色灯柱的基座,基本都采用了同一款“V”字型的图案样式作为装饰面。这仿佛给整个花园的小品都打上了“品尊国际”出品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整体感,也提升了该楼盘的品味和档次。(图5、图6)

Art Deco风格喜好在简洁的装饰中融合古老的文化元素。从该住区众多的雕塑小品中,也可窥一二。大象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长寿动物,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一直被赋予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该住区中,铸铜的大象小品(图7)依次阵列排开,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为社区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3、铺装

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构图和交通的功能。

品尊国际项目的景观园路铺装设计上,采用暖色系为主的铺装材料,与建筑外立面的色调相统一。明亮的色彩,作为Art Deco风格的特征之一,在园林铺装上的体现上,设计师大胆采用花色混铺,这样可以使色彩更为鲜艳醒目。选材上使用各种天然花岗岩,利用其不同纹理与打磨程度,增加楼盘的尊贵感同时,亮丽的色彩也使其具有归家的温馨感。(图9、图10)

4、水体

水景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元素之一。它能形成不同的形态,如平整如镜面的水池、或是流动的叠水或喷泉。水景这一要素在室外环境中不止给人带来视觉的欣赏,同时兼具调节气候、灌溉土壤、降低噪音等功能特征。

品尊国际住区内的水系布局以几何式构图为主(图11),局部的点水水景(图12),用黑色光面花岗岩做镜面水,侧面用台阶式的跌落方式,增加了水景的变化形式和视觉美感。几何式的水系、层层向上收拢的叠水形式也暗合了Art Deco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几何图形、收缩的轮廓等特点。

(三)总结

景观细部设计要素在Art Deco 风格特征的表现手法:来源: 作者自绘

上海住区Art Deco风格的景观细部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整体统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二)展现个性

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地域属性、独特的文脉肌理、独特的场所精神以及项目背后的品牌文化。作为设计师,应该着眼于项目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其浓缩提炼在景观细部的表现上,作为该项目的品牌精神及个性展示。

(三)控制造价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产品定位,高端的项目在市场占有量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中低档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减少土建小品的设计手法,达到花更少的钱,出更好的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四)生态共生

园林景观的设计最终目标,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做项目的初衷和最终目标。不论项目是什么风格的建筑,营造的是什么风格的园林景观,其本质还是构建生态型居住社区,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结论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不断完善,社会的文明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能够通过景观设计师的努力追求,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局部与整体、片段与完成的作品,以及细部与景观的关系,在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景观细部的不断推敲,从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细部吸取灵感,把元素提炼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整个作品更为真实,更为和谐、更为丰满、更能打动业主。

最后鼓励设计师在不断变化的设计实践中,进行针对景观细部设计的新研究。

我们不希望看到由于各种“欧陆风”的兴起,城市建设在无形中变成“空间殖民地”,希望通过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细部的设计时仔细推敲,融合场所精神与艺术美学原则,把居住空间环境营造为真正的“诗意的栖居”。

参考文献: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1920-1930年代)关系及其都市人类学分析[D].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4.

[2]冯焯伟.浅析园林设计要素对建筑景观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3](美)尼尔·科克伍德著;杨晓龙译;《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冷暖色系;运用

1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1.1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黑、白、灰3种颜色,这些颜色在提现中称之为无彩色,在对园林进行建设的时候,在运用设置的时候运用的比较多。在传统园林中,很多时候都会将这3种颜色运用到私人园林建设中,青瓦灰墙与江南特有的水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副完美的中国水墨画面,这也能很好的体现古诗文人的朴直的品德。对于现代人们在园林设计中,对于这些颜色一般都是运用在墙体上面,在人行道的一旁人们用黑色涂画较多的图案,通过与四周的环境的比较构成一种沉稳的感觉,将白色和灰色混搭组成高空色彩,通过将黑白的相互运用的过程,也就让园林景观变得庄严大方并且带有现代气息。在对这些设计的时候也就让四周的环境变得优美,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对一些廊桥的雕栏运用一些红色,让其构成文雅圣洁的韵味。在对植物进行搭配的时候,对于这些无彩色的建筑中不能成片的栽植,对于较多的白色会使人感觉伤感,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运用植物对颜色进行调和,对于一些地方采用绿化设计对色彩进行综合,通过运用植物的绿色让人们的眼睛获得色彩的整体美感,在对这些色彩的运用中,对于相邻的色彩颜色过于鲜明的时候,我们也就需要对颜色进行调和处理,对色彩进行友好的搭配。对于灰色主要介于暖色系和冷色系之间,所以在不同的季节,在原有的色彩上进行园林色彩的配置,这也可以更好的条理人们的生理需求,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要,然而对特定的色彩,可以利用灰色对黑白色进行分析处理,灰色因为其安宁幽静的生理体现,同样平常应用于一些功效性的修建,以满足人们对宁静温和生活的需要。

1.2冷暖色系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冷暖色系这里主要就是对光的波长和可见度的分类,也对人们之间产生的情感反应的展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利用彩色的特点,满足人们的需要。冷色系主要就是指青、蓝以及相邻的色彩,也就是波长较短、可见度低的特点的色彩,一般都是在一些空间狭窄的地方运用,可以增加空间的深远度,对于冷色系可以让人感觉比较安静。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建设,屋里主要就是采用的蓝色为主,让人感觉庄严,屋前主要采用的绿色的林木进行搭配,增加了一份悲惨感和敬佩感,而灰色石阶的铺砌,又增长了全体景观的沉稳和厚重,和其余冷色彩景观共同构成了中山陵整体上沉稳肃静的景观特点。

1.3同类色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同类色彩主要就是指一些色彩相差不大的,视觉比较接近的颜色,比如,我们在对橙色,黄色与翠绿色等。对于这些统一的颜色深浅分类不同,也就可以更好的保证色彩的合理运用,对于茶青与浅绿等。在对同类色进行运用的时候可以借助景观的颜色的辅助,对植物组合表现相应的主题,也就具备相同的条理感和空间感,让整体环境觉得活跃,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如上海的陆家嘴绿地中间地带,因为主题是“绿”,通过对中间景观对绿色进行运用,大片的草地加上碧绿的水面,同时加上各种绿色的花木,这对这些色彩的搭配中也就比较灵活,假如,这些景观没有任何的差别,那么也就显得比较枯燥。

2叙述色彩运用的经典案例的精妙之处

通常来说冷色系重要是说蓝色、青色和它们的邻近色,冷色系的颜色经常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触感染,在园林景观计划中经常会在一些空间较小的计划中采纳冷色系颜色,罕见的应用方法便是应用一些冷色系的动物来增长景观的空间感。在园林景观计划中,应用冷色系与红色或许寒色系停止组合搭配会给人一种欢乐晴明的感觉。比如说如今很多的广场中,计划者都将一些冷色系的动物与寒色系的动物混杂摆放,从而使旅客从中得到一种视觉上的满足感。假如我国的一些南边地域因为气温较高,园林景观计划时也会经常采纳冷色系颜色,这类计划办法可使人们在酷热的夏日感受到一丝视觉上的清新。

3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对色彩的搭配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对园林的色彩起到良好的感染作用,更好的增加游客对色彩的心理需求,在对颜色的运用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不要胡乱使用色彩,才能更好的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还要对色彩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全面的分析,提高色彩整体融合性。

参考文献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一池三山;园林景观;神山仙岛;设计模式

1.“一池三山” 设计模式的内涵

按照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海内十洲记》记载:蓬莱周围环绕着黑色的圆海,“无风而洪波万丈”;方丈山“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瀛洲山“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名之为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1]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经久不衰的建造形式“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分别象征蓬莱、方丈与瀛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园的范本,在私家园林辉煌的时期也曾出现过。

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 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安排三座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仙境”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 [2] 。这种理想落实在园林景观中就是人在园林中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关怀。因此这种摹拟自然的“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就成为了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方法,也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一种极致追求。

2.“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起因

在科学尚不发展的时期先民们对世界起源、万物关系乃至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理解等综合意识,往往是通过宗教和神话表现出来,反映了他们蒙昧、幼稚而天真的的思维方式,加之他们认为万物有灵,自然崇拜无疑最先闯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诸多自然崇拜中,天地山川崇拜是核心,他们因畏惧而产生崇拜,故他们对这些神明威灵敬仰之,礼赞之。在鬼神权威至上的殷商时代,透过“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的巫风,我们看到了神君共乐的兆头。“一池三山”正是满足君王、臣民的一种多方述求与愿望。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帝国,他自称为始皇帝。“帝”一般特指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高天神,自然是长生不老,与世共存的。《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 秦王嬴政至“王”而“帝”成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便想与天帝一样长生不老,成为不死神仙,尽享人间富贵欢乐。于是他一面听信方士谗言,自称“仙真人”,一面派人四处寻找神话中的人间仙境与长身不老仙丹妙药。虽然海上仙山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始皇帝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在他看来,寻得仙境,寻得仙丹,既是他们一国之君的特权,更是他永远延续“帝”梦的途径。这种不止的追求在现实中是遥不可及的,要想成为现实,唯一途径就是在园林中去建造它。

汉武帝对寻找神山仙境的狂热比起前代帝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汉武帝影响最大的方士是公孙卿,他借神话中皇帝乘龙飞仙的传说,鼓励汉武帝访仙,并借神仙申公之口称,故之圣者皆应以求仙为务:“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皇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于是汉武帝劳民伤财,屡封泰山,东巡海上。后来汉武帝还“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但这些访仙活动皆无果而终。在多方寻求未果的情况下把这种愿望化作在建章宫北太液池中,修建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神岛,聊以。据《史记 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3]从而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局,将自己成为仙人的梦想在地上的园林中予以实现。

尽管秦皇魂归沙丘,汉武帝茂陵草长,神仙梦相继破灭,但是他们运用蓬莱神话所创造的园林景观“一池三山”却开拓了一个新的园林审美领域,并成为后世帝王创造宫苑池山的一种典范,甚至士大夫文人也竞相仿照。

3.“一池三山”案例分析

秦皇汉武开创了“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滥觞;加之先人们朴素的自然观以及对理想精神居所的追求为 “一池三山”设计模式创造了沃土,大量此类设计在皇家园林景观中应运而生。如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北魏洛阳华林园天渊池、隋朝洛阳东都宫九州池;唐朝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北宋东京艮岳大方沼、元朝大都太液池、明朝南京玄武湖;清朝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清漪园昆明湖等。“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在皇家园林以外的园林中也有出现,如拉萨的罗布林卡,苏州留园有“小蓬莱”,杭州三潭印月景区有“小瀛洲”等,虽无皇家园林宏大的规模,但无论在取意或布局上都反映着“一池三山”的布局模式。

1705年,清乾隆帝为其母亲祝寿所建的清漪园,同样也采用一池三山的模式。规划者根据当时翁山翁湖的现状,一池三山的创作,采用留堤(西堤)、留岛(藻鉴堂、治镜阁)、堆岛(阁岛),而不同与杭州西湖的“疏湖堆岛”;同时,在湖岛艺术处理上不重复同一个水面内留三岛的处理,而是分三个水面组成一个大湖面,形成湖、堤、岛的新的“一池三山”新形象。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颐和园(原清漪园)在塑造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的同时,增添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冷、凤凰敦。而且知春岛由两个小岛,两座木桥、一座十六柱亭----知春亭组成。小西冷岛是由曲折线的规则垂直条石驳岸构成,在传统自然山水园中,一反常法,与其周围的石舫、船坞构成颐和园西部景区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