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1篇

其实,若要认真从心理成因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生长发育高峰。在初一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他们开始试图摆脱老师家长的控制,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学习等,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而在这种时候,若老师和家长不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仍旧一味的批评指责,一味的讲大道理,就会刺激学生极敏感、极脆弱的神经和内心,从而导致对批评与说教的反感与逆反,甚至使其思想与行为不但未得以纠正,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学期我带初二的班,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法,批评教育是少不了的,但更多的是给学生讲故事,我基本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基本是真人真事,有我亲自经历的,有在我们学校发生的,有从电视上看来的,有听来的。每讲完一个故事,我就让学生谈谈听了故事的感想,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简要的评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通过一个学期这样做,我感到我班的学生与我这个班主任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友好,师生之间犹如一家人。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很稳定,充满了积极、进取、互帮、好学的气氛。因此,我深切的感到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多讲故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让故事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此时学生的心中只有故事内容,只有在反省自己,无暇与老师产生心理对抗、产生逆反的心理。因为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娱乐性也正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故事能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故事可以说有一种亲和力,当老师讲故事时,是用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去叙说的,讲到动情处或会慷慨激昂,或会热泪盈眶,这时老师的举动、言语就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学生自会陶醉其中。故事讲完后,学生就会由衷地佩服老师,由衷地喜爱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威信树立起来了,老师的形象美好起来,学生自然会愿与你在一起,愿和你谈故事对他们的启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靠故事连接起来了,这时老师再趁热打铁,岂不是两全其美,借机教育引导学生了吗?

在充分发挥故事的感化教育作用时,作为教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有心”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思想动态,每天利用早读、上课、课间的时间去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情况,然后精心选择适宜的故事,有针对地去感化教育学生。

其次,老师要不怕麻烦。故事不是信手拈来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广读、广闻,更不应怕麻烦,要将所选故事内容进行分类,以便教育感化的针对性。我坚持每天晚上准备好一个故事,即使再忙,我也一定要做这件事,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教育。

再者,讲故事要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为你所讲的故事就是为了纠正学生心理、思想、学习、行为上的偏差。若盲目进行,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到头来故事讲了不少,真正的教育感化作用却未起到,那故事在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方面也就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了。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历史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侧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讲解,而不重视学生人格培养和情感体验。历史故事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佳方法之一,通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将历史故事应用到课堂之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从初中历史教材角度来看,课堂中穿插历史故事适应于初中教材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不仅有对知识的讲解,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小字内容来补充和说明一些知识点,这些小字有一部分就是历史故事,使得教材更加通俗易懂。(2)从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所以,历史故事是针对这些学生心理特征的一种必要的授课方式。比如,在讲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穿插齐桓公“管鲍之交”、楚庄王“一鸣惊人”、秦赵“长平之战”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3)从历史故事的教育作用来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历史,也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有益的思想与价值启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要以故事讲人物,以人物讲事件,以人物和事件来串讲历史,把学生带入历史这一场时光旅程之中,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把握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影响,从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1.新课导入前设置悬念故事

一堂成功的课必然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所以,在上新课前用故事导入,并设置悬念,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求知特征,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记得我在上《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传说开天辟地后,尚未出现人类。女神女娲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男女女。于是,人类就这样产生了。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有哪些呢?带着这些问题看课文,学生可带劲了,都纷纷举手要回答问题。

2.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

一堂45分钟的课程,要让七年级的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是很难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上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涉及很多人物,他们的个性都各富特色。要让学生很好地记住这些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讲述这些人物各自的故事。我讲述“揭竿而起”“鱼腹丹书”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当年陈胜、吴广起义的轰轰烈烈;我讲述“鸿门宴”“四面楚歌”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基本史实;我讲述司马迁著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在人生的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我讲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乐于创造的精神;我讲述华佗救死扶伤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华佗高明的医术。

3.课堂结束前巧用历史故事

一堂好的历史课程在结束时也能够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来提升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并且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我在讲述商鞅变法的时候,课本中提到了商鞅的一系列英明举措,而最后却被处以“车裂之刑”,学生们都唏嘘不已,觉得可惜。因此,课堂结束时,我给学生讲述了秦王派兵追捕商鞅的小片段。商鞅逃到边关要住客栈,但是客栈却按照商君的法令拒绝了他,这就说明了商鞅死而变法已兴,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要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其中更明确提出了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方式之一就是运用历史故事。因此,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来传授知识,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这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之一。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3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教师自己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更大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有的学生调皮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站队列时故意推撞其他同学,把握不好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学生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较差,被推撞后很容易摔倒,进而使身体受到伤害。针对课堂上这种常见现象,体育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打闹而忽略不管,而应当迅速制止他们这种行为,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使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不仅是错误的,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进而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加上教师的随时提醒,学生就会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他们认识到位了,自然会和老师积极配合,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还要做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适当地加大上肢、肩部、腰部等大关节部位活动。在安排教学步骤时,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动作知识、技能、技巧,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明确动作规范。另外,体育课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但是,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锻炼,而负荷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做到张驰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三、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

(一)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在上课前,体育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待排除后再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篮球、足球、排球训练时要保证场地的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学生踩到后扭伤脚踝,或者摔倒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再如,在跳远训练之前,教师要先翻松沙土,拣出沙坑中的石块、砖头等。

(二)对体育器材的检查与管理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若不注意,体育器材也会危及学生的安全。比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篮球架等常年在室外放置,受雨淋日晒,时间长了就会生锈、腐烂,如果学校平时不注意保养和维护,体育器材很有可能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发生断裂,进而导致学生受伤。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再如,有些体育器材是需要搬运的,如标枪、铅球、铁饼、跳高杆等,若学生在搬运中不注意,导致器材不慎跌落,很有可能砸到他们。另外,如果这些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且无人看管,学生可能会随意玩耍,很容易引起一些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搬运器材的过程中不能打闹嬉戏,而且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材也不能随意摆放在操场上,更不能随意玩耍,使用完毕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四、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

虽然防患于未然是体育安全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因为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难免会出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伤病进行救治,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出现扭伤、脱臼、抽筋、骨折等状况的一些急救方法。倘若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施救能力范围,教师应当沉稳冷静,尽快通知学校,联系医院,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切忌手忙脚乱。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以正确的态度来参与事故的善后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总结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伤害事故 预防发生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最核心的部分,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的才得以实现。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然而,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思想情绪不稳定,做起事来常常表现出毛手毛脚,不分轻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使得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标下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课前多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体育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首先要与授课班级的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同时抽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和交流。对患有各种不便于运动疾病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要防范,增强意识是关键。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对伤害事故防范的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因此,安全教育工作是室内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通过近几年教学中的一些事例教育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对预防伤害事故的认识,增强学生预防的自觉性,为预防工作打好基础。

三、科学管理,健全课堂常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规矩是做好预防工作的纪律保证。如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穿运动鞋、适合运动的服装(最好是运动服),身上和口袋不得有金属徽章、别针、小刀或其他尖利、硬性物质等。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严格遵守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告诉学生等同组学生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队伍中其他的人不可乱跑,抢掷。

四、经常检查,保证场地、器材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比较落后,除了定期对体育活动场所和各种体育实施、器材进行检查外,在实践课前要注意检查场地器材的情况,提高安全系数。例如:跳跃课要挖松沙坑,注意清理异物;跳箱、跳山羊等器械安放要平稳;支撑跳跃课使用的器材有无损坏,安放是否平稳;垫子的边角是否重叠或有缝隙等。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五、有效备课,准备活动要充分合理

做好准备活动对预防伤害事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分钟~4分钟为宜。

六、安排合理,切实做好保护帮助

课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教材内容,备好课。对技术动作的要求、重点、难点,在保护与帮助中的措施胸有成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熟练地掌握好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如单杠骑撑前回环,当回环不能上至骑撑部位时,教会学生迅速屈髋、屈膝勾杠,拉臂握紧杠子,以防跌下。教师多提醒,及时的保护帮助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更大胆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的质量,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

七、科学组织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安全要有足够的认识,对哪些练习易出危险的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组织教法。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根据基本部分的教材,选择有实效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做好练习准备,冬季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受伤;在教学中还要健全各种安全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的作用,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在教学中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要由低到高,并在运动量较大的练习之后安排适当的调整放松运动;还有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运动量要适当,运动强度要适中,防止学生中暑;在武术课上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正确地使用武术器械。

八、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体育委员、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教学的得力助手,又是小组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他们的培养,对顺利组织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对体育委员、体育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使他们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在小组活动中他们就会时刻注意并及时提醒同伴注意安全,使伤害事故免于发生。

九、发现并处理好异常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又如体育课中有些学生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老师不留心往往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士萍,黄宗宏.再谈体育事故[J].中国学校体育,2010.3.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探究

历史故事化教育理念是一种合理的教育目标和理念,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由于其模式富有创意、具有成熟的教学理论,严谨的教学策略,从而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然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也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它诞生于美国的20世纪70年代,自兴起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发展到90年代初后,素质教育的理念被传入到中国,中国的教师和学生首次接触到这种仅仅利用学生互帮互助就能大大提升学习效率的办法。并开始了实际的应用。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知识故事化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通过小组研究的基本组织来支撑,通过后续的学习反馈和考核来反应学习效果,所以实施起来耗时较长,参与人数众多,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尚未成熟,同时又缺乏理论系统性,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在目前的初中里,教育工作往往充斥着业余的味道,部分历史教师在不明职责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导致“一人有病,全班吃药”的情况屡屡发生,进行历史教学时从不抓主要矛盾。面对学生学习兴趣弱化,专注手机游戏的问题,往往表现出束手无措的态度,在管理方面只重视形式上的教育,不能深挖其原因,造成工作上的延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日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历史教学故事化必须提上日程。教师就要立足于眼下,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努力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领他们走出消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改变以学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为兴趣而学习

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的使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答案,却忽略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初中教育是是系统化学习的第一步,但是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年龄尚小,不适合严苛的教学方案,充满活力的教学理念更能促进学生们接受知识,才能够将一群玩心很重的学生们集结在一起,发挥奇思妙想,解决学习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独立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好让学生更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帮助学生进行合作

不同领域对历史的要求不一,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故事教学时要考虑到其兴趣和实际接受能力,教师需要针对各个学生的能力限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增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对数学的接纳程度,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强那就从浅入深实行教学,否则学生们一时之间消化不了易产生自暴自弃等想法。再者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大纲,使之紧跟时代步伐。任何调整过后的课程都应先投入使用一段时间,看看成效如何,不应将改革变成“板上钉转”的固态形式。

三、课本本身的使用价值需进行全面提高

历史故事可以融会贯通历史知识点,使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化,是学习知识的根本,倘若课本出了问题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课本进行合理的编写是初中历史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次要合理划分重难点,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在篇幅方面应倾向于基础和重点,只有基本的概念掌握了才能把握更深一层的知识,重难点的划分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孰轻孰重有一个心理规划,在学习起来会更加有针对性。最后也是主要的一点,课本内容应有意识的激发、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本源才能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四、把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辅助结合起来

多媒体属于网络信息技术,而互联网拥有海量资源,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调用这些资源来为历史教学服务,就这一点来说,可以大大填充故事内容,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接触面。且历史故事中有很多需要动画和图片的部分,多媒体以其自动化智能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途径,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迅速切换、删除视频、图片,并且不存在“地方不够用”的情况,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们后续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增加初中学生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这对于改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大进步。五、总结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理念的应用势在必行,而这在教育改革中势必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要找出问题,对症下药,那么在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终会找到其科学的发展轨迹。用充满活力的教学理念更能促进孩子们接受知识,熟练应用素质教育理念,增加学生学习效率,改变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模式,脚踏实地的为学生的未来考虑。

作者:包义华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海.初中历史教学案例——《钢铁长城》[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

[2]李卫东.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3.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6篇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各地可以根据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3.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3)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应对敲诈、恐吓、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3)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识别的知识和方法,拒绝和烟酒的诱惑。

(5)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增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4.高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自觉遵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

(2)了解考试泄密、违规的相关法律常识。养成维护考试纪律和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3)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4)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5)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抵制不良文化习俗的影响。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和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

(2)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3)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5)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诱惑。

(6)学习健康的异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2)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做贡献。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自觉抵制校园暴力,维护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

(2)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三、实施途径

(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

(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三)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学校要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

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家长强化对孩子的公共安全教育意识,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主动寻求家长和社会对公共安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四、保障机制

(一)学校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段的课程方案和本指导纲要的要求,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本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二)各地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公共安全教育的软件、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凡进入中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审定后方可使用;公共安全教育自助读本或者相关教育材料的购买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解决,不得向学生收费增加学生负担。大力提倡学校使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借阅;重视和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故事选择

历史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学习内容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件和出现的人物,在课堂中我们无法还原历史,只能无限靠近历史,这时引入历史故事便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所谓的历史故事是指叙述过去发生过的,以人或事件为中心有连贯性能吸引人的事件。历史故事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史籍、史料中所记载历史故事,还包括民间故事、文学故事等。历史故事分类若以时间为序可分为古代故事、近现代故事;按论证分类,可分为史实和传说;按中心分类,可分为人物故事和事件故事。故事化教学,就是以故事为主要教学素材,以史料、史籍的搜集、选择,历史经过的回顾、再现、分析、评价为主要环节等多个环节所组成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它是历史学科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的必然性和作用

历史故事是构成历史的主要内容,也是传播历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和历史故事,在很大程度上,相通相融。从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水平等诸多方面分析,故事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大多以通史的模式展现,让学生通过最基础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初中教材图文并茂,有很大一部分文字都是故事性文字和故事性插图,可以说,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是基于教材的必然选择。

2.初中历史教学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故事化教学是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很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特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要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故事化教学除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比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优秀的人物事迹为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故事化教学是多元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故事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历史故事的搜集、选择,历史故事的呈现,以及对于历史故事,或是历史故事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三个基本环节,它是发展学生多元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1.历史故事的搜集

故事化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历史故事搜集、选择,教师要广泛搜集材料,应尽量查阅第一手史料,选择那些真实可靠、有凭有据的历史故事,清楚所选历史故事的来源和出处,做好一定的考证和筛选工作,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故事素材,增强这些历史故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当然,历史故事的真指相对意义上的真,有些历史故事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段历史时期的基本历史面貌,比如史籍《山海经》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黄帝擒蚩尤,还有一些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创作而成的文学类故事,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两类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大胆选用、采用。对一些完全杜撰和编造的历史故事,如野史乱史、穿越类故事,要把它们拒之门外。

学习历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因此,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充分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要积极开发口述性史料,如讲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改革开放前后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变化这段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动员学生回家后,听长辈讲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和这段历史对普通人的影响。

2.教师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故事化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切忌把故事化教学变成机械式的朗读工作,要把故事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历史功底,精妙的语言艺术,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魅力,教学语言首先要准确简练,其次要富有感染力和教育力,有一定的幽默细胞,使用一定的体态语言。当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图景,学生会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指鹿为马、谋害扶苏等历史故事,把秦政局黑暗腐朽的史实以故事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可以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故事。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用历史故事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正式的课文学习。教师在设置悬念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教学内容有关,不要为了悬念而设置悬念,更不能故弄玄虚。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置悬念:“为什么开国大典上,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然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的奋斗历程,这样就自然过渡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地完成了导课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特别是要在教学重难点处引入历史故事,把难点问题变成故事情节,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化为趣味故事,通过故事讲述,深入浅出、轻而易举地化解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讲授洋务运动的破产的根本原因的时候,如果仅仅指出洋务运动只是嫁接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则八年级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插叙邓世昌的故事,透过邓世昌壮志未酬、壮烈殉国的活生生的个体认识那段历史,体会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形成相关的历史认知,这种故事化教学方式比起理论的讲述更具有说服力。

4.故事化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故事化教学能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学重点,化解学习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体教学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适量原则。

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了解学生倾向什么样的历史故事,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的兴趣因地制宜地选择历史故事,选择那些有针对性,故事内容的深度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有效故事。如果对涉及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都不加选择地使用,那么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误导学生。

讲述历史故事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故事化教学要讲究适量、适度,初中历史一星期最多只有两节课,如果故事插入太多,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违历史教学的目的。

总之,引用历史故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故事化教学有其优势和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要注意和其他教学方法并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以及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又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为甚。在体育课中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必将对事故主体——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造成影响。为此,探析体育伤害事故时事故主体——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的影响因素后,在发生伤害事故的初期及时与各部门协调、联系,平息体育伤害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前言

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以及意外伤害事故不可避免,又由于事故原因错综复杂,当事人可能涉及学校、老师、其它学生和非本校人员,因而在法律责任的认定和事故的处理上也会涉及多方的利益,处理难度加大,处理不好可能造成第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探析体育伤害事故对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的影响,并在事故发生的初期及时与各部门联系、协调,共同应对,及时、有效地平息体育伤害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2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不可避免

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以及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又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为甚。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课程本身固有的特点,加上大多数学生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或其它原因,疏于体育锻炼,导致体质下降。体育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活动中不确定因素存在着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如体育课中,其中就有大量的身体接触,有对抗性强和竞争激烈的特点,也就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况且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年龄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从生理学的方面看,他们的身心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中,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不具有准确预见后果的能力,也造就他们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再加上不良的天气、恶劣的环境以及其它意外情况,也增加了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几率。

3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难度大

中职学生在学校上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难免受伤。相对较轻的体育伤害涉及到利益枚关方一般不多。然而相对严重的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后,必将对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造成影响。尤其是发生重大伤害事故的初期,虽然可依据俘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淤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但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加上媒体的炒作,学生家长很难保持理智,难免对当事人(体育教师)甚至对学校做出过激的行为,造成第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又由于事故原因错综复杂,因而在法律责任的认定和事故的处理上也会涉及多方的利益,既要使学生家长接受处理方案,又要兼顾体育教师、学校对处理结果的承受底线,况且还涉及第三人和校外的人员时,要妥善处理此类事故,究竟难度有多大,普通人是很难想象得到的。

4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后学生家长的处理方式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首先是选择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尤其是出现学生严重伤残或死亡的情况下,学生家长的悲痛情绪会急转为怨恨,总希望责任人能够得到法律的严惩,特意借助资信发达的媒体和网络进行大肆炒作,引导社会舆论倾向;同时还结合不断上访、上告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组织不明真相的人冲击学校等方式,给学校加大压力,然后向学校提出无理大额赔偿要求。

有的学生家长率领不明真相的人围攻学校,也有的学生家长在状告学校无效的情况下,就转告事故责任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本人进行人身威胁和攻击。

5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态度

既然中职学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不可避免,体育教师的职业成为风险很高的职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旦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有学校提出谁出事、谁负责的管理办法,特别是体育活动中产生的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故原因前就把事故的责任直接推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甚至成为直接责任人而受到惩处,这会给一线的体育教师的心理带来无形的压力,加重了体育教师的精神负担,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6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对事故主体—学生家长的影响

中职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6-17岁之间,属未成年人。据统计,目前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90%为独生子女,其父母的年龄已过中年。众所周知,在所有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最大的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父母未来的希望,当他们的独生子女—因为体育伤害事故致伤、致残或死亡时,风险家庭就直接转化为残破家庭和困难家庭了。

至于那些在体育伤害事故中致残的人,付出的代价更沉重,他们要以残缺躯体面对人生,面临着屈辱、伤痛、诸多不便和不易,作为人父人母不得不思索,孩子的余生怎样度过?父母总有老去的那一天。基于人性本身的弱点,人们对于这些残疾人的不幸遭遇,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忽视对体育伤害事故致残者的细微关怀和帮助。

7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对事故主体一一体育教师的影响

7.1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对体育教师心理的影响

考试周刊2008第16期赵少雄的撇园意外伤害事故对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嘟研究表明:“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已影响到百分之八十的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年轻的体育教师所受影响更加显著”。

然而,文章所提及的仅是对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体育教师群体是一种特定社会人群体,需要承担起其对于体育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承担起主导体育教育的使命。

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后,家长、学校、教师往往就责任认定相互指责,争论不休,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和索赔问题,这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和不幸,更是给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7.2体育教师规避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及其后果

体育课是法律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而中职学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又不可避免,学校对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经济赔偿、行政处罚外,吃官司,受学生家长的人身威胁也同时存在。在这内外夹击中,体育教师为了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采取消极态度,选择了一些安全性较高的项目开展教学。如激烈对抗易受伤的项目不敢轻易开展。使得现在体育教师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不能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正常体育教学工作,又为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产生埋下隐患。越不敢开展体育活动,学生体质下降就越厉害,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就越高。

8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对对事故主体—学校的影响

独生子女占90%以上的中职学校面对社会的压力本来就很大,特别是资信发达以及人们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新闻媒体往往过于强调轰动效应,既不去了解中职学校教育的规律,也不去考虑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中职学校的实际困难。更离奇的是,部分家长在不分清红皂白,不问事故的责任原因,先和媒体串通一气,从自身的好恶进行报道,造成了对中职学校不利的舆论导向,使中职学校工作变得被动,也不利于伤害事故的真正解决,处理不好还可能造成第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9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初期应对策略

9.1紧急救助与现场保护

学校对学生的救助和对上级主管部门及学生家长的通知义务是不附带任何先决条件的。体育伤害事故难以避免,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就应快速有效处理,保护好体育伤害事故现场。同时按照应急预案制度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及时终止或减少伤害的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实施。

9.2成立专门的体育伤害事故处理小组

为了保障广大中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应包括(D成立体育伤害事故处置的机构:总负责人;发言人;医务组;安全组;联络组;资料组—负责有关体育伤害事故材料的收集、汇整;法律组。(2)处置的原则: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3)处置的程序:学校及时救助,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报告、调查事实,分清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对事故处理的指导与协助、事故处理的方式、做好受伤害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等。

9.3组织专人处理体育伤害事故

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学校就要迅速启动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于伤害事故的处理,学校领导的分工和处理的环节也要有所区别。最佳的方式是正校长退居二线,作为幕后总指挥,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和学生科长出面协调或处理。因为校长是主管学校全面工作的一把手,特别是处理该伤害事故出现僵局时,没有回旋余地。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和学生科长出面协调或处理,因为他们不是最后的决定者,处理时可以旁观者或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公正,可获得学生家长的好感;由于正校长不在一线,为校长摆脱各方的纠缠,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研究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赢得时间。

9.4密切关注新闻媒体对体育伤害事故的典论导向

中职体育伤害事故不断增多,新闻媒体对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纠纷报道也越来越多。人民法院受理的体育伤害事故纠纷案件也呈逐年卜升的趋势。一些受伤害者经司法程序得到了巨额赔偿,相应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受到了舆论的谴责,受到了法律的追究。所以,中职学校应对体育伤害事故纠纷时的初期,要高度关注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及时沟通和主动联系,使媒体的报道能分清事故的责任,多做一些正面报道、引导,要为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圆满处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9.5对体育伤害事故事态的发展要重视

中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控制的,它的发生通常很突然。为防止事故的真实情况可能被传歪,瞎猜的发生。学校首先要落实的是按应急预案,由材料组同志负责有关体育伤害事故材料的收集。让当事人:体育教师、学生、目击证人,按报告内容要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所在年级、班级;事故概况和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损害及救助情况写出书面材料,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小组研究,统一口径后,由校长向发生事故的班级和教师以及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传达学校调查的结果,让学生对该事件的过程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不乱猜疑,同时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的经过,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尽可能避免事态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不利体育伤害事故的解决。

9.6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后,防止第二次伤害

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发生学生致残或伤亡事故时。首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小组的领导要从法的方面说服学生家长,使其冷静下来,打消报复的念头。当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小组与学生家长协商不妥,学生家长曾发出过要报复、闹事的苗头时,学校应在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与所属辖区及学生家长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街道政府、司法所取得联系,并把学校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过程和处理意见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以上的协助单位,请求他们在必要时协助学校共同应对危机的发生。

9.7主动协商,慎重对待学生家长的承诺

中职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事故争议。协商是争议各方在自愿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磋商,互谅互让,依法达成协议。在事故的初期,先派出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和学生科长出面和学生家长主动协商,多听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要求,不要草率表态,随便承诺,而是把学生家长的意见、想法带回学校,在校长和事故处理小组讨论做出决定后,提出学校处理的意见,上报主管部门,并得到认可后,再进一步和学生家长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