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于2009年4月19-21日在大连举行,展会以旅游业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发展、增强国民最终给消费能力为宗旨,进一步拉动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本次展会是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市旅游局参加的第一个国内旅游交易会。

随着国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对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北京市旅游局抓住契机,不断整合旅游资源,依托强大市场,力求在展会上展示最佳形象。因此北京旅游局有关领导要求展台设计既要展示北京后奥运时代的旅游资源,又要展示出古老北京的旅游资源,体现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北京。

力求立意创新

在参加北京市旅游局展位招标会过程中,公司对展台的创意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作为拥有雄厚旅游资源的北京旅游局,参加展会是为提升自身名气与市场,所以,处于对展会效果的考虑,有关领导希望北京展台能在展会中更加醒目,更加大气、更加有代表性。公司接到任务后,积极组织设计力量,进行认真研讨,反复推敲,将旅游局的思路融会到展台的设计当中。

造型立意选用汉字“北京”为创作元素,整个展区的主通道外立面“北京”两个字作为整体形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配以祥云图案充分地体现北京后奥运时代的特征,结构现代大气,简洁通透,在旅交会展区中脱颖而出,达到传统元素与现代形式完美结合。用艺术字穿插其间,体现出这次展会的主题。展区主框架以鸟巢的“碗边”为元素,将古老与现代的北京旅游景点镶嵌其中,使整个展台融为一体,仿佛把人们又带回到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回忆起那让所有中国人激动而又自豪的夜晚。

独特色彩运用

依据北京市旅游局要求以及契合此次展会主题,选择蓝色为主色调,并衬以干净的白色,意在增强展台的视觉冲击力,并力求在整个会场形象鲜明,独树一帜。蓝色为主,配以银灰、白,体现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北京。

由于此次展会是在奥运会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内旅游交易会,并且北京作为奥运会的重点承办城市,所以在色彩选用方面借鉴了奥运会的元素。海蓝色,是本次奥运会的一大主色调,蓝色是博大的色彩,体现出北京旅游的博大内涵,它和白色搭配,能体现柔顺,淡雅,浪漫的气氛。从设计学角度来说,色彩在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蓝色不仅体现出北京旅游局一向大气的气质,在展位上配以白色呼应,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位功能全面

展位从功能上分为接待区与展示区两部分。

接待区:通过大LED显示屏,循环播放北京的旅游宣传片,充分宣传北京的旅游资源,使参观者从视觉上感受北京后奥运时代的旅游资源。再配上蓝色玻璃放光地台,整个展台更显恢宏大气。

展示区:主要是展示北京各区县的旅游景点和各旅游企业,以发放资料和画面展示为主。由于展位面积所限,我们将各区县旅游局和各旅游企业的展台设计成“一面展示墙两面用”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使北京旅游局展区简浩、通透、现代、大气。其中,在展示区的设计元素中增加了窗格,这样在细节之处体现出老北京的元素,也体现出北京市旅游局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契合了北京市旅游局的参展意图。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救护系统;安全管理;审批制度

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资产,也是城市对外发展的名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旅游产业也随之日益繁荣。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力就业、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大型的旅游事故,引发了人们对旅游安全问题的思考。旅游不仅可能碰到风雨等“天灾”,还可能遇到被盗、交通事故等“人祸”。旅游意外不可能完全避免,除了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措施,政府机构对旅游景点的规划和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的家乡宜兴是一个拥有很多旅游资源的美丽城市,被称为“洞的世界”、“竹的海洋”。但2011年8月13日,竹海公园风景区因受道短时强风暴雨突袭致滑道受损引发安全事故,乘坐滑道的游客相继追尾被甩出滑道。事故导致4人死亡,几十人受伤。于是针对竹海景区的滑道设施是否规范运营,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人们经常忽略的旅游安全问题也被放到聚光灯下。宜兴竹海素有“中国第一竹海”美誉,竹海一直是宜兴旅游产业的代表而模拟旱地滑车的竹海滑道项目,是特色娱乐重头戏。此次事故,给宜兴旅游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宜兴市安监局长欧方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事故原因初步认定为强风暴雨天气导致部分设施损坏。滑道是一项“看天运行”的旅游项目,检索以往的报道,无论是2008年河南栾川景区,还是2011年5月广州白云山的滑道事故,事发原因都与天气状况不佳有关。虽然竹海事故发生时的确是狂风暴雨天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部门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同样不能放过对于“人祸”因素的追问。毕竟,如果每次都将类似的安全事故归咎于“天灾”,而不反思自己在安全隐患排查、设备日常检修、应急信息沟通、突况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难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宜兴旅游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规范,科学管理。

安全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让安全先行,狠抓管理,实现旅游发展规范化,把旅游安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作为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在筹建到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排除安全隐患。

首先对于有的景点安全防护措施不得力的现象,如旅游标识少而又单调,警示牌不醒目,应该定点放置标识,警示牌安置需大而明显;山道护栏简单粗陋,应进行安全排查,对于松动的护栏及时进行修理或重置等。以宜兴竹海景区滑道为例,其实可以在在四周贴一些安全警示,比如雨雪天不适合进行滑道项目的游玩,滑道项目游玩注意事项等,这都是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的手段,只是人们总是太过大意,等到出了事故再整改,那就晚了。

其次应该进行旅游安全救护系统规划,建立专门避灾防险救护机构和必要的人员设置。成立救援中心,在景区内服务中心设救护点。制定旅游安全救护应急预案,成立快速救援队伍,遇有意外,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宜兴竹海事故事发后,有部分遇难者家属称,他们的亲人是在事发两小时后才被送到当地医院,错过了抢救时间。所以说宜兴竹海风景区没有一个好的安全救护系统,发生事故时就不能及时应对。

总得来说,要构建风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旅游安全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要求有一套合理的系统来进行规范。风景区旅游安全管理不仅具有一般旅游安全管理的内容,还需要考虑风景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当地气候、周边环境等因素,这就需要风景区与当地地质部门、气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合作与沟通,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可靠,保证救助工作的及时有效等。宜兴的旅游景区,除了竹海公园,还有善卷洞,张公洞等,基本上都是属于生态环境旅游,很多都是亲近自然的项目,所以都是需要实地考察的。风景区的资源是环境演化和人类文明积淀的成果,许多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较好地保持着其原生状态,但这种原生状态的生态系统往往敏感而脆弱,随着旅游人次和旅游设施的剧增,给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风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控制游客量、保护生态措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风景区旅游生态环境,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作为政府机构,在加强旅游景点的规划和管理上,也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对于旅游服务中的违法现象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和惩处,消除安全隐患,净化旅游环境。

一方面,要实行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制度,从源头抓起。在景区开发一些新设项目的时候,应该进行可行性研究,要遵循旅游规划技术标准。景点建设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不同,其建设要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等级等诸方面因素,其规划建设方案要求较高。因此,把好规划建筑设计质量关就非常重要。建议对各景点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实行专家论证制度和审批制度,凡需对景点进行新建、改建、复建、加固等建设项目的,均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报旅游景点规划建设委员会审查,审查合格后由市政府或有关部门批准。宜兴工商局档案部资料显示,竹海滑道承建单位——江苏中恒建设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从建筑、水利、市政、土石方、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增加到消防设施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等项目。但是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并未包含“滑道”项目,建筑公司本身就没有资质去建设滑道项目,所以对于滑道的安全问题,他们就很难做出保障。

另一方面,要从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角度来规范和控制从业人员的行业行为,强化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控意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识,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宜兴竹海事故事发生前,天气不好,但游客已经买票,一些游客本想退票,但工作人员不允许退票,导致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最终导致惨剧,所以说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疏忽也促成了此次事故。

对于公民自身来说,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也非常重要。游客的旅游安全很大程度上还要游客自身多加防范,加强自我教育与锻炼,约束旅游行为。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支柱,我们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规范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合理有效的进行管理,这不仅仅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个公民该注意的地方。让旅行成为一种享受,让安全伴随你我他。

参考文献

[1]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2007(11).

[2]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目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共识,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转型,旅游纪念品是向世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传统文化传承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本土化体现也越来越强烈,探索东巴文化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创新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传统东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传承。结论:寓传统于现代,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最具代表性的东巴文化元素与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旅游纪念。

关键词:

东巴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 07-0020-03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反映着民族的特性和风貌。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让一个国家具备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才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流。在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这种国际化的语境下,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流失的严重性,民族文化的核心被渐渐忽视,甚至逐渐走向衰退的趋势,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文化体现已成为热点。

1 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现状

1.1 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字、东巴画、东巴经书、东巴舞、东巴音乐、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东巴文化又叫作东巴教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的民俗活动。东巴教的祭司叫作“东巴”,有着渊博的知识,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世代传承着东巴文化。这种独特的古代民族文化,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东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部分。

1.2 东巴文化传承的现状

目前,东巴文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少量仅存的“东巴”来执行继承工作。在丽江古城纳西族聚居的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东巴文化的传承,东巴文化的相关产业也是丽江的优势产业,不能否认的是,因为丽江的旅游业发展,向人们和世界展示着东巴文化。但是,市场上出现的所谓东巴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普遍都是在肤浅地将一些民族传统符号拼贴在毫无实用价值的产品表面。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还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民族传统符号在现代社会中的拼贴或解构,而不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和民族个性的发展。在当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上并没有很巧妙地将东巴文化融入其中,而是深受快文化的影响,过度地将民族文化商业化,快餐化,使得东巴文化变得支离破碎,人们无法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这是全国各个文化古城旅游纪念品的通病,没有设计和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充斥在全国各个旅游景点,没有地域文化的沉淀,致使所有古城中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出现了极大地雷同,消费者失去新鲜感,而传统文化也没有得到正面的传播Ⅲ。

2 传统东巴文化的现代体现和传播

2.1 传统东巴文化的传承需要发展的运用和现代体现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体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是单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这样的传承方式只能在极少数人当中进行,久而久之便会被淡忘。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被大多数人了解并接受,只有寓传统于现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才能真正得以继承和发展。融入现代创新设计的传统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是对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丽江地区具有东巴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产品设计本土化、民族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的本土化尤为重要,但事实却脱离了现代语境。这样的旅游纪念品不仅没有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也不会被游客所重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发展的运用只会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扭曲。

2.2 丽江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担任着东巴又化传播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巴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知和接受。这种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和关联性,需要借助有形的载体来进行传播,旅游纪念品就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在旅游整体消费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统计,我国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消费收入只有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好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正面的宣传作用,被世界了解,同时还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从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上找到突破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以产业化运作和国际化视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地区的商品市场得到提升后,在经济面貌改变的同时,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又能进一步强化当地居民对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 东巴文化现代创新设计运用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探索

当下,产品设计对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般有三种方式,即完全克隆、局部模仿拼凑和符号元素的提取应用。前两种方式是最无创新性的,而符号元素的提取应用也极易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形。东巴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上的现代创新运用要推陈出新,演绎东巴文化的产品类型定位在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与审美品位的现代产品之上,用现代的手法演绎传统语言,将传统语言进行分析提炼后合理含蓄地运用在现代设计上,突出其现代创新性。传递、继承、沿袭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东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道路。对于其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并在相关专题设计课上进行尝试。

3.1 东巴又化传统符号元素在产品上的合理运用

在本土化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形符号元素的提取和运用是最常用的手法。设计师可以从地方民俗文化中获取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将这些元素融合到现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兼具地方文化与时代特征。

在东巴文化中,可见的图形符号元素中东巴文字和东巴画最具有代表性。东巴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包含着独特的艺术美。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的一种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遗产。

平面的图形符号元素运用在三维产品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直接粘贴在产品表面。我们应该做的是首先找准具有地域文化传统特色的元素。对这些元素用现代的手法进行抽象化的提取,再加以延伸,运用到现代的产品上,与现代的造型语言或者现代材料和成型工艺相结合。运用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一是元素要经过一定的提炼再加以合适的手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上。不能直接照搬,而是在提取分析过后用现代的手法来进行体现。如图1一图3,该方案以东巴文字的“纳西族”、“藏族”、“白族”(图4)来进行符号提炼和演变,分别设计成红酒注酒器、开瓶器、瓶塞,含蓄地体现了东巴象形文字这一元素,同时表达出云南地区多民族和平共处相互扶持的精神面貌,并不失现代感。红酒器具的产品类型定位也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二是对色彩意境的印象化提炼,创造一种共鸣。在古代,东巴画是不着色的,近代开始用红、黄、蓝三色为主调的矿物质颜料进行填色(图5)。在现代设计作品中,色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产品情感表现的载体,不同的色彩搭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图6,这个方案是一套首饰盒设计,以木材和白麻布作为主要材料,以东巴图画里的神路图作为创作灵感,参照少数名族具有装饰性的图腾纹样,提取出神路图中的主要色调,并加以修饰和延伸,绘制在首饰盒盖的白麻布部分。用这种含蓄的手法,以民族感的纹样配以东巴印象的色彩,很恰当地表现出东巴传统文化的内涵。

3.2 东巴传统材料在现代产品中的再现以及手工艺的继承

传统材料是很多传统民族文化中都包含的内容,比如江南地区的靛蓝染工艺,北方游牧民族的羊毛毡等。将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上,并赋以现代简约的造型手法,传统材料与现代产品设计的碰撞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设计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也来源于对传统材料和手工艺的研究探索。东巴纸,是东巴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用于抄写东巴经。东巴纸用最原始的工艺手工制作,厚实又具有微毒。在中国传统手工纸中,只有东巴纸是可以双面书写的,并且具有抗虫抗蛀性。

如图7-图8,这是一款系列灯具设计,以东巴纸和牦牛皮为主材料,金属为辅材,配以东巴文字和服饰纹样,给人以浓厚的东巴传统文化气息。东巴纸和牦牛皮这两种手工传统材料,用现代的制造工艺来实现灯具的结构细节,是兼具传统材料和现代功能的创新设计代表。

3.3 东巴文化中崇拜自然万物共生的核心思想延续

在东巴传统文化中的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东巴文化中图腾符号都表现着自然崇拜、和谐共生的特征。显露出东巴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拜,怀抱着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望。

面对文化,设计者要做的不是被文化奴役,流于表面、单纯图形的立体化,而是要驾驭文化内核,思想层面的精神传达、再现。东巴教中所崇拜的万物共生,正是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真正意义的“万物共生”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丽江这座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和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丽江地区各个旅游景点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现代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延续“万物共生”这种信仰。

图9-图10便是这样的一个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的是一套组合花瓶配件,与废弃饮料瓶结合使用,以东巴纸为主材,起到装饰和稳固的作用。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本文首先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已得到旅游界的相当重视,在此本文不予赘述。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首先,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其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自1973年始先后频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文物保护法》,以及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发大会后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等规定都不同程度地与旅游环境保护有关,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行政管制体系。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令人满意之处。

对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的制约因素可作如下几方面的归纳:

①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虽然办了,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指出:“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质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刻划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以罚款或赔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偿如何界定,都无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个时期以来,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②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区的环保部门除了有一两台陈旧简陋的监测设施外,多数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

④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座落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

⑤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关于客容量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在第二部分作详细论述,在此故略。

前文提到的旅游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诸类问题加剧了旅游与环保的矛盾,使保护主义者和实业部门的冲突,游客和目的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居民之间的冲突更加恶化。

二、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周期循环模式

旅游人数、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点饱和承载量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反之,则小些。旅游环境质量变异涉及游客行为、心理、社会文化、居民参与程度等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可能在某个微观的具体时间断面上,呈现出无规则的特征;但是从旅游景点的宏观历史发展看,游客到达人数与景点演变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周期循环规律。下面本文想借助RICHARDW.BUTLER博士的旅游景点周期循环演变模式,通过分析游客人数与景点发展的关系,来提出相应的景区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的设想。

1.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

BUTLER博士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旅游地理系教授兼主任,在长期从事安大略省北部乡村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研究之后,于1980年在《CANADIANGEOGRAPHER》刊物中发表题为“THECONCEPTOFATOURISTAREACYCLEOFEVOLUTION:IMPLICATIONSFORMANAGEMENTOFRESOURCES”一文,并由此提出了旅游景点历史演变模式,按时间发展和游客到达人数,BUTLER把一个旅游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六个过程:即,开发、参与、发展、巩固、萧条、重现活力(或衰亡)等(如图1示)。

根据进入游客的数量,旅游者类型特征以及旅游设施的发展状况,这六个过程又可归纳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含开发与参与两部分,吸引的游客以少数先锋型旅游者为主,如探测旅游者、嬉皮士、流浪汉等;少数当地人参与旅游活动;该阶段旅游人数少,设施设备简陋,游客或搭帐野营或借宿当地人家中,此时的旅游发展仍处在自由无序状态;旅游对环境尚不构成威胁。第二阶段包括发展,巩固和萧条三大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游客涌入,景点吸引各种类型的旅游者,尤其以大众旅游者为多,中、高档宾馆数量不断增加,旅游设施设备趋于齐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游人大量涌入对环境的威胁日前明显。第三阶段是产品的更新开发阶段,此时的旅游者仍以大众旅游者为主,在数量上可能呈上升趋势、也可能呈下降或衰亡趋势,但无论游客数量的多寡,齐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已饱受折腾,旅游环境质量和景点的吸引力已明显下降,旅游人该地区文化和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经过管理上的弥补措施,如关闭大修、开发新产品,恢复环境吸引力等,该景区的旅游发展尚有回光反照的可能;否则该景区就从此走向衰亡了。

2.景区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

从对前一部分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一个景区的历史发展演变、景点的质量和吸引力都与该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一个景区的旅游环境保护,也应和该景区的发展演变相对应,呈周期循环保护状态(如图2)。

A.环保开端A.开发E.萧条

B.系统保护措施实施B.参与F.再现活力

C.持续保护c.发展g.衰亡

d.巩固

在景区的开发,参与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游客和当地居民卷入的人数少,远未达到旅游区的容量,旅游发展未有系统管理的存在,该阶段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虽不明显,但已存在,因此应作为景区环境保护的开端(A),有关部门应对该阶段已存在的环境破坏现象做及时的观察和研究,以便科学地、合理地预测和估计该景区今后旅游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景区设施建设,以及大量游人介入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程度,范围和有效保护的重点难点,为该旅游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环保依据。强调环保开端阶段在一个景区发展中的意义尤其重要;因为该阶段的环境破坏常常因其“微不足道”而被忽略,而后却给人带来“为时已晚”的遗憾。

当景点经历迅速发展,巩固到萧条阶段时,系统的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应及时跟上,这是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的第二阶段(B),该阶段游客对景点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游人大量涌入,旅游区容量常常处于临界范围内,设施呈紧张状态,加上相关的开发和建设,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若不妥善保护和管理,环境质量和景区吸引力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该阶段及时系统的实施环保措施是景区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景点的发展在历经了萧条阶段之后,可能由于旅游实业部门更新产品、加强营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而重现活力;也可能由于各种努力的失败而从此走向衰亡。但无论如何,对一个景区周期循环的环境保护,不会因景区衰亡阶段的到来而结束;因此,该阶段对景区环境的持续保护(C)是景区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实现。

上述提到的旅游区环境保护完整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可能会因不同类型的旅游者需要差异、旅游心理和行为、以及地方文化和居民参与的不同程度,而在微观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从旅游景区发展演变的整体而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的三个阶段能从动态的角度、宏观地描述景点历史发展演变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从动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周期循环保护划分为环保开端、系统保护措施实施和持续保护三个阶段的提法,和从静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状态划成不足状态,饱和状态和过度状态之说,在管理方法论和具体措施实施上,可以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3.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存在的理论问题

Butler的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自1980年提出后,西方许多学者曾多次把它应用到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历史发展演变的实际案例分析和研究中,并在理论上和经验数据上对原模式作了进一步的发展(Hovinen1981,Lundgren1983,Meyer-Arendt1985,Keller1987,Strapp1988)。在众多的文献中,1987年DouglasPearce对西班牙阳光海岸的考察研究发现,景点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衰老期等四个阶段之发展演变与游客数量、旅游环境、景点的城市化和产品资源的商业化不无密切关系;而在这诸多影响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因素中,游客人数的多寡和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延长景点的寿命,起着最直接的使用。与地中海沿岸的其它景点相比,成年期游客的大量涌入和旅游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使西班牙阳光海岸迅速进入了衰老期,加上环境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致使该旅游地永远失去了回春的机会。类似的景点发展演变在我国也很普遍。邵学文在《旅游区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旅游学刊》1990)一文中,从Butler的旅游景点发展演变模式出发,针对江苏省淮阴市旅游区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该市旅游区的发展过程。该文作者把旅游区的各个景点按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阐述了各个景点在开发、成长、成熟、停滞、衰退或回春等五个阶段所呈的状态,探讨了近十五年来作用于景点演变发展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把旅游景点环境周期循环保护构想嵌入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乃是对景区旅游环境宏观管理的尝试,是对景点旅游环境质量的一种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但它仍然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即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的定量界定问题。景区容量临界范围没有定量界定,不利于对景区超容量接待现象在管理上进行宏观调控。例如,衡山绝顶祝融峰,总面积477平方米,按人均占用8平方米,每人游览15分钟,每天开放12小时计算,日合理环境容量为2862人次,而实际上每年旅游旺季(7—10月),日均游人为4600人,人均占地仅5平方米;游人最多的时候竟高达一天3.1万人次,人均占地仅0.73平方米。厦门的鼓浪屿日光岩,游人的平均占地经常不足2平方米。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缩短了寿命。

虽然不同旅游区游客超载情况因地而异,各地旅游景点控制超载的措施各有高招,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如黄山对旅游旺季游客超载现象通过交通调控、外部调控、经济调控,景区调控等管理手段,收到可喜效果;但依笔者陋见,对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问题,旅游学界,旅游规划开发部门以及环保科学界还有必要从单位时间内进入景区人数、单位空间内游人占有游览面积及其与景区的实际游览总面积比例关系的角度,调查研究、获得经验数据、并对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作出定量的界定,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为各地旅游区解决环境超载问题提供可循的依据,以宏观地实现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有效保护。据笔者涉猎,对旅游景区容量临界范围的统一标准定量界定问题,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研究文献中尚不得见,笔者相信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在解决景点超载问题以及对旅游环境实现有效保护方面,将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故在此把问题提出,求教于方家。

三、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旅游开发和发展似乎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尊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

4.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加强科学研究

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参考书目:

1刘汉洪、彭旺元:《南岳衡山“旅游公害”及其防治对策》,《旅游学刊》,1991,6(1):35—38。

2刘振礼:《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旅游学刊》,1989,4(4):37—39。

3刘继韩:《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见》,《旅游学刊》,1994,9(2):42—43。

4罗斯·道林(Ross.K.DowLing):《从环境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学刊》,1993,8(6):50—53。

5傅文伟:《发展旅游与环境管理》,《旅游科学》,1992,(3):11—15。

6谢彦君:《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旅游学刊》,1994,9(1):21—26。

7楚义芳:《超载、旅游污染及其控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1,(1):58—61。

8黄成林:《黄山旅游旺季游客超载调控措施研究》,《经济地理》,1992,(3):38—41。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咸宁 园林与景观 建筑设计 问题 对策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气候温和,降水量丰富。市区内有淦河穿越,还有傍水休闲的潜山、教育重地青龙山、十六潭山公园等,是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市内温泉遍布,“香城泉都”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咸宁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在市区建设上规划绿地面积高,并对一些原有景点进行升级改造,出现了不少亮点。

一、咸宁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考察现状

基于此,笔者先是到咸宁市园林局和市规划局查阅了部分资料,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然后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有沁香园、淦河、潜山、十六潭公园等经升级改造的景点,还有新建的水上喷泉、竹博物馆、桂花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等,以及一系列工业园区绿化、街道和道路绿化等,对咸宁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了以下直观的体会。

(一)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根据现场考察,在园林规划方面,市区里面充分利用群山环抱、山城相依的地理特点,将山体园林化改造为景观园林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包括青龙山公园、十六潭公园等。并且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先后建成了望泉园、石景园等多处街头游园对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的休闲、健身和娱乐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街道绿化方面,在经道路绿化升级后,增加了很多冠大浓荫的速生乡土树种,绿荫地快速形成且分布较广。在主干道如咸宁大道、桂乡大道等,种植有双排或多排树木,形成了道路绿化和休闲相结合的绿化带,便于市民行走、散步。这些绿化工程不但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让市民深切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后的舒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人为本”。而这种考虑民生的方案值得称道。

(二)绿化建设突出地方特色

在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了地形特色,种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彰显了本地区的园林绿化的特点,在生态景区的打造中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找到了之处,彰显了个性,提升了魅力。

1.广泛种植桂花树。咸宁桂花资源丰富,是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在桂花树的种植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目前,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充分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即“桂花”文化。咸宁市区多条主干道上栽种了大量不同种类、品性、规格的桂花,建设了桂花主题公园――沁香园,将月桂雕塑设置在人口集散度高的火车站广场,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国内首家桂花博物馆。咸宁市以丰富的桂树资源为依托,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科研和种植,营造桂树氛围,弘扬桂花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香城”。

2.因地制宜,种植咸宁本地其他植物和植被,打造园林城市特色的景观。咸宁根据植被好坏将城区山体分为生态林地、山体公园和城市建设用地。山体公园除种植桂花和竹类外,还栽植樟树、枫香等乔木,并配以薛荔、石血等植被,营造具有郊野气息的城市景观;城市建设用地也注重景观设计,合理处理其和山体、绿地的搭配和过渡。

二、国内其他地域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日益恶化。越来越频繁、严重的雾霾已经强烈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存环境。近年来,国内城市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通过打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园林景观来改善城市环境,展现城市形象。在园林规划方面以城市生态建设为终极目标,以旅游景点建设为手段,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自然风貌、气候和历史文化背景,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环境。笔者通过考察和总结,认为国内园林与景观建设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重视园林规划设计,但实际执行存在不到位之处。目前的城市园林规划蓝图宏伟,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画面感很强,看起来绿化面积占比大,景观之间无缝衔接,显得舒适宜居。在这种规划引导下,各个城市涌现了一批园林景观,如武汉金银湖湿地公园、东湖生态景区、木兰天池等。这些景观生态环保给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是市民之福。但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这些景观之间的衔接较差,甚至没有关联,各自独立。因为这些景观的建设和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脱节,景观之间的城市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从整个城市来看,绿地总面积占比不低,可给人的感觉还是绿地太少,其原因是建筑和景观之间没有合理布局,建筑和景观各自独立集中,这就是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更新了园林景观规划理念,回归到重视本地特色。园林景观建设结合城市实际,根据城市规划需求,在城市文化底蕴、历史背景、景观现状和地理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有了创新和科学管理,增加了城市园林和绿地,创造了一批优秀的具有地域特色、个性突出的园林景观作品。

(三)园林景观建设工艺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除了采用常规的工艺,还应用了很多如LED灯、音乐喷泉等设施,如武汉高铁站的设计大规模采用仿生的钢筋骨架,在传统的构景手段上进行创新,为园林造景和景观建设增添了现代气息。

(四)园林景观建筑雷同现象严重。由于城市化进程节奏过快,各地在规划设计时对人文景观、建筑形式和环境缺乏认识,在景观设计时对建筑与植物的搭配、布局缺乏思考,只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生搬硬套,缺乏独创性,导致了很多雷同景观的产生。

三、咸宁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随着咸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用地不断侵蚀绿地,新城区又面临重新造景。如何完善生态旅游城市,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咸宁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整体规划方案不够明确,专项方案不够具体,导致执行难。整体规划方案应从全局出发,明确主题,清晰主线;第二,建筑规划方案没有考虑地理地貌和风俗人情的实际,理论和现实脱节。新建城区应避免大面积破坏植被,旧城区改造也应以人为本,不要片面追求现代化建筑;第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划为城市建设让路而导致变更太多,规划执行不到位。规划方案应当统筹城市建设和园林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拆建;第四,设计人才相对匮乏,缺少创新方案。从目前的园林建设来看,有一些特色方案,但总体来说还是缺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点或建筑。第五,缺乏立体绿化以及多层次绿化。

(二)加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

1.坚持打造生态城市的目标不动摇

充分考虑咸宁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风土人情,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进行评估和保护,在生态的基础上造城,而不是造城之后再来造景。应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前瞻性地进行几十年上百年的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改造城市生态环境为途径,实现城市功能性和生态性的统一,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天人合一”。

2.重视整体规划设计

明确咸宁整个城市、园林建设系统规划目的,从理念设计、用地情况和园林建设入手,创造和谐、适应自然的环境。

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咸宁的目标是打造生态旅游城市,首先要树立满足市民、游客需求的人本意识。不管建筑如何进行设计、处理,都应从细节上为人们的起居、工作和休闲服务,改善小气候环境,增加舒适感,才能得到市民和游客的认可。

4.立体化、多层次绿化

目前在各区域如商业中心、公园、住宅区和街道铺设了很多草坪空间,只种植少量高大乔木点缀,零星地搭配一些灌木。通过这种方式可快速地扩大了绿地面积,但却没有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咸宁靠近武汉,夏天极为炎热,应种植更多高大的达地乔木,增加绿荫面积,同时在建筑屋顶栽种花草灌木,增加草坪,这样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增加宜居空间。

5.加强设计师团队建设

咸宁应考虑引进高水平设计人才,择机举办园林设计论坛、设计方案比赛等活动,吸收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四、咸宁城市建筑景观发展展望

由于园林景观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大规模的修建景观园林难度巨大。咸宁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探索新的途径,考虑以点带面,在现有历史文化景点和生态景观上进行改建和改造,打造一些具有规模性、示范性、代表性的景区,吸引各地游客旅游拉动经济,同时经济的增长又能激发园林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

(注:本文为湖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13025)

参考文献:

[1]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2010(10).

[2]刘飞.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3]赵益君.生态园林概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美术大观,2010(12).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酒店;外观;古迹保护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地的酒店、宾馆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何让自家的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个酒店经营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如何让酒店建筑本身成为酒店经营的最大助益,则是酒店设计者需要反复斟酌的命题。

无论是设计者为突破自身旧观念而推出的实验性作品,还是为了实践新理论,尝试新手法,试用新材料,试图重现古法工艺而作出的设计方案,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为经营服务。要坚决摒弃纯粹的“为艺术而设计”,不能偏离既定的主旨。对经营起负作用的设计就是失败的设计,设计者对此要有清醒地认识。

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外观,这个设计就成功了一半。这不仅仅局限在酒店业,也是建筑界的共识。悉尼歌剧院、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埃菲尔铁塔,光之教堂等无一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建筑奇葩,光靠外观,它们就已经成为游客不断的旅游景点,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一说到高档酒店的外观,大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迪拜的帆船酒店。除了高人一等的七星级评价,就属风帆造型的外观最引人注目了,以至于它的本名“阿拉伯塔酒店”都快被人遗忘了。可见外形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

我国的旅游业从早期的单一风景区旅游到如今多元化的文化之旅、人文之旅,大大扩展了该产业。但是景区酒店业的发展思路却比较陈旧,只满足了游客住宿的基本需求,而没有注重与当地景区的文化互动,有机结合。比如因拍摄电视剧《水浒》而声名大噪的星岛湖,假如有酒店以水泊梁山大寨为主题建一外形复古、设施齐全的酒店,我想被电视剧这个噱头吸引来的游客是不会吝啬一点小钱而错过这样的主题酒店的。假如实力不够或为了控制风险,也可以尝试以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主题。待形势看好再追加投资或联络其它经营者共同营造一个内容不重复的水泊梁山酒店群。

一些历史民居景点也可以以特色民居作为酒店。景点的建筑作为古迹要保护,所以酒店最好择地重建,仿造古建外形,内部设施重新安排。大家知道,文物建筑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历次修缮都是“修旧如旧”,这样虽然保留了历史厚重感,但它当年的光鲜模样游客却只能通过想象了。假如附近的酒店能再现它当年的雄姿,当然是景区的有益补充。考虑到完全用古法一来费时,二来成本过高,用现代工艺模仿做到八分形似就很好了。如南方的客家土围子,北方的宫殿建筑,周庄的民居,山西的乔家大院,都可以以古迹做蓝本,盖出新意来。某些古建原尺寸照搬可能太小,不适合做酒店,那就在它的外形基础上放大几倍,不但能做酒店,而且能达到一种夸张的艺术效果,如佛塔建筑,周庄民居等。

也许有设计者不屑于这样“简单”的模仿,要完全新造出一个建筑来,好像只有这样,才叫设计。不能这样狭隘,大家看看贝聿铭老先生,他在卢浮宫前“抄袭”了埃及金字塔,虽然有争议,但依然无损他的声誉。为什么?大家只要看看卢浮宫那科学合理的游览线路,井然有序的景区规划,就知道贝老先生不光是在广场上罩了个玻璃盖子,他所做的一切设计都是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参观体验服务。因此,设计者应该放下思想桎梏,向古人学习,汲取古建中的精华,为酒店的利益最大化服务,盖出大家都喜欢的好房子。

去过马尔代夫或看过该地风光片的朋友,除了对那透明度极高的碧蓝海水印象深刻外,建在浅海和海岸边的草房子,想必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原生态的美。习惯了摩天大楼、都市丛林的人,一下看到这么“原始”的建筑,心态会不自禁地放松下来,进入休闲状态,这也是经营者希望实现的效果。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XX旅游网”(以下简称“网站”)是由XX市信息产业局、XX市旅游事业局、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集旅游资源推荐、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网站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为了更好的宣传XX的旅游资源,网站于xx年xx月开始投入建设,xx年xx月正式验收并投入使用。主要从“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来宣传XX旅游资源,并在后台建立了电子政务部模块从而提高旅游局与各旅游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交换。

主要分为以下类:

XX旅游信息

政策法规

电子商务

招商引资

旅游工具箱

投诉处理

旅游影集

旅行社推荐

黄金周上报

行业资料上报

黄金周统计报表

到目前为止,网站通过运行已取得良好的宣传及应用效果的主要有以下几大模块:

一、旅游资源信息服务

·XX概况和旅游景点:对XX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民族节日等全面的介绍。

·旅游常识: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投诉、国内外旅游常识。如:XX旅游管理条理、旅游用品的选择、旅游保险、旅游中怎样解决突发事件、如何选择旅行社、旅游安全注意事项等。

·网上电子地图:在网上提供XX全境矢量化电子地图和在其基础上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方便用户查询定位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旅游资源和设施。

·自助旅游:用户选择旅游景点后,提供合理的旅游线路、行程安排、相关旅游设施介绍等信息。

·网上广告:在网站上促销广告、介绍新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热点。

·交通信息:全面介绍XX各种交通设施和线路及交通信息(航班、火车、长途汽车时刻表)。

·购物指南:介绍XX的购物场及购物行情。

·旅游工具箱:天气预报、旅游投诉电话公布、救援电话、本地公共设施等。

·旅游影集:各旅游景区、景点、酒店、宾馆、旅游企业的图片预览。

二、电子政务

·旅游机构:对旅游局及各下属旅游局(县级)和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包括旅游局简介、机构设置、职能分工、服务电话等。

·政策和法规:公布国家和地方旅游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公告。

·旅游投诉:受理网上旅游投诉案件,由XX市质量监督管理所处理并回复。

·网上公务:各种旅游行业培训的网上报名及成绩的查询。

三、互动交流

·开通BBS版块:增强网站与广大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通过以上各个版块的宣传和应用,有效的宣传了XX的旅游资源;提升了XX旅游的知名度;切实的为各个旅游企业带来利润;加大了旅游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力度。

但网站在运行中,设计中原有的“电子商务”这一功能始终无法很好的应用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原有的电子商务设计方案即现在所运行的模式不能提供有效的旅游企业和网站的连接方案。旅游企业产品信息的是由网站工作人员,这就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及可调性。而无法使客户满意。

其次,现在所运行的模式无法保证通过网站形成的交易信息的不可抵赖性,交易双方都不通过受法律保护的CA认证。这就无法使产品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形成放心的交易。

第三,在没有大量客户的初期供应商不提供好的价格,而没有好的价格就不能吸引游客产生大量的客户群。由于网站现在没有进行市场化运行,在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网站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很难解决的。

第四,缺乏营销经费的问题。网站的运营、营销经费是很高的,现处于公益性质下的旅游网站缺乏营销经费,在当今旅游网站泛滥的网络中很难脱颖而出。

第五,缺乏运营人力的问题。网站信息的采集、编辑、上传、管理以及电子商务模块中的信息、产品价格、产品预定的维护和操作是由旅游局网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完成,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难于真正有效运营系统。按照网站目前的运行模式很难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六,网站缺乏知名度的问题。由于网站没有进行市场化操作及建设完成后宣传资金的投入,而无法被大部分Internet的用户所认知。这也就无法满足产品供应商所要求的高点击量和广告效应,企业也就不愿意在网站上其产品信息。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XX旅游网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块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

二、系统拓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站对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开展我市旅游产业的电子商务,加强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增强与其它旅游目的地的交流,防止“闭门造车”的思想,我局拟定采用国际上旅游信息化最先进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管理系统(DestinationManagementSystems)简称DMS,对网站现有的模块进行拓展改版。

1、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的定义

DMS,是在旅游目的地主管机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为了全面整合目的地旅游相关信息、资源和旅游供应商,达到营销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实现有效的电子商务服务等而设计的计算机体系。与其他旅游系统不同,DMS是以目的地为核心,全面地横向整合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的信息。在DMS基础之上,旅游目的地主管机构可以进一步设计满足目的地旅游信息化长期发展的信息规范和标准,最终形成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体系(DMX),从而极大地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

2、DMS和一般旅游网站的区别

一般的旅游网站不考虑目的地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没有提供企业系统和这些网站对接的有效办法,也没有提供和DMS整合一体的企业网络营销系统方案,因此这些旅游网站往往沦为信息孤岛;而DMS把企业营销系统和目的地网站的整合放在重要的位置,提供了有效的旅游企业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和企业系统与DMS的对接办法。

一般的旅游网站没有考虑通过多种渠道立体营销目的地旅游资源;而DMS仅仅把网站当作营销渠道之一,同时通过各种其他方式(如短信、触摸屏等)向旅游者宣传营销XX旅游。

一般的旅游网站只是通过网站被动提供旅游者信息,等待旅游者发现其网站;而DMS可以通过OTA等标准的网络系统接口向其它网络系统传递XX旅游信息,通过不同的系统主动向全世界的旅游者宣传XX的旅游资源。例如:XXDMS通过OTA等标准向Internet上使用OTA等标准接口的网站提供XX的旅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帮助这些旅行社设计生动活泼的XX相关的线路,激发旅游者到XX来的旅游冲动。

一般的旅游网站没有充分考虑为旅游企业服务;而XXDMS把为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和一切为目的地旅游做出贡献的外地企业的服务看成是DMS成功之本。

一般的旅游网站不考虑行业管理;而XXDMS把服务和行业管理、行业规范结合起来,把XXDMS变成XX旅游局各部门有效的管理工具。

一般的旅游网站和XXDMS的运营模式往往不同,XXDMS不会和目的地其他旅游企业形成竞争,而是提供他们有效的工具,让他们做得更好。

3、XXDMS的设计原则

XXDMS将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以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为核心设计系统,使系统成为旅游者最佳信息中心、省市旅游企业的有效工具和政府服务于民的具体表现。同时系统将具备以下几点:

实用性: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解决企业和目的地政府网络营销难,销售成本高的问题;2)解决旅游者不能有效查询省市旅游全面信息和以最佳性价比购买旅游产品的问题。

先进性:先进性表现在:1)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直销旅游产品;2)采用先进的技术构架,保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可连接性和可扩展性。

适应性:系统的适应性指:1)采用适合旅游业特点和当前省市旅游业现状的技术和商业模式;2)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信息化的需求。

深刻性:XXDMS将和旅游企业的宣传营销系统或网站相结合,将触角深入到企业内部,使省市旅游局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实现行业管理和规范市场。

公平性:XXDMS将公平对待省市每一个合法经营的旅游企业,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网络宣传、营销和销售工具。

关联性:XXDMS和其它城市DMS有机结合,形成互为支持的整体架构。

可持续发展性:XXDMS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旅游和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平台。

4、系统达到的设计目标

商业目标:

满足先进的DMS经营理念:XXDMS将参考国内外DMS的运营模式,采用最能满足XXDMS、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政府需求的DMS模式和经营理念。

满足旅游局通过电子手段向国内外客源地有效营销省市的目的。同时为市旅游局提供一个通过服务实现行业管理的平台。

XXDMS将满足先进和切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流程,把收益管理、国内外营销渠道、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与企业内部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XXDMS建成后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系统:在技术上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开发的系统,同时也一定是标准化的系统。将遵循OTA、IFITT的国际旅游信息化规范开发系统,保证系统国际性的同时,也确保旅游企业可以方便地接入DMS;

先进的数据“物流”体系:XXDMS将采用“DistributedWebServices”,保证数据可以通过XML等形式有效地进行交换,提高系统的开放性;

XXDMS应成为省市最有效的旅游网络营销系统:XXDMS将通过多种渠道营销省市旅游,特别是通过不同的外文渠道(外文网站和外文XML信息服务)、触摸屏等营销省市的旅游资源。XXDMS成为省市旅游最有效的网络营销渠道,加速拓展国外市场;版权所有

XXDMS将成为是最有效的网络销售渠道:如何最有效地通过网络销售以目的地为依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旅游界当前面队的重要课题。XXDMS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与其它省份、地区DMS紧密合作,采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实现网站、手机预定等有效的立体网络销售。对于旅游者,XXDMS将是提供“最佳性价比”的销售渠道之一。

技术目标:

可扩展性:XXDMS应满足国际旅游相关标准,可以低成本地通过互联网和XML接入其他满足国际标准的系统,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经济性:在满足全省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依托XXDMS,同时采取可以阶段性投资的技术架构;

安全性:系统应包括:1)全面的权限管理;2)数据完整性管理;3)配合硬件防火墙等符合安全标准的网络安全管理;

关联性:XXDMS将在旅游行业标准的框架下建设,保证和XXDMS紧密相联;

适应性:旅游行业业务流程复杂多变,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致。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保证可以吸纳更多的供应商加入DMS平台,同时保证XXDMS能够与时俱进地发展;

可共享性:可以通过WebServices将旅游信息和其它网站或系统共享;

可查询性:用户可以对系统内各种数据进行全面有效的查询;

界面友好:采用常规的、友好的界面设计,降低用户的进入障碍。例如,文档的查询就可以采用和Google类似的界面设计。

操作目标:

数据的访问:采用分页、排序和表格统计等表现方法。

用户和用户权限管理:可以方便地管理不同种类的用户。

系统监控和管理:提供必要手段对系统进行监控,保证系统24小时正常运营,如果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预警。

数据库管理:可以方便地管理数据库以及备份和恢复数据。

5、DMS的用户

旅游者:浏览XXDMS的任何一个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

DMS会员:旅游者可以免费注册成为XXDMS的会员,软件将通过先进的技术让会员享受更高质简便的服务;

DMS旅游供应商:所有通过市旅游局审核通过的旅游供应商在签署“DMS使用合同”后都可以成为XXDMS旅游供应商;

政府主管机构:旅游局的信息中心、市场处、行业管理部门等都将成为DMS的用户,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从而方便管理机构与提供商之间的管理交流。

三、网站拓展后的运行

随着网站模块拓展后的正常运行,随即会出现诸多问题,如:网站每年的运行费、设备的更新费、特约稿件的稿费、形象宣传费都将出现,为了充分发挥XX旅游网这个有利平台,把网上酒店预定、票务预定、旅游行程预定、旅游车辆预定等电子商务功能发挥出来,拟定将XX旅游网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使得网站能够在资金方面做到收支平衡并产生盈利效益。

网站DMS系统的赢利点包括:

旅游营销服务费:DMS运营机构将面向全国和全世界营销目的地旅游企业,并向企业收取适当的费用。同时,政府也会投资DMS,配合政府宣传目的地;

旅游产品的网上预订:DMS是单体宾馆饭店等以目的地为依托的旅游企业最佳网络营销和销售渠道。DMS运营公司可以销售目的地旅游产品,如宾馆饭店、旅游线路等,并收取适当平台使用费。由于DMS商业模式是旅游供应商的工具,不是中间商,同时运营成本大大低于携程之类的网上旅行社,DMS运营商可以采取收月费的办法收取平台使用费;

其他旅游相关广告:DMS是目的地最重要、最全面、最权威和最公正的目的地信息系统,其广告特别是旅游相关的广告效力是极大的。随着DMS的发展,其不仅服务于游客,而且将有效地服务目的地居民,这会进一步提高DMS的广告效力;

ASP平台使用费:DMS可向不同的供应商出租电子商务的平台使用权,供应商可自己信息、产品价格和营销材料等,通过DMS运营机构审查后;

信息服务费:DMS可以为经营省市旅游的旅游企业或企业网站提供信息环境,减少企业网站信息的维护并收取费用。台湾旅游经营公司就是通过向台湾旅行社提供大陆的旅游信息来盈利的;

服务器托管:由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许多旅游企业不具备服务器的使用环境。DMS运营公司可以为企业维护服务器。山东旅游局信息中心在DMS没有投入运营前的最大经济收入就是旅游企业的服务器托管;

旅游景点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是的,约恩·乌松。在很多丹麦人看来,他是一个可以和安徒生相提并论的人。虽然,如今有人再看他的照片时的那种感觉,就像京剧《珠帘寨》里的沙陀王妃隔着门帘偷窥偶像一样——原来也是个糟老头子啊。

他看起来的确很苍老,下巴微扬,鹰鼻高耸,只是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倔强。在万里之外,他一手设计的建筑屹立在悉尼海边,也闪耀在世人的梦里。它不仅让他获得了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甚至还改变了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形象。

一只震惊世界的橘子

上世纪50年代,一个丹麦小伙来中国背包旅游,从山西大同的佛教庙宇,到紫禁城的皇家建筑,他流连忘返。形形的建筑灵感蜂拥进入他的大脑。

在这一天,一位满脸正气的警察拦住了他,要查看他的相关证件。接下来,小伙的话让警察吓了一大跳,他说:“哦,对不起,没有告诉你吗?我是他的客人,我有特别邀请函。”

这位小伙就是约恩·乌松,刚刚30多岁的他有几分狡黠,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然而,在那个年代,这个显而易见的谎话不但有人信,而且屡试不爽。

乌松对中国建筑的兴趣由来已久,上学时,他就看过一本有插图的宋代建筑手册《营造法式》,认为这堪称“建筑学经典”。而他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设计悉尼歌剧院做准备。

乌松于1918年4月9日出生于丹麦,他的父亲是一位造船匠。乌恩从小就对大海情有独钟,少时的志向是当一名优秀的水手。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他梦想的肥皂泡彻底破灭。他前往哥本哈根皇家学院学习建筑学,毕业后,成为一个建筑工作室的小职员。又几年,他变成一位建筑设计师,有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起初他默默无闻,直到1957年,他的传奇正式起笔。

1954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特别委员会受命规划筹建歌剧院,首先从30个地点里选中了三面环海的便利朗角作为兴建地点。1955年9月13日,当时执政的工党新南威尔士州首长约瑟夫·卡希尔向全球发出悉尼歌剧院设计招标,拉开了这场包含了各种要素在内的历史正剧。

截至1957年,共有32个国家的233份设计方案参与“悉尼歌剧院”设计竞标。那一天,作为主要评选委员的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因故迟到,这时其他评委已经选出了10个方案。但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沙里宁对这些方案不屑一顾,乃至亲自动手,从废纸堆里拣出了一张只有潦草几笔的设计方案。

方案的作者就是约恩·乌松。许多年后,人们用多种方式来阐释这一方案,有的认为设计理念来自于乌松的北欧血统,把海盗船的船体倒了过来;有的认为,他明显吸收了故宫中的设计元素……而据乌松回忆,他对悉尼歌剧院最早的外观造型设计只是受到剥橘子动作的启发:“14瓣的建筑可以结合成完美的球状建筑体”。

州政府要破产了

在沙里宁的推荐下,乌松的设计方案中标了。在沙里宁看来,这“必将成为伟大非凡的超群创作”。

这个结果让业界非议不断,连乌松本人都感觉不可思议,毕竟,当时他只是个37岁的无名小辈,只设计过一些私人住宅。而且,他的方案没有任何细节,与其说是设计图,倒不如说更像一幅画。

首次中标的乌松热血沸腾。为了将方案变成现实,他还萌生了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念头。1963年,歌剧院兴建期间,乌松举家迁往悉尼的比特渥特。这个一向只跟建筑打交道的单纯男人无法想象,他即将陷入澳大利亚的政治漩涡当中。

一个歌剧院为何与政治纠缠不清?这要从当时悉尼的地位说起。上世纪50年代的悉尼还只是一个乱哄哄的工业城市,而当时南部的墨尔本,则被视为该国的现代文明中心。在1956年,墨尔本还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享有国际声誉。由此,这一歌剧院成为两大城市竞争的重点工程,也成为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焦点。

1959年3月,悉尼歌剧院开工,工程预算720万澳元,预计3年左右完工。但事实上,这一建筑最后花了1.02亿澳元(约为当时的1亿美元),完工成本是预算的14倍多,工期也拖到14年。出现这样的结果,前台的乌松似乎应该负主要责任,但幕后却有政客如影随形。

2005年,丹麦奥尔堡大学计划学教授本特·弗林夫伯格曾撰文指出,悉尼歌剧院建筑成本超支,是因为当时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为了尽快让工程上马,而故意低估成本。

工程由乌松和著名结构工程师艾拉普监督执行。而到这时,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还没有最终完成。

悉尼歌剧院的特殊造型使施工极为困难,加上乌松无法忍受丝毫瑕疵,短短一年内,建筑经费已经追加到980万澳元。为凑集不断升高的建筑经费,州政府几乎破产。无奈之下,州政府甚至还发行了歌剧院彩票。

接下来,大力支持歌剧院兴建的约瑟夫·卡希尔在任内去世了。外界的批评声雨点一般打在乌松的脸上,他被称为“悉尼的千古罪人”以及“半路出家的二把刀”。

闭上眼睛体验奇迹

1965年,罗伯特·阿斯金当选新南威尔士州首长,官方的态度日趋强硬。乌松与州政府的关系也日趋恶化。1966年初,官方决定停止给乌松和其设计施工团队付款。而且,还决定对乌松实施惩罚性收税,这意味着乌松不仅不能在悉尼歌剧院项目中赚钱,还要为其濒临破产。

1966年2月28日,乌松在给官方的信中写道:“你已然迫使我离职。”1966年,乌松和家人离开澳大利亚,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歌剧院的兴建分为三个阶段:1959年~1963年为第一阶段,建立建筑基座;1963年~1967年为第二阶段,建立半球形外壳;1967年-1973年为第三阶段,完成剩余结构体及内部装修。在乌松离开时,第二阶段还没完成。州政府向乌松买下130幅第三阶段的设计图,并另外指派一个本土建筑团队接手工程。

为尽快完工,新建筑团队对乌松的设计做了多处改动,由此歌剧院留下了一些被诟病的缺陷,比如歌剧厅空间过小,音乐效果不佳等。

1973年10月20日,悉尼歌剧院盛大开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剪彩,乌松收到邀请但没有前往。2007年,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被誉为是20世纪最经典的建筑之一。

悉尼歌剧院对澳大利亚和乌松的影响都极为巨大,但这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它让悉尼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景点,改变了悉尼甚至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形象;却也让乌松背上了“败家子”和“逃兵”的黑锅。这严重束缚了乌松在建筑界创作、接案、竞标的机会,让他付出了的沉重的人生成本。

离开澳大利亚以后,面对所有的指责,乌松并未辩解,对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保持缄默。尽管乌松在晚年表示并不怨恨澳大利亚,但他内心从没有真正释怀。因为,无论是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学院授予建筑金奖,还是悉尼授予“城市之匙”自由奖章,乌松从未前去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