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景区管理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旅游景区;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黄龙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74-02
黄龙风景名胜区地处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海拨约3000米,黄龙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绿色环球21、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梅利娜一迈尔库里世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等成就。但是景区现在出现了一些环境恶化的情况,而我在规划建设处工作,主要负责景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这更加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制定一套更加全面的措施。
一、旅游景区实施项目管理的作用
1.1 有利于协调不同景区项目中不协调的关系
在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当然黄龙景区也不例外。这些问题有许多种,例如,有着管理者和实施者的不协调问题,或者有着管理方法与景区项目发生矛盾不协调等。这就使得管理的作用提高了许多,好的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方法时会注意协调这些问题。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在协调与实施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者们的现实情况,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法,以此使得实施者在实施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安全,又可以更加良好的完成任务。所以良好的管理是十分的有利于协调不同景区项目中的不协调关系。
1.2 有利于保证景区项目有效实施
初始的阶段是指在旅游计划中,部分项目已经通过了去做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和建议的过程,并且按照一定的旅游景区的项目管理要求,进入申报批改的阶段,之后的3个阶段并没有进行。这样就导致在假象的构建中的旅游景区项目的投资阶段、完成后的工程鉴定的阶段以及之后的资金重新计算的问题与漏洞,在旅游项目建设的计划中,导致好的项目根本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这一点黄龙景区依然做的十分成功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由于在最初阶段时,并没有完善好规划所致。
1.3 有利于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这个观点在未来是十分具有大的利用性的,但是由于过去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管理的规划是否需要进行还并不保佑完全的信心,所以人们很少可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而现在的旅游产业已经不比当时,现在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十分良好,所以各个城市都开始分分进行旅游产业的规划。而对于目前基本处在丰满的的旅游景区计划的市场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是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如今,面对黄龙景区的环境恶化的种种问题,现在提出了黄龙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主要囊括黄龙景观要不断和持续研究水资源的规律,保证在保护条件下,来进行旅游项目的设计等。
1.4 有利于缓解项目实际投资超预算的问题
在进行黄龙景区的管理时,总是会存在项目的实际投资超出预算的问题。因此良好的项目管理是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除作用的,在进行某项项目之前,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计算和审核,只有在精确的估算前提下,才能保证在项目中少出现投资超出预算的现象。
二、旅游景区项目的管理重要的侧重点分析
2.1 景区的维护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分析
对于旅游景区维护的工程的签约合同的管理中,我们必须要留意以下的几个问题:(1)对于相对比较大的维护工程,应该实行承包责任制。(2)在合同中要尽量采用单价合同。(3)在旅游景区的对与维护景区的一方,需要提供与约定好的保证金。随着旅游景区的维护工程的展开,按照工程的量来进行结算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对于黄龙景区,主要需要进行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管理以及控制,避免有破坏发生。
2.2 景区项目管理行为分析
管理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过程,而对主题的管理,主要就是表现在能够进行一定的协调和支配。这样就可以使得不是处在主体地位的管理者们,能够比较准确的按照要求来进行他们所需的日常工作。所以说被管理的人们,他们平时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由主体们对他们的领导所决定。而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合理的掌控环境情况,从而能够更加轻松和高质量的利用环境来进行管理。
2.3 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在面对旅游景区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时,要进行认真综合的分析。首先,必须要成立一个队伍,在这个队伍中的人员必须要懂得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可以对各方面进行一个比较宏观的预测。第二是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要具备一定的能力预测风险。第三是如果发生风险,要积极的进行补救措施,同时还要留意保护现场,以便于索赔和反索赔。所以,面对现在黄龙景区的环境恶化问题,管理层需要及时制定一套策略来进行对环境的保护以及恢复。
三、旅游景区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要前提建好景区项目管理层
黄龙旅游景区项目是否能够逐渐发展和维持好,这主要还是由于管理项目的水平,所以旅游景区项目的管理层的素质,就成为能否管理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管理层的管理和挑选也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1)旅游景区项目的经理,需要选择德才都具备的人才。(2)旅游景区项目的经理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这主要表现在能够赏罚分明,面对由于管理的问题而造成亏损的项目的情况下,要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3)旅游景区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灵活机动,不可死板。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等原则,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选取拥有人才的人,为日后企业的各方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关键是景区维护项目经济评估和监控
就当前的情况看来,有许许多多的管理人员,对于维护项目的预测能力不足,甚至不够准确,这就会导致一定损失,就例如实际项目超出预算资金的现象。由此看来,进行准确的经济评估和监控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在进行某项目风险的评估后,就开始进入维护项目的运行阶段,在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益的。因此项目的管理者就必须从多方面人手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11在实施旅游景区的维护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监督各个漏洞,避免情况的发生就要加强防范意识。(2)要有一个集体的管理制度,于此同时需要按期对维护项目工程中各个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要奖罚分明。(3)必须要努力实行对旅游景区审查和监督。(4)要全面推行旅游景区的项目考核。这是十分有利于控制超预算的问题的发生的。黄龙是一个十分具有价值的旅游景区,它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为此我们要按时进行一定的监控可测评,避免有破坏景区的现象,以及景区发生自然漏洞的现象的发生。
3.3 手段是合理配置景区人力资源
要保证黄龙景区的管理工作,人员安排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吗,这就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区项目管理层,需要按照一定的均衡的原则,必须要能够运行一个劳动能力比较优化的,同时又可是将供需两者比较合理的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对劳动人员的分配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从而能够保证劳动人员与项目工程中所需要的人员保持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中。同时还需要固定一个实践进行一定的检查,从而实现一个比较有效的监督,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这样就可以使得劳动这个资源可以发展到最大限度的。于此同时,作为外部劳务的员工,他们的使用与管理也是作为旅游景区能够进行比较合适的规模扩大和追求效果的比较有效方法。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有很大一部分的施工景区,对外部劳务员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比较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使用一些总体素质比较底下的劳务队伍,如果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旅游景区自己承担,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项目亏损。因此,我们需要严格加强对外部劳务员工的管理。(1)必要要合理使用制度。坚持劳务的运用灵活的制度。同时必须要和劳务公司签订一定的用工协议,从而对外部的劳务人员和技术员工进行一定的管理,同时还必须要加入到劳务公司或企业中,不可以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2)严格资质检查与分包。(3)加强动态灵活的管理。
3.4 保障是科学的景区危机处置机制
危机顾名思义,它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景区管理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要十分谨慎和小心,建立起比较全面的预防危机和管理的制度,确保一定的安全性。如面对现在黄龙景区出现的环境恶化的现象,我们已经采取手段来进行维护与抢救,但是在问题发生以后在解决,始终不是最有方案,为此我们要提高防范于未然的意识,这就带来了以下要求。(1)对旅游景区项目上的事态要防患于未然,将强防范意识,例如旅游景区的项目如果许久都没有完成计划,这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信誉危机,使得人们对该景区丧失信心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果在质量上产生问题,这就是管理上的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等。(2)必须要学会处置危机的方法。发生安全质量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救险,同时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尽可能把事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3)需要细心对待景区项目安全质量。对容易发事故的地点,在抓较大和完整的景区项目时,一定不要忽视小的部分,在抓关键问题时不要忽略一般问题。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Keyword: Jokhang Templ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 model; Calculation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060-02
一、研究背景
拉萨大昭寺素有雪域明珠的美誉,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西藏旅游的根本魅力所在,但由于大昭寺建筑年代久远,整体结构比较脆弱,景区环境承载力较为有限,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系统地开展旅游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方法的研究,为高原生态旅游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将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评述。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大昭寺景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3大承载力分量共26个评价指标的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大昭寺概况
大昭寺(英文译音:Jokhang Temple)是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1961年3月5日,大昭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2月2日,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总局将大昭寺定为甲等四级旅游定点单位[1]。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m2。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2]。
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便设于寺内,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两层楼周围。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进行。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游客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的现存状态和环境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一般量化为游客人数[3]。旅游承载力的大小根据“木桶原理”[4]计算,取 ,式中, 为不同限制因子的容量,为最终的容量。参考《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研究与应用》[5]有关资料并结合大昭寺景区实际,我们建立了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评价内容、评价准则5个方面的内容(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木桶原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环境容量值。由于空间环境容量是景区环境容量的最重要基础,目前对于一些难以用数量表达的指标的环境容量,根据评价准则的等级,结合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对应的容量值确定其相应的环境容量。
1.旅游环境容量
2.自然条件层次环境容量
其中,S1、S2分别为所有景点面积、所有道路面积,D1、D2分别为人均合理景点面积、道路面积。
3.人口条件层次环境容量
4.社会经济层次环境容量
社会经济层次旅游环境容量模型: (10)
其中,SEBC为社会经济层次旅游环境容量,EBC、CBC、MBC分别为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环境容量。
其中,EBC1为由风景旅游市场决定的旅游环境容量。
社会文化环境容量: (12)
其中,CBC为社会文化环境容量,CBC1、CBC2分别为旅游地与人文条件有关、与历史条件有关的风景旅游环境容量。
管理环境容量: (13)
其中,MBC为管理环境容量,MBC1、MBC2、MBC3分别为由风景旅游管理目标、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决定的环境容量。
四、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1.自然条件层次
1.1空间环境容量
(1)依据标准: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6]、“巴松错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 [7] 以及“南京总统府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8]等有关参数标准,并结合西藏景区实际,初步确定大昭寺景区主殿合理容量为0.5~1m2/人,游览区合理容量为1~2m2/人。
(2)主要调查数据及计算结果(见表1)。
2.人口层次环境容量
2.1游客心理容量
在视觉方面,人数较多,视线时常被阻挡,根据评价标准,游客视觉容量属于第二级, 游客视觉容量为1182人,即PBC11=1182。
在听觉方面,人数较多,较吵,根据评价标准,游客听觉容量属于第二级, 游客听觉容量为1182人,即PBC12=1182。
在触觉方面,人数较多,常常接触到他人,根据评价标准,游客触觉容量属于第二级, 游客触觉容量为1182人,即PBC13=1182。
在行动方面,人数较多,行动不自由,根据评价标准,游客行动容量属于第二级, 游客行动容量为1182人,即PBC14=1182。
=min(1182,1182,1182,1182)= 1182。
2.2僧众心理容量
在游客高峰期,僧众不在游览区从事宗教活动,一般情况下,其心理容量与游客心理容量不同。
在视觉方面,人数一般,有点阻挡,根据评价标准,游客视觉容量属于第三级, 游客视觉容量为1477人,即PBC21=1477。
在听觉方面,人数一般,有点吵,根据评价标准,游客听觉容量属于第三级, 游客听觉容量为1477人,即PBC22=1477。
在触觉方面,人数一般,偶尔接触到他人,根据评价标准,游客触觉容量属于第三级, 游客触觉容量为1477人,即PBC23=1477。
在行动方面,人数一般,偶尔阻碍,根据评价标准,游客行动容量属于第三级, 游客行动容量为1477人,即PBC24=1477。
僧众心理容量
=min(1477,1477,1477,1477)= 1477。
=min(1182, 1477)= 1182。
3.社会经济层次环境容量
3.1社会经济环境容量
客源市场和客源结构有发展潜力,客流量较大,游客消费水平较高,属于第三级。由风景旅游市场决定的风景旅游环境容量为每日1477人,即EBC=EBC11477。
3.2社会文化环境容量
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受旅游活动影响甚小,尚能保持地方特色。属于第三级。与人文条件有关风景旅游承载力为每日11477人,即CBC1=1477。
风景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与历史文脉的相关性大,属于第一级。与历史条件有关的风景旅游环境容量为每日887人次,即CBC2=887。
社会文化环境容量 =min(1477,887)=887
3.3管理环境容量
管理目标与规划目标基本一致,属于第三级。由风景旅游管理目标决定的环境容量为每日1477人次,即MBC1=1477。
管理体制与风景旅游发展基本相适应,属于第三级。由风景旅游管理水平决定的环境容量为每日1477人次,即MBC2=1477。
管理方法较落后,部分阻碍风景旅游发展,属于第二级。由风景旅游管理方法决定的环境容量为每日1182人次,即MBC3=1182。
=min(1477,1477,1182)= 1182。
=min(1477, 887,1182)=887。
旅游环境容量为: =min(246, 1182,887)=246。
五、环境容量分析
关键词:旅游景区 复合型人才 培养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体系中引起旅游者出游动机的直接触发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数景区现状令人担忧,"圈起地来坐收门票"是当前一些景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景区里,游客感受不到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常常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我国旅游景区经过30年的发展,在硬件上已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软件上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同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兄弟行业相比显得较为滞后,这与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一个景区光有"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能使"景"不断产生新的吸引力的"人"、目前,旅游景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4类:一是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随着旅游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些技术人才;三是公关人才;四是国际化人才。因此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且能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于景区人才的培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以关键词"景区+人才"进行搜索只得到15条记录,其中对"景区复合型人才"的论述更是空白。针对旅游景区目前相关人才的紧缺现状,本文认为可将这几类人才进行整合培养,提出"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一定概念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国际化综合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概念能力是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技术能力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有关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能力是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能力;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知识结构的人才。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的复合型人才有个前提,即专业性,"复合"与"专业"并不矛盾,即对旅游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同时复合以上多种能力。
一、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旅游景区的重要性
1、对景区而言人才资源比旅游资源更重要。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资源,是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中流砥柱。我国的中西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景区管理人才的缺乏,资源的垄断性优势在缺乏科学、人性管理的情况下逐渐被削弱,景区运营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与此相反,东部地区资源稀少,但人才济济,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弥补了其资源的不足性。深圳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但华侨城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业务流程的重组,最终创造了骄人业绩,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的旅游主题公园。可见,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旅游人才却不可多得。一个景区无论其先天优势多么突出,若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够辅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甚至消失。
2、复合型人才更符合旅游景区的需要。相比饭店等行业,旅游景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技术、设备和高水准的管理理念的依赖程度更高。例如,信息化的智慧型景区是大势所趋,全国首个"智慧景区"九寨沟已实行景区管理智能化,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网格化管理、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视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景点资源电子化、门票智能化、游客行为追溯、智能化引导和时空分流、景点负荷监控等问题。可见,旅游景区对人才的要求是"质量"大于"数量",目前最缺乏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旅游景区人才现状
旅游景区正面临着严峻的人才问题。
1、景区人才数量不足。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 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 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而且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饭店和旅行社,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近九成。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多种复合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旅游景区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景区需求。
2、景区人才质量总体偏低。不少景区管理层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旅游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知之不多,导致盲目上项目、经营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给景区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国际化人才的缺失,景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能力偏低,制约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景区人才的职业培训在内容、形式、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等方面均落后于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最核心的子行业,复合型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样的情况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景区尤其严重。
三、旅游景区人才问题原因分析
关键词: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101-01
水,位于武陵山脉与江汉平原交界处,长江南岸。饮洞庭之甘露,浴武陵之清风,流域内平原、丘陵、祟岭,迭次相依,物华天宝;巴蜀、荆楚、皖豫,诸风并存,人杰地灵。水风景区的地域分属于市水工程管理局和松滋县,松滋县内又分属几个乡镇,景区的开发建设又涉及到诸多方面,为了保证其顺利开发开放,必须理顺体制关系,建立统一有效建设和管理班子。
1、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
水风景区的地域分属水水库管理局,北大山林场、大岩咀乡、庆贺寺乡和西斋镇,开发建设中涉及到土地征用、水面使用、劳力调配及封山育林、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1)设置滤水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政府行政职能,统一管理风景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管委会机构独立,直属县政府,配置5-7人,负责日常工作。风景区范围内的各项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矿山开采、林木砍伐、公路建设、土地征用等,必须事先经管委会审查批准后,方能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未经管委会同意,一律不得动工。
(2)水水库管理局管理的大坝、电站、万亩柑桔园等有旅游价值的设施由水库管理局独自或与开发公司联合,按照管委会统一规划,进行配套建设,开放经营。水面的使用,亦由管委会统一管理。
2、制定保护法规,力求整体、深层次开发风景资源
为使水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进行,避免开发中的盲目性,保持景区的自然特色和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保护好景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由管委会组织力量,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点建设详细规划,制定具体的保护和管理办法,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2.1地貌保护管理
严禁在景区内自行开石、掏砂、取土,建筑开挖出的砂石土方要堆放在指定地点,确保山体地貌、河谷溪流、森林植被不受破坏。
2.2防火管理
依据防火规划,配专业人员,实行火种管理,进入景区,室外禁止抽烟。分区制订有“扑火方案”,实行周边联防。
2.3古树名木管理
分株建立技术档案,记录生态环境、消长情况和落实植保、扶壮措施等。实行专人看护、冬防支架等保护措施。
2.4景区管理
规范了景区管理秩序。为改善景区内的旅游交通环境;在旅游服务和管理上,对景区讲解员和驾驶员实行岗前培训,并可请省旅游局对景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求景区从业人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文明用语、挂牌服务。在旅游安全上,健全并落实各种规章制度,防火、防盗、救护设施配备齐全,危险地段设有明显标志,特殊地段实施专人看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更加完善。热线景点单独出售游览证,控制客流量;疲劳景点实行封闭轮休,让其休养生息,恢复小环境自然生态。对建筑过多的景区,实行细则管理,撤除违章建筑。在景区外建居民新村,迁出景区内的全部居民,恢复景区自然风貌。
3、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
旅游业开发项目多,资金投入量大,单纯依靠本县财力,不能形成规模,必须引进资金。为吸引国内外资金,在土地使用、税收、人事管理及各项管理费用等方面制定政策,给投资者一定的实惠,逐步积累资金,逐步完善,滚动发展。
4、加强宣传工作。扩大景区知名度
风景区游客的多少,经济效益的好坏,与景区的知名度关系颇大,因此,必须加强水风景区的宣传,扩大景区知名度。
5、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管理制度必须切实可行
水风景区公安、护林防火、工商、环卫等室外工作人员,他们要都能恪尽职守,在各自负责的路段来回巡视。禁止游人在禁烟地段吸烟;路旁要设置足够的石砌垃圾箱防止垃圾遍地或满溢;并设置工商投诉点监督,个体商贩欺诈游客或纠缠游客强卖商品。这样分段到人,职责明确的管理方法,以及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明显的管理效果。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固然是管理好风景区的重要保证,但更重要的是应持之以恒地将管理制度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可将风景区分段落实到人,谁管理的地段出的问题,就由谁负责。管理人员应该走出办公室,在负责管理的地段来回巡视,防患于未然,并及时处理各类事件。
6、结 语
风景区不同于城市,又有突出的个性,因此,净化景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旅游环境,任务重、困难多,单靠教育、疏导的行政管理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要以“保护第一、满意游客,依法管理、富山富民”为指导思想,广泛向群众宣传,坚决取缔非法经营,限量控制;同时还对景区的交通车辆、临时用工、外来人口等进行综合治理。现在水风景区已经成为荆州古城、长江三峡、张家界3个旅游区中的一颗闪光的新星,正在被愈来愈多的游客看好,滤水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发展正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字: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在建设、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风景名胜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领域仍然存在着研究空白性、实践盲目性、潜力巨大性等特点 [1]。长期以来,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形式,尤其在生态敏感的核心保护区范围的开发,侧重于上档次的商品化规模化建设。这种模式以资本投入,政府开发为主体,人的消费需求为前提,将人的价值规律凌驾于风景资源的自然生态规律之上,忽视了对风景资源的社会、科学、教育以及生态环境价值和效益的开发利用。把获取经济效益作为开发风景资源的唯一目标,进而忽视风景资源的开发尺度和其相关的法律建设。所以,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应尊重自然科学的规律,重视风景区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教育以及综合社会价值的开发。
中国风景名胜景区的规划
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风景区控规就是要通过“控制建设、旅游容量、突出保护”来协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风景区内的任何建设活动要控制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及行为活动四个方面[2],同时还要溶入风景保护、游赏控制的内容以强化保护要求。
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使用性质按用地分类标准规定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按其功能可以分为四大类:游览设施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风景游赏用地、居民社会用地。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设施配套控制是对风景区内风景游赏、居民社会等用地上的游览设施和基础工程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依据旅游设施系统规划所确定的游人数量,使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设施达到配套要求。建筑建造控制即是为了达到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景观环境控制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风景区环境对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行为活动的控制即是从外部环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风景保护游赏控制即是针对风景名胜资源在景观特征的可游览、可欣赏、且易破坏等特点,对风景游赏活动和保护培育要求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
中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方法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人口、体制、资金、文化、利益主体、地域关系的独特性和人类的诸多活动给风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人类活动、名胜风景区发展及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经营管理特点促使建立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之路。
目前在西方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建立起“以资源保护与国民户外游憩需求相平衡”为核心的资源保护与管理模式。这种理论与模式引入我国,有助于我们理解风景名胜区的存在意义及其价值、功能、规划、利用、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技术方法以及动态保护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有效性,以便使我们认识中国人口多、收入差异大、素质差异大等特殊性。所以风景区利益主体多,资源保护的复杂性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的资源保护管理道路。
针对保持保护与发展的内在动态平衡机制建立可持续管理制度,包括可持续管理规划、生态影响管理、社区与游客管理、服务管理、保护政策等,完善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法规,实现风景名胜区的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处理好需求、生态、资源、使用、经济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实现资源保护与发展动态平衡的管理。风景区在践踏、游径、露营、划船、野餐等活动的影响上,建立游憩生态学的基本框架,应用于自然资源及国家公园的管理。
3.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风景名胜区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财源、减轻了保护工作的财政压力,但也带来了使保护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压力。旅游强调开发更便利的、食宿及其他娱乐休闲设施,但保护强调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的遗产特征及其风貌;旅游的兴旺使风景名胜资源的利益显化,导致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占用,与风景区的管理和保护产生矛盾。
风景名胜区对于维护国土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保护、保存、维护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时刻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威胁风景区遗产地的安全。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克服和消除破坏风景遗产的威胁,才能维系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
首先,要保持风景名胜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确定风景名胜区的定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又能产生巨大的生态价值。因为国家风景区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不能将其定位于“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开发区”等,不能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不能把公益性变成私有性,不能把展示性变成经营性。因此,风景名胜区必须要有正确的定位。
其次,改革管理体制,加快立法,走可持续额发展的旅游路线。伴随着旅游业的空前繁荣,很多景区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耗效应,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因此,改革管理体制势,由国家建立职能部门,直接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结束“割地开店”的局面。与此同时,完善国家遗产保护法,为保护风景名胜区提供法律保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结束语
近年来,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保护,核心是保护,重点是规划,关键是管理。规划为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基本吸引力,为旅游业发展需求,吸引更多的游人 ;管理维护游客安全和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秩序,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持或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保护风景名胜区是维系自然 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一、旅游景区招收实习生入职的意义
(一)降低景区人力成本
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景区而言,使用实习生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景区一般只需支付实习生少量的生活补贴,其薪资水平和节日福利也仅为正式员工的一半左右,即使实习后期,景区出于激励考虑,部分优秀实习生薪资有所提高,但比起正式员工,还是很低的。同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实习之前,在学校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平时也强化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竞争观念,学习能力强,总体素质较高,进入景区实习后,只要稍加培训,能很快的适应岗位要求,可为景区节省很多培训费用。而且相关院校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人力来源,这又降低了景区的招聘成本。
(二)“旺进淡出”平衡景区需求差异
由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出现了淡旺季之分,景区自然不会例外,这就出现了淡季时部分工作人员闲置和旺季时人手紧张的矛盾。景区如果采取淡季裁员和旺季招人的方法,不仅会大大增加招聘成本,而且不能保证员工质量,更不利于景区文化的建设和稳定发展。目前很多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正在积极探索实施“旺进淡出”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淡季回校上课。所以旅游景区如果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利用好实习生,就可以实现景区、院校和学生的三赢局面。景区可以让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灵活的群体有效地调节旅游景区在淡旺季时对工作人员的差异化需求,创造最佳经济效益,院校可以顺利实现实习目的,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双重管理降低景区的管理难度
进入景区实习的学生,不仅要接受景区的管理,同时也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实习生所在的院校通常会成立实习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实习生管理工作。办公室不仅会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而且会聘任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通常由班主任兼任)全程协助管理实习学生,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试,处理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突况,约束学生的双请假制度(即在正常轮休之外,学生有事情请假,不仅要向景区请假,还需要向学校指导老师请假,以规范学生行为),并且最终的实习成绩也是由景区和指导老师共同考核的。在学校的全力配合下,景区在管理实习生方面自然省心省力了。(四)先入为主利于景区人才储备旅游人才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如今各大景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速度随之加快,加强人才储备是景区增强竞争力的法宝之一。高校学生学历高、年纪轻、发展潜力大,综合实力强,是各个景区争夺的重点对象。如果学生毕业前在景区实习过,就可以先入为主的了解景区,增加认同感,同时景区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通过学生的表现,首先发现有潜力的优秀学生,通过提前签订聘用合同,将这些优秀学生纳入自己的人才储备计划,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旅游景区在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效培训不足
景区招收实习生,对景区的发展有诸多好处,但很多景区管理者对实习生的重视不够,认为景区提供实习岗位就是出于解决旺季临时性用工短缺、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对实习生进行简单的技能培训后就让上岗。很多景区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景区文化教育,不重视实习生初期的心理调试、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为人处世方式的教育、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就业教育等,导致学生对景区缺乏认同。
(二)激励措施缺乏
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景区的竞争力,然而目前景区针对实习生的激励措施还很缺乏。多数景区对实习生使用的是“大锅饭”的管理方法:工资统一,做多做少一个样,认真敷衍没区别;对实习生的积极表现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肯定;很少根据工作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薪资水平、增加福利待遇等;对自身积极要求上进的优秀学生没有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后勤保障不利
景区对实习生的后勤服务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便于实习生的管理,景区通常会提供宿舍统一安排实习生的住宿。而景区内部一般不会有大量空置房屋作为宿舍,大多数景区的做法就是在尽量离景区比较近的地方购置或者租借房屋当做实习生的宿舍。这些宿舍大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例如条件相对简陋;用水、用电不规范;消防设施不全;日常保安及管理不到位;附件的住户比较复杂等。此外,在交通方面及工作环境方面等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三、旅游景区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做到思想重视
景区首先在思想上应该对实习生做到足够重视,真正将实习生看做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景区应该为实习生讲解企业文化,让他们了解景区的历史沿革、特色、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塑造他们的归属感和融入感,而实习生一旦树立“景区是我家”的想法,将自己看成是景区的一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从各个方面真正从景区利益出发,尽心尽力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景区还应该为实习生进行有效的职前培训,提供工作指南,让学生更加了解工作内容,并增进工作上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实习生能更好的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景区都要对实习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能和职业意识,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就业能力。
(二)密切校企联系
要实习生为景区发挥重要作用,没有相关院校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景区需要密切与院校的联系。景区对实习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考虑。景区要根据自身需求情况及对院校的综合考察来选取几个长期合作的院校,签订正式的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条例;规范面试、培训、管理及考核的程序;形成一个专门小组负责院校的联络及实习生的日常管理。景区不仅可以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习指导,还可以积极参加院校的专业建设;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接受教师挂职锻炼;和学校一起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改革。
(三)严格规章制度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实习生一旦正式上岗,就需要遵守和正式员工一样的规章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及生活制度等。相对学校而言,可能景区的规章制度更为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可以对初次参加工作的人进行必要的强化培训,让实习生迅速的进入角色,同时也可以让实习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生活习惯、分工职责等都有一个衡量标准。严格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约束实习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帮助实习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纠正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金钱主义等不良倾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实行情感管理
实习生年龄偏小,社会经验少,且工作身份特殊,他们与景区一般员工的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区别,他们希望实习单位有更多的人情味。景区要注重实行情感管理,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当实习生因为技能不熟练或者因为刚上岗的紧张而犯下小错误,管理者应该以教育为主,避免严厉批评,鼓励实习生想办法努力弥补失误,这些都会增强实习生的信任感,促使其努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而对屡教不改、态度恶劣,造成较大损失的实习生实施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方法合适、力度适当,并且要留有余地,尽量给实习生留有改正的机会。
(五)强化激励措施
实习生作为景区的一股新鲜力量,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其对景区工作的感知是和老员工不一样的,作为景区高层的管理者应该让实习生通过经验交流会,或者与高层管理者直接对话等形式,让实习生参与到景区的营运中,并对提出有价值建议的实习生给予肯定和表彰,使实习生产生主人翁的感觉。让实习生和正式员工一起参加各种评优,将得到“服务之星”、“工作标兵”等的实习生的照片或者事迹材料在景区中进行宣传。在实习后期,对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实习生可以增加薪资和福利,对管理方面见长的优秀实习生,甚至可以让其挂一些基础岗位的副职,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也会大大激励其他实习生。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旅游企业;桂林乐满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桂林乐满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广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的唯一一家企业,也是全国67家唯一一家由台商投资的试点企业。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对于企业旅游产品体系和接待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产品的质量,改善服务的便捷性、灵活性,形成有企业特色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也对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加快我国旅游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推广步伐,促进国家推进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提供了经验积累。
一、旅游企业标准化的意义与内涵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国际公认的准则和标准化法律法规的阐述,严格意义上的“标准”是由标准化组织或者政府部门制定颁布的具有技术法规性质的文件,根据制定组织机构的不同,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五类。
根据旅游部门的统计,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11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有21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正在编制和修订当中。《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导游服务质量》、《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2: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等国家标准,《星级饭店客房客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等旅游行业标准,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企业标准化管理与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指南。除了旅游部门,其他部门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制定了一些旅游业相关标准,如GB 8408《旅游设施安全规范》、LY/T 186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等。
推行旅游标准化,是旅游行业各项工作的技术基础,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工作。行业实践证明,旅游标准化作为旅游服务行业规范化和质量化的助推器,对稳定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由于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通用性,旅游标准化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服务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贯彻各类旅游业相关标准,旅游企业可以学习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先进经验总结,在规范性目标的指引下,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做到人人事事职责明确,保证旅游服务提供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即从市场营销开发,服务规范设计,服务提供到评价改进都按质量体系的运作要求和规定的程序进行,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应变能力,同时也为提高和保证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贯彻系列相关旅游业标准,旅游企业要建立、保持并不断改进组织质量体系,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取得顾客和社会的信任和满意,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经济效益增长,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奠定基础。
3、有利于不断提高旅游企业各层次人员的素质。市场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任何旅游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本组织的员工,旅游企业在贯彻和执行旅游业系列标准时,重视人员的培训、开发和激励,通过标准的宣贯和实施,使员工学习和掌握系统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二、桂林乐满地旅游标准化的基础
桂林乐满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由台商马志玲先生投资,于1992年立项创建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1997年破土动工,坐落于著名的桂林兴安灵湖风景区,距离桂林市区63km,占地约400hm2。是广西目前最大的外商投资旅游项目,规模之宏大,规划之完善,堪称华南之最。目前已经完成的工程包括时尚、动感、刺激与欢乐并存的主题乐园、集广西少数民族艺术及乐满地欢乐文化的五星级度假酒店,依山势高低错落而建的丽庄园森林别墅区、美式丘陵国际标准27洞高尔夫俱乐部4大主题。其中,主题乐园是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同时通过了IS09001及IS014001两项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标准体系认证,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以及“全国十佳主题乐园”;2005年主题乐园获得“广西十佳旅游景区”的称号;2007年度获全国首批5A景区。另外,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中的五星级度假酒店是桂林市四家五星级酒店之一,兴安县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
桂林乐满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了完善景区软、硬件设施环境、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树立精品旅游景区新形象、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景区更快更好地发展,积极参加标准化旅游景区试点,其创新勇气与开拓精神,来源于他们以往工作所建立的扎实基础:
一、发展预约旅游的意义
1.有利于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当旅游旺季来临时,特别是“五一”、“十一”及“春节”等黄金周期间,游客云集,这使得旅行社、景区、饭店、航空公司等旅游行业的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都明显加大,容易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造成游客的不满,不利于旅游行业服务形象的树立。如果游客预定提前预定,旅游各行业的工作就可以提前进行,能更细致地安排好吃、住、游、行、购、娱等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预约旅游可使游客有多项选择比较的自由,最终可使游客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2.有利于为游客节约出游成本
很多游客往往是在当旅游旺季来临时或者是在黄金周到来的前一两个星期,才去找旅游线路、或者旅行社,而此时正是旅游线路报价最贵的时候。价格的上涨会大大增加游客的预算支出。而通过预约旅游提早向旅行社报名则可使游客提前安排好旅游目的地和时间,且预约得越早,优惠越多,旅游报价不受是否是旅游旺季或者黄金周的影响。通常预约旅游能便宜10%左右,这将大为游客节约出游成本。
3.有利于提高旅游行业的竞争力
我国旅行社低利润行业。而预约旅游促使旅行社合理有效地整合各类旅游资源,降低各环节经营成本,最明显的是旅行社报价竞争力的增强。更重要的是,这种价格竞争力不是低层次的恶性价格竞争,而是集约化、可持续的竞争。同时旅行社有效整合各行业资源的行为也将促使整个旅游行业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其竞争力,产生良性效益。
4.有利于整个旅游行业的诚信建设
游客出于对旅行社、景区、饭店、航空公司等旅游行业的信任才会作出预订。一旦游客发出预定并届时旅游,旅游各行业必须为游客提供相应承诺的服务,并满足其预期值。否则,就会引发游客不满,影响到自己的声誉。特别是旅游预约的时间可长达半年、甚至一年。这对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保证都将是一个考验。从而将促进旅游行业的诚信建设。另外,作为高关联度的旅游行业其良好诚信氛围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
二、发展预约旅游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
虽然在国外预约旅游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但我国游客对其了解、接受程度不高。甚至在旅游行业的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认为提前半年或者一年预订酒店、机票等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
2.成本较高
预约旅游属个性化旅游,需要旅游行业特别是旅行社投入较大的人力、精力、及财力为游客制定专门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及特殊服务项目。另外预约旅游一般是组团旅游,对于一些人口稀少或者组团出游率低的城市、地区,旅行社必须加大投入才能获得“规模效应”。这无疑将导致旅游行业特别是旅行社经营成本的提高,并存在较大经营风险。
3.旅游行业机制不健全
我国旅游行业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以及信用程度低的现状,导致旅行社不敢贸然尝试预约旅游。因为要推行“预约”服务,必须垫付现金。目前,因为境外旅游机制成熟、企业规范程度高、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等,国内部分旅行社只是在出境游上尝试预约旅游服务。
三、发展预约旅游对策
1.大力宣传预约旅游
预约旅游对于我国游客合旅游行业来说还属新概念,各旅游行业甚至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如旅游局必须利用互联网、相关报刊、杂志、广播等等媒体宣传预约旅游的益处,如对游客来说可节约出游成本、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可更惬意地安排自己的出游线路和时间等;对旅行社来说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对景区来说可更好地合理控制游客流量,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饭店来说可使其有条不紊地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饭店形象,从而加快改变我国游客和部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落后观念。
2.旅游各行业共同进行开发
预约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概念和旅游消费方式,发展预约旅游并不只是旅游社的事情,须联合旅游各行业共同开发、经营预约旅游,科学整合旅游资源,选择合适的路线、获取最优惠的价格,降低经营成本,以吸引广大的国内外游客。如旅行社要联合景区、酒店、航空公司等行业,让这些上游环节给旅行社的报价有足够的提前量和优惠空间,使预约的游客获得更多、更大的优惠,预约旅游才有可能被广泛接受、推行。
3.旅游行业要以诚信为本
预约旅游是一种提前预定的旅游,预定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当游客进行预定旅游时,各旅游行业必须为游客提供在其预订时承诺的服务,甚至更高质量的服务。否则,当游客感到受到欺骗时,招到投诉,将影响到旅游各行业的形象。因此, 各旅游行业须以童叟无欺,加强诚信建设,以诚信为本,树诚信形象为理念进行经营。良好的诚信市场氛围将促进旅游大环境的改善,健全旅游市场运营机制,促进预约旅游的快速发展。
4.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已有多年的预约旅游的发展史,有着先进的经营、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而预约旅游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刚刚起步,需要良好的方法进行精心培育。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无疑可为我国预约旅游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如预约旅游是一种团体旅游,对此可学习国外的积极开发客源,积极向常规大客户、VIP客户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以保证出团量的方法。又如预约旅游成功与否,与景点设置的距离、酒店的价格适当与否、航空公司服务是否到位、旅行社的配套服务是否齐全息息相关。在这些行业中的旅行社承担着较大风险。对此,旅行社可选择关系融洽、有良好信誉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预约旅游。
参考文献:
[1]孙轶玮. 旅游预约制下的敦煌莫高窟[J].望东方周刊,2006.7