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87-01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似是而非。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学好地理?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求同行专家斧正。

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里不仅让我们知晓祖国地大物博,世界的广阔,更是要懂的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明白学生学习地里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里的激情。这是教师在地里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更是创建快乐、轻松学习环境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建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地理课堂教学欢声笑语,促进教师自身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的培养,使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保持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笔者在上课时,提出上述问题,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笔者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专注学习精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笔者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学生全副精力的集中在故事情节中,老师问:“这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突然联想到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培养实践能力。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教育;创新;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西亚”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三、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方法

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量运用图表来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因此,学好地图用好地图也就成为了学习地理的法宝。

初中地理教材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都配有各种类型的地图,比如有反映地理事物面目的素描图,有说明地理事物成因的示意图等。这些图像直观、生动、形象,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文字无法替代的,而且实践证明,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释疑,图文结合能更好得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地图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如何充分合理地运用好地图这一第二语言,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地图,以图教学

“学习地理必须学会运用地图。”这是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现行的地理教材不仅重视地理知识的表述,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很多以前用文字直接叙述由老师直接口授的地理知识更多的转向于用地图进行教授。而且现在使用的地图都是色彩斑斓的彩图,这就增强了学生的读图兴趣,增加了更多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引导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鉴于此,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地图的重要作用,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把教给学生查阅地理图表的方法作为自己的责任,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提高学生解答地理现象的能力。

看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图”知“地”,知“地”求“理”。

二、以图设疑,导入新课

各种类型的地图也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素材,更是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材料。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不妨有关教学内容的一些社会热点,精心筛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例,并配以相关的地图,在学生了解了实例之后,再提出设计好的问题,并让学生观察地图,寻找其中的规律,及时的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深入分析和理解图表的内容和意义。使用热点配上地图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可以在直观上感受地图的奇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在接下来的看图中不至于感到乏味。比如,在学习“台湾省”这一节时,可以借助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变化来引开话题,同时配上台湾和大陆之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图和台湾的行政区域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等。

三、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结合

地理教材中的插图是课文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地理挂图又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将课本插图与地理挂图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关键。地图的大挂图和教材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增进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较深的地理知识。所以,教师有必要多向学生讲述地图知识,以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如在讲“长江”一节时,教师可以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的省区、主要的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长江流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部分剖面图)”以及“荆江治理工程”和“长江航运”图,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以及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能够迅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所以说,将课本插图与挂图及教师的讲述三者紧密结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板图地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就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导人的精彩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幽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还有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都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并且要不断完善的环节。

我们在一堂地理课中,有时你一抛出问题,学生就会你一句我一言地开始讲起来;有时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沉默了,出现了冷场;有时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这也会让教师感觉很尴尬;还会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这就变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堂灌。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你提出问题时,能积极地参与,并准确地作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在问题设计上多下点功夫!

从事地理教学十多年来,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会展开一些讨论,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问题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是关键。在接下来的地理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关注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设计。

对如何提高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我从以下几点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精练

学生的思维很开阔,班级60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不一样,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答案都不一样,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理解很正常,这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时给予学生的信息太多,不同的学生所抓的关键词不一样,可能就会南辕北辙了。因此,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语言精练,让学生能够抓住我们所提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精彩。一个问题让学生都回答相同的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让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也是在浪费课堂时间。

二、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准确性

在一堂地理课中,教师会设计的很多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而设计的。因此,不管如何设计都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否则就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误解,也可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从语言的架构、用词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等方面都要进行再三的推敲。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例如,天气和气候,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措辞的准确性,又如,地轴与赤道的关系,教师在画图时就不能把赤道画成水平的。

三、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我们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问问自己想让学生答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还是因为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得不周到!例如,我们都知道中国国土辽阔,领土面积大,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就会不自然地说:“人口众多。”面积大和人口多之间有绝对的关系吗?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上的面积大国,但人口不到1亿,但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呢?是因为问题的设计与我们期望的答案出现了偏差,再仔细看看书,就不会出现偏差,或者我们换一种方式,把我们想要的答案一步步分解提示给学生。例如,我国国土辽阔,有漫长的国界线和海岸线,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就会想到有利于对外贸易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岛国面积小,而中国面积大,这对我国有什么好处呢?中国国土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跨度都很大,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学生会想到农业、旅游资源等等。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么就语言精练到位,让学生答我所想,要么就把问题分解,以达到教师的目的。

在设计地理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不能太大,范围太广,这样学生也不一定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某某市的什么局长,对于水资源或人口问题的做法之类的,在几年前上课时很喜欢用这种类型的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反过来想,可能这样的问题有点大,有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反而让学生不知如何去答,答案也是各式各样的,不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人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问他们对身边或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性

有疑才会有思,有思才会有学,学习者只有去不断质疑,才会不断思考,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理;习惯;三步;提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七年级这样的初中初始年级,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教师应在开学初期,引导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的重要。并让好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与完善。进而让学生真正养成自学的习惯增强自学能力。具体而言,地理初始课程学习习惯应做好以下几点:

课前准备:课前三步曲(含候课2分钟):一准备好学具(包括必备的课本、图册、练习及学案,还有本课涉及的如地球仪、乒球等学具);二快速安静;三养成看书看图或听从科代表朗读、默看预习的指挥。教师可及时到岗,配合巡视、抽查、加强指导与督促。可据情况,利用练习册中“知识建构”来有意加强学生记忆和提高看书预习的实效。

课中学习:课中认真听讲。实际就是做好:第一要学生按要求指图、读图、析图,明确要点信息,做好重点知识的勾画、书写、小结等笔记。第二要按老师要求到指定的地方(如学案或练习或活动)做好填图等相关习题。增加训练机会,加强知识迁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反馈目的。切实从课堂要质量。第三,目前针对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进,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做到有理反驳的倾听习惯。另外,老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学习及展示(画图、书写、口答等),并及时表扬和肯定,来增强此学科学习的兴趣。

当然,地理学科特点鲜明,读图是无法回避的难点和重点。而初始年级的读图习惯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读图探索:纵观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要求,其中“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对读图能力的要求就尤为明显而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和落实对学生的读图的要求与培养。这也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感到学习有难度的关键所在,但却依然无法改变的是考试中的重头戏――读图占50%的半壁江山。换言之,读图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你地理学科的成败。

那么,我们到底应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仅据笔者个人见解。读图三步。

第一步,教师要有读图、析图的意识与能力。这对教师素养是不容质疑的,但却各有千秋。你要越重视读图,学生就会越喜欢愿意读图。因此,教师除了自身有这种能力与意识,还应有意强化这种行为与意识。通过潜移默化地方式传递给学生,这可比口头强调,作业强化来得更有力,更有影响实效。

第二步,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与条件,来引导学生爱上地理读图,如果能让其“滋长蔓延”开去最好。比如你可以通过看插图,图册,挂图,版图,拼图,画图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你的教学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书是专家依据课标编写的,是智慧的结晶,因此它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和实施课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对课本的利用,特别是《地理图册》的充分利用,恰当运用,反复使用,那些具体的读图析图方法,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非常关键和重要。如初一《地理图册》(下)18页“地形图的判读”步骤与方法。

第三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与创新。夸美纽斯曾说要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当然需要用心去做。

课后巩固:课后及时练习复习,并完善笔记。注重总结课堂方法的运用与反思的习惯。学生必须养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注意三个细节。一作业要求:强调交来的书面作业书写工整规范、标图仔细准确。二预习目标,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看书效果进行检测。先看书勾划要点知识,再自己做好“知识建构”相关填空,并思考课后“活动”题。三复习效果,要求学生学会抓住标题及板书要点,注重地图的综合运用,利用地图来巧妙学习、反复复习。

总之,初一的学生,老师要强调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巧用小组竞争,来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应及时指点不良习惯,表扬肯定好的习惯的养成。从意识到行为到效果,一步步推进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完成教学教育任务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就要注意提醒与激励学生,向着良好的方面发展。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行为习惯养成虽小,却将影响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来纠正学生已有的不良习惯,并及时引导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成功。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6篇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想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地理课堂概莫能外。

二、建立课堂规则,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初中地理教师,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课堂环境,那么课堂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我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也将付之东流。所以我认为,上好第一堂地理课,及时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做什么和应怎么做,要求学生在第一节地理课中记住必要的课堂规则这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学生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给予表扬,而当他们违背这些规范的时候,给予及时纠正。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课自身的特点。因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首先播放了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我力求把教学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把"东西半球图"制作成flas,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地理课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又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7篇

摘要: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注重“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地理新授课时要创设“情境” ;让地理课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情感;情景;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96-01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可见,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①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2.运用地理之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起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次在新班级的第一课,我都会从天文讲到地理,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故事和地理之谜。例如,给学生讲述地球生命和地外生命的探索时,我向学生说:“宇宙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学生们反应热烈,纷纷各抒已见,趁此机会,我给学生讲述宇宙飞船――“旅游者2号”探测太空的故事,并指出:目前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又如,在讲神秘的北纬30度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恐怖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古老辉煌的玛雅文明和埃及金字塔、千年不倒的比萨斜塔,以及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等等众多神奇的故事和景观。通过这些地理奥秘的介绍,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3.巧设疑问,借疑增趣

设疑恰当,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例如:在讲解世界洋流模式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一定会索然寡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把一个装有信件的密封小玻璃瓶放入海中,那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小朋友有可能收到这个小瓶子吗同学们根据洋流的方向和洋流系统,运用已有的地图知识,反复地思考、验证,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

4.在地理新授课时要创设“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引人新课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陈旧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则要求我们要大胆创新,所以我们在地理新课授课的时候要创设引导情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比较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主要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课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5.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8篇

一、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情感教育

地理学科不受师生重视的原因除了是非考试科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科任教师往往只拘泥于教材,过分强调地理知识的记忆,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学枯燥无味。这种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记忆知识点的状态中,这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地理课堂。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情感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师要用精湛的教学语言、高超的教学技巧、机敏的教学智慧、独特的个人魅力,建立轻松、愉悦、和谐而又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趣和欢声笑语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亲和力,使学生对教师、对地理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以愉悦的情感体验带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和参与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学习的动力,是探索的源泉,是智慧的窗口。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只有运用好问题机制,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心中产生困惑,并在疑问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地球运动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然后提出问题: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昼夜交替循环是如何形成的?这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过阅读教材与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地图的功用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教学用具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图的功用,让地图更好地促进地理教学。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凭借地图来记忆与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让地理知识活起来,将地理知识囊括在地图中,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地域概念,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可以说地图就是地理的精髓,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课本中的各种插图。这些插图虽小,但却包含着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其让学生记住那些以文字表述的知识点,不如让学生以图画的形式来记忆,这更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

四、师生互动,促进师生的全体全面参与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为丰富,获取的渠道更为多样化。地理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地理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与课堂,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以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情感沟通与知识多线传递的过程。如教学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时,我让学生加以论证,学生举出了许多实例来说明。如有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有植被与没有植被的两种土壤分别放入等体积的容器中,然后向这两个容器中注入等量清水,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来证明有植被的土壤有着较强的蓄水能力,水土不易流失,进而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这样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讲述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法更易激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考,使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这才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